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匡合...趙魏困橫—譯文及釋義
06-14
桓公匡合 濟弱扶傾: 齊桓公九次會合諸侯,出兵援助勢單力薄和面臨危亡的諸侯小國。綺回漢惠 說感武丁: 漢惠帝做太子時靠綺里季才倖免廢黜,商君武丁感夢而得賢相傳說。俊乂密勿 多士寔寧: 能人治政勤勉努力,全靠許多這樣的賢士,國家才富強安寧。晉楚更霸 趙魏困橫: 晉、楚兩國在齊之後稱霸,趙、魏兩國因連橫而受困於秦。 桓公匡合,濟弱扶傾。 下面是春秋五霸登台,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第一個就是齊桓公。齊國之所以能夠成為春秋第一大國,不僅僅是因為地理位置好、有漁鹽之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家的文化底蘊深厚,人民的素質和修養高。上文提及,姜太公幫助武王統一了天下,被封在齊地,姜氏一系發展出的文化,代表了傳統的道家文化。周公被封在魯地,周氏一脈保存了周代的人文文化,發展出後世的儒家文化。因此,後世有用齊魯文化一詞,代稱中國傳統文化。 齊桓公姓姜,名小白,用管仲當宰相發展經濟、富國強兵。齊國臨海,於是就曬鹽捕魚,又發展商業,使齊國成為第一經濟強國,類似今天的美國,難怪孟子、荀子等知名人士都要先來齊國看一看。 "桓公匡合"中的匡是匡正,合是匯合。齊桓公匡正天下之亂,匯合各路諸侯。《論語》里記載:"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九次召開諸侯大會,像現在的聯合國大會,他是秘書長,與各諸侯國一起制定盟約。要達到什麼目的呢?就是"濟弱扶傾",要幫助救濟弱小的國家,要扶植將要傾覆的周王室。周朝到了末期已經是名存實亡了,雖然如此,這桿大旗還是要舉著,所以要扶傾。 齊桓公並沒有說空話,他北伐山戎以救燕國,平定狄亂以助邢國、衛國,曾解周王室之禍,定周襄王之位。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魯、宋等八國的聯軍,征伐南方的楚國,迫使楚國訂定了盟約,阻止了楚國的北進。齊桓公在位43年,先後糾合諸侯26次,真正是匡合天下、濟弱扶傾。 綺回漢惠,說感武丁。 這裡出場的是商山四皓和傅說,五位志士能人。 綺是綺里季,加上東園公、夏黃公、用里先生,一共四個人。秦朝末期,天下大亂,這四個德高望重的老頭兒,為避亂世隱居在商山,所以人稱商山四皓,皓是皓首白頭,鬍子眉毛都白了的意思。楚漢相爭,劉邦想請他們出來輔佐自己打天下,無奈四個人都不幹。劉邦建立漢朝以後,立了呂后生的兒子劉盈為太子,就是後來繼位的漢惠帝。 劉盈生性若弱,否則也不會讓呂后反了天。劉邦死看不上這位太子,就想廢了他, 改立戚夫人生的兒子如意為太子。呂后急了眼,就找張良出主意。張良就想方設法,請出商山四皓與太子劉盈同游。劉邦看到後,說:"羽翼已成,難以動矣"。於是就打消了換立太子的念頭,劉盈才才保住了太子位。劉邦死後劉盈繼位,就是歷史上的漢惠帝。以綺里季為首的商山四皓,幫助漢惠帝奪回了他太子的位子,故稱"綺回漢惠"。 劉盈保住了太子位,呂后可恨死了如意和戚夫人。劉邦死後,呂后便做了太后,她令戚夫人穿上囚衣、戴上鐵枷在永春巷舂米。戚夫人悲痛欲絕,作歌曰: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呂后知道後,就毒死了趙王如意並下令斬斷戚夫人的手腳、挖眼熏耳、喂以啞葯,丟入廁所,稱為"人彘",並帶兒子漢惠帝前來觀看。劉盈一邊痛哭,一邊指斥呂后說:"你如此殘害戚夫人,狠毒如此,實非常人所能為"。惠帝身心受到極大刺激,從此一厥不振,沒幾年就死了,死時年僅22歲。 說感武丁 "說感武丁"的故事見於《史記?殷本紀》。傅悅是繼伊尹之後,商朝第二位奴隸出身的賢臣。傅說是古代虞國(今山西省平陸縣)人,出身奴隸,曾在傅岩山一帶勞動,因發明了"版築法"(干打壘築牆)而聞名遐邇。 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二位君主,在位59年。繼位前,武丁被父親送到下面去體驗生活、增長才幹,故而結識了傅說。傅說知識淵博,很有雄才大略,但他是奴隸身份,無法重用。武丁繼位做了商王,很想振興殷商,苦於沒有良相輔佐,就想到了傅說。但怎樣才能讓大臣們同意呢?武丁苦思冥想。 有一天上朝的時候,他說:我昨天夜裡做了一個夢,夢見上天給我派了一個能臣,幫助我復興殷商。這個人現在傅岩山修路,長得什麼樣子等等,說得有鼻子有眼。商朝人都迷信,敬重鬼神,對武丁所說堅信不己,就在傅岩山找到了傅說。 傅說被拜為相,輔佐國政,實行了"治亂罰惡、畏天保民、選賢取士、輔治開化"等一系列政治措施,緩解了各種社會矛盾,很快使商王朝達到了鼎盛時期,史稱"殷道復興"。由於傅說是通過託夢,感傳給武丁的,所以是"說感武丁"。 傅說年老後,武丁賞賜了很多財物,讓他安度晚年,並輔導王室子弟們讀書明理,頗受後人尊敬。山西省平陸縣至今還保存有傅說當年的版築遺址、傅說廟、傅說墓等古迹,供後人憑弔俊乂密勿 多士寔寧: 能人治政勤勉努力,全靠許多這樣的賢士,國家才富強安寧。晉楚更霸 趙魏困橫: 晉、楚兩國在齊之後稱霸,趙、魏兩國因連橫而受困於秦。 俊乂密勿,多士寔寧。 正是由於以上這些仁人志士的勤勉努力,國家才得以富強安寧。 俊乂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的人才,在古代"千人之英曰俊,百人之英曰乂"。一百個人里挑出來一個精英叫乂,一千個人里挑一個出來的叫俊,《尚書?皋陶謨》里有"俊乂在官"的話。密勿是勤勤懇懇的意思,《漢書.劉向傳》里有"密勿從事"一句話。 "寔寧"的寔字,現代簡化字將其等同於"實"字,但兩個字並不完全相同。實字的繁體形"實"是會意字,從宀、從貫。宀代表房屋,貫代表貨物,以貨物充於屋下為實。因此實的本義是財物糧食充足、富有,引申義是真實、確實。 "寔"是通假字,既通"實"字,也通"是"字,此地的"寔"就是代詞,通"是"字,有茲、此的意思。 "多士寔寧"的意思就是,天下賴此多士以寧,這句話語出《詩經?大雅?文王》"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如此眾多的能人志士、如此眾多的英雄豪傑,正是依靠了他們,國家才得以富強安寧。 總結以上六句話的意思,就是: 春秋時期,齊桓公多次糾合諸侯, 救濟弱小的國家,扶持將要傾倒的周王室。 漢惠帝作太子時靠了商山四皓,才倖免被廢黜, 商君武丁因夢境所感而得賢相傅說。 這些人物才能出眾,勤勉努力, 正是依靠了這樣的賢士,國家才得以富強安寧。 晉楚更霸 五霸的頭一名是齊桓公,第二位就是晉文公了。孔子對這二位的評價是:"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論語?憲問》。晉文公的經歷非常坎坷,因家庭變故在外流浪19年,飽嘗人間冷暖。所以他的為人處事,用詭詐計謀的時候多,譎就是詭詐。齊桓公就不是這樣,世家貴族出身,為人處事都有紳士的派頭。 晉文公,名重耳,為晉獻公之子。因獻公寵愛驪姬,殺太子申生,他在外避難十九年,後借秦穆公之力回國即位,時年已經62歲了。在位期間,他重用有才幹的趙衰、狐偃等人發奮圖強,國力日益強盛,出現了"政平民阜,財用不匱"的局面。同年,周王室發生內亂,周襄王逃出避難。晉文公利用這一機會興兵勤王,護送襄王回國,提高了晉在中原諸侯中的威望。晉國在晉文公時代達到鼎盛,極盛時的晉國據有山西中南部、河北南部、河南西北部和陝西的一部分。直到春秋末期的"三家分晉",才有趙韓魏躋身戰國七雄之列。公元前632年,晉楚兩國為奪霸主地位在城濮大戰,楚國戰敗,晉文公當上了霸主。 五霸之中的楚國地域最廣、人口最多、物產最豐,所以發展很快。在春秋時代,歷史資料里留下了170個國家的名字,楚一國就先後吞併了170個國家中的40個。 公元前614年楚莊王繼位,執政三年,不發號令,終日郊遊圍獵,沉緬聲色。伍參請猜謎語"有鳥止於阜,三年不飛不鳴,是何鳥也"?庄王答:"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公元前611年,楚國發生災荒,戎人騷擾,附屬的庸國、麋國勾結百濮叛楚。庄王集中力量伐滅威脅最大的庸國,又吞併了麋國控制住局面。此後,又極力整頓內政,任用賢才,厲行法治,加強兵備,使楚國出現一派國富兵強的景象。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率領大軍攻打鄭國,晉國派兵救鄭,在邲地(今河南鄭州市東)與楚國大戰,晉國慘敗。公元前594年冬,楚魯蔡秦等十四國在蜀(今山東泰安西)開會結盟,正式推舉楚國主盟,楚莊王遂成為稱雄中原的霸主。 公元前591年,楚莊王因病逝世,歸葬紀南城郊。其兒子審繼位,稱楚共王。楚王墓、樊妃墓在今江陵城西北。郢城內原有庄王廟,今已廢。 趙魏困橫 "趙魏困橫"講的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說客蘇秦、張儀所實行的合縱和連橫的策略。蘇秦、張儀與孫臏、龐涓都是戰國時代人,同是鬼谷子王詡的學生,而且是肄業,沒有正式畢業的學生。孫臏、龐涓走了軍事路線,蘇秦、張儀走政治路線。半吊子學生本領都如此,可以想見鬼古子的本領學問得有多大。 蘇秦第一次的遊說失敗,回來後"頭懸樑,錐刺骨"苦讀姜太公的《陰符經》,研究三略六韜等謀略學,一年以後再次出山。這次他改變策略,先從弱小的國家開始遊說,說動了趙王、燕王,燕國更是提供他全部活動經費。最後連南方的楚國也被說動,結果是"並相六國",當了六國的輔相。蘇秦提出"合縱"戰略,就是六國聯合起來共同防禦秦國,秦國敢犯任何一國,六國一起上。他提出的"合縱"戰略受到普遍歡迎,六國都把副宰相的位置空著留給蘇秦。合縱的結果是"秦人恐懼,不敢窺兵於關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戰國策》)。蘇秦後來在齊國被人刺殺而死,其弟蘇代、蘇厲繼續他的路線。 六國合縱之後,秦國處於長達十餘年的四面圍困之中,秦惠文王很想改變這一局面,但苦無良策。就在這時,張儀拜會了秦王,陳述了"近交遠攻、遠交近攻"的連橫破縱之策,秦王聞而心悅,肅然起敬,特拜張儀為上卿。 張儀是魏國人,本是蘇秦的同學。他胸懷大志,審時度勢,善於通過權變立於不敗之地。張儀的連橫策略認為,國與國之間應該和平友好,誰也不要侵犯誰,大家聯合起來對付一個假想敵是不可取的。這樣既不友好,而且是逼著秦與六國為敵。六國被張儀連勸帶哄地說服了,都與秦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就像二戰前的歐洲國家與跟希特勒簽訂友好條約一樣,蘇秦的"合縱"就被拆散了。秦國隨之採取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策略,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秦惠文王曾御詔"張儀為秦建功樹勛如天之覆地之載,日月常昭,永著千秋",封張儀武信君、采邑五城。 "連橫"實施以後,秦國首先打擊趙、魏,因為趙魏距離秦國最近,所以說是"趙魏困橫"。被困於張儀提出的"連橫"策略上。秦佔據今天的陝西、甘肅、四川一帶,趙佔據今天河北南部、山西的中部和北部;魏在河南北部、山西西部和南部本篇文章來源於: 人生智慧 | http://www.rszh.net 原文鏈接:http://www.rszh.net/html/qianziwen/2009/0522/28031.html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詩經·雅·大雅·生民之什(原文)(題解)(注釋)(譯文)(賞析)
※玩轉書展|「譯文電子書TOP 7」第三日書單
※【轉載】【家訓寶典】28張圖介紹《朱子家訓》原文配上譯文,讓你明明白白!
※法句經【白話譯文】(28)·道行品
※【What China Wants】6 Page Essay譯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