回歸社會共同價值理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探討時間:2010年04月29日 11時16分 來源:人民論壇 作者:葛晨虹字型大小:『 大字體 中字體 小字體 』我要評論核心價值體系體現的是社會共同價值理性。價值理性是一定社會關於「應當怎樣」的一種智慧。它表達並設定一定社會價值取向和理想目標,引導社會發展方向,規定社會發展目標,把握和調整社會各個方面的價值合理性。這些價值取向和理想目標深深滲透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無處不在地發生著作用。因此,要想整合社會,有效建設和諧社會,就必須在加強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制度建設基礎上,加強意識形態、倫理文化、共同價值觀等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必要性首先,是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建設和諧社會,必須抓和諧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和任務,而核心價值體系是構建和諧文化的根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體現著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引導社會的發展目標和方向。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動搖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就動搖了社會主義的理論根基,缺乏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就不可能凝聚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用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全社會和全體國民思想價值取向,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識,增強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力量,產生促進社會主義中國和諧發展的力量。其次,是應對全球化進程中國際競爭的必要舉措。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發達國家的物質、精神生活方式也會對後發國家產生巨大影響,並在這個影響過程中衝擊發展中國家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而且,在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競爭已和國際政治競爭緊密聯繫起來。全球化進程為各國實現自身發展提供了機遇,但也形成了不同國家政治理念和政治利益等意識形態方面的衝突和較量。在相當程度上,意識形態領域的衝突和較量反映的是不同社會制度社會價值理念之間的分歧和鬥爭。當前文化競爭已成為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文化競爭首先表現為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的競爭,其次還包含著文化價值觀和思想意識形態的較量。這一切都把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任務提到重要日程之上。社會主義中國如何在全球化進程中不受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干擾和左右,不迷失自己的價值觀和民族文化,這一切都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體系這一時代重任息息相關。第三,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關係到社會非正式制度建設。和諧社會的構建,要求社會各個方面協調、均衡發展。在影響社會和諧發展的諸多因素中,有些因素是硬性或顯在的,如社會政治制度和法律體系等正式制度體系。有些因素是軟性或潛在的,如社會意識形態、共同價值觀、民族文化傳統、倫理道德要求等非正式制度層面的內容。對和諧社會建構而言,二者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一定意義上,非正式制度從精神文化、理想信念、社會習俗及其道德價值層面產生的凝聚整合力量以及非強制性約束等等,對社會和諧治理,對引導社會成員自覺接受社會規則,具有更加積極的作用。總之,社會的整合,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社會各種文明的協調發展,都離不開來自共同價值觀的維繫和支撐。可以說,在一個缺乏共同價值理念和共同理想信念的社會環境中,是不可能有效建設和諧社會的。在這個意義上,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任務的提出,是我們在時代發展新階段中對社會治理方式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更自覺的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文化建設問題首先,要注重構建核心價值理念對多樣社會價值取向的引領地位。在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文化建設問題中,首先有一個一元價值導向和多樣價值取向的關係問題。文化建設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這絕不等同於任由各種價值觀雜亂無序的發展。任何一個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和國家文化,都有明確的精神支柱或核心價值原則。中國文化要繁榮發展,就要堅守其核心價值原則:一是走社會主義道路,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這是我們的政治信念;二是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不能丟,這是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的本原和文化之根;三是必須信守維護法律和道德規範體現的社會基本價值內涵,這是社會法治和德治的基本價值規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上述各種維度的價值理念和價值底線的系統表達。注重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地位構建,這一方面意味著核心價值體系要在社會各方面發展中處於價值主導地位。一個沒有核心價值觀引領的多元化社會,猶如沒有規則的交通,一定會陷於混亂無序。另一方面,強調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地位,並不是要簡單地實行社會價值一元化,而是要尊重價值觀的「多樣」和「差異」。核心價值體系與多樣價值取向之間是一種「一元統領」、「兼容共生」的關係,是一元性與多樣性的統一,主導性與包容性的統一。社會價值取向的整合,必須建立在一元的核心價值引領主導和普遍多樣的價值取向的有機共生基礎上。其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還要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相一致。文化和核心價值體系同屬上層建築。這決定了文化具有意識形態屬性。文化在反映社會現象和時代精神的同時,也表達了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政治理念和核心價值理念。核心價值理念往往是通過文化去表現和傳達的,而核心價值理念也接受文化的影響和反作用。在這個意義上,核心價值理念和文化建設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問題。文化具有建造、守望民族精神家園的功能,文化又是表達和詮釋社會核心價值導向的重要媒介,如果我們的制度、法規、核心價值理念表達的是一種價值導向,而社會文化領域表達的是另一類價值取向,這種價值取向的張力與矛盾,會對社會意識形態的凝聚、價值觀念的整合、社會秩序的管理等機制環境,造成極大的消解破壞作用。文化是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一種重要承載媒介,核心價值理念蘊含在社會文化之中,並具有引導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功能。因此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僅是思想理論和宣傳戰線的事,也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應有之義。如果我們一方面在意識形態領域大力強調宣傳主旋律,強調核心價值理念的主導地位,同時又失卻其在文化事業發展的領導權和話語權,任由文化市場化自發生長,社會文化最終就會遠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文化具有價值意識形態屬性和商品屬性,但其本質首先應當是意識形態屬性而不是商品屬性。我們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但不是搞文化「產業化」和「市場化」,要努力做到文化發展的社會效益和市場效益相統一,並要注意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注重加強全社會尤其是重點群體的核心價值觀教育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現代化建設中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也要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建設全過程。許多年來,我們在國民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等重點人群具體教育實踐中,價值觀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正確落實。在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應該特別注重抓重點人群的價值觀教育。首先,加強對青少年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核心價值觀應當走入課堂,走入家庭,全方位走入社會生活。中國傳統文化歷來重視童蒙教育,認為只有在幼年時期對其進行正確價值規範教育,使之言行舉止有所循持,方可長成後行正道之事。青少年以及社會公民的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並非與生俱來,它是通過後天教育和培養形成的。如果青少年的核心價值理念教育乏力,價值是非不明,新一代公民就不可能發展出合格素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要求也會喪失其社會功能。其次,加強教育工作者群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教育工作者因為具有特殊的職業身份和職業責任,他們的言傳身教對受教育者及其社會有著不同於一般人的影響力。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和他們的教育工作以及價值觀,對整個社會的觀念走向,還有一代又一代的受教育者的影響都非常重要。社會應該對教育工作者群體進行重點培育,讓他們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發揮積極的影響力和引導作用。第三,加強對理論工作者群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點建設。日本學者土界屋太一指出,「使蘇聯的社會主義體制走向崩潰的其實是社會主義文化,也就是人們不再相信社會主義觀念、理想和領導層的決策和人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要在全社會增強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價值認同,形成共同價值觀。理論工作者由於其獨特的工作性質和社會身份,關係著一定社會的理論思維和價值取向,也隨時隨地在從理論層面影響著社會公眾,他們的理論研究和思想宣傳是社會形成共同價值觀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社會理論環境和輿論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而複雜的變化,應該促使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工作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發揮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作用。第四,加強領導幹部群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建設。作為社會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領導幹部的思想素質和形象,不僅關係到國家公務員能否正當行使公共權力,完成好國家公務,而且關係到為全社會公民作怎樣的表率併產生積極影響的問題。正因為如此,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非常重視領導幹部的思想理念和引領作用。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帶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者和引領者;要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把社會主義價值理念等思想素質作為綜合考評幹部的內容之一,從用人制度機制上加強核心價值體系導向建設。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機制合力問題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在宏觀把握和全面落實方面,在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等各領域,以及各行各業各部門之間如何進一步形成有機合力,無論在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上,都還應做進一步探究和構建。首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思想理論領域需要進一步優化整合。核心價值理念滲透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其建設不能停留在政府文件或只依靠主要職能部門去宣傳、研究。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在全社會上下和各個領域一以貫之,在社會機制中全方位滲透。理論研究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但目前並未得到充分構建的領域。理論領域如果不與社會價值導向相切合,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就會缺乏應有的理論基石。因此,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首先要力抓的是思想理論建設。目前在社會意識形態和思想理論領域內還需要進一步優化整合。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能夠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理論保證。在今天,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就是在堅持和發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地位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和諧因素甚至反作用力。在國內外各種因素影響下,非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意識也在滋長。其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一是西方敵對勢力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積極進行思想滲透和較量,力圖動搖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二是小生產的、封建殘餘的思想觀念等,在意識形態領域還存在併產生影響;三是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西方資本主義思想觀念也在不可避免地侵入;四是一些非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思潮有意無意地起著消解馬克思主義的作用。因此,要加強對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防範、制約和鬥爭。尤其對西方敵對勢力思想的滲透要有清醒意識,要站在國際政治的高度對其進行審視和應對。在這個意義上,消除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破壞和干擾,本身就是在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地位,是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最首要的步驟。其次,實現社會主渠道價值導向和現實生活輿論環境的進一步融合。社會宣傳主渠道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正確理論、價值觀教育和輿論引導方面做出了顯著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一是主渠道價值觀和大眾生活價值觀存在某些脫節;二是在主渠道宣傳教育系統中,某些環節也存在著和主旋律不和諧的因素。如互聯網、手機、小報等某些大眾傳媒存在著一定的觀念污染和垃圾文化問題;三是主渠道輿論宣傳教育在戰略、戰術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脫節。比如在思想道德輿論宣傳教育的具體操作中,還缺乏真正的可持續性。一方面是輿論宣傳戰線大力弘揚主旋律,用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為人民服務等價值觀引導人們;但另一方面,在大眾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奉行的卻是多元另樣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如唯利是圖、及時行樂、個人主義、金錢崇拜等。正是因為在價值觀教育領域裡存在著不和諧甚至相悖的反作用力,也就是說缺乏必要的合力,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建設才出現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所以,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一定要一手抓主渠道價值導向宣傳和教育,一手抓生活中的現實大眾輿論。社會成員的價值觀念在社會生活中形成,這種輿論的大眾性對社會個體的價值觀念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滲透力。在這個意義上,大眾輿論起著一種潛在「導向」和「教育」作用。因此,要探索建立有利於社會主義輿論導向生成的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培育社會輿論環境。只有對社會生活中的大眾輿論環境進行全方位自覺培育,才可能避免主渠道宣傳教育導向與社會生活大眾輿論導向「兩張皮」的現象,真正在社會價值領域形成輿論導向合力。總之,各種機制、資源和力量如果不能獲得有機銜接和有效發揮,就會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使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因為缺乏合力而「事倍功半」。文化建設和意識形態建設是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同一主題的不同方面,必須使各領域及全社會上下,消除彼此間的張力和反作用力,形成系統合力。(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導;本文為教育部重大項目《當代中國倫理思潮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05JJD720202)
推薦閱讀:

血染紅鈔零四
莫名其妙的節日
如何看待《中國學生所謂的數學牛逼》這篇文章?
張康之:論社會治理中技術與制度的辯證法
政治倫理與社會公德

TAG:社會 | 價值 | 理性 | 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