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堂 王東嶽(11):國學——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

旅遊衛視·國學堂

《追溯國學起源》系列

主持:梁冬

嘉賓:王東嶽

文字整理:是與非魚 逍遙男 yhlj 天瑞之夢 藍色天空 艾草^-^ 慧從盧溪

本期主題——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是我們最後一期,這一個系列裡面的最後一期,請我們的王東嶽老師呢,跟我們一起來分享諸子百家以及對中國文化的一個總結。在上一周的時候我們講到一個話題,講到墨家,墨家呢後來分成了兩派:一派是墨俠,就是走俠客那邊;另外一條墨辯,就辯論的那一邊,就是走中國的邏輯。但是為什麼墨家的人,他走俠客也沒走出來;而他走辯論的,走邏輯這種主義的東西,令到最後中國並不是有那麼強的邏輯性呢?誒,這個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請王老師給我們一個分享。

王東嶽:我們看一下啊,墨家後來呢,由於做工商業者,他需要有這個製造的這個東西,他需要有創新,他不能像孔子那樣述而不作。所以呢,他就有了邏輯這一派的伸張。所以在墨家那兒呢,墨家就開始討論了很多問題,比如知識論問題,比如邏輯論問題,比如科學論問題,這些東西他都淺淺的點到,但是他都沒有往下伸展。他面臨了這個問題,他不能伸展是說明兩個原因,一個他跟農業文明的總體文明這個結構不相適應,這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不需要這個東西。另一方面呢,也跟中國文字本身它不能延展這個東西有關。我講西方那個文字本身會要求得個邏輯強迫症,對吧?大家注意啊,我們千萬不要認為邏輯化的東西是好的,我們說邏輯這個東西,邏輯締造了哲學;締造了科學,你不要認為我是在表揚它,因為它給現代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問題,西方人正在反省它,正在反對它。

梁冬:邏輯性不想強,其實也是個優點。

王東嶽:對,對,當然是個優點,你搞個藝術啊,詩意的生活啊。詩意的棲居,就是不要邏輯,感性的,詩化的生活,對吧?不要締造出這麼多亂七八糟的什麼害人的科學,核武器所有的東西都出來,把環境、資源全都破壞完,你這都是科學的產物、邏輯的產物,西方人現在罵它都來不及,它得了一場病,叫邏輯強迫症,你得不上這病,你著急啥?

梁冬:呵呵呵。

王東嶽:咱把這個問題先說清楚,咱再說墨家。別說讓我一說墨家,說墨家邏輯不展,說我批評墨家似的,是吧?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塊東西,這樣的。

梁冬:哈哈哈……

畫外音:提起墨家很多人會想到電影《魔攻》中那個兼愛非攻的墨家弟子葛離。事實上,在墨家創始人墨瞿死後,墨家逐漸分裂成三派,在戰國後期混合成兩支。其中從事武俠的墨俠一支逐漸轉化成了秦漢時期的遊俠;而從事談辯的墨辯一支則開始了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這就是所謂的墨家後學,又叫後期墨家。

梁冬:墨家他討論一些什麼邏輯問題?

王東嶽:這就涉及哲學問題啦,我們先涉及點哲學問題。哲學至少有三個特點:第一追求終極,他一直要追問到最終極邏輯的那個極點上,他才討論問題。

字幕提示:

哲學的三大特點:

1.追究終極

2.邏輯反思

3.科學前瞻

王東嶽:就是哲學這個思維必然引出科學。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現在數、理、化學得特好,但是出不了大家。為啥?你不懂哲學。而西方在文字里就有哲學。可見西方的科學家他首先底下有一個哲學的基礎。哲學是科學之母,你沒有哲學的這個精神的理解,你對科學就不了解是怎麼回事。這就是中國學生數、理、化學得特好,可是從來在科學上不能有貢獻,諾貝爾獎從來拿不到。你得仔細反省,你這個民族不學哲學,想搞科學?這事有點難。

梁冬:但不見得是壞事。

王東嶽:不見得是壞事,但你至少得知道這件事這兩者可不是兩層皮,這是一層皮。你想把那一層皮弄好,不弄這一層皮玩不轉,對吧?

梁冬:啊,呵呵,明白,明白。

王東嶽:好,咱們現在回過頭來看咱們墨家。墨家的後派就是名家。名家最著名的有兩個人,一個叫惠施,也就是跟莊子整天在一起辯論的那個叫惠子的人;一個叫公孫龍。我們現在沒有時間細討論他們,我們只是來討論一下他們為什麼會中途會滅掉。名家討論的問題啊跟古希臘時候這個哲學家討論的問題幾乎是一模一樣。

梁冬:他們討論的什麼問題?

王東嶽:我說這個公孫龍提出來的幾個命題。公孫龍當時提出了這麼三句話,記住:第一,他講「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這是典型的二分法問題。

字幕提示: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王東嶽:就是你把一個問題你取一半再取一半,再取一半,永遠取不完,對吧?他討論這個問題了吧。他還討論了一個問題叫:「飛鳥之景,未嘗動也」。就是說這個鳥在飛的時候,其實它沒飛,它停在那兒,你飛是你自己誤判。

字幕提示:

飛鳥之景,未嘗動也

梁冬:為什麼呢?

王東嶽:你別著急,你先聽我講啊。他提出的第三個問題叫「鏃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這個話什麼意思?就是射出去的箭,它其實有時候動,有時候不動。

字幕提示:

鏃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

王東嶽:你注意啊,他提出了這三個偉大的問題。可是如此偉大的問題他提到這兒他沒了,他後頭沒結論了。我引出來的目的是想告訴什麼?這樣重大的命題,它是應該無限追問下去的,可是沒有被追問。那麼咱們現在看公孫龍提出的這幾個問題。

梁冬:公孫龍剛才提出的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表面很荒謬,但其實又很偉大的,它到底是什麼樣荒謬而偉大的問題呢?稍事休息,馬上繼續回來《國學堂》。

廣告……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抓緊時間,剛才王老師講到公孫龍提到三個問題,我們沒有時間了,只講其中一個問題好不好?

王東嶽:好,我們現在看,我們做個對比,看當年古希臘的人怎麼回答這個問題。跟公孫龍幾乎是同時代的古希臘有一個哲學家叫芝諾。

梁冬:嗯。

字幕提示:

芝諾(約公元前490年-公元前425年)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

王東嶽:芝諾同樣討論這個問題,他討論二分法問題,就是「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這個問題。你看他咋談的?他提出了一個叫「阿基里斯追龜悖論」。

字幕提示:

「阿基里斯追龜悖論」又名「芝諾悖論」

王東嶽:阿基里斯是什麼呢?是古希臘的一個跑得最快的神,古希臘眾神裡邊跑得最快的。他說如果讓一隻烏龜先跑一程,然後讓阿基里斯追這個烏龜,阿基里斯應該永遠追不上。

梁冬:為什麼?

王東嶽:因為阿基里斯每跑完這個烏龜跑完的一半,這個烏龜就又走了一點。

梁冬:不管多慢?

王東嶽:他然後又得去追烏龜的下一程的一半。這個如果這個二分法是不能窮盡的,那麼阿基里斯就永遠追不上烏龜。這個說法你聽起來在直觀上雖然是錯的,在邏輯上卻是顛撲不破的。

梁冬:對呀。

王東嶽:然後他又討論一個問題,叫「飛矢不動」,就是射出的箭是不動的。跟剛才我說的那個「飛鳥之景未嘗動也」,「鏃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是一模一樣的問題。

梁冬:是為什麼?這是為什麼呢?

王東嶽:是一模一樣的問題。

梁冬:為什麼飛鳥不動呢?

王東嶽:聽啊,聽芝諾咋說。芝諾說飛矢不動是因為任何一個箭,飛矢就是箭,這個箭為什麼不動呢?這個箭在不飛的、你沒射它的時候,它一定要佔據一個空間。我們設定這個空間有若干個點,它一定要佔據這麼多點。當你射出去的時候,它在飛動的時候,你的意思就是說它同時佔據這個點,又不佔據這個點。

梁冬:什麼意思?

王東嶽:這就發生邏輯矛盾了

梁冬:什麼意思?我沒聽懂。

王東嶽:你沒聽懂啊?意思就是說一個箭如果它在靜止的狀態下是要佔據一個相應的空間的話,它在飛動飛行的時候,它也一定要佔用同樣的相同的空間,可是它飛行的時候實際上是既佔據這個空間又不佔據這個空間,所有它飛行是不成立的。

梁冬:哇!口吐白沫,口吐白沫,因為文科生,你難為我了。

王東嶽:那麼,他就做了細細的論證。這樣的論證下來的結果是什麼?提出了兩個重大問題,第一,什麼叫運動,什麼叫靜止;第二,什麼叫空間,什麼叫時間。

梁冬:這都是很嚴肅的問題。

王東嶽:這個重大的問題有多麼重大,西方後來所有搞哲學的人都得討論這個問題,而我們的這些去們討論到那兒說起來都是一些怪話,聽完好聽,大家一笑,結束了。也就是說他是半根筋,就是說邏輯化的這個思維他不是一根筋,他是半根筋,所以他這個問題只能走半截子就掉到窟窿里去了。這就是墨家,不管從重工這個方面,跟重農違背,從邏輯這個方面,跟中國的感性文化和中國的技術文化違背。我講過科學和技術是兩條路。技術是走經驗在前,然後理論在後面,跟著達成一個自圓其說。科學是邏輯在前,事後檢驗。也就是說它是一個邏輯模型的延展,它跟經驗是沒有關係的,事後拿經驗才去檢驗它。所以科學和技術完全是兩個概念,千萬不要把這兩個東西當作一回事。中國走的是技術和藝術之路,西方走的是哲學和科學之路,這是兩條路。這兩條路結果是什麼呢?是中國這一條路走的人類總體安寧,人民的生存總體美好,詩意的棲居;西方的這條路,哲學和科學的路走到今天,是生態破壞,環境污染,資源耗竭,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這都是它的產物。

王東嶽: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一定不要認為我們的文化是走衰敗了,所以我們被西方搞垮了。不是的!中國文化到清代的時候是當時中國的狀態最好的時候,所以把清代叫「中國文化達到徳治完滿、完善的死亡標本」,史學家是這樣說的。為什麼這樣講?你看,咱們看四條,清代的時候中國的外患解決了。因為清人進來的時候是帶著蒙古人、藏人一起來的,所以北部的邊患從此沒有北方的這個四夷來侵犯我們了。

梁冬:最遠俄羅斯人差不多。

王東嶽:這是外患。內憂,中國過去的內憂是什麼?是外戚,就是皇上的老婆……皇后的家人這一路走下去,就是外戚專政,比如說呂后,這個漢代的時候;宦官就是太監,比如明代;然後這個強藩,比如唐代,安祿山之亂。就是這三大東西是中國當時自古以來的社會重大內患,在清代也幾乎到了最低程度,被壓抑到最低程度。這三者沒有成為內患,內憂外患都沒吧?而且清代的皇帝是最勵精圖治的,也是最遵從儒家風範的。所以中國在清代的皇帝都是嚴格地學習儒家的東西,並且按儒家的方式做。就是你從清代來看,中國文化發展到最好相當完好的一個狀態,它卻突然間死亡了,為什麼?如果這個地球當初全部都是中國,那中國文化還源遠流長著呢。是因為一個更壞的、更暴力的文化突然把我們消滅了。所以我們現在就被打垮了,要把我們打垮了。我們現在就是國學衰落了。當時五?四運動時候大家得砸掉孔家店,那是救亡運動,你沒辦法說批評他們,你不能說他們吧?現在大家拾回國學也有道理,他們當年砸掉也有道理,因為你已經生死存亡了。但是你不能因此認為西方文化就比中國文化好,你也不能因此認為中國文化就衰朽不堪了,這些看法都是不對的。西方人正在批判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正在給人類帶來重大問題。而這個曾經完好的代表著人類最古老智慧和思維的文化,可能恰恰是今後解決人類新的生存階段的問題的時候的一個重要參照。這樣好的東西當然現在我們把它拾回來是必要的,但真正地使(用)它,好好地研究它,不要瞎說,不要吹它,不要說它好得一塌糊塗。但也不要認為西方文化什麼都好,也不要認為科學,西方的現在這個東西就……我們中國今天強盛了不是靠國學強盛的。我們是比西方還西方,我們比西方還來勁,跑得更快,所以我們現在把我們拯救了。但是西方正在把自己滑向深淵,我們也跟著正在滑向深淵。所有的環境問題,社會問題,人類現在面臨的生存緊張問題,生存穩定度越來越差,社會脆弱度越來越高,這些問題都是西方文化本身帶來的問題。如此重大的問題誰可以來參照?全世界唯一的古文化孤本就是中國文化,可以說它的價值高吧?!

梁冬:感謝王老師,我代表所有《國學堂》的觀眾,再一次感謝王老師用這麼簡單的、精粹的語言把他這個滿肚子行修20多年的,在終南山腳隱修20多年的這個東西跟大家的一個分享,我真的很希望馬上還有機會,再請王老師給我們逐個地按照老子、孔子、莊子系列地給大家慢慢講,也希望大家能夠拭目以待,感謝王老師!謝謝大家,再見。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獻醜於江湖

謹為學習所得

懇請斧正

梁冬叩首

畫外音:老子其道,孔子其仁,歷史自有公論,但後人又能參透多少?《國學堂》之追溯國學起源系列最後一講,學生梁冬重新梳理課堂筆記,散點透視王東嶽雷人觀點,窺探真相背後的真理。

推薦閱讀:

勒龐輸了!選票捍衛了法蘭西,拯救了歐盟
廚房,我該拿什麼拯救你?
這個與貝小七爭寵的女人,上輩子一定拯救了銀河系!
西方民主能拯救中東國家嗎
【生活風水】拯救婚姻篇系列(三)

TAG:文化 | 世界 | 拯救 | 國學 | 王東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