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忙文化」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忙文化」

  「感覺每天好忙,但又發現沒做什麼事情」。「太忙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經常可以聽到類似的話。「忙」就像一種流行病,席捲了全社會:起早摸黑、疲於應對、夜以繼日、馬不停蹄,問誰誰都忙,看誰都行色匆匆。即便是外出旅遊,也是忙於走馬觀花,忙於拍照、購物。

  在大部分人的字典里,「忙」的本意都是積極正面的。它代表了一個人的重要性,也說明一個人正在創造價值。忙了,才覺得時光珍貴;忙了,才覺得人生充實;忙了,生活才充滿希望。為那些有價值、有意義的事而奔忙,即使苦一點、累一點,也自會甘之如飴,「忙併快樂著」。

  然而仔細翻檢我們的生活,不乏這樣一些並不那麼令人愉快的忙碌:別人有的也想有,為了面子和攀比,忙得亦步亦趨;什麼熱鬧都要往上湊,什麼事情都要插一腳,忙得漫無目的;做事沒有條理、不得要領,忙得心浮氣躁;無奈地被「趕鴨子上架」,忙得不甘不願……如此種種低效率、低價值的「瞎忙」,如此失去自我的「亂忙」,很容易讓人掉入「忙、茫、盲」的惡性循環,不僅消耗了寶貴的時間,也疲累了自己的神經。

  客觀地講,今天的中國,還處於奮力追趕的階段,依然需要努力奮鬥,的確沒有資格過於悠閑。就個人而言,身處一個競爭激烈、信息爆炸、物質激增的時代,如果不忙著追求,可能就意味著機會的流逝、財富的流失。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這是否一定意味著,我們就必然要陷入那種忙不勝忙的困境難以自拔,不能勞逸結合、回歸自我、學會從容呢?

  「人生就像是一趟火車,它的意義不只在於馬不停蹄,咣當咣當跑到終點;有質量的生活,不只是追求更多的財富,更在於擁有寧靜的內心。」當我們逐步進入小康社會,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或許,我們也應該轉變一下自己的「忙碌方式」了。對社會而言,在發展和改善民生的同時,有必要更加細緻地體察社會成員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更加關注帶薪休假、勞動權益、社會保障,為人們體面勞動、從容休閑創造更好的條件。就個人來講,則需要仔細梳理我們的忙碌,哪些是必要的,哪些又是隨波逐流的,哪些是積極主動的,哪些又是渾渾噩噩的;需要時常捫心自問:因為種種必要的和不必要的忙碌,我們錯過了多少與家人相聚的機會,減少了多少自我充電的時間,失去了多少可以分享的快樂?

  一位作家說:「理想的人生,應該介乎於我本人目空一切的懶散與世人無止境的瘋狂之間。」一種健康的人生,必定是勞逸結合的;一個和諧的社會,必然是張弛有度的。就像一場旅行,有時候節奏慢一些,行程簡單一些,反而能從細節中收穫感動。在與家人聚餐時,多交流一些工作之外的情感;在欣賞風景名勝的時候,多一點優雅趣味;當不期而至的瑣事紛至沓來時,學會有選擇地說「不」;衣食住行、社交往來,少一些攀比跟風……每一個忙著趕路的中國人,請不要忘了偶爾駐足休息,不要忘了欣賞身邊的風景,不要忘了幸福和健康,不要忘了為什麼而出發。(沈 葉)《 人民日報 》( 2012年10月29日 04 版)

推薦閱讀:

如何鍛煉背讓我們顯得更挺拔?
「我們曖昧,但卻不一定要相愛」
為什麼義大利人不喝星巴克?我們還在喝
我們為什麼要做俯卧撐?
個體化用藥:改變我們對自身疾病的認識

TAG:文化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