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回顧新中國郵票預定製度的變革

今年郵票預定製度又要改革了,我國的郵票預定走過了三十多年的歷史,下面我們來簡要回顧一下。

新中國建立後郵票是沒有預定的,當時的郵票分為紀念、特種和普通郵票,發行後由各地郵局進行零售,同時很多紀特郵票被高價賣出換取外匯。郵票雖然是經常用的東西,可那些限量發行的紀特郵票並非能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主要是由於那時由於收入低,郵票的面值相對較高,集郵的人很少,人們由普遍沒有投資意識,再加上文革的破壞,集郵活動還不是很普及。直到改革開放後集郵才真正火爆起來。

文革結束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中國大地,集郵事業開始逐漸恢復,當時有些集郵者抱怨沒有時間去郵局買郵票,有時去了,郵票卻已經賣完了,於是1982年開始全國選擇幾個城市作為試點開始郵票預定,兩年後郵票預定在全國範圍內全部開展。當時的預定也很簡單,目的只是為了方便集郵者購買郵票。一個預定證可以購買一套郵票,小型張屬於短腿郵票,只有集郵協會會員或是預定四套才給一套小型張。此外那時的郵票雖然面值較低,但和人們的收入比還是比今天貴多了,加上小型張80年代的郵票一般一年都要20元左右,而1984年時一般人的月收入只有五六十元,可見一年郵票就算只預定一套都得近半個月的收入。每年小型張一般發行三四枚,面值有2元,3元,5元不等,一年下來幾枚小型張的面值能佔到全年郵票面值的三成以上。正因為小型張面值太高使得很多集郵預定者捨棄了小型張的預定,這也為小型張成為短腿打下基礎。

1988年以後小型張的發行量逐漸增大,如1989年小型張平均發行量已經漲到800萬左右,而1988年只有500多萬,到了80年代末小型張的預定逐漸寬鬆,從四套票供一套小型張到兩套供一套小型張,1992年郵票發行量比1991年翻了一倍,小型張也由1991年1000萬左右,漲到了1992年2000萬左右,這時小型張成為和套票一樣的必供品種,實現了一套一張。

截至到1996年郵票預定都是採取的預定證制度,預定下一年郵票不需提前交預訂款,只需交極少的手續費,預定證實際上就是個購買資格。而取票時,如果哪套票不好看,或是市場價不高很多人也會選擇不買。90年代中期大部分省市改成預定證上有不幹膠貼紙,上面有號碼,比如買了1996-1,那麼1號貼紙就被撕掉。但當年郵票發行量較大,很多郵票市場價不高,有的集郵者自己將貼紙撕掉,這樣就不用購買某套票了。

當時的預定證一般都是預定一套,也有預定4套的,還有預定首日封,小本票等品種的,但1992年後,小本票消失,預定小本票的預定證也就沒有了,首日封逐漸成為雞肋,幾乎沒人預定。1992-1994年由於發行量猛增,很多預定一套的集郵者去郵局購買新郵時往往會被詢問要不要多買幾套,尤其是單枚套票可以買個四方連甚至整版。那時郵票發行量太大了,1994年的幾套單枚套票發行量普遍一億套以上,我們今天還在抱怨2015年某套票發行量上了2000萬,但和1994年相比,那是小巫見大巫。正因為8000萬-1.2億的發行量,基本上達到了想買多少就買多少的程度。但即使發行量如此巨大,這些編年票還是只能在集郵櫃檯銷售,寄信櫃檯偶爾有售,但並非全套,有時只是一套中發行量比較大的幾枚,而且也不是什麼時候都有。

由於預定證幾乎無成本,尤其是1992-1996預定證的獲得變得越來越容易,使得郵票發行量越來越大,而打折票越來越多,集郵者哀聲載道,很多人雖然有預定證卻不去購買新郵。於是從1997年開始全國陸續實行預定款提前交的政策,到了2000年已經全國普及。即實行預定磁卡制度,每年預定下一年新郵時要交郵票的全款,當時是需要交100元,後來改成150元,180元,190元,年底多退少補。郵政如此做的目的是為了壓縮水分,從而為今後的減量打基礎。預定磁卡各個省份的設計不相同,但都把生肖的元素設計其中,但卻沒有省份能發行完12年,到了2006年預定磁卡逐漸被取消,改成預定折,形式就像銀行的存摺一般,這樣的設計能夠比較清楚直到哪些票取了,清楚明了,但本質上和磁卡預定沒區別。這樣的預定折一直使用到現在。

2003年是個比較特殊的年份,預定2003年郵票是從2002年10月開始的,這一次加入了小版的預定,這也是繼1997年實行預交預訂款外再一次的重大改革。但當時由於市場行情實在太差,大部分新郵都是打折的,小版儘管前途無量,但遠沒有現在那麼火爆。2006年預定磁卡改成了預定折,同時也加入了大版的預定,但那時的市場已經相當不景氣,比2003年還不如,所以大版也並非那麼難訂,甚至還有郵局出現工作人員推銷大版預定折的現象。應該說2006年的預定製度基本上已經定型,這個制度實行了十年,一直到2016年的郵票預定一直都是這個樣子,只不過隨著大小版的價值被逐漸開發,使得大小版預定也越來越困難,到了2009年嚴格執行以舊換新的政策,原則上不增加新訂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傳統上郵票預定都是在各地郵局進行預定的,但2012年新郵預定增加了新的方式,可以在郵政的官方網站,那時叫做「CPI商城」進行預定。這也是在當時,幾乎全世界的主要國家郵政都可以在官網預訂或購買新郵的背景下,中國郵政不得不為之事。當時的預定十分容易,沒有實名制,沒有手機驗證碼,一個賬號可以預定5套,也就是說即使你在郵局訂了5套,網上還能預定5套,因為郵局的信息並不會和網上的信息共享。但預定也僅限於套票,小版大版依舊無法新增預定,只能去郵局以舊換新。當然這一政策在2015年新郵預定再次改變,2014年11月CPI商城改名叫做「集郵網廳」,隨後開始2015年新郵預定,加入可參與搖號大小版的政策,這也是大小版實行預定以來首次官方增加新訂戶。

2015年和2016年預定均加入了搖號大小版的政策,搖號的加入吸引了很多人預定大小版,同時也帶動了套票年冊等項目的預定。2016年新郵預定竟然連套票也搖號了,並且中籤率只有28%,真是在火爆的行情下什麼都是有可能的。當然今年即將開始的2017年預定製度的改革加入了身份證、實名制、集郵聯名卡、逐漸取消預定折等新的政策,也可以說是1997年實行預訂款制度後又一次重大改革了。

我們的郵政總是能想出很多辦法和途徑來進行郵票預定,真非常人也,中國郵政也不是一般的郵政,對大版破版,大小版限制預定,短腿冊貴族化等已經是領導全世界郵政之先河。實際上每次預定改革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郵政能夠更好的把郵票賣出去,同時還得保證郵票能有所升值,否則就得像90年代那樣新郵大面積打折,預定量逐年減小,人們買打折郵票紛紛寄信寄包裹,而昂貴的產品冊無人問津,最終損失的還是郵政。現在的中國郵政已經今非昔比,具有一個智囊團,總是能從各個方面想我們之所想,急我們之所急,分析集郵者心理,讓大家都不得不掏出人民幣,這也是人家的本事!中國集郵者儘管對此嗤之以鼻,但大部分人還是被動接受,除非你放棄集郵。每當你花著真金白銀高價買到自己心儀的郵品時你還是陶醉其中吧!

推薦閱讀: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要點回顧
曝52歲阿湯哥戀31歲米蘭達 回顧阿湯哥情史
歷屆港姐回顧--看看不同年代的審美觀
教學流派回顧(五)

TAG:中國 | 變革 | 郵票 | 定製 | 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