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艾灸療法知多少?中醫教您認清楚!

小編導讀

現代社會,艾灸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艾灸療法是一種方便快捷,安全無痛的中醫療法,很多人會選擇自己在家動手通過艾灸預防或治療疾病。那麼熱愛艾灸的朋友們一定要注意艾灸的注意事項和禁忌證。下面這篇文章就為您系統地介紹艾灸時有哪些事情是需要您特別注意的,想要艾灸的朋友們趕緊收藏吧!

艾灸注意事項1. 施灸應選擇正確的體位

要求患者的體位舒適,既有利於準確選定穴位,又有利於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順利完成。

2. 施灸要掌握好「量」

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壯的多少為標準。

(1)「壯」:古代將灸法的計數單位稱為「壯」,即施灸時每燃完一個艾炷就稱為「1壯」。一般來說,艾炷越大,刺激量就越大;艾灸壯數越多,刺激量也就越大。通常每個穴位灸3~7 壯。

一般情況下,凡初病、體質強壯者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久病、體質虛弱者艾炷宜小,壯數宜少。按施灸部位的特點,在頭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背、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壯;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肩及兩股皮厚而肌肉豐滿處,宜大炷、多壯。結合病情施灸,如為沉寒痼冷,陽氣欲脫,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屬風寒外感、癰疽、痹痛,則應掌握適度,否則易使邪熱內郁產生不良後果。

(2)施灸的距離:一般來說,距離越大,刺激量越小。

(3)施灸的時間:時間為5~10分鐘,或以皮膚灼紅為準。一般時間越長,刺激量越大。

3. 施灸講究先後順序

在《千金要方》中載有:「凡灸當先陽後陰,首從頭左而漸下,次後從頭右而下,先上後下,先少後多。」先陽後陰,取其從陽引陰而無亢盛之弊;先上後下,取其循序不亂;先少後多,是使艾灸的火力由弱增強,以使患者易於耐受。如需艾灸多壯者,必須由少逐次增多,或分次灸之,可先用小艾炷灸起,每壯遞增之,或者用小炷多壯法代替。但在特殊情況下,亦可酌情靈活運用,不可拘泥。如對氣虛下陷的病證,則宜從下而上施灸,如脫肛症,可先灸長強以收肛,後灸百會以舉陷等,這樣更能提高臨床療效。

4. 施灸時注意安全

在施灸或溫針灸時,要注意防止艾火脫落,以免造成皮膚及衣物的燒損。灸療過程中,要隨時了解患者的反應,及時調整灸火與皮膚間的距離,掌握灸療的量,以免造成施灸太過,亦可引起灸傷。灸後若局部出現水皰,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皰過大,可用消毒針從皰底刺破,放出水液後,再塗以甲紫藥水。對於化膿灸者,在灸瘡化膿期間,不宜從事體力勞動,要注意休息,嚴防感染。若有繼發感染,應及時對症處理。

5. 施灸時注意通風

在艾灸時,應注意保持室內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避免煙塵過濃,污染空氣,傷害人體,尤其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進行灸治時,更應注意。

艾灸的禁忌證灸治應用範圍廣泛,雖可益陽亦能傷陰,艾灸也有禁忌證。1. 禁忌部位

關於部位的禁忌,古代文獻有大量的記載。《針灸甲乙經》記載的禁灸穴位有24穴;《醫宗金鑒》記載的禁灸穴位有47穴;《針灸大成》記載的禁灸穴位有45穴;《針灸集成》記載的禁灸穴位是49穴。如:腦戶、風府、啞門、五處、承光、脊中、心俞、白環俞、絲竹空、承泣、人迎、乳中、淵腋、鳩尾、經渠、天府、陰市、伏兔、地五會、膝陽關、迎香、地倉、少府、足通谷、天柱、頭臨泣、頭維、攢竹、睛明、下關、周榮、腹哀、肩貞、陽池、中沖、少商、魚際、隱白、漏谷、陰陵泉、條口、犢鼻、申脈、委中、素髎、巨髎、禾髎、顴髎、天牖、髀關、承扶等。這些穴位大部分都分布在頭面部、重要臟器和大血管附近,以及皮薄、肌少、筋肉結聚的部位。因此,對這些部位儘可能避免施灸,特別是瘢痕灸應更加註意。不過選用時應從實際出發,不必拘泥。

2. 禁忌病證

由於灸法是溫熱刺激,而熱能傷陰,故陰虛陽亢和邪熱內積的病證都不可灸。從中醫角度講,陰虛內熱、咯血吐血、多夢遺精、中風閉證、高熱神昏等病均不能施灸。從西醫角度講,高熱、高血壓危象、肺結核晚期、大量咯血、嘔吐、嚴重貧血、急性傳染性疾病、皮膚癰疽瘡癤並有發熱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療法。另外,器質性心臟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若熱病誤用灸法,可損陰血。從脈象和舌苔來辨別灸療的禁忌,凡是洪、大、弦、數、滑、實等脈,以及舌苔光絳、黃糙等候,均為陰津已虧,陽熱有餘之證,都不宜使用灸療。所以,灸療在臨床應用時,必須細察病情,隨證而治。

3. 禁忌時機

主要是指灸法不宜在過飢、過飽、過勞、酒醉、大驚、大恐、大怒、大渴、大汗淋漓時施灸。對於情緒不安者、婦女經期都不宜施灸,但治大出血除外。這些臨時情況的禁忌,臨床施灸時要倍加註意,以避免出現暈灸等意外。

本文選自《保健灸完全圖解手冊:「艾」可以很簡單》(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常小榮,易受鄉,岳增輝主編)一書,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養生正道(微信號yszhengdao)推薦發表。圖片來源於網路,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王三喜:老中醫最怕的竟然是
傳統中醫與亞健康
中醫理論
某某先生群聊第二回
肩周炎的中醫特色診療

TAG:中醫 | 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