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心牽拉孩子的手——兒童易患橈骨小頭半脫位

小心牽拉孩子的手——兒童易患橈骨小頭半脫位 楊 超   周日在公園裡,一對年輕的夫婦領著一個三四歲的孩子爬台階,父親很快爬到了台階頂上,回頭給兒子加油,小孩子卻不願意往上爬了。母親急忙拉著孩子的左手腕往上走,孩子突然「哇」地一聲哭了,大叫「疼!疼!」母親慌忙去看孩子的手腕,孩子卻用右手擋著母親,怎麼也不讓母親動他的左手。見此情景,憑我的經驗判斷,孩子的左肘關節一定是橈骨小頭半脫位了。   孩子為什麼會突然出現橈骨小頭半脫位,原因就是母親用力拉了他的手腕。其實,有時只是拽了一下孩子的手,孩子的肘部便不能活動了。到醫院檢查,十有八九是橈骨小頭半脫位。小孩子的橈骨小頭為什麼這麼容易脫位呢?   人的肘關節由三個骨頭組成:肱骨下端、尺骨鷹嘴和橈骨小頭。當肘關節作旋轉運動時,橈骨總是圍著尺骨轉。為了防止橈骨在旋轉的時候脫位,尺骨上有一條環狀韌帶緊緊套著橈骨的「脖子」——橈骨頸。四歲以下的孩子,橈骨頭髮育尚未健全,橈骨小頭和橈骨頸的直徑基本相同。這樣就顯得環狀韌帶相對鬆弛,不能結實地穩定橈骨小頭。好比一個繩結系在一根圓木上,如果木頭一樣粗細,繩結就很容易滑下來。因此,當肘關節伸直、前臂內旋時,如果受到縱向牽拉,橈骨小頭就會從環狀韌帶內向下脫出。大人領著孩子時,孩子的肘關節正是處於伸直、前臂內旋的體位,所以很容易發生橈骨小頭半脫位。由於是牽拉引起的,因此臨床上又稱為「牽拉肘」。   橈骨小頭半脫位後,受傷的肘關節處於稍微屈曲或伸直位,孩子哭鬧不止。儘管有的孩子說不清哪兒疼,但孩子會拒絕使用和活動患肢。如果在此之前,孩子的前臂受過牽拉,基本可以確診。橈骨小頭半脫位後手法複位效果較好,而且非常簡單。方法是:家長一手固定肘關節的上端,一手握住孩子的手腕,將前臂向外旋轉,同時屈肘90度,絕大多數可以一次複位成功。如果一次不成功,可以再重複一次。複位後,孩子會立即停止哭鬧,傷肢可以活動。一般來講,不需任何固定,但家長應注意防止再次牽拉孩子的患肢,以防形成習慣性脫位。也有少數患兒的橈骨小頭脫位後,會將環狀韌帶擠壓在橈骨頭和肱骨之間,複位較為困難,這時需要到醫院就診。   對習慣性脫位的孩子,需要用三角巾或者石膏固定肘關節7~10天,孩子6歲以後,橈骨小頭髮育基本成型,極少會再發,家長不必苦惱。   家長們在領著孩子時,要盡量小心,不要強力牽拉孩子的肘關節。孩子都有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更不要對孩子生拉硬拽,既容易傷害孩子的感情,也容易傷害孩子的肢體。 橈骨小頭半脫位   【概述】   1671年由Fournier首先描述。是嬰幼兒常見的肘部損傷之一。發病年齡1-4歲,其中2-3歲發病率最高,佔62.5%男孩比女孩多,左側比右側多。當肘關節伸直,前臂旋前位忽然受到縱向牽拉時容易引起橈骨小頭半脫位。常見的是大人領患兒上台階時,牽拉胳膊時出現。   【診斷】   有上肢被牽拉病史,肘部疼痛,無腫脹和畸形肘關節有屈曲,橈骨頭處有壓痛。X線檢查陰性。   【治療措施】   複位時不用麻醉,先將前臂旋後,伸肘稍加牽引,拇指壓肘前橈骨小頭處,屈曲肘關節,必要時前後旋轉前臂,可感到複位的響聲,複位後肘部及前臂可活動自如。複位後用三角巾懸吊一周。如活動時疼痛或複發,宜用石膏固定於屈肘90度2周,應注意勿提拉小兒手臂,防止複發。4~6歲後橈骨頭長大,即不易脫出。   【臨床表現】   半脫位時肘部疼痛,患兒哭鬧,肘部半屈曲,前臂中度旋前,不敢旋後和屈肘,不肯舉起和活動患肢,橈骨頭部位壓痛,X線檢查陰性。 橈骨小頭半脫位

【病因病機】

橈骨頭的關節面和橈骨縱軸有一定的傾斜度其大小與前臂旋轉活動有關傾斜度的變化會影響環狀韌帶的上下活動在前臂的旋前旋後位這種傾斜度的可變性無疑使之易於脫位當肘關節伸直位手腕或前臂突然受到旋轉動作的縱向牽拉環狀韌帶下部將產生橫行撕裂向下輕微活動肱橈關節間隙變大關節囊及環狀韌帶上部由於關節腔的負壓作用只需滑過橈骨小頭傾斜遠端一部分關節面就可嵌頓於橈骨關節間隙從而阻止了橈骨小頭複位造成橈骨小頭半脫位

癥狀體征

【臨床表現】

  半脫位時肘部疼痛患兒哭鬧肘部半屈曲前臂中度旋前不敢旋後和屈肘不肯舉起和活動患肢橈骨頭部位壓痛X線檢查陰性

  【診斷】

  1本病多為間接暴力所致如:用雙手牽拉幼兒腕部走路中跌倒;穿衣服時由袖口牽拉幼兒腕部;在床上翻滾時身體將上肢壓在身下迫使肘關節過伸等外力造成

  2受傷後不願上抬患肢前臂不能旋後

  3肘關節處於伸展前臂旋前下垂位

  4肘關節無腫脹畸形但橈骨小頭處有明顯壓痛

  5線片無異常

檢查化驗

本病X線檢查陰性一般根據臨床表現和病史可以確診不需要進行輔助檢查診斷的要點有以下幾點:

  1本病多為間接暴力所致如:用雙手牽拉幼兒腕部走路中跌倒;穿衣服時由袖口牽拉幼兒腕部;在床上翻滾時身體將上肢壓在身下迫使肘關節過伸等外力造成

  2受傷後不願上抬患肢前臂不能旋後

  3肘關節處於伸展前臂旋前下垂位

  4肘關節無腫脹畸形但橈骨小頭處有明顯壓痛

  5線片無異常

鑒別診斷

在鑒別診斷方面橈骨小頭脫位與橈骨小頭半脫位要區別開來主要有以下的一些鑒別要點:

  (1)橈骨小頭半脫位常見於2-4歲小兒因橈骨頭尚未發育完全環狀韌帶較鬆弛當強力牽拉時易發生脫位橈骨頭被拉至漏斗環狀韌帶的遠側有時部分韌帶嵌於肱橈關節之間

  (2)常有提拉患兒手臂上樓梯或走路的受傷史

  (3)半脫位時患兒哭鬧肘部疼痛肘部半屈曲前臂中度旋前不敢旋後和屈肘不肯舉起和活動患肢橈骨頭部位壓痛X線檢查陰性

  (4) 複位時不用麻醉先將前臂旋後伸肘稍加牽引拇指壓肘前橈骨小頭處屈曲肘關節必要時前後旋轉前臂可感到複位的響聲複位後肘部及前臂可活動自如

  (5)複位後用三角巾懸吊一周

  (6)如活動時疼痛或複發宜用石膏固定於屈肘90度時間2周應注意勿提拉小兒手臂防止複發

  (7)5歲左右橈骨頭長大就不易脫出了

  (8)注意橈骨小頭脫位多為先天性很少見小兒無外傷史肘部可捫及脫位的橈骨小頭X線片顯示橈骨小頭脫位即可確定診斷

  (9)嬰幼兒期橈骨小頭脫位可試圖閉合複位橈骨小頭後脫位者前臂旋後位及肘關節伸直位固定而橈骨小頭前脫位者肘關節屈曲位固定複位後石膏固定4-6周療效差

  (10)橈骨小頭脫位手術治療 年齡要在3歲以後採用橈骨小頭切開複位在橈骨幹中部旋前圓肌附著點處短縮截骨環狀韌帶重建術採用克氏針暫時將橈骨小頭與肱骨小頭固定石膏固定6周後拔除克氏針

  (11)較大兒童橈骨小頭脫位時因無法複位可到青春期考慮行橈骨小頭切除術

  另外臨床上橈骨小頭半脫位還需與肘關節軟組織損傷肱骨外髁骨折橈骨小頭骨折等相鑒別

併發症

橈骨小頭半脫位傷勢雖然不重但同樣影響肘關節功能絕大部分患者均需複位才能獲得痊癒但一般通過治療後效果良好無併發症發生部份就診不及時的患兒可能恢復時間會稍長但同樣無併發症發生

預防保健

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的預防:

  ①平時牽拉(提)小兒手部時應同時牽拉衣袖

  ②防止跌仆

  ③成人與小兒嘻鬧時應注意方法不能單牽(提)手

  ④若出現上述表現家長可自行複位若不成功則應到醫院就診

  ⑤避免反覆脫位形成習慣性

  ⑥穿衣服時應避免手部旋前位牽拉應和衣袖同時拉扯

治療用藥

本病的治療主要是依靠手法複位複位時不用麻醉先將前臂旋後伸肘稍加牽引拇指壓肘前橈骨小頭處屈曲肘關節必要時前後旋轉前臂可感到複位的響聲複位後肘部及前臂可活動自如複位後用三角巾懸吊一周如活動時疼痛或複發宜用石膏固定於屈肘90度2周應注意勿提拉小兒手臂防止複發4~6歲後橈骨頭長大即不易脫出

警惕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 www.39.net  2010-3-12  39健康網  古茜文

  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肘部損傷。男孩比女孩多,左側比右側多。因為在此年齡兒童的肘關節韌帶、關節囊和肌肉均較鬆弛,橈骨小頭也尚未發育成熟。

.hzh {display: none; }

  當肘關節突然受到牽拉時,肘關節腔內的負壓將關節囊和環狀韌帶吸入肱橈關節間隙,環狀韌可向上越過尚未發育成熟的橈骨小頭,嵌於肱骨小頭和橈骨小頭之間,阻礙了橈骨小頭的回復原位。

  常由於兒童被家長牽手時牽拉過猛,加之兒童體重的反牽引力,導致橈骨小頭半脫位,故也稱之為牽拉肘。

  橈骨頭的關節面和橈骨縱軸有一定的傾斜度,其大小與前臂旋轉活動有關。傾斜度的變化會影響環狀韌帶的上下活動,在前臂的旋前旋後位,這種傾斜度的可變性無疑使之易於脫位。當肘關節伸直位手腕或前臂突然受到旋轉動作的縱向牽拉,環狀韌帶下部將產生橫行撕裂,向下輕微活動,肱橈關節間隙變大,關節囊及環狀韌帶上部由於關節腔的負壓作用,只需滑過橈骨小頭傾斜遠端一部分關節面就可嵌頓於橈骨關節間隙,從而阻止了橈骨小頭複位,造成橈骨小頭半脫位。

  橈骨小頭半脫位X線檢查陰性,一般根據臨床表現和病史可以確診,不需要進行輔助檢查:

  ●本病多為間接暴力所致。如:用雙手牽拉幼兒腕部走路中跌倒;穿衣服時由袖口牽拉幼兒腕部;在床上翻滾時,身體將上肢壓在身下,迫使肘關節過伸等外力造成。

  ●受傷後不願上抬患肢,前臂不能旋後。

  ●肘關節處於伸展、前臂旋前下垂位。

  ●肘關節無腫脹、畸形,但橈骨小頭處有明顯壓痛。

  ●X線片無異常。

  小兒橈骨半脫位後患兒哭鬧不寧,患肢不敢舉動,多由健側上肢托扶患肢或下垂患肢。由於疼痛患肢不敢旋後而處於旋前位,肘關節不能伸屈,橈骨小頭處有明顯壓痛。但X光片可正常。

  橈骨小頭半脫位一般不需手術,手法即可複位,其方法簡便易學。

  複位手法:以一手握住小兒患肢手腕部稍給以牽引後使前臂旋後,同時以另一手拇指給橈骨小頭以壓力,則可聽到輕微彈響聲,或有滑入腔隙震動感,此時表明已複位。

  複位後關節的疼痛及活動受限立即消除。患兒可以像正常時一樣將上肢舉過頭頂或持物玩耍,並能作前臂的屈、伸、旋前或旋後運動,以促進複位。

  複位後用三角帶懸吊上肢1周,以防止發生再脫位。如果多次發生脫位,則在複位後石膏固定3周,避免成為習慣性橈骨小頭半脫位。

(實習編輯:古茜文)

  • 2007-1-31 10:03
  • 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 醫藥資料庫中心 中醫論壇   

    疾病名稱(英文) child subluxation of capitulum radii
    拚音 XIAOERRAOGUXIAOTOUBANTUOWEI
    別名 牽拉肘,Malgaigne半脫位,俗稱:肘錯環,肘脫環,
    西醫疾病分類代碼 關節疾病與損傷
    中醫疾病分類代碼
    西醫病名定義 橈骨小頭半脫位為一常見的兒童肘部損傷。左側比右側多,由於外力牽拉所致。
    中醫釋名
    西醫病因 本病由於外力牽拉所致。主要是當肘關節伸直前臂旋前位時,前臂突然受到縱向牽拉所致。例如兒童被家長牽手走路時用力過猛,因兒童體重的反牽引,導致橈骨小頭半脫位。
    中醫病因 多因患兒肘關節在伸直位,腕部受到縱向牽拉所致。如穿衣或行走時跌倒,幼兒的前臂在旋前位被成人用力提拉,即可造成橈骨小頭半脫位。
    季節
    地區
    人群 多發生在1~4歲,男孩多於女孩。
    強度與傳播
    發病率 1-3歲幼兒發病率最高。左側比右側多發。
    發病機理 因為1~4歲兒童,肘關節的韌帶、肌肉和關節囊較鬆弛,而橈骨小頭髮育尚未完成,當肘關節突然受到牽拉時,肘關節腔內的負壓將關節囊和環狀韌帶一併吸入肱橈關節間隙,環狀韌帶向上滑越橈骨小頭嵌於橈骨小頭和肱骨小頭之間,阻礙了橈骨小頭回復原位,因此本病也稱為"牽拉肘"。
    中醫病機
    病理
    病理生理
    中醫診斷標準
    中醫診斷
    西醫診斷標準 橈骨小頭半脫位診斷標準:1.有牽拉損傷史。2.患兒肘部疼痛、啼哭、拒絕使用患肢。3.橈骨小頭部位有明顯壓痛。4.患肢前臂旋前,不敢旋後,不能抬舉取物,不能屈肘。
    西醫診斷依據 橈骨小頭半脫位,多見於1-4歲的小兒,常有「牽拉」病史。據患兒臨床表現,結合X線片,排除肱骨髁上骨折(無移位型)及肘部其他損傷則可確診。
    發病
    病史 有牽拉損傷史。
    癥狀
    體征 患兒肘部疼痛、啼哭、拒絕使用患肢。橈骨小頭部位有明顯壓痛,患肢前臂旋前,不敢旋後,不能抬舉取物,不能屈肘。
    體檢
    電診斷
    影像診斷 拍肘關節X線正側位可診斷本病和與它病鑒別診斷。
    實驗室診斷
    血液
    尿
    糞便
    腦脊液
    其他診斷
    免疫學
    組織學檢驗
    西醫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肱骨髁上無移位骨折鑒別:肱骨髁上無移位骨折,多有跌打外傷史,局部有不同程度的腫脹,壓痛點在肱骨髁上部位,拍肘關節X線正側位片可鑒別。
    中醫類證鑒別
    療效評定標準 痊癒:複位後疼痛即消失,肘部和前臂活動自如。
    預後
    併發症
    西醫治療 一般閉合複位均可達到治療的目的。複位後一般不需要制動,但易於複發。故應教育兒童的家長,避免牽拉患肢,以防再脫位。一、非手術療法:(一)手法複位:家長抱兒童正坐,術者與患兒相對。以右手為例,術者右手握患肢手腕部,左手拇指按橈骨小頭外側面。術者右手稍事牽引患臂,使之伸直。將前臂旋後,用左手拇指施壓於橈骨小頭部,即可聽到輕微響聲或有滑入腔隙震動感而複位。手法複位過程中一次未能成功者,可反覆進行前臂屈、伸、旋前或旋後運動,以促進複位。(二)固定方法:用頸腕帶懸吊患肢一周,防止再次發生脫位。若多次複發者,複位成功後,應用石膏或紙殼作外固定二周,避免形成習慣性橈骨小頭半脫位。二、手術療法:(一)適應於習慣性橈骨小頭半脫位。(二)手術方法:切開複位,環狀韌帶修補或重建術。
    中醫治療 手法複位及複位後處理均參『西醫治療』欄內容。
    中藥

    推薦閱讀:

    兒童開襠褲
    記第一次吃肯德基
    這個與兒童有關的眼部疾病您不可不知
    簡單搓板針編織兒童開衫圖解|棒針編織圖解
    兒童早餐食譜8種做法

    TAG:孩子 | 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