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師:開林法師打餓七餓了二十多天,不必問是否往生,方式錯誤
06-14
《無量壽經學習班》第145集 2015.6.20凈空老法師開示 感謝自了法師,在《文鈔》裡面抄了這麼多印祖精要的開示,供養大眾!功德不可思議! 急躁是現代人的通病,修凈土的同學也在所不免。他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念佛為什麼沒有消息?念佛求生凈土為什麼不能往生?這是現在人的通病,普遍到處都可以能看到。 他這一份的報告,給我們一個很好的警告,我們要想真成就,必須要把印祖所指的這些弊病,要認真的去避免。 這個報告來得太遲了,沒有能讓開林法師認真去學習。開林法師就是打餓七,餓了二十多天終於走了。能不能往生?有人說他往生極樂世界了,我們聽到很歡喜。也不必去問,他是真往生、假往生,總而言之,這種方式不可取,這種方式是錯誤的。他也跟我有一段時期,毛病出在哪裡?不老實、不聽話、不真干,問題出在這裡。國內有同修有道場,想請法師去帶領。他有國內的身份,我就介紹他去。兩處道場,最後,都受當地的居士嚴厲的批評,不能再住了。 日本道場,有這個緣分來找我,我知道他過去在日本住過三年,在日本讀書,懂得一點日文,好事,這是緣好,我介紹他去,結果也是失敗。怎麼勸,聽話,他也都點頭,可離開之後,他就不是這樣的了。人年歲也有四十多歲了,不是小孩了,怎麼好說?這個時代,今天我看到一個信息,也是有同修對某個法師的批評,我為什麼不批評?我要看那個人,如果是真正老實、聽話、真干,他做錯事情要勸導他、要指責他;如果他不是這樣的人,換句話說,在這個世間,不孝父母、背師叛道,這是正常的,一點都不奇怪。為什麼原因?他小時候沒有扎到做人,古聖先賢教育的根.他根是什麼時候扎的?大學畢業之後,《弟子規》去念幾篇,好像是那麼回事情。中國古人紮根是在出生的時候,不是到十幾二十歲才來紮根,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我跟方東美先生、跟李炳南老居士,這兩個都是好老師,對學生愛護倍至,都告訴我,不是老師不想教,是找不到學生。早些年老師還住世的時候,我在國外弘法,就一個人,沒有助手,我求老師求了好幾遍,老師能不能培養幾個學生,讓我們在這個世間弘法有伴侶。最後一次老師跟我說,「你替我找學生,我來教」,以後我再不敢說話了,為什麼?我找不到。我自己能做到,我不能叫別人做到。這個裡頭的苦處我嘗盡了,老師知道。小時候沒有把根扎穩,尤其這個時代,這個時代,古人講「禮崩樂廢」。現在紮根扎兩個根,一個是倫理道德的根,天天要認真干、要認真學習,不是只是念念這些書。念念沒用,要能把它落實到自己的生活、落實到自己的工作以及處事待人接物,它才管用。真落實了,我相信你會勇往直前,你不會拐彎兒、不會墮落,原因是什麼?你得到法喜了。 佛真正知道人心無常,所以定出這些規矩——一生不建道場。我們現在深深體會,不建道場的好處。建道場,人家來出家為什麼?是為道場來出家的,不是為「道「,他所能感受到快樂的,只有物質享受,他只能感受這個。為什麼?經典他入不進去,他會念,但不能解,深解就更談不上了,這個我們不可以不知道。這個裡面提到的,這頭一個「打餓七「,我們非常反對。第二段的時候講到「般舟三昧「,我遇到過。那」般舟三昧「是真的嗎?不是真的。閉關打」般舟三昧「,把他那個小門關上去之後,在裡面睡大覺你也不知道。」般舟三昧「一期三個月,不能睡覺,不能坐下來,只可以站著,走動,叫「佛立三昧」,印光大師講得好,不是平常人能打的。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五十三參第一個善知識,德雲比丘,他就是「般舟三昧」,他是個什麼個級別你知道嗎?圓教初住菩薩,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之人,這個才有資格。惠能大師有資格,海賢老和尚有資格,有資格沒有這樣做,為什麼?不能給大家做這個樣子,這是大慈大悲。 《華嚴經》上,德雲比丘做這個樣子給大家看,那是什麼?五十三參。五十三個修學的榜樣,告訴我們,「般舟三昧」什麼資格?證得初住菩薩可以。般舟三昧,每天中午有人來供養,送一缽飯,飯菜一缽,日中一食,他沒有睡眠的,「佛立三昧」,絕不是標榜。打這個般舟三昧目的在哪?目的是求恭敬,是求供養,那就大錯特錯了。 人家那個目的是求往生極樂世界,一期九十天;一期不能成就,二期,再九十天。意念要強,信願要深,方向目標一致,決定不貪求人天福報,真放下了,那才行。 「般舟」是最嚴厲的考試,不是普通人能修的,印光大師一生沒修過,為什麼?他慈悲,絕不留下這個榜樣給後人。我們自己要成就,念念還要幫助後人成就,這是慈悲心。 所以節錄印祖《文鈔》這麼多的段落,節錄得真好,希望同學們將印光大師這些開示,要多念幾遍,要認真學習。 別人標新立異,不要放在心上,也不要批評。批評怎麼樣?跟人結怨。 學佛第一個,希望一生能化解冤結,不結怨。我這一生是走這個路子。 你走錯了,你會回頭,勸你會感激,我會勸你;如果一勸就瞪眼,就不高興,我尊重你,我就不說你,不提,決定不跟眾生結冤讎。為什麼?冤讎結下去,生生世世沒完沒了,真苦!雙方都苦,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結。他修持有不對,也會對佛教有影響,那是他的事情,我們何必去評判他,何必去干涉他?!他是一個可造的人才,真是聽話、真干,那你不幫助他,對不起他,你錯了。如果他的目的是求名聞利養,他對這個迷得很深,嚴重的貪戀,情執,那我們怎麼樣?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以後,再來度他,那就行了。再來的時候,菩薩應化,就沒有問題。現在在這個世間,記住不跟以前眾生結冤讎。 勸人講經教育,勸人最好,為什麼?這是經典,這是祖師的教誨,這個大家沒話說。不是自己的,這樣就好,不責備人。 責備沒有效果,就不可以責備;責備能收到效果,那你就一定要做。自己衡量。收不到效果別說,看到什麼都好,阿彌陀佛,不批評,也不讚歎,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好!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從就餐方式看中國、西方、印度的文明程度
※加拿大留學轉移民-最經濟的移民方式
※女生最喜歡男生在6種場合的穿搭方式!
※荒野求生有哪些逃生方式?
※學生對感知方式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