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轉載)
06-14
新版前言 《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一書,於1983年10月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今已15個年頭。當時第一版第一次印刷17100冊;1987年8月第二次印刷2710冊,前後共印刷19810冊。自第二次印刷之後,不到半年即已售罄。此後,由出版社轉來或直接向余索要此書、或問何處出售、何時再版等函件達20餘封。今蒙學苑出版社重新出版,深表感謝!此將償讀者之宿願。 回顧日本漢方醫學,可知自我國隋唐醫學、宋醫學乃至金元醫學連續不斷地輸入日本之後,漢方醫者從模仿和攝取,至江戶時代(1603~1868)受中國中醫學各學派的影響,形成了後世方派、古方派和折衷派。三派在漢方醫學史上,不論對學術理論、還是在臨證實踐等方面均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期間,雖有筆舌論辯,相爭不讓,各執己見,但卻呈現出各家學術爭鳴,並促使漢方醫學發展到了興盛時期。從那時開始,三派醫學統稱漢方醫學,一直延續至今。 江戶時代漢方醫學興盛時期約持續百餘年,至明治維新之後的明治八年(1875)文部省公佈法令:開業醫生實行物理、化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劑學、內科學等七科考試,考試合格者方可開業。斯時,日本西洋學者5123人,絕大多數應試合格;而漢方醫者22527人,絕大多數應試未合格,從而失掉開業資格而淪爲失業,且在法律上漢方醫學被取締。 爲此,原本三派對立爭鳴的兩萬多名漢方醫者,爲了個人生存和漢方醫學續存,紛紛合流,形成一股團結的力量,抗爭明治政府採取輕率又魯莽的法律手段取締漢方醫學,從而出現多個學術團體,不屈不撓地,甚至以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的精神,爭取漢方醫學的合法地位。當時三派合流的「溫知社」(溫故而知新)最有號召力,與此同時還發行各種雜志和書籍向日本社會呼籲,給予漢方醫學公平合法地位,宣傳漢方醫學存續的優勢,漢方醫學爲日本民族繁衍和對疾病預防、治療的曆史貢獻,向明治政府抗爭。 當時一批西醫改學漢方醫者,其代表人物有和田啟十郎(著有《醫界之鐵椎》)、湯本求真(著有《皇漢醫學》)等。這批精英在日本醫界有名望,有地位,爲舉足輕重的人物。因爲這批人員既學習了西洋醫學知識,又掌握了漢方醫學理論和臨證實踐,所以他們對捍衛漢方醫學有重大的號召力。 在他們的影響之下,三派合流共著書籍爲漢方醫學存續作輿論宣傳。如矢數道明(隸屬於森道伯後世方派)、大塚敬節(隸屬於湯本求真古方派)、木村長久(隸屬於木村博昭折衷派)、清水藤太郎(漢藥界代表)合著《漢方診療實際》;大塚敬節、矢數道明、木村長久,三派人員共著《漢方診療醫典》等。這些書籍充分體現了三派各自的學術觀點,臨證經驗的相互融合,也整合了西洋醫學的理論和臨床實踐,發揮了三派醫學合流後漢方醫學的優勢及推動其自身的發展。 《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是繼上述各學術刊物和書籍出版之後,由矢數道明先生獨厚三派學術之大成,對「漢方處方」進行詳細的解說。以此書正篇爲例,採用古方(《傷寒雜病論》方)87張,後世方53張,經驗方14張。這就涵蓋了三派處方,並給予綜合解說,在體現「八綱辨證」、「髒腑辨證」和「六經辨證」的同時也闡述了「方證相對」應用處方要旨,並以西洋醫學之疾病病名對「方病相對」,應用處方加以進一步地解釋,說明每張處方的癥候、腹證、舌象、脈象;分析了每張處方的君臣佐使配伍關系,以及藥物的升降浮沈、四氣五味、相乘相輔、引經報使等;引用經典書籍對主治條文的注釋;解釋某一處方與同類處方相似和異同點適應症……。綜上所述,此書體現了中醫學的辨證論治、理法方藥和西醫學的辨病之精髓。堪稱一本既有理論又有實踐之三派合流的、中西醫結合的臨床應用處方解說專著,對方劑學家和臨證醫學家學習參考將大有裨益。 今次此書再版,在保持人民衛生出版社1983年版原貌的前提下,對原版局部重新翻譯,並對當時由於翻譯不當所産生的語病、協和語及文字不通之處加以修正;格式不統一者,予以規範統一;部分內容的位置也作了適當的調整。爲方便適用,又刪去原版之目標、術語等索引,並將病名與癥候索引合爲病症索引,其主要來源於【應用】和【治驗】項。 本書的譯者,都是臨證醫者。李秋貴、張根騰主任醫師等人,大都完全脫産一年在正規的北京醫院東方日語培訓中心攻讀日本語,譯者中的四人以訪問學者身份在日本逗留三年、一年和幾個月不等,盡管筆譯能力較強,但日本語畢竟不是母語,勢必會出現些語句不通或錯誤,敬請學者和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在此書新版即將付梓之際,余深深地憶起原作者,我的良師益友矢數道明先生,他老人家已在2002年作古,享年96歲。自此之後余每月仍按時收到矢數圭堂兄寄來《漢方之臨證》雜志,每當拆開時,要肅立在書房陳列老人家贈給的20餘部遺著之前,緬懷老人家一生爲日本漢方醫學發展和日本漢方醫學續存而抗爭的敬業事迹和對我的教誨。 我們翻譯組成員,在此書即將付梓之際,共同緬懷老人家爲日本漢方醫學事業奮鬥終生的卓著功績;在日本軍國主義侵佔我東北三省,成立僞滿洲國不久,老人家挺身而出,仿效明治維新取締中醫之時,由遙遠的日本東京奔赴東北,以理力爭,駁回取締中醫的草案,使東北的中醫繼續以合法身份生存下來,且有了很大的發展;老人家在太平洋戰爭之後,尤其新中國成立之後,爲中日兩國醫學交流作出重大的貢獻。 我們祈禱矢數道明老人家冥福!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首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 衛生部北京醫院 中醫科 教授、主任醫師 北京醫院瑞東糖尿病中西醫結合研治中心 主任 李文瑞 2008年6月於北京譯者的話 本書作者矢數道明先生爲日本當代有名之漢方醫,現任東亞醫學協會理事長、北裏研究所附屬東洋醫學綜合研究所所長。 矢數道明先生於1930年3月畢業於東京醫科專門學校(今之東京醫科大學),旋即與其兄矢數格同拜東京下谷漢方「一貫堂」森道伯翁爲師學習漢方醫;1933年12月在東京開設「溫知堂醫院」至今。他先後曾擔任日本中醫學會幹事、拓植大學中醫學講座講師、日本東洋醫學會理事、日本東洋醫學會理事長、日本東洋醫學會總會會長、日本東洋醫學會評議員、日本中醫師聯盟委員長、日本醫史學會理事兼評議員、東洋醫學國際研究財團評議員、日本中醫研究所常任理事等要職。 1959年他在東京醫科大學藥理研究室發表了中藥「附子研究」並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他在日本有許多著作並且發表過幾百篇學術論文。這部著作成書於1966年5月,現已14次印刷出版。我們翻譯這部書是1981年5月新出版的增補改訂版。 全書共分「正篇」和「附篇」。前者載有古方(《傷寒論》、《金匱要略》)87張方、後世方53張方、日本經驗方14張方,另附有類方、加減方105張方,共計259張方;後者,載方107張方,其中後世方88張方、日本經驗方13張方、古方6張方。 本書按下列順序描述。 【應用】以臨床「應用」爲其重點,每個方論首開以「應用」介紹該方的主證(虛證、實證……),然後述及相應的西醫某種疾病。 【目標】以中醫的辨證論治爲主導思想,每個方論分主要和次要「目標」,並列有證候、腹證、舌象、脈象等。全書在「目標」項內載有腹證示意圖36幅。 【方解】敘述該方的方意、單味藥的功用以及藥味間相約、相乘、相加等作用,並附有單味藥的現代藥理學研究參考等。 【加減】敘述類方與加減方。除介紹作者臨證加減外,還列舉各醫家對該方運用的心得。 【主治】引用中醫經典書籍記載該方主治的條文,並對難解之詞句作了註解。 【鑒別】介紹該方與同類方之鑒別,分清同類方共同適應症狀和各該方特有的適應症狀。 【參考】作者之參考意見,或列舉諸家已發表的重要文獻。 【治驗】介紹作者臨證運用各該方的醫案以及日本各醫家的醫案。 綜上所述,本書有以下幾個特點:既以中醫的理法方藥爲其主導思想,又介紹了日本漢方醫獨創的一些特點;既論述中醫的治法與方劑的基礎理論,又闡明了西醫的有關知識;既扼要概括辨證立法,以法統方,又介紹如何掌握運用治法的原則。 最後要說明的,本書所引用的中醫古籍原文,均系日文之版本,其中與中文版有出入者,基本保持原貌,留以待考;本書引用書籍,有的用全稱,有的用略稱,爲忠實於原著,仍依其舊,不一一予以統一。我們翻譯水平有限,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望讀者批評指正。 承蒙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廖承志爲本書題名,深表謝意! 李文瑞 1981年8月於北京醫院 《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 中譯本 自序 拙著增補改訂版《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創元社發行),此次翻譯成中文由人民衛生出版社發行。 翻譯組,衛生部北京醫院中醫科副主任李文瑞先生擔任主譯。衛生部北京醫院中醫科李秋貴、張根騰等各位先生共同協作,專心努力,曆時近1年,其翻譯審校工作已完畢。 回顧於1954年東京書店南山堂發行的大塚敬節、矢數道明、木村長久、清水藤太郎合著《漢方診療實際》以及數種漢方針灸之書籍,在當時業已翻譯爲中文出版。然而,「文革」以來日本漢方醫書之中譯本出版卻完全中斷。隨著日中友好條約的締結,中醫學術交流亦逐漸活躍,中醫書籍之日譯本已達10餘部。「文革」以後,翻譯日本之中醫書籍,選本書爲首,作爲作者極爲高興,無限光榮。 翻譯組主譯李文瑞先生,3年來同餘書信往來,交換文獻。1980年8月作者以「附子之研究」學術交流爲目的,在第二次訪問中國之際,於北京友誼賓館接受李先生來訪,初次會面心情激動。在當時聽說本書之中文翻譯計劃已在進行,余即期待早日出版。李先生同年10月,受日本醫師會武見太郎會長邀請,爲考察日本之中醫學研究狀況來日,選擇北裏研究所東洋醫學綜合研究所進修留學1個月,親自交往,進一步加深友誼。 1981年3月,作者以雄渾社之中醫書籍翻譯出版共同計劃顧問團團長,在第三次訪問中國之際與審校王樹岐先生交談,受到王先生非常熱忱的歡迎與關照,加深了相互交流。當時承蒙中華全國中醫學會會長崔月犁先生舉行盛宴招待,能夠有機會與多位學界要人親自結交。由於已結成友誼,中國各位先生熱情翻譯出版本書,進一步加深友誼,實爲余之夙願。 深感日中兩國友好恰如「一衣帶水,情深誼長」,「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本書若能促進日中友好交流,則無上榮幸。 北裏研究所東洋醫學綜合研究所所長、東洋醫學協會理事長 醫學博士 文學博士 矢數道明 謹識 1981年7月5日增補改訂版序 《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是創元社於1966年5月15日發行的。5月1日余拿到剛剛印刷完畢,尚可聞到油墨味的嶄新樣本。 是日,在華麗的京都會館,細野會長主持召開了第17次日本東洋醫學會總會會議。會程第1日爲專題討論會。大會委託余主持「喘息」主題的司儀,同時兼發言者,一人二任,既主持會議,又作「關於漢方治療貝切特氏綜合征」的講演。余將永記不忘總會給予這個光榮重任。第1日討論會畢,乘車去比叡山旅館聯誼會場之前,創元社保坂富夫君跑來,送給一冊剛剛裝訂出來的樣本,余打開車窗接受了這本書。 費時六年的辛勤勞動,今日成書在手,心情格外高興。翌朝,在京都左京區岡崎神社比鄰岡崎旅館,告別了同宿的氣賀林一君和長男圭堂,獨自乘出租車赴上京區寺町十念寺參拜十念寺曲直瀨道三之墓,又訪問了鷹峰野間玄琢之墓和光悅寺。在晴朗的初夏,蔥綠嬌翠幽寂之地,回憶洛陽曆史,而樂於寂靜之中。 回憶15年歲月如夢方醒。在此期間,漢方醫學發展和普及日新月異,本書已再版14次。保坂氏再三督促增補改訂本書。這次終於下了決心,增補初版後臨證經驗之新處方詳解四則(其中3方由略說部分移入);並在略說部分再增選處方10方,計本書處方共爲366方;又根據讀者要求,還增加20種藥物解說,以此作爲增補改訂版而發行。 借再版機會,訂正了錯字;在溫知會上做過三次講義講稿當中,每次均發現過錯處;另外,日本盲文圖書館受厚生省之委託,將本書列爲盲文圖書、錄音圖書之際,新發現之錯處均予訂正。所以余認爲錯字均已訂正了。 此次,增補各種雜志新發表之文獻目錄和參考資料,以及增補臨床應用新的病名。盡管還有不足之處,仍定爲《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再版。 本書發行之初,中國、朝鮮等海外諸國讀者之多,出余之所料,海外還出了複刻本和翻譯本。 1980年8月間,余組織一行6人日本藥物綜合研究會友好訪華團,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高怡先生接待,以「附子研究」日中漢方醫藥學術交流爲目的訪問了中國。曆訪上海、成都、西安、北京,並在各地舉行了講演會,非常受歡迎。余作爲外國人身份第1次參觀了西安市郊外戶縣玉蟬人民公社東倫生産大隊附子栽培地與炮製工廠,加深了友好交流而歸國。當時,衛生部北京醫院中醫科副主任李文瑞先生等已制定出翻譯本書之計劃,他們熱情地期待著這本增訂版出版,余深爲感激。 日本醫師會監修委員會製作的藥品卡片,由厚生省依據漢方制劑藥價標準,批準處方使用的標準;目前朝日新聞社發行的《現代醫療保障》均以本書爲參考文獻之一。余實感無上光榮。 這本增補改訂版,今後如能繼續爲漢方研究家們少許有益之處,則無限歡慰。 作者謹識 1981年陽春 初版序言 六年前,受創元社委託,撰寫漢方處方解說。此事,由已故老友長濱善夫博士推薦的。 總括古方與後世方之漢方處方解說的專書,近幾年來還未見過。所以把這項工作擔當起來,是有重大意義的。當時,我下定決心,努力完成之。但每當湧現寫作此書之意欲,將要執筆時,又躊躇不定,因而虛度了大好時光。當時,我任日本東洋醫學會理事長、東亞醫學協會理事長兩個重任,並爲東京醫科大學藥理教研室在籍講師和總務工作;在診療時間之外,又撰寫此巨著,真可謂「多方生涯」,時間確實有限。 原訂計劃擬花費兩年時間成稿。然而,至第二年隻勉強擬出解說的構思。推薦人長濱善夫先生頗爲擔心,常來督促。後來,根據他的建議,確定了本書體例,才逐漸走上了軌道。盡管如此,時間仍不足,曾假年末年初10日休息時間,隱居於湖南溫泉地,靜心地執筆撰稿,但初稿仍進展緩慢。 辭去擔任四年之久的日本東洋醫學會理事長之職,好不容易有點充裕時間。於是,專心一意,集中精力抓緊這項工作。自此,兩年間寫出一半。計算起來,從初稿至終稿花費六載時光。 漢方醫學,稱謂「隨證治療」或稱「證候學」,又是「方證相對醫學」。總之,稱爲「處方學」。 證候診斷,直接與處方相關聯,也就是說,「診斷即治療」。故「證」就是「處方」,處方之解說,意味著證候學、病理學、藥物學、治療學。不言而喻,處方之研究和解釋,爲臨床應用之基礎。舉例而言,處方解說書,是一切戰局相應的武器庫,是指導實踐的書。 本書初訂爲《漢方主要處方解說》,原擬選100方左右,後據大塚敬節先生之建議,決定選主要處方150方,另附常用處方100方,加上類方和加減方共爲355方。因此,我認爲常用處方大都收集在內,現代漢方醫家用方盡能被採錄。余想,今後將陸續補充臨床經驗。不久之將來,必將形成處方解說全書之大成。 本書以作者臨床經驗爲基礎,並借用先哲醫家、近代漢方醫家之經驗以及解說等。在此,對各醫家深表謝意! 感謝在六年期間,創元社社長矢部良策先生每年二次來訪,並予鼓勵;感謝編輯部長保坂富夫先生關心出版事宜的厚意;對協助校對與作索引的氣賀林一君、謄寫全文的義兄野上喜代、協助校對的長男圭堂和室賀君等亦一並深表謝意! 當本書出版之際,首先把它供奉於在天界保佑本書順利完成的長濱善夫博士靈前,以寄託哀思。 於恩師森道伯先生誕生百年祭 作者謹識 一九六五年九月十二日 凡 例 一、本書由正篇即「漢方主要處方解說」與附篇即「漢方常用處方略說」組成。正篇以我國當代漢方醫家日常頻用之主要處方爲主,力圖從臨床應用方面詳述;附篇除主要處方外,還有經常被採用的常用方,力求解說簡明。 二、正篇選用主要處方數,舊版150方,此次增補改訂版新增加4方計154方。其中古方87方,後世方53方,日本經驗方14方,尚附有類方、加減方105方,共259方。 三、附篇之常用處方數,舊版爲100方,此次增補改訂版又增補10方。因舊版100方中有3方移入主要處方(即主篇),故計爲107方。此篇以後世方(88方)、日本經驗方(13方)爲主,古方僅6方。 四、處方解說之後,附有構成處方「常用中藥之基原與應用一覽」,此處選用藥物,舊版161種,新版又增加20種共181種。 五、爲了便於應用,本書索引部分,列有藥方別、病名別、證候別、目標別、術語、雜類6項。 六、解說體裁,以五十音爲順序編號排列處方名,處方名均注有假名,有異名者,亦附記之,並標明處方之出處。藥量爲1日量,以克爲單位。同時還注有服用方法,處方無附記服法者均按常法服之。1日量加水550毫升(約3合),一般置於溫火煎之,約1時許煎至一半量,將其分2~3次,食前、食間、空腹時溫服(有者需冷服)。 七、解說順序,處方之後首先是【應用】,以下順序爲【目標】、【方解】、【加減】、【主治】、【鑒別】、【參考】、【治驗】。各項內容具體如下。 【應用】爲單刀直入,因本書主要著眼於臨床應用,故先明確應用病名之印象。 【目標】按傳統的說法,亦即漢方醫學的「證」,包括所謂臨床應用之體會及口訣等。力爭分主目標與副目標,並附記有證候、脈證、腹證、舌證。揭示36張代表性腹證圖。 【方解】應稱謂「方意」或「藥能」,敘述構成藥物單味藥效與配伍之功能,由相互配伍而産生相乘作用、相加作用,方向轉換等。現代藥理學之研究成果,作爲參考文獻加以介紹。 【加減】敘述「類方」與「加減方」。 【主治】即追溯原典,引用古醫書之記載,難解之句後加( )作注,又增記我國諸家之口訣、經驗,幫助理解古文而加以介紹,保留古人立方之主治條文與經驗。 【鑒別】爲「類症鑒別」,漢方稱之「類證鑒別」。盡可能簡潔說明其要點,詳細情況可參照本書處方之編號(主要處方隻有編號,常用處方則在編號上附有「常」字),此項首先揭示共同證候,字用黑體表示。如安中散,心下部疼痛即共同證候,以下列舉各該處方之特徵,爲鑒別之目標。 【參考】項即作者之參考意見,或列舉諸家已發表之重要文獻。 【治驗】以作者經驗爲主,並從先哲醫家與現代漢方醫家之治驗中,選擇應用有特效者,以揭示多種多樣之病名。此項執筆者用「翁」字爲敬稱古人,近代人則稱「氏」。 八、本解說引用多種參考文獻。 有關古方之應用、目標、方解等,請教於龍野一雄氏之著書爲多。治驗例中,貫通古方與後世方,引用大塚敬節氏之著書最多。又因荒木性次氏之《古方藥囊》簡明扼要,故多借用之。有關後世方徵求了家兄矢數格之意見。治驗未引用全文,以力爭簡要,望原諒! 九、先人之口訣書中,余認爲以《勿誤方函口訣》(淺田宗伯)、《餐英館療治雜話》(目黑道塚)、《醫方口訣集》(長澤道壽)三書最易理解,記述亦恰當,故主要引用之。本書引用治驗共計523例。每例附記引用書目,作者未發表之新治驗,爲「作者治驗」。 十、處方分量,大體以《漢方診療實際》爲據,亦有加入余之若幹經驗。生薑除特別情況外,均爲《藥局》之生薑量(即幹生薑)。用未加工之老生薑時,可用其3~4倍量。 一一、附子市場稱之「白河附子」者,隻記載分量,必須注意以不引起中毒症爲宜。服用加工附子末煎汁亦佳,盡管如此,1日量以1~2克足矣。 一二、現在登載於厚生省之藥價標準之處方,本書皆已被收入。目錄正篇 漢方主要處方解說1 安中散——胃痛、胃潰瘍、慢性胃炎、胃酸過多症 2安中散加茯苓——前方證伴有悸動 32 茵陳蒿湯(茵陳湯)——黃疸、血清肝炎、蕁麻疹、 口腔炎 4菌陳五苓散——黃疸、腹膜炎 53 痿證方——下肢無力症、腳氣、脊髓癆、小兒麻痹 84 胃風湯——慢性結腸炎、慢性直腸炎、慢性下利症 105 溫經湯——月經不調、帶下、陰道不定期出血、不孕 症、手掌角化症 136 溫清飲——諸出血、皮膚瘙癢症、慢性濕疹、尋常性 幹癬、掌蹠膿皰症、貝切特氏綜合征 157 溫膽湯——不眠症、心悸亢進、氣郁證、神經官能症 24竹茹溫膽湯(略說75)、千金溫膽湯、清心溫膽湯 ——用於諸不眠症 258 越婢湯——腎小球腎炎、皮膚病性腎炎、下肢關節炎、 腳氣 27越婢加半夏湯——喘息、腳氣 289 越婢加術湯——腎小球腎炎、腎病、腳氣、關節風濕 病、眼充血、濕疹 2910 延年半夏湯——慢性胃炎、胃潰瘍、肋間神經痛、 不食病3211 黃芪鼈甲散——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肺炎 36秦艽扶羸湯、秦艽鼈甲散——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 3612 黃芩湯——急性腸炎、消化不良症 3813 黃土湯——諸出血、白血病、貧血、神經症(陰證) 4014 黃連阿膠湯——諸熱性病、諸神經症、諸出血、皮膚 瘙癢症(虛熱症) 4215 黃連解毒湯——諸熱性病、諸神經症、諸出血、皮膚 瘙癢症(實熱證) 45溫清飲(解說6)——諸出血、皮膚瘙癢症、貝切特氏 綜合征4616 黃連湯——急性胃腸炎、胃酸過多症、宿醉、口腔炎 4917 乙字湯——痔核、痔出血、脫肛、皮膚病內攻之神經 症 5218藿香正氣散——夏瘦、中暑、急性胃腸炎、夏月下利5319 葛根黃連黃芩湯——赤利、疫利、急性腸炎、肩酸痛、 高血壓病 5520 葛根湯——諸熱性病、感冒、肩酸痛、耳鼻喉科疾患、 皮膚疾患 5821 瓜蔞薤白半夏湯——冠心病、心髒神經症、心肌梗塞、 肋間神經痛 6222 瓜蔞枳實湯——急性與慢性支氣管炎、肋間神經痛、 喘息 6423 加味逍遙散(丹梔逍遙散)——更年期障礙、血脈症、 婦女神經症、肝硬化 6724 甘草幹姜湯(二神湯、二宜丸)——尿頻、夜尿症、 流涎症、震驚症、寒症 7125 甘草湯(獨勝散、忘憂湯)——胃痙攣、痔痛、痙攣 性咳嗽、諸中毒 7426甘草附子湯——關節風濕病、關節炎、神經痛、脫癰7827 甘麥大棗湯——癔病、神經官能症、夜啼症、癲癇、 舞蹈病、子宮痙攣 8128 歸脾湯——諸貧血、諸出血、諸神經症、囊腫腎、 白血病、斑替氏病 84加味歸脾湯——歸脾湯證略有熱象者 8529 芎歸膠艾湯(膠艾湯)——諸出血、子宮出血、紫 斑病、貧血 8730 芎歸調血飲——産後調理、産後神經症、血脈症、 血腳氣、癔病 9031 九味檳榔湯——腳氣、神經症、高血壓病、心髒神 經症 9532 荊芥連翹湯——中耳炎、上頜竇化膿症、神經衰弱、 禿發症 9833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桂姜棗草黃辛附湯) ——神經痛、腰痛、腰扭傷、癌腫、脫癰10134 桂枝湯(陽旦湯)——感冒、神經痛、風濕病、神 經衰弱、偏頭痛 105桂枝加芍藥湯——腹膜硬結、腹膜粘連疼痛、腹痛 105桂枝加芍藥大黃湯——前方證有便秘者 106桂枝加葛根湯——肩酸痛 106桂枝加黃芪湯——盜汗、自汗、多汗症、皮膚病 106桂枝加厚樸杏仁湯——桂枝湯證兼喘咳者 106桂枝加附子湯——小兒麻痹、半身不遂、神經痛 106桂枝加術附湯——關節炎、風濕病、神經痛 106桂枝加龍牡湯——陰痿、夜尿症、神經衰弱 10635桂枝人參湯——急性腸炎、結腸炎、偏頭痛、習慣 性疼痛10836 啓脾湯——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症、腸結核 11137 桂枝茯苓丸(催生湯、奪命丹「丸」)——諸婦科 疾患、皮膚科、眼、神經性疾患等 11338 五積散——胃腸炎、腸神經痛、風濕病、寒證、腳 氣、胃潰瘍 11839 吳茱萸湯——頭痛、習慣性頭痛、偏頭痛、胃下垂 症、子癇 12240 香蘇散——感冒、神經衰弱、食魚中毒、血脈症 125正氣天香湯——急腹痛、神經性腹痛 12641 五苓散——水逆症、胃腸炎、腎小球腎炎、腎病、 頭痛、偏頭痛、宿醉、陰囊水腫 12842 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胃下垂症、鼓腸、腹滿 13343 柴葛解肌湯——流感、肺炎、諸熱性病 13544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神經衰弱、血脈症、不眠症、 高血壓病、巴塞杜氏病 13745 柴胡桂枝湯——感冒、胃痛、胃潰瘍、膽石症、胰 腺炎、肝炎 14146 柴胡桂枝幹姜湯——感冒、肺結核、肺炎、肝炎、 心悸亢進 14447 柴胡清肝湯——小兒腺病體質、肺門結核、扁桃體 炎 14748 三黃瀉心湯(瀉心湯)——腦溢血、諸出血、高血 壓病、神經症、口腔炎 150大黃黃連瀉心湯——前症炎症充血輕者 15149 酸棗仁湯(酸棗湯)——不眠症、神經衰弱、健忘 症15550 三物黃芩湯——産褥熱、肺結核、不眠症、子宮出 血、四肢煩熱 15751 滋陰降火湯——肺結核、肋膜炎、腎盂腎炎、腎結 核 16052 紫雲膏(潤肌膏)——幹癬、角化症、汗皰、雞眼、 疣、胼胝、皸裂、燒傷 16253 紫丸——食中毒、胃腸炎、赤利、疫利、頭瘡、尿 毒症、腳氣、肺水腫 16654 紫根牡蠣湯——乳腺癌、頸部淋巴結腫、肺壞疽、 梅毒性皮膚病 17055 四逆散——膽囊炎、膽石症、胃炎、胃酸過多症、 鼻炎 17256 四逆湯——感冒、下利、吐瀉病、急性食物中毒、 呃逆、心髒衰弱 175通脈四逆湯——四逆湯證寒冷甚、裏寒外熱者 176四逆加人參湯——四逆湯證有下利、手足厥冷、心 下痞鞭者 176茯苓四逆湯——四逆加人參湯證之心下悸、小便不 利、煩躁甚者 17657 四君子湯——胃腸虛弱、貧血、食欲不振、嘔吐、 脫肛 180喘四君子湯——喘息、肺氣腫、支氣管擴張 18058 四物湯——婦女諸病、産前産後、月經不調、血脈 症、皮膚病 183四物湯腳氣加減方——産後血腳氣 183痿躄加減方——脊髓骨骨疽、脊髓炎 183八珍湯——貧血、諸病後衰弱 183七物降下湯——高血壓病 184八物降下湯——高血壓病 18459 梔子豉湯——黃疸、食道狹窄、不眠症、神經官能 症、口腔炎、胃炎、出血 185梔子甘草豉湯——肺炎、肛門瘙癢、梔子豉湯證少 氣急迫者 187梔子生薑豉湯——梔子豉湯證伴有惡心、嘔吐者 18760 炙甘草湯(複脈湯)——心髒瓣膜病、不整脈、巴 塞杜氏病、産褥熱 18961 芍藥甘草湯(去杖湯)——腓腸肌痙攣、坐骨神經 痛、五十肩、腎石疝痛、胃痙攣、腸梗阻、腳弱 192芍藥甘草附子湯——芍藥甘草湯證伴有惡寒、麻術、 汗出者 194芍藥甘草湯合豬苓湯——腎結石 19462 十全大補丸——諸貧血症、産後衰弱、癰疽後、骨 疽、子宮癌、腎結核 19763 十味敗毒湯——癰、癤、濕疹、變態反應性皮膚炎、 乳腺症、汗皰 200荊防敗毒散——十味敗毒湯 20064 十六味流氣飲——乳腺症、乳腺癌、甲狀腺腫、頸 部淋巴結腫、癰疽、鞭韃症 20265 潤腸湯——習慣性便秘、動脈硬化症 20966 消風散——頑固濕疹、蕁麻疹、汗皰、皮膚瘙癢症 21167小陷胸湯——支氣管炎、肋膜炎、膿胸、胃酸過多症215大陷胸湯——心髒神經症、腳氣沖心、急性肺水腫 21568 小建中湯——改善小兒虛弱體質、夜尿症、腹股溝 疝、腹痛、虛勞病 217黃芪建中湯——盜汗、痔瘺、骨疽、慢性潰瘍 218當歸建中湯——婦女腹痛、痛經、骨疽、坐骨神經痛219歸芪建中湯——骨疽、癰疽、化膿症 21969 小柴胡湯(三禁湯)——急性熱病、胸部疾患、肝膽 胃疾患、頸項部疾患、神經性疾患 222柴陷湯——肋膜炎 224柴苓湯——腎炎、浮腫 224小柴胡湯合四物湯——産褥熱、腎炎 224小柴胡合半夏厚樸湯——喘息、神經官能症 224小柴胡合香蘇散——卡他性中耳炎 22470 小青龍湯——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喘息、肺氣腫、 百日咳、浮腫、腎炎、變態反應性鼻炎 228小青龍湯加杏仁石膏——煩躁比前症更嚴重 23071 小半夏加茯苓湯——妊娠嘔吐、嘔吐、胃炎 23272 淨腑湯——慢性腹膜炎、小兒脾疳、幼兒急癇、消化 不良症 23673 神秘湯——支氣管喘息、小兒喘息、肺氣腫 23974 秦艽鼈甲湯——肺結核、肋膜炎後、流感後 24375真武湯(玄武湯)——陰證之感冒、胃腸疾患、腎、 心、神經諸疾患245真武湯合生脈散——前症心髒衰弱加重、伴有咳嗽者 24776 參苓白術散——慢性胃腸炎、慢性下利症、消化不良 症、腸結核 25077 清上蠲痛湯——諸頭痛、上頜竇腫瘤、偏頭痛、三叉 神經痛、腦腫瘤頭痛 25378清上防風湯——頭部濕疹、顔面充血、面皰、酒渣鼻26279 清心蓮子飲——腎結核、急性淋疾、慢性膀胱炎、腎 盂腎炎 26480 清熱補氣湯——口腔炎、舌炎、鵝口瘡 26681 清熱補血湯——口腔潰瘍、鵝口瘡、貝切特氏綜合征 26982 千金內托散——癰疽、痔瘺、骨疽、多發性肌炎 27283 清肺湯——急性與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肺炎、 支氣管擴張症、喘息 27484 旋複花代赭石湯——胃酸過多症、胃擴張症、胃潰 瘍、胃癌、幽門狹窄症、胃下垂症 27785 走馬湯——卒中、腳氣沖心、尿毒症、破傷風、打 撲休克 28086 疏經活血湯——肌肉風濕病、關節炎、坐骨神經痛、 腳氣 28487 蘇子降氣湯(紫蘇子湯)——慢性支氣管炎、喘息 性支氣管炎 28688 續命湯——腦溢血、腦軟化症、神經痛、關節炎、 喘息 28889 大黃附子湯——腎結石、膽石症、坐骨神經痛、遊 走腎 29190 大黃牡丹皮湯——闌尾炎、痔核、肛門周圍膿瘍、 赤利 295腸癰湯——炎症和化膿較前方證輕 29591大建中湯——腸狹窄症、腸扭轉、腸蠕動不安、胃下 垂症29992 大柴胡湯——熱性傳染病、喘息、高血壓病、胃炎、 膽石症、肝炎 30393 大承氣湯——熱性病、高血壓病、腳氣沖心、狂症、 食物中毒 30894 大青龍湯——肺炎、風眼、結膜炎、腦膜炎、浮腫 31195大防風湯——慢性關節風濕病、脊髓病、腳氣、産後 痿NB45631496托裏消毒飲——癰疽、化膿性腮腺炎、多發性皮炎、 骨疽31697竹葉石膏湯——胃炎、支氣管炎、喘息、肺氣腫、 糖尿病31898 治頭瘡一方(大芎黃湯)——小兒頭部濕疹、胎 毒、諸濕疹 32199 鉤藤散——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症、更年期障礙、 眩暈、美尼爾氏綜合征 323100 豬苓湯——腎小球腎炎、腎病、腎結石、膀胱炎、 腎結核、尿道炎 325豬苓湯合芍藥甘草湯——腎結石 326豬苓湯合四物湯——腎、膀胱結石之出血 326101 抵當湯(丸)——閉經、子宮肌瘤、脫疽、發狂、 健忘症 329102 桃核承氣湯(桃仁承氣湯)——婦科諸疾患、神經 疾患、皮膚疾患等 332103 桃花湯——赤利、結腸炎、直腸潰瘍、直腸癌、 痔瘺 336104 當歸飲子(當歸飲)——皮膚瘙癢症、癢疹、慢性 濕疹 338105 當歸四逆湯——凍瘡、脫疽、雷諾氏病、腸疝痛、 腰痛 341106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凍瘡、脫疽、雷諾氏 病、疝氣344107 當歸芍藥散——婦科諸疾患、胃、心、腎疾患 349108 騰龍湯——肛門周圍炎、睾丸炎、前列腺炎、子宮 肌瘤、腎結石 353109 二陳湯——嘔吐、眩暈、惡阻、宿醉 355二陳湯惡阻加減——妊娠惡阻 355五虎二陳湯——小兒喘息 356110 女神散(安榮湯)——血脈症、産前後諸病、頭 昏眼花 357清心湯——血脈症 358111 人參湯(理中湯)——胃腸炎、胃下垂症、胃潰 瘍、惡阻、下利 359附子理中湯——陰證下利、寒證 360112 排膿散——癰、癤、淋巴結炎、瘭疽、齒槽膿漏、 面皰、腦腫瘤 362113 排膿湯——癰、癤、潰瘍、漏管、齒槽膿漏、肺 膿瘍 365114 伯州散——癰、蜂窩織炎、乳房炎、痔瘺、中耳 炎、骨疽 367115 麥門冬湯——支氣管炎、喘息、肺炎、咽喉炎、 百日咳、喉頭結核 370116 八味地黃丸(料)(腎氣丸、八味腎氣丸、崔氏 八味丸、八味丸)——腎諸疾患、膀胱疾患、 糖尿病、白內障 373牛車腎氣丸——腰痛顯著、小便不利者 375117 八味帶下方——帶下、子宮實質炎、陰道滴蟲 377118 半夏厚樸湯(四七湯、大七氣湯)——諸神經疾 患、胃疾患、嗄聲 379119 半夏瀉心湯——胃炎、胃酸過多症、胃下垂症、 口腔炎 383生薑瀉心湯——心下痞、不快感甚、燒心、噯氣者 384甘草瀉心湯——神經性強、下利、腸鳴者 384120 半夏白術天麻湯——頭痛、眩暈、習慣性頭痛、美 尼爾氏綜合征 387121 白虎湯——諸熱性病、糖尿病、狂躁、皮膚瘙癢症 390白虎加桂枝湯——表證甚、上沖顯著者 391122 白虎加人參湯——諸熱性病、糖尿病、腦出血、皮 膚病 393123 茯苓飲——胃弛緩症、留飲症、胃下垂症 396124 茯苓杏仁甘草湯——喘息、肺氣腫、冠心病、食道 狹窄 398茯苓杏仁甘草湯合利膈湯——食道癌之咽下困難、 吐黏涎 399125 茯苓澤瀉湯——胃弛緩症、胃擴張症、胃癌、腹水 401126 附子湯——神經痛、風濕病、關節炎、濕疹、浮腫、 口腔炎 403127 附子粳米湯——腸疝痛、幽門狹窄、胃潰瘍、膽石 症、腹膜炎 405解急蜀椒湯——疝氣、腹痛嘔逆 406128 分消湯——滲出性腹膜炎、腎炎、腎病、腹水、鼓 脹、肝硬化 408實脾飲——較前方證偏虛者 408分消湯合小柴胡湯——肝硬化腹水 409129 平胃散——胃炎、黃胖病、喘息 410不換金正氣散——胃腸炎、胃腸型感冒、水腫 411胃苓湯——急性胃腸炎之下利 411加味平胃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411香砂平胃散——前方證較重者 411平胃散加減方——慢性胃炎、胃潰瘍、胃酸過多症 411130 變制心氣飲——心源性喘息、慢性支氣管炎、冠心 病類似症 413131 防己黃芪湯——腎小球腎炎、腎病、陰囊水腫、肥 胖症、多汗症 416132 防己茯苓湯——腎小球腎炎、腎病、妊娠腎、尿 毒症、震顫麻痹 420133 防風通聖散——肥胖體質、習慣性便秘、高血壓 病、頭瘡、皮膚病 421134 補氣健中湯——鼓脹、腹水、肝硬化、慢性腎炎 425補中治濕湯——鼓脹、腹水、肝硬化、慢性腎炎 426135 補中益氣湯——結核症、夏瘦、病後疲勞、胃下 垂症、脫肛 427味麥益氣湯、赤石脂湯、調中益氣湯——前症加 減方 428136 麻黃湯(還魂湯)——流感、熱性病初期、小兒 鼻堵塞、夜尿症、風濕病 431137 麻黃加術湯——風濕病、關節炎、腎病、煤氣中 毒、氣絕 434138麻黃附子細辛湯——流感、支氣管炎、肺炎、喘息436139 麻杏甘石湯——支氣管炎、喘息、百日咳、痔核、 睾丸炎 438五虎二陳湯——小兒喘息、急性與慢性支氣管炎 439140 麻杏薏甘湯——肌肉風濕病、關節風濕病、神經 痛、疣、汗皰 441141 麻子仁丸——習慣性便秘 443142 木防己湯——心髒瓣膜病、心功能不全、腎小球 腎炎、腎病、喘息 444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心下痞硬顯著 445加減木防己湯——兼有咳嗽咯痰者 445143 薏苡仁湯——關節風濕病、肌肉風濕病、關節炎 448144 薏苡附子敗醬散——闌尾炎、局限性腹膜炎、手 掌角化症、蛇皮症 450145 抑肝散——神經症、癔病、夜啼、不眠症、癲癇、 咬牙 453抑肝散加陳皮半夏——臍左旁動悸顯著者 453146 利膈湯——咽喉痞塞、咽下困難、食道癌、食道 狹窄 458147 六君子湯——慢性胃炎、胃下垂症、胃癌、胃潰瘍 460香砂六君子湯——多有胃內停水、氣滯者 461柴芍六君子湯——心下部輕度抵抗、兼有胸脅苦 滿者 461148 龍膽瀉肝湯——尿道炎、膀胱炎、淋疾、帶下、陰 道炎 464一貫堂龍膽瀉肝湯——前症之慢性症 465149 苓甘姜味辛夏仁湯——支氣管炎、喘息、肺氣腫、 浮腫 466苓桂味甘湯——神經官能症、血脈症、癔病 467苓甘姜味辛夏湯——支氣管炎、肺炎、喘息、胃炎 467苓甘姜味辛夏仁黃湯——苓甘姜味辛夏仁湯證有便 秘、顔面潮紅者 467150 苓姜術甘湯——腰痛、坐骨神經痛、夜尿症、濕疹、 腳氣 470151 苓桂甘棗湯——心髒神經症、神經性心悸亢進、癔 病、假性癲癇 472152 苓桂術甘湯——神經症、心髒疾患、眼疾患、運動 神經系麻痹 475應鍾散——高血壓病 476針砂湯——心髒瓣膜病、貧血、神經症 476定悸飲——陣發性心悸亢進 476明朗飲——眼疾患、視力障礙、視網膜炎 476153 良枳湯——胃擴張症、胃潰瘍、胃癌、膽石症、 胰腺炎 479154 連珠飲——貧血、心髒瓣膜病、萎黃病、耳鳴、 眩暈 481附篇 漢方常用處方略說1 阿膠附子湯——陰莖潰瘍劇痛、梅毒 4842 葦莖湯——肺癰、肺壞疽、膿胸 4843 胃苓湯——急性胃腸炎、腹痛下利、腎炎、腎病 4854 烏梅丸——蛔蟲所致之腹痛、胃潰瘍、腸疝痛 4855 烏藥順氣散——腦溢血所致之手足疼痛、麻木、顔面 神經麻痹、五十肩 4856 益氣聰明湯——過勞所致之視力障礙與耳鳴 4867 益氣養榮湯——瘰癘(虛證) 4868 延經期方——月經延期 4879 黃芪湯——結核性腹膜炎、硬結 48710 解勞散——慢性腹膜炎、膽石症、胰腺炎、胃潰瘍 48711 香川解毒劑——梅毒、橫痃、下疳、梅毒性發疹 48812 活血散瘀湯——子宮肌瘤、骨盆腹膜炎、卵巢炎 48813 葛根紅花湯——酒渣鼻、紅鼻 48914 加味四物湯——腦溢血、脊髓炎、脊髓癆、小兒麻痹 48915 加味八脈散——萎縮性鼻炎、臭鼻症、無嗅覺 48916 加味八疝湯——手足麻木、顔面神經麻痹及痙攣 49017 瓜蔞湯——冠心病、胸背痛 49018 甘草麻黃湯——喘息發作 49119 甘連梔子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過多症 49120 甘露飲——口腔炎、口腔潰瘍、齒槽膿漏、舌癌 49121 桔梗湯(外台)——肺癰、帶下 49222 桔梗白散——肺壞疽、肺炎、白喉、喘息 49223 枳縮二陳湯——胃痛、冠心病、留飲症、疝氣 49324 橘皮半夏湯——支氣管炎、咽喉炎 49325 龜板湯——産後下肢麻痹、脊髓癆、脊椎骨骨疽 49326 強神湯——腦溢血 49427 響聲破笛丸——不出聲、嗄聲 49428 苦參湯(外用)——陰部糜爛、潰瘍、濕疹、汗 皰、頑癬、瘙癢症 49529 驅風解毒湯——咽峽炎、扁桃體炎 49530 九味半夏湯——肥胖症、中風、留飲 49531 桂枝五物湯——牙痛、牙齦炎、口舌糜爛、齒槽 膿漏 49632 桂芍知母湯——膝關節風濕病、下肢麻痹 49633 荊防敗毒散——癰疽、乳腺炎、頭瘡、蕁麻疹、 疥癬、蓄膿症、變態反應性皮膚炎 49734 雞鳴散加茯苓——初期腳氣、腎小球腎炎、浮腫 49735 堅中湯——胃潰瘍、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 胃擴張症 49836 香芎湯——偏頭痛、三叉神經痛、視神經痛 49837 香砂養胃湯——慢性胃炎、胃弛緩症、胃擴張症 49938 行濕補氣養血湯——腹水、鼓腸、腎小球腎炎、 腎病、肝硬化 49939 牛黃清心丸——植物神經失調症、神經性心悸亢 進、痙攣、不眠症 49940 五淋散——膀胱炎、尿道炎、淋疾、腎結石、闌 尾炎 50041 柴胡枳桔湯——肋膜炎、肺炎、肋間神經痛、膽 石症、膽囊炎 50042 柴胡芎歸湯——慢性肝炎、肝硬化、胸痛 50143 催乳方——乳汁不足 50144 散腫潰堅湯——瘰癧 50145 三味鷓鴣菜湯——蛔蟲 50246 三和散——腸疝痛、腳氣、便秘、尿閉、腰痛 50247 滋陰至寶湯——結核熱 50348 滋腎明目湯(腎氣明目湯)——視力障礙、視力 減弱、白內障 50349 七物降下湯——虛證之高血壓病 50350 柿蒂湯——呃逆 50451 赤小豆湯——皮膚病內攻之腎炎浮腫 50452 正心湯——精神分裂症、癔病、神經衰弱、癲癇、 糖尿性昏迷 50553 升麻葛根湯——流感、猩紅熱、水痘、衄血、皮 膚病 50554 升陽散火湯——持續高熱 50655 舒筋立安散——慢性關節風濕病、亞急性關節風 濕病 50656 辛夷清肺湯——鼻塞、鼻息肉、上頜竇炎 50657 秦艽羌活湯——痔瘺、痔核、脫肛 50758 神效湯——疝氣、腹部粘連之疼痛 50759 針砂湯——心髒瓣膜病、貧血症、心悸亢進、高 血壓病 50860 參蘇散——感冒、支氣管炎、肺炎、酒毒、惡阻 50861 清濕化痰湯——肌肉風濕病、肋間神經痛、肩酸痛 50962 清暑益氣湯——夏瘦、中暑 50963 清熱解郁湯——慢性胃炎、胃潰瘍、胰腺炎、膽石 症、胃酸過多症 50964 清髒湯——痔出血 51065 清涼飲——扁桃體炎 51066 折沖飲——下腹瘀血、妊娠出血、月經不調 51167 洗肝明目湯——硬化性角膜炎、角膜實質炎、鞏膜 炎、貝切特氏綜合征 51168 選奇湯——鼻疾患與青光眼所致之眼內痛者、眉間 病 51269 千金當歸湯——胃潰瘍、冠心病、腹部大動脈硬化 之腹痛 51270 錢氏白術散——小兒消化不良症、感冒 51371 壯原湯——浮腫、腹水、心功能不全、腎小球腎炎、 腳氣 51372 疏肝湯——左肋腹痛、肋間神經痛、胰腺炎 51373 疏風活血湯——風濕性紫斑病、非血小板減少性紫 斑病 51474 斷痢湯——慢性腸炎、慢性下利 51475 竹茹溫膽湯——不眠症、心悸亢進、健忘症 51576 治肩背拘急方——肩酸痛(神經症) 51577 治小兒愛吃泥方——小兒癇症、異食症 51678 治喘一方——喘息發作(虛證) 51679 治打撲一方——打撲 51680 丁香茯苓湯——胃潰瘍、胃擴張症、胃下垂症、胃 癌、幽門狹窄症 51781沈香天麻湯——癲癇(陰證)、痙攣、神經衰弱、顔 面神經麻痹症51782 通導散——瘀血症、打撲症 51883 定悸飲——神經性心悸亢進症 51884 提肛散——脫肛、胃腸虛弱症、胃弛緩症 51985 當歸須散——打撲胸腹痛 51986 當歸拈痛湯——四肢關節紅腫疼痛 51987 當歸白術湯——慢性黃疸、慢性肝炎、肝硬化 52088 當歸連翹湯——痔瘺 52089 導水茯苓湯——浮腫、腹水、腎病、心源性喘息 52190 獨活葛根湯——四十腕、五十肩、腦溢血後之四 肢痛 52191 二術湯——四十腕、五十肩 52292 二仙湯——麻疹內攻、肺炎、腦病 52293 人參養榮湯——病後衰弱、産後衰弱症 52294 肺癰湯——肺癰初期 52395 麥門冬飲子——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 52396 八味疝氣方——疝氣、腸疝痛、睾丸炎 52497 百合固金湯——喉頭結核、慢性咽喉炎、慢性支 氣管炎 52498 巫神湯——血脈症、慢性膀胱炎 52599 分心氣飲——神經衰弱、浮腫、腹膜炎、乳房痛、 不食病 525100 平肝流氣飲——肝硬化、胰腺炎、慢性肝炎、膽 囊炎 525101 補陰湯——腰痛、坐骨神經痛、慢性腎炎、遊走腎 526102 蒲公英湯——乳汁缺少症 526103 牡丹皮湯——闌尾炎、局限性腹膜炎、直腸子宮窩 膿瘍 527104 補陽還五湯——腦血栓、腦軟化症 527105 奔豚湯——神經性心悸亢進、神經官能症、應 激症、血脈症、植物神經失調症 527106 蔓荊子散——慢性中耳炎、耳鳴、難聽、耳漏 528107 立效散——牙痛、拔牙後疼痛 528常用中藥基原和應用一覽 530藥方索引 576病症索引 584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大葯 戰勝視一切為真的處方
※【周末講壇】更年期整個人都不好了?送你一套最全處方
※[經典]廉價處方 診所經典處方【10】
※醫生開「一毛錢處方」引熱議:藥店難買廉價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