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根本要義
06-14
星雲大師:佛法的根本要義以下再就佛法的根本要義,略述數點如下:(一)苦聚:苦,通常是指我們受到業、妄想、煩惱之控制,而有五陰熾盛的身心痛苦感受。所謂「苦受」固然是「苦苦」,「樂受」也會「壞苦」,「不苦不樂受」也會「行苦」。總之,四大、五蘊所積聚的人生就是苦聚,苦聚是人生的實相,所以必須尋找滅苦的方法,才能超越娑婆苦海,從憂悲苦惱中得到解脫,也就是「照見五蘊皆空」,才能離開苦聚。(二)無常:即前述「三法印」的「諸行無常」,也就是指世間萬象,無一不是在剎那生滅變化之中,沒有一樣是常住不變的,所以說「無常」。但是「無常」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幸福的人生是無常,窮困的人生也是無常;唯有超越世間無常,才能獲得永恆自在。(三)無我:即「三法印」的「諸法無我」。因為世間萬法並沒有一個真正可以主宰的「我」,或是可依賴的「我」。例如,吾人要求青春永駐、希望永遠不生病,追求永遠幸福安樂的人生,可是哪裡能如我所願呢!因為「我」做不了主,凡事由不得「我」,所以佛教講「諸法無我」,這是因為宇宙萬有都是因緣和合所生,不能單一、獨立或自我單獨地存在,所以人生要超越「假我」的執著,才能證得「真我」的自性涅槃。(四)業感:業,是指「行為」、「行動」或「造作」的意思,它包括身體、語言、思想三業。「業」,無論善惡好壞,都會產生一種力量,能驅使我們去造作新的行為,而新的行為又會產生新的力量。如此行為生力量,力量又推動行為,輾轉相生,就形成了業力輪迴。所謂自作自受,就是有情生死流轉的動力,由此形成了惑、業、苦,不斷循環,相互糾纏。(五)因果:因果是指宇宙生滅變化的法則,《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八說:「已作不失,未作不得。」這揭示了佛教因果論的特點,說明萬事萬物都是仗「因」托「緣」,才有「果」的生起。而此「果」又成為「因」,等待緣聚又生他果,如是相依相攝,因緣果報形成了森羅萬象、無窮無盡的世界。(六)四聖諦:是指苦、集、滅、道四種真理。「苦」,泛指逼迫身心苦惱的狀態;苦諦就是說明人生實相是苦的道理。「集」,積聚、招感的意思;集諦就是指形成痛苦的原因,眾生由於無明、貪愛、嗔恚等煩惱的驅使,而積集種種惡業,然後依照種種業報而招致種種苦果。「滅」,寂滅的意思,也是「涅槃」的異名;滅諦是指滅盡貪、嗔、痴等煩惱,而顯現出清凈的真如體性。「道」,是通達的意思,能通至涅槃,故名為道;道諦就是指從痛苦的此岸到達涅槃的彼岸所必經的道路,也就是證得涅槃的正道。苦、集二諦是迷界的世間因果,集是因,苦為果;滅、道二諦是悟界的出世間因果,道是因,滅為果。四聖諦是一切佛法的綱要,佛陀最初在菩提樹下證悟的內容,是宇宙緣起的真理,只是緣起法則深奧難解,佛陀恐怕驟然宣說,將使尚未起信的眾生望而生畏,所以在初轉法輪時,佛陀再三以「四聖諦」來說明眾生生死流轉及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進而激發眾生厭苦修道的決心,目的就是要使眾生「知苦、斷集、修道、證滅」。(七)八正道:就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由「正見」可以瞭然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這是八正道的主體。再由「正思維」以增長真智。然後「正語」就是修口業,不作妄語,等等。其次「正業」以大智般若滅除一切邪業,使身心能夠安住於清凈正業之中。進而「正命」,使身、口、意三業都能合乎正法而行止。「正精進」就是要發心修習涅槃之道。至於「正念」,則以真智憶念正道,並且沒有絲毫的邪念。最後的「正定」,即必須做到清凈的禪定。「八正道」是教導我們脫離邪非的八個方法,所以是「正」;最後進至涅槃的境界,也就是「道」。如果真能堅定信念,努力奉行八正道,就具足寶貴的知見了。(八)十二因緣:十二因緣是說明吾人三世流轉的生命,是由「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循環相續的結果。也就是說,有情眾生由於一念「無明」,因而造作各種「行」為,因此產生業「識」,隨著業識投胎而有「名色」,繼而「六入」成形,借著六入接「觸」外境而產生感「受」,而後生起「愛」染慾望,進而有了執「取」的行動,結果造下業「有」,「生」命的個體就此形成;有了「生」,終將難免「老死」,「死」又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於是就在「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的循環之下,有情眾生一期又一期的生命便因此流轉不已,構成有情生死的這十二個條件互為因緣,因此稱為「十二因緣」。十二因緣顯示的是有情生命流轉的因果關係,當中「無明」和「行」是過去世的因,依此二因而生出「識」、「名色」、「六入」、「觸」、「受」等現在世的果;再由現在世的「愛」、「取」、「有」再次種下未來世「生」、「老死」的果。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流轉的生命。生命究竟從何處來?又將往何處去呢?只要了解「十二因緣」,只要我們開啟般若的慧眼,就會知道生命的去來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賢二漫畫丨認識「無我」,是要?
※修學佛法的正常途徑
※如何理解「惜福」?
※佛法不是靠說的——提式囈語
※如理修學佛法,用寶貴的人身求解脫
TAG: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