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與凈土法門》定善與散善,佛教網

善導大師與凈土法門

定善與散善

所謂定散二善,依觀經疏,定善是前十三觀,散善是十四十五十六三觀。觀經疏雲,定善一門,韋提希致請。散善一門,是佛自說。從日觀以下,至第十三觀以來,名為定善。三福九品,名為散善。

經文云:「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此即定善之文。思惟者,即觀佛前方便也。正受者,想心都息,緣慮並亡,三昧相應也。於此我們可以知道,定善者與觀佛三昧相應也。散善者修三福余善,得九品生。以修余善故,是名散善。

三輩散善一門,三福以為正因,九品以為正行。三福中第一福,即是世俗善根。是人從來未聞佛法,但自行孝養仁義禮智信,故名世俗善。

第二福者,名為戒善。此戒善即有人天聲聞菩薩等戒。其中或有具受不具受,或有具持不具持,但能迴向,盡得往生。

第三福者,名為行善。此是發大乘心凡夫,自能行持,併兼勸有緣,舍惡持善,迴向往生凈土。

於此三福之中,或有一人,單行世福,迴向亦得往生。或有一人單行戒福,迴向亦得往生。或有一人單行行福,迴向亦得往生。或有一人行世福戒福,迴向亦得往生。或有一人行戒福行福,迴向亦得往生。或有一人具行三福,迴向亦得往生。或有人等,三福俱不行者,即名十惡邪見闡提之人。

依觀經所示,九品生者,皆有瑞應所現。上品上生者,臨命終時,因此人勇猛精進故,佛及眾聖來迎。見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與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來迎。

觀世音菩薩執金剛台,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觀音勢至與無數菩薩,讚歎勸進行者。行者見已。歡喜踴躍。自見其身乘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

此是上品上生臨終瑞相。第一三聖親迎。第二乘金剛台。第三生彼國已,即見佛聞法得無生忍。

上品中生,往生瑞相是這樣的。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及無量大眾眷屬,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贊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來迎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行者自見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讚歎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寶華,經宿則開。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目即開明。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即下金台,禮讚於佛。經於七日,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應時即能飛行,遍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經一小劫,得無生忍。

此是上品中生者,往生之瑞相。第一佛及聖眾來迎。第二乘紫金台。第三紫金台如大寶華,經宿乃開。經七日後,於無上菩提得不退轉。極樂世界一日一夜,於娑婆世界為一小劫。

上品下生之瑞相。行者自見身坐金蓮華。坐已華合,隨世尊后,即得往生極樂世界七寶池中。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見。聞眾音聲,皆演妙法。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

上品下生者,第一坐金蓮華,蓮華即合。第二經一日一夜,蓮華始開。七日之中,始得見佛。雖然見佛,然不能了了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須經三七日,始能了了見。第三經三小劫,始得百法明門,住初歡喜地。

於此可知,上品下生者,等同三賢伏忍位菩薩。經三小劫,即同初地信忍位菩薩。一般古德,多依往生者之資格,判此段經文。謂往生者具四五六地菩薩之資格,始得上品上生。因為經雲往生彼國已,見佛聞法即得無生忍故。據仁王般若經,地前三賢是伏忍位。初二三地是信忍位。四五六地是順忍位。七八九地是無生忍位。十地及妙覺是寂滅忍。今行者生彼國已,即得無生忍,當然是順忍菩薩始得往生了。

一般判上品中生者,為初二三地信忍菩薩。因為經雲,經一小劫,得無生忍故。一般判上品下生者,為地前伏忍位菩薩。因為經雲,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初歡喜地故。

若如此判,很明顯與佛言「如來今者,為未來世一切眾生,為煩惱賊之所害者,說清凈業。」一語不合。同時若據此判,則凡夫往生無分矣。焉得謂為未來世一切眾生,為煩惱賊之所害者,說清凈業呢?

故善導大師判九品生,皆是凡夫。理由是,往生非靠自力,而是仗阿彌陀佛之願力。以佛願力故,往生西方,即同七八九地菩薩。由此可見,凈土法門是何等殊勝了。末法時期眾生,若不仗彌陀願力,焉有如此便宜事?

其餘中品上生者,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讚歎出家得離苦。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華台。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蓮華尋開。當華敷時,聞眾音聲,讚歎四諦。應時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中品三生,皆同小乘。故中品上生者,生彼國已,聞法即證阿羅漢道。得三明六通,八解脫。三明者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六通者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八解脫者一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二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三凈解脫身作證具足住。四空無邊處解脫。五識無邊處解脫。六無所有處解脫。七非想非非想處解脫。八滅受想定身作證具足住。

中品中生者,命欲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華,至行者前。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贊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三世諸佛教故,我來迎汝。行者自見坐蓮華上,蓮華即合,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在七寶池中,經於七日,蓮華乃敷。華既敷已,開目合掌,讚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半劫已,成阿羅漢。

中品上生者,生彼國已蓮華尋開,應時即得阿羅漢道。中品中生者,生彼國已,經於七日,華始開敷。先得初果,半劫以後,方成四果。此系中品上生與中品中生,不同之處。

中品下生者,命終生於西方,經七日已,遇觀音勢至,聞法得須陀洹。過一小劫,得阿羅漢。

總之,凡夫若生彼國,得上品生者,即證菩薩道,可得無生忍。得中品生者,可成無學,得無漏道。

下品上生者,命欲終時,有化佛化菩薩來迎。於彼國寶池中,經七七日華開見觀音勢至。為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

下品中生,往生的情形。臨命終時,有化佛化菩薩來迎。生彼國已,於蓮華內,經於六劫,蓮華始開。觀音勢至,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聽聞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

下品下生者,命欲終時,見金蓮華,如一念頃,生於彼國。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觀音勢至為說實相法,應時即發無上菩提心。

何故下品生者,經多劫後,或證大果,或發無上菩提心。而中品生者,反證小果,得無漏解脫呢?須知西方極樂世界,純系大乘,無有小乘。中品生者,皆回小向大之人。此等之人,勿須經過多劫,即可體證大道。而下品上生者,發無上菩提心後,須經十小劫,方入初地。下品中生者,於六劫方得華開,見觀音勢至。聞法始發無上菩提心。尋經文當知得大道之時劫,當更久遠。下品下生者,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方華開見觀音勢至。聞法後方發無上菩提心,得大乘道果之時劫,當更久遠矣。

前十三觀,均須專觀往生,故判為定善。十四十五十六三觀,發三種心,修於三福,得九品生,故曰散善。


推薦閱讀:

佛教和道教有哪些主要區別?
佛法的修行方法(一)--四念處:《念處經》(九八)
相比於漢傳佛教,藏傳佛教近年來為何逐漸在全國流行起來?
隱僧連載——60
出家人既然不沾葷腥,那麼他們手指破了,會放到嘴裡吮吸嗎?吮吸了,又是否算破戒?

TAG:佛教 | 大師 | 凈土 | 凈土法門 | 佛教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