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習過築壇的人生 (創13:1

學習過築壇的人生(創13:1-7)

今天早上,我們要來一起思想《學習過築壇的人生》,講到獻祭,我想我們應該會想到幾件事,包括祭壇、家庭祭壇等等,而所謂的祭壇,在現代的教會中,被廣意視為「禱告」。

我不知道今天在我們教會中間,有多少弟兄姊妹在家裡有一個祭壇,可以禱告、安靜、等候,甚至是領受神話語,或是從新得力的地方。

今天我們要從亞伯拉罕身上來學習如何過一個築壇的人生,請我們看創世記十三章1-7節:「亞伯蘭帶著他的妻子與羅得,並一切所有的,都從埃及上南地去。亞伯蘭的金、銀、牲畜極多。他從南地漸漸往伯特利去,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間,就是從前支搭帳棚的地方,也是他起先築壇的地方;他又在那裡求告耶和華的名。與亞伯蘭同行的羅得也有牛群、羊群、帳棚。那地容不下他們;因為他們的財物甚多,使他們不能同居。當時,迦南人與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

從整箇舊約中的獻祭,我們看見有幾個進程:1、築壇:摩西之前。2、會幕:在曠野生活至所羅門王建殿之前。3、聖殿:第一、二、三聖殿,一直到主後七十年為止。4、會堂:兩約之間。5、教會:新約之後,主耶穌所設立的。

而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祭壇」對我們有什麼意義呢?

一、隨時敬拜

築壇是一種隨時的敬拜,我們從聖經來看,所有的築壇都是一種隨興,正確地說:用築壇來回應神。

敬拜不是形式,而是出於自己的心,耶穌說:敬拜神要用心靈和誠實敬拜。

人類的第一個獻祭,就是亞伯和該隱兄弟倆的獻祭,然而,為何神只喜悅亞伯的祭,而不喜悅該隱的祭呢?因為態度不對!

在以賽亞書一開始,上帝警告以色列民:「你們所獻的許多祭物與我何益呢?公綿羊的燔祭和肥畜的脂油,我已經夠了;公牛的血,羊羔的血,公山羊的血,我都不喜悅。」(賽1:11)

所以,外表的形式敬拜,不是神所喜悅的。

今天,我們對敬拜,常常會有固定的想法,好像敬拜、禱告、讚美有一個模式,好像是一個標準流程,但是,築壇的意思,不是固定的時間、地點,而是個態度。

就像雅各在床頭上禱告,「於是以色列(即雅各)在床頭上【或作扶著杖頭】敬拜神」(創47:31)又如同摩西的姊姊米利暗在以色列民離開埃及之後,立即敬拜神,「亞倫的姊姊,女先知米利暗,手裡拿著鼓;眾婦女也跟她出去拿鼓跳舞。」(出15:20)

此外,包括但以理素常禱告,我們相信他在獅子坑裡,仍然禱告,他並不拘於地點或是時間。

耶穌的門徒彼得快沉入海裡時的禱告,他就立即禱告說:「主啊!救我!」

而保羅、西拉在監獄中,仍然讚美主,在監獄裡,就成為保羅一行人的祭壇。

主耶穌在客西馬西園禱告,那就是祂的祭壇,當主耶穌在十字架的禱告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十字架,這就是祂的祭壇。

因此,隨時築壇敬拜是我們所要學習的,無論是開會、走路、吃飯、生活、工作等等,都有可以敬拜禱告。

有天主日之後,我和師母到一個餐館吃飯,結果席間旁邊的人就在分享他們的服事、接著他們就開始禱告,這一幕實在令我很感動,這就是隨時敬拜。

二、重新開始

每次的築壇的時候,就是一個新的生活的開始,就如同挪亞離開方舟,就築壇獻祭,那是一個新的生活的開始;當上帝告訴亞伯蘭要離開本地、本家、本族時,他就來到主前築壇,因為這代表著新生活的開始。

雅各夢見天使在天梯上上下下,而梯的的另一頭,上帝在站在梯的上面告訴他:「我是耶和華─你祖亞伯拉罕的 神,也是以撒的 神;我要將你現在所躺卧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你的後裔必像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必向東西南北開展;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那裡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創28:13-15)當雅各醒了之後,就把所枕的石頭立作柱子,澆油在上面獻祭,他就把那地叫做伯特利,意思就是神的殿。

因此,當我們每天早上築壇獻祭的時候,那就是新的開始。

記得我在神學院畢業那年,我答應竹南聖教會要過來教會服事,於是,我就是利用一次到北部的機會,特意在竹南短暫停留,我用步行到教會,邊走邊禱告,為這地祝福禱告,我一邊宣告耶穌已經得勝,同時,我把自己再次獻給主,我知道這就是我們祭壇,也是全新的開始。

所以,你要把一天獻給主,當你敬拜、禱告的時候,你要深信有新的美好事要發生,你要相信,今天跟昨天不一樣,昨天的沮喪、失敗不能影響你,你要成為新的日子、是榮耀的日子、是主所帶領的日子。

三、迎接挑戰

從舊約聖經中,每次都是築壇的時候,通常接下來有一個挑戰,可以不用接受挑戰,但是不會帶來更多的祝福,一關過去了,原來才能看到另一個祝福。

就好像爬山,這絕對會帶來挑戰,但是經過這些挑戰之後,就能到山頂,那裡景色更美、更漂亮,空氣更好,這就是接受挑戰所帶來的好處。

當年,亞伯蘭,當他離開的家,他可以拒絕,但他沒有!反而得著上帝與他的立約,這就是祝福。

當年,雅各離開他的家,他可以拒絕,但他沒有!他留下來,可能會與他哥哥以掃更多的張力,但他回來故鄉之後,他的財產變多了,這就是祝福。

當年,摩西帶領以色列離開埃及,他可以拒絕,但他沒有!結果讓以色列人建立一個國家。

歷世歷代以後,神呼召許多的宣教師成為美好的見證,這些宣教師把自己的生命獻上,然後,在神面前設立祭壇。馬禮遜(Robert Morrison 1782 ~ 1834),他是影響華人福音工作十分重要。

1801年,年僅19歲的馬禮遜受到聖靈感動,決志成為一名宣教士,到異國他邦傳福音。在向差會提出申請之前,他寫出一份題為《一個立志宣教的候選人的思考》的志願書,在上帝面前他誠實地捫心自問十幾個問題,其中包括:「基督是否已經差遣了我?」、「我是否已有基督所教導的、對人們靈魂應有的深切同情心?」、「我是否深感自己何等不配,而甘心樂意順服基督和被祂使用?」、「我能否向基督保證: 我決不貪求個人有多大的成就,也不貪圖別人的金銀財物;不追求個人的榮譽,只追求基督的榮耀?……」。

當他確信自己內心對這些問題的肯定回答後,他寫道:「在遭受恥辱、逼迫、飢餓、衣不蔽體,甚至犧牲自己的寶貴生命時,我要以喜悅的心情結束生命,決不動搖。我寧願與基督同生死,而決不接受帝王的支配;我要在上帝面前說實話,決不撒謊。我要傳播上帝的真理,決不宣揚我個人,所傳揚的乃是基督。我願為基督做教會的僕人,為要彰顯基督的救贖,引領人們來到祂面前」。

同時,馬禮遜也刻意為將來的宣教做準備。1801年6月,他開始從長老教會的萊德勒牧師(W. Laidler)學習基本的速記法、系統神學、拉丁文、希伯來文和希臘文。他在日記中許下這樣的心愿:「我不知道何時能學完,只有上帝知道。這是我的願望,如果上帝把我留在世上的話,我會等到祂所賜的機會,為傳揚基督的福音做出努力。上帝啊!我的全部希望都在你那裡。倘若你喜悅的話,求你藉著救主耶穌基督向我這個罪人施恩,在我開始這項學習計劃的時候,賜福與我。阿們」。這就是他的祭壇,而祭壇都會帶來挑戰。

另外一位是成立中國內地會的英國宣教師戴德生(1832-1905),他的日記裡寫著:「在我得救後數月,一個悠閒的下午,我把自己關在房間,用了好一段時間與神相交,我懇求他給我一點工作,好表達我對他的愛和感激。當我將自己毫無保留地獻在壇上,那浸溢我靈魂的莊嚴感覺,給我一個明顯的確據,就是神已接納我的獻祭。神的同在有說不出的真切。那時我還未滿十六歲,我記得我俯卧地上,伸開四肢,靜靜地俯伏在神的面前,心中有一股不可言喻的敬畏和喜樂。」這就是他的祭壇,而祭壇都會帶來挑戰。

有一年,戴德生回國述職,他在英國分享在中國的福音負擔,在一次的聚會,富能仁(James Outram Fraser 1886 ~ 1938)聽見非常感動,於是主動寫申請書給內地會,盼望能到中國來宣教,但因他有鼻子的問題,一再被內地會退件,當時的衛生條件不好,內地會擔心宣教師身體健康如果不佳,會影響同工和服事。然而,他一再申請,於是說服內地會,他之後到雲南傈僳族人傳福音,影響許多的人。

在台灣的福音工作,莫過於加拿大的宣教師馬偕(1844-1901),他在年輕時,被神所呼召,他就向神獻祭,並且接受這個極大的挑戰,他在晚年寫下一首詩,更是說明他對台灣──他的祭壇──的愛:「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啊!我的青春攏總獻給你。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啊!我一生的歡喜攏在此。我在雲霧中看見山嶺,從雲中隙孔觀望全地,波瀾大海遙遠的對岸,我意愛在此眺望無息。我心未可割離的台灣啊! 我的人生攏總獻給你。我心未可割離的台灣啊! 我一生的快樂攏在此。盼望我人生的續尾站,在大涌拍岸的響聲中,在竹林搖動的蔭影裡,找到一生最後的住家。」這是他的禱告,也是他的祭壇。

是的,當我們在獻祭給主的時候,也許就會帶來挑戰,可能在工作上、生活上、感情上、經濟上……但是你要知道,這只是個過程!主將會與你同在!使你安然走過這些挑戰。

四、謹慎自守

在五祭中,贖罪祭中,有個重要的意義,就是要贖罪,有件事,我們務必要留意:「你要宰這羊,取點血抹在亞倫的右耳垂上和他兒子的右耳垂上,又抹在他們右手的大拇指上和右腳的大拇指上;並要把血灑在壇的四圍。」(出29:20)「就宰了羊。摩西把些血抹在亞倫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並右腳的大拇指上, 又帶了亞倫的兒子來,把些血抹在他們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並右腳的大拇指上,又把血灑在壇的周圍。」(利8:23-24)

聖經告訴我們,獻祭的時候,要把血塗在三處:耳、手、腳,代表這三方面的聖潔,就是「耳」要聽主的話、「手」要作聖潔的事、「腳」要走主的道。

一個祭壇的人,需要知道要謹慎自守。

我們要留意亞伯拉罕的獻祭,亞伯拉罕一開始從聖經舞台中出場的時候,他是常常獻祭,請留意幾段的經文:

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創12:7)

從那裡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支搭帳棚;西邊是伯特利,東邊是艾。他在那裡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創12:8)

也是他起先築壇的地方;他又在那裡求告耶和華的名。(創13:4)

亞伯蘭就搬了帳棚,來到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裡居住,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創13:18)

這可見是他早年的生活光景,就是獻祭、獻祭,尊主為大,就是在創世記十一章的開始,一直到十三章,但在十四章之後,他就沒有這麼做了,接著,他的生活一片混亂:不敢在國王面前承認撒拉是自己的妻子,然後,又誤會上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娶了夏甲,他的生活一片糟糕、簡直是完全失控,當他再次獻祭的時候,對象竟然是他的兒子以撒,這是他重新再次面對主。

我們基督徒是需要學習常常築壇獻,今天我們提到四件事,就是隨時敬拜、重新開始、迎接挑戰、謹慎自守。

在聖經中,有提到兩種祭壇,一種是敬拜神的祭壇,那是聖壇;而有一種祭壇是邱壇,這發生在南北國之間,特別是在北國中間,有許多的邱壇,那是祭拜偶像的壇。

今天的生活中,也許是我們的興趣、嗜好、喜好、地位、價值觀等等,無形之中也成為我們的邱壇。

邱壇是主所不喜悅的,需要被拆毀,然後,才能建立主的祭壇。


推薦閱讀:

如何做一個有趣的人?
應該讀下去還是去高復?
【律界人生】校園暴力,法律不是缺失,而是使不上力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玩模擬人生的遊戲?

TAG:學習 | 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