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大觀誕辰150周年:將高蹈雄偉的新思想引入日本畫壇
為紀念日本畫壇大家橫山大觀誕辰150年、逝世60年,今年4月至7月,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先後舉行《橫山大觀誕辰150周年紀念展》,展出了全長超過40米的日本最長畫卷《生生流轉》以及《夜櫻》《紅葉》等代表作,還有大量新發現作品和習作等資料。盛大的橫山大觀回顧展,以期從繪畫創作過程中探求橫山大觀的藝術本質。
橫山大觀(Yokoyama Taikan,1868-1958),出生於日本明治元年,即日本明治維新的第一年,其生涯貫穿明治、大正與昭和三個時代,繼承與重視傳統繪畫的同時挑戰新風格,為近代日本畫的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大觀的終生導師岡倉天心曾這樣評價大觀:「橫山大觀之作,發自奇思妙想,每每出人意表。從創作《屈原》開始,將高蹈雄偉的新思想引入畫壇,恐怕無有出於大觀之右者。」
為紀念橫山大觀誕辰150年、逝世60年,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先後舉行《橫山大觀誕辰150周年紀念展》,展覽分為「明治」「大正」「昭和」三個部分,以時間順序回顧橫山大觀的足跡,呈現他在日本與西方文化交錯融合的時代探索、發展的過程。
曾就學於東京美術學校的大觀,與其師岡倉天心一道離校,成立了日本美術院,力圖在新時代中創作出全新的繪畫作品。在西洋傳來的種種事物和信息洶湧而至的時代里,他既繼承了日本繪畫的傳統技巧,有時又嘗試著改變技巧、或者舉重若輕地將畫作主題從舊有的定式中解放出來。最終,大觀更為廣泛地運用這類手法,創作了兼具自由畫風和深刻精神的許多名作。
本次展覽展出了全長超過40米的日本最長畫卷《生生流轉》(重要文化遺產)以及《夜櫻》、《紅葉》等代表作,還有大量新發現作品和習作等資料,從繪畫創作過程中探求橫山大觀的藝術本質。展覽作品總數超過90件,是一次盛大的橫山大觀回顧展。
展覽看點
水墨畫的集大成:日本最長畫卷、重要文化遺產《生生流轉》全部展出
《生生流轉》(局部)1923(大正12)年 絹本墨畫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藏 重要文化遺產
畫作全長超過40米。這幅日本最長的畫卷,描繪了水一生的故事。畫作起始於山間涌動的雲朵,雲化成一滴水珠落在地上,就此開始流淌。河流滋潤著周圍的群山、動物和人們的生活,水量也不斷增長,最終流入海洋。龍在狂暴的海洋中躍動,水又化為雲朵升入天空。故事再一次回到畫捲起始處。大觀的水墨畫技法全部注入在這幅畫作中。
夢幻般同時展出絢爛華麗的《夜櫻》與《紅葉》
《夜櫻》1929(昭和4)年 紙本彩色 大倉集古館藏
熊熊燃燒的篝火上方浮現出夜櫻,引導人前往夢幻世界。《夜櫻》是曾參加羅馬日本美術展(1930年)的大觀竭盡全力之作。
《紅葉》1931(昭和6)年 紙本彩色 足立美術館藏
鮮艷的顏色閃爍著鉑金般的光澤,是一幅絢爛華麗的作品。強有力的形態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日本畫材之美。
時隔一百年的「發現」:展出《白衣觀音》、《彗星》等新發現作品
《彗星》1912(明治45)年 絹本墨畫 個人藏
這幅畫以水墨畫形式描繪了1910(明治43)年接近地球的哈雷彗星。由於彗星的接近,日本國內對天文的興趣高漲。本畫外另有一幅畫也是相同主題的作品。「用水墨畫來描繪彗星」,從中可以窺見大觀選擇畫作主題的自由性和新鮮的感性。
《白衣觀音》1908(明治41)年 絹本彩色 個人藏
距今105年前刊行的《大觀畫集》(藝草堂,1912年刊)以黑白照片形式刊登過此畫,其後畫作下落不明。此畫與在文展中獲獎的《流燈》(1909年,茨城縣近代美術館藏)為同一時期的作品,而尺寸則有後者的兩倍以上,是一幅大型作品。畫中的觀音手臂和腿都比較短,描繪的筆觸細緻卻又缺乏立體感和縱深感,顯示出稚拙之感,但除去這一缺陷之外,畫作中洋溢的對於「表現」的熱情仍然富有魅力。
《恆河之水》1906(明治39)年 絹本彩色 GB化成股份公司藏
本畫曾刊登在創立之初的日本美術院參與編輯的《日本美術》上,被認為是大觀回國後寄給在歐洲遊學時簽訂契約的倫敦畫商的作品中的一件。
展覽篇章
展覽分為明治、大正、昭和三個部分,以時間順序回顧橫山大觀的足跡,呈現他在日本與西方文化交錯融合的時代探索、發展的過程。
第1章 「明治」的大觀(1868-1912)
大觀作為東京美術學校第一期學生開始學習繪畫,在校長岡倉覺三(天心)的指導下,嘗試了新時代的繪畫。描繪「理想」和「概念」等抽象事物(即所謂「理想畫」)、不畫出輪廓線而下筆作畫(即所謂「朦朧體」)、像油畫一樣使用畫具——青年大觀的這些嘗試中,蘊藏了日後改變「日本畫」的力量。這一時期的大觀與英年早逝的密友菱田春草一同行動。同春草相比,大觀不擅長專攻某一畫法,但在同時嘗試各種各樣的表現手法這一點上卻有著充沛精力。因此,有時大觀的作品顯得比春草更驚人地領先於時代潮流,這也是事實無疑。另外,能構想出旁人無法畫出的、嶄新甚至令人有破天荒之感的主題,這也是大觀獨有的特徵。
《山路》1912(明治45)年 絹本彩色 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藏
像油畫筆觸一般使用質感粗糙的新岩畫具,這是一種嶄新的手法。彷彿在出神一般的人物有著「大正」年間的大觀風格。
《迷路的孩子》1902(明治35)年 絹本木炭 個人藏
第2章 「大正」的大觀(1912-1925)
1913(大正2)年,大觀之師岡倉覺三逝世,次年,大觀重振了有名無實的日本美術院,成為了青年畫家的領導者。所謂「朦朧體」不為評論界所容,大觀在明治年間備嘗辛酸。而進入大正時期,一反先前受到的「標新立異、冒進的革新主義者」之類的惡評,大觀被認為是在東洋傳統中融入了嶄新感性的實力派畫家,獲得了一致的高度評價。這一時期的大觀作品中,中國水墨畫、琳派和日本畫等傳統技巧和構圖的影響清晰可見。大觀將自己的作品分為裝飾性的彩色畫和水墨畫兩類,在兩類畫作中都發揮了學習古畫的成果。同時,大觀還不忘在傳統中加入新變,他的作品體現出了強烈的「大觀」個性。從這一時期的代表性作品中可以見出大觀是如何在主題和表現手法上繼承傳統並加以變革的。
《群青富士》1917(大正6)年前後 絹本金底彩色 靜岡縣立美術館藏
屏風上描繪了明亮而無邊無際地延伸開去的富士山。大正年間大觀所畫的富士山以明快的構圖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用色為特徵。
《焚火》1915(大正4)年 絹本彩色 熊本縣立美術館藏
《靈峰十趣·山》1920(大正9)年 絹本彩色 個人藏
《靈峰十趣·秋》1920(大正9)年 絹本彩色 今岡美術館藏
第3章 「昭和」的大觀(1925-1958)
這一時期,「東有大觀,西有棲鳳」之說廣為人知,大觀與京都的竹內棲鳳並稱,成為日本畫壇中名副其實的代表性畫家。提到大觀時任誰都會聯想到的作品,幾乎都是在這一時期創作的。本章介紹大觀在昭和時期戰爭的整個過程中創作的作品。
《夕顏》1929(昭和4)年 絹本墨畫淡彩 個人藏
《某一天的太平洋》1952(昭和27)年 紙本彩色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藏
《山野之花》1936(昭和11)年 紙本彩色 永青文庫藏
大觀的奇思妙想
縱觀橫山大觀創作歷程,其經久不衰的魅力源於何處?策劃展覽的博物館研究員認為,創作出全新的日本畫的大觀,他的氣魄和與生俱來的好奇心都十分充沛。從現存作品中可以看出,那時的大觀靈活地採用了各種各樣的主題和表現手法。
大觀的靈活也表現在他能立即將現實中眼見的事物採用為主題。比如,他於1903(明治36)年前往印度,回國後畫出《白衣觀音》、《流燈》等大型作品來表現對印度的印象。與他一道旅行的菱田春草僅以小品畫作表現印度風格的主題,而大觀則十分積極地想要描繪出眼見之物。
此外,畫家把在美國和中國遊覽過的名勝畫上屏風的《瀑布(尼亞加拉瀑布·萬里長城)》、描繪1910年接近地球的哈雷彗星的畫作《彗星》等畫,都展現出大觀選擇畫作主題的靈活性。
《靈峰十題》由十幅畫組成,曾由個人成套收藏,但後來畫作分散,其中也有至今仍下落不明的畫。本次展覽集中展出了其中的「春」、「秋」、「夜」、「山」四幅,是集中欣賞作品的寶貴機會。
特別是《靈峰十題·春》,在金泥塗成的底色中浮現出來的白色富士山,好像是芒果醬中的鮮奶皮一般。這是大觀畫的富士山中最為抽象而單純的一幅。從昭和時期大觀所畫的富士山中無法想像的造型靈感頗耐人尋味。
《靈峰十題·春》1920(大正9)年前後 絹本彩色
大觀描繪的動物很多都擺出了不可思議的姿勢。脖子歪斜著呈直角、身體無限歪曲、兩眼相距很遠……但是這些形象都非常可愛而富有魅力。其中《蝴蝶花》像是在打招呼說「你好啊」的鼬鼠、《山茶花與栗鼠》中津津有味地咀嚼滿嘴食物的栗鼠都十分可愛。
《蝴蝶花》1921(大正10)年 絹本彩色 常陽銀行股份公司藏
本展覽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展期為2018年6月8日至7月22日,此前已於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展出。本文圖文資料來自特展官方網站。
推薦閱讀:
※中國還有詩人嗎?
※《善導大師的凈土思想》---第26課:不擇眾機,稱名必生──法照大師「瓦變成金」之偈
※思想廣場 20130325
※國學與古代文學思想價值分析
※格非:世人對馬爾克斯的文學思想誤會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