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養生——飲食(為你的健康,值得一讀)
和諧養生——飲食
樊正倫教授
中醫學家
課程前言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中央電視台健康之路,健康大講堂,中國有一句古話說民以食為天,現在很多朋友是特別注重每天都要吃什麼,怎麼吃。可是您知道從這個中醫養生方面,吃又對我們的身體有著怎樣的影響和幫助呢?今天我們依然會請到,著名的中醫學家樊正倫教授來為我們介紹每個人怎麼樣依據自己的體質來選擇適合於自己的食物,來,有請樊教授為我們做相關的介紹。
樊正倫:我下面要給大家談的題目叫做節飲食,大家都知道,一個人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是媽媽在保護著他,叫做九竅不通一竅通,肚臍跟媽媽通著,一旦落生一竅不通九竅通,肚臍不通了,所有的竅就和自然界構成了一種相關性,而在這九竅中最重要的竅是什麼呢?就是口。
吃飯是人類的第一件大事,所以孔子說:「飲食男女者,人之大欲也。」就是說吃飯是每一個人只要你生下來了以後,可以說本能上就應該存在著的一個功能,所以吃飯這個問題呢,就變成了我們大家在人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那麼吃飯這個問題不論什麼民族,如果你要是不吃飯,說生下來以後不吃飯,爸爸媽媽給你的先天之氣,就是我們說的元氣或者叫做正氣,你如果什麼都不吃的話,只能維持七天,再多就不行了,就沒了,所以中醫認為人的整個生命過程中,除去爸爸媽媽給你的先天之氣以外,就不斷需要用後天的食物來加以補充,所以,吃飯應該是我們人類中的第一件大事,那麼怎麼吃飯?怎麼使自己的飲食結構更合理?中國人有中國人的特點他和西方人是不一樣的,你看我們現在很多書上講到西方人,他是研究什麼食物里有什麼成分,含多少維生素含多少蛋白等等,我們中國人到底怎麼養生呢,我們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在世界上在西方醫學沒有進來之前靠的是什麼?靠的是我們中醫,靠的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
那麼要講吃飯的話,我們來看看中國人的習慣和西方人的習慣有什麼不同。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吃飯用一隻手,西方不是,他是用兩隻手一隻拿刀子,一手拿叉子,一手拿刀子一手拿勺子,總之他總是兩隻手得左右並用,看看中國人怎麼吃飯,用一隻手來完成。
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給你的是兩跟棍,叫做一雙筷子。老道生一這就是一,叫做一雙,你要想吃飯的時候夾東西的時候,對不起得一分為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什麼叫三呢,一陰一陽為之道,一個動一個不動,一陰一陽為之道。動者為陽,靜者為陰,這就是三的狀態,如果你進入三的狀態的時候,芹菜、韭菜、花生米全能夾起來,三生萬物,有的人使筷子是上面動,下面不動,有的人是上面動下面不動,如果你兩個都動你也夾不起來,所以西方人的思維就形成了一種,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思維,中國人不是,中國人看到這一面的時候一定想到那一面,這就是中國人的思維,所以可以看到我們的祖先和西方祖先是不一樣的。
我們的祖先大家都知道神農嘗百草,說明我們的祖先,我們中華民族是以農業為主,以纖維性食物為主的民族,西方呢,他不是,他是游牧民族他是以肉食食物為主的民族,所以你看他那個大叉子把羊一叉火上一烤,小刀子一消,小叉子一叉人家就吃了,所以呢,這種飲食的工具就反映了飲食的習慣是不一樣的,你想想外國人,因為他幾千年就是以肉食食物為主,所以他消化硬化肉食的能力比我們東方人強得多,我們東方人是以纖維性食物為主的,我剛才講了,你那個刀子叉子你要是把那個韭菜芹菜給我叉出來那是很困難的,而咱們中國人的那個棍子芹菜韭菜全能夾起來,就是說東方人的食物飲食習慣是以纖維性食物為主的而西方他是以肉食為主的,問題現在出在哪兒?隨著改革開放的來到,我們現在生活好了,我們現在拿著老祖宗給你消化纖維性食物的肚子老去對付那牛排、雞腿,這些食物你的代謝應付不了的時候他就在體內囤積起來了,所以現在我們的代謝病糖尿病為什麼這麼多,我覺得跟飲食習慣有直接的關係。想想我們困難時期60年代的時候,甚至到70年代初的時候我們有多少糖尿病、高血壓呀?幾乎沒有,都是什麼浮腫,營養不良,對不對?
嚴格的來講高血壓、糖尿病在中國古代是富貴病,是皇上得的病,黃帝內經里講「膏粱之變,足生大疔」,什麼叫膏粱之變呢,就是你老吃那膏粱厚味,你如果吃的這些東西吃得太多了,你就該長大釘了,就長瘡了,你糖尿病後期不都是那個潰瘍嗎,實質上這就是中國最早對糖尿病的記載,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們現在家裡的生活跟那個皇上差不多,你就是天天都像過年似的,這種生活的急劇改變是造成我們代謝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節目導視:樊正倫教授認為,東西方人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不同,就餐方式的差異決定了飲食結構的不同,西方人的先天體質是以肉食為主,而東方人的先天體質則是以纖維性食物為主,不能盲目的效仿西方飲食方式,否則就會造成很多疾病的發生。那麼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飲食結構究竟是什麼呢?什麼樣的飲食結構才能真正養生呢?
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飲食結構是什麼樊正倫:黃帝內經里講,五穀為養。五穀就是我們吃的什麼稻米、小麥、老玉米、小米、黃米這些我們統稱為五穀雜糧,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果就是包括咱們吃的那些桃、李、杏、棗這都是果,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畜就是咱們吃的肉,豬肉、羊肉、狗肉什麼雞肉這就是五畜,五畜為益,益就是補益的益。五菜為充,就是咱們吃的那些蔬菜,它起到一個補充的作用,記住五穀是養命的,五果是幫助你消化的,五畜是起到補益作用的,五菜是起到補充作用的。這黃帝內經是這麼講的,而且我們的祖先幾千年來也是嚴格的遵循著這種生活規律來維持著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健康。
老百姓經常講魚生火,肉生痰。魚和肉本身是可以吃,但是一定要有節制,它只是起到一定的補益的作用,你不能把它天天當做糧食吃。
看這蔬菜的蔬,草字頭底下是一個疏通的疏,中國的文化很有意思,你看他下面一個草字頭,底下一個疏通的疏字,所以你多吃蔬菜的話,它有疏通氣血的作用,你看那個葷菜,草字頭底下是一個暈字,您越吃腦袋越糊塗。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年輕的時候血管里流的血像清水,您現在吃那麼多東西以後他代謝不出去,血管里的血都快像黃河的水了,那你想想這些代謝的東西排不出去,你不得代謝病誰得代謝病態。
節目導視:樊正倫教授認為,最好的飲食結構應該是以五穀雜糧為主,蔬菜作為補充,適當的再加上一些肉類和水果,因為不同的食物會進入不同的臟腑,偏食和挑食都是不可取的。那麼在花樣繁多的食物如何選出養生的佳品呢?
二、如何選出養生佳品樊正倫:我們正常生活中五穀中最好的五穀最好是什麼?我個人認為五穀中最好的五穀是小米,小米在中國古代叫做稷,咱們社稷那個稷就是小米,為什麼叫小米呢,國家的代稱叫做社稷,社是什麼,社就是我們對祖先表示一種祭祀,稷是什麼,是小米,小米是我們祖先用最好的糧食來供奉祖先這就是社稷的含義。小米為什麼是最好的糧食呢?大家知道一個糧食的好與不好不僅僅是什麼?維持人的生命不僅僅是靠脂肪蛋白質,要靠無數具有生命力的種子,沒有一個民族是光吃肉不吃糧食他就能生存的,我們看看生命力的種子這個非常重要的,你看咱們馬王堆,現在出土的很多千年前的那個種子,到了千年前還能發芽,種子是生命的延續,所以我們中醫講吃五穀,五穀其實是以五穀,五穀是各式各樣的種子,是維持人的生命需要靠種子,不止吃飯需要靠種子,中藥裡面你看車前子、枸杞子、覆盆子那些補腎的葯全是種子,它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維持人的生命不僅僅是靠脂肪蛋白質,要靠無數具有生命力的種子,而在這些種子中,最重要的,為什麼說小米最好呢,大家想一想,那一碗小米種在地下是一大片,這一碗小米有多少粒,一粒小米就是一粒生命,而且這個小米在任何貧瘠的土地上它全能長,你只要撒下去它就長,它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所以我們的祖先把小米作為五穀之首是有它的道理的。那麼作為五穀之首您想一想,我們的八路軍傷員靠什麼養好的,靠小米湯,靠山西老大娘的小米湯,我們女同志生完孩子從南到北為什麼都要喝小米粥,就是因為它具有著極強的生命力,當你女同志生完孩子以後,當你體質衰弱的時候,我們老中醫告訴你,糜粥自養其實就是小米粥,所以在五穀雜糧中,我個人認為,小米具有極強的生命力,那可是上百顆,上千顆,它所具有生命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對人來講是補益中的上佳之品。
節目導視:民以食為天,人的一生中離不開吃飯,可您知道如何通過飲食來養生嗎?樊正倫:人不完全靠指標活著首先要從感覺活著。節目導視:每一種食物都有自己的性格這您了解嗎?如何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選擇和烹飪食物呢?著名中醫學家樊正倫教授作客健康之路,健康大講堂,為您剖解中國傳統的飲食養生之道,敬請關注。樊正倫教授認為,人的生命離不開大自然的無數種子,而在五穀中,以小米為生命力最強,是養生中的上佳之品。那麼其他的五穀雜糧又如何呢?怎樣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選擇合適的五穀呢?
三、怎樣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合適的五穀樊正倫:另外呢?你說蕎麥,蕎麥他脾性是偏寒的,蕎麥的生長期只有兩個月,它並不具備著很強的營養,說實話,以前咱們老北京就是蕎麥麵什麼時候,夏天的時候吃,為什麼夏天吃呢,因為夏天熱,蕎麥麵是涼的,你吃進去以後覺得舒服。
所有的食物它都有他的偏性,食物和藥物,中國文化上叫做葯食同源。比如說我們北方人以小麥為主,南方人以稻米為主,你看南方人長得就相對的小巧玲瓏,北方人就長得相對的身材高大,這跟他的飲食結構絕對有關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為什麼小麥,你看小麥咱們冬小麥什麼時候種,頭一年九月十月種,什麼時候收,第二天的陰曆四月,就是小滿,那時候開始收,為什麼?到了小滿的時候,他得陽氣最重,所以小麥本身就是溫性的,老百姓講有火力,這個稻米是長在水裡的,他其性就偏寒,別瞧都是糧食。
我們在臨床中可以看到,脾胃虛寒者胃潰瘍病人就不能吃米飯,一米飯他就胃疼,為什麼?因為他本來體位就寒你再把那個米飯吃進去,那個米飯就是涼的,你吃進去他就不舒服,食物就是這麼一個特點,我治那個虛寒性胃潰瘍,我說你別吃藥了,您回家天天吃烤饅頭片,一年你就吃好了,為什麼呢?因為你脾胃是虛寒的,饅頭是小麥做的,本身就是溫性的,然後您再把它烤了,這不加了火力了嗎,它的溫性更大了,他吃完饅頭片他覺得舒服這個脾胃,這個脾胃他是主受納的,調理脾胃重在養不在治,他吃那個烤饅頭片就能把那個胃潰瘍治好,當然胃潰瘍還有很多類型,我是指脾胃虛寒的,他吃完大米飯他就覺得難受的那種胃潰瘍,你讓它吃米飯,你改變一下飲食結構情況就會得到改變。
這些不同的穀物,它有不同顏色,都帶有不同的性,你看中醫開藥的時候,腎病的病人很多老中醫都開那個黑豆,他為什麼?這是中藥,那個黑豆長的樣像什麼,像腎,那顏色是黑的,他入腎,綠豆長得那樣外都是青的,他入干筋,他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那個紅豆赤小豆他入心勁,所以這些食物每一個食物都有它自己不同的特點,所以希望大家飲食的時候,根據自己不同的體質,自個兒要注意多吃一些什麼,少吃一些什麼,自個兒多注意一些。
節目導視:樊正倫教授認為,不同種類、不同色彩的穀物其性情也不同,日常飲食應該首選那些與自己體質相補益的食物,比如脾胃虛寒的人就不宜常吃大米,而應選擇麵食,因為大米性偏寒,小麥性屬溫,只有掌握了如何利用食物的性情和自己的體質相搭配,養生方能得心應手。那麼想要通過飲食養生還應該遵循哪些原則呢?
四、飲食養生應遵循哪些原則樊正倫:我們在吃飯的過程裡面,大家要注意,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所以在吃飯的過程裡面,一定要葷素搭配,一定要什麼糧食都吃,從中醫角度看,各式各樣的食物他會進入不同的臟腑,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人是靠天地來養活的,甘苦酸辛咸這五種味道它是進入調補你不同的臟腑,你比如說甜的甜入脾,酸入肝,辛辣入肺,咸入腎,苦入心。
當您口味出現改變的時候,其實就反映你身體的狀態,怎麼說呢,你看很多懷孕的女同志她為什麼吃那酸的,吃那杏就像吃糖豆似的,因為她的血都去養胎去了,肝陰不足了這時候她特想吃酸的,吃酸的就補肝,咱們看著那個酸的,看著就倒牙,他看著就像吃糖豆一樣,人完全要自己的感覺,人不能完全靠指標活著,首先要憑感覺活著,當你自己特別想吃這個東西或者特別想吃那個東西的時候,我的原則就是,想吃的東西就可以吃,這個跟小孩不一樣,小孩是饞,成年人當你特別想吃的東西,你就可以吃,因為他反映著你身體的需要,不是說大夫讓你吃什麼,你別光聽大夫的,還得聽自個兒的,有的女同志說,我這幾天特別想吃辣的,為什麼?因為他鬱悶了,他裡面他跟誰生氣了,裡面淤滯了,他一吃辣的他一散他就覺得舒服,道理其實就這麼簡單。
另外我個人認為,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則是什麼,大家吃飯的時候一定要盡量吃新鮮的糧食,我們去看一看農村有很多孩子沒有好吃的,他沒有什麼雞腿,牛奶,但是他長得很結實,為什麼呢?他吃的都是第二年的種子,他沒有那麼多陳糧,他吃的都是第二年的種子,我們城裡有很多人什麼好吃的都有,就是老吃陳倉爛谷的,這是不行的,因為他已經失去了他生命的能力,所以我覺得大家如果有條件的時候,您不妨大米下來了,您去那兒買一點新鮮的大米,您回來吃,我個人認為新鮮的糧食對於人的生命是至關重要的。
你看大冬天什麼細菜都能有,什麼茄子,西紅柿、黃瓜,我勸大家最好不要吃反季節食品,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產一方物,每一種植物,每一種蔬菜,我們吃的蔬菜果類,它知道得到那個時令,得到那個狀態,它才是一個最佳的狀態,我們現在大棚裡面養出來的東西,只有有形沒有其神,您不信,您看過去我們那黃瓜,你有一根新摘下來的黃瓜放在屋裡,切完黃瓜絲,滿屋子都有黃瓜的清香。
現在您看看,你十根黃瓜放在那兒什麼味都沒有,只有其形沒有其實,你再看看那個茄子,我們那茄子八九月份自然土地里長出來的那個茄子,下鍋就爛,昨天大春節的時候你買那茄子,看著挺好,怎麼在油鍋里他都不爛,那都是大棚里長出來的,冰凌響,白菜長,我們現在開始下霜了這時候的白菜是最好的。你反季節,春天那大白菜出來,你看著還是那個白菜形,但是已經沒有白菜裡面的營養,咱們不是說守舊,咱們還得按照這個規律去做事,您別光看他新鮮,您看咱們過去的西紅柿,就是他爛了,都不帶長毛長點的,現在的西紅柿,您隔三天那上面都是毛和點。就是說我們的飲食要以,我們不是獵奇,我們是為了養命。
節目導視:樊正倫教授認為,食物的不同味道也有著不同的功效,其中甜入脾,酸為肝,辣入肺,咸入腎,苦為心。如果口味突然改變也是身體發出的某些信號,需及時自我調整飲食不可教條,除此之外飲食應當葷素搭配,最好選擇新鮮和當季的食品。只有新鮮和適應季節的食物,生命力才是最強的養生美味,不可盲目獵奇。那麼食物的烹調方法和養生之間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五、烹飪方法和養生之間有什麼關係樊正倫:您怎麼不把嫩鴨子燉湯呢,鴨子在水裡長的,他其性偏寒,他是一個寒性的,您這烤鴨把鴨子放在全聚德那個烤爐里一烤,把那個寒性去掉了,他就變成平性的,吃完就不拉稀。你要是把那個小嫩鴨子煲湯,您一定要拉稀,雞他就是火性的,它是溫性的,所以嫩雞煲完湯他喝完以後不拉稀,你拿嫩鴨子一燉他就拉稀了,南方燉那個老鴨湯,是老鴨湯它的寒性已經下去了,鹹水鴨他是用鹽把那個鴨子的寒性給制住了,鹽是熱性的,你看鹽往火里一扔馬上火苗就起來了,鹽是熱性的。
您比如說四川人和湖南人他為什麼那麼愛吃辣子,為什麼那麼愛吃苦瓜,因為那個地方濕和熱特別重,濕熱使得人的消化功能減弱了,他用苦瓜幹嗎,苦瓜是往下降的是苦,辣椒是往上升的,一升一降,心升苦降他這個胃口就開了,咱們北方人現在是南方的苦瓜到北京了,咱們一年四季一到飯店就是說來一點苦瓜吧,其實在北方吃苦瓜,什麼時候吃?只有在伏天的時候你吃苦瓜炒辣椒對你脾胃有好處,因為不管是辣的還是苦的,都容易傷陰,都容易生燥,傷你的經血,不信您秋天的時候您吃一點苦瓜炒辣椒,您連著吃上三天,嘴上就裂紋了,這就是它的食物在不同環境的時候,這個食物的搭配和調養跟這個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廣東為什麼老要煲湯,因為那個地方有夏無冬,他只有夏天沒有冬天,他只有生髮沒有閉藏,一年四季他就像那個常綠植物一樣,你不給他足夠的營養,他就沒有辦法維持那個平衡,所以廣東人煲湯,什麼枸杞子、黃杞都當食物吃了,你要讓黑龍江人天天吃那個煲湯,三天頭上大包就起來了,因為他那個體質不一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產一方物,所以我希望大家在調整飲食的時候,您在什麼地方住著,你就按照你這個地方的基本狀態去調整自己,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不要老標新立異。
節目導視:樊正倫教授認為,全國各地的飲食習慣都有其養生的道理,而民間沿習的烹飪方法則傳承了中華飲食文化的深刻哲學,所以要養生,飲食也該入鄉隨俗,食物與烹飪方法的有機結合對於養生至關重要,要在日常生活中活學活用。那麼不同年齡的人在飲食養生方面又有哪些不同呢?
六、不同年齡的人在飲食養生方面有哪些不同樊正倫:我們現在小孩什麼好吃的都能吃到,一個是老吃陳倉爛谷,一個是垃圾食品,這是不行的,這樣喂出的孩子不是小胖墩就是豆芽菜,他為什麼呢?小孩他本身脾胃比較弱,消化能力比較弱,現在都成小祖宗了,一家就這麼一個,爺爺給點,奶奶給點,爸爸媽媽都給點,他那個脾胃很弱,進去的全是高蛋白高脂肪,他進去以後根本就消化不了,消化不了裡面就形成熱了,裡面一形成熱他裡面變成熱水了,對外邊就非常敏感了,所以咱們小孩那麼容易感冒,咱們小時候怎麼不那麼容易感冒呢,因為您沒天天吃那麼熱的東西,您裡面是涼的,你裡面是涼水你對外邊就不感冒了你就不敏感,我們現在的小孩整個肚子就像火似的,本來小孩生命力比較旺盛,他本來就是陽常有餘,你再給他吃那麼多好吃的東西,他運化不了。所以我們小孩的飲食一定要非常注意了,要想小孩安,長帶三分飢和寒,您餓點沒有關係,小孩見風就長,我們現在很多媽媽就愛看著那個西方的指標,說這裡面含有牛奶多少成分,脂肪多少成分,多少糖,我們祖先不靠這個,我們中華民族十三億怎麼回過來的,我們現在臨床上看到那些小孩,他有的吸收比較好,他就變成了小胖墩了,有的他腸胃受傷,中醫有一句話叫做「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他吃得多了,腸胃消化不了,咱們小時候叫小兒肝急,一個一個小孩都變成豆芽菜了。
我剛才講了孩子,我們現在再看看大人,我們的大人是一個什麼情況呢,男人和女人,別瞧都是人,男同志和女同志是不一樣的,用中醫的話來講,男同志以陽氣為主,女同志為陰血為主,男同志以陽氣為主,但是他在整個生命過程裡面,他的數是一個偶數是8,女同志以陰血為主他的生命數是7,是一個奇數,什麼叫做7和8呢,女同志7歲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56歲,63歲他每七年有一次變化,女同志的頂峰年齡是28歲,過了28歲以後就開始慢慢向下走了,男同志是8年轉一圈,8歲16歲24歲32歲40歲48歲56歲64歲所以男同志的好處是轉得慢,所以小女孩都比小男孩,7歲和8歲,小男孩8歲還沒有開竅,小女孩都已經很明白了,所以小孩上學的時候,小男孩你讓他晚一點上,要不讓他老比不過小女孩,男同志他的頂峰年齡是32歲,過了32歲以後他就開始往下走了,男同志和女同志過了他的頂峰年齡以後,在飲食上就要加以注意了。
有的女同志說我們真倒霉,你看我們七歲就轉一圈,我們老得快我給他們說,大自然是公平的,這些一個一個七和八過去以後,你去看一看女同志男同志到56歲又碰頭了,一個是七八五十六,一個八七五十六,56歲以後人們就開始進入老齡人狀態了,你看看女同志過了56歲,一個比一個精神,小腳偵緝隊全是老太太,扭秧歌的全是老太太,今天咱們在座的女同志絕對比男同志多,老先生56歲64歲全回家了,您到外頭天天去看,公園裡最活躍的不止咱們中國,國外也一樣,這就是什麼,女同志整個的生命她是一個從陰到陽的過程,男同志以陽氣為主,他經過了56歲以後,他的陽氣越來越弱,他到老的時候,陰氣越來越重,所以他就願意在家呆著他不願意出去溜彎了,這就是生命的過程,我們了解這個生命的過程,我們就可以知道了,這個中醫學研究的他不僅僅是一個治病的問題,他研究的你這個生命的過程,那麼我們看一看。
進入老年狀態以後,飲食就要特別注意,為什麼呢?我們臨床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現象,一到星期六星期天是老人最忙的時候,孩子都回來了,一個勁的又是兒子又是兒媳婦又是孫子的,坐一大桌,坐完了以後,大伙兒吃,大伙兒吃小孩沒有關係,年輕人也沒有關係,這老年人這孩子一孝順,說爸媽你做了好多飯,您得多吃點,好多吃完了以後,半夜12點就叫120了,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因為老年人的脾胃功能更弱了,脾胃功能弱了以後,晚上自然界的陽氣藉助不了,自身的脾胃功能又弱,當他吃了東西以後消化不了的時候,中醫說脾胃屬土,心屬火,這種現象我們看到的非常多,就是說老年人一定要保持老年人的心態,我剛才講的時候,我說了,老年人最好吃兩頓飯,你早上9點多鐘,下午3點多鐘,你不信你去吃,你晚心臟病的發病率就極低,你反正跟著年輕人這麼吃,早上對付著吃點剩的,中午吃點剩的,晚上吃一點好的,這個代謝性疾病發病的機率就高,老年人吃東西軟一點、少一點、溫一點,這個在吃的過程中細嚼慢咽,因為你本身的消化能力弱了,你的口腔里經過充分的咀嚼以後,唾液就是最好的消化酶,這個時候你已經不能狼吞虎咽了。
節目導視:民以食為天,人的一生離不開吃飯,可您知道如何通過飲食來養生嗎?
樊正倫:人不完全靠指標活著,首先要憑感覺活著。
節目導視:每一種食物都有自己的性格,這您了解嗎?如果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選擇和烹飪食物呢,著名中醫學家樊正倫教授做客健康之路健康大講堂,為您剖解中國傳統的飲食養生之道敬請關注。樊正倫教授認為,兒童先天脾胃較弱,飲食上不宜營養過剩,否則容易形成胃熱而易感風寒。成年飲食男女有別,每個人應當根據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狀況及時調整。老年則更應當注意飲食有節,不可受他人左右。那麼對於當下常見的一些飲食現象,中醫文化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七、中醫文化如何看待當下常見飲食現象樊正倫:我們現在是,早上對付對付中午對付對付晚上猛吃一頓,這種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是造成我們現在肥胖血脂高的一個重要的原因,這個東西怎麼辦呢,就是早上中午的飯吃得好一點,晚上的飯要盡量清淡一點,為什麼呢?因為我剛才講了,人的一天裡面也得順四時,早上是春天,中午是夏天,這時候自然界的陽氣非常旺盛,當你早上和中午你過了中年以後,你脾胃的功能弱了,當你早上中午吃好了以後,它可以藉助自然界的陽氣就把它運化了,所以他就可以消化吸收就好了,晚上自然界的陽氣弱了,人體中自身的脾胃的功能也弱了,這你吃完了以後,他就不能充分的運化,不能夠充分化成氣血,他就淤滯下來了,作工作的年輕人你就記住早上不要睡到十點鐘不吃飯,早上吃一點飯,中午吃得好一點,晚上盡量吃得清淡一點,這樣的話就會減少你肥胖的機率。
很多人現在都愛美都想減肥,我見了很多的小女孩不吃飯天天就吃菜,我說中國有一句話叫做面有菜色,您吃那臉都像菜一樣了,面有菜色就是你沒有一種健康的顏色了,我臨床上看到很多小女孩,不吃糧食就減肥,苗條是苗條了就跟白骨精一樣了,月經都不來了,你給他吃中藥的時候,用那個咱們的飴糖,就是咱們的麥芽糖,你讓她吃麥芽糖,他吃上半年,他月經就來了,說明什麼,人是靠氣血來維持的,你的氣血不能夠加以維持的話,你的氣血生化不出來,你還談什麼生長發育,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建議大家一定要加以重視,不能說一減肥就是節食,然後就吃什麼減肥藥,我們現在的減肥藥,大量的減肥藥,吃完以後都有一個作用,就是讓你拉,或者是沒有食慾,厭食和拉,你知道厭食和拉它都從藥理作用上講,從中醫理論上講它都傷你的胃氣,人是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亡的,五穀養的是胃氣,你要是傷了胃氣這是非常可怕的,人家說,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人老的沒關係,他還能吃飯,說明他整個狀態好,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亡,我們現在很多疾病,我覺得不論是肥胖病不論是我們的代謝病,很多都是跟我們的飲食結構不調有關係的。
八、有問有答主持人:像咱們講到這個叫節飲食,比如說這個節制上有沒有特別的講究,是不是要比如說不是吃得特別飽,要吃到幾分飽是最好的?
樊正倫:我個人認為,所謂的節飲食,節就是有節制,有度,每個人的飯量不一樣,另外每個人的年齡階段也不一樣,28歲以前,他吃得多一點少一點問題不算太大,因為他自我調整能力很強,過了中年以後你飲食就要注意一點了,人家說最好吃到八分飽,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就是你超過了你自己的飯量,那麼你腸胃就要受傷了,所謂的節飲食,就是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在量上和質上注意。
提問:對於這個手腳冰涼的女同志來說,怎麼來調解呢?
樊正倫:手腳冰涼他分兩種,有一種,從總的來看,一種是陰氣弱了,真正的陰氣弱了,這個女同志陰氣虛了,這時候你用黃杞、當歸這些葯就可以用,但是臨床上看更多的女同志睡覺涼他裡面是淤的,就是說他裡面淤滯了,他這個一淤滯以後,氣機不通暢了,不能通達於四末了,這時候的手腳涼可不是補的問題了,這時候得讓他的氣機調暢起來,這時候它用一點什麼呢,用一點柴胡疏肝這一類的藥效果可能就好了,這不是一個單純補的問題,他一補火就上來了,手腳還沒有暖和過來,嘴上泡就起來了。
主持人:樊教授現在冬天了,大家也比較關心像在這個季節寒冷的時候,吃一些什麼樣的食物是比較有幫助的?
樊正倫:我個人認為如果體質你偏寒的體質你涮羊肉可以,因為羊肉本身是溫性的,如果你體質不是偏寒的,偏於平性的,你吃牛肉,牛肉蘿蔔燉湯我覺得這都是很好的食品,在中國文化中冬天是一個進補的季節,總的來講冬天的食物可以厚味一點,不用太清淡了,因為這個時候氣血都在裡面你吃完以後,他就給你蘊化了,他為你明天的春天做準備了,所以我建議根據自己不同的習慣有的人愛吃魚,有的人愛吃雞,我覺得冬天總的來講飲食可以厚味一些不要過於清淡,過於清淡恐怕不太好。
提問:您開始說那個面,面是暖性的,米是涼性的,那糖尿病患者是主食以米好還是面好?
樊正倫:我個人認為還是以米為好,因為糖尿病嚴格來講他是一種消渴病,小可病它裡面就有熱了,為什麼蕎麥,蕎麥是寒性的,你看咱們這個蕎麥,這個糖尿病人經常吃一點蕎麥,蕎麥的性是偏寒的,米也是偏寒的,我覺得呢,溫性的食品容易會助長他的熱,所以我建議還是用一點米,當然大米更好一些,小米也是溫性的,小米是長在旱地上的。
提問:大米好嗎?
樊正倫:大米我覺得可以。
主持人:這個血糖高、血脂高的這些朋友,吃飯是特別擔心的,小心翼翼什麼都不敢吃,又什麼都想吃,您覺得針對他們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樊正倫:我個人認為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這是第一。第二,淺嘗輒止,不能多。為什麼?因為你特別想吃這個東西的時候,一定反映你的狀態,我們平常看見過,有那個糖尿病的人說我今天特別想吃一點糖,想吃一點西瓜,想吃一點甜的,就是不讓你吃,結果吃完那個降糖以後,突然間低血糖了,這是什麼問題,這就是不平衡了,我個人認為,原則是想吃的東西,特別想吃的東西就可以吃,但是淺嘗輒止,千萬別多,多了肯定傷害你,這是中醫的理論。所以我覺得這種在飲食的問題上,我想告訴大家的,中國人有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一定要按照中國人的飲食習慣非常有節制的合理的膳食,這樣的話才能夠減少疾病的發生。
主持人:以前我是聽說過這樣一種說法,說法國人是用舌頭來吃飯,說明他們這個菜的味道非常的豐富,說這個義大利人是用眼睛來吃飯,因為他們菜品做的顏色色彩紛呈,那麼德國人是用胃來吃飯,他們的食量很大,然後說美國人是用腦袋來吃飯,因為他們每天都要計算瘦了多少卡路里,而中國人呢,今天聽了樊教授的教授之後,我覺得真是用文化來吃飯,用智慧來吃飯,所以今天樊教授也讓我們更好的知道如何結合中國傳統的這些中醫中藥的文化來更好的調節我們日常的飲食,一日三餐如何的安排,是最適宜我們人體自然規律變化的,非常感覺樊教授為我們介紹這麼多豐富的知識,謝謝您!感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下一期統一時間再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