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養生中醫觀

音樂養生中醫觀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08-05-24 10:37:00 ]作者:姜莉 -

【摘要】 從音樂養生的中醫歷史溯源談起,用中醫基礎理論的陰陽、五行及七情闡釋音樂養生的機理,並且概括了音樂養生的作用,從而指出歷史悠久的音樂養生是中醫的寶貴財富,作為一個待興領域,音樂養生前途光明,作為中醫工作者,任重道遠。  

【關鍵詞】 音樂; 養生; 中醫

音樂是一種旋律,一種語言,一種心境,是「歡樂、悲哀、憂鬱、幽默、憤怒……等情緒以聲音形式的體現」,音樂的魅力可以抵達人的心靈、撥動人的神經,讓人在流動的、玄想的體驗中澆注心靈的藥方,音樂以獨特的形式反映了宇宙的本質,也反映了人類的心靈狀態,它能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人的身心,具有獨特的養生功能。故產生了以音樂保健醫療為內容的「音樂療法」,亦稱為「音樂養生」或「音樂醫療」。音樂療法是一門涉及音樂學、心理學、醫學、哲學、美學等多門學科的綜合性科學,而從源遠流長的祖國文化中溯源音樂養生之旨,更能體驗「樂者,心之動」,「樂者,德之華」之妙。

  1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音樂養生源遠流長

作為現代醫學一個分支的音樂治療學,它的一些原理,早在幾千年前,就被我國的音樂家和醫學家所了解。用《易經》上的這句名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正為說明我國音樂養生的歷史悠久,它比Altshuler在五十多年前才提出,而後被各國音樂治療家所認同的"同質原理"早了好幾千年,而且含義更加深刻。醫和大概是我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音樂治療專家,春秋時代,秦醫和為晉平公診病,就對音樂與健康的關係作過深刻論述,醫和說:「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固有五節,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容彈矣。於是有繁手淫聲,堙心耳,乃忘平和,弗聽也。物亦如之,至於煩,乃舍也己,無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心也。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徴為五聲,淫生六疾。」對於音樂治療中如何選用音樂的問題醫和已說得較為清楚。孔子、莊子、荀子、韓非子作為一代思想家,也都對音樂養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如孔子提倡音樂應「中聲以節」,莊子的「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的精闢論述其實已涉獵了音樂欣賞心理,荀子提倡禮樂治人、治國[2]。

自唐宋以來,音樂空前繁榮,音樂的養生和治療作用,被人所知曉,利用音樂治療疾病已較廣泛地應用於臨床。深諳音樂之理的偉大詩人白居易在詩篇中有很多關於音樂養生的詩句,曾有詩《好聽琴》曰:「本性好絲桐,心機聞即空,一聲來耳里,萬事離心中;清暢堪銷疾,恬和好養蒙,尤宜聽『三樂』,安慰白頭翁。」詩句強調了音樂對人的心理調節功能。北宋大文豪歐陽修在《歐陽文忠公集》中記載:他曾因憂傷政事,形體消瘦,屢進藥物無效。後來,孫道滋以「宮聲數引」治癒了「幽優之疾」,歐陽修深有感觸地說:「用藥不如用樂矣。」這可以算是我國歷史上以音樂治病的典範事例之一。

金元時期,四大家之一張子和善用音樂治病,如在《儒門事親》中載「以針下之時便雜舞,忽笛鼓應之,以治人之憂而心痛者」等。他還提出「好葯者,與之笙笛」,提倡學習樂器,以提高音樂素養來沖淡疾病的痛苦。

至明清時期,音樂療法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對音樂治病的機理研究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明代的張景岳對音樂療法推崇備至,並對其治病機制研究頗深,他在《類經附翼》中對音樂療法有專篇《律原》進行論述,提出音樂「可以通天地而合神明」。明代龔居中提出「歌詠可以養性情。」清代名家吳師機,尤其重視音樂療法的作用。他在《理論駢文》中贊曰:「七情之為病也,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矣。」 醫家徐迪、萬全、張潮均有關於音樂療疾病例的記載。 清代醫書《醫宗金鑒》更進一步深入地將如何發五音,五音的特點與治病的機理作了詳細的描述。綜觀以上,音樂養生,在中醫歷史上可謂成就燦爛[3]。

  2 陰陽五行,盡悉音樂——中醫基礎理論與音樂養生

  2.1 陰陽與音樂養生陰陽學說是中古的哲學思想,它用來說明萬物既對立又統一的辨證關係以及一切事物變化現象的屬性,正所謂,「陰陽者,萬物之能使也」。「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與陽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互根互用、相互消長中維持著動態的平衡關係,以成「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之格局。「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作為貫穿整個中醫體系的一個基本脈絡,陰陽平衡是身心健康的基礎。東漢《太平經》運用陰陽學說解釋音樂的起源和養生意義,認為,音樂的發展是順應宇宙萬物陰陽相生、動靜相應的規律的。對音樂的陰陽之理,我們可詮釋為:高為陽,低為陰;大調為陽,小調為陰;強為陽,弱為陰;剛為陽,柔為陰;金革之聲為陽,絲木之聲為陰等。音樂養生,恰是針對機體陰陽偏勝偏衰的屬性,用音樂的陰陽屬性來補偏救弊,從而協調陰陽平衡。如對陽虛寒證患者,可溫陽散寒,選用活躍、歡快、興奮、激情的音樂進行欣賞。由於陰陽的相對性,也必須根據人們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藝術修養等諸多因素因人因地制宜。

  2.2 五行與音樂養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將五音與天、地、身、心相聯繫,將角、徵、宮、商、羽分屬木、火、土、金、水,從而五音與五臟相通,有了「五臟相音」學說,即宮聲入脾,商音入肺,角聲入肝,徵聲入心,羽聲入腎[1]。在《左傳》《國語》《管子》等史籍中也可看到五音與陰陽五行的關係。與五行的相生、相剋相似,五音也是對立統一的,宮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羽屬水,角屬木,它們之間於調式上為主屬關係,此為相生;而商、角屬金、木;徵、羽屬水、火,均為大二度,系不協和音程,在傳統音樂中屬相剋。音樂的內蘊是以人的情感為軸心的,古人就將五音各調所發出的精神效應進行歸類:「宮音和平雄厚,莊重寬宏;商音慷壯哀郁,慘憮健捷;角音圓長通澈,廉直溫恭;徵音婉愉流利,雅而柔順;羽音高潔澄凈,淡盪清邈」。由五音的精神效應所決定,故「聞宮音,使人溫舒而廣大;聞商音,使人方正而好義;聞角音,使人惻隱而愛人;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五臟相音」學說在音樂養生中具有重要意義,正如《內經》中所指出,宮為脾之音,大而和也,嘆者也,過思傷脾,可用宮音之亢奮使之憤怒,以治過思;商為肺之音,輕而勁也,哀者也,過憂傷肺,可用商音之歡快使之高興,以治過憂……這也就是說,屬本臟之音均可用於治療本臟病,當然我們還可根據五行生剋的規律,用於治療他臟之病。一般說來,宮調式和徵調式色彩明亮,具有健脾、養心的作用,羽調式和角調式色彩上較暗淡,具有補腎、舒肝的作用,商調式介乎兩者間,可使人感欣慰而有清肺之功效,因此根據不同的症情,依據五行學說選用適當的音樂可獲得較好養生效果。

  2.3 七情與音樂養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百病生於氣,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喜怒憂思悲恐驚,即被稱為七情,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而這「情」字,不外乎七情,它是人的心靈動態的一個概括。而「曲調的變化摹仿心靈的動態」,音樂恰與人的心靈感受相融合。對於在七情所致疾病中,音樂所起的獨特作用,醫家張子和頗有見地:「以悲治怒,以愴惻苦楚之音感之;以喜治悲,以謔戲狎之言誤之;以恐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師之;以怒制思,以污辱欺罔之事能之;以思治恐,以慮彼志此之言奪之。凡此五者,必詭詐譎怪,無所不至,然後可動人耳目,易之視之。」七情和悅乃健康長壽之基,音樂正是通過意識情感的作用,對五髒的生理病理產生影響,用音樂「雪其躁心,釋其競心」,追求「淡泊寧靜,心無塵翳」,達到養生的目的[4]。

  3 入人也深,化人也速——音樂養生的作用

  3.1 古人看音樂養生的作用

  3.1.1 「和樂」平心,淫聲致病音樂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其平心釋躁功能已得公認,用和諧、適中的音樂去感化人的情志,使人達到心理上的平和狀態,這種治療作用我們可謂之「和樂」平心。

從歐陽修宮聲數引以治幽憂之疾的案例中可以看到,選用合適的曲目和治療形式,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保健作用,正如歐陽修在《書梅聖俞稿後》中說:「凡樂,達天地之和,而與人氣相接,故其疾徐奮動以感於心,歡欣惻倫可以察於聲」。他在《國學試策三道》中亦說:「蓋七情不能自節,待樂而節之;至性不能自和,待樂而和之」。北宋司馬光提出「不爽於和」「不失其中」的養生之道,認為「樂極和」「禮極順」「夫樂之用不過於和,禮之用不過於順」「中和者,本也;容聲者,末也」。周敦頤對音樂養生也提出了「淡和」思想,他說:「故樂聲淡而不傷,和而不淫,入其耳,感其心,莫不淡且和焉。淡則欲心平,和則躁心釋」。綜觀以上,諸多古人均認為,「和樂」平心,「音樂者,流通血脈,動蕩精神,以和正心」的養生作用只有在優美動聽的「和樂」中才能達到。「體育僅運動肢節尚得卻病之效,彈琴則並精神而陶冶之,此其所以壽歟?」這或許也是個中道理之一。

與「和樂」相對, 古人相信,不良樂律會導致人體罹患疾病,前述醫和的那段話中,所提「中聲以降」與「繁手淫聲」正是指和緩的適中之聲與技巧雜亂的繁複音樂,那時便已指出「繁手淫聲」讓人「乃忘平和」,勸戒「君子弗聽」。荀子明確反對「姚冶以險」的「邪音」,《論衡·紀妖篇》載師曠鼓琴的故事就表達了這一觀念:「師曠不得已而鼓之,一奏之,有雲從西北起;再奏之,風至,大雨隨之,裂帷幕,破俎豆,墮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懼,伏於廊室。……平公之身遂癃病」,可見「邪音」確能致病。伶周鴆,也認為許多疾病是由於聽了不和的音樂造成的,指出「若聽樂而震,觀美而眩,患莫甚焉」。

現代看來,選用優美精緻的音樂確能獲得養生效果,一般說來,曲調平滑流暢、柔和溫婉、節奏舒緩適中、和聲簡單和諧、音色典雅古樸、音量輕柔盡現的樂曲,滿足了人的內心泰然的需要而達到養生目的。而類似古代「淫聲」的迪士高之類非但對養生無益,對一些心臟病、高血壓病患者是極為不宜的。故「和樂」平心,淫聲致病,音樂治療並非有益無害,關鍵在於樂曲的選擇,這也是我們在音樂養生中必須遵循的一個基本準則[3]。

  3.1.2 移風易俗,莫過於樂孔子曾說「移風易俗,莫過於樂」,提倡以盡善盡美的音樂,通過禮、樂,達到「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的,他認為音樂有利於創造美好、和諧的社會環境,而良好的社會環境是一個人身心健康的基礎。通過提高個人的素養和修養來帶動整個社會風氣的祥和澄澈,這種小而大之的社會效應正是音樂這樣一個小藝術帶來的大作用[2]。

  3.2 現代中醫看音樂養生的作用音樂的養生(治療)作用可用其「入人也深,化人也速」來形容,從現代中醫的養生角度看,具體可歸納為:

  3.2.1 導養神氣,宣和情志無論從五行還是七情理論來看,音樂對情緒的調整作用都是直接而強烈的。從現代醫學角度看,音樂對情緒活動的作用,與內分泌、植物神經系統、丘腦下部、邊緣系統有著密切關係,正是通過生理、心理的作用,音樂對不良情緒能夠節制、疏泄、移情。音樂是情感的語言,它使心靈的負擔減輕,緩和情感的自然烈性,清除其中的粗野和放蕩不羈,促使人們在優美的旋律中向安和的態度轉化,達到節製作用。好的音樂還可以通過情緒的疏導把積聚、抑鬱在心中的不良情緒宣達發泄出來以恢復心理平衡。音樂的感染力還能讓人們寄託情懷,怡養心神,超脫煩惱。

  3.2.2 改善行為,開發智力音樂能使人全身心投入,它是一個訓練專心致志,集中注意力的過程。疾病狀態下,音樂可使患者增加生活樂趣,增強自信心和生活能力。音樂實踐還能通過刺激大腦邊緣系統增強記憶力,改善智力。

  3.2.3 強化氣質,提升價值音樂是一種怡情悅性的藝術,它能夠提高想像和聯想,在欣賞、創造的過程中,藝術的熏陶必然使你獨具靈性,氣質得到強化,而流連於高雅中,人生價值也必然得到提升。

 4 音樂養生的中醫理論核心

  4.1 天人合一,身心合一人與自然、社會互相聯繫,並保持相對穩定狀態,才能免遭病邪侵擾,這是中醫理論體系中的核心理論之一——整體觀念,也是音樂養生的理論核心之一。音樂的產生正是源於人的身心對於大自然的感悟,古人認為,「音樂達天地之和而與人之氣相接」,「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樂記》)人與自然的互根性、同一性,決定了音樂必能調節人心,調整情緒,健體養生。天人合一的觀點就是要把人的健康和大自然相聯繫起來,而身心合一則認為人的生理和心理是不可分開的,有人把它叫做文化上的大統一理論,這與現代醫學的社會、心理因素導致軀體疾病觀點相似。

  4.2 遲以氣用,遠以神行無論是主動式還是被動式的音樂治療,環境的設計對心境的變化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歐陽修曾說"在夷陵,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復俗累,琴雖不佳,意則自釋",提出音樂治療要有一個舒適優美的青山綠水般的環境,或如綠野仙林,或如浩瀚海面,或如高山流水,這種如臨其境的意境設計,需要按照不同的對象,使音樂與治療對象的身心具有共同性或互補性,這與現代音樂養生(療法)中強調環境、色彩的選擇至關重要是一致的。 「神」與「氣」是音樂實踐中的靈魂所在,神是神韻,神遊,氣是氣質、氣度,情境的合理設計才能使人與音樂水乳交融,在這方面,明代古琴大師徐上瀛的觀點極其真切,他認為無論是欣賞、演奏、創作,都應做到「音與意合」,也正是「遲以氣用,遠以神行」[3]。

  5 結語

《黃帝內經》說:「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在現代的中醫養生中,採用各種綜合方法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音樂療法在中國發展未盛,卻不可否認它是奇葩一朵。中醫理論與音樂養生(療法)有著淵遠的根源,但歷史上音樂被作為儒家教化工具而淡化了醫學效用,發掘研究和發展這一傳統療法,有助於構建中醫身心治療學。因此,如何將音樂療法與傳統的中醫理論有機的結合,如大力發展和完善音樂電針療法、音樂氣功療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療法是一塊廣闊空間。繼承精華,開拓創新,作為中醫工作者,責無旁貸。「音樂之所由來者遠矣,生於度量,本於太一……能以一治其身者,免於災,終其壽,全其天。」用《大樂》中的這段話作為結語,未必對音樂養生做出全面總結,至少能說明這篇文章的主旨,音樂養生的中醫源流久遠,和、中、淡、適的中醫音樂養生之道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路漫漫其修遠,「緣智以為經,可以保生,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參考文獻】   [1]王旭東.中醫養生康復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83.  [2]石 峰.中國古代的音樂養生與音樂治療——談音樂治療的民族傳統之一[J].中國自然醫學雜誌,2000,2(2):126.  [3]石 峰. 中國古代的音樂養生與音樂治療(續)——談音樂治療的民族傳統之一[J].中國自然醫學雜誌,2000,2(3):177.  [4]吳麗玲.從中醫理論中探音樂養生[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6,4:66.


推薦閱讀:

18款養生滋補湯
五一小長假女神給你帶來不一樣的佛系美食
維生素C的這些關鍵點必須要多加了解?
武醫結合話養生
風水與養生最全面的解讀

TAG:音樂 | 中醫 |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