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的美蘇登月大戰 圖片(40張)
20世紀50年代初,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在朝鮮戰爭中打成平手。它們都試圖在新的人類活動空間中佔得先機。在蘇美相繼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成功之後,兩國都開始了對月球的探索。1961年,美國阿波羅計劃拉開帷幕,這讓蘇聯人感到憂慮。最終美國人在探月競賽中獲得勝利。冷戰時期的美蘇登月大戰文|孫力舟自從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特別是18世紀後期工業革命開始以來, 科學技術的發展就對國家的興衰成敗和國際關係的演變產生重要影響。因此,現代科學技術的研究不單單是學術圈、產業界的事情,而常常由政府主導,協調全國各個地區、部門的力量通力合作。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和蘇聯的登月競賽,就是一個典型例子。20世紀50年代初,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在朝鮮戰爭中打成平手,核武器的威懾力量使雙邊都不敢貿然進攻對方利益集中的核心地區,而是力圖在邊緣地帶(被相對衰落中的英法等老殖民主義強國控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擴展勢力,並在技術進步帶來的新的人類活動空間中佔得先機。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由於蘇聯本土被美國在西歐、中東和東亞的核基地包圍,而蘇聯在美國本土附近則沒有核基地,因此蘇聯為了增強對美國的核威懾效力,加強了對洲際導彈的研發。洲際導彈技術與航天技術具有很強的相通性。1957年8月21日,蘇聯發射了第一枚洲際導彈,同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太空競賽中佔得先機。這一成就,無疑給因赫魯曉夫否定斯大林的「秘密報告」和波蘭、匈牙利事件而形象受損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打了一劑強心針,也讓很多正在努力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發展的亞非拉精英認為社會主義代表了未來的方向。1957年11月3日,蘇聯發射了第二顆人造地球衛星,將小狗「萊伊卡」送上太空。當時正在莫斯科出席世界共產黨、工人黨代表大會的毛澤東詼諧的說「不是講美國非常厲害嗎?你為什麼到現在連一個山藥蛋還沒有拋上去?」。 1958年1月,美國才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此後,美蘇雙方都開始了對月球的探索。美國在1958年8月17日發射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和蘇聯於同年9月23日發射的月球探測器都失敗了。 此後,蘇聯在1959年1月4日發射接近月球的首枚探測器「月球1號」,9月14日實現月球探測器「月球2號」登陸月面,10月7日由「月球3號」獲得首張月球背面照片,都領先於美國。1959年底,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出耗資260億到380億美元的龐大計劃,要求在1970年之前實現載人環月飛行,該計劃被艾森豪威爾總統否決。1961年4月12日蘇聯的尤里·加加林成為世界上首位航天員,五天後美國中情局策劃的古巴流亡分子在吉隆灘登陸失敗,這兩件事讓剛剛就任的帥哥總統肯尼迪大受刺激。美國開始阿波羅計劃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在國會發表講話,向世界宣布:「美國將在十年之內把宇航員送上月球,並讓其安全返回地球。」阿波羅計劃拉開帷幕,該計劃估計需要花費250億美元(其購買力相當於21世紀初的約1200億美元)。NASA的預算從1960年的5億美元增加到1965年的52億美元,佔了美國聯邦預算的5.3%。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人員的數量從1960年的1萬人增加到1966年的3.6萬人。美國航空航天從業人員也從3.65萬猛增到37.6萬。來自80個國家的超過2萬家公司參與了阿波羅計劃,僅制導系統陀螺和加速度計的生產有兩千人參與。200多所大學參與了探月、登月的科技研發。估計將近1千萬人直接或間接參與了阿波羅計劃,而1960年美國的人口僅為1.79億人。當時還有數百萬美國人生活貧困,上千萬黑人遭受種族歧視,被排除在主流政治和社會生活之外,美國南方一些城市的種族衝突嚴重。但是,當時很少有美國人像今天的一些中國人一樣,質疑政府為何不把探空登月的錢用於改善民生和推進民主。分屬各個階層和各種利益集團的美國民眾,在愛國主義的感召和科研經費、工廠訂單物質刺激的雙重作用下,高效的投入了阿波羅計劃。1962年,美國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迫使蘇聯做出屈辱的讓步,展示了美國核武器的優勢,美國人搶先登月的信心更加充足。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身亡。11月29日,用於美國運載火箭的裝配和發射的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控制中心被改名為肯尼迪航天中心,肯尼迪開創的登月事業繼續推進。蘇聯喪失領先地位當時蘇聯的整體工業和科技實力仍不及美國,阿波羅計劃的全面啟動讓蘇聯領導層感到憂慮,他們試圖在美國內部敗壞阿波羅計劃的聲譽。1963年,東德作家朱 馬德(Julius Mader)出版了《亨茨維爾揭密;關於火箭大王馮 布勞恩的真實故事》(The Secret of Huntsville : The True Career of the Rocket Baron Wernher von Braun )一書,揭露美國倚重的火箭專家、阿波羅計劃的負責人馮 布勞恩曾是納粹德國V-2火箭研製團隊的領導人。但是,大多數美國人得知此事後不以為然,仍然支持阿波羅計劃。蘇聯興建了位於今天哈薩克境內的拜科努爾航天基地,缺乏一個專門負責組織航天活動的政府機構,整體投入遠遠小於美國,還把有限的財力分散到運載火箭和載人飛船兩個項目中,此外,蘇聯高度集中和意識形態化的體制一方面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並一方面也容易使航天活動遭受過多的政治干擾。例如,赫魯曉夫為了宣傳效果,強令在1964年十月革命紀念日之前,必須同時把三名宇航員送入太空。在蘇聯火箭推力不足的情況下,蘇聯專家們不得不減少了實驗儀器、食品儲備,甚至取消了宇航員的宇航服,把他們的生命安全僅僅寄托在飛船艙的密封性上,逼他們玩命。這樣取得的「成果」,不僅科學價值極為有限,還違反了尊重生命的人道主義精神,長遠來看容易磋商航天人員的積極性,甚至讓本國和世界人民質疑蘇聯航天事業的正當性。又如,1964年10月赫魯曉夫被趕下台,負責載人飛船項目切洛梅在克里姆林宮失去支持,也影響了登月計劃實施的連續性。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蘇聯此前的領先優勢逐漸喪失。1964-1965年,美國的「土星一號」和蘇聯的「質子號」都實現成功飛行,美國在探月競爭中已經追上蘇聯。此後的幾年,美蘇都為航天付出了生命的代價。1966年,蘇聯的宇航之父科羅廖夫因醫療事故去世,嚴重影響了此後的航天活動。同年,蘇聯宇航員卡馬羅夫在「聯盟號」飛船首次返回地面時的事故中死亡。1967年,美國宇航員格里森、懷特和查菲在事故中喪生。1968年,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在飛行事故中去世。1968年9月,蘇聯讓搭載了海龜和昆蟲的探測器進行繞月飛行。12月24日,美國阿波羅8號飛船機械乘員組環繞了月球,開始在探月競賽中佔得先機。蘇聯為登月計劃而設計了N1巨型火箭,該火箭的第一級發動機由30台使用煤油和液氧燃料的火箭發動機組成的。這些發動機之間很難實現推力平衡,為這些發動機分別添加燃料也很困難的事情。此外,拜科努爾基地深處內陸,通過鐵路運送火箭,N1火箭箭體各級都被拆散再重新組裝,使得許多潛在問題都不能及時發現並排除。1969年2月21日和7月3日,N1火箭兩次發射失敗,其中第二次炸毀了發射塔,成為火箭史上最大的爆炸。蘇聯搶先登月的希望化為泡影。1969年7月16日,美國發射了 阿波羅11號飛船,7月20日,尼爾 阿姆斯特朗與巴茲 奧爾德林成為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此後,「阿波羅」12、14、15、16、17號相繼登月成功,對月球進行了廣泛的考察。而蘇聯的N1火箭又遭遇了兩次失敗,11次對月球的無人探測器發射只有兩次成功。美蘇的探月之戰以美國的全勝告終。1975年7月17日阿波羅與聯盟號在軌道上成功對接,這與同年召開的「歐安會「一起代表了勃列日涅夫統治前期的蘇聯對西方陣營「緩和」政策達到高潮。此後,蘇聯轉向空間站的探索,美國在1975年之後也停止了載人登月項目,美蘇的航天爭奪轉向新的領域。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訂,標誌著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在朝鮮戰爭中打成平手。然而,兩國在西方的競爭遠未停止。戰後被蘇美英法接管的德國成為兩個陣營新的冷戰陣地。圖為1953年,東柏林的婦女在鐵絲網前與她們西柏林的朋友打招呼。
核武器的威懾力量使美蘇雙邊都不敢貿然進攻對方利益集中的核心地區,而是力圖在邊緣地帶擴展勢力,並在技術進步帶來的新的人類活動空間中佔得先機。1955年6月,蘇聯著手在哈薩克境內建設航空航天基地,取名「拜科努爾航天基地」。圖為建成後的基地。
在對東歐社會主義小兄弟的「不聽話」進行懲罰的同時,蘇聯一直沒有停止對太空的探索。謝爾蓋·科羅廖夫蘇聯最著名的火箭工程師和設計師,被稱為「蘇聯航天之父」。1966年,科羅廖夫因醫療事故去世,嚴重影響了蘇聯的航天活動。圖為1957年左右,謝爾蓋與一隻不知名的小狗。
在航空基地開建的第二年,即1956年2月14日,蘇共召開二十大。它成為蘇聯及蘇共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赫魯曉夫在會上批判了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並提出「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平過渡」三項原則。圖為赫魯曉夫在會上做報告。
蘇共二十大對斯大林進行全面否定之後,共產主義下的東歐各國紛紛出現了持不同政見者。1956年10月23日,在匈牙利由群眾和平遊行而引發武裝暴動。在蘇聯的兩次軍事干預下,事件被平息。圖為蘇聯坦克進入布達佩斯之後的街頭。
1957年11月3日,蘇聯發射了第二顆人造地球衛星,將小狗「萊伊卡」送上太空。當時正在莫斯科出席世界共產黨、工人黨代表大會的毛澤東詼諧的說「不是講美國非常厲害嗎?你為什麼到現在連一個山藥蛋還沒有拋上去?」
蘇聯執行舉國體制,在軍備上毫不含糊。1957年11月7日,蘇聯在紅場舉行紀念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遊行,滿載SAM2導彈的車輛緩慢通過紅場。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這讓美國人感到緊迫和難堪。圖為1957年秋天,一個工程師在車間里為「衛星1號」做最後的完善工作。
1959年,赫魯曉夫和同僚在萊比錫大展上,他們的身後是「衛星三號」。赫魯曉夫的得意之情溢於言表。蘇聯對太空的探索一直緊鑼密鼓地進行,「衛星三號」於1958年5月15日發射成功。供圖|Gettyimages
1959年,赫魯曉夫和同僚在萊比錫大展上,他們的身後是「衛星三號」。赫魯曉夫的得意之情溢於言表。蘇聯對太空的探索一直緊鑼密鼓地進行,「衛星三號」於1958年5月15日發射成功。供圖|Gettyimages
在相繼成功發射人造衛星之後,蘇美開始對月探索。兩國在1958年發射的月球探測器都告失敗。1959年1月2日,蘇聯發射月球1號無人探測器,首次成功脫離地球引力。其後蘇聯再次發射成功發射月球2號和3號。圖為月球2號,它是到達月球的第一個人類使者。
1959年9月15日至27日,赫魯曉夫訪美。赫魯曉夫在戴維營會談中同艾森豪威爾就德國柏林、裁軍、美蘇關係等問題進行了一系列討論。但會後僅七個月,就發生美國U-2飛機入侵蘇聯事件。蘇美關係趨於緊張,兩國展開新的爭奪。圖為赫魯曉夫向艾森豪威爾解釋「衛星1號」模型。
此時,蘇聯在探月競賽中處於領先地位。1959年7月24日,在莫斯科舉行的美國國家博覽會開幕式上,時任美國副總統尼克松與赫魯曉夫之間展開了一場關於東西方意識形態和核戰爭的論戰。辯論是在廚房用具展台前進行的,故稱「廚房辯論」。
1963年11月16日,肯尼迪遇刺六天前,在美國航空航天局,德國導彈之父馮· 布勞恩(中)向肯尼迪總統介紹土星系列火箭發射系統,美國航空航天局副局長羅伯特· 西蒙斯(左)陪同。馮?布勞恩曾是納粹德國V-2火箭研製團隊的領導人,這一點曾被蘇聯人指責。
肯尼迪當選美國總統後,赫魯曉夫於1960年11月10日發出了私人賀電,表示願意同他就一切懸而未決的問題進行談判。肯尼迪也提出了「敵對國家」「重新開始尋求和平」的主張。1961年6月3日和4日,肯尼迪和赫魯曉夫在維也納舉行會談。會談涉及禁止核試驗、柏林等問題。
在肯尼迪和赫魯曉夫舉行維也納會談之前,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里· 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飛船,繞地飛行一圈後安全返回地面,成為人類進入太空第一人。而美國要到差不多一年之後,1962年2月20日,宇航員約翰·格倫乘坐友誼七號飛船繞地球三圈。
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進入太空五天後,1961年4月17日,中情局策劃在美古巴流亡分子在吉隆灘登陸,遭遇失敗。赫魯曉夫的政治局1960年答應向古巴提供經濟和軍事支持。一般認為豬灣事件是美國對蘇聯答應幫助古巴的反應。圖為豬灣登陸事變後被俘的流亡分子。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在國會發表講話,向世界宣布:「美國將在十年之內把宇航員送上月球,並讓其安全返回地球。」阿波羅計劃拉開帷幕,該計劃估計需要花費250億美元。
在兩國展開探月競賽的同時,地面的冷戰仍在持續。1961年8月13日,柏林牆開始建立,全長155公里。隨著冷戰氣氛的提升,1952年東西柏林邊界開始關閉。1949年到1961年大約有250萬東德人冒著被射殺的危險逃入西柏林。圖為1961年西柏林的人們在柏林牆下。
在肯尼迪和赫魯曉夫舉行維也納會談之前,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里· 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飛船,繞地飛行一圈後安全返回地面,成為人類進入太空第一人。而美國要到差不多一年之後,1962年2月20日,宇航員約翰·格倫乘坐友誼七號飛船繞地球三圈。
1961年9月5日美國U-2偵察機在古巴首次拍攝到SA-2地對空導彈以及米格-21戰鬥機。古巴導彈危機由此爆發。圖為1962年10月5日,部署在古巴的蘇聯導彈基地地圖。
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向美國和全世界發表廣播講話,通告了蘇聯在古巴部署核導彈的事實,宣布武裝封鎖古巴,要求蘇聯在聯合國的監督下撤走已經部署在古巴的進攻性武器。當天,美國軍隊進入警備狀態,更多的美軍被移駐到佛羅里達州,約200艘艦船圍繞古巴。
古巴導彈危機被看作是冷戰的頂峰和轉折點。1961年10月28日,秘密外交談判成功。美國同意不入侵古巴,並秘密撤回土耳其的導彈。赫魯曉夫宣布撤回布置在古巴的導彈。圖為1961年10月25日,在聯合國會議上,美國首次展示蘇聯位於古巴的導彈發射場的照片證明。
1962年11月9日,肯尼迪總統在佛羅里達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聽取工程師洛克·佩特羅內的彙報。佩特羅內主管「土星五號」的研發,監督所有與阿波羅號有關項目的建設和運行。
1962年11月16日,土星一號運載火箭在佛羅里達卡納維拉爾角進行第三次試飛。這是阿波羅項目的一部分。
1963年6月25日,肯尼迪訪問西柏林。他在演說中表示,「柏林牆不僅是開歷史的倒車,更是對人性的戕害。它讓家庭分離,妻離子散,讓手足異處,摯友失群。」他說:「一切自由人,不論他們住在何方,皆是柏林市民,所以作為一個自由人,我為"我是一個柏林人』這句話感到自豪。」
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探月競賽的同時,美軍於1965年2月7日開始了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北越進行大規模轟炸。3月8日,美海軍陸戰隊等地面部隊開始大舉進入南越。從此,正式開始了以美軍為主體的侵略越南的局部戰爭階段。圖為1966年2月林登·約翰遜總統問候駐越南的部隊。
1967年4月17日,美國發射「勘測者3號」。繼硬著陸後,美國太空總署開始發射為「阿波羅」行動勘測合適登陸點的「勘測者」系列軟著陸器和「月球軌道器」系列軌道探測器。
1967年4月23日,蘇聯宇航員科馬洛夫乘坐「聯盟1號」飛船升上太空。第二天,因為返回地球著陸時降落傘失靈,飛船墜毀,科馬洛夫不幸身亡。這次事故與當時蘇聯領導層急於取得「太空勝利」有莫大關係。圖為被蘇聯政府找回的科馬洛夫遺骸。
美蘇都為航天付出了生命代價。阿波羅1號是美國第一次由三名宇航員執行的太空任務。計劃中將於1967年2月21日發射的阿波羅1號在1月27日例行測試時,指令艙突發大火,3名宇航員維吉爾·格里森(中)、愛德華·懷特(左)和羅傑·查菲全部遇難。圖為遇難前的三位宇航員。
1969年2月21日,蘇聯在拜科努爾航天基地進行N1火箭首次發射試驗,升空後69秒火箭爆炸。N1全部四次發射試驗全部以失敗告終,其中第二枚試驗火箭更將發射架夷為平地。N1運載火箭是蘇聯研發的用來將蘇聯宇航員送到月球的火箭。蘇聯在登月大戰中逐漸沒落。
美國卻扶搖直上。當地時間1969年7月16日9時32分,裝載著阿波羅11號的土星5號火箭於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12分鐘後進入地球軌道。環繞地球一圈半後,第三級子火箭點火,航天器開始向月球航行。7月20日4時17分,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登上月球。
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美國副總統安格紐和前總統約翰遜在人群中一起觀看裝載阿波羅11號的火箭發射升空。
1969年7月24日,三位宇航員從月球返回地球,他們從左至右依次是: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和奧爾德林。透過「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的活動隔離艙的窗戶,美國總統尼克松和三位宇航員互致問候。
回過頭來看蘇聯,11次對月球的無人探測器發射只有兩次成功。蘇聯在載人登月項目上完敗於美國。不過,蘇聯在月球車技術上依然領先於美國。1970年11月17日,蘇聯將世界上第一輛遙控月球車送上月球。月球車1號在月球上進行了多次巡遊,總行程10540米。
美國仍然略勝一籌。1971年7月31日,阿波羅15號的宇航員大衛·斯科特和詹姆斯·艾爾文進行了人類首次有人駕駛的月球車行駛。圖為宇航員艾爾文駕駛著四輪月球車,在崎嶇不平的月球表面上,越過隕石坑和礫石行駛了數公里。
1974年11月24日,美國總統福特與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在海參崴舉行會議,簽署了《關於進攻性戰略武器問題的聯合聲明》。初步商定各自的進攻性核武器運載工具總額不得超過2400件,其中分導式多彈頭導彈不超過1320枚。
1975年7月17日,美國阿波羅18號飛船和蘇聯聯盟19號飛船在太空中實現成功對接。蘇聯對西方陣營「緩和」政策達到高潮。此後,蘇聯轉向空間站的探索,美國也停止了載人登月項目。圖為7月1日,在阿波羅-聯盟號對接的訓練中,美國宇航員與蘇聯宇航員萊昂諾夫(左)握手。
推薦閱讀:
※搞笑GIF圖片:我不敢看這妹紙的眼睛
※人在仙境---特效圖片
※【圖】大葉植物圖片及名稱展示 常見的風水大葉植物有哪些
※我愛讀書936的【陽宅圖片】
※古董勞力士手錶介紹 古董勞力士手錶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