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維明:儒學要開放、多元、自省

杜維明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美國人文社會科學院院士。杜維明教授提出「精神性人文主義」概念,致力於在世界範圍內構建和推廣「文化中國」、「文明對話」、「啟蒙反思」等,倡導各文明之間互為學習、互為參照,達到和諧。  我們為什麼要學儒學  新京報:儒學的發展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  杜維明:近代以來,儒學受到過極大打壓,「五四」、「文革」時,儒學都被視為腐朽思想。北大從1923年到1985年的62年間,沒人教授儒家哲學。我1985年首次到北大講授儒家哲學,有先生告訴我,上次來講(儒家哲學)的是梁漱溟先生。進入21世紀,政府開始重視儒學,民間也興起儒學熱潮,讓我很感慨。  新京報:去年,習近平專程去曲阜祭孔,政府主導推行儒學?  杜維明:這要從更寬廣的視野和較長的時間來解讀,我希望政府對儒學的推動是順勢而為,儒學在社會各界及民間興起,政府也接受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但我也有一些擔憂,因為儒學強調人的自主性,要民眾自願去學。如果只從上而下強迫民眾學習,怕很難起到好的效果。儒學植根民生,生成民間,政府應該接受它的內在價值。  新京報:曲阜推行儒學時,會用金錢獎勵,有村民為5元錢獎勵去聽儒學,這樣推行儒學會有效嗎?  杜維明:儒學最好由民間推行,效果肯定比行政命令好。如果政府提供一個寬鬆的生活氛圍,讓儒學在民間自然而然地發展。商人、學者、政府都不能把儒學當成手段與工具,傳承發展儒學,需要真誠與堅持。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民間儒師?  杜維明:儒學是生活倫理、生活方式,是生活哲學。儒學生長在民間,民間不能自然傳承,儒學就死了。我佩服一些在民間默默推行儒學的人,他們讓儒學走出學術殿堂,走出博物館,成為一門生活哲學。當然,象牙塔里也能創造出偉大的哲學思想。  新京報:21世紀,我們為什麼要學儒學,國家為什麼要推行儒學?  杜維明:國家、民族,要有文化之根,思想之源。儒家哲學思想是塑造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之一。21世紀,中華文明能向世界傳遞什麼樣的文化信息?人類面對兩大重要問題:一是認同,我們是誰,我們希望別人認為我們是誰;二,怎樣適應現代化、全球化的大趨勢。  新京報:「我們是誰」的問題還沒解決?  杜維明:我看還沒有解決。非常麻煩。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大陸與港台之間,存在某種認同上的隔閡。如果價值走向混亂,認同問題不理清楚,族群之間張力大,統一、共識很難順利。  新京報:儒學對我們處理「認同」問題有何幫助?  杜維明:儒學處理問題的基本理念,突出和為貴,突出互為尊重。56個民族的和諧,包含藏胞、維吾爾族,要讓他們在大家庭中感到被尊重,而不只是給他們錢和優惠政策。我在香港一次演講中,提出了21世紀具有文化意義的「我們」如何可能,「文化中國」的概念也可以用儒學思想貫穿起來。  儒家思想具有公共性  新京報:你剛才提到第二個問題是「適應」問題?  杜維明:適應問題是指適應現代化。現代化道路實際上是西化的道路,鴉片戰爭後,我們覺得傳統道路走不通,只有走西方道路才能發展。西方道路在他們內部社會也出現了問題,西方道路不能解決我們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僅僅西方的價值觀念,已經不能包含解決當今人類所遇到的問題。  新京報:儒學能解決這些問題?  杜維明:每一個傳統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塑造它的現代性。美國的現代化與美國傳統分不開,日本的現代化與日本的傳統分不開,中國的現代化也與中國的傳統分不開。  新京報:儒學的包容、開放、多元對塑造傳統的現代性有什麼作用?  杜維明:儒學的包容、開放、多元化,有助於促進市民社會的出現。學術、媒體、企業、宗教等領域的權威,相對獨立,與政治權威可以平行對話、也可以抗衡,甚至批評,而後達成共識,以形成政策。這樣的社會就弄活了。  新京報:傳統的儒家思想重視修身齊家治國,在一定程度上會侵犯個人權利和自由,有人認為傳統文化缺少現代性因素。怎樣讓儒學與現代性對接?  杜維明:即使接受現代性的儒學和西方自由民主法治的理念和實踐不盡相同。但儒學其實是非常重視個人權利和自由的。儒學和現代性對接的連接點是儒學的公共性。梁啟超曾經批判儒學,認為儒學只有私德,沒有公德。我並不贊同。儒家的思想有公共性,儒家希望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社群,互為教化,為自己和他人,乃至天下人的發展和生活保障創造條件。  新京報:這一屆領導集體強調建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關鍵是依法治國,儒學在其中能發揮作用嗎?  杜維明:儒學的禮教和現代意義上的法治並不矛盾,儒學在漢朝以來,成為政治穩定、維持社會秩序的大經大法。這種法和英美的習慣法比較接近。儒家強調道德觀念,社會秩序穩定,只靠法是不行,道德教化是根本,是保證祥和理想社會的必要條件。  新京報:你對儒學發展和儒生有何期待?  杜維明:儒學價值中的仁愛和對天地萬物的敬畏,為超越後世俗人文主義,包括我提出的「精神人文主義」提供思想源泉,最終創造一條路,一元神信仰者,無神論者都能接受道路——精神人文主義。  我希望儒學朝著開放、多元、自省的健康方向發展。  對於儒生,在複雜多元的現代社會中,怎樣才能成為有良知、理性、社會責任的公共知識分子。儒生應該參與公共事務,重視文化,尊重宗教,關愛地球,走知行合一的道路,將知往深層次拓展,將行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宋立林他們在民間推廣儒學,無私奉獻,很令我感動。你們的投入是非常有價值的。 ——杜維明
推薦閱讀:

新報:中國敦促美國就「人權問題」自省
生活需要自省
對現在的自己最想檢討什麼,說什麼?
過好自己的生活從來都不遲
內向的人更善於自省么?

TAG:儒學 | 自省 | 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