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世俗,中國人的內心情感同等聖潔
06-14
作者:史仲文 一位專家告知,當世界人口到達56億時,其中約13億人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這13億人中有11億是我們中國人。這樣的狀況在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的時候,也曾引起西方人的很大不理解。他們覺得,一個人怎麼可以沒有宗教信仰呢?在他們看來,宗教情感乃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缺少這樣的情感就等於缺少了美好的情感主軸。同時,他們又認為,宗教信仰是一種無比強大的道德約束力,沒有這種約束力,套用一句孔子的話,就可以叫做「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這樣的狀況到了蔡元培第一次出國的時候引起了他的感觸,於是他便在宗教信仰一欄填上了儒教二字。那意思彷佛是說:我們絕大多數中國人也有信仰,甚至也有宗教,這宗教就是儒教。其實這並不確切。儒學未必可以稱為儒教。儒學與宗教的最大差異在於,它只敬服聖人,但絕對沒有可以主宰一切的神明,更沒有創造一切的獨一的神。但是我們中國人——絕大多數中國人雖然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但絕對不缺乏完全可以媲美於宗教情感的精神境界。古來的例子,如孔子也曾處於危難之際,有生命之虞,但他能夠淡定如初,支持他的信念是:「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我們不能說這是一種宗教情感,但他達到的境界與高度並不遜色於任何一種宗教信仰。宋代大儒程頤,一次坐船外出,遇到江風大浪,情況十分危急,船上的人很是驚慌,唯他鎮定自若。危險過後,人家問他,先生如何能做到這樣?他只回答了五個字:「心存誠敬爾。」這樣看來,我們中國人——中國文化具有這樣一種特性,我們可以使宗教情感親情化,又可以使世俗情感宗教化。中國人非常重視家庭,中國人的家庭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神聖化的。例如我們非常崇敬祖先,又例如我們非常重視親情關係。有人說在這個地球上,如果能有一個人無條件的無時無刻不在牽掛你,那就非常幸福了。說這話的人一定沒有想到,我們中國的父母絕大多數都是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父母對孩子的牽掛不僅是無條件的,甚至能達到超越生理極限的程度。我聽到不止一位醫界的朋友說,一些臨終的患者為了等待見自己兒女最後一面,可以奇異地延長自己的生命一天甚至兩三天,直到見到兒女,方才含笑而去。不但親情如此,友情也是如此,愛情更是如此。用林黛玉的話表達就是我只為我的心。心是什麼?這個概念在中國的地位很特別的,心所代表的東西甚至不可以用生命來等同,也不可以用語言來表達。但也有一些文學作品,有極妙的描述的,例如《思凡》中的小尼姑有這樣一段內心表白:「哪裡有天下園林樹木佛?哪裡有枝枝葉葉光明佛?哪裡有江湖兩岸流沙佛?哪裡有八千四萬彌陀佛?從今去把鐘鼓樓佛殿遠離卻,下山去尋一個少哥哥,憑他打我,罵我,說我,笑我,一心不願成佛,不念彌陀般若波羅!(白)好了,被我逃下山來了!(尾聲)但願生下一個小孩兒,卻不道是快活煞了我!」這哪裡像一個出家人說的話呢?然而它所表達的情感不是也同樣的非常感人嗎?中國人的內心情感主體是世俗的,但那精神是高尚的。所謂七情六慾見聖賢,又所謂陽光雨露貴在草根之間。實際上,也許最偉大的情感就浸潤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雖然瑣碎、細節甚至有些微不足道,但那感人之處也常常就充斥於其中。我近來因為眼底病變,心情不是很好。今年的父親節,收到了我的一個學生給我發來的祝福簡訊,這讓我很感動。因此想到了如上種種。我也更為深切的體味到:未必宗教,我們中國人的內心情感同等聖潔。 2010-6-22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國中國文第三冊》(1990版)
※2014中國風水大師排名
※如圖 中國得一汗血寶馬 系土庫曼總統 所贈
※中國最缺什麼
※八大阻礙中國文明發展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