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按照計劃,「嫦娥三號」於12月中旬擇機在月球虹灣地區實現軟著陸,將開展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月表物質成分和可利用資源調查、地球等離子體層探測和月基光學天文觀測等科學探測任務。
探月工程是我國16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之一,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之後,我國實施的又一重大航天工程。新華網西昌12月2日電(記者李宣良 李清華 余曉潔)嫦娥抱「玉兔」,逐夢廣寒宮——承載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任務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12月2日1時30分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中國航天由此開啟了一段嶄新征程。
5天之後,經過38萬公里太空旅程的嫦娥三號將抵達環月軌道。如果一切順利,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將在12月中旬登陸月球,中國可望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獨立自主實施月球軟著陸的國家。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中承上啟下的關鍵一環,「嫦娥落月」不僅寄託著千百年來人們關於月宮的種種美麗想像,更充滿著技術上的風險。正因為如此,當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橘紅色的尾焰從人們視線里慢慢消失時,一個民族的思緒也被帶進了茫茫太空——
漫漫奔月路,人們期盼著嫦娥三號能夠平安著陸月球。
航天是充滿風險的事業,月球探索更是如此。迄今為止,人類共進行了129次月球探測活動,成功率僅51%。對於嫦娥三號來說,實現成功發射僅僅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在接下來的征途中,各個系統均有大量新技術和新研產品的嫦娥三號,還要經受月面軟著陸、兩器分離、月地間遙操作、月面生存等眾多充滿挑戰的考驗。
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說,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科技人員準備了200多套預案。對方案嚴謹設計、對計劃科學論證、對質量錙銖必較、對管理精細追求……正是中國航天人的這種極端認真和高度負責,讓人們對嫦娥三號充滿信心。
展望中國航天征程,月球探索必將帶來更多驚喜與收穫。
作為人類深空探測的起點,探月具有許多現實而重大的價值:提供戰略性資源,開展真空、微重力和低磁場試驗,觀測太空,監測地球環境變化……這其中不少內容正是嫦娥三號的使命。
中國的月球探索活動,雖然起步晚,但是起點高;雖然投入少,但是效益高。首次發射的嫦娥一號,實現了4項科學目標,獲得了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嫦娥二號獲得了更清晰、更詳細的影像和數據,創造了世界航天領域的多項第一,為嫦娥三號實現月球軟著陸奠定了基礎。可以相信,裝備更先進、性能更優越的嫦娥三號,將為人類認識月球作出更大的貢獻。
暢想中國航天新征程,「航天夢」必將為「中國夢」注入更強大動力。
「中國夢」蘊含「航天夢」,「航天夢」助推「中國夢」。隨著嫦娥登月成功,廣袤的太空將會出現更多、更活躍的中國身影:在近地軌道組裝大型空間站,開展地面上無法進行的科研實驗;開展有人探月活動、組裝飛往火星等天體的飛行器,把中華民族的夢想寫在更加高遠的太空……
遙望嫦娥,讓我們共同期待,期待中國航天又一段輝煌旅程的開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