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六經及六經辨證來源
06-14
·理論研究TheoreticalStud y·《傷寒論》六經及六經辨證來源TheOriginoftheTheor yofSixChannelsandDifferentialDia gnosisinAccordancewiththeTheoryofSixChannelsintheTREATISEONEXOGENOUSFEBRILEDISEASES梁華龍LiangHualon g, 田瑞曼TianRuiman河南中醫學院HenanColle 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摘要:為了解《傷寒論》六經及六經辨證的來源,通過對《周易》、《內經》、《傷寒論》等古代哲學典籍和醫學典籍的分析研究,揭示出《傷寒論》六經理論和六經辨證方法的來源和形成是一個複雜的綜合的漸進過程,它經過了對古代哲學和漢代以前醫學的傳承和嬗變,並融入了張仲景個人的臨床實踐經驗和思維成果。首先其思辯性理論來源於《周易》,是《周易》中的辯證法思想和對事物的認識論;其次是其醫學理論來源於《內經》《, 內經》的理論雛形奠定了六經辨證方法的基礎;前兩者的結合加之仲景個人思維成果形成了系統的六經理論和六經辨證方法。Abstract: Ananal ysisandstud yofsomeancient philosophyandmedicalbookssuchasTHEBOOKOFCHANGES,HUANGDI 』SINTERNALCLASSICS,andTREATISEONEXOGENOUSFEBRILEDISEASEShavetorevealedthatthe 「theoryofsixchan 2nels」and「differentialdia gnosisinaccordancewiththetheor yofsixchannels 」have gradually gonethrou ghacom plexcourseof gener2ationand growth.Thistheor yistheherita geandchan gesofancient philosophyandmedicalsciencebeforeHand ynastyincombina 2tionwithclinicalex periencesandthou ghtsofZHANGZhon g2jing.Hisdialecticaltheor yori ginatedfromthedialecticalthou ghtsandknowledgeofthin gsinTHEBOOKOFCHANGES.Hismedicaltheor ystemmedfromHUANGDI 』SINTERNALCLASSICS,inwhichtherudimentar ytheorieslaidthefoundationfor 「differentialdia gnosisinaccordancewiththetheor yofsixchannels 」.Acombi 2nationofthetwoandthou ghtsofZHANGZhon g2jinghave jointlybrou ghtintobein gthes ystematic「theor yofsixchannels 」and「differentialdia gnosisinaccordancewiththetheor yofsixchannels 」.關鍵詞:傷寒論;六經辨證;來源Keywords: TREATISEONEXOGENOUSFEBRILEDISEASES;differentialdia gnosisinaccordancewiththetheor yofsixchan 2nels;ori gin中圖分類號CLCnumber: R222 文獻標識碼Documentcode: A 文章編號ArticleID: 1006-3234 (2003) 01-0007-03 《傷寒論》自成書以來,一直指導著臨床實踐,及至近代,已逐漸走出國門,為世界醫學界研究的課題之一。如本世紀初日本漢方醫界的一代宗師湯本求真對其的高度評價:「本於傷寒之診斷、療法,推述萬病之證治,能悟其真髓,則萬病之治如示諸掌。」「由於六經辨證貫穿著八綱而聯繫於臟腑經絡,尤其是以臟腑經絡生理病理變化為基礎,從而使辨證言之有物,而不是空中樓閣。」這就是以六經辨證研究《傷寒論》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原因。而要研究六經及六經辨證的實質,就必須追本溯源,方能探其隱賾。通過研究發現《, 傷寒論》的六經及六經辨證,其來源首先是以哲學思想為主的《易經》,其次亦取自於醫學經典《內經》,並結合了自己的臨床實踐,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又從實踐到理論的過程。1 《周易》是《傷寒論》六經和六經辨證的哲學思想來源1. 1 《易經》對《傷寒論》的學術影響《周易》成書於商周至春秋之際,是我國古代最有權威的哲學典籍,一直倍受重視和推崇。當時各個學科對《易經論理》,紛紛爭先恐後的進行移植和運用,將其作為圭臬,指導著天文、地理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發展方向,西漢初即「天下唯有易卜,未有它書」,到仲景生活的東漢末年《, 周易》的影響更大。當時正是儒學獨尊,而《周易》的地位又居最高「, 儒家的經典當時有六部,而《周易》最為重要,不但早已以『六藝之原』冠於諸經之首,而且還被譽之為『大道之原』」。而且漢末對《周易》的研究,已擺脫象數卜筮的拘執,而從探討其自然發展規律方面著眼《, 易經》的哲學思想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數學、天文、地學、化學、文學等都援用易理構建本學科理論,可見《周易》在當時的影響之大《, 易》理運用於中醫學也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從中醫理論的形成來看。其開始醫巫不分,及至仲景編撰《傷寒論》,經歷了秦漢時期,與中國古代哲學一直相伴發展。而《周易》的哲學思想在這一階段一直佔主導地位,故其辯證法思想對中醫理論形成的影響是不言而喻收稿日期:2002-11-16作者簡介:梁華龍(1958- ) ,男,河南南召人,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從事仲景學說及中醫臨床基礎的研究、教學工作。//450008,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路1 號;Tel:03715944899;E-mail:chinadra gonprof@sina.com·7 ·2003 年1 月第1 期No.1 Jan. 2003 河南中醫學院學報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 第18 卷 總第104 期Vol.18 SumNo.104的。尤其至東漢末年《, 易》學研究極為昌盛,仲景生於其時,受當時環境的影響,學習、研究《周易》,將易學運用於醫學是完全有可能的《, 周易》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其與《傷寒論》之間的源流關係。1. 2 從《傷寒論》本著作來分析近代有些研究《傷寒論》者,從仲景自序及著作內容中找到了許多依據,可看出仲景著《傷寒論》時,頗受《周易》的影響。《傷寒論·自序》中仲景寫到「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葯金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其中《陰陽大論》一書,根據推斷應是《周易》之別名。而其中「則思過半矣」,就來源於《繫辭下》,而且是與孔子論「卦時」的那段話一併提出來的。從《傷寒論》中,亦常可看到《周易》的內容,如以《周易》星宿命名的方劑有白虎湯,大小青龍湯,真武湯等;以水火之數推斷病程的如《傷寒論》第7 條「 ? ?發於陽,七日愈,發於陰,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也有人認為這裡的「陽數七、陰數六」,是涉及到了《易》學中的數術理論。1. 3 《周易》的內容與《傷寒論》六經、六經辨證《周易》針對的是自然界這一整體《, 傷寒論》針對的是人體這一整體,從兩者對待不同整體的相似性,可得出《傷寒論》與《周易》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繫。從六經、六經辨證與泰卦之間的一致性可以看出《傷寒論》六經辨證來源於《周易·泰卦》。泰卦上坤下乾,地處天位,天處地位。地氣上升,天氣下降,是相交之意。在自然界是萬物滋生,通調和順的象徵。在體表示機體中陰陽相系,水火既濟,處於一種和諧統一、陰平陽秘的正常生理狀態。根據「外者為陽,內者為陰」的原則進行排列,太陽、陽明、少陽、少陰、厥陰、太陰。將這一順序中的六經以六爻代之,進行畫圖排列則是一幅泰卦之象。這是六經起源於《周易》所出現的必然結果。六經病之臨床表現、病情演變、傳變規律及治療、預後等基本內容與泰卦之象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繫和一致性。《周易》「卦時」學說的主要內容包括過程論觀點、階段論觀點、場景論觀點,而《傷寒論》六經辨證即體現了這三種觀點。《傷寒論》把傷寒病的發展過程看成是六個不同階段組成的思維方法,和《周易》「卦時」學說中把一卦六爻看成是一個時代的思維方法完全一致。六經病證是傷寒病發展過程中六個不同階段的病理現象的綜合概括。六經辨證之「證」,除了是傷寒病的六個不同階段的診斷概念外,還可以是六經階段中下一層次的診斷概念,是六經病證中更為具體更為深入的病理現象的概括。不管是較大發展階段的六經病證,還是更為具體的各個湯證,在病因、發病及傳變、轉歸等多方面都自成體系。六經脫胎於《周易》六爻、象數。《傷寒論》之六經所表述的是六種「象」,而病象的演進則是「六爻之動」的模擬。為了使「立意盡象」能「象其物宜」《, 傷寒論》沒有選擇八卦模式而選擇了六爻,模擬了六爻的特徵。並吸收了《周易》的時象觀念,而推導出六經時象系統,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疾病的病情變化趨勢。《傷寒論》六經和《易》數有密切關係《, 傷寒論》主要引用「天以六六為節」和「七日來複」的《易》數,反映《傷寒論》在六經辨證時「象以定數」、「數以徵象」的特徵。《傷寒論》六經辨證體系是以臨床病例為基礎,以古代樸素辨證法思想為指導,結合《易經》六位概念而建立起來的一種理論體系。《周易》以六爻組成一卦,復將每卦分為六位,從而代表事物的初生、壯盛、漸消、始衰、衰極、漸復的循環過程。仲景認識到疾病自始至終總是經歷著發生、壯盛、漸弱、始衰、衰極、來複的過程,便用六位概念發揮《素問·熱論》的六經分證理論,將外感熱病分為三陰三陽六個階段:太陽病為疾病發生的初級階段,相當卦的初位;陽明病為極盛時期,在卦相當二位;少陽病代表陽熱消退階段,相當卦之三位;太陰病代表陰證中較為輕淺的病證,在卦相當卦之四位;少陰病為三陰之最重階段,為陰中;厥陰病表示疾病的漸復階段,為卦之上位。仲景運用三易總結病因病機治則方葯、根據六位創立六經辨證論治體系。《周易》是言變之道《, 傷寒論》是言變之方。總之,從《傷寒論》成書的時代背景,及其與《周易》內容之間的相通性,可推斷出仲景將《易經》原理作為中醫學的理論指導和思維方法《, 傷寒論》六經、六經辨證與《周易》的哲學原理有著必然的聯繫。2 《內經》是《傷寒論》六經及六經辨證的醫學理論來源2. 1 《傷寒論》六經及六經辨證是對《內經》的繼承與發展《內經》中也有用六經分類疾病者,如《素問·熱論》篇,且也論述了六經病的傳變及治療等,所以有許多醫家認為《傷寒論》六經辨證源於《內經》,是對《內經》六經、六經辨證論治的繼承和發展。六經辨證源出於《黃帝內經》81 篇醫論中。《熱論》、《刺瘧篇》、《刺腰痛篇》三篇用六經辨證論治。《傷寒論》繼承了《內經》中的六經辨證,仍分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個階段,仍以陰陽表裡為辨證大綱。但是《, 傷寒論》中的六經辨證不僅是一種辨證方法,而是已形成一個綜合性的辨證論治體系,綜合了邪正陰陽、表裡虛實、經絡臟腑、營衛氣血等內容,有機結合成體系。《傷寒論》六經分類方法,沿用了《熱論》六經分類的名稱。然就六經含義,兩者之間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熱論》的六經只以經絡作為六種分證的綱領《, 傷寒論》之六經,是以臟腑氣血津液為本,使六經辨證言之有物,論之有據,其遠遠突破了六經的循行部位和經脈的作用;《熱論》之六經病,不僅其範圍較小,而且病症比較簡單,只局限於六經的熱證和實證《, 傷寒論》之六經病,其範圍較大,病情亦較複雜,每經都反映出陰、陽、表、里、寒、熱、虛、實複雜的病情;《熱論》六經傳變的方式,大抵有兩種,其一是三二一傳經方式,其二是表裡傳經方式,而《傷寒論》則在六經循行傳變的基礎上,提出了越經傳,表裡傳,直中,以及陽經傳陰經,陰經傳陽經等多種傳變方式,這樣就突破了《熱論》「三、二、一」的固定呆板的傳經模式,豐富發展了六經傳變的內容。《傷寒論》傳經,是把時間和脈證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行辨證,重視時間對於傳·8 ·2003 年1 月第1 期No.1 Jan. 2003 河南中醫學院學報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傷寒論》?TheOri gin ? 梁華龍?LiangHualon g ? 第18 卷 總第104 期Vol.18 SumNo.104經的影響,但並未完全囿於時間日期,體現了時空統一的辯證關係。張仲景在全面系統地研究《內經》《難經》三陰三陽理論的基礎上,認識到六淫致病必須通過人體三陰三陽起作用,於是撇開了三陰三陽病理變化過程中非本質的、外部的聯繫,從其內部本質上進行研究,從而把三陰三陽抽象出來,成為概括人體臟腑、經絡、氣血生理病理的特殊概念。《傷寒論》六經辨證與《熱論》六經分證同中有異,「同」是其發展的基礎,是內在繼承性的聯繫,是同出一源之「同」;「異」是發展中的不同,不同處即其發展所在。2. 2 《傷寒論》的六經辨證是足六經理論的發展通過運用文獻研究方法對早期中醫典籍的分析,認為早期文獻比較強調足六經理論的應用《, 傷寒論》中的六經辨證是足六經理論的發展。早期經脈理論強調足六經。《足臂十一脈灸經》是先述足脈後述手脈;《陰陽十一脈灸經》雖然按陰脈陽分述,但仍各以足脈為先。簡帛醫書時代所總結的醫療經驗,已顯現出足脈的臨床意義重於手脈。而《內經》的經脈理論,是在《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等早期經脈認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並形成以足六經分類病證的方法。《熱病篇》以六經概念分類、闡釋熱病,是足六經理論運用於臨床疾病辨證的表現之一《, 傷寒論》的六經辨證仍然屬於這一結果的延續和發展。《傷寒論》中所列六經病的主要表現,明顯屬於足六經病候範圍。3 《傷寒論》六經及六經辨證是《內經》、《周易》兩者的綜合推演《傷寒論》六經及六經辨證的實質, 是仲師遵循「內」、「難」之醫理,深究《周易》之哲理,在《周易》之三陰三陽的思想指導下而創立起來的。《傷寒論》中的「六經」源於《內經》《, 內經》中的「六經」源於《易經》。通過對六經理論進行了系統的考察後,我們[2] 認為六經的形成經過了「名」、「形、名結合」、「形、名、用結合」和「形、名、用、像結合」四個階段。①三陰、三陽「名」的階段。陰陽理論產生於《易經》,是作為人類認識事物的哲學概念而被應用的,是三陰三陽「名」的階段,是三陰三陽理論的初級階段,也是醫家三陰三陽理論的嚆矢。②三陰三陽「名」、「形」結合的階段。《內經》和《難經》的作者,將三陰三陽理論移植到醫學中來,將《易經》中宏觀宇宙,重共性、多思變的認識論思想繼承過來,並賦予相對微觀的人體形質,使三陰三陽理論,在《易經》哲理的「名」的基礎上,注入「形」的內容,將一個嶄新的「形、名」結合的三陰三陽理論作為說理工具,運用到醫學中來。③三陰三陽「形、名、用」結合階段。仲景之三陰三陽學說,除具有「形」「名」結合的概念外,又賦予其「用」———即功能的概念,這個功能即是氣化,它包括六經六氣的標本從化和臟腑、經絡物質基礎之間的轉化。④三陰三陽「形、名、用、像結合」階段。六經的功能即氣化,其生理和病理都表現於體表,外在的現象反映了機體功能的本質,仲景將其有機結合,粹煉出六經病證的模型,完善了六經以及六經辨證的概念。《內經》根據大氣存在著「風、熱、暑、濕、燥、寒」六氣的變化,在《易》四象學說的基礎上,發揮增加了「陽明」「厥陰」之名,以與六氣相契。三陰三陽的模式起源於河圖生數的交變,繼而與經絡、臟腑、氣化等相結合,最終完成六經辨證的系統理論模式。《傷寒論》的六經辨證是對這一系統理論模式的整體的運用。4 《傷寒論》六經及六經辨證融會了仲景的臨床實踐六經辨證理論的形成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張仲景所處的時代,疫癘流行,使仲景有豐富的醫療經驗,從而能夠確立方證,完成初級階段的認識。對方證進行分類排隊,概括與抽象,使之條理化、系統化。繼承《素問·熱論》以六經分證這一成果,將方證分成六大類,配以六經名稱而形成六經辨證提綱。把三陰三陽抽象為陰陽兩綱,完成了六經辨證的認識歷程,建立了六經辨證理論體系。仲景六經辨證思維方法形成於思維的八步轉化———攝取、設想、排除、構建、修改、儲備、運用、總結。經過了觀察→求異→放棄→成形→適應→積累→驗證→成書的過程,是對臨床實踐的總結、提煉和升華,是將生產實踐中的經驗性和實驗性成果,通過思辯,升華到了思維的境界和哲學的範疇,為我們當前中醫科研成果的理論化和進一步指導臨床提供了良好的借鑒[1] 。綜上所述《, 傷寒論》六經理論和六經辨證方法的來源和形成是一個複雜的綜合的漸進的過程,它經過了對古典哲學和漢代以前醫學的傳承和嬗變,並融入了張仲景個人的臨床實踐經驗和思維成果。首先其思辯性理論來源於《周易》,是《周易》中的辯證法思想和對事物的認識論;其次是其醫學理論來源於《內經》《, 內經》的理論雛形奠定了六經辨證方法的基礎;前兩者的結合加之仲景個人思維成果形成了系統的六經理論和六經辨證方法。具體的說,從其歷史背景及發展過程來認識,三陰三陽來源於《易經》,是作為一種哲學思維出現的,發展至《內經》,哲學的三陰三陽轉變為醫學的三陰三陽,至漢《傷寒論》,形成了一個以名(認識論思想) 、形(臟腑經絡等人體形質) 、用(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 、象(生理功能失常時所出現的六經證候) 為內容實質的四位一體的三陰三陽理論體系。「想真正領會和運用《傷寒論》的精神實質,就要先讀《易經》。」[3] 只有弄清六經所包含的原始的認識論思想,才能全面的揭示《傷寒論》六經、六經辨證的實質,才能更好的運用和發展此理論。參考文獻:[1] 劉方柏. 論六經思維結構與仲景思維品格[J]. 國醫論壇,1997,12(4) :4-5.[2] 梁華龍,郭芳. 六經形成三段論[J].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1990,(2) :15-17.[3] 周廣涵. 簡談《傷寒論》六經辨證論治體系源於《周易》[J]. 中醫藥動態,1993 (1) :20-2. (編輯:韋大文)·9 ·2003 年1 月第1 期No.1 Jan. 2003 河南中醫學院學報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傷寒論》?TheOri gin ? 梁華龍?LiangHualon g ? 第18 卷 總第104 期Vol.18 SumNo.104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十二生肖的來源(生肖學問)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
※你真的知道碳水化合物么?——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
※地支相害的來源與規則
※rose的來源-MOTS-搜狐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