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現代性與中國傳統藝術的現代化

淺談現代性與中國傳統藝術的現代化

 論文關鍵詞:現代性 傳統藝術 現代化   論文摘要:我國傳統藝術的現代化引發了爭論,中國藝術界只有立足當下,正確理解「現代性」,客觀地對待經濟、文化的全球化,發揚「拿來主義」精神,區別對待西方的現代科技文化與文化藝術。將西方現代藝術與中國傳統藝術辯證、有機的結合起來,方能實現傳統藝術真正的現代化。   前言   由於「現代性」的內涵是隨著時代、地區、民族等因素而產生不同,所以我們要將這個概念運用到中國傳統藝術的現代化問題中時,必須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用辯證、發展的方法將西方的「現代性」與中國的傳統藝術中「民族性」的有機的結合起來。   一、藝術「現代性」的產生與發展   對於什麼是「現代性」,福柯在其《什麼是啟蒙》中說:「我不知道我們是否可以把現代性想像成為一種態度而不是一個歷史時期。所謂態度,我指的是與當代現實相聯繫的模式;一種有特定人民所作的資源的選擇;最後,一種思想和感覺的方式,也是一種行為和舉止的方式……」。因此,「現代性」實際上是一種超越、發展傳統的行為或觀念。黑格爾更認識到了現代性對於藝術的現實意義:藝術家擁有創作的自由:   l9世紀中後期至今的現代、後現代主義藝術運動,就是藝術家們自由的進行藝術創作,不停突破傳統、進行各種藝術實驗的表現。但是,二者所表現出的「現代性」含義又是有所不同的。現代主義藝術中的「現代性」與歐洲工業革命引起的社會物質和精神層面的動蕩有著不可磨滅的關係。工業革命導致尼采所說的「上帝死了」,宗教神話思維被現代科技理性所取代。這種宗教整一性意識遭到徹底破壞,必然帶來了全社會性的困惑、混亂和焦慮。藝術領域中先後出現了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野獸派、立體主義以及表現主義、未來主義等各種我行我素的實驗藝術,就是藝術家面對這種社會劇變所作出的反應。而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痛苦以及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後,藝術家們開始將自己完全淹沒在現代科技文化的浪潮中,不再象19世紀的痛苦掙扎,通過回歸自我來對抗科技壓力,而是開始滿心喜悅的享受了,後現代主義也就是因此現了。雖然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後現代主義的出現與風靡,標誌著統治西方200多年的「現代」 世界觀的危機,但實際上「後現代」又何嘗不是一種新的「現代」觀呢,它們只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文化的發展呈現出了與傳統更多更大的不同而已,他們是有著本質的聯繫的。因此,當我們借鑒西方的「現代性」觀念時,必須用辨證和發展的眼光來看,而不可斷章取義。   二、西方「現代性」的擴張   除了用歷史發展的眼光去看「現代性」,還要注意由於發展先後、經濟基礎不同、社會制度差異等因素所造成的東西方現代化進程中的強勢和弱勢之分。注意到這個因素,就不會迷失自我而盲目的被他人所左右。   發端於經濟全球化的文化全球化,就是這麼一個源自西方世界的強勢文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以其強大的經濟、科技實力不僅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導,也成為「文化全球化」的主導;更多的發展中國家扮演著弱勢的角色,傳統文化不得不面對著伴隨經濟全球化而來的西方現代、後現代文化的猛烈衝擊。「全球化」的美國文化被形象地概括為「三片」,即代表美國飲食文化的麥當勞「薯片」、代表著美國電影文化的好萊塢「大片」、代表美國信息文明的矽谷「晶元」。而在藝術領域,美國在二戰後藉助其霸權化的科技、經濟、政治地位向滿目瘡痍的歐洲推廣美國式藝術,先後樹立起了滴灑抽象表現主義、集合主義、波普藝術、極少主義、觀念主義等符合美國意識形態需求的藝術流派,並使之隨著經濟全球化擴張到世界各地。在二戰後3O年內,美國式藝術成為世界性藝術,成為世界藝術發展的風向標。美國著名學者約瑟夫·奈認為,相對於政治經濟的硬力量,文化是一種軟力量,但是它對社會的影響力和滲透力卻是持續不斷的。英國學者湯林森更認為這是一種新的文化殖民,是文化帝國主義的在全球的擴張。雖然湯林森說的看起來有點偏激,但是文化全球化傳播的力度和強度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其發展勢頭不容忽視。   因此,面對從西方蜂擁而來的現代、後現代藝術文化,作為發展中國家同時又有著歷史悠久的文化藝術成就的中國,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是相當重要的,既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妄自菲薄。   三、中國傳統藝術的現代化   如何實現中同傳統藝術的現代化,現在存在三種觀點:一,立足於過去。贊同這種選擇的人主張用「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優秀部分」去「抵制隨著改革開放而來的西方腐敗的意識文明,保持民族固有的美德與自尊」。二,立足於未來。贊同這種選擇的人,強調「中同畫可以推向世界,為了世界性、歷史性的需要,讓世界接受中國畫」,立足於現在。這批論者傾向於中國美術的現代化,面對嚴峻的現實,對傳統進行深刻的反思。

 很明顯,前兩種觀點不僅忽略了傳統的實踐性或延續性,把傳統看作靜止的、凝固著的東西,還屬於狹隘的「文化民族主義」觀,是不明智的,也是行不通的?而第三種觀點是較為符合現實需要的,岡為它是以發展和辯證的方法去看待和解決我國藝術目前面臨的問題。首先,我國藝術必須是要發展的,而來自外部的促動和營養是必不可少的素。比如,被中華民族視為悠久歷史傳統的象徵的「塔」這種建築形式,其實是來自印度的舶來品,是隨著佛教在東晉傳人後才在中困遍地開花的。中世紀時期的伊斯蘭圍家之所以獲得在科技文化上的巨大發展,是因為他們翻譯了大量卉希羅的文化典籍,而歐洲的文藝復興也是以這些著作作為啟蒙和基奠的。現代的美國文化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迅速傳播,除了其科技、經濟高度發達的原因外,其本身的文化「雜合」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此,並沒有什麼純粹的文化可供民族主義膜拜;文化藝術的發展,除了在自身尋找發展規律外,尋求外來文化的幫助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在吸收外來文化的時候,以何種態度對待隨經濟、科技、傳媒浪潮奔襲而來所謂「強勢文化」,是傳統藝術現代化的一個關鍵:美同在世界上確實佔有領先地位是科技文化,此,正如有史論家所說的「美國當代藝術與其說是藝術,不如說是技術的表現」在它的後現代藝術里,從集合主義、波普、超級現實主義、構成主義、大地主義、裝置藝術以及廣泛化的觀念主義藝術,無不充斥了美國科技文化語境中的圖像和技術產品,科技文化的產物成為藝術家創作的表現對象和手段以新奇體驗代替審美,混跡於生活取代藝術的精英意識成為藝術的新內涵此,這種藝術已經完全脫離藝術的文化傳統只是高度發達的科技、經濟甚至政治的產物。以這種認識為前提,就不會將「非藝術化」的後現代藝術與發達的科技文化混為一談,不會盲目的崇拜或反對外來的現當代文化一以「拿來主義」的方式,對於我圍經濟科技發展有利的先進的科技文化可以全盤接受,而對不符合我閏發聰現實,與我周藝術傳統形式或意識完全割裂的後現代芝術.就要小心謹慎,只能吸收其「合理內核」了。   除了純藝術領域,在應朋藝術領域也要特別注意防止中國本土文化識別特徵的喪失、從西方傳到中國的現代藝術設計由於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以及它本身所具備的易推廣、易操作等的特性,使其在短短几十年內廣泛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然而,這種「繁殖」迅速的現代藝術設計,卻會因為他的標準化、可量化、科學化的特性卻極容易使一個國家民族的傳統藝術設計喪失殆盡。在現代藝術設計剛剛在歐洲推廣的時代,莫里斯的新工藝美術運動就是歐洲傳統手工藝在遭到幾乎是滅頂之災時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反抗。我國目前的藝術設計正在重蹈覆轍,中國優秀的傳統藝術已被許多開口包豪斯、後現代的現代設計師拋擲腦後,難怪一位日本設計師看過了浦東蔓延的摩天大樓後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中國沒有現代設計!」。因此,在學習利用西方現代藝術設計時,不僅要看到它的優勢,更要認識到他的局限:過於注重功能和形式而沒有文化底蘊,放之各國皆準卻而沒有民族特色。這種統一的設計思路和模式將會使我們的現代文化完全失去中國的民族特色。只有採取雙贏的結合戰略,將源自西方的「現代性」與我國的「民族性」相結合,將西方現代藝術思想和中國傳統藝術有機的結合,才既能實現中國傳統藝術的現代化,又能保持了藝術的中國身份。將西方現代藝術設計注重功能、標準、量化的特點與我國傳統設計中的注重感性、象徵的審美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內涵相結合,才能真正實現中國傳統藝術設計的現代化;認清西方現代、後現代藝術實際上是西方工業革命、現代科技革命的產物這個事實,就會知道中國傳統藝術的現代化不僅要吸收西方現代藝術思想,更要考慮到我國的當下社會發展階段,更要考慮我國本身的藝術傳統。只有這樣,才既不會陷入設計領域的狹隘的民族主義,又不會失去藝術的中國身份。   結語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一旦不再發展,處於「虛靜」狀態,就會成為被人複製的固定模式,不但因此逐漸失去自我創造的能力,而且也會逐漸無法適應社會日益多樣化的審美需求。中國藝術雖然擁有燦爛光輝的歷史,卻也不能無視當今發展緩慢的窘況。在面對民族藝術發展遭受外來文化的強力影響時,我們應該積極冷靜地分析社會現實,以滿腔的熱情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去處理好傳統與現代、西方現代文明與中國傳統文明的關係;中國的藝術家們需要在重新審視「現代性」的基礎上,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對待文化全球化,發揚「拿來主義」精神,取長補短;在保持民族性的前提下,不僅與其他文化互相交融,促進世界文化的發展,更能使自己擺脫止步不前的狀況,重新煥發頑強的生命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藝術會實現全面的復興。


推薦閱讀:

世界之謎 《南宋皇城圖》與世界十大寶藏
畫家沈妍——侵潤古韻 清新雅逸
夫妻相處的藝術(二說)
藝術家韓浪的生活與工作
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

TAG:中國 | 藝術 | 中國傳統 | 傳統 | 現代 | 現代化 | 現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