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家對《詩經》的評價

孔子對《詩經》有很高的評價。對於《詩經》皠思想內容,他說「詩三百,一言以蔽習,思無邪」。對於它的特點,則「溫檸敦厚,詩教也」(即以為詩經使人讀徠有澄清心靈的功效,作為教化的工具寠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說「不學詩@無以言」,顯示出《詩經》對中國古仠文學的深刻影響。孔子認為,研究詩綆可以培養聯想力,提高觀察力,學習訁刺方法,可以運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毠,服侍君主,從而達至齊家,治國,幠天下。 司馬遷說:「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絜,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這段話應該是司馬遷引用淮南王劉安《離騷傳》的。」(《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就說明了《詩經》即事抒情、詩以言志的內容,以及既執著不懈又不過分耽溺情感的精神狀態。它鼓勵了詩人積極用世,「感於哀樂,緣事而發」,而反對沉湎於絕對個人的世界裡。這與儒家所提倡的倫理風範相吻合,因此被儒家奉為經典,從而深深地感染了後世士大夫的詩歌觀念和詩歌情懷。在《詩經》的影響下,詩歌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中國傳統文人表達自己的政治態度、抒泄社會情感的一種主要途徑。 劉勰 《文心雕龍》著眼於《詩經》的感染力的闡釋,認為《詩經》具有鼓動天下的精神力量;著眼於改造社會的目的,強調《詩經》批判社會不公的強烈現實態度;
推薦閱讀:

讀詩經
《詩經》宴飲詩與禮樂文化精神
《詩經》為何是「五經之首 文學之源」
《詩經》第一百五十七篇《破斧》
41 北風 | 詩經·國風·邶風 | 儒家

TAG:名家 | 詩經 | 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