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尋找唐詩里的荷爾蒙

電影《天地英雄》中,姜文飾演的李校尉,簡直就是行走的荷爾蒙。圖/《天地英雄》劇照  唐詩是自由、開放、充滿理想主義和英雄氣概的。而這些,也是唐詩能夠吸引當代人的主要原因。  文/丁正如意  談起唐詩,李少君開始滔滔不絕。  被稱為「自然詩人」的李少君,有著奔向海南的豪情壯志,也有著寄情山水的洒脫曠達,行走於都市,也穿梭於自然。近年來他走訪「一帶一路」沿線地帶,既是知行合一的完美實踐,也為開拓詩歌的全新空間。  當詩人踏上「一帶一路」,或許就是在找尋心中的「詩與遠方」。  著名詩人、《詩刊》副主編李少君,在貝爾格萊德參加作家節。圖/由被訪者提供  「盡情盡興、盡才盡氣」是唐詩能夠吸引當代人的主要原因。  在李少君的眼裡,唐詩的特點可用八個字概括:盡情盡興、盡才盡氣。「唐詩能夠把人的情感、性格、才華和氣勢發揮到一種極致。按現在的話說,就是自由。」  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唐代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同時,社會風氣也可謂是空前自由。正如李澤厚評價「唐代是中國的青春期」,唐代文化藝術多元交融,整個社會洋溢著活潑明朗的風貌。而唐代文人更是個個真實洒脫、豪邁曠達,活得有聲有色、有光有熱,無論成敗貧富,不言出世入世,都能將自身的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此外,唐代包容開放,文化兼容並蓄。當時擁有百萬人口的長安城,長期居住的外國人多達萬人,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除了歡迎外國人在中國經商、學習,在大唐王朝300年間,任用外國人做官更是不計其數。  再者,唐代以科舉來籠絡知識分子,高官厚祿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入世報國的熱情。唐代很多詩人都渴望立功揚名,因此主動報名駐守邊疆、報效國家。「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是當時有志之士的共同心聲。  因此,唐詩是自由、開放、充滿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色彩的。而這些,也是唐詩能夠吸引當代人的主要原因。  自由開放又充滿理想主義的唐朝,洋溢著活潑明朗的風貌。圖/燕王  「盡情盡興、盡才盡氣」,這八個字除了是李少君解讀唐詩、創作詩歌的「鑰匙」,也對他的生活態度、行事風格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年輕時的李白對我的影響比較大。包括上世紀80年代我去海南,其實都是抱有一種『建功立業』的心態。按當時的說法,就是『自我實現、自我發現、自我尋找』,在一個新的地方開拓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李少君說。  「中年之後,王維和陶淵明對我的影響更大,加上海南的天然優勢、自然風光的熏陶,我開始對山水田園詩情有獨鍾。而現在到了五十歲,我讀杜甫的詩比較多。過去不太喜歡杜甫的詩,現在卻越來越喜歡,對杜甫的詩歌也有了更深刻的領悟。  杜甫一生沒過過多少好日子,一直生活在艱苦的環境和各種動亂之中,但卻保持著樂觀的心態來過一種深情的生活。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杜甫被稱為『詩史』,他的人生就是詩歌的歷史,就是當時民族的或者人類的歷史。」  杜甫不僅被公認「很忙」,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寫詩「實力派」。  在唐代,寫邊塞詩是一種時代風氣。邊塞詩是盛唐美學象徵。  近年來,《詩刊》主辦了「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採風創作計劃,每年都會選擇一到兩個「一帶一路」路線圖裡的重點區域進行採風創作。作為《詩刊》副主編的李少君把國內「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基本走了個遍。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的泉州、鄭和七次下西洋的起錨地江蘇省太倉市瀏河鎮、唐詩中高頻出現的河西走廊……如今,這些地方雖已改頭換面,但每每踏足,仍能予人一種內在的「唐朝風範」。  聞名遐邇的六祖慧能受戒地——廣州光孝寺,如今位於廣州老城區中心地帶。而在古代,光孝寺建在當時的大海邊,如今地圖上的「廣州」,絕大部分區域在當時尚是汪洋一片。而在廣州民間更是流傳著「先有光孝寺,後有廣州城」的俗語。「光孝寺曾經就在海邊,而它如今卻在市中心,離海有幾十公里!」李少君表示,「去了這些地方,才真正體會人類歷史地理的變遷。」  廣州光孝寺,禪宗六祖慧能在此受戒。圖/搜狐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沿著「一帶一路」行走,也豐富完善了李少君自身對唐詩尤其邊塞詩的認識。  唐朝是邊塞詩的鼎盛時期,邊塞詩也是當時最主要的創作題材,絲綢之路與邊塞詩的關係亦是密不可分。《全唐詩》中有約5萬首唐詩,其中邊塞詩有2000餘首。雖然詩歌數量不多,但公認最能反映「盛唐氣象」的,恰恰是邊塞詩。  在李少君眼裡,邊塞詩就是盛唐的美學象徵。「因為邊塞詩創造和樹立了一個個積極的、開放的、開拓進取又充滿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美學形象。在唐代,寫邊塞詩是一種時代風氣,幾乎每個詩人都寫過,甚至那些沒去過邊塞的人也寫邊塞詩。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因為,這是重大國家戰略、社會歷史引導出來的風氣,到西域去建功立業,是唐代知識分子的願景。」  到西域去戍守邊疆、建功立業,是唐代知識分子的願景。圖/搜狐  而當現代人閱讀起邊塞詩,「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等洋溢著濃濃雄性荷爾蒙氣息的詩句,會讓當下已經被「小清新」「小確幸」「小確喪」淹沒的我們大呼過癮;  而「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又將富有浪漫氣息和神秘色彩的異域風情呈現在被「性冷淡風」審美綁架的我們眼前。  行走在「一帶一路」,常讓人感覺穿越到了唐代。  作為詩人,李少君在行走「一帶一路」的時候,筆耕不輟,寫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歌。在《涼州月》中,李少君將歷史與現實交織在一起:「一輪古老的月亮/放射著今天的光芒/西域的風/一直吹到了二十一世紀/今夜,站在城牆上看月的那個人/不是王維,不是岑參/也不是高適/——是我」。  同樣的「涼州月」,同樣的「城牆」,同樣的「西域的風」,同樣的詩歌意象,同樣的英雄情結,卻因為相隔千年,成了「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般的交輝呼應,在曠達豪邁的英雄氣概中也不免流露出感時傷逝、懷古傷今的點滴愁緒。  在絲綢之路,依舊可以感受到古代詩人筆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美與豪情。圖/視覺中國  行走在「一帶一路」之上,常常讓人感覺穿越到了唐代。「寫作就會變得很有歷史感。正如艾略特在《傳統與個人才能》里提到的,詩歌寫作要放到一個大的歷史坐標軸(系)中去創作。千百年來不斷有人寫絲綢之路,面對盛唐這樣的頂峰,了解唐代詩人是怎麼寫的,你就會對比著來寫。雖然你的寫作會受他們影響,但是你面對的是當下的問題,以及未來的問題。」  探尋「絲綢之路」雖然驚喜連連,但是李少君還有一大遺憾,那就是在中國詩歌史上,比起陸地絲綢之路上的詩歌名篇迭出,比起輝煌璀璨的盛唐邊塞詩,以海洋為題材的詩歌卻寥寥無幾。但這卻給當代詩歌提供了一個值得挖掘的寶藏。  「一帶一路」關乎地理、政治、經濟,但在李少君眼裡,它也是文化之路、詩歌之路、美學之路,它不只是追溯過去,更關乎當下,指向未來。「『一帶一路』是一個關乎美的開拓,可能人類從此就這樣走上了『世界大同』——全世界的人們互相融合、互相借鑒、美美與共。」  李少君與歐洲詩人、藝術家在一起交流、聊天。圖/由被訪者提供  因而,李少君筆下的「一帶一路」不僅有荒漠和海洋,還有紐約街頭的計程車司機、巴黎冬日的咖啡館、斯德哥爾摩的候機廳、河內大街小巷吃著夜宵的越南人……  「為什麼如今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人出國走到全世界,卻很少有關於紐約、巴黎的好詩;而唐代的時候,中國人寫日本、寫西域的詩歌,卻能受到海內外認可?除了個人才能高低、詩歌積累程度,歸根結底還是文明自信問題。若懷有自信,就像杜甫所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就能把任何見聞都寫成詩歌。」  當李少君在對未來做出美好展望之時,我讀到了他的一首叫作《可能性》的詩:「在香榭麗舍大街的長椅上我曾經想過/我一直等下去/會不會等來我的愛人//如今,在故鄉的一棵樹下我還在想/也許在樹下等來愛人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當香榭麗舍大街上的長椅遇上故鄉的樹,那一刻,我好像看到了「世界大同」。  《新周刊》對話李少君  新:你最喜歡的唐代詩人是哪一位?  李:性情上最喜歡李白,李白待過的地方我基本都去過。之前天水建了個李白祖居地,要一個姓李的詩人揭牌,我就去了。如果從詩歌的專業角度而言,現在我還是更喜歡杜甫和王維。  新:當下社會普遍浮躁,在你眼裡,怎樣的生活稱得上是「詩意的生活」?  李:「詩意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一種有理想、有信念的生活。  新:你個人對唐詩的審美理念是什麼?怎樣的唐詩才稱得上是好詩?  李:最重要的還是「盡情盡興」,就是你的情感和你的性格要發揮到一種極致。當然,正如「詩歌是人類最高的一種語言形式」,它其中語言的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自然詩人」李少君認為,詩歌是一種情學,「我手寫我心」才是關鍵。圖/李少君所著的《草根集》。  新:當下流行讀詩,你建議小孩子讀《唐詩三百首》嗎?
推薦閱讀:

穿越時空專訪李白
古代名妓長啥樣,帶你穿越時空擺駕萬花樓
穿越時空的美!此生當見錯金銀~
這部穿越時空的《Signal》,是今年必須安利的年度韓劇!

TAG:穿越 | 唐詩 | 時空 | 荷爾蒙 | 尋找 | 穿越時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