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與靜坐的機理與異同(轉)
這是本人十年前的觀點,在03年發表在一論壇上!當然其中有些東西我現在認為是偏頗的.但為保持原貌,未作修改。首先聲明:本文我知我論,無所成之輩之一家拙見,作拋磚引玉之磚頭。
站樁是一種方法,歷史很悠久,尤其是在武學方面,樁功的作用已經得到了公認,站樁在薌翁的意拳中得到了重大發展,而渾圓功宗師王安平先生亦曾是意拳門人,苦習意拳多年,後其更是進一步將站樁作為修道之法,並開創渾圓功。而很多人對樁功的武學作用不懷疑,對樁功是修道之法質疑者有,不屑者有。像很多人一樣,多年前,我也是懷疑者中的一員,在練渾圓功後,仍有一段時間站與坐兼習,後來逐漸改變了這些懷疑。今願將多年前的自疑自答貼於此。
形——千古佛學、道學第一謎
我在練渾圓功的若干年裡,非常的疑惑,為此翻了翻佛經、道典,很多經典至今在目。當然,我原來並不喜歡佛學、道學,畢竟這些東西很高深,只是在練渾圓功後,一種莫名的東西感染了我,對佛道產生了一些興趣,當然,我一直看的是原本(沒有注釋的版本)。在看了很多佛經道典後,我隱隱感到,佛道的難點之一就在形,形是千古佛學、道學第一謎,也是後世學佛、學道之人忽視的問題,很多人追求所謂的高深的東西,但對形卻忽略了,甚至是不屑以對。實際上,形是武學、小乘佛學、道學的核心問題。是一切修為的出現點,沒有此出現點,就是後世無人能夠以佛道經典攀學的原因,沒有基石,談何能登堂入室。真是不積哇步,無以致千里啊!自宋代以來禪宗開始盛行,其因亦在於形,很多人無力以佛道經典攀學,進而只能以參佛經為修行方法了。
為什麼這麼多人搞禪宗?就是禪宗有個容易的方法——參話頭,比之佛學、道學來說,總算是有個相對簡單、固定的、實實在在的形式。可惜,很多搞禪宗的,搞來搞去,不知道搞了個什麼,能有這麼便宜的事,參參話頭就成功了,這些人只看到了禪宗的外像,而沒有看到禪宗的內質。後世的丹道也是如此,很多學人認為法和訣是丹道的重點,但卻不知法與訣為何。實際,除了形與意還會是什麼。近五十年的氣功發展亦是如此,氣功為什麼會有如此的發展,不就是在於形,雖不得形之真意,但是由於創造了很多形的內容,故學者眾。現代氣功的發展,也可以說是對傳統佛學、道學的反思和矯正,然畢竟於真意均失之遠矣。
形——修為的一個重要方面
形是身體的一種狀態,坐卧立行,現代體育運動對形的研究也很重視,肌肉吧、骨格啊、姿勢啊,現代體育運動更是藉助電腦,用以對運動員的形進行分析,研究最佳的形態,進而創造好的成績。這些已經為人所共知。而我們的祖先們,也創造了很多的運動方式來,來研究形與健康、武術的關係,如模仿動物的五禽戲,形意拳中的形,象形拳等等。可以說,對形的研究一直貫穿著人類發展的歷程。道學和佛學對形的研究更是深刻的。道學中的借假修真,實際上很大部分是借形來完成的,佛學中的很多也是借形來完成的。那麼形是什麼呢?形是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既是身的,也是意的,更是心的。形的重要性,可以用牽一髮而動全身來說明,形是人體的一個整體的展現、更是人體完美的協作的過程。對於武學、道學、佛學來說,形的作用有二個:練形築基(修身)和借形守意(修性)。渾圓功於此有極深的探索和理論研究。
站樁與靜坐的作用(目的)
樁和坐都是身體的狀態——形,形是一個工具,就是所謂的「借假修真」吧,於修道和練內功的角度來說,有二個作用:
一、借樁或借坐練形(築基),於練形來說,其目的是:整體練形,要內外兼練就只能是在身體外形保持靜態下。練形的目標是松、氣血平衡。身體健康可以說是練形的副產品,這也可能是佛學、道學不屑以對的原因吧。薌翁之不動之動才是生生不已之動即練形境界的描述。
渾圓功中的松、麻熱脹的均衡和飽滿亦是在這種狀態下的表現。麻熱脹的作用之一就是練形,加速氣血的運行。可以說,練形之核心就是「松」,而「松」貫穿於練形的全過程之中,松是修身(命)的一個境界。松是練形所得,是站樁站出來的,可以說練形築基之妙盡在「松」字之中。而松與靜的關係就更是清晰了,分別代表著身與心的層次和境界。松與靜兩者相承相促。
練形築基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是短時間的,在身體沒有徹底轉化前,練形將一直存在,是長期的。很多道書中的描述:陽氣飛騰,真機勃發,又何嘗不練形之意境呢?此類描述多多,舉不勝舉。與此相反,後世很多人推崇的靜坐在練形上真意盡失,我遍翻典籍,所得廖廖,現在的靜坐就更如此了,很多人更是以盲引盲,令後學無所適從和攀學。
二、借形(樁或坐)守意。借形守意就是喻意於形,守形達意,守意達形,形意一致。實際上,形是意(實際是心與意)的外在表現方式之一,根本無從割裂形意而談形或意,如渾圓樁中的抱圓是形圓,而形圓是意指揮的,其與意圓又是一致的,這是身心意合一的體現,也是性命雙修的體現。而形與意在渾圓功技擊樁上的表現,更是得淋漓,《修真心語》中的樁功圖和文字論述,足以令我等品讀良久良久,並付之一生。再來看現在,很多拳學和氣功在借形守意上之支離破碎,慘目忍睹,形的作用已經大大弱化。此類例子亦多多,不再此舉之。
對武學的反思
少林的馬步樁,少林武術一直將其作為基礎,其違背了練形的至要「松」,所以其只能是練練肌肉和腳力罷了,根本無從深入內部,更不會出內力了!太極拳呢?本是喻意於拳形中的(試力),現在很多人練太極拳變成了拳練拳、變成了擒拿,倒因為果,真意亦是盡失。再看看意拳、形意拳,為什麼要練十幾、二十年才能成為高手,才能產生內功,很多形意拳名家的回憶錄中都提到了站樁,都似有所悟,內功站中得,為何呢?王先生在《修真心語》認為,對這些人來說,內功是自己走過的路,但是其不知所以然。實際上,練意拳和形意拳人的內功主要是通過樁中的借樁練形和借樁守意形成的,由於他們沒有內視,沒有合理的用意(麻熱脹,五內心法),用意來加速氣血運行、加速練形之功,進而加速內功的積蓄,所以效率不高,內功的出現要十幾、二十年才行。與渾圓功相比較,就能得出:一、內功的核心是意。意的正確與否對內功的形成極重要!二、樁功本身的兩個作用。這也可以看出站樁的「樁」本身,實際上就是借樁練形,借形守意合一罷了!
對現代氣功的反思
現在練氣功、靜坐的為什麼會出現異能,卻不能出現武功、內功呢?是因為其既缺乏練形,更缺乏正確的用意,內功是積蓄於人體的身體或者說骨髓之中,沒有練形至身體健康和三層通,根本談不上出內功。很多氣功自吹自擂,實際上,其有多少東西,一看其功法就明白了。這也可以從另一個側面看出靜坐中的練形築基真意已然盡失了,而現代氣功更是如此。那麼有人把樁功作為練形(修命)之法,把靜坐作為修性之法,會否更加合理呢?實際上,有這個必要嘛,能夠一步到位的練不是更好,省事省力!更何況修身與修性是相輔相承、相促的,談何能先修命後修性或先性後命呢!真真高級的功法,不僅是要表現在外形上的,更要是表現在內質上,形只是其借用的一個工具,既不要輕視之,也不要形上。很多先達所謂的先命後性,實際上是針對身體弱的人,這些方法是先達普渡、大德之情,並非真的是先修命後修性,其本質是一種減小練形(修命)強度的過渡之法,渾圓功中的坐樁、卧樁,就是減小練形強度的樁法,其效遠不及站樁,但其適合身體弱的人,作為一種過渡之法為常不可。
不過其最終都是要過渡到站樁的。很多氣功都在講 「性命雙修」,都是「借假修真」,而在實修時,以盲引盲者多多,練形築基之真意幾人可得,幾人在行;在借形守意上更是不敢恭諱,相當多的人是有這方面的經驗的,仔細反思一下就能明白了,再此不多言。
站樁與靜坐的區別
站樁和現在意義上的靜坐在練形和借形守意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別。站樁中自然體現了練形,達到了身體松而活,正確的用意,大大提高了修性的效率,性的層次提高又反過來促進練形,這樣就提高了修練的效益,可謂完美體現性命雙修,且事半功倍。
而現代的靜坐之人放棄了或者說不知道有練形,直接修性,用意又不正確,造成身體不松、氣血不活,此種狀態的身體對意產生了負作用,影響守意守神,妨礙了對性的修練,影響了修練的效率。很多人開始站渾圓樁時,就有全身緊張、肌肉酸痛、脖子僵等等現象,這就是身體不松、氣血不活的表現,這並不是站樁站出來的,而是身體本身的問題,只是在站樁中顯現並祛除罷了。如果一個人省掉練形階段,就直接靜坐的話,就會適得其反,就會進一步造成氣血的瘀阻,身體緊張,造成修練事倍功半,缺乏練形築基也是搞靜坐的人功效差異很大的原因,每一個的根基(體質)都不盡相同,有的人雖然體質不行,但是在某個局部松、氣血活、瘀阻少,對外界反應敏感,就容易有異能產生。
有很多報道稱靜坐易得中風等等心腦疾病,原因何在?就是很多靜坐的人既缺乏練形,身體本身就緊張,靜坐加重了這種身體不良狀態,用意又不科學所造成的。有報道稱很多西藏的喇嘛因為靜坐而得關節炎等等症,這都是缺乏練形之故,外界環境的惡劣以及其自身身體就有此類的瘀阻,而靜坐進一步加深了氣血的瘀阻之故。與靜坐相比,渾圓功之所以功效顯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練形,修練渾圓功能夠有成者眾亦是得益於此,這也是很多迷人們將渾圓功作為得氣方法的原因了。那些迷人們眼中的「氣」者,只是稍稍站(練形)所得罷了,其不得正解,以為得到什麼了,以為是什麼了不起的事!!!而此對渾圓功來說,僅是個開始,遠談不上基礎!站住了就是在修命又修性,性命雙修。站住了就是勝利的前提、勝利的開始。在借形守意上,渾圓功樁法將借形守意表現的盡致。其意境練者自明,本人渾圓功練得不好,但已經深感其借形守意之深,非投入大量的時間終難得窺其全貌。而靜坐中的形與意,就不多談了,好在很多人是搞靜坐的,搞的人平心論道就會有自知之明。
兩條腿——站樁與靜坐的核心問題
很多年前,我也認為兩條腿是站與坐的區別,後來在與一友相爭後,偶見一坐輪椅之人,在那一刻似有所悟,兩條腿不是靜坐與站樁的區別,而是靜坐和站樁的核心,所以在此提出一個觀點,一個課題,願與諸友共相探討,以得明家相正。
不管站樁,還是對靜坐,兩條腿都是一個難點所在。站樁能夠達到練形之功在於兩條腿,但是其也是修身的難點所在,在渾圓功中有「上三下七」之法,不就是為了兩條腿,上身可能早就練鬆了,兩條腿卻不見得,兩條腿是運動量最大的,但是其也是練形中最難的,最不易練松的地方。腿如果都能夠松的話,上身早就鬆了,並且松之境已經極高了。站樁是借兩條腿來練形,相反兩條腿也是練形的重點對象和最難的關口。
反過來看靜坐,靜坐之法眾多,傳統的靜坐是雙盤坐,初習極苦,兩條腿上盤時痛苦難忍,我做過,在沒有練渾圓功前,我接觸過靜坐,當時就想,既然萬法歸宗,姿態是次要的,為什麼先達要推崇雙盤坐呢?而不是我們現在推崇的單盤坐呢?為什麼要自討苦吃呢?後來練渾圓功數年後,方有所思,雙盤坐的重點不就是在兩條腿嘛,站樁是兩條腿站!雙盤坐是兩條腿盤!都是兩條腿?難道其中有道相通?這種雙盤坐是不是借腿練形、借腿定形呢?進而全練形之功,全借形守意之功呢?那麼雙盤坐以外的坐法是不是過渡之法呢?最終都要過渡到雙盤坐呢?眾多的靜坐之法不過是因人而異之法或者是循序漸進之過渡法呢?我們在廟裡所看到的很多不同姿態的羅漢是不是用形法之不同來告訴後學其借形守意之不同呢?很多人在靜坐時喜歡結手印,這種手印本身在古代是否有特別的意思呢(就像今天我們抱圓就有意圓之意)?是不是借特定的手形守特定的意呢?後世的觀世音的像為什麼是站著的多,而觀音的修為已經極高(僅次於佛),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呢?當然,先達創學之妙非本人今天所能盡知,本人才極淺,愚之極,無法全盤迴答上述問題,僅此為論壇諸友提供一個角度,為明者提供一個回答的課題?
在此我想說一句,在中國佛學道學論壇(網路和紙質媒體、內地和台灣的)上,很多人文寫的很深、甚至是高深難測。但是,以一定角度看其東西,就會明白其不過是個以盲引盲的迷人罷了!其文都是從典籍中東抄西抄而得,甚至對典籍糊解,如同兒戲!先達創學之深意豈是以字解字之輩、東抄西抄之輩、胡言亂語之輩、奇言怪語之輩所能參悟!!
很多人喜歡說「萬法歸宗」,站、行、坐、卧皆可練功,此非虛言,但宗於何處呢?法相異,理相通,不能否認一切合於道法的修練方式都應該有共通的東西,其共通的東西在什麼地方?這才是實質。修練者不能只空空的叫什麼「性命雙修」、「借假修真」,要知道怎麼做,如何行。在靜坐和站樁中,就要搞清楚,為何要站,站與坐的區別以及其問題的核心,為什麼站是合於道法的,是高效率的!更要清楚靜坐的問題所在。
空空而論何優何劣,何能服眾。現在很多人談起修道就想起靜坐,但是問其為什麼靜坐是修道時,就一臉疑惑,不知所云,有些人更是不屑一顧,好像是這種問題還有必要問,釋伽、觀音不都靜坐,但是釋伽、觀音靜坐之真諦你知道嗎?王先生在《修真心語》中也談到了有的人騙人說自己恍惚進入老子的練功狀態,事實上老子的練功狀態誰人能知!這些人都是以盲引盲之人!很多所謂高人連為什麼要靜坐都說不明白,但其已經開山多年了,接引迷人多少人了?迷人們呢?有的人是糊裡糊塗的坐,也不思考個所以然,有的更是出來代師迷人了。學術做到此,複復何談!
最後呢,對於很多迷於靜坐之人,對於很多曾像我,靜坐與站樁一起練的迷人們說一句:靜坐是先達所創的修道方法,我不想貶低其在歷史上的作用和價值,但是學此之人要問一下自己,其中真諦是否已然盡知!在我看來現在的靜坐之學已經是真意盡失了,所謂的名師們有幾人已知其中真諦?又證得了多少真諦?望後學自明自選!!學要學的明明白白,選法是很關健的,畢竟很多東西是要用一生去追求的。
推薦閱讀:
※易筋經 之三
※站樁為師
※薦讀◆站樁需「松」,否則無用!
※番外篇:松
※站樁知識
TAG:站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