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醒酒的誤區
文/酒業家·葡萄酒經銷商內參 林殿理(專欄作家)
品酒課上常有學生問道:「紅酒需要醒嗎?應該醒多久?」許多專家都有不同的見解。有人認為,紅酒開瓶後應先保持瓶身直立讓空氣進入,等候香氣散發、單寧柔化。也有人說,應該使用醒酒瓶(Decanter),才會真正有效率地「喚醒」酒中的香氣分子。
以簡單的物理學原理來檢驗,就會發現瓶中醒酒的效果多半是心理作用。高度在瓶頸位置的酒液與空氣接觸面積只有五元硬幣這麼大。紅酒從16℃左右的儲藏溫度中取出,逐漸朝著室溫上升,液體表面的氣味分子確實會變得活躍,但這樣小的面積對於整瓶酒的影響,可說是九牛一毛。
那麼使用醒酒瓶(Decanter)呢?
醒酒瓶又稱為濾酒瓶,它其中的一個功能是用來去除沉澱物,得到清澈的酒。酒倒入醒酒瓶的過程中,與空氣的接觸最為激烈,醒酒瓶底部寬大的空間也讓酒能大面積地曝氣。
現在的問題是,什麼樣的酒需要醒?
市場上有一些昂貴的名庄酒,釀成可以陳年數十載的強健風格。通常年輕時口感都會很澀,香氣也會在前幾年的階段出現封閉的現象。它們的適飲期是裝瓶後第10-15年,而你卻沒耐心等待該怎麼辦?此時只好用醒酒瓶來「霸王硬上弓」,借著與空氣的大量接觸來逼它把單寧柔化,同時將香氣釋放出來。
醒酒一方面是要讓香氣舒展開來,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去掉不好的氣味,包括軟木塞變質腐朽的味道,以及添加了過量二氧化硫的刺鼻味。幸運的話,這些味道可以在醒酒過程中發散消失。如果一瓶酒沒有不好的氣味,而且香氣已經很明顯了,那還需要醒酒嗎?顯然不用。酒中的香氣物質有限,能有多快倒到杯中享用,就多快開始品嘗吧!
有人說,紅酒需要醒,白酒不需醒,也似是而非。白酒的單寧、酒精度都低於紅酒,為保質並預防不必要的瓶內發酵,會需要加入二氧化硫來抑制雜菌與酵母的生長。就這點來看,白酒反而比較需要醒酒才是。
1977年,紐約雜誌酒評人Alexis Bespaloff邀請了加州酒界巨擘Robert Mondavi、Ridge酒庄的釀酒師Paul Draper、兩位法國酒庄莊主以及一位紐約「世界之窗」的侍酒師一起做了場盲品實驗。
他安排了多款來自波爾多、勃根第和加州的紅酒,每款準備四瓶:第一瓶在品嘗前一個小時就倒入醒酒瓶,第二瓶是品嘗前一個小時做瓶中醒酒,第三瓶是品嘗前才開瓶,並倒入醒酒瓶中。至於第四瓶,則是開了馬上就倒入杯中品嘗。出乎所有人意料,大部分人喜歡的都是開瓶馬上就倒到杯里的酒。之後類似測試在不同國家舉行,也都有相同結論。
如果不是有特別不好的氣味或完全沒香氣,那麼就別再浪費寶貴的時間醒酒了,除非您是為了讓一瓶普通的酒看起來更高檔,或是認為醒酒這個「儀式」會讓您看來更專業!
作者簡介
推薦閱讀:
※喝湯的誤區
※誤區解讀:全球各國入境規定及注意事項
※90%的父母都誇錯了——走出讚賞誤區
※說破風水誤區,讓你家宅更安心!
※聽力訓練的誤區(英語速成四步法之十一)
TAG:誤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