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忠告:金錢、權力、享受都應該排在健康之後 (400)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經驗分享 原文地址: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經驗分享作者:lkxkpw中科院 夏曉根 各位老師、各位朋友: 今天我講的主要是我對糖尿病的認識和我自己對待糖尿病的一些做法與體會,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算不上什麼科普。在座的肯定有比我對糖尿病更了解的。講錯的地方,請給予指正。
一、何謂糖尿病 糖尿病的名字來自於人們早期對這種病的認識,發現這類病人的尿是甜的,所以稱之為糖尿病。而我們的中華民族是一個糖尿病易感人群。現在知道,它是一組以血葡萄糖水平增高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群。原因是糖代謝紊亂。食物消化、吸收,轉移為血液中的葡萄糖,當血液中的葡萄糖高於一定水平的時候,胰腺的受刺激的胰島B細胞就分泌胰島素,人體細胞中的特殊蛋白能與胰島素結合,將血液中多餘的葡萄糖儲存起來以利今後使用,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處於正常水平。我們的胰腺分泌有兩種激素,一種是胰島素——輸送血糖到細胞內部,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下降,它的唯一作用就是降血糖;另一種叫胰高血糖素他的一個功能就是提升血糖值——如果血糖低了,她會讓細胞里的糖再返回到血液里。總的來講,就是保持我們正常的血糖水平既不會高血糖,也不會讓我們沒有能量(低血糖)。在這個環節中有一樣東西受損而不起作用,則血糖的儲存就會出問題,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不能下降。那麼就如我們的器官浸在糖水中腌者,會產生不可逆轉的器官損傷,後果是導致各種併發症發生,這是最可怕的,糖尿病人基本上都是死於併發症。急性併發症有:糖尿病昏迷、肺炎、皮膚和尿路感染、結核病等。慢性併發症有:大血管病變、小血管病變、消化系統疾病、眼睛黃斑病變、糖尿病腎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腳等等。 糖尿病有Ⅰ型、Ⅱ型、妊娠糖尿病等多種類型。中國的絕大多數均為Ⅱ型糖尿病,我也是Ⅱ型糖尿病。 二、糖尿病高危人群 ①有糖尿病家屬史者;②中老年者;③肥胖者;④有高血壓、血脂異常者;⑤吸煙者;⑥日常生活缺少運動者。 對照來看,我有家屬史(我的一個姐姐是糖尿病),95年前後身體很胖,在國外缺少運動,年齡也屬中老年了。上述六項我佔四項,最重要的是我沒有預防糖尿病的任何知識,所以糖尿病帽子落到了我的頭上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有上述情況的人要注意自己的血糖水平。 三、糖尿病的診斷 有明顯癥狀(三多一少),血糖增高,可以診斷為糖尿病。但可能為時已晚,發現尿中有糖(不一定是糖尿病),或已有併發症則更可怕。所以要做早期篩查和診斷。 有效診斷糖尿病,而且是最重要的方法是檢查血糖水平。通常是做糖耐量試驗。就是分別於空腹和飲糖水或吃完饅頭後半小時、1小時、2小時、3小時各抽血一次,測定血糖值。空腹血糖>7.0mmol/L 或者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
目前國外、和國內有的單位用糖化血紅蛋6.5作為診斷糖尿病的標準,被稱為診斷糖尿病的金標準。持續的高血糖導致葡萄糖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稱作糖化血紅蛋白,結合後的血紅蛋白是不可以復原的。由於細胞每三個月更新一次,所以糖化血紅蛋白的含量可以反映過去2-3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推薦使用該標準來診斷糖尿病。 四、關於飲食控制 得了糖尿病怎麼辦,當然要治療。治療的關鍵是控制血糖水平。飲食控制是一個重要方面。剛剛發祥糖尿病的病友,往往因害怕而不敢吃東西,害怕吃了血糖升高。造成人體消瘦,營養不良,導致抵抗力下降。其實糖尿病人仍然是什麼都可以吃。關鍵是什麼時候吃、吃多少。這就是飲食治療要解決的問題。這方面專家有很多論述。現在通常的講法是,根據體重和消耗,對攝入熱量實行總量控制,簡單的說就是飲食實行每天總量控制。 理想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可上下不超過5%)。超重者,攝入應小於消耗;體重過輕攝入應大於消耗。根據這個原則來確定一天需要的飲食量。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還要考慮血糖的控制。各種食品使得血糖升高的速度不同,所以飲食時還要考慮各種食品的血糖生成指數。(因時間關係,不作討論) 要根據每頓飯餐後2小時的血糖水平來決定這頓飯的用餐量。這樣經過限制以後的三頓飯一般不能滿足我們的營養需要,就需要在兩頓飯之間加餐。再與自己每天的消耗相結合,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找到自己每天什麼東西吃多少,何時吃的規律。用這種規律來指導自己每天的飲食。如果吃藥,還要考慮藥物對血糖水平變化的作用。總的原則就是既要控制血糖、又要保證營養。 還要注意的是,不僅澱粉會轉變成葡萄糖,其實所有的食品都會轉化成葡萄糖。例如油脂,卡路里含量更大。所以我們要盡量少吃煎、炒、烤、炸的食品,提倡吃蒸、煮、燴、燉的食品,飲食要清談。 我的飲食規律是:我基本上每天吃五兩米飯的量,如果吃山芋、土豆等澱粉類食品,根據等量交換的原則,我就適當降低米飯的量。我把水果或其他零食都放在兩頓飯的中間吃。菜有葷有素。 五、關於運動治療 大家都知道,生命在於運動。運動的好處是:消耗能量(降低血糖);提高胰島素效用(提高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燃燒脂肪——肌肉組織成分增加;促進血液流動,改善心臟及呼吸功能;增強骨骼堅韌性;增強體力;放鬆心情等等。運動是防治糖尿病的基石,對於糖尿病患者尤其重要。研究證明,輕度或中度的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飲食的同時,配以運動治療,可使70%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運動給了我極大的好處。一開始我是吃藥的。經過吃藥,基本控制了血糖水平。隨著防治糖尿病知識的增加,更了解了運動對於控制血糖的重要作用。 我在上班時,每天騎車,精神狀態很好。當年輕軌3號線開通後,坐了一個月輕軌,發現血糖控制不好,而且人的精神狀態也很差。我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又改成騎車上班。騎車上班,在藥物的配合下,不僅血糖控制能達標,而且早飯的飲食量也有了適當增加。在檢查糖化血紅蛋白正常以後,我就自己做了一個試驗,在醫生的指導下,我減少了藥量。經過一段時間以後,糖化血紅蛋白仍然在正常範圍內。後來我改成不吃藥,靠飲食和運動控制血糖,至今已很多年了。糖化血紅蛋白基本在正常水平,最近一年多五次的測定分別是6.3、6.2、6.2、6.3、6.0。 現在我主要的運動是早飯後去植物園打太極拳(6套,加上自行車來去,要1個半小時);晚飯後快步走近一小時。糖尿病人的運動應該放在飯後半到一小時(從第一口飯開始計時),我還將運動與飲食量掛鉤,早飯、晚飯我都要吃二兩飯,而中午只吃一兩。用血糖監測來驗證我控制飲食和運動的效果。(現在有很多關於中醫養生的知識,如養生操、食療等,我也將其盡量與控制血糖結合起來。例如,我還在走路插入了舉手走路和倒走。)總之,我已經將運動當作每天必須完成的作業,不管颳風下雨,都堅持完成。這已經是我生活的組成部分,就像不能不吃飯一樣。 運動使我在不吃藥的情況下血糖控制能達標,而且睡眠好,平時精神狀態良好。當然,運動不能代替藥物治療,這是我個人的經驗,每個人的病情不同,治療方案也會不一樣。能不能不吃藥,要根據自己胰島功能的狀態來決定,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實行。 六、關於藥物治療 當然,藥物治療是控制糖尿病發展的重要手段。但藥物治療必須是在控制飲食和運動治療的基礎上才能發揮作用。 糖尿病口服藥物主要有這麼幾類:促進胰島素分泌類藥物(如磺脲類);a-糖苷酶抑製劑類藥物(減慢葡萄糖的吸收,如拜唐蘋);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的增敏類藥物(如雙胍類)。當然還有注射胰島素。藥物治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今天不作討論。 中醫從整體調理入手,可以改善全身癥狀,辨證施治因人而異。我就吃過一位消化系統的一位教授的中藥(他是研究中醫治療糖尿病的),效果還是蠻好的。不過中醫來得比較慢,立馬降血糖,可能比較困難。 七、重視糖尿病監測 對血糖等糖尿病各類指標進行監測,是減緩和預防多種併發症的有效措施。監測有利於判定並掌握病情控制程度,有利於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使病情獲得最佳控制,有利於及時預防、發現、治療各種急性併發症,有利於及時預防、發現、治療各種慢性併發症,有利於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並最終延長其壽命。糖尿病監測內容包括尿糖、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脂、尿蛋白與腎功能、眼底、神經肌電圖、血壓、體重、腰圍/ 臀圍、胰島功能等。內容很多,當然不是每次都要全部檢查。
建議糖尿病患者每一兩年用不到一周的時間,到內分泌科做一次住院檢查,檢查一下胰島功能,有無各類併發症及其發展情況,根據檢查結果,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自己的治療方案。 我曾經在六院住過六天。檢查結果告訴我,我尚無併發症的發生,我的身體基本健康,我的胰島素分泌量還可以,只是胰島素分泌的峰值比正常的要晚一個小時左右,所以餐後兩小時的血糖偏高。我主要的問題是胰島素抵抗,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差。這與我的發病原因是吻合的。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監測的關鍵內容,自我血糖監測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手段。監測的頻率根據糖尿病病程的發展而有所不同。例如使用口服藥、每日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單純飲食和運動治療的患者,最好每天都側血糖,看看當天飲食和血糖控制情況,飲食控制和運動的效果。 我們平時用血糖儀測得的血糖,叫即時血糖,就是你測的時候的血糖。這種測試對我們平時食品的選擇還是有幫助的。有時出去與朋友吃飯,這時我特別注意餐後要測一下血糖,看看是否吃得太多了,如果血糖水平高,則下次要注意了;吃月餅,我把它作為主食的一部分,但月餅的含糖量比較高,是否會影響我的血糖水平?吃過以後,餐後我也會測一下。長此以往,可以不斷總結,以利於自己平時控制食量,特別是自己沒有吃過的東西。 糖尿病是終生疾病,監測筆記是自我管理的重要措施。筆記應該包括:測血糖、尿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日期、時間、數值;藥物使用時間、劑量;當天進食量、時間;運動量及運動時間;生病、勞累、情緒改變、月經情況、低血糖癥狀等。 八、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 現在對糖尿病治療歸納起來分五個方面,統稱為治療糖尿病的「五駕馬車」。糖尿病健康教育、糖尿病的飲食治療、糖尿病的運動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治療(含注射胰島素)、糖尿病的監測。 對付糖尿病最好的武器是知識,也就是對糖尿病的全面了解。 我的糖尿病是在1997年發現的。當時國家對糖尿病還沒有像現在這樣重視,我更沒有什麼認識。我吃過所謂的中藥「消渴丸」(實際上含有西藥優降糖),出現過三次低血糖(低血糖比高血糖對人的傷害更大)。用現在的眼光看,當時確實很無知。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開始到六院來看病,聽取了12講的糖尿病教育課程。其實現在各三級甲等醫院大都有這種課程。如果沒有聽過的建議要聽一下。聽完後可以對糖尿病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聽講使我對糖尿病的治療極大地減少了盲目性,提高了自覺性。 糖尿病治療的五個方面,每個方面都有學不完的知識。需要不斷的學習。但是我有了對糖尿病的一些認識。雖然還是皮毛。
1.糖尿病不可怕,雖然不能根治,但通過對血糖的控制,可以延緩病情的發展,同樣可以享受高質量的生活。(陳立夫活到100歲) 2.有了上面的認識,就可以有,也必須保持一個平衡和健康的心態。冷對由於糖尿病而出現的各種狀況。在血糖控制達標的時候,將自己視為一個健康的人。 3.戰略上藐視糖尿病,但戰術上一定要重視,根據自己的情況,嚴格執行在醫生指導下制定的治療方案。而且要堅持下去,要對自己負責,要有意志力。 4.建立起自己的生活規律。起床、睡覺、吃飯、休息、運動都要有規律,即所謂起居有常。人體的新陳代謝是受生物鐘控制的,胰島素的分泌當然也不例外。科學實驗證明,人體的紅細胞在離開人體以後的新陳代謝仍然以24小時為周期。我認為,養成規律性的生活,可以使胰島素的分泌與用餐相協調,有利於血糖調節。當然規律性的生活需要得到家人的理解、支持與配合。 5.戰勝糖尿病,關鍵在自己。聽不聽醫生的話,能否控制飲食、堅持運動,都是你自己說了算。個人意志是做好自我管理的關鍵。對待自我管理的態度不同,糖尿病的治療效果就會大相徑庭。讓我們共同努力,戰勝糖尿病。 以上是我自認為的自我管理經驗與體會,與大家分享。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