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注意膝關節損傷
練太極拳注意膝關節損傷 來源:全球醫院網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習練太極拳的有幾億人,眾所周知,在習練太極拳的人中以中老年為多,而且多數人身體不佳或身染多病,然而,眾多的病患者大部分通過太極拳的鍛煉得到了有效的癥狀緩解和康復,有的甚至得以治癒。那麼,為什麼還會出現有人練太極拳膝痛或造成膝關節損傷呢?如前所述,主要是方法不當,運動失偏所致。膝關節在人的身體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關節,不僅運動多,負荷也大。所以,人到中年多患膝關節骨質增生的毛病,特別是老年人幾乎百分之百均有骨質增生症,因此,骨質增生又稱老年性關節炎。
人到了老年,由於膝關節軟骨面長期磨損退化,滑液的滲透作用減弱,關節面的軟骨細胞發生水腫和化學成分的改變,就會使軟骨面承受機械應力的能力弱化,加之在勞動和生活中,隨時隨地都要活動膝關節,致使已經磨損變薄、軟化的膝關節面還會出現小的破裂及軟骨增生,這些增生的軟骨經過骨化後就會形成骨刺,從而影響正常的生理活動。此外,膝關節骨刺還與關節的軟組織損傷,及感受風、寒、濕的侵襲和發胖造成膝關節負擔過重(也包負荷承載過重)等有關。
據有關資料報道,40歲以上的人,60%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60歲以上的人幾乎100%有骨質增生現象。但骨刺的癥狀則是因人而異的,有癥狀者大約只有20%左右。膝關節骨質增生的癥狀:初期表現為關節疼痛,酸沉無力,關節內有摩擦音,隨著病情的發展就會出現行動不便,屈伸不利,下蹲困難等功能性障礙,有的還伴有關節腫脹,積液等。多數為兩側發病,但也有的交替發病。這是老年人膝痛的主要原因。
要弄清膝痛和膝關節損傷的原因,我們必須先從認識膝關節開始:
一、膝關節的生理結構。膝關節外由髕骨(即膝蓋)、脛骨上端平台、股骨下端髁及股四頭肌相連接而成;關節兩側有脛側副韌帶和腓側副韌帶;關節內有關節囊、滑膜、交叉韌帶及兩塊纖維軟骨,因纖維軟骨形如半月而稱半月板,又稱半月軟骨,左右各一,位於脛骨平台與股骨內外髁之間關節囊內,關節囊與副韌帶相連。半月板中心薄,而邊緣厚,本身沒有血管,其血液供應主要依靠關節囊和滑膜方面的血管網,半月板中央的營養供應主要靠滑液,因此半月板的自身修復能力較差,極易受損。半月板具有緩衝、減震和穩定膝關節的作用。因關節有交叉韌帶而能使膝關節可以旋轉(旋內、旋外)屈伸。膝關節在急劇扭轉和遭受外力攻擊時,會造成半月板撕裂、側副韌帶損傷、髕骨壓損等。
從膝關節的生理結構看,膝關節損傷的原因主要有:退行性勞損;超荷承載磨損;運動不當扭損;外力攻擊和磕碰致損等。二、膝關節損傷的分類及癥狀。膝關節損傷主要有:髕骨軟化、半月板損傷、副韌帶損傷等。但各種損傷亦可同時發生。
1.髕骨軟化的癥狀:髕骨軟化是一種常見的勞損性疾病,又稱髕骨勞損,多由髕骨遭受外傷、扭轉、過度磨損和退行性改變而引起。如長期從事半蹲位工作和膝關節反覆做屈伸動作,致使關節軟骨面受到擠壓、撞擊易患此病。髕骨軟化的癥狀:一般起病自感膝關節不適,酸脹無力,繼而出現疼痛,上下樓梯時加重,有磨損樣的疼痛。其疼痛的特點是:半蹲位痛、單腿支撐痛;運動初期痛,活動片刻疼痛緩解,活動過多又加重疼痛,膝關節有輕度腫脹和少量積液;髕骨下緣壓痛明顯,以及骨四頭肌萎縮。一般無活動障礙。
2.半月板損傷的癥狀:半月板損傷在運動損傷中極為常見,日常生活中也多有發生。受傷後有局部疼痛,走路不穩,下肢無力,股四頭肌萎縮等癥狀,甚至出現交鎖現象,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半月板損傷一般由直接打擊而引起的極為少見,絕大部分是由扭傷所致。如膝關節半屈時,小腿固定於中立位,股骨突然內旋、外旋、伸直;或小腿固定於內旋、外旋位,突然伸直;或股骨固定,小腿突然內旋、外旋、伸直,均可造成內、外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損傷內、外側癥狀不同:內側半月板損傷,疼痛局限於膝關節內側,在膝關節內側關節間隙有明顯壓痛,影響膝關節伸直;傷後數小時內膝關節腫脹明顯,如有關節積液,可有浮髕感;損傷時可出現清脆的彈響音。在慢性期內,可出現股四頭肌萎縮,猶以股四頭肌側頭更為明顯;膝關節屈伸時亦有響音,患者常可自己做出,走路時關節有時突然被卡住,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屈伸,即交鎖現象。交鎖的同時,關節有酸痛感,如將膝關節稍微屈伸活動,有時可發出響聲,交鎖現象可解除。外側半月板損傷,一般無交鎖現象,癥狀也不明顯,尤其是關節腫脹更不明顯,膝關節外側關節間隙處有壓痛。
3.膝關節副韌帶損傷的癥狀:膝關節副韌帶損傷,以內側損傷為多見。多發生在膝關節處於屈位,韌帶鬆弛時,股骨向內旋轉,足部固定而脛骨突然發生外旋和外翻位而受傷。如挑重物滑倒、跳起落地或重物砸於膝關節外側等,使副韌帶遭到牽拉性損傷,副韌帶的淺層或深層上附著部或下附著部出現部分纖維斷裂,造成局部出血、粘連,甚至血腫骨化,影響關節的屈伸活動。癥狀表現為:局部疼痛,有的局部還可出現輕度腫脹;膝關節處於輕度屈位時,患側不能負重;走路跛行。
而風濕性關節炎,則與損傷不同,屬於「痹症」,是由於感受風、寒、濕的侵襲而造成的,常因細菌感染,久居潮濕、寒冷地帶或汗出當風、冒雨、涉水及體虛感受風寒等而引起。其癥狀與損傷比,除疼痛、腫脹外,主要是關節周圍發涼。
三、把握要領,科學練拳避免膝關節損傷。通過分析我們知道,膝關節損傷的原因除外傷和退行性病變外,主要是運動不當、違反生理結構扭轉和屈伸所致。若要避免膝關節損傷,就必須養成正確的運動姿勢和習慣。那麼,有腿病和膝關節損傷的患者如何正確習煉太極拳呢?患者和中老年朋要以養為主以健(練)為附,量力而行,適可而止,練養結合。這裡根據經驗和傳統太極拳的要領略述一二,供中老年朋友們習練太極拳時參考:
一是姿勢不可太低,低則承載加大,負荷加重,不僅運動不便,還會增加膝關節磨損,既不利於健康又會使病情惡化。
二是運動幅度不可太大,大則增加屈伸、扭轉力度,容易造成肌肉、筋腱拉傷,從而損傷膝關節組織。三是不可太松,松則散漫,失去自然撐合,特別是下肢的鬆弛,更容易造成扭損拉傷。正確的練法應該是上虛下實、下緊上松的自然支撐。
四是要頂膝坐胯,下肢有力,重心穩固,不致偏斜而能使運動輕靈。
五是膝腳同向和順,順則相隨,隨則不扭,無論弓步、坐步,還是運轉當中,膝與腳的方向要始終一致。在傳統拳中,無論太極、行意、八卦都有此要求。如太極的碾步、行意的三尖相照、八卦的掰膝(擺步時膝腳同向)坐胯,都是對膝關節的保護。所以說,太極拳運動中,腳不能死站,「步要隨身換」,所謂的「以腰運身」即是此理。無論重心在前在後,運動轉身時,皆要以足跟或腳掌點地為軸隨腰胯運動而轉動。
五是患者和中老年習練太極拳,應以高架勢、小步幅、慢旋轉、小角度為佳;運動量以微熱不汗不喘為宜。最佳的屈膝角度應掌握在135度左右為宜。這個角度支撐力最大,不僅不會損傷膝關節,而且還會修復膝關節的損傷,增強身體健康,可益壽延年。
當然,有些人把膝關節損傷歸罪於簡化太極拳的動作違反生理規律不無道理,因其自身就存在運動缺陷。竊以為,那些偏離太極拳要領和本質的拳,雖名為太極拳,不過有其名而無其實,所謂的24式簡化太極拳及新編的表演的所謂的太極拳,圖有虛名而已,其弓步膝過足,坐步撇膝,虛步塌膝,轉身扭膝等等,不僅缺乏太極內涵,離拳意甚遠,不可與太極拳同日而語,無論其多麼花哨、多麼瀟洒飄逸,已失原宗,無一符合太極拳要領,其危害甚大,簡直是對太極拳的戕害。而真正的太極拳,是合生理順自然,健武一體之拳,修可以養性,練可以強體,用可以禦敵。
朋友們,大膽地練吧!只要去假歸真,方法正確,不失自然,不違要領,合乎生理,太極拳是不會損害膝關節的,膝關節損傷乃是運動不當所致,不過人為的戕害而已,並非太極拳之過!(責任編輯:李凌)
推薦閱讀:
※大師講太極拳:淺談太極陰陽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秘傳口訣連載1
※太極拳視頻 如何學習太極拳的輕重虛實
※梅墨生:對《太極拳論》的解讀
※網傳楊澄甫宗師留下的太極拳視頻,如果是真的那就不評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