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六八集)
06-14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六八集) 2011/4/9 澳洲凈宗學院 檔名:02-039-036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四百四十一面倒數第六行,從「佛法僧聲」看起: 「佛法僧聲。佛法僧者,三寶也。《小本》曰: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念老這個地方沒有再註解了,還是得要講一講。佛法僧這三個名相,學佛的同學對它誤會的還是很多。什麼叫佛?什麼叫法?什麼叫僧?為什麼稱它叫三寶?寶能幫我們解決很多問題,我們有寶,就有了財富,財富可以解決我們一切物質生活的問題,稱它作寶。而佛法僧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六道輪迴的問題,幫助我們解決斷煩惱的問題,幫助我們解決六道輪迴,甚至於十法界的問題,這個寶就不是世間珍寶能夠相比。所以諸佛菩薩沒有不讚歎三寶的。首先是佛,「佛」這個字,梵語叫佛陀耶,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喜歡簡單扼要,往往把這些尾音都省掉,佛陀耶,我們只稱為「佛」,只用這一個字。它的意思是覺悟,換句話說,佛陀耶就是說我們的覺性。我們中國人常講悟性,印度人講覺性講得多,中國人講悟性。小時候在學校讀書,老師與老師他們常常談話當中,我們在旁邊聽到,某一個學生悟性很高。也就是說他聽課能聽得懂老師所說的意思,甚至於他還有比別人更深入的體會,這叫悟性。 實際上,這悟性從哪裡來的?當人自性當中本具的般若智慧,在佛法裡面也稱為佛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單單講這一分,叫佛性。如果總說自性,一般就用法性,總說這個自性,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的理體。這些萬法從哪來的?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自性能生能現。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的這個能,今天科學家講的能量,這個能,通常在大乘經裡面被稱之為法性。諸位要曉得,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法性是從全面上說的,佛性是單單從法性裡面般若智慧,從這來講的,都能稱之為佛,法性是佛,覺性也是佛,是一不是二。一切眾生都有自性,不但有自性,一切眾生都有覺性。所以佛在大乘經上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個話講得一點都不錯。我們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華嚴經》上佛說過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今天變成凡夫,變成愚昧,造業,受這些苦報,這到底怎麼回事情?都是因為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所以雖有佛性,你不能證得。 我們的佛性有沒有失掉?沒有,不但沒有失掉,它還在起作用。不過這個作用扭曲了、歪曲了,用邪了、用偏了,不得起正用。正用是覺了諸法,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法通達明了,這是正用。因為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把正用扭曲了。扭曲了,佛就用另外一個名詞來稱它,叫煩惱、叫習氣。許多同學也經常在經上看到過,佛在經上說「煩惱即菩提」,菩提就是覺性。菩提跟煩惱是一樁事情,用得正就叫菩提,用錯了就叫煩惱。換句話說,你用心,這個心裡夾雜著煩惱習氣,這就叫凡夫。煩惱有三大類,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前面我們都學過。我們現在在日常生活當中,實在講不是菩提當家。如果是菩提當家,你就不稱凡夫,就稱你作佛、菩薩,用真心。我們現在是妄想分別執著當家,這就叫凡夫。所以聖凡這個稱呼是這麼來的。佛菩薩覺而不迷,凡夫迷而不覺。迷悟不二,是一種體起了兩種作用,覺的作用跟迷的作用。佛是圓滿的大覺,菩薩雖覺悟,沒有圓滿。所以這是佛寶,佛寶真正的意思,你要曉得是你自己的覺性,這是佛寶,叫自性佛,就是自性覺。 入佛門,老師首先就把這個傳授給你,這是修學佛法的總綱領、總目標、總的方向。學佛為什麼?學佛就是恢復自性,自性覺是佛寶,自性正這是法寶,自性凈就是僧寶,不在外面,外面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的因是自性三寶。法,這是個總代名詞,自性所現,像惠能大師所說的,能生萬法,「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事萬物,大乘教裡面通常用六個字,全都包括了。第一個是性,就是自性,第二個是相,相就是能生的萬法,萬法裡面有事、有理、有因、有果,所以「性相、理事、因果」,把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統統包括了。用一個名詞來代表,就是法,所以法是總代名詞。三寶裡面統統講自性。法是自性正,正知正見,對於一切法你能夠完全理解,你很清楚、很明了,沒有錯誤、沒有偏邪,叫正知正見,這叫法寶。如果說迷了,迷了我們的知見就不正,就變成邪知邪見,那就錯了。 第三個是僧,僧是和合的意思,和睦、和諧,就是這個意思。清凈就和諧,自然和諧了,煩惱習氣都沒有了,清凈心就現前。在我們這個經題上,清凈就是僧,平等就是法,覺就是佛,所以經題上有三寶,清凈平等覺,就是佛法僧。三寶是我們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現在迷了,全迷了。學佛沒有別的,就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把三寶找回來。三寶的功德無量無邊,找回來之後,真正是幸福圓滿,得大自在。僧是清凈,凈而不染。染污就是煩惱,染污從哪裡起的?最初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執著有我,末那識裡面我見,見就是一個錯誤的概念,有我,這邊後面會講到。有我就跟著我一起起來了,我貪,相宗末那識裡面講我愛,我愛就是貪,我貪;我慢,就是瞋恚、傲慢;我痴,你看貪瞋痴,三毒煩惱是跟著我來的。這個三毒煩惱是一切眾生疾病生死的根源,如果這個三毒斷掉,不但你沒有病,生死也沒有。可是先決的條件,沒有貪瞋痴,得從無我才能達到。只要有我,肯定就有貪瞋痴,麻煩在此地,它是跟著我來的。 你看《金剛經》上一開頭就告訴我們真話,「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要找我,真找不到,我在哪裡?找不到我。所以要真正去修觀。在我們這個身上,你說頭是我,那手腳就不是我,我只有一個,不能有很多。成佛將來你只能成一尊佛,不能成好多佛,頭成個佛,腳也成個佛,手也成個佛,你成那麼多佛?沒這個道理,你只能成一個佛。所以你在這個身體,頭目腦髓、五臟六腑,找不到,哪來的我?我在哪裡?小乘就用這個方法,找來找去,知道真的沒有我,他就接受了,就能把身見破掉,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這身上找不到我。身見破了就證須陀洹果,入聖人之流。雖然沒出六道輪迴,永遠不墮三惡道,天上人間七次往返,就證阿羅漢果,就超越六道輪迴。所以我們修行頭一關,這一關是最難破的,這一關破了,往後就容易多了。頭一關就是破我見,把我見破掉。 我見連帶貪瞋痴都斷盡,那就是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到這個時候,你發現有個真我。真我是什麼?真我是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統統都是我,宇宙萬有跟自己合成一體了。大乘經的名詞叫法身,你證得法身,證得法身就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把我找到了。法性是我,是我的體;法相是我,是我的形相。三德秘藏證得了,就是你找到了,法身、般若、解脫。般若就是佛性,自性本覺。解脫,那是起作用,得大自在,《華嚴經》上講的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真解脫。你看我的體、我的相、我的作用,真我找到了,自性是體,般若是相,解脫是用。有真我,你要認真我,不要認假我。真我,禪宗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就是真我。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法性,是法身。 學佛首先第一堂課,老師傳授你三皈依,就是把佛法終極的目標傳授給你。你學佛學什麼?就是修的佛法僧。佛法僧是印度話,換成中國意思,就是修的覺正凈,就是修的我們這個經題上清凈平等覺,清凈是僧,平等是法,覺是佛,不是修別的。清凈平等覺你證得圓滿了,恭喜你,你成佛了;認真修學,確實契入境界而沒有圓滿,這稱之為菩薩。這佛法僧不能不知道,沒有迷信,這是大學問,三寶全講的是自性,自性覺、自性正、自性清凈。 到西方極樂世界,聞是音者,這個音是什麼?西方極樂世界佛說法的音聲,樹木花草,風吹動所發出來的音聲,流水的音聲,耳根所聞到一切音聲,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這一句你就懂得了,念佛,心覺悟了;念法,心正了;念僧,心清凈了。在西方極樂世界,耳根所接觸一切聲音都能幫助你回歸覺正凈,是這個意思。我們在這個世間,非常想清凈、想平等、想覺悟,偏偏是迷惑顛倒,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凈,我們今天這三寶是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我們是迷、是邪、是染。迷邪染這才造業,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感得苦報,今天社會大亂,地球災變異常,人心惶惶,無所適從,這迷邪染造成的。人要能夠改變心態,從迷邪染回歸到覺正凈,社會秩序恢復了,地球自然的災變也就化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世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的現象,「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大乘經裡面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人皆是佛,人人皆是菩薩,回頭就是! 底下接著「波羅蜜」,經文說是「或聞佛法僧聲、波羅蜜聲」,波羅蜜是梵語,翻譯為「到彼岸」,或者也有翻譯為「度無極」,簡單就用一個「度」字,或者說「事究竟」,就是事究竟圓滿了,就叫到彼岸。這個到彼岸,印度的話,我們中國人不叫到彼岸,中國人有個詞叫到家,功夫到家了,那就是圓滿的意思。無論幹什麼事情,你能夠做得很圓滿,譬如燒飯,你燒得最好,你燒飯功夫到家了。無論做什麼事情,這個事情做得非常好、非常圓滿,印度人都叫波羅蜜,我們中國人稱為功夫到家。文章寫得好,你文章功夫到家了。所以這是一個普通的術語。在佛法裡面用的到彼岸,彼岸是大涅盤,這個岸是六道輪迴生死,如何能夠從生死這個岸度到不生不死的那個岸,彼岸不生不死,這個岸是生死。這個跟一般的意思就不一樣。度無極,無極就是彼岸,度就是到的意思,所以度無極跟到彼岸意思是相通的,無極也是究竟的意思,也是圓滿的意思,簡單稱為度。事究竟,這意思大家都曉得了,無論什麼事,做到究竟圓滿都叫波羅蜜。 「以菩薩之大行,能究竟一切自行與化他之事,故名事究竟」。在大乘教裡面,這個事究竟是指菩薩。菩薩自度的事跟度化眾生的事,這兩樁事情都做到圓滿,這叫波羅蜜。有沒有標準?有。在大乘教,真正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徹底放下,自度就圓滿了。自度圓滿的時候,度他同時圓滿。所以佛在經上說,自己沒度,希望去度眾生,佛說「無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一定是自度圓滿,而後才能度眾生,最低限度你要能證法身,你才能度眾生。你不能證法身,你就不能度眾生,你要說度眾生,假的不是真的,沒這個道理。法身菩薩,《華嚴經》圓教初住菩薩,自度了。為什麼?無明破了,無明就是妄想。《華嚴經》上講妄想、分別、執著,大乘教裡面統統講的是,無明煩惱就是妄想,塵沙煩惱就是分別,見思煩惱就是執著。大乘講這三種煩惱破了、斷掉了,《華嚴經》上講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你就超越十法界。你要曉得,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講十法界。三種煩惱斷盡,你脫離十法界,生到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是真的,叫一真法界。 什麼人住一真法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十住菩薩、十行菩薩、十迴向菩薩、十地菩薩這個四十位,上面一個等覺,這四十一位菩薩他們住實報土。他們得的身叫報身,他們居住的地方叫報土。只有心現,沒有識變,所以那個世界沒有變化,人沒有變化。人的壽命多長?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們是無明斷了,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所以那個世界是無始無明習氣成就的,是這麼回事情。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了,這個世界就沒有了。《般若經》上講得不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真法界的相也是虛妄的。有無始無明習氣在,你就看到它有;無始無明習氣不在了,這個就沒有了。沒有了,無始無明習氣斷盡,就是妙覺如來。妙覺住哪裡?妙覺住常寂光。他從實報莊嚴土搬家搬到常寂光去了,就這麼個意思。常寂光是純真無妄,圓滿的大覺,純凈純善。報土稱為一真,因為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沒有變化。這四十一位菩薩,從初住到等覺,無始無明習氣斷盡,需要多長時間?三大阿僧只劫,這就是實報土菩薩的壽命,無量壽。我們稱無量壽,這個無量是有量的無量,不是真無量。但是可以稱它作真的無量,為什麼?他後面接著是妙覺,是常寂光,常寂光那真的是無量,那不是有量的無量。 實報土三大阿僧只劫這麼長的時間,人永遠年輕,沒有變、沒有衰、沒有老,所以叫一真。十法界裡面有生老病死,它那裡沒有。但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妙,妙在哪裡?妙不是在報土,報土跟十方諸佛如來的報土沒有兩樣,是相同的。妙就妙在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就是十法界,妙在這裡。往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在極樂世界居然得到實報土就是法身菩薩同等待遇,這個妙,這是十方世界沒有的。也就是說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菩薩,他的神通道力、智慧德能跟法身菩薩一樣。不是他修來的,不是他證得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不思議願力加持給他的,妙在這個地方,殊勝在此地。所以西方極樂是平等世界,實報土、方便土跟同居土是平等的。這是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找不到的,諸佛如來對極樂世界的讚歎,對阿彌陀佛的讚歎,就是這一樁事情,平等成佛。下面念老為我們解釋,「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到涅盤之彼岸,故名到彼岸。因此大行能度諸法之廣遠,故名度無極」。這都是古大德為我們解釋的。 「止息。止者,停止之義,住止於諦理不動也」。諦理,我們今天一般人講的真理,跟真理的意思相同。真,不是假的。在我們中國《四書.大學》裡面講「止於至善」,住止於諦理跟止於至善的意思相同。所以佛法到了中國,跟中國文化融成一體,確實佛法把中國文化大幅度的提升,就像剛才這一句,把止於至善,至善比擬作諦理,這是大幅度的提升。諦理那是善到極處,真是至善圓滿。什麼人證得?妙覺果位證得的,如如不動。這一句層次就很多了。像我們讀書一樣,小學畢業,小學的至善;中學畢業,中學的至善;大學畢業,大學的至善,都是止於至善,淺深廣狹境界不同。小乘四果阿羅漢止於至善,大乘菩薩到等覺止於至善。如果再分著講,十住菩薩第十住止於至善,第十行止於至善,第十迴向也是止於至善,第十地也是止於至善。一個階段達到最高峰圓滿的,就叫止於至善。在我們念佛法門裡面來說,我們念佛的功夫念到功夫成片,止於至善;再提升念到事一心不亂,止於至善;念到理一心不亂,也止於至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不一樣。我們要努力,不能懈怠,要把自己的功夫境界向上提升。向上提升沒有別的,放下萬緣。 今天我們生存在這個社會,在這個地球上,遇到一個大變革的時代,這個時代對修行人來講,看你怎麼用法,你用得正,好事;用得不正,壞事。怎麼個用法?心要正,你就用得正,好事。在這個大災變當中,你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怎麼不是好事?用得不正,你有恐懼,你有不安,那個麻煩了,你到三惡道去了,那就是壞事。是好事是壞事不在外面,在你自己的用心。各個方面,許許多多災難的信息,有同學告訴我,網路上非常非常之多。我們要不要去看?不必要。為什麼?看那個沒用處,沒有利益。你知道那麼多,你煩惱就多,你心不會定下來,統統不看,不聞不問。這些災難如何應對化解?就一句總的原則,叫我們斷惡修善、改邪歸正,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就行了。我們還有壽命,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就走的,災難過後你還是會留下來。如果命該如此,有共業,在這個災難跟一些人一起走,雖然一起走,每個人去處不一樣。我的去處到極樂世界,大好事情。 所以任何災變,不驚不怖,心是安定的,以不變應萬變,頭腦是冷靜的。一句佛號念到底,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常常想著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聲聲佛號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生到極樂世界,一切都圓滿了,所以這是一個好事。警惕我們,勉勵我們,督促我們,放下萬緣,一心向道,這一心向道就是一心念佛。遵守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都攝六根,我們把六根從外面境界收回來,眼從色上收回來,耳從聲上收回來,六根從外面六種境界不向外緣了,向內緣。內是什麼?內是自性,眼是見性,耳是聞性,觀世音菩薩就用這個方法,「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觀音菩薩怎麼成佛的?就修這個方法成佛的。都攝六根就是反聞聞自性,眼反觀,觀自性,就明心見性了。凈念相繼,用清凈心念佛,不懷疑、不夾雜。 這兩句話說得容易,做起來真難。念佛念不到一支香,很多妄念夾雜在裡面,把念佛功夫破壞了。這個事情別著急,愈著急就愈糟糕。這是什麼?從這個地方你能夠體會,你的心多散亂。平常你沒有覺察到,這一念佛發現了,心怎麼是這麼亂?妄想怎麼是這麼多?你才發現。這時候怎麼辦?別理它,隨它去。注意力注意在佛號上,不管雜念。念久了妄念就少,愈來愈少,證明你的功夫愈來愈得力了。努力去念,希望能在一年當中,雜念減少到最低的程度,念一個小時,有一、二個雜念,可以,不能有太多;兩個小時有三、五個雜念,都行,功夫就相當不錯了。雜念從哪裡來的?都是從自私自利來的。所以平常用心,心量要放大,不再想自己,多想想極樂世界,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好事情,多想想極樂世界,多想阿彌陀佛,也可以多想想苦難眾生。我們看到眾生這樣受苦,這麼受難,慈悲心生起來。自己一定要曉得,現在我們沒有能力幫助他,只有趕快到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成就了,自己有智慧、有能力、有神通再倒駕慈航,幫助這些苦難眾生,來得及,這個事情不能不知道。所以就是心要止於真理,也可以說心住在真理上,別動了。 「息者,休息。《止觀三》曰」,這三是第三卷,「息義者,諸惡覺觀,妄念思想,寂然休息。」實在講就是放下,把一些不善的念頭放下,妄念放下、思想放下,心就定了,叫寂然休息。平常真要用功夫,妄念少,身心健康。我們的身心出毛病,就是妄念太多了。妄念少,我們飲食就減少了。佛陀當年在世,四十九年為我們所表演、示現的,日中一食。飲食是能量的補充,一天吃一頓夠不夠?夠了。而且一天吃一頓,吃得不多。為什麼夠了?他消耗能量少,我們人能量的消耗,應該是百分之九十消耗在妄念上。妄念愈少,你消耗的就愈少。阿羅漢心清凈,一個星期出來托缽一次,也就是說一個星期吃一餐。辟支佛的功夫比阿羅漢高,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習氣沒斷,辟支佛見思煩惱的習氣都斷掉了。辟支佛出來托缽,是半個月出來一次,半個月吃一餐就夠了,補充一次他就能用半個月。 這告訴我們,心愈清凈妄念愈少,你能量補充就少。天天吃飯,不是好事情。一天三餐,還要吃消夜,還要吃點心,一天從早到晚都是忙著吃,你說多辛苦,吃出一身病來。飲食減少不是為別的,他消耗能量大幅度降低,所以他身心健康,精神飽滿。這樁事情不是隨便說的。我早年年輕的時候,跟李老師學經教,我跟他十年,三十三歲到四十三歲,十年。李老師雖然是在家居士,一天吃一餐,而且吃得很少。我跟諸位報告過,他的工作量是平常五個人的工作量。所以我才知道這個東西與勞心勞力不相干,勞心勞力消耗都很少,最大的消耗是妄念,胡思亂想,這個消耗太大了。所以飲食能夠減少,也證明你的心清凈了,你的能量保持得很好,沒有浪費掉。 下面說,「故息者,息諸妄念也」,要把妄念放下,這是息。「此就所觀而得名,故止息即止觀。又《止觀三》曰:法性寂然曰止,寂而常照曰觀」。這是屬於自性的,這是自性的本能,法性就是自性,就是本性。本性本來寂然,自性止。你看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報告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凈、本不生滅」,這都屬於寂然,都屬於止;「本自具足」,具足照的本能;「本無動搖」,是屬於止;「能生萬法」,是屬於觀。他五句話里,兩句是觀的意思,三句是止的意思,這是自性。我們講看破放下,放下就是止,看破是觀。「又無明即明。不複流動,故名為止」。怎麼說無明就是明?無明只要不動,那就是明,動就叫無明。佛在經裡面常常用水來做比喻,水如果有染污,這水不幹凈,染污;有風吹,起了波浪,這就叫動。如果水乾淨,沒有染污,也沒有風,水平如鏡,這水就止了,叫止水。它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的境界照得清清楚楚,那叫觀。朗然大覺,大凈也可以,「呼之為觀」,它能起照用。 「又《止觀輔行》曰」,這都是天台家的修行重要的課程,「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觀。止觀不二,境智冥一」,這個意思都非常之深。中道,中道是什麼?中道就是法界。是的,法界就是一切法。一切法裡面,我們用真心來對待,真心裏面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一念不生,這是真心。一念不生,止觀具足。一念不生就是止,止的作用它就是照、就是觀,照見。《心經》裡面告訴我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那個深般若波羅蜜多是什麼?就是止,也就是世尊在經典裡面常常講的,我們要常常溫習這一句話,別忘記了,「制心一處」,就是止。它起作用就是觀,那個觀是什麼?「無事不辦」。我們深深體會到世尊這一句話的重要性,我們怎麼落實?我們把心止在阿彌陀佛上,這個可了不起。為什麼?止在阿彌陀佛上,不但我們自性會用得正,還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兩重利益。止在別的地方是一重利益,止在阿彌陀佛上,得阿彌陀佛的加持,把阿彌陀佛無量的功德轉變成自己的功德。這前面已經詳細報告過。止於阿彌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議,沒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受用。 世間人,心為什麼那麼亂?他也制心一處,他制心在哪一處?名利,名利是兩處。名裡頭又有好多處,利裡頭又有好多處,所以他的心是散亂的,他不是真正的一處。絕大多數的人,在現在這個時代,都把心放在賺錢上,賺錢的方法很多,他都去想,心就散亂了。錢能不能賺到?那是他的命,他的福報。命里有,決定能賺到;命里沒有,想再多方法都賺不到,你說冤不冤枉?命里有,何必去想它?到時候不就自己來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命里沒有的,想盡方法都賺不到。這個道理不能不懂,你擁有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只能滿足你現前的這一生,你想你能享受多少年?命終之後,一樣都帶不去,全是假的。把心放在阿彌陀佛上,那是真的,你將來到極樂世界,這個經裡頭所講的都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你看那裡多殊勝,那多圓滿,你什麼都得到了。你能想像的全得到,你想不到的還多,到那裡你才明白,沒到那裡你不知道,佛也不說,說了你不懂。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大圓滿,得大自在。 《止觀》裡面說得好,法界就是止觀,止觀不二,是一不是二。從明了稱之為觀,從不動名之為止,是一不是二。清凈心是止,清凈心生智慧那是觀。平等心是止,平等心起作用是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平等心就生出來。覺,止觀均等,止觀不二。境智冥一,那是覺而不迷,朗然大覺,宗門常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是止觀不二。「寂靜,見前諸根寂靜注」,這就不再重複,就是清凈寂滅的意思。 「無生無滅者,涅盤之真理」,真,不是假的,理是理體,真理連起來,意思也很明顯,真理,不是假的,「本來無生滅」,惠能大師所謂「何期自性,本不生滅」,這是大般涅盤,性相一如,理事不二。這個境界在哪裡?就在當下,從來也沒有離開我們。可是我們就是迷而不覺,不知道它,知道就好,知道你就成佛,你就叫證果。這個信息,佛菩薩給我們透露了,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說的是什麼?就是說的涅盤的真理,本來無生滅。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有多少?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是不是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念頭。一彈指的三百二十兆分之一,你想都無法想像。所以佛告訴我們,本來無生滅。這個三百二十兆分之一的這個生滅,是實報莊嚴土的幻相。自性,自性沒有,沒有生滅。而是一念不覺起了這個波動現象,就是彌勒菩薩所講的,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微細念頭,那就是振動,微細的波動。菩薩接著又說,「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每一個細念都有形,形是物質現象;識,受想行識,每一個物質現象都有受想行識,這是精神現象。精神跟物質一體,先有精神後有物質,但是它速度太快,我們沒法子看,看不見;我們也沒法子想,真叫不可思議,想不出來,但是給我們的概念,我們應該能夠體會到,精神跟物質是一不是二。觀世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你看就那個微細的那個波動,裡面就有色受想行識,有這個現象,不可得,所以叫五蘊皆空。這是物質最小單位,最小單位不存在,累積成這些現象它能存在嗎?好像是存在,實際上不存在。好像是存在是你看錯了,你迷了,看錯了。如果你真正覺悟的時候,你知道存在即是不存在。 就正如同我們現在在電視畫面上來觀賞節目,電視的屏幕就是自性,本無生滅。我們觀賞的這些節目是裡面的景象,這些景象,給你說一句真話,也是本無生滅,你能不能體會到?屏幕不生不滅你能體會,屏幕上的影像也是不生不滅,你能體會到嗎?它有現象,你真看見。沒錯!屏幕上的現象是生滅同時,所以也是不生不滅,生滅同時,你說生了,滅了;你說滅了,它又生了。每一個現象都是獨立的,不是相續的,相續的是同一個相沒有改變,那叫相續,它不是相續的。所以我們說它作相似相續相,不是真的。絕對找不到兩個現象是相同的。為什麼?因為能生不一樣,能生是念頭,念念不相同。能生的是意念,所生的是現象,念不一樣,現象怎麼會一樣? 我們這個人相,就以這個身體來做比喻,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肯定不一樣,不是一個我,前一個小時的我跟現在這小時的我不是一個我。同樣一個道理,前一分鐘的我跟後一分鐘的我不是一個我。再給你說到究竟處,前一念的我跟後一念的我不是一個我,你到哪裡去找我?然後你才能體會到彌勒菩薩講的這個意思,一彈指三百二十兆,三百二十兆分之一的我跟三百二十兆分之二的那個我不是一個我。你這才能恍然大悟,佛講的話是真的,無我相。不但我相沒有,我見也沒有。《金剛經》前半部說破四相,後半部破四見,四見也沒有。這樣你慢慢才能夠契入止觀不二,境智冥一。境是境界,所覺的;智是智慧,能覺。沒能轉識成智,這個覺性是從阿賴耶裡頭生的;轉識成智了,你這個智是從自性裡頭生的,自性就是大乘經上講的般若智慧。這個境界非常非常微細,你怎麼個觀法? 我們現在對這個事實真相有初步的認知,我們做不到。為什麼?我們的心念太粗,叫粗心大意,沒有這個能力覺察到。誰能夠見到?法身菩薩,最低級的法身菩薩,圓教初住,也就是說圓教初住見到了。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跟我們一樣,聽佛說的,沒見到。他們的位次比我們高,智慧神通比我們大,換句話說,他們知道的比我們更清楚,還是沒證得。必須要把起心動念放下,他就證得。一證得,他就超越十法界,升級了,生到實報莊嚴土,我們就稱他為法身菩薩,法身大士。 「《仁王經》曰:一切法性真實空,不來不去,無生無滅。」這句話是真話,世尊隨真諦而說的。我們知道世尊說法依二諦,這是他講經說法的原則,二諦。真諦是他自己親證的境界,凡夫不懂。依俗諦,或者依世諦,那是我們世間人常識所了解的,佛一說我們全懂。佛講仁義道德,這個我們完全聽懂,隨順世諦。隨順真諦我們就不懂,這是屬於真諦。一切法,說一切法從相上講的,一切法性是從體上講的。一切法是所生所現,一切法性是能生能現,能生所生是一不是二。法性跟法相永遠離不開,但是我們就沒有辦法在法相上見到法性,難就難在這裡。為什麼見不到法性?迷了!迷了就有障礙,這個障礙就叫做煩惱。無明煩惱,第一重障礙;塵沙煩惱,第二重障礙;見思煩惱,第三重障礙,你在相上就見不到性,相的真相你也不了解,你見到是個幻相、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看的是這個相,你沒有看到真相。 《仁王經》上講的「一切法性真實空」,能生的真實空,所生的不能變成真實有,能生所生是一不是二。性既然是空的,相哪裡會有?所以大乘經上常說,性叫真空,相叫妙有。祖師大德有說明,叫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解釋得好。真空不空是什麼?它能生萬法,所以空不是無,它確實是真空,它能生萬法。雖然是有萬法,這萬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這萬法你可以欣賞它,你不能控制它。包括我們的身相,最貼切自己的身相,這個身我們能不能控制它?不能。能不能佔有它?不能。我如果能控制它,我讓我這個身體不老、不衰、不病、不死,做不到,控制不了。吃飯多麻煩,我能控制它,我叫它不吃飯行不行?不行,做不到。佔有更不必談了,控制都做不到,你怎麼能佔有?所謂控制、佔有是個妄想,不是真的。妄想真的是太多了,可以說六道眾生完全都生活在妄想的境界裡面,沒有一樣是真實。知道一切法性真實空,我們就知道一切法相無所有,一切法相不可得。 不來不去,那就是世尊在《楞嚴經》上所說的,這究竟是什麼回事情?「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你想想彌勒菩薩講的那一念,是不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念念都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不可得。《大般若經》我看了一遍,總結十二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一切法,世法佛法都包括在裡頭,佛法也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所以世尊講「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連佛法都要放下,都不能執著,何況世間一切法。統統捨得乾乾淨淨,你就回歸自性,你就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自性裡面的無量功德、無量智慧、無量相好你全都受用。這是什麼境界?這就是實報土的境界,常寂光土的沒有現相,現實報莊嚴土。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還能現嗎?能現。為什麼?實報土裡面的法身菩薩有感,常寂光土裡面的諸佛自然有應,回應,一回應就現相,不回應不現相,肯定回應。這個回應是自然現象,像我們敲鼓一樣,你一敲,它一定會響,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不叩則不鳴,肯定回應。無生無滅,不能說它生,也不能說它滅。你說它生,它滅了;你說它滅,它又生,生滅不住!這是事實真相。 「又《圓覺經》曰: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這個話都是真的。一切眾生說的是六道眾生,確確實實是無生。無生當中,他看錯了,以為有生滅,他看見生滅了,看見花開,過幾天看見花謝了,這花有生滅。看見這個人出生,幾十年之後看到這個人死亡,有生有滅。動物,生老病死;植物,生住異滅;礦物、山河大地,成住壞空,這些現象世間人都看到了,都認為是真的。如果你能夠真正體會到彌勒菩薩所講的那個一念,再聽到佛所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你才曉得真的沒有生滅。我們看到生滅是妄見,不是真見。只有大菩薩才有真見,凡夫全是妄見。故說名輪轉生死,故說名,這不是真話。生死輪迴有沒有?沒有,就像作夢一樣。佛在《般若經》上舉的例子,如夢幻泡影,這是真相。真相沒人知道。現在我們讀這些經文,看到量子力學家的報告,他把佛這些經文都證實了,讓我們明白了,對這個問題再沒有懷疑,讓我們相信佛經上講的這個,是高等科學。 「又清涼云:若聞無生者,便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生無滅。」聽到佛講無生,講這句話,他就知道一切諸法悉皆空寂,無生無滅。這是誰?什麼人?法身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不行,但是十法界的佛菩薩聽佛說這個話不會懷疑,能接受、能相信,自己功夫還不夠。也就是自己的清凈心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還要再清凈。真正到清凈寂滅,菩薩就見到了,法身大士他們見到了。在《華嚴經》可以說初住以上就入這個境界,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們今天能相信,能夠說這句話,不是我們證得,我們是看到現代科學家的報告,科學家給我們做證明。他們看到了,看到物質到底是什麼?他說物質的本質是意念,就是我們的念頭,是念頭累積產生的幻相。這個跟彌勒菩薩講的是一個道理。但是這個幻相,意識這個幻相,究竟從哪裡來的?他說無中生有。佛法講那是從自性來的,科學家沒看到自性。自性是永遠看不到,為什麼?自性不能用六識去看,因為它不是現象,它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你見不到,科學也探測不到。怎樣見到?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見到,真相大白。佛法是高等科學,是科學的登峰造極處。我們要把這個信息告訴科學家,他只要一放下,他就明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蓮花生大師與時輪金剛(香巴拉凈土)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七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五六四集)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七十三集)
※心凈土凈 第三講 悟顯法師?講述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