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缺乏技術創新?
一直以來,在業界和媒體圈對於自主品牌的態度大概有兩種,一種是堅挺自主,自主品牌是中國汽車產業的希望,自主品牌蒸蒸日上,自主品牌趕超合資品牌,自主品牌的春天一次次的來到;另外一種則是唱衰自主,自主品牌無核心技術,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差距拉大,自主品牌無核心競爭力,自主品牌品牌力弱,自主品牌正值寒冬。。。。。。
對於這兩種觀點我們且不做評論,但對於自主品牌核心技術這件事,是可以多說兩句的。最近對自主品牌近兩年的技術創新做了簡單的梳理,我們從單個產品的某項技術很難感覺到自主品牌大的突破,但當我們梳理出一個脈絡,原來這些企業一直在埋頭向前。我們不說自主品牌做得好或不好,也不說自主品牌的前景光明還是暗淡,我們就來看看,他們到底有沒有在技術方面下功夫,數一數,他們在技術創新方面做出了哪些成績。
節能技術:節能高效的「T」動力+自動變速器
如果說前兩年搭載Turbo(渦輪增壓)車型的自主品牌還只是零零星星,這兩年可謂如雨後春筍。長城騰翼C50、比亞迪G6、奇瑞瑞麟G5……主流自主品牌車企都擁有自己的T動力(渦輪增壓)車型。
在當今節能減排的趨勢下,傳統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已經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而渦輪增壓技術則可以在滿足動力性的需求上,做到更低的排放和油耗水平,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曾幾何時,渦輪增壓技術多是合資車型上的賣點,自主品牌則大多採用著來自合資發動機廠的自然吸氣發動機。而隨著1.5T發動機的到來,自主品牌的渦輪普及潮開始了。
從技術角度上說,渦輪增壓器對於發動機的機體的鑄造技術、冷卻系統以及潤滑系統都有著極高的考驗。從另一個角度,也意味著自主品牌在發動機工藝上面的質的進步。在這方面,長城、比亞迪、吉利、奇瑞都有所建樹。
奇瑞應該是著手最早的。奇瑞ACTECO發動機2005年下線,至今ACTECO汽油發動機家族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其中二代發動機以VVT(氣門可變正時技術)和VIS(連續可變進氣系統)等為特徵,三代發動機應用了渦輪增壓(TURBO)和缸內直噴技術(GDI),提高發動機的動力性、經濟性和環保性能。
以新能源車而為人所知的比亞迪,也一直致力於傳統發動機節能技術的研發,以期提高燃油的利用率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其歷時5年研製成功1.5Ti渦輪增壓缸內直噴全鋁合金髮動機,結合了燃油缸內直噴和渦輪增壓技術,以1.5L發動機的油耗達到2.0自然吸氣式發動機的動力。前不久,5月9日,比亞迪還在深圳生產基地舉行了「2.0TI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發動機6DT35濕式雙離合變速箱」通線儀式。
長城汽車在發動機節能技術的研發上一直是踏實前進。其集中精力研發節能、環保型發動機,尤其是清潔節能高效的柴油動力。去年的北京車展,長城集中展示了諸多渦輪增壓發動機,其中包括了1.0T、1.3T、1.5T(已量產)、2.0T(已量產)以及3.0T雙渦輪增壓發動機,未來,長城汽車的發動機將全面增壓化。2010年底,自主研發的首款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1.5T(4G15T)匹配在騰翼C50等後續轎車產品上,發動機功率和扭矩提升,實現了更好的動力性及燃油經濟性。就在前幾天剛剛舉辦的長城科技節上,長城展示了正在研發的3.0L直列6缸雙渦輪增壓發動機,該款未來將會搭載到哈弗H8和H9等車型上。
汽車電子技術:智能汽車就在身邊
汽車電子化被認為是汽車技術發展進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車電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現代汽車水平的重要標誌,是用來開發新車型,改進汽車性能最重要的技術措施。
汽車電子技術的應用使汽車更加智能化。在這方面,吉利、比亞迪、上汽,在汽車電子方面的「好牌」各不相同,也各有特點。
吉利在主被動安全技術方面投入很大精力。其2008年就推出了BMBS技術,在收購沃爾沃後更加註重安全。其BMBS系統採用的增強型天線及接收電路設計,3倍於常規胎壓監測系統的接收效率,軟硬體結合實時對制動設備狀態進行監測,內部的黑匣子對胎壓與爆胎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確保爆胎時車輛和人員的安全。同樣在安全技術有所建樹的還有長城,哈弗SUV車型依據歐盟碰撞安全設計標準,結合CAE模擬技術,在澳大利亞取得了A-NCAP四星成績,並攻克行人保護控制技術,哈弗SUV在認證試驗中一次性通過法規要求。
近兩年,在汽車電子方面頻繁拋出「彩蛋」的莫過於比亞迪:去年,比亞迪速銳上的「遙控駕駛技術」,沒有高調宣傳,但是在業內引起不小的反響。緊接著,上海車展前後,比亞迪推出綠凈技術,該技術能將凈化後的空氣PM2.5值降到12以下。
在汽車智能化方面不懈努力並達到較高水平的,還有上汽乘用車的iVoka。iVoka是上汽自主全國首創的人車語音交互科技。所謂的iVoka系統,是上汽在2011年推出的一款智能行車系統,它能讓駕駛者的很多需求如導航、天氣甚至股票查詢,真正通過語音來實現。iVoka已經成為上汽自主品牌的技術賣點和營銷模式,在不斷吸引消費者的同時,也正助推上汽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
新能源技術:走進尋常百姓家的新能源車
上個月,奇瑞M1純電動汽車入選上海市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車型產品。按照國家相關政策規定和《上海市鼓勵私人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試點實施暫行辦法》,這是榮威純電動車之後,第二款入選上海私人購買的新能源汽車。本世紀初就開始從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的奇瑞,經過十多年的打磨,無論在技術研發、新能源車商業化、國家標準與政策制定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在新能源領域,從F3DM雙模電動車、純電動車e6、DMⅡ代雙模電動車「秦」,再到雙向逆變充放電技術,比亞迪致力於產品的同時,並革新充電技術。比亞迪的綠混技術採用其獨有的鐵電池,集合起停系統、能量回收等功能,將百公里油耗降低1.5升,整車無鉛化、智能化,是比亞迪在混合動力家用代步車方面的新作。
在新能源產品方面,長城汽車已成功開發出了七款新能源的產品:純電動車長城歐拉、精靈EV、混合動力哈弗、炫麗智能起停、迪爾電動教練車、長城C20EV、長城V80插電式混合動力等新能源產品。
除了奇瑞、比亞迪和長城,還有一家企業在新能源車商業化方面值得一書,那就是眾泰。儘管眾泰也曾出現過電池不穩定的情況,但其在電動車量產和商業化方面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起碼,眾泰讓電動車從展台上大量並低廉的走到了普通老百姓的車庫裡,讓大家相信,新能源車不只是實驗室里的作品。
有位自主品牌老總說得好:「現代汽車行業的競爭,大家都要拿出硬本領,完全不同於過去廉價打天下的時代。」 創新是自主品牌縮短與合資品牌的唯一途徑,自主品牌確實面臨很大的困難,但是要克服困難,除了加強自主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之外,沒有其他的捷徑。(文/曉看雲端)
新浪汽車版權所有
推薦閱讀:
※10萬元的自主MPV也要玩"跨界"?北汽威旺M60試駕體驗
※哪個車企能拯救自主品牌?
※「反對者聯盟」強勢登場,汽車合資股比限制究竟對誰有利?
※別光顧著鼓掌叫好,自主品牌的發展已經陷入畸形
※如果我是朗逸plus對手,我會恐懼到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