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時代的風骨與傳承

先生時代的風骨與傳承

人民網2012-11-16日

在當下這個時代,民國先生的形象和思想,仍在影響著現代中國人。可以說,這一百多年來,國民意志之接力及文化薪火相傳,全賴「先生」支撐。近日,由「先生」編寫組撰寫的《先生》一書,為我們再現了當年最有風範的民國先生們。現在,我們走進先生時代,感受他們,了解他們,了解我們這個民族的風骨,了解我們這個民族的傳承。

  所謂「先生」,即在民國時期,由於社會的動蕩,湧現出許多心繫國家的知識分子。從蔡元培、胡適、馬相伯、張伯苓,到梅貽琦、竺可楨、晏陽初、陶行知、梁漱溟、陳寅恪。他們開風氣之先,不墜青雲之志。他們或溫文爾雅、或慷慨激昂,但都深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理。全書以全新的視野,為我們揭示先生們的真實風貌,讓更多的人記住他們究竟在想什麼、做什麼。全書用一種娓娓道來的筆調,把頭緒眾多、複雜紛紜的國學人事,進行了新的評說。

  十位先生構成了整個民國時期燦爛的人文星圖。他們的人格風骨、思想情懷、學術風範、學問自由,莫不是時代的榜樣。在波瀾壯闊的民國文化、烽火連天的抗戰守拙和大江大海的南渡北歸中,他們宛如頑強的燈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他們的性格性情、命運經歷、學術作為,以及他們的睿智、善良、無奈、焦慮和歡喜,在點滴中漸次呈現。他們將苦難化作光明,用背影證明民族的正面。所以說,就文化自身的發展而言,在我們民族的歷史上,民國絕對是一個不應漠視的時代。

  十位先生紮根於傳統,卻無不高於傳統。他們均從傳統的土壤中生長出來,最終均肩負起安邦救國、精心育人的重任。中國的傳統文人,歷來以匡扶正義、安穩社稷為己任,這就是所謂的「治國、平天下」。蔡元培也罷,張伯苓、梅貽琦、竺可楨以及其他幾位先生也罷,都是從傳統中走出的知識分子。又如胡適,他用理性平和地去做實事,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寬容是比自由更重要的品德,在今天暴戾的傾向下尤為難得。民國先生的那種儒雅、學養、對自我的剋制以及對社會的奉獻,應該千秋萬代去綿延的。不過很可惜,這幾十年,他們被沉默了,甚至是被歪曲了。

  更難能可貴的是,《先生》用含蓄而內斂的筆法,把一個個歷史人物描寫得生動活潑。或許胡適的儒雅理性會惹來激進主義一派責罵,梅貽琦辦校的腳踏實地從小做起又可能招人小瞧,晏陽初、陶行知和梁漱溟等的俯身鄉村致力平民教育,更可能會讓當今的名校教授們不屑一顧。只是這些卻仍然不能影響先生們的個性分明、風骨卓然,不管是早早去世的、留在大陸或去了台灣的,每個人都足以輝映後世。如今,抹去落在他們名字上的政治塵埃,我們會更加清晰地看到他們的前世今生。

  先生已經遠去,為什麼再無大師?那時的先生們,不擅爭評職稱,卻更擅長個性教學;有知識,也更有情趣;有性格,也更講人格和品格;教學相長,傾力愛護學生;不獨守三尺講台,更在廣闊的社會舞台上展示大國民風範。陳寅恪先生在《論再生緣》中說:「無自由之思想,則無優美之文學,舉其一例,可概其餘。此易見之真理,世人竟不知之,可謂愚不可及矣。」陳寅恪的這句話,基本可以回答現在的教育為何培養不出大師。當下的中國教育,只有改變現狀,讓學術按照其本身的規律成長發展,才會有新的希望。

  讀史使人明哲。《先生》試圖展示給我們的,是一個時代的精神狀態和人文風貌,先生們的音容笑貌,已經影響和繼續影響著一代代人。現代人太浮躁,在這十位先生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們借鑒的高尚品格。他們的思想拯救了我們的靈魂,他們點燃的火焰給我們帶來了溫暖,而這種溫暖我們無法從自己身上得到。有人說,歷史從來都暗合了某種規律,暗合了某種因果。從這個意義上說,讀《先生》,讀民國史,也是在研讀我們自己。

  《先生》,「先生」編寫組著,中信出版

《先生》,「先生」編寫組著,中信出版社出

推薦閱讀:

為陸同彬先生綜合預測
道先生講羅盤的使用方法:第三層黃泉水,犯者損丁破財!
大玄空風水挨星的九大要訣,看了你也可以斷風水(二)風水道先生
談干與支合為鬼合 ——兼與玄述貴先生商榷
張全亮先生專欄 - 版塊 2.2 - 天下諸侯 - Powered by Discuz!

TAG:傳承 | 時代 | 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