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81集】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八十一集) 2014/9/1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42-0081
老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開始。
學生:學習心得報告,弟子上官,主題「一句佛號即身成佛」。
《無量壽經》第二品「德遵普賢」,首列在家菩薩,顯平等普度之義;次廣歎普賢大士權實二德,意在表明淨宗之妙,首在以果地覺,作因地心,乃全靠佛力之成佛徑路。為證此特別法門之勝,世尊列舉八相成道,詳解持名念佛法門為即身成佛、十方如來咸護、無量法門統攝、一切諸佛成佛之深密法門。八相成道中,以「請轉法輪」為核心,顯示諸佛所以興出於世,唯開示佛知佛見,令眾生悟入佛之知見,即信聞持此深密真言阿彌陀佛,同證四土,圓證不退。弟子今擷選轉法輪中讚普賢勝行之經文,「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污,顯明清白;昇灌頂階,授菩提記」,淺示其義理,以明唯本經會一切法門功德海,融無量光為末法明燈。
甲、此六句經文呼應淨業三福,攝濟三學,統概佛法,別開成佛徑路。
甲一、「破煩惱城,壞諸欲塹」。
此二句經文呼應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在轉法輪這段經文別相中,開宗明義普賢勝行,而三福首先標明聖教之根本為孝敬,成佛之種子為慈悲。雖為人天福報,但從本發枝,三學次第,理數必然,乖越常模,去道全遠。眾生迷惑,煩惱所累,造生死業,流轉惡趣,必對症下藥,令破無明。宋元照律師云:「持戒如捉賊,修定如綁賊,發慧如殺賊,三學無漏法能滅三惑煩惱賊,方入涅槃正法城。」破煩惱城,壞諸欲塹,就是三學第一階段,無上菩提從此而始。
解煩斷欲第一步從孝敬入手,賢聖之依止,必為戒律。戒雖萬行,以孝為宗,孝順攝一切,古德曰:「一孝立,而諸戒盡矣」。從初發心到成佛,不離孝順心,三寶所以住世,不離孝順心。順即是敬,因禮敬諸佛,禮敬一切眾生,所以恆順一切眾生。《梵網經菩薩戒》乃心地戒品,盧舍那佛依心地法門說菩薩戒,心地法門就是孝心法門,一切眾生皆是我過去生中之父母,不忍其迷惑顛倒,不識本心,苦海掙扎。所以佛法入門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心地無量寶藏由孝順成就,「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一念孝心擴大,所發起大願,已圓滿佛道。
無上菩提心就是孝心,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根本在知道一切眾生是我無始劫父母,人倫道德親愛常然,怎能不救度!孝順心就是根本戒,諸行之憑,從《弟子規》乃至《梵網經菩薩戒》都以孝順為宗。所以淨業三福第一福開端即言「孝養父母」,蓋此根本戒統攝佛法,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不離此孝心。盧舍那佛,義曰光明遍照,又作淨滿,無量光方能遍照。盧舍那佛就是阿彌陀佛,淨業圓滿名淨滿。清淨戒體就是無為法身,唯寂唯照之常寂光淨土。淨業三福圓滿,就是菩薩戒的究竟圓滿;菩薩戒所以圓滿,還是過去生所有父母同生極樂方能實現。
眾生輪迴業因就是煩惱、慾望具縛,一旦隨境發毒,便墮生死業中,唯滅罪能令離苦。印祖曰:有一分恭敬,則滅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滅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全無恭敬,雖種遠因,其褻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無量壽經》所列聖眾皆德遵普賢,普賢十大願王第一願即「禮敬諸佛」。禮敬建立於孝道,孝道源於同體大悲。德遵普賢,即能安住一切功德法中,即能滅一切罪障。而普賢十願因導歸極樂才究竟圓滿,可見能滅一切罪障之根本法為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得生極樂,極樂世界純淨純善,攝一切善法,具足三聚淨戒攝善法戒。
「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此二句經文即是佛說淨業三福第一福的原因,用其治也。煩惱賊奪取善法財,五十三參善財童子名號表法正是此義,善法財從自性流露,終必追隨普賢大士歸導自性極樂。此二句經文和三福第一福,即是斷惡修善,以善心住一處不動,行善法三昧。以善法三昧為基址,老實念佛,久久必得功夫成片。此三昧皆飾法身,當來必然現十方佛及佛土。破煩惱城,壞諸欲塹,為百千三昧之基礎。
甲二、「洗濯垢污,顯明清白」。
「洗濯垢污,顯明清白」此二句經文對應淨業三福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又是三聚淨戒之攝一切律儀戒。眾生但出聖道,無始未曾,皆由著世,慣習難捨;皈依自性覺、正、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動不移,即可拔俗,必行聖業。善導大師《觀經疏》言:「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眾生執著於自己的知見,住邪定聚、不定聚,久遠劫來,落入根本無明,不能自知,不能自拔。如《首楞嚴經》言:「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
洗濯垢污的妙法,就是持名念佛法,一句名號何有此特效?皆因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念所念,能生所生,一一皆是實相正印。一念清淨平等覺,則一念脫俗入聖,入佛知佛見,入三摩地;念念清淨平等覺,念念住正定聚。極樂佛土依報莊嚴,住正定聚而來,倘能老實念去,現前住正定聚,則莊嚴娑婆世界,令娑婆世界眾生得成無上佛道金剛種子。大乘佛法宗旨,「莊嚴國土,利樂有情」,從洗濯垢污,顯明清白;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而開示、體現這一宗旨。淨宗之殊妙,就是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洗濯根本煩惱垢污,而「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即是這特別法門的戒律。淨念相繼好似源源不斷清淨之水,洗濯塵勞,顯露出眾生本具乾乾淨淨之自性本體。一句本覺佛號,攝受六根,令六識不起作用,貪瞋痴習氣雖未斷,但六根被佛號所攝,而離諸有者。如百丈大師所言,迥脫根塵,不可思議之靈光就會獨耀,獨,即入不二法門。此「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三行相因,專持名號為戒;一向專念,佛號從口出,從耳入,從心記,久習得定;因得定,住三昧,必得開慧,開真實之慧。
菩薩從本以來,都是洗濯垢污、顯明清白而成佛的,貴在不動不移,不中途變節。用阿彌陀佛名號這一無相之解,洗濯塵勞垢污,證涅槃德,入實相涅槃城。極樂世界就是實相涅槃城,城雖有多門,然必從一門方能入,任選其一即可,切忌分身而入。娑婆世界之身,凡夫之軀,何能未證聖果而分身?條條大道通羅馬,選其一,前行便是。若問八萬四千門,何以選持名念佛法門而入聖道?在此引律宗元照祖師嘉言策勉:「自是盡棄平生所學,專尋淨土教門,二十餘年,未嘗暫捨。研詳理教,披括古今,頓釋群疑,愈加深信。復見善導和尚專雜二修,若專修者,百即百生,若雜修者,萬千一二。心識散亂,觀行難成,一志專持四字名號,幾生逃逝,今始知歸。仍以所修,輾轉化導,盡未來際,洪讚何窮。」元照律祖撰三記解釋道宣律祖的南山三大部疏,即《行事鈔資持記》、《戒本疏行宗記》、《羯磨疏濟緣記》,復有《觀無量壽經義疏》、《佛說阿彌陀佛經義疏》。
元照律祖生於宋朝,尚且一針見血指出,若專修者,百即百生,若雜修者,萬千一二,何況今日眾生之善根遠遠遜於古人。宋朝尚且已經有此夾雜詬病,令習淨土者不能當生成佛,不能不思考,末法淨土學人若不依祖師教誡,必定又是錯過轉凡成聖良機;一錯再錯,終將墮入惡趣,長久輪迴。能受持、奉行祖訓者,即是做到不犯威儀,自然而然得攝一切律儀戒,住不動,得三昧,三昧習久,得陀羅尼;陀羅尼,定力發慧所得,是菩薩善法功德藏,得此陀羅尼,念佛功夫證事一心不亂。雖是淨業三福第二福,然因佛力加持,因念佛故,所獲功德不可與普通善法相比,乃出世間大法,究竟方便解脫法;即淨念相繼,洗濯垢污,都攝六根,顯明清白,必然往生。元照律祖晚年,專持名號,自在生西,詮釋專持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甲三、「昇灌頂階,授菩提記」。
持名念佛法門最殊勝之處,全在此二句經文,普賢勝行於眾生最真實利益全在此處;《無量壽經》第二品之精華亦在此處;全經禪密盡攝第一義諦就在此處;《華嚴》法身大士導歸極樂之深密意義就在此處;如來法王所以師訓於娑婆宗歸在此;三聚淨戒之饒益一切有情戒,也包攝於此;淨業三福第三福依止於此。
乙一、昇灌頂階是方便為究竟。
持名念佛法門何來?是彌陀大悲心中流露出最方便妙法,普令眾生信願持名,即出離生死苦海,即身成佛。方便為究竟表現兩處,其一即昇灌頂階。
丙一、灌者深意。
《科註》舉《秘藏記鈔七》曰:「灌者,大悲護念義。頂者,佛果最頂義。諸佛護念,令至佛頂住,皆名灌頂也。」灌者兩重深義,首先,灌者道出方便法門之因,乃諸佛大悲護念故。如本經第二品「德遵普賢」,首列賢護等十六正士,而在請轉法輪之普賢勝行這段經文結尾,世尊又言,「無量諸佛,咸共護念」。咸共護念與賢護菩薩首尾呼應,表此法門從初發決意往生之心,至臨終見佛,乃至成就無上佛果,都在彌陀大悲願力和十方諸佛佛力護念之下,一切聖眾咸所敬仰。因此,持名念佛乃全仗他力法門,此他力為不可思議佛力。其次,灌者錶行人當知,真信切願往生極樂,即已受佛位竟,自今以後,所有教敕皆當奉行。不違佛教,不退初心,不負已入不退佛位,不負如來法王大悲大智護念,定紹隆佛種,燈火傳薪。
丙二、頂者深意。
頂者有二意,皆屬表方便為究竟。首先,頂者表所證果位和時間不可思議。持名念佛法門殊勝之處為究竟方便,究竟方便除上段文義中,一切諸佛咸護,令行人不退佛位竟,還有一處究竟方便,就是所證之果不可思議,證果速度不可思議。從初地到等覺菩薩,彌陀以大悲水灌頂,即究竟遷佛果,越三祇習氣盡殆於一念真信切願,齊十方諸佛最頂佛位,於一句彌陀名號,疾速、究竟、穩當,不退成佛,遍盡虛空法界亦難尋一法可以究竟方便成佛如持名念佛法門。華嚴長子普賢大士,率四十一法身大士念佛求生淨土之密意正在此處,即昇灌頂階,令速往究竟佛果;得最頂佛果,即入常寂光,不生不滅,真樂為樂。其次,頂者表方便為究竟之平等普遍度脫。從初地至等覺,究竟遷佛果時,必受諸佛大悲灌頂。念老曾指出,本經此處灌頂為後位灌頂,即成佛灌頂。可見初地等覺求生淨土,皆授後位灌頂,即雖居凡地,乃至菩薩地,實已入究竟佛果。七寶池蓮花開放,即是此灌頂所託事顯現,真正因果同時。
丙三、昇灌頂階攝受發菩提心,深信因果。
蕅益大師垂教,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深信諸佛大悲護念,為紹佛種,特宣此深密之法,宣信願持名之人受佛位竟,令一切諸佛共讚此深信發願大菩提心。彌陀修因,感淨土果,今全體授於,上至初地、等覺,下至地獄、五逆十惡,中間具縛凡夫。乃不可思議之因果,出世間大因果,念佛成佛之因果。心為因果,更無別法,淨土唯心,自性彌陀,信願便得淨土佛果。
乙二、授菩提記。
《科註》釋義,授菩提記有二義。其一,佛為預說當來成佛之果,令行人識其當下自因之利,令知現在菩提之因,定得成佛之果。所以授菩提記第一釋義對應三福最後一福中「讀誦大乘」,佛為令眾生得究竟淨土佛果,必善立方便,宣說經典,施以教化,導歸淨土。淨土五經一論乃正說淨土,直指極樂,其餘八萬四千門,皆附帶說明,做為導歸淨土前方便。因此,大乘之所歸在於淨土,佛陀之無上智慧與無盡慈悲,表現為究竟為方便,就在淨土佛果。授菩提記第二重含義,復指諸大士廣為眾生授記作佛。因此,授菩提記對應淨業三福第三福最後一句「勸進行者」。本品所列諸大士,皆已證極樂佛果,大權示現,勸令眾生迷途知返,信願持名,同證如來究竟佛果。
廣義而言,一切眾生皆是彌陀變現,為我示現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令我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污,顯明清白。一旦在此境界中堅定深信切願,必得昇灌頂階,授菩提記,即身成佛之妙果。十方諸佛誠實之言,盡在此一句阿彌陀佛中。
乙、即身成佛以何為本?
元照律祖因得襄陽龍興寺石刻《阿彌陀經》拓本,有專持名號即是多善根之語,遂依之以稱名為首要,布施、造寺等一切福業次之。由於稱名善根故,即能滅罪往生(戒度,《阿彌陀經疏聞持記》)。元照律祖強調,事從簡要,法在精專。因此,感得昇灌頂階,授菩提記,必依照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根本原則為戒,方能得此聖果。從此頓門而入,全仗佛力,只要信願,專持名號,定能紹隆佛種,成就如來法王。
以上是慚愧弟子上官的淺顯心得報告,任何錯誤之處,懇請師父上人以及諸位法師和大德斧正。
老法師:上官同學的學習報告,我們剛才看到,也聽到了,可以說是簡潔精要。這是中國古聖先賢所追求的,言語要簡潔精要,文字亦如是,世法如是,佛法亦如是。符合這四個字的標準,我們回頭細心觀察,八萬四千法門跟淨土持名,蕅益大師把它說成四個字,「信、願、持名」。你要是能相信,不懷疑,發真誠心,聽話、真幹,沒有一個不成無上道,一生當中。這是阿彌陀佛給現前、當來一切六道眾生無比的恩德,到哪裡去找?真的找不到。這個法門,在這個世間有幾個人遇到?遇到的人有幾個人真正相信?層層淘汰,到最後真的一萬人當中只有一、二。
為什麼這樣精簡玄妙的法門,一般人不能接受?報告當中也提到,眾生煩惱、習氣不同。煩惱重,習氣深,縱然有善知識,有祖師大德的註疏擺在你面前,你沒有看懂。這種情形我們學經教的同修都能體會到,經本確實擺在面前,看了多少遍都沒看懂。什麼時候能看懂?只要你有耐心,一直看下去,古人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為什麼?千遍下去,煩惱習氣全伏住了,沒斷,控制住了,不起作用。煩惱不起作用,智慧就跑出來,就這麼回事情,你就真的懂了,真的契入境界。這個不是騙人的,遍數重要,千遍其義自見。
這種理念、方法現在人不相信,為什麼?現在人的聰明,他用大腦,要廣學多聞。廣學多聞,沒錯,涉獵的範圍很廣,所入不深,都是表面的。那個一門深入的人,他沒有廣涉,他功夫用得深。好像挖井一樣,挖個幾十米,水沒有,挖個二、三百米,水出來了。不是沒有,深度不夠。學聖賢學術,特別是大乘,大乘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不是世間一般知識,用世間那些方法學佛,學一輩子也得不到。所以,祖師大德們求法器,什麼人是法器?老實、聽話、真幹,真誠、清淨、恭敬心能相應。於是我們今天搞明白了,要放下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要認真學習,學什麼?學老實、學聽話、學真幹。印祖常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記得我說過,我用惠能大師跟神秀大師做比喻,神秀大師在五祖身旁時間長,他對五祖百分誠敬,所以一般人心目當中,都想著神秀是五祖的傳人,他是禪宗第六祖。沒有想到衣缽傳給惠能,惠能憑什麼?惠能對五祖有萬分誠敬,那個百分跟萬分差距太大了。
智慧、德能、相好,無量大法都從自性流出來,只要見性全都現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學,放下就是。在哪裡放下?眼在色塵放下,耳在聲塵放下,讓六根對六塵的時候不起六識。六識是什麼?妄心,妄想、分別、執著是六識,你讓它不起作用,那就是自性起用,自性是根中之性。見性起作用,眼見色,見性起作用,見性是真心,不是妄心,見性不生不滅;耳對聲塵,聞性起作用,不是耳識。這叫轉識成智,這真修行。在哪裡修?在生活當中修,在六根接觸六塵之處當中修。這是上上根人,沒有一個不是當生成就,不是小成就,是大成就,明心見性。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沒做到,這個要有高度的警覺,我為什麼做不到?煩惱、習氣沒放下,對於世間,世人所說的財色名利、七情五欲,常常把這個放在心上。這是什麼?六道輪迴的種子、六道輪迴的根。你斷煩惱,只斷枝葉,沒有斷根本,枝葉斷了過兩天又生,永遠斷不掉。真正會修的人,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把它看破,看破什麼?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但是這種假的能讓我們永遠無法脫離輪迴,也障礙我們求生淨土,它多可怕。心裡頭,這個東西不好,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在生活當中修行?生活當中有的,資生之具,飲食、衣服、居處,有很好,沒有也很好,要用這樣的心態。有不放在心上,沒有也不放在心上,就對了,萬緣放得下,得失不關心,我們清淨心才能現前,清淨心是真心。清淨心生智慧,這個智慧雖然不大,足夠用,對今天這個亂世,你能站得穩腳根,你不會隨波逐流,你不會受環境影響。這雖然是小智慧,小智慧就有這麼大的作用,不能幫助你大徹大悟,能幫助你往生淨土,能幫助你脫離六道輪迴,要靠真幹才能得到。佛不騙人,古聖先賢不騙人,他們都是用真心,我們讀他們的書,對它懷疑,自己就有罪,我們以妄心對他的真心,我們看不懂,對它懷疑,這薄福,沒有福報。
上官同學這個報告寫得好,「一句佛號,即身成佛」。我們只要看這個題,你真正能相信,真正能把這句佛號放在心上,絕無動搖,你就成功了。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榜樣,海慶給我們做榜樣,海賢的母親也給我們做榜樣。那在家居士,八十六歲往生,預知時至,走得非常瀟灑。往生之前還自己包餃子,跟家人一起吃飯。吃完之後,坐在椅子上雙腿一盤,我走了,真的就走了。那麼瀟灑、那麼自在,一句佛號。來佛寺這個小廟,三個人做榜樣給我們看,一個在家,兩個出家,他們三個,除一句佛號之外,其他的經論沒有涉獵過,都不認識字,沒有讀過經,也沒有聽過經,只知道這一句佛號,死心塌地。成就這麼好的效果來給我們看,為我們作證,我們要感恩。他是不是普通人?報告當中,這是佛門的再來人,說得好。我覺得我們這個時代太苦了,佛菩薩來做此示現,來幫助我們,為我們做證明。
我們今天只有最簡單的方法、最精要的方法,信願持名,我們才能辦得到。太多了、太雜了我們的心理承擔不了,只能取最簡單的,最扼要的,沒有想到它又是最精華的,又是無上法門,這個沒想到。萬萬不可疑惑,這是度初機的,度那些沒有知識的,自命為知識分子,有聰明智慧,應當要從大經大論下手,不願意從這一句佛號。這都是貢高傲慢的心態,這種心態錯了。農村裡頭阿公阿婆他們謙虛,為什麼?他們沒有知識,甚至於不認識字,謙卑,謙卑的人有福。傲慢的人把機會當面錯過,傲慢人如果學謙卑,成就比他們更高,這肯定的。所以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禮記》裡頭說「傲不可長」,這說明傲慢是俱生煩惱。中國這些聖人,我學佛之後,我認為他們都是佛菩薩化身來的,中國人對聖賢人尊敬,他就以聖賢身分出現,像觀世音三十二應,應以聖賢身而得度者,即現聖賢身而為說法。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傲慢是屬於根本煩惱,根本煩惱就是貪瞋痴。傲慢是瞋恚的核心,情執是貪心的核心,懷疑是愚痴的核心,我們要斷貪瞋痴,從哪裡斷?要放下親情,斷貪心,貪煩惱;放下傲慢,斷瞋煩惱;放下懷疑,斷痴煩惱。古聖前賢的東西絕不懷疑,它能流傳幾千年,幾千年多少人看過,看過的人都肯定、都相信,我怎麼能懷疑?我憑什麼懷疑?現在懷疑的人太多了,太普遍了,好像懷疑變成時尚。我們回頭想想,這是什麼原因?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出現?古時候沒有,今天出現了,隨時隨處你能夠聽到,你能看到。我們見到有時候不忍心說,不忍心去看,現在學佛有多難!佛慈悲到極處,居然有人出現將《無量壽經》重新會集,為什麼?為現代人;重新做註解,又有表法表演給我們看,為我們作證,還不相信那就沒法子。
學習班,大家都歡喜,我也歡喜,看到有同學確實能夠深入,能把經典裡面的奧祕發明出來,讓我們淨宗同學都得利益。經文上這幾句都是常念的,都念得很熟,真正契入了解裡面的義趣就得受用。為什麼?他不懷疑了,他能夠保持著一向專念,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來學習,堅定信心、願心。特別是祖師大德這些教訓,善導大師告訴我們,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元照律祖給我們說的,「若專修者,百即百生,若雜修者,萬千一二」,這兩句話重要。海賢老和尚告訴我們,「天下無難事,就怕心不專」,心專了不難,心不專就難。祖師們說這個話,他自己做到了。我們只要留意,在《高僧傳》裡面去看,年輕的時候涉獵的法門很多,經論很多,到晚年就一句佛號。蓮池大師到晚年,「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放下了,真的是《金剛經》上的話,「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大經大論統統放下,專持四字名號,阿彌陀佛,自在往生。這是大事,這是真的,其他都是小事,不值得放在心上。
尤其是現在,我不看報紙、不看新聞,跟電視媒體、報章雜誌斷絕了五十多年,心地清淨多了。現在最方便的,我要說第一號的,擾亂我們清淨心的,手機,手機排名在第一號。有人要送我,我說你想害我,我說,你送來,我就丟垃圾桶裡去。我不受這個東西傷害,不受它干擾,這就清淨多了。總是希望這一句佛號不間斷,一念接著一念,念念不間斷,二六時中,睡眠的時候沒有這個功夫,醒了之後佛號就接著起來。在這個苦難的環境當中,我們得到法喜、得到法樂,這就是受用。念到功夫成片,自己就曉得什麼時候往生。
世緣要放下,連佛都要放下,法都要放下,何況世緣,大家要有高度的警覺。《金剛經》上佛說這兩句話,我覺得是對我們現代人說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現在人的病就是放不下,唯有放下才生智慧,唯有智慧才能正確解決問題。現在人沒智慧有煩惱,煩惱壞事。智慧從哪裡來的?清淨心來的,心不清淨怎麼行?真正要學六根在六塵上去修去,怎麼修?不起六識就是修,起六識就是起惑造業,這講清楚了。眼見,見得清清楚楚,見性見,聞性聞,這就對了,轉識成智。不是眼識,眼識裡頭有分別、有執著,它造業。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放下,這就對了。這份報告很有價值,多看看能幫助我們信心、願心堅定不退。下面還有是吧。
學生:來佛三聖的菩薩淨戒(下),釋開吉學習心得報告之三十。
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大德居士,阿彌陀佛。慚愧弟子開吉繼續恭敬報告「來佛三聖的菩薩淨戒(下)」。
第六、說四眾過戒。《梵網經》云:「若佛子,口自說出家、在家菩薩、比丘、比丘尼罪過,教人說罪過,罪過因,罪過緣,罪過法,罪過業。而菩薩聞外道惡人,及二乘惡人,說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惡人輩,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薩反更自說佛法中罪過者,是菩薩波羅夷罪。」蕅益大師《梵網經合註》曰:「說者,向未受菩薩戒人,說大乘七眾罪故。向未受具戒人,說比丘、比丘尼二眾罪過也。出家、在家菩薩,即通指大乘七眾。比丘、比丘尼,即別指小乘二眾,以住持僧寶,關係法門,故亦同重。」因此,說四眾過的罪過是很重的。《無量壽經》曰「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口業,是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譏他過,是不能譴責、毀謗別人的過失,不能批評別人。大慈念老於註解中說,「口業不譏他過者,實由於意業之不見他過也」。若是把別人的罪孽放在自己的良心上,自己的心就是罪孽,如此則三業都不清淨。所以,會修行的人把念頭管住,不容許自己有一個惡念。
因緣生居士在「守口攝意身莫犯」一文中,記載了海賢老和尚所講述的一個公案。二00八年冬,我帶兩個小學友去千佛寺看望賢公老和尚。老和尚笑呵呵地說,我給你們講個佛經裡頭的公案,可好聽了。有一位阿羅漢,出去托缽,遇到一個漂亮的女鬼,女鬼說要供養羅漢,就把他請到了家裡。羅漢一看,這女鬼家中珠光寶氣,非常氣派。女鬼把供養羅漢的飲食擺在桌子上,請羅漢用餐。羅漢低頭時,看見桌子的四條腿上,拴著四個餓得皮包骨頭的餓鬼,覺得非常好奇。女鬼說,請尊者稍等,弟子有緊要事情,先出去一下,馬上就回來,請您慈悲,千萬不要施給他們四個食物。女鬼出去了。羅漢一邊吃一邊納悶,為什麼不讓施給他們四個食物呢?四個餓鬼眼巴巴的望著羅漢在那兒吃,也不敢出聲。羅漢覺得這樣太殘忍,實在忍不住了,就把食物分了一些給這四個餓鬼。不料想這四個餓鬼把食物吃到嘴裡,卻一個個痛苦的狂叫起來。因為一個餓鬼的食物到嘴裡,就變成了自己的肉;一個餓鬼的食物到嘴裡,就變成了鐵丸;一個餓鬼的食物到嘴裡,就變成了大便;一個餓鬼的食物到嘴裡,就變成了膿血。羅漢見到這樣的場面,非常吃驚!
那個漂亮女鬼急急忙忙從外面跑進了屋裡,很痛苦的對羅漢說,我出去之時就曾叮囑您,千萬不可施予他們飲食,您為什麼不聽?難到您比我還愛他們嗎?他們是我前世的丈夫、兒子、兒媳和丫鬟。羅漢不解的問,這是什麼原因?女鬼說,我前世供養過一位阿羅漢,我告訴我的丈夫,希望他隨喜功德。誰料他聽後反而出言毀謗說:他為什麼吃咱們的東西?怎麼不去吃自己的肉?我很傷心,就又把這件事告訴我的兒子,不料他也出口毀謗說:他怎麼不去吃鐵丸?我更加傷心了。正趕上那天有親戚送我的食物,卻被我兒媳婦給偷吃了。我去問她,她不承認,還說,吃妳的食物還不如吃大便。我回贈親戚的食物,卻被丫鬟在送去的路上偷吃了,我責怪她,她不認錯,還說,吃妳的食物還不如吃膿血。女鬼說,我心裡對他們四人生起了大瞋恨心,於是發了一個反願,願我來世生活在可以看到他們四人受惡報的地方。所以今生我做了大力鬼王。若不是這個惡願,單憑我供養阿羅漢的福德,我今生就該生忉利天享受天福。
海賢老和尚把故事講完,笑呵呵的問我,好聽不好聽?我聽得寒毛直豎,原以為老和尚只會勞動和念佛,不一定懂得太深的佛理,這回一下讓我徹頭徹尾的折服,心想這老人家絕對不是糊塗人。老和尚看我發呆,就接著說,這個故事就是教人說話不要言鑱口滿,能吃過天食,不說過天話,說話口滿招人恨,犯眾人忤;也不要生壞念頭,有壞念頭,吃虧的是自己。這個故事給予我們很深的警示,做為一位奉持菩薩淨戒的仁者,要能夠善護口業,不說他人的過失。誠如六祖惠能大師所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左,是墮落的意思,見到別人的是非,自己已經墮落了。賢公和尚常常教導弟子,說話不要言鑱口滿,尖酸刻薄、狂妄自大,能吃過天食,不說過天話,也是教人不能太狂妄。因此,修學菩薩道之人若是口說四眾過,就毀犯菩薩波羅夷重罪。
第七、自讚毀他戒。《梵網經》云:「若佛子,自讚毀他,亦教人自讚毀他。毀他因,毀他緣,毀他法,毀他業。而菩薩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若自揚己德,隱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毀者,是菩薩波羅夷罪。」蕅益大師《梵網經合註》曰:「自讚者,稱己功德。毀他者,譏人過惡。彼此互形,顯己德而彰人短,使名利歸於自身,故犯重也。」自讚毀他就是讚歎自己、抬高自己,毀謗別人。自讚毀他在《梵網經菩薩戒》中列入十重戒之中,而在《瑜伽菩薩戒本》中,是列在第一條重戒。淨空老法師教導我們,自讚毀他是菩薩的大戒,罪過很重。
人人都自讚毀他,社會就亂了,從而引發我們居住的地球災難頻繁,使得自己受苦,眾生亦受苦。這個因果的責任誰來承當?所以,佛制定戒律,不許菩薩自讚毀他。古德曰,「若要佛法興,惟有僧讚僧」,如果每一位出家人和在家居士,都學會自己謙虛,讚歎別人,佛法就能夠在世間再興旺起來。如果是自以為是,瞧不起別人,佛法就衰微了。我們佛門四眾弟子若是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瞧不起別人,這樣的心態就是在做滅佛法的事情。是使佛法興旺,還是毀滅佛法,都在於我們的一念之間,不可不慎。
海賢老和尚曾先後在桐柏山的普化寺、雲台寺、塔院寺常住,開墾過十四片荒山,助人修建過十一所道場。曾與宗門高僧海墨法師(字大黑)、海圓法師、體光法師(法名印玄)一起在塔院寺結廬共修。四位高僧融通教理,行解相應,六和僧團,僧僧互讚,堪稱為千古佳話。海賢老和尚讚歎海墨法師說:大黑老和尚的孝心,那真是感天動地,我估計他應該是在守墓念佛的三年中就開悟了。還說:大黑老和尚好辯才,什麼經都會講。賢公和尚如此讚歎他的同參道友,而談到他自己,卻謙虛的說,我只會種地幹活,啥經都沒學過,就會念阿彌陀佛。提到海圓法師,賢公極力讚歎道:海圓修行那不是一般的精進,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他經常會忘記吃飯、忘記睡覺。
因緣生居士在「千載難遇此僧團」中記載,體光法師圓寂之後,其弟子門人為報師恩,發心在桐柏山將體老的指甲和頭髮建塔供奉。賢公歡喜讚歎,遂親赴塔院寺為其選址。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二日,體光法師舍利塔於塔院寺落成。末學曾有幸聽體老的高足演嗣法師說起,我們選了好幾個地方,都有些不盡人意,也許是得老和尚加持,結果又選到老和尚當年住茅蓬這個地方,大家都很滿意。「千載難遇此僧團」中說,海墨法師修學禪宗和法相唯識,海圓法師禪淨雙修,體光法師專修禪宗,海賢老和尚專修淨土。四位老人家各自修學不同的法門,卻能在一起共修,而且是名副其實的和合僧團,最終又個個成就非凡,實為古今稀有。
《沙彌律儀》曰:「禪是佛心,律是佛行;大乘小乘,悉皆同學」。恩師上淨下空老法師教導我們,三學一源佛法興。禪是佛的心,律是佛的身,教是佛的言語。律宗、禪宗和教下全都是釋迦牟尼佛所傳下來的,代表佛的身語意。三學一源,佛法興旺,三學鼎立,佛法衰微,就是因為自讚毀他的緣故。萬法一源是平等的,戒就是禪、就是教,教就是戒、就是禪,一而三,三而一,不能分。因此,行菩薩道的修行人,都應當效法學習海賢老和尚自卑而尊人的廣闊胸襟,效法淨空老法師三學一源、世界宗教是一家的博大胸懷,嚴持不自讚毀他的菩薩淨戒。如此,則僧眾和合,佛法興旺,必是指日可待的。
第八、慳惜加毀戒。《梵網經》云:「若佛子,自慳,教人慳,慳因,慳緣,慳法,慳業。而菩薩見一切貧窮人來乞者,隨前人所須,一切給與。而菩薩以惡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錢一針一草。有求法者,不為說一句一偈一微塵許法,而反更罵辱者,是菩薩波羅夷罪。」蕅益大師《梵網經合註》曰:「吝惜所有,名之為慳,或吝財,或吝法,皆所不應。」因此,吝財或吝法都是行菩薩道之行者所不應為的。《華嚴經》曰:「最勝光嚴身眾神,得令一切飢乏眾生色力滿足解脫門。」(《世主妙嚴品》)淨空老法師教導我們,現前社會,生活在飢餓邊緣的人很多,世出世間法總不出因果。佛經說,吝財得貧窮果報,吝法得愚痴果報,修財布施得財富;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行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若能為法界一切苦難眾生,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大慈悲心去修,果報不可思議!
海賢老和尚、海慶法師一生之中,三種布施圓滿具足。黨秀坡居士在「知所在,自然自在」一文中回憶說,海慶老和尚在生活極端困苦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經常扶危濟困,在大路旁為過往行人施粥捨茶。他自己缺吃少喝,經常餓著肚子,卻把吃喝送給別人,這些在當地老年人當中是人盡皆知的。那時慶師吃飯用的是茅草編織的草碗,他自己開墾了一片荒地,種一些紅薯和小高粱。很多人都還記得,他經常把自己蒸好的紅薯,或是做的野菜,拌高粱粥,用茅草碗端給過路人吃。來佛寺剛重建的時候,僅有東屋三間小茅草房,一口小鐵鍋,做飯燒茅草根,生活很難維持。但慶師還是一直堅持燒開水,在瓦盆裡泡上柳樹葉,供行人飲用。老護法黨同立居士在多年後,曾問起慶師,這種苦日子您是咋熬過來的?慶師說,全都靠阿彌陀佛!
海賢老和尚教人不厭,誨人不倦,一生之中在在處處為人慈悲隨緣開示。在「海會聖賢」一文中記載,二0一二年仲秋的一天,賢師正在劈柴,幾位外地來的居士到寺院念佛,大家跪地頂禮後,求老人家慈悲開示。賢師一邊劈柴一邊說:沒啥可開示的,好好念佛,世上無難事,只怕心不專。大家聽後忍不住為之鼓掌喝采。老人家加重語氣,又強調了一遍:真沒有難事!然後問起大家從哪裡來的,大家回答之後,老人家笑著說:俺這是小廟,吃的是苦的,穿的是補的,你們來這兒要能受苦,能受苦才能了苦。你不來,我不怪,來了就要守我戒,走到哪裡要守哪裡規矩。先輩尋常語,人間未見書,眾居士不約而同,齊念彌陀聖號,深感震撼。
妙了法師在「對面不見阿彌陀」一文中回憶說,還有一次,我陪他老到社旗縣城辦事。他坐在車上喃喃自語說:輕來輕去的,不要去找在家人辦事,在家居士有在家的工作,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事,各幹各的。停了一會兒又說:出家人,會講經的給人家講經,不會講經的也要給大眾表個好法。我什麼也不會,不會講經、不會誦經、也不會唱讚,就會念佛、開荒種地。那我就表好這個法,要是不表法我早就走了。
還有一次,我和師公在千佛寺東邊開墾的荒地裡挖芋頭,有兩個居士看到後也過來幫忙。我往外挖,師公往下摳芋頭上的泥土,因為天氣已經有點兒冷了,老人家鼻涕流出好長。那兩個居士說:師爺,給您點紙擦擦鼻涕吧!師公說:不管他那事兒。兩個居士和我對看一眼,都笑了。一個居士問他,師爺,您說不管他那事兒,那是誰的事?師公說,不知道。我們又都笑開了。挖完芋頭回到寺院後,師公渾身上下全是泥土,一位居士說,您老把衣服脫下來,我給您洗洗吧。師公把衣服脫下來,那位居士接著衣服說,看看,今天剛穿上的衣服,又弄成這個樣子。師公說,這不是我的。那位居士說,剛從您身上脫下來,不是您的是誰的?師公說,不知道。妙了法師說:師公住世之時,他說的那些話我不能全部理解,有些甚至覺得好笑,現在才知道他老不是個老糊塗,而是一位智慧德能不可思議的再來人。老人家的一言一行,都是自性的流露。
《無量壽經》曰:「擊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癡闇」。菩薩以深廣無盡的智慧,擊法鼓,建法幢,照破眾生無明的闇惑。淨空老法師曾經說過,海賢老和尚應該是在他三十、四十歲時,就證得理一心不亂,開悟了。他一百一十二歲的壽命,是阿彌陀佛幫他延長的,就是要讓他表法,做一個念佛的好榜樣給淨宗同學們看。他開悟為什麼不講經說法?因為客觀環境不許可。他如果是生在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的時代,他肯定像文殊、普賢菩薩一樣講經說法,代佛教化眾生。
綜上所述,海賢老和尚真正將佛陀的教誨、菩薩的淨戒,在日常生活之中落實,慈悲喜捨,演說妙法,普施無畏,是我們念佛人最好的榜樣。
第九、瞋心不受悔戒。《梵網經》云:「若佛子,自瞋,教人瞋,瞋因,瞋緣,瞋法,瞋業。而菩薩應生一切眾生善根無諍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順心。而反更於一切眾生中,乃至於非眾生中,以惡口罵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猶不息。前人求悔,善言懺謝,猶瞋不解者,是菩薩波羅夷罪。」蓮池大師在《戒疏發隱》中說:「慈悲者,觀諸眾生,如保赤子,不忍傷也。孝順者,觀諸眾生,如己父母,不忍逆也。」因為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過去父母、未來諸佛,因此要以慈悲、孝順之心對待一切眾生。如同《梵網經》所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是也。
海慶法師一生寬厚待人,慈悲謙和,善待一切眾生,其忍辱如地的胸懷,令人感動萬分。黨秀坡居士在「知所在,自然自在」中回憶說,來佛寺周邊十里八村的百姓都知道,海慶老和尚為人忠厚老實,性情和善。他說話嚴重口吃,只有念阿彌陀佛時才吐字清晰、聲似洪鐘,他也只會這一句阿彌陀佛聖號。當時寺院條件很差,清苦至極,慶師冬天一身棉(這套棉衣現存放於來佛寺金剛館內),夏天一身單,常人難以想像和忍受,但他整天依然樂樂呵呵,笑口常開。
慶師經常帶著工具出去拾糞、撿柴,撿磚渣鋪路。回去時,飯涼了就少吃點,沒飯了就餓一頓,從來不牢騷,也不生氣。有個當兵出身的和尚愛罵人,看慶師不順眼,時不時的就對他罵罵咧咧,居士們有時看不過去,就和那個和尚理論。而慶師只是淡淡一笑,輕聲說,你為我消業障,我上極樂國。有位十六歲姓陶的孩子,帶著幾個孩子到寺院玩,見慶師老實,就污言穢語的咒罵他,又用小木棍搗他的光頭。慶師歪歪頭一笑說:你想和我結緣啊?給你爹媽說說,我收你當徒弟,教你念阿彌陀佛,上好學,做好事,長大你家輩輩有富貴。
另有一位王鳳林居士說起,有一次慶師擔了一挑大糞往地裡去,恰巧有一個年輕人騎著自行車迎面駛來。因為車速太快,慶師躲閃不及,一下子被撞翻到了旁邊的水溝裡,大糞灑得渾身都是。沒想到這個年輕人不但不道歉,還大罵倒在水溝裡的慶師擋了他的路。正趕上王鳳林居士扛著個鐵鍬從此路過,一見這年輕人如此野蠻無禮,氣得掄起鐵鍬就要去拍他。躺在水溝裡的慶師馬上連聲制止他說:不要打他、不要打他,不怨他,都是我的錯。邱老居士回憶說:慶師脾氣好,從不惹人生煩惱。因為他有點口吃,說什麼話都說不利索,所以也就不喜歡說閒話了。但是有一點,他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不會結巴,所以我就只記得他愛念佛。
在「知所在,自然自在」一文中記載,一九七五年八月,連續幾天的傾盆大雨,致使張莊西邊的小河水位陡漲,沖垮了數百年的一座石橋。當時還在生產隊的海慶老和尚,與一些村民一起帶著繩索、鋼釺前去搶險。可是幾十個人拼盡力氣,幹了一上午,也沒有把石橋修復好,因為有一塊千餘斤的石條,被沖到了離橋基五米多遠的淤泥中。大家都說如果這塊石條挪不過來,這座橋就算永遠毀了。正當人們灰心喪氣的時候,海慶老和尚慢吞吞的說,快晌午了,讓我再試試吧,不會讓咱這裡的人們因為沒橋走而作難。只見他喃喃自語了一陣子,其實大家知道他是在念阿彌陀佛,因為那時政策不允許,不能出聲念佛。然後用一根鋼釺和兩根碗口粗的木棍,硬是把石條從淤泥中連翻了幾個跟頭,靠在了橋墩旁。人們都驚呆了,大家怎麼也想不通,沒有一個人給他幫忙,這樣一個身材瘦小、六十多歲的老和尚,他究竟是怎麼把這一千多斤的石條從淤泥裡拉出來,並且還挪動了五米多遠?當時的生產隊長黨志發後來說起,慶師在淤泥中挪石條的時候,他看見老和尚頭頂出汗發光,但身上卻沒有出汗。後來有人問起慶師的時候,他笑著說,那全都是阿彌陀佛加持,要不然我怎麼可能會有那麼大力氣?
海慶法師雖然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但是卻具足了《無量壽經》經題所說的「清淨平等覺」,持念彌陀,真心顯現,自然開悟。他以念佛之功,忍辱之行,成就了金剛法體,全身舍利,成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惟越致菩薩,圓滿了清淨莊嚴的菩薩淨戒。
第十、謗三寶戒。《梵網經》云:「若佛子,自謗三寶,教人謗三寶,謗因,謗緣,謗法,謗業。而菩薩見外道及以惡人,一言謗佛音聲,如三百矛刺心,況自口謗。不生信心孝順心,而反更助惡人、邪見人謗者,是菩薩波羅夷罪。」蓮池大師在《戒疏發隱》中說:「紹隆三寶,菩薩法也。今反謗焉,寧不犯重。」因此,毀謗三寶,是菩薩重罪。淨空老法師在《地藏菩薩本願經科註》中說,毀謗三寶,無論你是有意、無意都得重罪,在一切惡業裡面沒有比這個更重。它的原因如佛在經中所說,三寶是人天眼目,三寶是眾生得度的因緣,你把一切眾生得度的機會斷掉,這個罪就重了。殺身命罪小,斷眾生慧命罪大。
在《來佛三聖永思集》中記載,古德教導我們,不可毀謗眾望所歸者,因為人心所向,天命可知。賢師往生前三天,曾手捧一本書,讓一位居士給留影。那是集結當代眾多宗派的高僧大德,讚歎淨土法門、讚歎淨空老法師的一本書,書名就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老人家讚歎淨空法師是一位佛知佛見的大德高僧,老法師能住世弘法是眾生的大福報,希望大眾能團結一心,共同光大佛法,廣利眾生。再三儆戒學人,一定要善護口業,千萬不可毀謗聖賢人。
淨空老法師在講經之中,對來佛三聖大為讚歎:我看看海賢法師、海慶法師,他們不認識字,沒有學過教,但是他們能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憑一句佛號,六字洪名,他成就了念佛三昧。我相信他有悟處,他不是普通的覺悟,正是宗門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就是說,他們為我們示現的是法身菩薩,處今時今處這個時代,示現佛門弟子修行證果最好的榜樣。我們自嘆不如,我們要向老和尚學習,老和尚確確實實是我們的榜樣,我們現在回頭還來得及(《淨土大經科註》)。海賢老和尚與淨空老法師互相恭敬、互相讚歎,為我們淨業學人做出了最好的表法。
綜上所述,來佛三聖具足了清淨圓滿的菩薩戒行,如同《無量壽經》所言,「戒若琉璃,內外明潔」。大慈念老說,「戒者戒律,為戒定慧三無漏學之首。奉持戒律,明淨清潔,以自莊嚴,持戒淨潔,譬如琉璃」。因此,戒是學佛的基礎。《梵網經》曰:「戒如明日月,亦如瓔珞珠。」以光明的日月、名貴的珠寶來比喻持戒,因此說戒若琉璃。內外明潔,是意業清淨,內有戒定慧,表現在儀表上,具足威儀。所以他的言說,才能夠令眾生心悅誠服,「故曰,其所言說,令眾悅服」(《無量壽經》)。來佛三聖就是以如同瓔珞寶珠一般的清淨戒行,圓滿具足菩薩三聚淨戒,具足《妄盡還源觀》所說的四德,「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而為末法九千年的眾生,做出了念佛成佛的最佳榜樣。
以上是慚愧弟子敬述恭敬學習《梵網經菩薩戒》,以及《來佛三聖永思集》的心得報告。誠請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大德同修慈悲指正,無盡感恩,阿彌陀佛。慚愧弟子釋開吉頂禮敬呈,二0一四年九月九日。
老法師:開吉這份報告分上下兩篇,內容寫得非常好,最重要的我們要認真把它做到。說到做不到,有沒有功德?有,功德不大;說到能做到,像海賢和尚這樣的表法,這個功德無量無邊。佛菩薩度化眾生,最初釋迦牟尼佛就給我們做了榜樣。早年我們在湯池做實驗,我告訴當時有三十七位老師,我說在歷史上,最好的老師有兩個人:一個是釋迦牟尼佛,一個是孔子。他好在什麼地方?先行其言,他先做到了再說。所以別人相信他,願意做他的弟子,跟著他學習。如果他所說的他做不到,就沒有人願意跟他學了。所以,身行而後言教。
在我們這一代裡頭看到,說到的人很多,真正做到的人不多。這是說他有智慧,這個智慧不是這一生修的,生生世世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接觸佛法他能理解。為什麼做不到?煩惱習氣很重,也就是放不下。還有我們的福報不足,沒有好的修學環境,這也是讓一些人退心主要的因素。世界亂了,人心壞了,好的緣愈來愈少,所以一定要非常珍惜,有好環境讓我們好好的用功,決定不能放棄,用感恩的心,多住一天就是多一天的功力。不造罪業,最重要的不說別人過失,學佛,普賢菩薩,稱揚人的善,不說人的惡。不但不說,根本就不能把別人的過失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我們虧就吃大了,我的心變壞了;不放在心上,揚善隱惡。
來佛三聖他們都做到了,海賢法師九十二年如一日,太難得了,真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怎麼學?我告訴大家方法,大家要認真,你就真學到了,每天將光碟看三遍,念佛號一萬聲,一年不要間斷。一年你就看了一千遍,一千遍,根紮下去了,你看這個光碟會開悟。只要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就能像老和尚一樣,大徹大悟。淨宗透徹了,整個佛法就明白了,才能像佛一樣,歡喜自在,普度眾生。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不可或缺的兒童英語學習網站
※你會用到的學習軟體,超實用到家的!
※誰說沒有英語學習環境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七五集)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一一六集)
TAG: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