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 還要不要生二孩?
來看看婦科主診醫生的坐診手記吧——
犧牲健康刻意追「娃」,「追」到的或許是美麗泡沫
昨天,國家衛生計生委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對於大家普遍關注的何時落地二孩政策的問題,給出明確答覆:「明年」。據悉,在前期調查中,發現多數群眾希望能夠生育兩個孩子,20-44歲已婚人群平均理想子女數是1.93個,農村是2.1個左右,城鎮是1.8個左右;還有80%的人希望有兒有女。
這樣的回復和調查數據的公布,有人歡喜有人憂。特別是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人,陷入了一種「時不我待」的焦慮中。
浙大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婦科門診副主任醫師阮恆超在國家發布消息後,上周連續坐了三次門診,就診的患者中約一成向她諮詢生二孩的事情,大多是高齡女性。結合門診情況,她在微信朋友圈發文提醒:錯過最佳生育年齡真的不要勉強,只有一個孩子也很美。讓我們看看她三次坐診的手記吧,對一些想生二孩的高齡女性來說,未嘗不是一種「心靈雞湯」。
上午門診,來了一名老病號,44歲,一名37歲的好姐妹一起陪著她,來看門診的目的是想生二孩。等化驗結果出來後,發現存在支原體感染,我建議她最近三個月要吃四環素類的藥物控制感染,這種葯對胎兒有影響,建議等停葯了再考慮懷孕。
沒想到這個醫囑一下去,她就急得跳起來了。
「阮醫生,我等不起了,再等下去我就更高齡了。我已經生了一個小子,去年已經住校了,每天回家都沒事可做,這次來看你的門診,就是想和你商量是不是能不用這個葯。」她說,她已經問了當地的醫生,說不用這個葯也不是不可以的,如果要懷孕的話,一定要停葯。
和她一起來的37歲的小姐妹也是沖著生二孩來的,兩個人生一孩的時候,恰巧同時出生,這次兩個好姐妹相約一起來諮詢,也希望最好能一同生二孩。
對於這樣強烈的生二孩的慾望,我能理解。上了35周歲以後,就是高齡產婦了,時間確實一天比一天少,但是如果不好好控制感染,不但不容易懷孕,而且即使懷上了,也容易流產。
我只想勸勸那些還沒控制好婦科疾病的高齡產婦,砍柴不誤磨刀工,雖然時間寶貴,也不要急躁冒進。
看了這麼多患者,阮恆超也想結合自己的經歷,在朋友圈提醒一下大家。
阮醫生自己出生於1979年,是獨生子,愛人不是獨生子,所以生了一娃後,就沒想過生二孩。直到去年年初,我省「單獨二孩」政策落地後,他們才有了生二孩的機會。但是馬上兩年過去了,阮醫生夫妻倆都還沒有生二孩的計劃。如果要生二孩,阮醫生也將加入高齡產婦的隊伍。
「我們這一代,本身就是獨生子,對於兄弟姐妹的概念沒有上世紀70年代初的人深。現在40歲出頭、50歲出頭的人,小時候都是有兄弟姐妹的,加上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差不多都到了住校讀書的年齡,所以二孩政策放開後,他們對於生二孩的慾望比我們這些70末以及80後的人都強烈。」阮醫生說,對於二孩他們並不抵觸,但是不會刻意為之,因為一孩的生活也是很美的。不要因為生二孩,而給家庭帶來更多的健康問題。
對於這些高齡且生育慾望強烈的女性,阮醫生想借朋友圈裡的話,和這些女性共勉:
「但凡改革,總要革掉一部分人的利益,無法十全十美。社會的進步,都是遵循了這個道理。而我們則是被革掉的那部分人,既被革掉了兄弟姐妹,又被革掉了早點做二孩媽媽的資格。但我又覺得十分榮幸,至少社會的進步有我們這一代如此特殊的貢獻。
我想勸勸那些高齡還想生育的偉大母親,有的時候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不怨天不尤人,珍惜眼前,風景也依然美麗。二胎寶寶很美,但如果犧牲自己的健康刻意為之,結局也許僅僅是美麗的肥皂泡沫。高齡,自然生育困難,高齡妊娠風險增大,高危兒出生概率更大!
有的時候,遺憾也是一種美!就讓我們在遺憾中且行且珍惜!」
周末門診,來的人特別多,一天看了70多號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名53歲的大姐,心急火燎地和我說想生二孩,一個勁地問我:能不能生?該準備些什麼?如果懷了會有哪些風險?
我聽了很無奈,這位大姐還在做HRT治療(即激素替代治療,通過外部補充雌激素等來緩解更年期的各種不適癥狀),已經有兩年多了。因為激素治療,她還能來例假,一旦治療停止,她的例假也會沒有。之所以進行這樣的治療,就是因為她的卵巢功能已經衰退了。而正是激素治療給她帶來例假這樣的假象,讓她以為自己還有生娃的希望。
雖然再次懷孕的希望幾乎沒有,但我實在不忍心打擊這個滿懷期望的母親,只能婉轉地告訴她:「你這樣的情況,要懷上孩子,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建議你到我們的輔助生殖中心諮詢一下,再做決斷吧。」
這樣的高齡,還滿懷希望想懷二孩,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打消她的執念。
微信朋友圈感言:一孩的生活也很美
還在做激素治療的53歲大姐一定要生二孩
44歲女性謀劃生二孩,生病不願吃藥
推薦閱讀:
※分娩是什麼感覺?
※現代醫院裡嬰兒出生以後被弄混的可能性大嗎?
※明年流年暗藏丁火傷官,生育男孩機率較大的生肖
※婚檢正常≠生育能力正常
※學者:中國將臨人口坍塌 生育率已遠低於世代更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