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海外購物,謹防三大陷阱!

日本各地的免稅店裡隨處可見中國遊客的身影。 本報記者 趙環宇/攝

編者按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中,不少中國人加入境外購物大軍,亞洲、澳洲、美洲……很多國家和地區都不乏中國遊客的身影。有數據顯示,這個假期中國遊客出境花費或將達到900億元,而其中純花在「游」上的並不多,「出境購」成為「出境游」的重要動力。不過,國外的商品也並非件件都好,與國內類似,海外商家亦良莠不齊。免稅店、華人回國禮品店等為國人熟知的購物場所,並非「絕對安全」;「賭場式」營銷則容易讓購物者陷入迷局。如何避免落入「購物陷阱」,正成為中國消費者出境購物時需要思考的問題。

陷阱一:免稅店未必最便宜

本報記者 藍建中 發自東京

春節期間,大批中國遊客赴日,東京不少商店甚至度假勝地輕井澤的奧特萊斯都貼出了春聯和福字,而栃木縣日光市觀光協會還於2月13日至14日在鬼怒川溫泉舉行了「春節祭」,可見為了吸引中國遊客有多麼用心。

中國遊客赴日觀光,免不了大把購物,各地的免稅店裡充斥著中國遊客的身影。不過,其中的購物陷阱也必須引起注意。中國遊客對日本一知半解或不求甚解,人云亦云,在日本就免不了花冤枉錢。

一名在日華人媒體人士指出,中國遊客在日本購物,一方面,如果聽商家、旅行社及導遊盲目推銷,那就免不了落入陷阱。應盡量去隨機選擇當地人也去的商店和餐廳。

另一方面,免稅店未必就便宜,包括機場里那些中國遊客扎堆的免稅店,尤其是觀光點及遊客多的地方的免稅店。這是由日本商品的定價體制決定的。日本的商品一般有「定番價」(最高價),但幾乎所有的商品常年都是按低於「定番價」的幾折出售。當某種商品要減價或甩賣打折時,都是以「定番價」為準。比如「定番價」為100日元(100日元約合5.68元人民幣)的商品,加上8%消費稅後為108日元,但其平時的售價通常只有80日元。遊客購買的免稅商品還是會比當地人買的貴。

另外,在旅遊大巴上購物也容易遭遇陷阱,運氣好的,出高價買到真貨,運氣差的,則會出高價買假貨。同時,建議在只接待中國遊客的商店什麼也不要買。

關於造成中國遊客花冤枉錢、易遭遇購物陷阱的原因,有分析認為,這首先源於信息的不對稱。

中國遊客被灌輸的日本正面印象的、表面性的信息多,而負面或深層的東西較少。比如,一些中國遊客恐怕並不知道所謂的夾心餅白色戀人為什麼只在北海道和機場有售。這是因為該產品作假暴露後在日本各地遭到了抵制,只在產地北海道和機場免稅店(絕大多數外國人不知情)維持住了銷售點而已。

再有,核電站泄漏造成的污染,日本的媒體觸及的越來越少了。誰都知道,核污染的影響是長期的,範圍也大。當地產的大米、牛奶等,和其他產地的混在一起出售或是提供給加工企業,這樣一來,就不用標明原產地了。可這種狀況,有幾個中國遊客知道呢?

第二個原因在於中國消費者跟風者眾,所以難免上當。典型的例子就是納豆精和所謂的酵素。一個納豆,營養再怎麼好,總不會比黃豆強到哪裡去,何況納豆的原料,大多不是好黃豆。

那麼,一旦中國遊客在日本陷入購物陷阱該如何維權?

業內人士指出,在日本購物一定要保留小票,最好是發票。不過,即使如此,一旦離開商店去了外地甚至回國後才發現,再想和店家交涉,就要涉及語言、舉證及通信費等成本問題。而如果不是普遍性問題,尤其是如果拿不出有力證據,那麼日本的主管部門便不會有什麼大動作。如果遇到商品存在質量問題或發現被騙了,在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對中國遊客而言有效的辦法是中國媒體積極報道,在這種壓力下日本也不得不做出反應進行處理。

有一個傾向需要注意,日本人、包括日本媒體在談及、報道這些負面新聞時,只將矛頭對準華人黑導遊和旅行社,絕口不提日方的問題。而實際上,坑騙遊客的行為,多數都是店方和導遊及旅行社間相互勾結才有可能實施,不然遊客不會買到高價商品,導遊和旅行社也不可能拿到回扣。

陷阱二:「賭場式」營銷願者上鉤

本報特約撰稿 青溪 發自溫哥華

買家和賣家自古以來就是一對歡喜冤家。若說加拿大商家惡意設「陷阱」坑顧客錢財,似乎不妥帖,但為了謀求最大收益,它們的確在營銷手段上煞費苦心,前去購物的中國遊客亦難免「吃虧」。

在加拿大,所謂的「降價」並不都實在,直銷商場中的打折優惠廣告可能僅是一個誘餌,那些降價75%,若買一件第二件則免費等促銷手段,只是為給消費者製造出買到物美價廉商品的錯覺。筆者曾好奇地問一位店員:「你們店這個款式的外套怎麼總在打折?」他仍舊據實相告:「這些衣服從來就沒以原價銷售過。」說白了,原價標在那裡,不過是給買家開出一味心理安慰劑罷了。

加拿大零售業研究人士瓦恩加特曾透露,一些零售商家為了促進銷售,都開始仿效賭場做法,設下了一系列的「陷阱」,務求令消費者花費更多。市場調查顯示,去年聖誕新年購物季,加拿大購物者中至少一半人超出了預算100加元(1加元約合4.72元人民幣),而每十個人里就有一人衝動地一次性花費逾千元。

加拿大某網站曾總結過當地商家斂財五招。別小瞧這看似不起眼「幾板斧」,到了節假日大掃貨時,分分鐘讓人錢包見底。第一,使用體積大的購物車。如今,加拿大超市用的購物車,大約是20年前的兩倍,40年前的三倍大,讓人總想填滿車子的空間。第二,將超市布置成迷宮,像宜家那樣,讓顧客順著它制定的路線「順手牽羊」不斷往車裡扔貨。第三,用限量或限期策略激發人們購買慾。第四,把昂貴貨物放在便宜貨物前面,給人造成打折錯覺。第五,用服務延長顧客逗留時間,增加購物機會。

如果留意觀察,還會發現加拿大人付完賬沒有核對賬單的習慣。這倒不是因為加拿大商家收錢從不出錯,而是因為處於「瘋狂購物」狀態的消費者往往不會留意出現的錯誤。所以,消費者結賬付錢時需要格外注意商品的價目,因為很多商品的標價會出現錯誤,比如打折的商品並沒有按折扣價格銷售。

不過,如果包括中國遊客在內的消費者在購物後「後悔」,加拿大完備的消費者保障體系可以幫助維權。

加拿大擁有各種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例如,聯邦政府中就有10個部門負責消費者保護。另有全國性消協、各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等,它們負責處理投訴和諮詢、發布市場信息、介紹消費技巧、提供有關法律諮詢、調查被指控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等事務。

加拿大還有眾多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單項法律法規,從最初的質量、計量、價格、安全、衛生等領域擴展到現在的信用卡、利率、環境保護等新領域。特別是1996年修訂的《競爭法》,對虛假廣告、誤導廣告的含義予以明確界定,並加大了處罰力度。

與此同時,加拿大各大型商場都實行在一定時間內無條件退貨制度,如果是銷售方出現失誤致使消費者利益受損,問題更容易解決。

此外,一些大型商場自設的購物網站也提供退貨服務,中國消費者網購後若想退貨,只要在規定期限內把貨物拿到實體商店就可順利退貨,若是連鎖店就更方便,無需「在哪家買必須在哪家退」,只要有收據,哪家店都能退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加拿大沒有明確的有關退貨的法律規定,因此在一些小商店中人們享受不了無條件退貨服務,不滿意只能換,不能退。

陷阱三:華人回國禮品店暗藏貓膩

本報記者 匡林 發自悉尼

中國農曆新年假期,到海外旅遊的中國遊客大大增加。根據澳大利亞的統計數據,去年中國到澳大利亞旅遊的遊客就已創紀錄地超過100萬人次。今年一開年,中國遊客到澳大利亞旅遊的勢頭有增無減,中國農曆新年期間入境的中國遊客更是達到高峰,澳大利亞各主要城市的大街上、旅遊景點到處是中國遊客。

對澳大利亞產品的美譽中國遊客早已耳聞,大多數人在旅遊前就已經列好購物清單,準備一邊旅遊一邊血拚。由於不少人對澳大利亞產品的品牌和真實價位並不真正了解,加上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因而有不少人被蒙在鼓裡受騙被坑,包括以次充好、售賣假貨、被引導性購物、高價位銷售產品等現象屢屢發生。

因此在澳大利亞購物,選擇購物地點十分重要。

其實澳大利亞的大牌保健品、奶粉、防晒霜、兒童食品、護膚品等在遍布全澳大利亞各地各區的大型連鎖超市都可以買到,而且每周不同產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折扣,有的時候甚至半價銷售,很划算。不會出現有的華人回國禮品店裡那種被人換標籤,把中國國產的產品商標換成澳大利亞的,或者把澳大利亞不知名的商品標籤換成所謂的名牌的假貨、高價貨的現象。即使要買的產品沒有打折,也是正常的零售價,價格合理。

中國遊客要想買到最合算的澳大利亞產品,最好要做到貨比三家,多看多比,爭取以最低的價格買到最滿意的產品。

如果中國遊客發現自己在不良華人免稅店或回國禮品店被坑,購買到假貨或者是買到高價貨,可以向澳大利亞的公平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投訴,該委員會會負責受理消費者的舉報並作出處理。該委員會在澳大利亞的主要城市都設有辦事處,並設立有專門的舉報熱線電話,會專門負責處理這類事情。如果中國遊客不會英文,也可以撥打該委員會的熱線電話要求免費傳譯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亞公平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在各州還設立了小額投訴法庭,以便迅速審結涉小額金額的投訴案件,消費者可向小額投訴法庭起訴。

以往,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對中國遊客被坑的情況已有所聞,也採取過檢查行動,不過收效有限,中國遊客被坑的情況仍未能杜絕。

因此,事後投訴不如事前預防。中國遊客到澳大利亞旅遊前最好做足功課,須事先了解自己要購買的澳大利亞產品的品牌和真實的價格,做到購物時心中有數。

推薦閱讀:

[原創]企圖黑在海外其他國家的人進來聊一下 【貓眼看人】
我國富豪熱衷海外置業:能否移民是首要考慮因素(13.3.22)
洽購羅素投資進軍美國 中信集團海外攻城略地
海外華人史就是一部血淚移民史
中國C28A型護衛艦受海外青睞,原因都在這兒……

TAG:購物 | 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