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評委馬悅然:莫言獲獎與其是否體制內無關

2012年10月22日 08:17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張然

分享到: 更多
0人參與0條主評論 0條評論0條總評論

在莫言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後,外界最想聽到的聲音,除了莫言本人,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瑞典著名漢學家馬悅然。作為諾貝爾文學獎18名評委中惟一精通中文的評委,馬悅然被公認為中國文學和這個著名獎項之間最直接、最重要的聯繫人。

昨天,88歲高齡的馬悅然與夫人陳文芬現身上海。雖然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向中國讀者推介去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瑞典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但在昨天下午的記者見面會上,話題始終圍繞莫言、諾獎和中國文學展開。

據馬悅然透露,在今年的文學獎評選過程中,評委們對於將這一獎項頒給莫言幾乎沒有爭議,這與往年情況頗為不同。

關鍵詞·莫言成就

曾經模仿莫言寫作小說

記者:能不能講講您跟莫言的交往,您是什麼時候開始喜歡莫言的作品的?

馬悅然:頭一次跟莫言見面是在香港中文大學,我在那裡當客座教授。有一天莫言來了,那個下午我們聊了幾個小時。第二天他回大陸去了,為什麼呢?因為要分房子,我一點兒也不知道分房子是什麼意思,後來聽說沒有分到。第二次見面是在台北,他跟幾個大陸作家訪問台灣,有一天晚上,其他人出去看熱鬧,莫言不想去,跟我在飯店裡喝威士忌、聊天。第三次見他是2005年,他到斯特林堡參加戲劇節。我們沒有多少機會見面,但是常通信。

記者:您這次訪華的主要任務是介紹瑞典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他在去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莫言今年得了獎。您對這兩個人的喜歡有沒有共性?您到底喜歡莫言什麼?

馬悅然:我喜歡莫言就是因為他非常會講故事。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不講故事,他寫詩。他倆有一個相同的地方,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60歲的時候寫了《記憶看見我》,他寫他小時候的活動。莫言也寫了很多關於他小時候的事情。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最喜歡去的地方是一個博物館,他十一二歲時到博物館去看動物,他對動物很感興趣。他住在一個海島,那裡的蟲子很多,他就找那些蟲子,給它們分類。莫言也同樣對自然界非常感興趣,他找的不是蟲子,而是找吃的東西,他分析的是能吃的和不能吃的,因為「大躍進」那幾年他肚子總是很餓。但是他們對自然界的興趣是相同的,這也許是他們惟一相同的地方。

陳文芬(馬悅然夫人):你以前不是講過,莫言的小說寫得太長了?

馬悅然:我覺得他真的寫得太長了,2004年上海文學刊登了他的《小說九段》,非常短,我覺得非常好,馬上翻譯成瑞典文。從那時起我開始對微型小說感興趣,開始自己寫。

陳文芬:馬悅然從那時候開始改變了對莫言的看法,覺得他對文字的掌握能力很好。他喜歡莫言以後,就開始模仿莫言的《小說九段》寫微型小說。2009年,莫言還給馬悅然模仿他創作的作品寫了序言。(轉身對馬悅然)你認為他的短篇任何一個字都不必改了吧?

馬悅然:對。

記者:作為評獎的參考資料,需要翻譯作家的作品。您給瑞典學院翻譯過莫言的哪些作品?您個人最喜歡的是哪一部?

馬悅然:在我翻譯的作品中,我覺得寫得最好的是《透明的紅蘿蔔》,另外一個幽默感非常強的作品叫《30年前的一次長跑比賽》,還有一些我也喜歡,像《會唱歌的牆》和《姑娘翱翔》。

記者:您如何看待莫言與一些中外作家之間的影響關係,比如馬爾克斯。

馬悅然:你讀莫言就會想到中國古代那些會講故事的人,像寫《水滸傳》的,寫《西遊記》的,寫《聊齋》的,莫言講故事的能力是從這些人那裡學來的。當然也有外國作家的影響,比如福克納和馬爾克斯,但是我們不要太注重這種影響。莫言看了福克納和馬爾克斯之後很驚訝,他說在我們高密,這樣的故事很多。他真的比得上,他不需要模仿。

記者:您對莫言未來的創作有什麼樣的期待?

馬悅然:有的人得了諾貝爾獎之後就停止寫作了,不知道為什麼,就完了。我想莫言肯定不是這樣的人,他內心很強大,非講故事不可,他會繼續寫。

關鍵詞·爭議話題

唯一的標準是文學質量

記者:莫言獲獎後,也有一些批評的聲音,說他是一個體制內的作家,您怎麼看這些爭議?

馬悅然:我對現在一些媒體有些意見。瑞典學院公布莫言得獎,就有媒體說莫言是一個體制內的作家,是作協副主席,這樣的人怎麼能得獎?但是這些批評莫言的人,他們一本莫言的書都沒有讀過,他們不知道作品的質量是什麼,所以他們不應該「開槍」,這個讓我非常生氣。著作是最重要的,他是體制內作家,這跟他的寫作一點關係都沒有。評選諾貝爾文學獎的惟一標準就是文學質量,對於作者的政治立場,我們一點都不管,文學質量是惟一標準。

記者:莫言早年接受採訪時曾說,偉大的文學一定是超越政治的,不能把控訴作為最大的目標,而是要反思、拷問靈魂。您怎麼看?

馬悅然:我讀過莫言的很多作品,我也讀過很多當代小說家的作品,但是沒有一個作家比得上莫言,像他那樣敢批評社會黑暗、不公平的現象。我覺得有些批評是非常不公平的。

對話人物

馬悅然(GoranMalmqvist)瑞典漢學家,斯德哥爾摩大學榮譽退休教授。瑞典學院、瑞典皇家科學院、瑞典皇家人文科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歐洲學院創辦院士,連任兩屆歐洲漢學學會主席。

1924年出生,1946年進入斯德哥爾摩大學,師從著名漢學家高本漢。1948年大學畢業後來到中國四川做方言調查,從此與中國文化結下不解情緣。1950年與四川女子陳寧祖結婚。1952年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獲博士學位。

他在漢學研究方面的著作多半關乎中國方言學,上古、中古和現代漢語音韻學,語法學,詩律學與中國文學,尤其注重詩歌歷史的發展。經他翻譯成瑞典文的中國文學著作多達50冊,譯作包括《詩經》《楚辭》《水滸傳》《西遊記》等古典巨著,也有朦朧詩人北島、顧城、楊煉、舒婷等人的詩作和沈從文、李銳等人的小說,是華文文學走向西方世界的重要推手。

第二任妻子陳文芬為台灣知名文化人。

(據世紀文景出版機構)

關鍵詞·評選流程

今年評委意見比較一致

記者:對於中國的讀者來說,他們知道諾貝爾文學獎是個很高的獎項,因此覺得有些神秘,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個獎是怎麼評出來的?

馬悅然:每年2月1日之前,推薦者要將被推薦作家的作品寄給瑞典學院,之後諾貝爾文學獎的15人小組要從這些人(每年大約250個)中選出三四十人,介紹給瑞典學院的院士們(即評委)。三四月份,這個名單範圍逐漸縮小,到5月底只剩5個人。

瑞典學院每年夏天開始看這5個人的作品。9月中旬開始討論這5個人的作品到底是誰應該得獎,馬上投票,投好幾次,每個人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最後的投票是在10月初,最終決定誰能得獎。

記者:有一種說法,莫言的推薦者是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是這樣嗎?

馬悅然:這個我不能說。

記者:莫言獲獎是否出現過激烈爭論?說服其他評委是一個很艱難的工作嗎?

馬悅然:我們每一次爭論都很激烈的,但今年不太激烈,今年評委意見比較一致。

記者:您曾經說過有很多中國作家聯繫您,希望得到您的推薦,是這樣嗎?作為評委,您怎麼確保公正?

馬悅然:我每個月都會收到不少信和稿子,他們讓我把稿子翻譯成瑞典文,讓他們得諾貝爾文學獎,但是這些人不是作家,或者說不是什麼好的作家。有一個山東的文化幹部,半年間給我寄了不知有多少信,還送禮物,很多他自己畫的畫,還有古書。我都給他送回去了。

陳文芬:後來他就不送你,送別的評委了。

馬悅然:他說他的錢很夠了,不需要那個獎金,他說獎金你可以留著,但是名譽歸他。不過沒有一個我認識的作家、沒有一個我讀過(他作品)的作家敢給我寫這樣的信。

關鍵詞·中國文學

諾獎不是一個世界冠軍

記者:有人說莫言獲獎將改變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學中的「邊緣」地位,您如何評價這種說法?

馬悅然:中國文學早就上了世界文學,早就該上世界文學。但是因為翻譯成外文的著作太少,所以有的中國作家非常好的,也有世界水平的,有的也是超過世界水平的作家沒有獲獎,因為很少有外國人能看中文。世界文學是什麼呢?瑞典學院以前的常務秘書說世界文學是翻譯,他說得很對,沒有翻譯就沒有世界文學。莫言可能是中國作家中作品被譯成外文最多的一個,莫言的獲獎非常有助於中國文學走向世界文學。

記者:在莫言獲獎之前,有幾位中國作家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和他同時代的作家中,像余華、蘇童等人也都非常優秀。您認為莫言獲獎是否意味著他的文學成就和造詣超過了其他的中國作家?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莫言作品在哪些方面實現了超越?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為何中國作家之前與諾貝爾文學獎百年無緣?

馬悅然:諾貝爾文學獎不是一個世界冠軍,這個獎只是頒發給一個好的作家,莫言是一個好的作家,世界上好的作家可能有幾千個,但是每年只能頒發給一個。今年我們選的是莫言,明年選另外一個。至於什麼是好的文學?這是非常主觀的。其實我不能說莫言是一個好的作家,我能說的是我認為莫言是一個好的作家。你沒有什麼客觀的根據說A是一個很好的作家,B是一個不好的作家,這是很主觀的。

記者:您剛才提到,一個作家要為外界所知,翻譯是很重要的環節,您個人如何選擇翻譯作品?

馬悅然:我不能夠把我所有喜歡的中國文學作品全部翻譯成瑞典文,我需要選擇。我選的不是個別作品,而是一個作家的著作。比如說我非常欣賞聞一多先生的作品,我就把聞一多的詩集翻譯成瑞典文。我喜歡艾青的詩,喜歡沈從文、李銳、曹乃謙、莫言,另外還有很多台灣的詩人。

記者:您這麼喜歡中國詩歌,也翻譯過很多當代詩人的作品,為什麼諾獎沒有頒給一位中國詩人?

馬悅然:明年看吧。

(張然)


推薦閱讀:

最有錢的六大星座,是否有你?
「見紅」是否代表馬上要生
仝小林教授有關糖尿病的理論值得商榷! +你是否知道是怎麼被誤診為糖尿病?+降糖西藥治療糖尿病是一個騙局!+西醫說:二型糖尿病是不可能治癒的,患者為什麼還是找西醫治療?!
都學過了《楓橋夜泊》,是否還記得有個人叫張繼
血管是否有堵塞,看腳就能知道,早發現才可「保住命」

TAG:體制 | 莫言 | 體制內 | 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