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養生有方】針灸養生

  運用針灸的理論與方法來達到養生的目的,就叫針灸養生。包括針灸、艾灸,古人在《黃帝內經》中記載了「是故刺法有全身養真之旨,亦法有養真之道,非治疾也」。明確指出針灸術有保全精神、調養真氣、維護機體自然狀態的養生作用,而不是單一為治療疾病而設置的。我國第一部針灸專著《針灸甲乙經》指明了針灸的首要任務在於「養」和「調」,同時闡述了針灸養生的基本原理是調節陰陽,益精氣神。「若要安,三里常不幹」這一預防觀的提出,則更是古代針灸涉足保健養生的最好例證。

  醫家們強調了督脈、任脈在養生上的重要作用,稱任督「為生養之本,調攝之源」,認為「人衰身謝,督損命終」,提出「明任、督以保其身」的觀點,明確提出了養生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足三里等穴,雖未得長生,也可以延年益壽。

1、調攝任督——大椎關元

  大椎穴多以針刺。用30號毫針,直刺1寸左右,得氣為度,留針30分鐘。關元穴多以艾灸,用麥粒大艾住7-20壯,棗核大艾住3-5壯即可;若以艾條懸灸,每次30-60分鐘,每周1-2次。拔罐、貼穴、穴位注射、埋藏等法亦可。

  大椎長於疏通督脈,巡絡腦系,刺之能通陽靜腦,清熱除煩,益智提神。關元位居下焦,裹諸陰而長於流通任脈,灸之以鼓舞任脈經氣,抑陰振陽,溫暖下元,補氣生精。兩者合用,共達調攝任督,憑條陰陽,對正常人更能起到保健益壽之作用。

2、溫行氣血——膻中、膈俞

  二穴均以艾灸為主,用麥粒大艾住20-50壯;或半棗核大艾住5-7壯,每周施行1次,若以艾條懸灸,每穴每次30分鐘,每周3次,刺法、拔罐、貼穴、埋線等法均宜。

  對膻中艾灸,既補益肺氣,鼓舞宗氣,又溫補心陽,鼓動血運,一穴關乎心肺兩臟;膈俞善行血分,艾灸之,鼓動血中之氣。二穴相伍,適用於動則氣短,精力不足,失眠少寐,情志不寧,面色失華等。正常人常施此方,可以增氣力,提精神,好顏面。

3、寧神益智——四神聰(百會)、湧泉

  四神聰穴4點各以30號1寸長毫針離心向刺入0.7寸,有輕微脹感即可。非肝陽、心火旺者,以艾條懸灸於百會穴上,既溫針四神聰,又溫灸百會。神聰(百會)居頂,從上治下,加溫針灸,溫陽啟督脈,升提中氣,增強大腦工作能力;湧泉處足底,從下引上,育陰潛陽,協督脈入腦系。兩穴合用,健腦益智,適用於因為辛勞過度、房事失節、處心積慮、耗血傷神致健忘眠差、頭暈心慌、神疲乏力、短氣太息的人。

4、調養精氣——腎俞、命門、太溪、太沖

  本方於深秋後可每周1-2次,春夏季節則半月或1月1次。腎俞乃背腧穴之一,功能為強腰補腎,生精益髓,增進性機能。與命門合用,更能溫補真元之氣,壯陽健腦。太溪乃腎經原穴,可滋陰潤臟。太沖系肝經原穴,平陽柔肝,與腎俞、命門合施,同調下元陰陽之氣,合化乙癸精血源液。不僅適用於勞傷日久,精氣消耗及病後身體虛弱等因素所致的腰腹酸軟如墜,神疲精萎,驚惕多夢,情緒易於波動,經少無子,宮冷不孕,性機能減退,身體疲憊等,對於常人,到了中年以上,常施本方亦能養護精氣,潤利關節竅道,延年益壽。

5、容顏三白——陽白、四白、太白

  足少陽經脈行於頜面之住留穴,沿皮刺可以改善皮下微循環,增強肌膚營養,能潤膚,緊額,消皺。四白則功能相近而主顏面,與陽白組合可調攝上下瞼肌的張力強度。太白,足太陰脾經原穴,取脾主四肢肌肉之意,促進顏面肌膚吸收營養。三穴合用,潤澤肌膚,好顏華色,為針灸美容的基本穴方。

——摘自《養生有方》

推薦閱讀:

今日養生方|都說秋冬養陽,滋腎養肝喝什麼湯好?
養眼亦養生 90平歐式田園清新逼人
6月第一豆是它,養生功效極好,可惜多數人不會吃
山昏函穀雨,木落洞庭波,又到穀雨節。
12時辰養生 可以少得病

TAG:養生 | 針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