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義問題不得不談 西班牙和中國已上恐怖組織"復仇榜"

閱讀提示:1月11日,370萬法國人走上街頭,悼念《查理周刊》遇害者,反對恐怖主義。40多位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參加遊行,表達了西方世界聯手反對恐怖主義的態度。但是,當今世界的恐怖主義不僅是發達國家的重大問題,非洲、拉美,甚至中國也面臨恐怖主義威脅。冷戰結束後,恐怖主義逐漸成為最主要的一種戰爭形態。查理周刊12人和奈及利亞2000人這一周,西方主要媒體都在跟進報道法國《查理周刊》受到恐怖襲擊的事件進展。新年的第七天,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3名持槍歹徒闖入《查理周刊》,殺死了曾經以漫畫影射伊斯蘭先知的12名漫畫家。現場倖存者回憶說,他們逐一核對姓名,然後「緩緩地開槍」,使這一過程更加折磨人。這一恐怖主義襲擊掀起了西歐社會從上至下的反對恐怖主義的聲浪。11日,370萬法國人走上街頭,悼念《查理周刊》遇害者,反對恐怖主義。40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參與遊行,表達了西方世界聯手反對恐怖主義的態度。然而,在同一時間,另一條更加駭人聽聞的消息卻沒有發出應有的聲音。非洲國家奈及利亞的巴加市(Baga),距離法國巴黎6012.6公里。2015年1月3日至7日的五天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極端組織「博科聖地」,在巴加血洗16座村鎮,男女老幼,共計2000多名平民死於惡魔之手。恐怖分子的襲擊手段野蠻到荒唐,他們騎著摩托車闖入城鎮,用肩扛式火箭筒和衝鋒槍沿街掃射,進行無差別屠殺。奈及利亞政府已經對國內的恐怖主義局面失去控制,這次大屠殺級別的恐怖襲擊及其引發的反恐戰鬥已經導致150萬人流離失所。13日,與奈及利亞接壤的喀麥隆方面軍隊對「博科聖地」進行反擊,擊斃143名暴徒。這裡我們用了同樣的篇幅敘述兩次恐怖襲擊,然而,我們難以認定這兩個事件對人類世界造成的影響孰輕孰重。370萬法國人走上街頭,高舉標語「我是查理」,獲得了世界多數國家和人民的支持,然而,奈及利亞巴加的2000名死難者依然沉默著,「我是巴加」的聲音隨著死者的血一起乾涸了。巴加大屠殺提醒我們,恐怖主義不是僅有美國和歐洲這樣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面臨的問題,而是一個遍布各大洲的全球性威脅。西班牙和中國成「伊斯蘭國」復仇目標根據美國國家反恐中心公布的信息,2014年1月,美國已經確定至少52個恐怖組織,但其中未包含多個非伊斯蘭恐怖組織。而谷歌統計的恐怖組織更全面,下圖是世界恐怖組織分布圖的一部分(未含拉美的3個恐怖組織)。

中東、美國、西歐、拉美、東南亞和前蘇聯地區是恐怖主義活動的六大熱點地區。據中國國際政治和軍事專家時剛、劉誠分析,新時期恐怖主義有三大趨勢。第一是多元化、擴大化,從攻擊本國政府到攻擊別國政府及其盟友以及跨國公司,從刺殺政要到傷害平民。二是恐怖主義組織全球化和小型化,恐怖主義分子本土化、年輕化和女性化。9·11之後,國際社會對恐怖組織的打擊,使它們化整為零,進入「一個大腦,各自動手」的局面,更加防不勝防。女性在恐怖襲擊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且襲擊成功率高於男性恐怖分子。第三是手段高科技化和專業化。越來越多恐怖分子利用網路和黑客技術對抗反恐行動,近日有西方媒體報道,美國承認在與「伊斯蘭國」進行的網路信息戰中,並不佔優勢。2014年夏,「伊斯蘭國」領導人巴格達迪在「建國宣言」中說:「在中國、印度、巴勒斯坦、索馬利亞……穆斯林的權利都被強行剝奪了……安拉在上,我們要復仇!」在這份他們羅列的「復仇」名單上,中國被排在了第一位。「伊斯蘭國」規劃在幾年後佔領西亞、北非、西班牙、中亞、印度次大陸以及中國新疆。在這樣的形勢下,作為英美盟友,同時又是伊斯蘭移民眾多的國家,西班牙也已經成為「伊斯蘭國」攻擊目標。日前,本報引述西班牙反恐專家分析,預計中期西班牙境內的恐怖分子將有發動襲擊的能力。並且警方已經逮捕了一批明確接受了在西班牙實施恐怖襲擊命令的極端分子。盧布貶值或造成更多恐怖傷亡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串聯在一起的,看似不相干的事件之間,會產生令人擔憂的聯繫。2014年底,世界原油價格暴跌,同時俄羅斯盧布價格腰斬。我們知道,俄羅斯除了是能源出口大國,也是「國防工業」大國,常年穩居世界武器出口第二位,2014年全年武器出口訂單達到500億美元。我們還知道,從基地組織到索馬利亞海盜,世界各恐怖組織使用的輕型武器中,最常見的就是前蘇聯制AK-47突擊步槍。由於價格便宜,易於在黑市買到,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的政府軍和反政府軍都配備這款槍支。早在2014年7月,CNN就報道了由於美國對俄制裁,導致AK-47遭到瘋搶。去年年底的盧布大幅貶值,也將拉動AK-47在第三世界國家,也是恐怖主義盛行地區的槍支銷量。這會使恐怖組織能以更低的成本武裝起來,使襲擊變得更加容易,「十幾個弟兄,七八條槍」就能發動恐怖襲擊。由西方國家發起的制裁和金融戰略,最終繞了一個圈子,在他們自己身上造成了悲劇,這次針對《查理周刊》的恐怖襲擊中,殺人的正是AK-47系列步槍。恐怖主義≠伊斯蘭目前,國際恐怖組織多數自稱信仰伊斯蘭教。然而,在伊斯蘭世界內部,作為多數的溫和穆斯林將這些恐怖分子和極端分子視為敵人,認為他們不能代表全部的伊斯蘭世界。目前對西班牙威脅最大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被周邊阿拉伯國家蔑稱為達伊沙(阿拉伯語:????? Dā?ish),與阿拉伯語「踩踏」同音,以示對其「伊斯蘭國」的不承認及蔑視。英國穆斯林針對《查理周刊》事件發起了「Not In My Name」(別以我的名義)的反對伊斯蘭恐怖組織的活動,發出了伊斯蘭世界的反恐聲音。多國政要在最近的反恐怖主義活動中也提醒民眾,要區分恐怖主義和伊斯蘭教。法國總理瓦爾斯在上周末的反恐大遊行中說,「我們正進行一場反聖戰和反恐怖主義的戰爭,但是法國並沒有進行反伊斯蘭的戰爭。」在反恐行動中,如果將伊斯蘭與恐怖主義劃等號,只會加劇社會歧視和敵視,製造更多的極端分子。恐怖主義是兩個世界的對立當今對恐怖主義和恐怖組織的定義權,在西方國家手中。歐美國家根據自己的國家利益來劃分誰是恐怖組織。而在「恐怖組織」看來,他們絕大多數從不認為自己是恐怖組織。這場反恐戰爭中,存在著兩種正義和合法性。恐怖主義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演變成這樣的激烈對立?如果我們截取當今社會的歷史剖面,可以看到三大根源,即國際社會的政治矛盾、經濟失衡、文明衝突。用一句話來說,就是西方主導的世界體系中,伊斯蘭世界長期被邊緣化而造成的不對稱形勢,迫使後者以恐怖主義活動的方式進行抗爭。也就是說,恐怖主義是弱者採取的手段。伊斯蘭世界中的恐怖分子,希望通過「恐怖」來確立自己在國際社會中的身份,從而獲得政治鬥爭中的一些優勢。西方對移民的態度受到影響歐美政府對移民的態度有過兩種大的潮流:一是同化論,強調移民必然將融入當地社會,接受當地社會主流價值;二是多元文化論,尊重並強調文化差異,不主張文化融合。兩種潮流,要麼求同不能存異,要麼存異不能求同。一百年以來,作為移民目的國的西方,在這兩個邏輯之間糾結。恐怖主義問題的凸顯,將加劇這種理論爭論,最終使移民政策隨之改變。據西班牙《國家報》近日報道,已經有國家提議對申根條約進行修訂,加強歐洲國家間人口流動的控制,以達到反恐防恐的目的。可預見的,如果恐怖主義威脅加劇,西班牙加強對北非人口流入的控制將不會只是個案,整個歐洲都有可能進一步收緊移民政策,西方世界將為了安全選擇犧牲自由。感謝您的關注!歐華報微信:2856710287
推薦閱讀:

莫再提
歐盟與核恐怖主義防範的地區機制
以色列為什麼會輸出恐怖分子?地球知識局
王長華:宗教文明能否破解恐怖主義之困?
非理性的背後——對巴基斯坦傳教事件的一些思考

TAG:中國 | 恐怖主義 | 恐怖組織 | 恐怖 | 西班牙 | 復仇 | 主義 | 問題 | 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