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同樣重要

陳先達江澤民同志關於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同樣重要的論斷,對於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協調發展,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看都是極為重要的。事實已經證明,自然科學越發展,哲學社會科學越重要。根本的原因在於,自然科學和技術發展所引發的問題超出了自然科學範圍,絕大部分是社會問題。例如,從世界範圍看,當代科技革命促進了世界的發展,可當代自然科學發展的技術應用不當,也引發了所謂全球性問題,包括各種各樣的危機、如能源危機、人口危機,生態危機,等等。這些問題不少是社會問題,屬於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範圍。也就是說,當代自然科學的應用不當,即技術化過程所引發的負效應,超出了單純自然科學和技術研究的範圍,沒有哲學社會科學的參與,是不能正確認識和解決的。從社會角度看,自然科學的高度發展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可對於一個社會而言,它的技術化的兩面性同樣會引發社會問題。馬克思曾經深刻地指出自然科學技術發展的負效應問題。他說:「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隨著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或自身的卑劣行為的奴隸。甚至科學的純潔光輝彷彿也只能在愚昧無知的黑暗背景上閃耀。」馬克思還批評了解決這個問題的種種錯誤論調,如反科學技術論、政治代價論,等等。他說,「有些黨派可能為此痛哭流涕;另一些黨派可能為了要擺脫現代衝突而希望拋開現代技術;還有一些黨派可能以為工業上如此巨大的進步要以政治上同樣巨大的倒退來補充。」(《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775頁)這就涉及到如何以正確的哲學社會科學觀點來認識科技作用的正負效應問題。比起馬克思說這段話的19世紀40年代,當今科技發展所引發的已不止是一部分勞動者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成員價值觀念的變化、道德觀念的變化、高科技犯罪以及許多原來無法預料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屬於社會問題,是單純依靠自然科學本身所無法解決的。從生產力角度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可是科學技術不會自動地變成第一生產力,自然科學以技術為中介,首先要變為可操作的技術。而技術的應用要通過產業化來實現。所以自然科學與技術要成為現實的生產力,同時需要管理科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等等社會科學門類的參與。僅僅局限在自然科學與技術自身,它難以在生產過程中發揮最優化的組合和作用,甚至難以進入生產過程。就自然科學技術的進步與人文的關係看,自然科學的新發現給人類帶來的是禍是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在技術上的應用,而技術化的過程就包含著科學應用的目的和方式。這種目的和方式取決於人的價值觀,取決於如何處理科技與人文的關係。如果先進的科學技術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結合,就會變為精確制導的導彈和推行單邊主義的工具;與恐怖主義結合就會變為具有大規模殺傷力的恐怖行為的手段。只有與合理的社會制度以及真正的人道主義結合才會成為推動社會進步、造福人類的偉大力量。歷史與現實都證明,人類的幸福並不單純取決於自然科學與技術的進步,而且要有合理應用自然科學與技術新成就的制度和價值觀念。這就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從國家的職能角度說,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超出了個人研究的範圍,變成大科學多學科的合作,變成科學集團,技術也不再是個人的生產經驗的積累,而是以科學新發現為依據的高新技術。高新技術的發展需要國家的統籌,需要有正確的科技戰略與政策,這個科技政策、戰略和科技管理本身,也超出了單純自然科學研究的範圍。人類面對的感性世界是包括人與人類社會在內的世界,是自然與社會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世界。這就決定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不可分割的關係。如人類常見的突發的流行疾病,它雖然屬於人與自然的矛盾,需要通過醫學科學和相關的學科研究來尋找病因、病源和有效治療方法。可疾病所引發的問題並非單純是醫學的,而是關係到一個社會對突發事件的控制、管理和應變機制,關係到一個社會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在人類歷史上由於人與自然矛盾而引發社會問題並不罕見,它甚至會改變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面貌和歷史命運。在當代,由於人類改造自然力量的強化,自然的懲罰和反彈可能會更加嚴重。事實證明,在當代脫離對人與人的社會關係、社會與自然關係問題的研究,就不可能樹立對待自然的正確態度。如果說,在資本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利益導向下,社會的需求和社會心理向自然科學和技術傾斜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而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由於科學的理論引導,正確的方針政策和實際措施,扭轉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不協調關係,使它們處於同樣重要地位,則是完全可能的。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特別是處在科學技術革命的時代,對哲學社會科學的作用的認識,往往也會與資本主義現代化進程中一樣發生某種傾斜。雖然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時,明確說「科學當然包括社會科學」,但重理工輕人文的現象依然存在。這對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於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協調發展是不利的。發展科學技術固然重要,但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同樣要重視哲學社會科學,重視理論創新。理論創新是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的先導。社會主義不是固定不變的,是需要不斷改革的社會。它在整個發展中會遇到許多新問題,需要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的創新。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它們的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的長期混亂,面對新的國際和國內矛盾提不出創新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或者說是在貌似創新的新思維下背離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則不同,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當然與我們的科技發展密切相關,可是提出改革開放戰略思路並不是根據自然科學原理,而是著眼於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其中許多問題的研究是靠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完成的。江澤民同志強調要深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認識共產黨執政的規律,這三大規律的研究都是屬於哲學社會科學的問題。可見,社會發展程度越高,哲學社會科學越重要。因為社會同人一樣,也需要自我認識。社會的自我認識,就是哲學社會科學。正如人的自我意識一樣,哲學社會科學是社會的自我意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是沒有先例的偉大事業,更需要通過繁榮哲學社會科學來提高對它的自我認識。社會發展程度越高,人的主體能動性越大,人的自由度越高。可這種自由度是雙刃的。正如人對自然能動性可能帶來自然的負效應一樣,人類在社會領域中主動性和自由度越強化,就越要求有正確的哲學社會科學理論指導人的行為。馬克思設想的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是以對社會歷史必然性的承認和掌握為前提的。社會發展的程度越高越不是無政府狀態。人在社會發展中自組織性和自覺調控,表現的就是對社會的規律性把握。人永遠達不到這一點,可人永遠在朝著這個目標前進,這就是社會與人的共同進步。這個進步過程,也同時是自然科學與哲學社會相結合的創新過程。江澤民同志特彆強調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進行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統領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如果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成果,能發揮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作用,能對關係黨和國家發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幹部和群眾關心的理論和實際問題的回答在不同程度上作出貢獻,能在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方面發揮作用,就能從根本上扭轉從資本主義工業化開始的向自然科學技術自發傾斜甚至科技與人文對立的傾向。稿件來源:光明日報(來源:光明日報)
推薦閱讀:

現在就是五運六氣所述大涼反至的氣候,古人的大智慧真是了不起
關於生命、宇宙和一切的42個終極問題
河流為什麼是彎彎曲曲的?
古代的數學建模高手沈括,他的思維模式到底是什麼樣的
有機、荒野、生物農法,茶葉的這些標籤對你來說重要嗎?

TAG:社會 | 自然科學 | 科學 | 自然 | 社會科學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