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器 | 金銀其相——中國古代金銀器賞析(二)

2014-11-27 開物齋國學研習所

——點擊上方 開物齋國學研習所 關注我們,每日與您同賞國之瑰寶。——

魏晉南北朝金銀器:獨具異域風采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亂,朝代更替頻繁,社會經濟亦遭受破壞。然而另一方面,各民族在長期共存的生活中,逐漸相互融合,對外交流進一步擴大,加之佛教及其藝術的傳播,使這個時期的文化藝術空前發展。這些在金銀器的形制紋樣發展中,都曾打上了明顯的烙印。  從考古發掘的情況看,這個時期的金銀器數量較多。金銀器的社會功能進一步擴大,製作技術更加嫻熟,器形、圖案也不斷創新。較為常見的金銀器仍為飾品。  在這個時期的墓葬中,常可以看到民族間相互影響和融合的跡象。遼寧北票馮素弗墓中出土了「范陽公章」龜紐金印、金冠飾、人物紋山形金飾,鏤空山形金飾片等,這些金銀器既有漢族傳統文化的特色,又有北方游牧民族的風格特點。  這個時期的金銀器皿仍不多見,且所見大都帶有外來色彩。如山西大同小站村封和突墓中出土的鎏金銀盤,銀高足杯和銀耳杯等,除耳杯外,鎏金銀盤和銀高足杯均為波斯薩珊朝製品。  同時,隨著佛教及其藝術的傳播,這個時期金銀器的製作和功能亦頗受影響。江蘇鎮江東晉墓出土一件金佛像牌,呈長方形,正麵線刻有裸體全身佛像,頭頂靈光,面帶稚氣,應為釋迦出土童像。這種用於佛教奉獻的金銀製品在唐宋以後極為常見。

金瑞獸(北魏) 長9厘米,高7.7厘米,1984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中旗希伯花鮮卑墓出土,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博物館藏。

金飾(北齊) 殘長15厘米,1981年陝西省太原市北齊婁睿墓出土,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唐代金銀器:絢麗多彩  唐代,金銀器製作有了重大發展。近幾十年來的幾次大宗發現,金光閃閃,銀光熠熠的金銀器,又成了顯示唐王朝富麗堂皇、燦爛奪目的標誌之一。不是嗎?當你看到那數量眾多,類別豐富、造型別緻,紋飾精美的金銀器時,一定會聯想到唐文化藝術的雄健、華美和自然秀穎。  可以說:中國古代金銀器皿是在唐代及其以後興盛起來而金銀器皿是在唐代及其以後興盛起來而金銀器皿又代表了金屬工藝的最高水平。唐代金銀器從器物種類來說,可以分為食器、飲器、容器、葯具、日用雜器、裝飾品及宗教用器。  唐代金銀器紋樣豐富多彩,這些紋飾與器形一樣,具有強烈的時代特點和風格,透過它們,我們確實可以感到唐代現實生活的五彩繽紛,文化藝術的欣欣向榮。  唐代金銀器的工藝技術也極其複雜、精細。當時已廣泛使用了錘擊、澆鑄、焊接、切削、拋光、鉚、鍍、鏨刻、鏤空等工藝。  唐時歷時近300年,金銀器也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  初唐到唐高宗時期(公元618—683年),器類品種不多,有碗、盤、杯、壺、鐺等。其裝飾特點是劃分出許多區段來配置圖紋,裝飾區間多在9瓣以上,甚至於有14瓣的,這些區間瓣多鏨刻成U形或S形。棱形器物是這個時期的重要特徵。  武則天到唐玄宗時期(公元684—755年),器形種類增多,上一期12瓣以上的裝飾區間手法已被淘汰,大量採用六等分、八等分來裝飾配置紋樣,裝飾瓣多為蓮瓣形且多為雙層疊瓣,U形瓣已極少見,S形瓣不再出現。  總之可以說:從唐初到玄宗時期金銀器皿受西方的影響較大,但同時也開始了中國化的進程,外來因素逐漸減少和消失。如高足杯、帶把杯、折棱碗、五曲以上的多曲器物和器身呈凸凹變化的器物很流行。紋飾有忍冬紋、葡萄紋、連珠紋、寶相花紋、禽獸紋和狩獵紋。  肅宗到憲宗時期(公元756—820年),裝飾手法多採用多重結構為主的六等分法,盤類多附三足,出現仿生器形,即仿照動物等的造型。已不見高足杯,帶把杯和多曲長杯等。穆宗到唐末(公元821—907年),器形種類繁多,盒、碗類器物出現高圈足,仿生器形更多一些,流行四等分、五等分的裝飾手法。

刻花「宣徽酒坊」銀碗(唐) 高5.8厘米,口徑15厘米,足徑7.8厘米,1958年陝西省耀縣背陰村唐窯藏出土,陝西省博物館藏。

鏤空銀薰球(唐)   徑4.5厘米,鏈長7.5厘米,1970年10月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窯藏出土,陝西省博物館藏。

  銀鎦金人物小瓶(唐)   高7厘米,口徑3.8厘米,腹徑6.6厘米,1982年1月江蘇省丹徒縣丁卯橋唐窯藏出土,江蘇省鎮江市博物館藏。

  掐絲團花金杯(唐)   高5.9厘米,口徑6.8厘米,足徑3.5厘米,1970年10月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和家村唐窯藏出土,陝西省博物館藏。

舉報
推薦閱讀:

第8課 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
觀古代木雕神獸,品古人藝術精妙! - 拷貝
古代成年男女穿開襠褲是怎樣的體驗?
GCT語文備考:古代詩詞名句分類集粹(1)
實拍:世界各國古代真金打造的皇冠,還是中國最霸氣

TAG:中國 | 古代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