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價值觀

文/曹詩友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作為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我們如何培育和踐行?筆者認為,首先應弄清這8個字的含義和為什麼要把這8個字作為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才能提升每個公民的認同和踐行的自覺性。  富強是首要追求目標  《辭海》對富強的解釋是(國家)出產豐富,力量強大。國家富強,人民安樂,這是國人的追夢,也是中國共產黨為之奮鬥的首要目標。關鍵是走什麼樣的路才能圓夢?筆者認為是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經過艱辛探索最終選擇的現代化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逐步開闢出來的道路。這條路是被歷史和實踐證明和檢驗了的一條富強之路。黨的十八大把「富強」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基本範疇,是歷史的抉擇,是社會的共識、人民的共識,誰也否定不了,誰也不能否定。  縱覽中國歷史發展的軌跡,中國近代百年是屈辱的百年,同時也是中國人民英勇抗爭的百年,是中國的志士仁人求索救國救民之路的百年。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歷史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演講時說,「君主立憲制、復辟帝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都想過了、試過了,結果都行不通。最後,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今天,我們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首先必須正確認識和理解這是一條富強之路,並來之不易,這條路是在毛澤東開創的富強道路的基礎上,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創的,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承、發展並成功推向21世紀的,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地全面推向前進並創造新輝煌的。時下,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正按十八大確定的方向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這條富強之路上飛奔。  民主是高揚的大旗  民主一詞源於希臘字「demos」,意為人民。馬克思主義認為,民主屬上層建築,由一定的經濟基礎決定,並為其服務。「民主」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基本範疇,這是由我們國家的歷史和國情決定的。只有從具體歷史和國情出發,才能認識和理解政治制度的變遷,才能理解為什麼中國的民主和西方的民主不一樣。中國的民主是與中國人民所選擇的社會主義道路聯繫在一起的。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使得廣大人民擺脫了幾千年來被壓迫、被奴役的地位,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的主人。中國的民主制度以及民主實踐的立足點和重心是引導和保障最廣大人民群眾在各個層次上參與管理國家的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民主不僅表現為人民群眾選擇和委託代表進行治理,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具有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權利;民主不僅表現在政治過程的起點之上,也貫穿於社會政治活動的整個過程之中。中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口多、底子薄,實現現代化任務艱巨。中國的國情決定了中國必須走廣泛的人民民主之路,基於同樣的原因,中國的民主又必須是有秩序的,強調集中統一、步調一致的民主。因為,只有建立了這樣的制度,中國社會才能既有活力又有效率,實現快速、穩定、持久的經濟社會發展,造福於中國人民。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人民民主是我們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當今的中國在實現中國夢的征途上生機勃勃。現實充分而有力地證明了我國的民主制度是好的,是有生命力的,這就是我們對制度充滿自信之所在。當然,不可否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仍處於初級階段,還有許多不完善和不足之處。這就更加需要所有國民自覺自愿地培育、踐行正確的「民主」價值觀,積極支持黨和國家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文明是發展的靈魂  何謂文明?《辭海》解釋為:一指猶言文化,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二指人類社會進步狀態,與「野蠻」相對;三指光明,有文采;四指年號。由此可知,文明是個多義詞,擁有多重含義。在這裡我們從國家層面來理解文明之義。文明就是指國家發展的狀態,即國家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  黨的十八大把「文明」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基本範疇,作為國家發展的核心價值理念,把我國建成文明國家,是我們黨領導中華民族復興的重大追求,也是人民最美好的願景。國家發展需要精神動力,民族進步需要文明支撐。歷史和現實昭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需要在經濟發展上實現騰飛,而且需要在文明建設上創造輝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的文明,是適應時代發展、促進人類進步的精神文明,其靈魂和核心內容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建設文明中國,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一個共同價值取向,即物質生活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缺失也不是社會主義。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們創造了經濟輝煌,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富裕起來的中國更需要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道德建設、凈化社會風氣。當今社會,人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日益多樣多變,在看到主流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健康向上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社會生活中不道德、不文明、不健康的現象。我們應該有所警悟:國家富強不能以犧牲道德為代價,生活富裕不能以文明缺失為成本;沒有道德和文明的支撐,國民的精神家園就會荒蕪,現代化建設必然受到損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國家的軟實力和國民的硬素質,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文明價值觀,讓文明為中國添彩,是我們每個人應盡之責。  和諧是美好的願景  何謂「和諧」?和諧就是指存在差別的各種成分可以相互協調地聯繫在一起。和諧社會是指構成社會的各個部分、各種要素處於一種相互協調的狀態,是指一種美好的社會狀態和一種美好的社會理想,即「形成全體人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  黨的十八大把「和諧」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基本範疇,有其具體的現實背景,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價值觀的和諧,人們的價值觀存在著不和諧的問題,當今世界價值和價值觀衝突現象更加廣泛和明顯,人類共同呼籲和平和諧。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的提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邏輯必然,是對中國古代和諧思想的合理繼承和弘揚。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和諧是對立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具體、動態、相對、辯證的統一,是不同事物之間相輔相成、互助合作、共同發展的關係。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和諧,既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實生物」的繼承,也是關注民生、注重公平的和諧,是發展中的和諧,更是民主法制保障下的和諧。和諧是國家層麵價值觀中特別富有中華文化基因特色的,中華文化歷經幾千年繁盛不衰,崇尚「和諧」價值觀是其重要原因。  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集中反映了人們面對和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身」等「四對關係」時的主張、態度和取向。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身之間關係日益複雜交錯,矛盾衝突也日益糾結纏繞。當前,在培育踐行和諧價值觀的過程中,就要注意化解它們之間的矛盾並維繫其相互之間的和諧關係。維繫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就要確立誠信、平等、友愛、互助、包容等思想和觀念;維繫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關係,就要確立集體主義、遵紀守法、遵守公德、維護秩序等思想和觀念;維繫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就要確立尊重自然、保護環境、文明消費、節約資源等思想和觀念;維繫人與自身身心之間的和諧關係,就要確立精神健康、心理衛生、心態平和等思想和觀念。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是我們共同的願望,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和諧凝聚力量,和諧成就偉業。鄰里關係和諧,才能更多地感受人間溫暖,促進社會安定祥和;勞資關係和諧,才能實現有序高效,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幹群關係和諧,才能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形成全國上下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大好局面;人與自然關係和諧,才能創造優美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實現永續發展。人心齊,泰山移。只有每個公民都確立和諧價值理念,成為「和諧因子」,整個社會才能演奏一曲最強和諧之音;只有每個中國人都奮發圖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最終實現。 (作者系市社科聯副主席)
推薦閱讀:

鞏固民主團結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
和諧有趣的京味稱呼--孟慶達
婆媳和諧相處的三個關鍵詞
舊樓和諧裝電梯 鄰里關係更投契
王永春:和諧的荒誕劇——專制、潛規則與偽道德

TAG:價值觀 | 價值 | 文明 | 富強 | 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