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漁陽鼓樓中文導遊詞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天津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DAVID。

薊縣城原先為土城。明洪武四年(1371年),將土城包以磚石,周圍九里十三步。城北有山岡阻擋,沒有設門。城的東、南、西三面設門,門上建樓,城的四角建角樓。鼓樓建在城的中心。明祟禎十五年(1642年),清兵攻入薊州,城被拆毀,鼓樓被焚。清朝順治年間、康熙年間、道光年間,曾幾次按明時原樣重修,但或因地震、或因大火、或因年久失修,又幾次毀壞。到抗日戰爭結束時,薊縣城上角樓全塌,城垣拆盡。城中鼓樓也破爛不堪。

現在人們看到的薊縣鼓樓,是1983年以後幾年內,由薊縣人民政府幾次撥款修復的。在昔日破爛的鼓樓基礎上,修殘補缺,包砌城台,整修樓道,油漆彩繪,使鼓樓再展新容,為天津市保留了一座歷史最久的鼓樓景觀,也為國內外遊客提供了一處良好的遊覽場所。

漁陽鼓樓坐落在天津城北薊縣縣城中心十字街北口的牆門洞之上。是天津地區僅存的一座鐘鼓樓建築,顯示著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勤勞勇敢和卓越智慧 。原有鍾、鼓二樓,明天順三年(1459)合建為一樓。明正德、嘉靖和清順治、康熙、乾隆年間多次重修,最後一次重修在清道光十四年(1834)。通高7米多,上為青瓦九脊大頂的木結構建築,墩台為磚石砌成,四面設有拱型券門通道,巍峨壯觀。前檐正中是"古漁陽"三字匾額,為康熙二十三年(1684)薊州知州張朝宗所題。後檐門額"畿東鎖鑰"為道光十四年(1834)薊州知州華浚手跡。登上鼓樓,薊縣古城風光一覽無餘。

沿薊縣獨樂寺門前的漁陽古街東行幾百米就是「漁陽鼓樓」,東西面闊三間,南北進深兩間、四周十根粗大的紅漆明柱,周圍出斗拱迴廊,青瓦九脊歇山式屋頂。鼓樓南邊正面高懸匾額,上書"古漁陽"三個蒼勁渾厚的楷體大字,是清朝康熙年間薊州知州張朝綜題寫。城台上周圍有垛口,城台下中間開拱形門洞,背面匠額用和正面相近字體上書"畿東鎖鑰",落款為清朝道光年間知州"華浚"。

鼓樓匾額"古漁陽"三字,充分概括了薊縣的古老歷史。天津薊縣在春秋時期曾建無終子國。秦代置無終縣。漢高祖元年,項羽封韓廣為遼東王,建都子此。隋代大業初改名漁陽。唐朝詩人杜甫《後出塞》有"漁陽蒙俠地,擊鼓吹笙竽"詩句,白居易《長恨歌》有"漁陽顰鼓動地來"詩句都指此地。在唐、遼、金、元各朝,薊縣都叫漁陽。明洪武初年,漁陽名稱才被薊州代替。

"畿東鎖鑰"的題匾,則概括了薊縣地理位置的重要。自古以來,薊縣即為北方重鎮,軍事要衝,兵家必爭之地。西漢燕王臧荼殺遼東王韓廣,東漢大將吳起殺幽州牧苗曾,東晉時後燕孟廣平斬李朗,都在無終(今薊縣)這裡發生。在後趙、契丹、遼代、元、明、清直到抗日時期,這裡都曾是戰場。薊縣以北,古為游牧民族聚居之地,他們不斷興兵侵擾。因此,唐代、遼代、明代等歷代統治者都在此設置重兵把守,並早巳築城設防。東漢時無終即為右北平郡"四城"之一。明朝遷都北京以後,薊縣正是京城東鄰,是拱衛京城的鎖鑰重地,因而更要在此加固城防。明陸樹聲《薊州重修城樓記略》說:"薊州為京輔要鎮。……枕山帶河,重關復鎮,遞為應援,以翼蔽鑷輔。……故崇塘巨屏,特設守備,宿勁兵,豐儲峙,以顓城守。"這些都說明了薊縣地理位置的重要。

推薦閱讀:

txt在線翻譯成中文怎麼操作?
組圖:帶你逛遍香港中文大學魅力校園
python 判斷字元串中是否只有中文字元
給周杰倫寫歌的方文山是怎樣寫歌的 - admin的個人空間 - 80後中文門戶|80後人物...
北京明十三陵概況及神道A------中文導遊詞

TAG:天津 | 導遊 | 中文 | 鼓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