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設計導學案

如何設計導學案

寶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繼堂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由一案三單到導學案的演化

1、從減輕教師、學生負擔的角度看,每節課要設計一案三單,教師工作繁重,且三單之間的邏輯關係、教學中層層遞進的關係不易恰當處理,很容易導導致習題的堆積和零碎的拼湊。並且,學生的訓練量也隨之加大。三單印刷經濟花費也在加大。

2、從使用實效的角度看,「一案」基本上只是教學流程和教師教學時應該把握幾個要素,和具體的教學內容脫節;由於多種因素,在實際當中,問題生成評價單要麼成了教師個人的預設,要麼問題導讀評價單合二為一。這也說明,這兩個單子之間有進一步整合的必要。

3、從學習方案優化的角度看,為了教給學生最重要的、最值得學習的東西,教學內容需要不斷地提煉、精選、整合,逐步走向簡化、優化和美化,這在「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成了一種必然。

和「高效課堂」教改一樣,無論是一案三單的開發還是導學案的設計,都有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不斷提煉,不斷優化的過程。

那麼,究竟如何開發導學案?開發導學案之前必須先做哪幾方面的事情?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設計導學案的重要前提

第一步學習解讀新課標(2011版)

如果說課程標準是解題的「定理」和「法則」,教材就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例題」。素質教育追求的目標不是單純解決這個「例題」,而是叫學生學會運用「定理」和「法則」去解決諸如此類的「應用題」。

課標瞭然於心,教學就不會迷失方向。所以,學習研究新課標是教學之前,必須堅決走好的第一步。

就義務段語文學科而言,課標就每一個學段的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以及教學建議、評價建議和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確的規定和要求。需要我們語文老師細心的理解和把握。

第二步研究開發教材

1、「高效課堂」教學必須從教材中實現突圍

新課程改革倡導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被賦予了自主整合、開發教材的權力。然而,在現實中,教輔用書大量泛濫和重複使用,如教學參考用書、教材全解、現成的各類教學設計、教案等等,雖然解決了教師寫教案的苦和累,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捷徑,但這種「越俎代庖」的開發和資料的泛濫,不僅擠壓了教師的開發空間,使教師和學生失去了對教材的敏感,樂於坐享其成,而且最終導致教師喪失了開發教材的能力。

在「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必須使教師和學生重新回歸自我開發和使用教材的原點,以除去由於長期依賴教輔的拐杖而失去腳步如飛,走自己道路的能力,以開發適合縣域校情和自己學生實際的學習材料,重拾師生的智慧、課堂的靈動和生命成長的精彩。

2、教材處理的重要前提

課文研讀,是教材處理的重要前提。沒有紮實的課文研讀,一定沒有好的教學設計,也一定沒有得體得法的教材處理。

課文研讀,首先要拋開外援和教輔,獨立研讀課文3—5遍。待到有了自己的獨到的感悟、理解、思考和提煉以後,再通過閱讀教輔以拓寬視野、加深認識。因為。教材是「源頭」,是根本,教輔只是他人的「牙慧」,是「末梢」,是經濟利益驅動下的、不符合校情學情的副產品。教學必須立足於研究教材,而不是直接使用現成的教輔。

「不識教材真面目,只緣身在教輔中」。現實中,許多教師手忙腳亂,學生課業負擔加重,與捨本逐末地依賴教輔有直接的關係。

3、如何教材處理

教材處理就是教學中的「教什麼」「選什麼教」「教什麼最有價值」。教材處理的藝術就是科學地藝術地目標明確地組織教學內容的藝術。或者說,如何利用課文,利用課文幹什麼,利用課文要達的目的。

教材處理的基本理念: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即簡化、優化、美化。

從語文學科的角度看,教材處理的主要設計教讀課文與自讀課文的處理,長篇課文與精短課文的處理,繁難文章與淺易文章的處理,不同文體特徵的課文的處理。具體來講,如長文短教、難文淺教、短文細教、淺文趣教、美文美教、一課多篇、選點突破、一課多案(同課異構)等。

教材處理的著眼點:科學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提煉、精選、整合。以便實、活、精、巧地運用教材,達到增加學生知識,訓練學生能力,教給學生方法,發展學生智力,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研究教材處理帶來的直接效果:一是優化教學內容,二是提高教學效率。

4、教材處理的關鍵是「選點」

對教學內容進行簡化、優化,必須著眼於精選。即優化課文內容,精鍊課文內容,整合課文內容。作為一種基本操作手法,教材處理的關鍵就是選點。

(1)從內容入手選點。語言賞析、情節梳理、形象分析、章法審美、朗讀訓練、內容整合等。

(2)從部位入手選點。首段、中段、尾段或者某項內容的整合。

(3)從角度入手選點。整體閱讀、課中活動、語言積累、審美閱讀、能力訓練和表現手法等。

化繁為簡,返樸歸真。

1、由教輔向教材的回歸。

2、由傳統的全覆蓋、重訓練向現代的小覆蓋、深探究回歸。

第三步隨時把握學情(現有的基礎水平和學習經驗)

在「高效課堂」模式下,由於「先學」的法則常常在發揮作用,所以學情是變動不居的。這就需要老師隨時注意把握學情變化的新動向,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教學策略、教學節奏。所以。隨時把握學情的過程,就是根據學情變化,不斷修正導學案,不斷提高教學針對性的過程。

把握學情的具體途徑有:

1、學生全景式評價表。包括學生的姓名、性別、年齡的身心特點、興趣愛好、血型、家庭情況等。

2、學生平時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品質和學習成績的參考。

3、本節課學習前的預習情況、自主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以及生成的問題等等。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如何設計導學案

1、什麼是導學案

導學案是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一系列學習活動的最優化方案。導學案的編製主體是教師,使用主體是學生,。所以,要突出三個字:一是「導」,指導、引導、輔導。「導」是以生文本,所以,教師必須懂得隱身。教師隱身在方案設計的思路里,隱身在學生攀登的出發點,隱身在指點迷津的加油站,隱身在限時高效的提醒中,隱身在目標達成的讚賞中。二是「學」,學有出發點,有目的地,有可以評判的標準,有過程,有層次,有生成,也需要方法。三是「案」,一種方案,一種設計,不是知識、習題的簡單堆積,而應該有序引導,由易到難,由低到高,螺旋上升,體現知識掌握、能力培養、素質達成的規律性。所以,有人說,導學案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指南針。

2、導學案的基本構成

導學案一般包括學習目標、重難點預設、學法指導(引導分析、質疑追問、追問探究)、和知識鏈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和展示,當堂檢測,課後反思(方法運用、思想體現、規律總結)幾個部分。其中學習目標包括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當堂檢測包括基礎達標、能力提升、拓展延伸。為了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導學案可設計「方法小貼士」「溫馨提示」「特別推薦」等欄目。

四個層級:

第一層:基礎知識層。理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公示的簡單呈現。文科:字詞句的積累、讀背和知識的收集整理。

第二層:知識的簡單應用層。理科:基礎題的練習。文科:文本的整體感知、基本思路的梳理、內容要點的歸納。

前兩個層級屬於最低學習目標,要求每個學生人人過關。

第三層:進一步的知識運用,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思辨性。理科:側重於解題思路的理清和解題規律的歸納,一題多解。文科:重點語句、隱含信息的品味、人物形象、心理特點的分析,作者、文本思想內涵的把握。

適合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大部分學生,潛能生在學習小組和老師的指導下,也能夠達到。

第四層:拓展延伸。理科:將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的題目,一般比較難。文科:具有較高能力水平要求的閱讀和寫作。典型考試題目的鏈接與訓練等。

這一層級適合一些優等生。

導學案設計流程

五步生成:主備人「個備」—→學科組群議—→主備人修改—→任課教師再「個備」—→課後完善。

以《敬畏自然》為例:

一、瞻前顧後,明確單元總目標。

瞻前:《敬畏自然》,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

單元提示:(1)人類與自然逐漸疏遠,生態問題日益嚴重。本單元課文以不同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

(2)學習本單元,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特點的同時,樹立環保意識。

顧後: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以廣泛的科學技術為主題,引導學生泛舟科海,關注科學技術,在科技活動中練習寫作與口語交際。

二、上下貫通,把握本文分目標。

1、本文與其他4篇課文的關係

《敬畏自然》居於首位,然後是《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謎》《大雁歸來》《喂──出來》。

《敬畏自然》置於首篇,體現了五篇課文內容上一般與個別的關係。首先把握人與自然的總體關係,再接觸一個一個具體問題,有利於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語文教學的邏輯性)

2、關注的重點——課後「研討與練習」:

1)反覆閱讀課文,找出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思考:為什麼要敬畏自然?為什麼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議論性散文,學生理解有點難度,故從大意理解入手,既是題干又是方法。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方法一抓住點睛之筆,小口徑切入,達到整體把握的目的。方法二是通過概括提要,達到把握文意的目的。

2)本文許多語句富有哲理性,體會下面幾句話的含義,並與同學交流。(共3小題。語言題:有的課文富有哲理,要求仔細體會句子的含義,有的課文感情色彩強烈,要求體會句子的作用;有的課文語句含蓄雋永,要求深入體會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本文多處運用反問句。反問句的概念、類型、作用。要求:找出幾個反問句,再改為一般陳述句,比較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第一次學習反問修辭格,知道概念,掌握學習方法即可)

4)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根據是什麼?搜集資料,出一期「人與宇宙之迷」的專刊。(開放性題:搜集資料,研究討論新觀點。貫徹了學與用、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相結合的原則,既有利於深入理解課文,又有利於激發表達慾望,在各種言語活動的滲透、整合中提高語文實踐能力。

三、面向全體,分層設計導學案。

《敬畏自然》導學案

【學習目標】

1、查字典,掌握文中8個詞語的讀音、寫法和具體含義。

2、反覆閱讀課文,通過能夠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3、結合具體語境學習反問句。

4、搜集圖片資料,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樹立環保意識。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內涵豐富、哲理性強的關鍵語句。

2、通讀全文,了解人類智慧和大自然智慧之間的關係,明確「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的道理。

(由於 「先學」,學習重難點和教師預估的會有所不同,須根據課堂情況有所調整,不可一味地按預設教學。另,由於導學案要提前幾天下發給學生,學生先學過程中生成的問題,可在上課前或自主學習環節結束後,由學科長和老師一同收集、提煉整合,形成全班共性問題,以便隨後解決。)

【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誦讀課文,標註段序,藉助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

2、指導學生梳理預習中生成的問題,並提交小組共同研究解決。

3、指導學生掌握以抓關鍵性的語句為突破口、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閱讀方法。

(其中,第1和第3是語文學科的個性方法指導,第2是所有學科的共性方法,故,第2條可以略去。一旦成為常規可以取消。)

【相關鏈接】

科學文藝作品的特點:科學內容與文學形式相結合。運用文學藝術手法反映科學及相關內容的一類文學作品,包括科幻小說、科學童話、科學散文、科學小品等。與文學作品的主要區別是含有科學內容,如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方法以及由此所得到的認識世界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成果。

《敬畏自然》是一篇闡述人與自然關係的議論性的散文。

(科學文藝作品是本冊課本中第一次的提到的新文體,需要介紹給學生。文字力求簡潔,明了。平時發現,許多老師鏈接的大多是作者、作品及寫作背景等純知識性文字,量太大佔三分之一。鏈接要根據學習需要,作用是溫故知新,不必每課都有。)

【自主學習我最棒】(8分鐘內完成)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1)咫尺()(2)逢蒿() (3)鯤鵬()

(4)狼藉()(5)深邃() (6)混淆()

(7)碩大()(8)相形見絀()

2.按課文填空

①人類的作品飛上了太空,打開了一個個微觀世界,於是人類________,以為揭開了大自然的秘密。

A.得意洋洋B.沾沾自喜C.喜形於色

②然而,誰能斷言那些________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A.狼藉斑斑B.狼藉遍地C.一片狼藉

3.為搜集到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圖片配上簡明的文字,以便向同學進行介紹。(口語交際,並於單元後的綜合性學習照應)

(人人過關)

學生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

【探究展示我在行】(10分鐘內完成)

溫馨提示:整體把握文科內容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進行歸納概括。還有一種是?相信聰明的你一定能找到!

1、你認為作者對待自然的態度是什麼?哪個語段或句子點明了這一觀點?(文本或作者的基本觀點)

2、仔細閱讀第五自然段,從中找出作者將人類智慧和大自然智慧做比較的觀點性的句子,請你說說人類智慧和大自然智慧是怎麼一種關係?(支持文本或作者的基本觀點的重點段落,議論性)

(段頭總觀點句: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相比是相形見絀的。分觀點1:大自然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生命,人類卻創造出任何最簡單的生物。分觀點2:人類本身就是自然智慧創造的最傑出作品。分觀點3:大自然創造各種物質時運用了美的規律,這是人類智慧無法勝任的)

3、「敬畏自然」的含義是什麼?「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極無為的口號?(換個角度思考本文觀點)

(開放性問題,啟發思維,有所拓展)

4、本文語言充滿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讀一讀,並說說其中的深刻含義。(語言特點突出,學習重點之一)

例句:人類並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這句話充滿哲理、運用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存在的種種形式,所以它們與我們都是平等的生命,是我們的弟兄。

(1)

(2)

(3)

(不照搬課後習題,叫學生有自由選擇的餘地;由易到難,由內容感知到語言品味,有梯度,有方法提示。)

【訓練反饋顯身手】(分鐘內完成)

一、積累與運用

1.解釋下列詞語。

高深莫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過爾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巧絕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碩大無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題型設計很簡單,所以排序第一。如果學生基礎好,可在具體的語境中考查對成語的理解、運用情況,當然需要重新調整序號。)

2、對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辭方法說明有誤的是()

A.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擬人)

B.人類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比喻)

C.看著人類這種狂妄的表現,大自然一定會竊笑。(擬人)

D.我們有什麼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反問)

二、閱讀下列文段,回答問題。

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恆的生命,那永恆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麼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這個宇宙到處都隱藏著生命,到處都有生命的萌芽,到處都有沉默的聲音。你難道沒有聽到石頭裡也有生命的吶喊嗎?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裡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即使那些看起來死氣沉沉的物質,也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那些高級的生命形態正是從這「死」的物質中產生的,換言之,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高級生命,只是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在物質中,有無數的生命在沉睡著,一旦出場的時間到了,它們就會從睡夢中醒來。

1、在這段文字中,作者要表達的觀點是什麼?

2、結合語境,解釋加點字「死」的含義。

3、找出一處反問的句子,並說一說它的作用。

【拓展延伸展才華】(分鐘內完成)

1、仿例造句,表達對自然母親的感恩之情。

感謝自然賜予我眼睛,讓我看到如此壯美的山河;感謝自然賜予我  ;,。

2、讀著作者精闢的論述,理性的分析,你打算如何將「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變成具體行動?請就「敬畏自然」這一主題擬三句宣傳標語,向人們發出呼籲。

例:地球不是我們從父母那裡繼承的,是從子孫那裡借來的。

(1)。

(2)。

(3)。

3、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駁「人要敬畏大自然」

何祚庥

這次海嘯給人類另外一個啟示是:人類在自然災害面前不能無所作為,還是要有所作為。

我要嚴厲批評一個口號,即所謂「人要敬畏大自然」──一種對人和自然的關係無所作為的觀點。我認為,該防禦要防禦,該制止就制止。我們要儘可能減少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損失,但並不意味著要敬,要畏。特別這個觀點是在當時「非典」盛行的時候提出的。人類對「非典」怎麼敬,怎麼畏?這個觀點實際上將人與自然的關係倫理化了。這個由某位副教授在中央大報上發表的文章中提出的口號,實際上是批評科學主義,認為人類不該利用科學來有所作為,反映到人和自然的關係,就是敬與畏,不要老想去改造自然。這就在實際上走向了「反科學」。

應該看到,近代科學才400多年的歷史,從伽利略開始到現在,科學水準的發展是極為迅速的。為紀念科學的發展,紀念愛因斯坦發表狹義相對論、光電效應理論100周年和愛因斯坦逝世50周年,聯合國將2005年定為「國際物理年」。科學是加速發展的。400年如此,4000年,4萬年又會如何?要相信科學的作用和力量,要看到科學的未來。

到目前為止,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很遺憾這次大海嘯人們沒有預見到,這是科學水準的問題。坦白地說,人類對地震的有些預測的根據不是特別充分的。直到地震海嘯快要發生了,才能有所警覺。當前人類要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是不可能的,但人類還是可以做一些預警工作。對於地震海嘯,關鍵在於防禦。房子要結實些,抗震結構要好些,這些比預測還要重要,因為這些我們能夠做到。

另外,對於國家安全的概念應該擴大一些,不要只把侵略戰爭看成國家安全問題,自然災害也會造成安全問題。我贊成對國家安全問題有一個全面的審視,有一個系統的考慮。據悉,在我國即將制定的中長期規劃中,安全問題要列入,並作為重點,這是很重要的。

作者的觀點是什麼?這與本文所學內容是否矛盾,為什麼?

(目的:回應【探究展示我在行】的第3題,以便學生對「敬畏自然」的觀點有一個較深刻、多角度的理解)

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

(評價要一一落實,不可虛設)


推薦閱讀:

【定製設計】喜歡帶車庫和露台的,千萬不要錯過這套別墅哦
那麼好看的圖片哪找的?送你30家免費圖片庫
設計背後有怎樣的思維能力?
陽春市雄強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裝修興工日課及設計
當設計遭遇眾籌,到底誰在為設計師的初心買單?

TAG: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