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南宗混元派丹道修持入門闡義函授教材

混元丹道修持入門闡義》和心齋道教文化

註:此為恩師在網路築基班所傳授的內容目錄,即將整理成書出版。混元丹道修持入門闡義 蕭新鑄 目錄 序   5 第一章:我的宗教思想觀   9 緣 由   9 第一節:入世修持與出世修持的所在   11 1、出世修持   11 2、入世修持   13 第二節 如何理解「丹道」養生文化   14 第三節 南北宗原本同一宗脈   17 第四節 我對丹道的思想內涵認識   18 第五節 我的修持傳承   21 1、混元派續脈   21 2、北宗皈依   28 第二章:南宗丹道修持築基   29 第一節 對先命後性的認識   29 第二節 對於命修的修持   34 1、如何調:身、息、意   35 2、握固   37 3、回光凝神   37 4、安爐設鼎   38 5、陰陽匹配   41 6、築基接命   42 7、鑄劍凝神   42 第三節 對性修的認識   43 1、如何認識「鬧中求靜」   43 2、對境無心   43 3、煉己化性   43 4、順境求返   44 5、逆境求化   44 第三章:試劍   45 第一節 鼎中聚化   45 第二節 破地獄   45 第三節 試劍   46 第四章:丹道基本知識   48 第一節 我對玄關竅的認識   48 1、先天為體,後天為用   48 2、後天為體先天為用   51 第二節 識天地人三才之道   67 1、天道   67 2、地道   76 3、人道   77 第三節 生門死戶   84 第四節 橐籥理解   85 第五節 元神與識神感知   86 第六節 指掌與訣的作用   90 第七節 金光訣與咒   92 第八節 還丹訣   94 第五章:雜論   98 第一節 道教祭煉之法闡微   98 第二節 元辰、孤虛、司命   101 1、什麼是元辰   101 2、「元辰」的調用   103 3、關於「孤虛」之淺說   103 第三節 關於三屍的解說   106 第四節 雷法與卦氣論淺探   107 1、易經的象、數、義、理   107 2、卦氣論的真實性   108 第六章:丹經匯錄   112 一、《碧虛子親傳直指》   112 二、《玉谿子丹經指要》   118 三、《紫清指玄集 》   150 四、呂祖鼎器歌   170 五、《百字碑》   172 後記   173

序 高水雲

認識蕭新鑄老師已經有12年之久了,時間過的真是很快,想我剛剛認識他的時候,他不過我現在這般年紀,意氣風發、精力旺盛、鬥志昂揚,時刻準備以他的見解來與周遭的世界叫板,捍衛他的世界觀,活像堂吉柯德跟風車作戰。嗚呼!問題是沒有多少人在乎宇宙人生生死問題,何況在一個經濟大潮洶湧澎湃的時代,也是個人人自危的時代,生存壓力嚴重的深圳與全國一樣,只有金錢才能吸引人的眼球。此後我們奔波在各自的人生路上,一南一北,或開心、或鬱悶、或流浪、或自在,凡此種種,不外乎命運的力量在可知或不可知地向我們展示它的魅力,印證和存疑著我們不同於現代科學的一些看法。 作為一個工科學院出身的人,同時也因為從小家庭的唯物主義教育,我不可能先驗地選擇與現代科技相違背的學問,也不可能一下子突破我的傳統教育定勢和模式,相信另外的完全不同的知識系統。但是當我的生活與命運開始以它特有的方式展現出來那些正常思維模式解決不了的問題和現象時,我在宇宙觀與哲學的角度開始了質疑和追問。 儘管這樣的疑問在我少年時期就有些端倪,但是都被眾口一詞的說法和教科書的統一答案以及父母的嘲弄所扼殺,況且我一直是個好學生,怎麼可能做出讓大家失望的事情來哪?這樣壓抑的結果就是在我得以離開家庭和學校的時候,我開始了獨立而不同尋常的自我發現過程,走上了一條與眾人不同的道路,付出的是全部的正常生活的代價。(這也算是我們教育的毒害吧?) 很偶然地認識蕭新鑄老師的時候,我正在經歷這些的疑問和苦悶。在朋友的晚餐桌上,他是作為一個算命者出現的,但是我們只是就有沒有命運以及命運如何預測做了討論。他不同於所有算命先生的觀照角度,他的關於宇宙觀的提法,他的辯證法思維,他的五大宗教合一的本質性概念很快就引起了我的共鳴。 那是93年深圳的多雨的秋天,也正是一個玄學被隆重地推出的時節。適逢王玉德等人編著的中華神秘文化書系及邵偉華《四柱預測學》、《周易預測學》的出版,遂以這些書為入門讀本,潛心琢磨,同時抄錄了大概七萬字的《六壬秘籍》,終於從思想觀念及方法上接近了易學,並且試圖從物理學、數學的方法中找到契合點。此前我僅僅以為易經是上古人類的樸素的哲學思想,經由蕭新鑄老師的介紹,始知易不僅是包含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哲學,還是認識世界的另一種方法,深深地被其式法之玄妙所吸引。 但是我並沒有走與蕭老師類似的道路。不久,我去了北京,以另外的方式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由佛教再來反觀其他宗教,對於宗教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其實所有的宗教都是人類上古時代遺留下來的關於人與宇宙的本質及其關係的學問。在教宗組織化之後人們反而忘記了它的本源,演變成為現代意義上的組織化的門派,在大眾的意義上完全脫離了宗教的人本內涵,剩下了宮觀廟堂內的偶像崇拜,就成為了迷信,與它們本來面目相距越來越遠。 十二年過去了,我又重新回到深圳,見到仍然獨行的蕭老師,生活還是老樣子,有些老了,也有些鬆弛了,不再是當年那個衝勁十足的年輕人了,有了些老成持重的模樣,多了份平靜,大概是與命運和解了。我們仍然可以隨便地交談,沒有任何預設前提與規定框架,也沒有什麼俗套,既不需要互相迎合,也沒有交談之外的現實利益。這是我最喜歡的交流方式和環境。 當他告訴我要將近年來在網路上關於《混元丹道修持入門闡義》演講內容集中成書的時候,我為他在生活奔波之外一直以來的堅持深深感嘆。一個入世之人,沒有了宮觀的保護,在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一邊討生活,一邊修行並不容易。當然我也知道於他這不算是什麼堅持,而是他的愛好,他的生活,他的興趣,乃至於他生命的價值所在。一個窺見了真理的人,真理就會自然地成為他須臾不可放棄的生命之路,於我亦然。這也是我們十幾年的友誼的共同心理基礎。 無論在佛教的意義上,還是在道教的意義上,我都不是一個持戒派的修行之人,儘管我們有著類似的宇宙觀,但是關於如何返樸歸真,我們走的是不同的道路。所有的路都是為了適應不同的需要的人群的,適應於不同根基、不同特點的人群的,這並不矛盾,殊途同歸,在天人合一的原則下,一切都是階段法則,方便法門,都不是唯一的,也都有它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丹道也不例外,蕭老師的闡義里無不處處滲透著他的殷殷之心。閱讀與校稿的過程,讓我們再次領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史跡典籍的紛紜龐雜,希望借我們的微薄之力,讓這樣的文化梳理不至於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其實在歷史上我們有多少人這樣默默地耕耘、奉獻,只為了內心深處的那份信念,只為了對中華文化的熱愛。道教作為中國的固有和本土文化,有著源源流長的歷史,梳理它的歷史脈絡是個利益中華文化的大事,即使你不能完全按照他的方法修行,他文章體現出來的方法論也是頗有教益的。 我衷心地希望我們中華民族的所有優秀文化傳統能夠在各個分支上,在各個具體傳承上,都後繼有人,都有所發揚光大。因為所有的這些都將成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思想春天到來的消息,都是彙集而成我們文化振興大潮的每一朵浪花。 我為所有這樣的每一點辛勤勞動成果鼓與呼!

2005年2月23日深圳

第一章:我的宗教思想觀

緣 由 我立志弘揚道教文化,是在少年時期就已經開始了。 我信仰的是「仙道」,煉得是「七返九還」。幾十年來,從來沒有夾雜其他門派及其他宗教的功法,堅定不懈地走我所秉承的丹道修持這條路。 道教門派較多,總的分為兩大類:「金丹符籙」派與「符籙金丹」派。金丹符籙派是以修持煉養為主,經懺符籙為輔;符籙金丹派則相反,是經懺符籙為主修持煉養為輔。道教的天師道,正一道屬符籙金丹派;全真派屬金丹符籙派。日前中國現有的全真教龍門派是金丹符籙派的社團主流。但散在中國社會民間及曾經興旺過的金丹符籙派門系不少,混元派就是其中一派。它作為入世修持的法門,也與道教南宗丹派合流。故混元派又以鍾呂金丹道來講,它又屬南宗系。 我的入世修鍊法,倘若不是家傳,我很難有信心堅持到現在。在80年代中,就我所得的混元派南宗入室修鍊法起手方法,與朋友們探討時,常被人恥笑,在不明其理其法的情況下,會被人誤為「房中術」與「采戰術」。一般人往往將我的起手修持功法視為旁門左道。難道大道不離陰陽,不離妻室,就是小乘功法?我們的入門起手,百日築基之功,安爐設鼎都是在體內的。我們的修持與社會上流傳的氣功修鍊有很大的差異。當人們不理解時確是難以一言說服。但我親眼看到:我的朋友們,他們所煉的功,在世俗中,都難以取得大成果。反而,要麼倒在名利、色慾上;要麼在追求外在的功能神通中,跌入魔劫陷阱里。雖然我也兼修了雷法,但它是在內丹的基礎上完成的。我曾說過:一切法是內在修持的功能外顯。它既度人又護體,故「以靜制動,感而遂通」。多年來,我研究的是看不見的事物,即氣的陰陽轉化規律。易經稱陰陽不測謂之神!法術以年命之「元辰」為之神!這是幾千年留下的傳承,不是我的自編、自創或者拼雜的功法。 現在社會上修丹道的人,大都對祖師爺留下的南宗修持「安鼎設爐」的內在之意實在不明白,更不懂什麼是先天,什麼是後天。總認為先天就是好,後天就是差;先天就是高功能,後天就是低功能。我的講義就是要梳理一下大家誤解了的先後天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的互為轉化的方法論。 在道教文化思想中,我秉承黃老思想,先合人道;研究易老思想,以步天道;內持老莊思想,不求聞達,知時而明以進退! 在傳承中我們授徒:凡是天賦好、六根清、七竅通的人,可直修出世法。以葆「精全、氣全、神全」即是「先天」。還要秉持嚴格的戒條,使其元精不泄、元氣不散、元神不耗。如若一損即落後天,必須再補充,返到先天上來。故師傳擇徒為什麼要選具有先天之骨格及天賦的道理就在此中。先天好的人,剛性強,易受挫,且命運顛簸而不輕易言敗。故修道必持外柔內剛之思想為宗旨。 有的人,認為讀《道德經》能背熟就大道已成。這只是對「精全、氣全、神全」的先天稟賦人而言的,具有先天稟賦的人甚至不需築基階段。但是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講,後天修鍊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按照一定的儀軌修鍊也是有效的。因此,運用後天卦(即洛書)的理論為起手法門儀軌,是南宗修鍊的一個特性,同時它也服務於大多數人的一個良好的方法。 作為我來講,是希望南宗道統真有人明白。我為什麼依然堅持「南宗」這個名詞。第一:它既有別於在家,又有別於出家;第二:它有別於實修體悟與理論研究的區別;第三,他有別於正道與邪法的區別;第四,它有別於有道教信仰與無道教信仰的區別。我真誠地希望能有幾個真正好道者能將道教南宗的文化遺產,用自己的親身體悟去發揚光大。

第一節:入世修持與出世修持的所在 如何理解入世修持及出世修持: 修持作為道教來說,是修道者的必備之課,道教稱為上罡。最通俗的說法就是:「煉養」。作為煉養,分兩種形式介紹如下: 1、出世修持 出世修持是抱獨身主義,是以獨自完善自我的一種修持,須持以內外兩戒來完成。一是戒身,一是戒口。我們稱之為清靜法門。在自我的性、情、欲調整中是以絕欲的方式來修持的。對自己的周圍環境有一定的要求,思想境界內在要求很高,是脫俗的思想。我們將它稱為出世修持。是高風亮節的一種內外思想稟賦很高的一種修持。 作為修道中的煉養來說:都是離不開陰陽二字、性命二字、心身二字、形神二字。由於清靜修持的法門中要求絕欲。根本之處是男子要求馬陰藏相,女子要求斷月事,是清靜門的特點。(關於女子是否在修持中非要先斬赤龍的說法,在此不作闡述)凡不在此特點的修持方中的修持者,均不是清靜法門的修持。它與佛教的禪宗很融匯,也是元朝以後佛道合宗後的一個特性。 一般來說,在中國各地很多省市都有各自獨住獨身者,俗語稱他們為:齋公、齋婆。還有的是在山中搭茅庵修行,我們稱這類人是「道人」。道人,一般是各自居住的。他們大都有一聚會的場所,每逢道教的假節之日都聚會,聚會地點我們稱十方叢林。散居的一般稱為:廟、堂、閣、庵。作為信仰的人士,道教稱為皈依弟子。皈依弟子的生活居住場所,一般稱為:靜室、丹房。作為獨自居住的信教持戒人士道教稱為在教教職人員。在教教職人員有住叢林與住小廟兩類。 道教中的修持分兩類。一類是祭煉修持,基本都有對祖師的神像供奉,我們稱為經堂,也是持戒修持的方式之一,即是持以有象之形化己、煉己、度己;還有一類是不設經堂,是以性命雙修、內外持戒一類,作為清靜在家修持。是以設經堂持經頌懺、消災解厄為主,由於有秉持向上之心,在人的心靈中,以慈悲為懷為宗旨。故修持的入手是靜心。其修持的關鍵處是神室,凝神處是祖竅。是追求心身的一片潔靜之處。故此絕欲也是尋求潔靜的一個方式,認為欲是「濁」,一切濁都要去掉。以清靜心對待。道教的經典《清靜經》、《早晚功課經》是必誦的課本。這就是清經法門修持的基本儀軌。當然,內在的和更進一步的修持,還要其門內師父帶領及指導。 2、入世修持 入世修持,也稱入室修持。它是道教幾千年來,一直保持不變的修持方式,它沒有參雜任何一點外來宗教修持的特性。雖然道教在文化思想方面有與儒家及佛教在認識論思想中含有融合之處,但在修持煉養方面保持了中國傳統的煉養方式。以大道不離陰陽,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為其理論;以合光同塵,韜光養晦,以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為其修持法則;以靜則迴風混合,動則肅命風雷,識其進退為其火候;以黃老、易老、老莊思想為其思想根蒂;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法則,以在塵不塵,在俗不俗為其內在的自律。 入世修持由來以久。由於不離家室,以孝道明法,與儒家同其演釋黃老的治世、治理、治人之說。同其以顯中華民族文化思想的內柔外剛及外柔內剛兩大思想體系。以「太極未判,天地人三才函於其中,謂之混沌雲者,言天地人渾然而未分也」作為混元學說,視宇宙釋為一個混沌之體。道教將地球與所有星球都納於其中,宇宙即是「道」,是一個大的混沌體。以惶惶惚惚其中有象、其中有精的陰陽相生、相合、相化、相返為其修持宗旨。 以社團形式為正一道,也稱伙居道。不以宗教社團形式的稱隱修潛學派,作為居士,這類人士他們是以人為本,客觀地面對生與死,採用積極入世的人生觀,不斷地探索人與自然的關係,我們稱之為煉養派。他們對人道上的處理方式是隨遇而安,不求聞達,知其進而識其退,不受世俗困惑。我們稱此得道高深者為:鍊師。這些高道們,時而在山,時而入俗,時而輔國佑民。這類人士曾經在漢朝以前,風靡一時,他們即是:黃老道與方仙道。由於漢時的武帝獨尊儒學後,全部否定黃帝的史說,故而轉為隱修潛學派。這類人士是中國文化思想隱藏根蒂的一脈所在。我們在深入研究並體驗人體的究竟時,追思源頭必然要觸摸到先秦時期的黃老道與方仙道。黃老道與方仙道在歷史長流中一直沒斷脈,故此,我們以實修實證實考的態度來繼承弘養道教養生文化。

第二節 如何理解「丹道」養生文化 作為一種修持是道教修持的最基本觀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按通俗的話說,道教是研究今生此岸的哲理,也就是今世的哲理。 首先,我們要理清道教與道家的思想關係。道教是宗教,它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中國宗教,道教的內核是以三大道家思想作為內在的三大支撐點,即:黃老、易老、老莊文化思想。談道教,必談「三老」思想;道家則是我國文化思想中的一個學派,談道家可以不談道教,以思想與人物為主題。丹道總歸為養生類,是中國的養生之道,是以長生久視為目標的,是以黃老道與方仙道的道家思想作為基礎的,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為其宗旨的一門修持方法,是研究人自身個體,自我完善,自我解脫的修持學問。離不開與周圍的關係,即:人道、地道、天道,故丹道的宗旨與內涵是通往人生終極追求的理性目標。 丹道養生文化是在於人們追求長生久視的基礎上不斷從原始的祭煉、外丹、導引、餌食、房中術、方術等中提煉、歸納、實證逐漸向內丹過渡完善的一門實證實修實考的學問。將人的精神與心身互為轉化驗證,具有科學的內涵,即存在是具有合理性的。所謂科學是論證的過程、人天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過程,無不與自然科學有關。 現在社會上所共同認識的「丹道學」是唐時的興起的一門丹道養生學,是以鍾離權與呂洞賓兩人為首的丹道思想體系,俗稱「金丹大道」。其完整體系是:「七返九還」。它實是延續了漢時的黃老道與方仙道。在黃老道與方仙道的興起時,由於歷史的原因,一大批儒士懷才不遇,轉入到了道教養生文化中來。他們充實了道教文化的各個方面。以祭煉文充分表達他們的思想精神,從奏章文詞中闡述上達「天庭」以表天人合一之道,寄人道於無欲無爭的黃老思想體系。從歷史機緣來講是一次儒、釋、道三家思想的文化融合,也是以道家思想為主流的一次融合。 「丹道」養生文化,上升即是「仙學」文化。 仙學與道教的認識問題,我比較贊同牟鍾鑒先生的觀點,他在《元代參同學》序言中提出:作者主張仙學與道教是相聯繫和相互區別的,雖然不贊成將仙學從道教中完全剝離出來,卻說:「〈參同契〉本身並不是一部道教經典。他與道教是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參同學是一門獨立於三教又與三教相交涉的學問,是中華仙學的主脈。」牟鍾鑒先生指出:這樣說恐怕有問題。神仙崇拜早已有之,道教將其納入自身作為核心信仰,並將它與道家哲學,養生學結合起來,發展出外丹,內丹等煉養術,又有齋醮、符籙等與之相輔,而仙學始終是道教神學的基本內容之一,這是無法否定的。 需要注意兩個問題:一個是道教教派雜而多,按照馬端臨《文獻通考》的說法,可分為清靜、煉養、服食、符籙、經典科教等五類,其煉養一派即仙學;另一個是道教組織鬆散,從無全國統一體制,教團大小不一,教團之外有大量散居的隱修或獨修者存在,師徒相授,並不創立或加入正規的教團組織,但其中許多修道者的著作或思想與道教宗旨相通,且對道教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應視作道教的一部份。試想,若將道教的概念狹窄化,將《參同契》,葛洪,陳摶,呂洞賓和內外丹術都排除在外,那麼道教史必將變得支離破粹。所以要有一個大道教概念,來涵蓋整個道教文化,再分析其內在的多樣性、層次性,這樣可能要合理與科學些。至於陳櫻寧早期強調仙學不是道教而是科學,是為了避免民國時期「科學理性大潮」對宗教的攻擊,更好的保留道教精華的應急舉措,或有其不得已而為之的苦衷,他後來亦明確主張仙學是道教,提倡仙道合一,並謂:「吾人今日談起道教,必須遠溯黃老,兼綜百家,確認道教為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寄託。」這就是一個道教的概念。 道教組織的鬆散性和教義教理的開放性是道教的重要特徵。也是它區別於其他宗教的特徵。 我對牟鍾鑒先生的道教治學觀點與態度深表贊同及敬佩,他影響了我一直以來治學的宗旨,也成就了我作為一個道教信仰者對道教神學哲學的研究方法論。

第三節 南北宗原本同一宗脈 就修持而言,內丹經過幾次歷史化合後,形成了一整套丹道體系,就是「七返九還」理論。借外丹術語也可稱:丹鼎功。所謂南宗既是北宋時期以張紫陽真人所傳承的鐘呂丹道思想體系為主脈的一個煉養體系。所謂北宗是南宋時期,在北方以王重陽所承傳的鐘呂丹道體系。對於丹道體系的強行劃分是清以後的史學界所為。就現在社會上流傳的西派,中派,東派,等各種丹道法門,總體也不離鍾呂丹道法門,只是受傳承者所弘揚的思想體系偏重不同而已。無非歸結為:以先天為體,後天為用,元神為主宰;及以後天為體,先天為用,元神為主宰。至於清修好,雙修好,不是根本的所在。那是一個具體的方法與技術而已。重在於體用的法則,人與天地契合的法則。 研究丹道理論,本應該從體用法則去反思。人為的去分門庭,路越走越窄,離大道越來越遠,何以期天人合一之機?這就是我這多年來對丹道理論體系的反思。 歷代祖師的經歷,要放在其所居的歷史原由去思辨。在道教中所有祖師都是富有廣博的知識。都是以自己親身體悟來闡教立論的,至於法竅也是因人而施的。道教養生術的特性就是大道不離陰陽,男女都可修,且男女地位平等。這是道教養生術的特性,其它宗教思想很難見男女平等的地位。就混元派中的祖師神像供奉排列來看:中間混元教主太上老君,東面東華帝君,西面西王母,這也體現了大道不離陰陽,男女平等的宗旨思想。在易經河圖,中,先天卦的排列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以兩兩制的往下排列,這個排列就是序列卦,它是不斷派生的。河圖洛書先天卦的宗旨思想與丹道的宗旨思想有所區別,這種思想老子已講的很明白,在老子思想里,返還之道,順著先天卦象的排列,返者是洛書里的排列。修道求返,就是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當中,用奇不用偶,就是返還。一、三、五、七、九是返還的原點。 在目前的煉養中,有很多方家,他們的確將道教的內丹術研究的很徹底,將歷史中形成的各種修鍊方法論(即各門法門)歸納的很詳備。但是,有一個很難闡述清楚的問題是:道教丹道功的內核有個傳承的儀軌形式,是一個脈續的灌入。我們稱為盟誓加持,即師父給於能量的加持。這點作為考證來說,就有很大的困難。往往在加持中,修持的密訣也在此得到。

第四節 我對丹道的思想內涵認識 我對丹道的思想總體歸結為:「人性的內斂自化與對外擴張」的互為性。同時,也不外乎合光同塵與獨善其身這個實修的體悟。在修持的過程中若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可以不受任何宗教形式的約束,我認為:修道它是重在內在的是自律。凡修持者應是一個很有理性的人,故必然也必須是自律的。這就是老子的「無為而治,抱元守一」的思想根蒂。但是,往往很多煉養者不明白這點,其思想內核必受時空的左右。理不清思緒時必定產生矛盾,導致情感的混濁,當人的情感混濁時,人的周身外在感應點,即汗毛孔是難以自控的,易受外邪入侵。邪氣就稱為「鬼」,正氣就喻為「神」,這在中國幾千年前就已得到了論證,在《黃帝內經》中已闡述的很清楚。故學習內丹,是依人體內在調節為本的一種鍛煉方法。空也好、靜也好、存想也好,都是人的後天意識作用。當人的內意識修養上升後,產生的靈性就是道心,內意識的修養過程是明心見性的過程。無論在歷史還是在現實中,那些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都是經歷過這樣的內在激發產生出靈性、智慧從而成就卓越的。我對此現象歸結為是一個認識的感應過程。有句話:一念之差,即刻全盤皆錯。在思想意識形態的對壘之中,成功失敗就此一舉。故稱為決策!修鍊也是同樣道理,稱之為火候。對火候把握不好,不是在原地踏步就是倒退,甚至走火入魔受外在環境的控制,我將其稱為是「不由自主之人」。我談及這些,希望的是,大家能以靜態的方式、誠意的方式進行參學,這樣才有好處。在修道的過程中,我們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進有魔,退也有魔!否則,你不要去修它。固此,入世修持的最根本要求是鬧中求靜。寂然不動,感而邃通。 南宗修鍊十分複雜,既是入室法,也屬入世法之一。入世修持,即是秉承老子的「大道不離陰陽」的宗旨。都決不能迴避男女之事,但如何處理得當,一句話就是:「葆精御氣」。這就有入世修持的規範及要求,這是一個順中求逆的過程,在塵不塵的法則。男女之性愛是人道中「性、情、欲」必然的結晶,是順者生人的自然規律。「房中術」,是人道中所追尋的全面人性的自我滿足,若修鍊僅僅是為此,難返先天大道。「采戰術」,又是人性的自我膨脹。修道者是要知其節,合其氣,化其欲,制其淫。為什麼?因為,它是一個從內在思想訓導的過程,是高涵養的過程,是對質地高選擇過程。任何築基及修持的過程,就是接受高選擇過程。先從節制開始,損之又損,從人的本性上來認識人的性、情、欲,培元固本,再返天道。清修也好,入室修也好,都必須過此一關。南宗與北宗有一根本的區別是:北宗提倡修持者男子修持首先必須修到馬陰藏相,女子首先必須斷月經,其目的是以絕欲為宗旨。這個宗旨應是元朝以後受佛教禪宗修持的影響。就我個人對道教丹道研究的反思來看,道教融匯佛教的思想是在性修思想上,命修上仍是傳統的修持方法。作為南宗,反而提倡男女的生殖器官必須首先要活活潑潑。男子修之到如嬰兒乎狀態,女子修到少女之情。即是後天的精氣返還到先天之根氣的必須條件,方能過關斬將,我們稱之為過「九重鐵鼓」。修道的第一步是不漏,所謂不漏,南宗是講的元氣,是後天濁精未生前的元氣。女子乳汁的所生之氣也是元氣呀!女性的乳汁氣調好,月經調好,也是培元固本呀。在不漏中,當然還有眼、耳、口的不漏。 入世修持中,又必須要了解道與自然。自然是指宇宙間萬事萬物,各自都有自己的氣運規律。人道有人道的規律,天道有天道的規律,地道有地道的規律。我們作為修道者應該明白修鍊的目的和過程,必需要了解自然,使自己在認識自然中不盲從,更好的學習有關方面知識來「明理見性」。《道德經》道經二十五章中講了這個問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們只有掌握了自然的規律,明白了陰陽生、化、反的規律後,才能步天機以達天人合一之目的。 我命在我不在天,命運就在修持者的掌握之中。

第五節 我的修持傳承 1、混元派續脈 《白雲觀志》記載 第一﹑混元派: 混元乾坤祖 天地日月星 三教諸經師 金木水火土 渾合本空洞 朝謁上玉京 虛無生一氣 良久歸太清 注釋:這個混元派明代其碼就有,請見上面的《混元派牒》。 第二﹑混元派: 一永通玄宗 道高本常清 德祥恭敬泰 義久復圓明 混元三教主 天地君親師 日月星斗真 金木水火土 第三,混元派 混元仙派之圖 混元教主萬代宗師太上老君 東華木公上相青童帝君 西靈金真萬氣祖母元君 華陽真人 正陽真人 王鼎真人 成都真人 純陽真人 王老真人 耳珠真人 陳朴真人 王鼎真人傳: 皇甫真人 白真人 胡謝二郎 耳珠真人傳: 萬真人 三朵花 仙井真人 陳朴真人(淮南叟)傳: 曹國舅 陳七子 劉海蟾 景知常 姚道真 趙仙姑 陳朴真人(淮南叟)又傳: 李練 藍養素 張仲范 馬自然 張平叔 張虛靖 陳撲真人又傳:麻衣道者(麻衣道者傳陳希夷)郭上竃 何倡乙 (傳譚景升) 老木仙翁 李鐵拐 (傳劉烈,陳仲虛) 施肩吾 張侍朗 徐神翁 劉高上 (傳小鄭真人 柴先生 )浪然子 沈東老 張和尚 王重陽 浴室和尚 川張迪功 掛須 玉溪子 王重陽傳:馬丹陽 譚長真 劉長生 丘長春 王玉陽 郝太古 清靜散人 劉仙姑 陳通叟 劉視 藍養素傳:李潮議 李生 李八百 邵中 馬自然傳:陳景先 歲寒君 趙青州 仇魯 劉奉真 張平叔傳:石得之 石淳一 馬自然 石得之傳薛道光 薛道光傳陳楠 陳楠傳:白玉蟾(傳彭鶴林)鞠九思 沙道彰 黃天谷 張虛靖傳:林房州 周教授 濟陽子 陳希夷傳:鴻蒙君 張乘崖 付林 李挺 張四郎 黃甫 塗定祥 王袞 种放 (傳賈得升)陳景仙 丘長春傳:訾存真 (傳申仙姑 趙古蟾) 作為我所秉承的道教混元派是以南宋時期雷默庵(1221—1295),在今湖北武昌金牛鎮開創的混元派。雷默庵傳記,根據《道藏》中《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篇》第五卷中四四六頁記摘錄如下: 真人姓雷,諱時中,字可權,號默庵。其先本豫章人(混一子註:即今江西),後家於今湖廣之武昌金牛鎮,所居溪水迴環,東西二橋,故又號雙橋老人。生於宋嘉定辛巳年(公元1221年)十一月十五日辰時。幼習詞賦,後通詩經,三領鄉薦,精心道學,專務性理。與九江吉甫親,因巳未庚申之難,揭家依居吉甫。甲子歲(公元1264年,應43歲)殿帥往太平宮酬醮。師從其行,夜宿太平宮之聽雨軒。恍惚間見上帝親謂語曰:「卿,陽祿無份,陰官有緣。不須留意功名。」是夕,本宮知宮(混一子註:即是太平宮主持)亦夢採訪真君。告曰:「來日午刻可精嚴祀事,五百靈官中有一靈官親降於壇炷香。」次日午朝,殿帥謂師曰:我困甚,師可代燒香。及至壇中,知宮大駭,方知師五百靈官中人也。後知宮白於師,師愈留心道法,絕念功名。復回居金牛鎮,置壇祀事。庚午(公元:1270年,應53歲)三月三日,玄武誕辰,師具表賀,焚香朗頌《度人經》,忽有一道人標格異常自外至,謂曰:「貧道有一階道法,特來授汝。因出袖中書一卷曰,可置此文於壇中,齋戒七日後方可開看。師受之置於香案,回首道人已出,不知所在。方悟其為異人也。入壇拜謝,持誠齋戒七日,焚香拜禮開看其文,乃《混元六天如意道法》。」(混一子註:據《道藏》中錄《道法會元》一百五十四卷,其書目名應是《混元六天妙道一氣如意大法》)看畢,壇中白晝如夜,須臾雷火布滿,雷霆辛天君立於案上曰:「吾奉昊天敕命,付卿開闡雷霆之教,普濟眾生。吾教上帝為主,以吾佐之,以卿行之。前日授卿之文者,乃祖師路真君也。卿名在仙籍,七世為儒,三世行法,並無纖過,當大興吾教。」 路祖師當晉時,親遇太上老君授以此法。而是教專以《度人經》為主,師每化導世人及開度弟子,皆令其精心頌經,各獲果報。常論《度人經》旨以開後學,其要在十迴度人,非惟十遍可以度人。乃在平日修鍊自己,以究返還之妙。且須先度祖宗,終得道備,飛升上清。經旨之明,莫越是矣。及儒釋二家博採旁求,貫徹混融,歸於一致。四方聞其道行卓異,及其門者日眾。弟子數千人,分東南西蜀兩派,首度盧、李二宗師及南康查泰宇。由是盧、李之道行於西蜀,泰宇之道行乎東南。混元之教大行於世。所著《心法序要》,《道法直指》,《原道歌》皆發揚混元道化之妙。以至元乙未四月初五日沐浴更衣端坐臨午,命盧、李二師率諸門人諷《度人經》一卷畢,即索筆紙書頌曰:「一輪明月照清穹,萬里無雲光霽中。自在逍遙無一事,圓融常與太虛同」頌畢凝然而逝。是年冬,弟子奉葬於郡之顏山後,雷霆累降筆云:上帝已陞真人為玄都上相混元妙道普濟真君雷神演教天尊。 由上述的記載可知:雷默庵是在1264年到江西太平宮,得到知宮的點化後回湖北傳度神霄雷法。又於公元1270三月三日,玄武誕辰,雷默庵在先師具表賀,焚香朗頌《度人經》時,得路大安真人傳授《混元六天如意道法》一卷後,又感辛天君下壇告知:「吾奉昊天敕命,付卿開闡雷霆之教,普濟眾生。吾教上帝為主,以吾佐之,以卿行之。前日授卿之文者,乃祖師路真君也。卿名在仙籍,七世為儒,三世行法,並無纖過,當大興吾教。」 由此雷默庵在天心派神霄雷法的教理下又創立混元教派。是年,「四方聞其道行卓異,及其門者日眾。弟子數千人,分東南西蜀兩派,首度盧、李二宗師及南康查泰宇。由是盧、李之道行於西蜀,泰宇之道行乎東南。混元之教大行於世。」道教混元派由此流傳下來。 混元派既形成為湖北地區的特有教派後,又廣布湖北的九宮山及武當山。隨及盛行四傳與東南。 混元派立教行世的特點是:「行法布氣度人救人。以煉己返還,培元固本,再行罡布氣治病救人。其宗旨輔國佑民。不參朝政」。在闡述何謂「混元一氣」是:「此氣是先天祖氣,人人有知。特明與不明爾。即佛釋所謂本來面目,父母未生前之妙也。含於一而為混。合乎萬以歸元」。這就是混元教義的本義。即是祖宗之氣。故行教持教必先尊祖宗,皆是以孝道明法。 在《修鍊直指》中,雷默庵很精闢的論斷闡述出:「夫修真之事皆是自己本真,非他外物而成者。其修鍊亦自然之功,更不勞心費力。且四時代謝,為萬物發生。天地何嘗用力施工,皆自然而然。蓋主宰天地者日月也,主張吾身者魂魄也。日月即天地之魂魄,魂魄即吾身之日月也。先賢所謂日魂月魄是也。日月常交會,天地所以無窮。魂魄常支離人身,所以有盡。」 因此,上述所闡,天地人三才之道無非是陰陽二氣的變化規律而矣。故道是宇宙的大一統論。本體論。是宇宙的生存有序性及結構性。故其顯者為象。其藏者為數,其交者為氣。萬事萬物同在宇宙的大一統規律下,萬化不離陰陽之變。其變化有隱,有顯。故魂者陽氣,魄者陰氣。它們之間的交會化合,是自然的,不受任何人為的主宰。故道者公也。人同宇宙氣運是統一的。然而,人的魂魄,時常遊離本體。故常耗損。我們站在現代社會角度認識:通常將其遊離之氣喻為「能量」,能量是永恆的,是可互為轉化的。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規律,即是道的本體。 對於魂魄論的對應於感應氣機學說雷默庵又闡述到:「故天地之造化不外乎魂魄,日火也,魂亦火也。而心為神舍,神即魂神。心賴肝木相生,則魂神居焉。故曰:龍從火里出。月水也,魄亦水也。而腎為氣海,氣即魄。氣賴肺金相生,則魄氣依焉。故曰:虎向水中生。聖人設教,千經萬論,莫不教人收心養氣。總而言之不過拘制魂魄而已。」 我受混元派傳承,雖然師祖字派為「昌」字,師父字派為「宏」字。上沿字派斷脈。但其混元教派的宗旨與修持方法理論在我所接嗣中完美沒缺。有為為體,無為為用!元神為主宰。有為者是後天,無為者是先天。人生下後,天元神藏,後天識神主事,故我們的修為即是後天返先天。混元派是以道教的混元思想作為宗旨。混元一氣即指「太極未判,天地人三才函於其中,謂之混沌雲者,言天地人渾然而未分也」。在上古時期,人們對宇宙的認識,有「蓋天」及「混天」兩大認識論思想體系。我們將人體頭部以喻應天,腹部以喻應地,將人體的任督二脈以感應天地之氣。設百會為先天之鼎(含泥丸)。設會陰為先天之爐(含膀胱),又以任脈對應南斗,督脈對應北斗。是應先天之卦,應先天品物流行之氣。視祖竅為窗口,百會及會陰為門戶。又設肚臍為後天之鼎,膀胱為後天之爐。生門臍是生我之根,命門是死我之蒂。修鍊就是要生,化,返聚先天真一之氣於後天鼎中,以求返還之機。寂然不動,感而邃通。 故道教稟老子的「混天」學說思想體系,即是「混元派」的由來。凡是稟承混天學說的思想及流派應為「混元派」,這是古人的一種說法。故奉老子為「混元教主萬代宗師太上老君」以及「東華帝君」、「西王母」,這是混元派所供奉的三大神系。其下都是為弘道的師尊。混元派在湖北流傳較廣,武當山、九宮山等地均有蹤跡。 我師祖為「昌」字,我父為「宏」字,我為「一」字。我父是坐化而去,知生死,走前七天給我來信:「歸心似劍」四字,在七天前,我兄家的花鳥死光。並要我嫂事前準備了臨走前要穿的一切。我兄乃國家科技人員。本不信這些。第七天他提出要走。我哥認為是開玩笑。就說好,我領你到醫院作最後檢查。他陪我父走到北京市人民醫院,在花壇上,我父說我不行了。打上盤坐就不動了。我哥馬上叫來醫生,醫生說你父已去世了。三天後,我與二哥趕至北京,屍體仍未僵硬,我與二哥化了裝,整了容。當我拿起父的右手一股電流進了我身,之後,我父身體僵硬了。他按理說也只能算是得了鬼仙。我的傳承後續字派是他立的:「一陽再現始,道德立根基。」這個新的歷史時期,我的家父他已預知到了。 2、北宗皈依 我的北宗皈依,是在一九八一年。我辭掉原有的工作,進入武漢市道教長春觀。當時,是道教宮觀百廢待新之時,我拜的是當時的監院韓高超主持。後我留在武漢道協工作,至一九八九年我離開武漢道協,擬定走完善自我的修持道路。我的北宗字派是:嗣峨。我師是北宗的著名高功。我幫師父整理經懺,整理道教幾經失落的經韻。但我不喜歡經懺,我喜歡的是丹道。當時我所做的工作就是搞文史,再就是幫師父重整道教儀規。當武漢長春觀修繕完畢後,我知我在宮觀里的事業已經到此了。也料到師父在世不久,我提前打了招呼,行大禮以告病假而辭掉一切職務。從此走上自己該走的獨行路。

第二章:南宗丹道修持築基

第一節 對先命後性的認識 大家都知道,養生術是我國有幾千年文化的文化寶庫,養生術思想來源於老子的《道德經》、莊子的《南華經》、《黃庭經》、《陰符經》等,所以這些經典是道教南宗養生的思想宗旨,特別是老子的思想,比如抱元守一、清靜無為這都是我們修持當中的實踐。讓每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來把握思維與心身的統一,這種思維與心身的統一就是養生的一個方法。丹道養生,它的關鍵在於內斂自化。道教養生有三大思想體系:一是黃老思想,黃老即黃帝和老子,它的宗旨是「修身治國齊天下」;二是易老思想,易老即易經和老子;三是老莊思想,即老子和莊子。這三種思想都貫穿在丹道的修鍊之中,由於這種思想的稟賦和我們每一個修持者內在的思想天賦給予一個啟迪以後,每一個修持者的內在性命情況就會被激活。那麼他的思想觀、方法論會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環境當中產生自我釋放。作為丹道來說,其核心思想是內在自化,當內在自化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產生釋放。我們在丹道裡面所講的釋放,就是走筋骨,也稱之為練形。還能產生對外的感攝能力,也稱之為感應,也是一種釋放。還有產生超凡人的智慧,也是一種釋放。道教的丹經為什麼很難傳?就是因為每個人都不同,各自的條件不同,環境不同,生理不同等等。 命修就是修肉體。實際是指喻人體為房子,指的是氣,是培補先天的元氣。是一個後天補先天的自我再生氣化的功用。丹道是肉氣走骨,血氣走髓。性修就是修識神,修本命的元神。在修持當中我門重點強調的三個我:一是外在形體的我;二是內在識神的我;三是頭上元神的我。這在丹道修持當中,不管有無宗教信仰,只要是丹道修鍊者就必須要了解的。如果是宗教信仰者,對元神的我(即「頭上三尺的我」)更要真誠、誠心,這在道教裡面認為「頭上三尺有神靈」,按道教說法,「頭上三尺的我」是司命,能察人好壞;按現代說法,這「頭上三尺的我」就是一個光激點、光罩子,是人腦中九宮向上的一個反應點。「形體的我」就是身體,即丹道中經常比喻的「房子」,「識神的我」就是己,「元神的我」就是每個人的本命元神。本命元神於父母交合的瞬間產生,並在父母交合時進入了母體之中。但這只是一個靈質,還不是形質,母體在孕育當中,大概在三個月左右(實際上是100天),是一個變形期,即決定性別的時期。在父母交合中元神進入;母體孕育一百天內,元氣進入;出生時,元精進入。此即涵三秉一。在丹道修鍊中,始終是後天先天、先天後天不斷在陰陽對錯的關係中變化著的。這個方法我們稱之為陰陽派。作為道教,不管是北宗或南宗,以及正一教的思想,都離不開陰陽化合的思想和宗旨。但我再一次強調的是修命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的煉化。不斷的從體中攝取氣化的能量轉化。若為了修房子,不懂轉化,精滿,氣滿,神滿還是會損。這個損也是自然的。只不過是在人道上打圈圈而矣。 為什麼古人談先命後性?先命後性是讓自己本命元神、識神和外在形體的我,通過修鍊以後在內在的氣化、聚化進行一個返還修鍊過程,這是一個丹道修鍊思想。我們通常將人身上的很多氣穴的感應點合了一個周天的對應關係。在先命後性當中,我們作了一個強調:即安爐設鼎。在修鍊當中,人身上有重要的感應點,應天上北斗。北斗通常是七星,但丹道上所講的北斗是九星,有兩顆常人看不見,叫左輔右弼,加七星共成九顆,叫天罡。這兩顆星一顆是對應祖竅,一顆是對應膻中,即璇璣。這兩顆星怎麼激活呢?是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質地來激活的,這種激活就是玄關竅開。所以玄關竅開是通過天地人的感應和北斗星的相照激活的。這就是歷代祖師在丹經道書當中藏而不露的天機!玄關竅激活以後,就能做到元神與識神打成一片,這時頭上的三尺的我就有信號,這是宗教觀的傳承脈絡。師父傳我的時候,所謂的口口相傳,傳的就是天地人對應的玄關竅的激活。傳我之時,師父撫著自己的璇璣穴,右手先撫著自己的百會穴,再撫著我的百會穴,在我百會穴上打金光咒,結金光符印。在我們的修持當中,反對祖竅的打開(即開天目),師傅會對要開的人用金光符把天目穴鎮住,因頭上的元神容易受邪侵。因為人體內的元氣不培元固本到位。能量耗損是直接影響身體的。 又只有大悲大願才能激活玄關竅,否則開不了,哪怕再聰明也無法打開。人的聰明是你的父母給予的質地,而不是後天接到先天氣。後天必須經歷再造過程,再造必須是你的德和你的本性,我們修鍊的內在形體的我、父母的功德。修鍊當中,玄關竅從哪激活呢?激活的點位就是在修鍊當中將任督二脈進行了一個循環圈,百會穴與會陰穴表示了一個陽和一個陰的交接點,百會穴為陽,會陰穴為陰;在大方式上,百會穴為鼎,會陰穴為爐,這是相對來說的。再延著百會穴的內側有個脈道,是沖脈,沖脈在丹道中有兩種說法,一是從腹內起,一是從會陰起。沿著任脈的內側往上行,它到了璇璣以後有個節點,再延著節點到舌尖。沖脈有的人能通,有的人不能往上通。通不了的原因是沖脈沒有常通常開。在道教裡面有個說法,凡是男性他欲以通暢的是璇璣,隨著呼吸由任脈帶動,是往下行的,直到會陰。這是一個面,另一面在骨道,從骨道往上走,相交於百會。從卦象來說,身體前面,面在外為陽,任脈為陰,沖脈為陽,組成一個離卦;那麼身體背面,背為陰,督脈為陽,骨道為陰,組成一個坎卦。再合之頭為乾,會陰為爐,這樣就組成了先天卦的四正擺布,應先天之氣運的交接規律。這些方法都來自於《內經圖》和《修真圖》,說明了道教先命後性的基本關係。人的任脈與督脈形成一個循環圈,任督都應月嘯的周天火候,沖脈在《內經圖》里有兩個說法:一起於腹內;二起於會陰。沖脈在任脈的內面,為什麼要強調沖脈的作用呢,因為沖脈在男性而言是隨任脈和璇璣星的下移而下移的;而女性是上行的,與月經有關。我談到此,是指這些問題是為了今後要講明橐龠的機理和作用,橐龠就是起調息的作用。就一般人的呼吸是腹式呼吸,我們修鍊到了一定的時候,調息是讓呼吸沿著肚臍眼下到關元上到黃庭的運動,這涉及到氣化問題,是心息相依的法門。每個人在實際修鍊當中是截然不同的,有的人能夠做到很快入靜,有的人還摸不著頭腦,有的人根本不知道怎麼去入靜,或者做到心息相依。這就是頓悟和漸進的差別了,頓悟的人是能夠很快的體會,能夠溝通思維,一講就明,並能很快的達到作用與目的。有些人,我把玄關竅的作用一講明,可能會很快的激活。 在此強調丹道將人體的任督脈視為先天之氣軌道。其感應外來的光與能量,進行體內的化合。其門戶百會穴應天,喻為先天之鼎。會陰穴應地喻為先天之爐。人體的臍在任脈上喻人之生門。命門在督脈上又喻為死戶。故此百會與會陰是先天之門戶。兩眉之間的祖竅是先天之窗口。先天的修持是先天為體,後天為用,元神為主宰。北宗的修持是秉持現天之氣機而修持的故守祖竅。以斷絕情慾秉戒而修,所向神靈的護佑,秉香持戒。情志專一。南宗是明天道之在任督二脈的感應。確以體內安爐設鼎。以後天為體先天為用元神為主宰。是以培元固本為宗旨。提出精化,再合任督二脈。將其合為一個互為的大循環體系,即是:九轉七還。因此在丹道修持中,無論是築基,還是秉持先天後天的修持,其目的就是為了讓人的外在形體的我、內在心靈的我(識神)、頭上三尺的我(元神)三位一體,是涵三秉一。在丹道修鍊中,始終是後天先天、先天後天不斷在陰陽對錯的關係中變化著的。這個方法我們稱之為陰陽派。作為道教修持中的內斂自化、待機而舉。因此,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一套理論,即煉精化氣、鍊形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的返還理論。 平時要加強潛意識鍛煉。記住!千萬不要提會陰,會陰在煉功當中出現跳動,會形成一個自然的開合,這個時候還未到閉地戶這一步,要等到采小葯的時候才會用到「劍插三江口,黃河倒水流」這一句訣。爐為燾,鼎為煉。爐在修鍊當中,意到即可,意念不要太強,爐中只要有感覺到發熱,就是表明已起火,但不要刻意追求。 南宗丹道特彆強調了持相不著相,性命雙修講究打成混然一片,要做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如果大家明白了,就會很快的進入境界。不明白的,就要慢慢的找感覺、找體悟。這是頓悟和漸悟的差別,這是與大家的性格、思想、修為、天賦、感觸、環境等等原因相關的。每天的修鍊要做到「時時在其中」,煉功的關鍵時間是晚上子時(23點到1點),面北而坐。平時要行住坐卧不離這個,做到隨時煉功,坐、站、行、卧有罡罩。(附:行住坐卧圖)那麼怎麼個罩法呢?北斗星的象尾巴連成一線的三顆星,稱之為柄(斗柄);象方塊形四顆稱之為勺(瓢)。具體罩法可自化的目的,做到識神與元神打成一片。兩眼內視為鑄劍,鑄劍完成後在下階段的修鍊中有很多應用。目前,關鍵是要找到化的感覺。作觀想:勺在頭頂,斗柄站著在前方、仰著在上方、側著在側前方,有意識流到了即可。我們稱此修法為「外感內應法」。 修鍊當中要心平氣和,調息做到心息相依,不要執著死守。膀胱發熱為起火上牙內扣,形成捲舌。下鵲橋要做到前、後陰內收,但千萬不能用勁。,會陰跳動為點火。現在所講的不漏,是指在築基階段不漏精,做到煉精化氣,達到內斂自化的目的。

第二節 對於命修的修持 前圖:

1、如何調:身、息、意 調身: 在道教修持中,靜坐稱為上罡。上罡的要求較嚴。一般來說,要有坐墊,也稱蒲團。但在家修持就不需要這麼嚴。首先要凈手,大小便一次排完。若是經過運動的,一下不能馬上坐下,要休息15分鐘後在坐下來。用手將四肢搓熱,讓全身放鬆。要鬆動兩肩。先扣齒36次。讓精神松下來。要給自己事先定好一個煉功的時間,每次不能少於30分鐘。靜坐時,頭要懸頂,下額要收。要自然直坐。手開時可用兩手握固式,也可用子午連環抱元式。 調息,調意: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叫「息」?「一呼一吸,為一息」,要做到時時在息中。修持之時,必要萬緣放下,不寄不離。一是講抱元守一,一是講心息相依。心平才能氣和。修道首先要求的「呼 吸」是細、勻、深、長。心息相依的法則來調整呼吸。那麼如何理解心息相依,這對於修鍊者要用心去體悟的。即用耳去聽出入息,呼吸出入往來於內外之間。外面虛空之中(鼻孔外虛空也)。我能聽到,知而不著色身,即是工夫。是蓋寄心於耳,寄耳於息,反聞聞自息,使心與息相依也。俟心寧靜,然後反聞,不著色身,自然入妙:「以眼視鼻,以鼻視臍,上下相顧,心息相依,著意玄關,便可降伏思慮。」 這是第一步。故稱為: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莊子》曰:「無聲之中,獨聞和焉。」即是「反聞聞自息」。心與息相和融,一出一入,我於寂靜中,自然能聽到,又《西遊記》,孫悟空之金箍棒,不藏別處,獨放在耳內,用即取出,亦示「反聞聞自息」之妙諦,金箍棒,喻出入息之動機也。以耳根圓照於自息,使心與息相諧合,神與氣相融合,以達「復命歸根」之境,即是悟空體用合一。故藏在耳內,密示調息之旨,取耳根為用也。按:《楞嚴經》,觀音如幻聞薰三昧,乃「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玄宗修證,乃「反聞聞自息」,息念雙銷為入手之門,由是而得正定,因定發慧,因慧伏惑,謂「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也。《莊子》「聞和」之說,《西遊》「藏棒」之象,非得「心息相依」之妙訣焉?知「反聞聞自息」之工夫耶? 又老子謂之「歸根復命,致虛守靜」。《莊子》謂之「學混沌」,又曰:「心齋。」聖聖相承,莫不以此為要著也。此「心息相依」之法,古稱「日月交並法」。 「反聞聞自息」,為最初入道之妙方便,因息自心起,原為心之風相。反聞自息,神定而息亦隨定,息空而心亦隨空,向之動者,攝歸不動矣。不動而動,一陽來複,正是無中現有,時至神知時也。均均勻勻,悠悠細細,打成一片之功夫也。《參同契》曰:「和則隨從。」此四字,曲盡「心息相依」之妙。「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乃黃帝之調息法也。「專氣致柔,抱一無離」乃老氏之調息法也。「無聲聞和,真息以踵」乃莊子之調息法也。 2、握固 握固之來源於「握固靜思神」之詞語。是指當修持者,進入修持的狀態後,要將自我的外體封閉起來,警防外邪之氣的入侵。這是對人體的外在的我一種內意識內斂方式,我們還有用掐訣的方式將其封閉。另一方法是當煉到一定層此及一種內境之後要將其氣化所提取的精華即元精鞏固穩定下來,警防崩堤而潰,也是用訣及咒化之,最高的方式是內在的定力,它也是外為內斂,內為自化的過程。 3、回光凝神 回光內照是丹道修持的入門築基功法之一: 在我的修法中分三層,其一煉己:人在未進入丹道之時,已落入後天,故修丹道時循後天返先天。返觀之前需耳、口、心內斂。眼是唯一之陽,左眼為日,右眼為月,要做到含光內視。其二:兩眼之間為祖竅隨息逐下,穿透胸隔,意到氣到,綿綿細長,直到海底,其而聽息隨之(注意!是安爐設鼎後,即心息相依抓到後)。其三:心聽隨之,若能做到心聽為佳。海底即是會陰。手掐太清訣,一是起守的作用,一是起調的作用,全在於靈活運用。故隨心。此應解釋為:一切法,能夠心領神會,即是無上大法,否則是術,這就是法與術的區別。中宮即是玉清,呂祖曰:玉清殿內煉丹砂」,玉清為元始天尊,這裡面都有暗藏之語。心領神會,必得其法。否則還是術。 我認為這裡的竅門不一定對每個人感應都大,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總有千差萬別,還是以天人相應的為好,以無為的法最好,以培養下意識為好。 然而「天人感應」也是我們修持的法寶。那麼,後天之濁何能感先天之氣?只有「化」後天之濁,才能感先天之氣。 我們反對執著於有為法。無德不顯道,德是修來的。這「修」字即是有無相間。故回光反照是一個收心養性的過程。逐漸深入是我們稱之的「鑄劍」,不得小看它。 4、安爐設鼎 安爐設鼎,是先命後性的思想方法體現。作為修持的立意起手,決定了修持的方法論。先命後性,後天返先天,是南宗修持的特點。作為修持的立意起手,意義在於:一是要找到先天氣與元氣的聚合體;二是後天氣與元氣的開合點、先天氣與元氣的激活點決定了修持的方法論。先命後性,後天返先天,是南宗修持的特點。那麼南宗的凝神入氣穴是哪裡呢?即是臍內一寸三分,又將其喻為「鼎」。這裡是人的先天之根。前為臍,後為命門,臍為生我之處。命門,為死我之路。生與死,即是陰陽消長。南宗定臍內一寸三分為鼎。鼎內藏有先天之元氣,即是真種子。人生的由生到死,是先天所定的自然之氣數。 南宗認為,生死並非無法抗拒,只要明白了這個氣數的道理,即能做到「我命在我不由天」。鼎口在肚臍眼往上三橫指處(即水分穴與闌門穴交接處),其內在位置就是大腸與小腸的間隙口,是中焦的處理之樞。這是人的後天生死交分之處,凡人將死時,此處會結成一個硬塊,按之不動,推之不移。此出即是「黃庭」的埠處。 南宗丹道特彆強調了持象不著相,性命雙修講求打成混然一片,要做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如果大家明白了,就會很快的進入境界。不明白的,就要慢慢的找感覺、找體悟。這是頓悟和漸悟的差別,這是與大家的性格、思想、修為、天賦、感觸、環境等等原因相關的。每天的修鍊要做到「時時在其中」,煉功的關鍵時間是晚上子時(23點到1點),面北而坐。平時要行住坐卧不離這個,做到隨時煉功,坐、站、行、卧有罡罩。那麼怎麼個罩法呢?北斗星的象尾巴連成一線的三顆星,稱之為柄(斗柄);象方塊形四顆稱之為勺(瓢)。具體罩法可自化的目的,做到識神與元神打成一片。兩眼內視為鑄劍,鑄劍完成後在下階段的修鍊中有很多應用。目前,關鍵是要找到化的感覺。作觀想:勺在頭頂,斗柄站著在前方、仰著在上方、側著在側前方,有意識流到了即可。 修鍊當中要心平氣和,調息做到心息相依,不要執著死守。膀胱發熱為起火上牙內扣,形成捲舌。下鵲橋要做到前、後陰內收,但千萬不能用勁。,會陰跳動為點火。現在所講的 不漏,是指在築基階段不漏精,做到煉精化氣,達到內斂自化。我們稱此修持法為「內感外應法」 那麼爐的作用呢?爐又稱之為三足爐,有三個腳,實際上就是管道,一個通往前陰,入精室;一通會陰;一通尾閭。在丹道修鍊當中,爐有九竅,尾閭(即豐都)也有九竅,兩者相合為十八,稱之為十八層地獄。將爐三足以下部位,稱之與地(即鬼門)相連。爐的作用在《修真圖》當中作了強調,是個很重要的位置。膀胱作為爐,它的經脈順著雙下肢後側往下走,在腿彎處交叉後下行至後腳跟。在丹道中有句「息息歸根」的話,講的就是調動能量流沿膀胱經往下行,並與地氣相連接。,前陰與肛門要往上收,但不要執著,特別是收前陰,要認真體會。不管是男女,在小便後,有一顫的感覺,這是膀胱經推動小便的一種能量,這個時候要吸口氣往上提(不是憋尿),平時要加強潛意識鍛煉。記住!千萬不要提會陰,會陰在煉功當中出現跳動,會形成一個自然的開合,這個時候還未到閉地戶這一步,要等到采小葯的時候才會用到「劍插三江口,黃河倒水流」這一句訣。火為烹,鼎為煉。爐在修鍊當中,意到即可,意念不要太強,爐中只要有感覺到發熱,就是表明已起火,但不要刻意追求。 在神霄雷法中認識又不同,認為膀胱是鎮邪處,其理也由此而來。由於膀胱經與三焦有通關之竅,調火即是用它。在神霄法中,金光符內照及訣都是鎮此處。 丹道與法注重精神內守為主,外煉外動為輔。在內煉中也是有為法。膀胱為壬水,激蕩為火。不點火,無真一之氣,與慧劍的化合推動,過不了初關(即尾閭關)。固此安爐設鼎是以體內的氣化,應天機一陽初動,後天返先天。感而化之,聚而化之,合而化之,生而化之。重在一個化字。這是安爐立鼎的宗旨,其目的是培元固本,將人的體內氣機化活。補足後天之不足。再從後天中提取先天之精化。在道教有內外爐鼎之說,我上面所闡述的是內鼎爐。外鼎爐既是百會為鼎,會陰為爐。下面可參閱丹經所述: 內外爐鼎之說:爐鼎所以盛葯。雲內外者,內葯、外葯所分也。爐,虛空也。鼎,亦虛空也。唯空能受,唯空能容。是故,爐鼎之妙,貴乎虛空。丹書中言:偃月爐,硃砂鼎,或乾鼎坤爐、金鼎玉爐,以及威光鼎、懸胎鼎者,所在皆是。而能剖示內外二個鼎爐,明白了當者,尚未見其人也。今予不辭葛藤,亦為抉破曰:外爐鼎,即在心息相依到如此之象境界。以此產生外葯,而成九還之功。內爐鼎,須工夫到大定境界,色身之內,亦成真空,得內玄關,則內爐鼎亦成立矣。是故,內爐鼎乃七返邊事,坎離龍虎交所用之爐鼎,乃性理,無作無為之自然。紫陽所謂:「內有天然真火,爐中赫赫長紅」也。外爐鼎,乃命功,有作有為之自然。紫陽所謂:「外爐增減要勤功」也。外爐,要天與人合發,則內爐自然「萬化定基」矣。所謂「磁石吸鐵,隔礙潛通」也。總之,工夫貴乎大定,內外俱凈,內外俱空。果到大定真空境界,戊己二土自合,內外爐鼎俱全,內則七返,外則九還,由真空而顯妙有,即妙有以合真空,空有交徹,妙竅齊觀,境智渾融,物我無間,自他不二,主伴交參。即以法界為爐,六大為葯。運起性空真火,鍛煉塵沙無明,轉凡質成靈體,超有漏成無漏,出五陰而轉五濁,斯乃玄宗大機大用也。 5、陰陽匹配 陰陽匹配即是指的水火濟既,在易經里就是坎離相交。在體內是指心液之氣下降,腎氣與之化合。這個化合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的互補過程。不斷的提取互補過程,也是不斷的攝取過程。修持者要注意不能將它作為,是人體的心藏與腎藏來看,這就是作相了。倒不如吃補品還好。那就不是修持了。那純是後天的補。 6、築基接命 如何節制如何葆精御氣?靠師傳。各門不一樣,我反覆強調我門的傳與其它門不一樣。後面二個實修問題:一是指火候,一是指藥物。各門有各門的講法。第一,我主張「漸采漸收」、「得之不喜,失之不憂」。第二,是葯,我主張「急下手,采先天,採取鴻濛未判先」。我建議多讀《道德經》、《陰符經》,先天及後天規律就在其中。陽生是指人的性、情、欲的一個對內激活的氣機反應。攝化是瞬息間收回化掉的一個方法。因此,在修鍊中我們必需反覆強調,一切內在的氣機反應,都是外在的感應。修鍊中要靠在入靜的狀態下,寂然不動,感而邃通。我們一般都靠還丹訣來運用。築基接命之功是重在後天精的轉化,是對精室的不斷提取氣化過程。它的功用重在膀胱爐中。是對一切後天氣的交接轉還,攝取。有內在的,有外在的感應。 7、鑄劍凝神 在丹道中的鑄劍,有很多說法,我們的鑄劍是兩眼之神光隨祖竅感應之光化合向內斂。它也是隨著性命雙修的不斷深入,不斷聚化煉養的一個過程。呂祖鼎器歌云:「劈開塵心拋孽網,驅除五漏斬三屍。 斬三屍,見鑄劍,煉己通靈知應驗。」達到此景方是慧劍鑄成。在道教雷法中,它又是起的馭使雷霆,招攝鬼神,消災解厄化為神劍的作用。

第三節 對性修的認識 1、如何認識「鬧中求靜」 鬧中求靜是對性修的一個內涵養的心裡識神自我靜化的一個訓練過程。也是對人與人之間的大千世界,如何樹立一個自我對待的世界觀與內識的靜定過程。我們修持者在紅塵鬧市中要做到的是:心要靜,意要定,心靜意定自空靈。這也是鑄慧劍的一個內斂方式之一。 2、對境無心 對境無心,在道教修持中就是「訓心猿意馬」。是對心魔,身魔,欲魔的擒制煉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當修持者一進入恍惚內景之中,幻象紛紜。隨欲而生,我們稱三屍作怪。識神在沒有得到與元神的凝化時,道心在沒有得到堅定時。心魔所給你的幻象,都是人的識神中所欲求的慾望。是虛幻直景,會導致人的癲狂之語。 3、煉己化性 煉己化性。是走內在的一門性修功法的層次。是完善自我的一個層次。是在煉精化氣完全提取走完後的一個鞏固階段。稟賦高的人可在築基中完成。人慾沒轉化過來前,很難做完煉己化性這個層次。必須是持戒修持者方可完成。它是在「懸崖勒馬」之性修上狠下功夫。上下都要做到不漏。元神必須在現。玄關必須啟迪後方可完成。 4、順境求返 人道無時不刻都在秉行天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季節規律。夏至時,是陽極陰生之時,故有夏煉三暑之說。 5、逆境求化 在《黃帝內經》中講:「太乙(乙)日游,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屬所在日,從一處至九日,復返於一。常如是無已,終而復始。冬至的子時正是初一,一,三,五,七,九子時均是陽。好好把握!其勢剛猛。順則成人,逆則仙,只在此中顛倒顛。「得知不喜,失之不憂」是個機緣問題。修道返還是很難的。還是一個「化」字。由於每人後天命不同,契合不一樣。若抓到有十年的延年之壽。是返還的本錢。

第三章:試劍

第一節 鼎中聚化 當修持者在培元固本煉到三個月內精氣不泄,精室精氣充實。兩腎如焦煎。膀胱熱脹通身舒暢,外五官氣色透出光澤。內經脈在體有振蕩之氣。此處算是後天的培補已到位,我們稱為鎮守玄關竅。其目的是對元神即主神的激活。在此修持中易出副神。即是所謂神通功能。但是我們不能執著於副神的所為。要以此副神來作為證道煉己度人。故要接著再進行破地獄法的修持後,方可以采小葯過關。走骨道。(此段要在面授中詳解,以免誤人。)

第二節 破地獄 破地獄之法是在築基完成後的七天開始的一種對自我爐鼎的鞏固檢測的一門方法。築基打得堅牢否。自己可明。在這七天內,全身放鬆,凝神專一,存想內在的我。由會陰穴直下。要感覺內在的我往下墜。看見,和感覺任何事物都不要怕。這都是外魔。要意志堅定。當你的內在我觸發出心酸,流淚之感。或發大願之感,就收回。關閉會陰,上升到鼎。我們稱:不知自己死的樣子。何能明大道。到此築基方可稱完成!在這個過程的修持中,必要小心警慎。若在此用功時間過七七四十九天,或者再修一百日的持法器修持。再道教來說,即可稱為法師。當然必定要授度,才能如此。這屬內丹外法的門途。不走內丹外法,只需七天修完破地獄法後,再待師來試劍。倘若中途有害怕感或備誘惑都數失敗。重起爐鼎再來!在這裡鑄劍是同步完成的故:「劈開塵心拋孽網,驅除五漏斬三屍。斬三屍,見鑄劍,煉己通靈知應驗。」達到此景方是慧劍鑄成。

第三節 試劍 所謂試劍是傳度師檢驗後學是否已能拔握住了培元固本的方法,是否調整體內陰陽的內斂與聚化。是否建立了向上修持的信念。是師父對其後學修鍊者進入大道修持的一個論證過程,也是後學可以獨自修持的一個檢驗。 例如:我與後學天罡先生隔世有緣,他勤而修之百日,邀余試劍,後學有志,余當以助之,試其第一劍感嘆如下: 遙拜南天與北帝,天罡四正皆到齊 臨壇鑒戒布罡氣,迴風混合陰陽激 借假修真第一劍,陰消陽長固本氣 肝膽相照魔劫除,再探地獄驗定力

與天罡後學試第二劍

二次試劍駕風雷,七十二煞鎮輪徊 陰曹地府黃泉路,識得鐵漢幾時回 慧劍直插三江口,逼汝進退十字頭 試問浪子能回首?再搗黃巢斬諸侯

與天罡後學試第三劍 : 三次試劍紫氣罩,三家相見歸黃道。 抽坎添離覓真葯,靜求定得慧根苗。

結論: 天罡後學:稟賦純正。紫微天府坐宮,百日築基乃是剛入道之門。丹道修鍊好比攔堤築壩,而潰堤難補。又警記:「得之不喜,失之不。三劍之試,其丹訣全在其中。」你正處事業蓬勃之時,非走出世之法之日。你的內在不足,余以告知。七天內。不要練功,以忘我法靜調呼吸,將所學一切全部忘掉。買五味香熏洗。

第四章:丹道基本知識

第一節 我對玄關竅的認識 我對玄關竅的理解是:一柱真香稟自然, 黃庭爐內起祥煙。 故:人心死,道心活! 就我個人的認為:「玄關」一詞用在丹經中應是魏晉之後。由《老子》「玄牝」而引申。漢鍾離權已講得很清楚:「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惺惺幾個悟。夜來鐵漢思子時,長生不死由人做」。玄關竅開,既是人的本性的本原我被激活。即是元神。 下面就先天為體及後天為體兩個功用方面來歸納認識: 1、先天為體,後天為用 古經云:生我於虛,置我於無。是宜歸性根之太始,反未生之已前,藏心於心而不見,藏神於神而不出。故能三際圓通,萬緣澄寂,六根清凈,方寸虛明,不滯於空,不滯於無,空諸所空,無諸所無,至於空無所空,無無所無,凈裸裸,赤洒洒,則靈然而獨存者也。道非欲虛,虛自歸之,人能虛心,道自歸之。道本無名,近不可取,遠不可舍,非方非圓,非內非外,惟聖人知之。三毒無根,六欲無種,頓悟此理,歸於虛無。老君曰:天地之間,其猶槖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若能於靜定之中,抱沖和之氣,守其一之精,則是封爐固濟以行火候也。火本南方離卦,屬心,心者神也,神則火也,氣則葯也,以火煉藥而成丹者,即是以神御氣而成道也。人能手摶日月,心握鴻蒙,自然見槖籥之開闔,河車之升降,水濟命宮,火溉丹台,金木交並,水土融和,姥女乘龍,金翁跨虎,逆透三關,上升內院,化為玉汞,下入重樓,中有一穴,名曰丹台,鉛汞相投,水火相合,才若意到,即如印圈契約也。自然而然,不約而合,有動之動,出於不動,有為之為,出於無為。當是時也,白雪漫天,黃芽滿地,龍吟虎嘯,夫唱婦隨,玉鼎湯煎,金爐火熾,雷轟電掣,撼動乾坤,百脈聳然,三關透徹,玄珠成象,太乙歸真,泥丸風生,絳宮月明,丹田煙暖,谷海波澄,煉成還丹,易如反掌,七返九還,方成大葯,日煉時烹,以至九轉,天關地軸,在吾手中。經云:人能常清凈,天地悉皆歸。則是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可以入眾妙門,玄之又玄也。更能晝運靈旗,夜孕火芝,溫養聖胎,產成赤子,至於脫胎神化,回陽換骨,則是玉符保神,金液鍊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者也。張平叔云:郡來片餉工夫,永保無窮快樂。誠就是言!蓋道之基,德之本,龍虎之宗,鉛汞之祖,三火所聚,八水所歸,萬神朝會之門,金丹妙用之源,乃歸根復命之關竅也。既能知此,則欲不必遣而心自靜,心不必澄而神自清,一念不生,萬幻俱寢,身馭扶搖,神遊恢漠,方知道風清月白,皆顯揚鉛汞之機,水綠山青,盡發露龍虎之旨。 丹法三秘:玄關、藥物與火候也。玄關者,丹基也。當於四大不著處、五行不到處求之,則得其旨矣。此之一竅,有體有用,有內有外。茲約外玄關而言,○者,體也;一者,用也。兩相和合,則玄關成立矣,○丨如此之象也。陳虛白《規中指南》作 如此之象也,其意一也。柯葆真山人曰:"玄關本無,待神氣交而後有,"此語甚妙。蓋神氣交,方入玄關矣。予更作一圖,以補虛白之旨:◎如此之象也。 者,呂字也,妙竅同玄也。◎者,回字也,妙竅和融也。即體即用,即內即外,即色即法,即主即賓,打成一片之象也。吁!可謂玄矣。 李清庵《中和集》云:"夫玄關一竅者,至玄至要之機關也。非印堂、非囟門、非肚臍、非膀胱、非兩腎、非腎前臍後、非兩腎中間。上至頂門,下至腳跟,四大一身,才著一處,便不是也。亦不可離了此身,向外尋之。所以聖人只一中字示人,只此中字便是也。我設一喻,令爾易知。且如傀儡,手足舉動,百樣趨蹌,非傀儡能動,是絲線牽動。雖是線上關棙,卻是弄傀儡底人牽動。咦!還識這個弄傀儡底人么?休更疑惑,我直說與汝等:傀儡比此一身,絲線比玄關,弄傀儡底人比主人公。一身手足舉動,非手足動,是玄關使動。雖是玄關動,卻是主人公使教玄關動。若認得這個動底關棙,又奚患不成仙乎?" 釋曰:傀儡即比我等色身。則抽傀儡之線棙,實即口鼻外呼吸闔辟之機。然卻不可著於形體,亦不可完全離開形體。乃先天而生,後天而接,鼻孔外徑寸之地,呼吸出入起動之處是也。主人公,即孫外公(諧音身外功),○象,身外虛空一著也。 清庵又曰:「今人多指臍輪,或指印堂,或指兩腎中間,或指腎前臍後,以上皆是旁門。丹書云:玄關一竅,不在四維上下,不在內外偏傍,亦不在當中,四大五行不著處是也。」釋曰:鼻外虛空之徑寸之地,豈非四大五行不著處乎?此中有闔辟之機關,豈非玄牝之門乎?故知玄關者,虛無一竅也。先天而生,後天而接,順用之則凡,逆用之則聖。死戶生門,宗此一竅。玄宗最初凝神調息,即在此竅也。 云:"欲識金丹端的處,未生身處下工夫。"張景和云:"若向未生前見得,明知必是大羅仙。"尹清和云:"欲識本來真面目,未生身處一輪明。"此皆直指"生身之處"為虛空一著。故先師云:"如得訣者,則在虛空中下手,即是性命雙修。若離虛空,別無路矣。"可謂泄盡天機,萬卷丹書所不敢言也。 2、後天為體先天為用 白玉蟬祖師言:「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書千萬篇,人若不被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羅天。若要鍊形煉神,須識歸根復命。所以道:歸根自有歸根竅,復命還尋復命關。且如這個關竅,若人知得真實處,則歸根復命何難也。故曰:「虛無生自然,自然生大道,大道生一氣,一氣分陰陽,陰陽為天地,天地生萬物,則是造化之根也。」此乃真一之氣,萬象之先。太虛太無,太空太玄,杳杳冥冥,非尺寸之可量,浩浩蕩蕩,非涯岸之可測,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大包天地,小入毫芒,上無複色,下無復淵,一物圓成,千古顯露,不可得而名者,聖人以心契之,不獲已而名之曰「道」。以是知心即是道也,故無心則與道合,有心則與道違。惟此「無」之一字,包諸有而無餘,生萬物而不竭。天地雖大,能役有形,不能役無形;陰陽雖妙,能役有氣,不能役無氣;五行至精,能役有數,不能役無數;百念紛起, 不能役有識,不能役無識。今修此理者,不若先鍊形。鍊形之妙,在乎凝神,神凝則氣聚,氣聚則丹成,丹成則形固,形固則神全。故潭真人云: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只此「忘」之一宇,則是無物也。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其斯之謂乎?如能味此理,就於「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以入大道之淵微,奪自然之妙用,立丹基於頃刻,運造化於一身也。然此道視之寂寥而無所睹,聽之杳冥而無所聞,惟以心視之則有象,以心聽之則有聲。若學道之士,冥心凝神,致虛守靜,則虛室生白,信乎自然也。惟太上度人,教人修鍊,以乾坤為鼎器,以烏兔為藥物,以日魂之升沉應氣血之升降,以月魄之盈虧應精神之衰旺,以四李之節候應一日之時刻,以周天之星數應一爐之造化。是故采精神以為葯,取靜定以為火,以靜定之火,而煉精神之葯,則成金液大還丹。蓋真陰真陽之交會,一水一火之配合,要在先辨浮沉,次明主客,審抽添之運用,察反覆之安危。如高象先云:采有時,取有日。劉海蟾云:開闔乾坤造化權,煅煉一爐真日月。能悟之者,效日月之運用,與天地以同功。夫豈知天養無象,地養無體,故天長地久,日光月明,其一長存,虛空不朽也。吾今則而象之,無事子心,無心於事,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知心無心,知形無形,知物無物,超出萬幻,確然一靈。 海南白玉贍,幼從事先師陳泥丸學丹法。每到日中冬至之時,則開乾閉巽,留坤塞艮,據天罡,持斗杓,謁軒轅,過扶桑,入廣寒,面鶉尾,舉黃鐘,泛海搓,登崑崙,佩唐符,撼天雷,游巫山,呼黃童,召朱兒,取青龍肝、白虎髓、赤風血、黑龜精,入士簽,啟熒惑,命閼伯,化成丹砂,開華池,吸神水,飲刀圭,從無入有,無質生質,抽鉛添汞,結成聖胎。十月既滿,氣足形圓,身外有身,謂之胎仙。其訣曰:用志不分,乃可凝神,灰心冥冥,金丹內成。此余之所得也如此。 施肩吾之詩曰:氣是添年葯,心為使氣神,若知行氣主,便是得仙人。惟此詩簡明,通玄造妙,故佩而誦之,自然到秋瞻麗天,虛空消殞之地,非枯木寒泉之士,不能知此。余既得之,不敢自默。《太上玄科》曰:遇人不傳失天道,傳非其人失天寶。天涯海角,尋遍無人,不容輕傳,恐受天譴。深慮夫大道無傳,丹法湮泯,故作《玄關顯秘論》。蓋將曉斯世而詔後學,以壽金丹一線之脈也。復恐世人猶昧此理,乃復為之言曰:以眼視眼,以耳聽耳,以鼻調鼻,以口緘口,潛藏飛躍,本乎一心。先當習定凝神,懲忿窒欲;懲忿窒欲,則水火既濟;水火既濟,則金木交並;金木交並,則真土歸位;真土歸位,則金丹自然大如黍米。日復一粒,神歸氣復,充塞天地。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者,此也。肝氣全則仁,肺氣全則義,心氣全則禮,腎氣全則智,脾氣全則信。若受氣不足,則不仁、不義、不禮、不智、不信,豈人也哉!人能凝虛養浩,心廣體胖,氣母既成。結丹甚易,可不厚其所養,以保我之元歟?學者思之! 紫陽而後,善談玄關者,當推陳虛白《規中指南》。其示「玄牝圖」 ,曰:「真人潛深淵,浮游守中規中。」又曰:「夫玄牝,其白如綿,其連如環,縱廣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並引《悟真》詩為證。按:虛白此圖,直示心息相依之旨。兩圓圈相疊而成三,示心息歸併於虛空也。又作《玄牝說》,曰:「夫身中一竅,名曰玄牝。受氣以生,實為神府,三元所聚,更無分別。精神魂魄,會於此穴,乃金丹返還之根,神仙凝結聖胎之地也。古人謂之太極之蒂、先天之柄、虛無之宗、混沌之根、太虛之谷、造化之源、歸根竅、復命關、帝一神室、靈台、絳宮,皆一處也。然在身中而求之,非口非鼻,非心非腎,非肝非肺,非脾非胃,非臍輪,非尾閭,非膀胱,非穀道,非兩腎中間一穴,非臍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按:二眉中間)泥丸,非關元氣海。然則何處?曰:我的妙訣,名曰規中,一意不散,結成胎仙。《契》曰: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此其所也。老子曰: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兌之東,坎離水火交媾之鄉。人一身天地之正中,八脈九竅,經絡聯輳,虛閑一穴,空懸黍珠。不依形而立,惟體道以生,似有似無,若亡若存,無內無外,中有乾坤,黃中通理,正位居體。《書》曰: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度人經》曰:中理五氣,混全百神。崔公謂之,貫尾閭,通泥丸。純陽謂之,窮取生身受氣初。平叔曰:勸君窮取生身處。上元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立。故玉蟾又謂之念頭動處。修丹之士,不明此竅,則真息不住,神化無基。且此一竅,先天而生,後天而接,先後二氣,總為混沌,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恍恍惚惚,其中有物,物非常物,精非常精也。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寧,人得之以靈。譚真人曰:得灝氣之門,所以歸其根,知元神之囊,所以韜其光,若蚌內守,若石中藏,所以為珠玉之房。皆真旨也。然此一竅,亦無邊傍,更無內外,若以形體色象求之,則又成大錯謬矣。故曰:不可執於無為,不可形於有作,不可泥於存想,不可著於持守。聖人法象,見於丹經,或謂之玄中高起,狀似蓬壺,關閉微密,神運其中;或謂之狀如雞子,黑白相扶,縱廣一寸,以為始初,彌歷十月,脫出其胞;或謂之其白如練,其連如環,方廣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此明示玄關之要,顯露造化之機。學者不探其玄,不賾其奧,用工之時,便守之以為蓬壺,存之以為雞子,想之以為連環,模樣如此,形狀如此,執有為有,存神入妄,豈不大謬耶?要知玄關一竅,玄牝之門,乃神仙聊指造化之基爾。然其中體用權衡,本自不殊,如以乾坤法天地,離坎體日月是也。《契》曰:混沌相交接,權輿樹根基,經營養鄞鄂,凝神以成軀。則神炁有所取,魂魄不致散亂,迴光返照便歸來,造次弗離常在此。詩曰:經營鄞鄂體虛無,便把元神裡面居,息往息來無間斷,聖胎成就合元初。玄牝之旨,備於斯矣。」 以上陳虛白闡玄關之文,本有千五百餘字,今僅錄其半,而大旨已明。篇中初列玄關異名,次示一身內外,上至頂而下至尾閭,皆非玄關,所以破外道泥執色身之弊也。次揭「規中」二字,又形容「中」字之妙。曰:「在乾下坤上,兌東震西,」是畫家烘雲托月之法。以南北東西四正之位,映出中間虛空一位。又謂:「不依形而立,惟體道以生。」是又示虛空一著也,即不依形,則不在身內可知。道本虛空,玄關體道,則亦虛空無疑矣。末後一詩曰:「經營鄞鄂體虛無,」更直指虛空一著也。「便把元神裡面居,」示凝神於虛,與息相諧合也。「息來息往無間斷」,示神息相依,調之使純熟自然也。「聖胎成就合元初」,示神息交結而成胎,內外二凈,體同虛空,是正「歸根復命」之時也。中間廣示玄關法象,乃取材於《參同契》。曰:「無邊傍,無內外,」則依據《四百字?序》,默示虛空一著也。虛白原文末後廣示調息之旨。結云:「然此竅陽舒陰慘,本無正形,意到即開,開闔有時,百日立基,養成炁母,虛室生白,自然見之。昔黃帝一月內觀,蓋此道也。」此示證位之玄關。前所云云,乃信位之玄關也。信位,憑師指點。證位,須自己親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煩指授矣。 陳虛白而後,善談玄關者,當推白紫清、李清庵、張三丰、李涵虛四家。清庵《中和集》內,有示命宗之玄關,與性宗之玄關。《性理歌》曰:「兩儀肇分於太極,乾以直專坤辟翕。天地中間玄牝門,其動愈出靜愈入。」《煉虛歌》曰:「無畫以前焉有卦,乾坤非上坤非下。中間一點至虛靈,八面玲瓏無縫罅。四邊固密剔渾淪,個是中虛玄牝門。若向不虛虛內用,自然闔辟應乾坤。玄牝門開功則極,神從此出從此入。出出入入復還虛,平地一聲春霹靂。」《抱一歌》曰:「虛無之谷自透通,玄牝之門自闔辟。一陽來複妙奚窮,四德運乾恆不息。」又《道德頌》曰:「闔辟應乾坤,斯為玄牝門。自從無入出,三界獨稱尊。」又詩曰:「穀神不死為玄牝,個是乾坤闔辟機。往往來來終不息,推推蕩蕩了無邊。白頭老子乘龍去,碧眼胡兒跨虎歸。試問收功何所證?周天匝地月光輝。」又曰:「玄門牝戶不難知,收拾身心向內推。會得兩儀推盪理,便知一氣往來時。乾坤闔辟無休息,離坎升沉有合離。我為孚庵明指出,念頭復處立丹基。」又曰:「真常之道果何難,只在如今日用間。一合乾坤知闔辟,兩輪日月自循環。歸根自有歸根竅,復命寧無復命關?踏破兩重消息子,超凡越聖譬如閑。」又,《原道歌》曰:「玄流若也透玄關,躡景登真果不難。只是星兒孔竅子,迷人如隔萬重山。」又,《全真活法》曰:"鍊氣在調燮者,調和真息,燮理真元也。老子云: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其調燮之要乎?今人指口鼻為玄牝之門,非也。玄牝者,天地闔辟之機也。《易?系》云:"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之謂變。一闔一辟,即一動一靜,老子所謂"用之不勤"之義也。"釋曰:清庵詩歌,大意要人體會身外虛空中呼吸闔辟之機,即在此處心息相依,直到神息凝合,息無出入,三界稱尊,性寂情空,超凡越聖。歸根復命之學,胥在於斯矣,此約命宗玄關言也,玄學之正脈也。 李清庵又曰:"汝但於二六時中,行住坐卧著工夫,向內求之,默語視聽,是爾甚麼?若身心靜定,方寸湛然,真機妙處,自然見之也。《易?系》云:寂然不動,即玄關之體也;感而遂通,即玄關之用也。時人若以有形著落處為玄關者,縱勤功苦志,事終不成。欲直指出來,恐汝信不及,亦用不得,須自見始得。"又曰:"夫玄關者,至玄至妙之機關也。今之學者多泥於形體,或雲丹田,或雲首有九宮,中為玄關,或指產門為生身處,或指口鼻為玄牝,皆非也。但著在形體上都不是,亦不可離此一身向外尋求。諸丹經皆不言正在何處者,何也?難形筆舌,亦說不得,故曰玄關,所以聖人只書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關明矣。所謂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維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釋云:不思善,不思惡,正恁么時,那個是自己本來面目?此禪家之中也。儒曰: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念頭不起處謂之中,此道家之中也。此乃三教所用之中也。《易》曰:寂然不動,中之體也;感而遂通,中之用也。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易》云:復其見天地之心。且復卦,一陽生於五陰之下。陰者,靜也。陽者,動也。靜極生動,只這動處,便是玄關也。汝但於二六時中,舉心動念處著功夫,玄關自然見也。"以上約性覺妙明為玄關,乃自性宗通,無為妙覺之至道也。學者須知,性命本屬不二,徹證性空本體者,十方世界現全身,了性而命在其中,是為頓悟頓修。若從調息凝神入手者,乃漸法也。漸法所用之玄關,約妙有之氣機而言。頓法所指之玄關,約真空之性體而言。予考《道德經》原旨,以"穀神不死為玄牝",亦約真空性體言也。 三豐翁《打坐歌》曰:"初打坐,學參禪,這個消息在玄關。秘秘綿綿調呼吸,一陰一陽鼎內煎。"《道要秘訣歌》曰:"看玄關,調真息,知斯二要修行畢。以元神,入氣海,神氣交融默默時,便得一玄真主宰。將元氣,入黃庭,氣神和合昏昏際,又得一玄最圓明。一玄妙,一玄竅,有欲觀竅無觀妙。兩者玄玄是真機,異名同出誰知道。看玄關,無他訣,先從竅內調真息。神恬氣靜極自然,妙自無生現太極。古仙翁,多半語,恐泄真機不妄舉。或言有定在中央,或言無定自領取。到如今,我盡言,此在有定無定間。有定曰竅無曰妙,老君所說玄又玄。"仙翁此二段,已將玄關調息妙諦,泄盡無遺。至雲"此在有定無定間",更為圓極之語,非仙翁不能出此也。虛空一著,本無方處,東來亦是個虛,西去亦是這個虛。既無方處,則無定也。然人人面前,鼻竅之外,一規之中,出入息之起動處,各具一玄關,則又是有定,豈非玄之又玄乎?頌曰:有定無定,非即非離。妙竅齊觀,空有雙顯。雖無色相,亦非斷滅。尋之不見,呼之即應。睹之無形,聽之有聲。如來之藏,眾妙之門。 三豐翁《一求玄關詩》曰:"一孔玄關要路頭,非心非腎最深幽。膀胱穀道空勞索,脾胃泥丸莫漫搜。神氣根基常恍惚,虛無窟里細探求(此句泄盡玄機)。原來只在靈明處,養就還丹跨鶴游。"《再求玄關詩》曰:"傀儡當場會點頭,應知總是線來抽。抽他雖是依人力,使我人抽又孰謀?原賴主公常月白;期教到處好風流。煉丹若要尋冬至,須向靈台靜里求。"《總論玄關詩》曰:"身即乾坤勿外求,虛靈一竅最深幽。二三自許同為侶,一四何妨與共儔。五土建中可發育,巽風起處定剛柔。自從識得還元妙,六六宮中春復秋。"按仙翁詩意,要人離卻色身,到虛無窟內求此玄關。"巽風(風,息也)起處定剛柔",即虛靈一竅之所在也,此即神氣歸根之基,返本還元之妙鍵也。人自破體以後,身中元陽,逐漸消散於虛空之中。故學者返還,亦必向虛空中追求,俾物歸原主。此豐翁所以教人"虛無窟里細探求"也。又,以色身喻傀儡。鼻孔外呼吸往來,喻抽傀儡之線棙。身外虛空,喻抽牽之主公。此喻非常親切(按:清庵《中和集》內有此言,豐翁乃祖述之也)。我被人抽而不覺,良由呼吸機關,在人手中。故若抽動之機關一定,傀儡即倒矣。晝夜呼吸,不能自主也,自幼至壯,自壯至老,自老至死,從未注意及此地。反之,若體會玄關闔辟之機,即在身外虛空中以神馭炁,心息相依,依極而化,神息二定,不出不入,無去無來,則主在我而不在人,命蒂可固矣。故鍾祖云:"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惺惺幾個悟。夜來鐵漢自思量,長生不死由人做。" 白紫清《玄關訣》曰:"玄關者,求玄之關道、玄妙之機關也。有體有用。何謂體?寂然不動。何謂用?感而遂通。不動有時候。神氣交媾之初,氤氤氳氳,渾渾淪淪,是為一關,所謂四大五行不著處是也;神氣交媾之際,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是又一關,所謂無聲無臭、無內無外是也;及至靜極生動,而用乃出焉,混混續續,兀兀騰騰,真氣從規中起,是又一關,所謂念頭起處為玄牝是也;念頭起處,醉而復甦,有一個靈覺,當下覺悟,是又一關,所謂時至神知是也;此時以靈覺為用,如線抽傀儡,機動氣流,微微逼過尾閭,是又一關,所謂斡轉魁罡運斗杓,正此時也;沐浴卯門又一關;飛上泥丸又一關;歸根復命,沐浴酉戶又一關;大休歇、大清靜,空空忘忘,還於至靜,又一關。玄關之體用如此,千經萬論皆在是也。"按紫清此篇,全約工夫。以心息相依,至寂然不動、泰定境界為基,復從體起用,靜極生動,一陽來複之際,時至神知,妙用現前,急起巽風而運坤火,直至周天完畢,復歸大定,生出許多火候變化。過此一關又一關,關門重重,須一一透過,方到大休息田地。此以玄關之歷程而言,亦可以覘火候變化之概略矣。 紫清《修仙辨惑論》中述其師陳泥丸之語曰:"但能凝然靜定,念中無念,工夫純粹,打成一片,終日默默,如雞抱卵,則神歸氣復,自然見玄關一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則是採取先天一氣,以為金丹之母。勤而行之,指日可與鍾呂並駕矣。"此說頗契神氣交而玄關現。總以心息妙合,打成一片,為行持之指南耳。 涵虛真人《道竅談?論玄關一竅》曰:"玄關一竅,自虛無中生,不居五臟六腑,肢體間無論也。今以其名而言,此關為玄妙機關,故曰玄關。此竅為萬法歸一之地,有獨無對,故曰一竅。一言以蔽之曰:"中"是也。"中"在上下之中,亦不在上下之中,有死、有活故也。何謂死?以黃庭、炁穴、丹田為此中,就是死的。何謂活?以凝神聚炁,現出此中,就是活的。以死的論,就叫做黃庭、炁穴、丹田。以活的論,乃算做玄關一竅。故曰:自虛無中生。真機直露,得者秘之。"釋曰:涵虛祖此說,開首二語最為直截。既曰:"自虛無中生",則不在色身之內可知矣。下文重言,"不居五臟六腑四肢百脈,"奈學者,仍在色身內摸索,殊可笑也。"萬法歸一之地",即是虛空一著,○,如此之象。又曰:"有獨無對",蓋虛空既不屬陰陽,是絕待而非對待。此"凝神聚炁現出此中"者,心息在虛空中打成一片也。 涵虛祖《玄關再說》曰:"玄關者,神氣交媾之靈光。初見玄關,明滅無定。初入玄關,恍惚無憑。以其神氣乍合,未能固結也。到得交抱純熟,死心不離,始識玄關之中,人我皆忘,鬼神莫測,渾渾沌沌,兀兀騰騰。此中玄妙,變化萬端,不可名狀。無怪其名之多也。各人所見不同,各因所見而字,各就所用而號。古仙師秘而不言,都要摩頂受戒,乃有傳述。即有所諭,不過曰:非心非腎而已。吾謂:其並非黃庭、炁穴、丹田也。今再說破,識者秘之。"又,《中字直指》曰:"中者何?玄關是也。《參同》云:"運移不失中,浮游守規中。"皆指此也。中境,妙自養己凝神,入室還丹,以至脫脫神化,無不在是。故初入道者,即要識得這個中,乃有登進之路。在昔文始天尊問道於太上曰:修身至要,載在何章?太上曰:在於深根固蒂,守中抱一而已。再考之《契》云:"上閉則稱有,下閉則稱無。"竊謂:此上下二字,都在中字里潛藏。陰陽來往於其內,坎離升降於其間,合上下而入乎其中矣。是故上者而下閉,則管括微密。太虛之中,元氣獨運,故稱無,此亦觀妙之旨也。下者而上閉,則隱藏未見。然杳冥有精,其中有信,故稱有,此亦觀竅之旨也。上閉下閉,皆歸於玄牝之內,無欲有欲,盡存乎玄微之間。是故玄關一竅,有稱為有無妙竅者,有稱為上下釜者,有稱為陰陽鼎者,有稱為神炁穴者,皆由此也,皆統於一中而已矣。"以上均揭心息和合於虛中,會三歸一,而顯玄關之妙用也。蓋玄關之本體為虛空,空中不空,一氣流行,故以心息相依,妙合於此中,則體用全而返還之路通矣。體在先天,用在後天,體用合一,則天人合發,逆流而返,追二炁於黃道,有何難哉! 此上略揭之源流出處,及其體用差別,俾學者于丹書所說,略知眉目。有就信位上說,有就證位上說;有約命宗而說,有約性宗而說;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亦難一概而論。至若歷代祖師詠"玄關"之詩,則美不勝收,今亦略舉數十首,以廣見聞而彰道妙,兼亦附以己意,闡作者之旨趣,則玄關義蘊,更為明顯矣。 鍾離翁曰:"道法三千六百門,門門各執一苗根。誰知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千六百門。"純陽祖云:"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腎。窮取生身受氣初,莫怪天機都泄盡。"原鐘祖之意,旁門外道,無非在色身上作活計。惟此玄竅,不屬體形,而仍非與體形完全脫離關係,不即此身,不離此身,先後二天交接之所,天人合發之機,非一般外道所能知也。"些子"二字甚妙,此指虛空言也,所謂"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是也。呂祖一偈,直教人體會未生以前,受炁之初,元無一物。《參同契》所謂:"審思末後,當慮其先,人所秉軀,體本一無"是也。故呂祖又詩曰:"大道端居太極先,本於父母未生前。"又曰:"人少知吾大道真,真道須求未生先。"可以證焉。張景和云:"混元一竅是先天,內面虛無理自然。若向未生前見得,明知必是大羅仙"。此頌最妙,直教人體會"未生前"面目。先師《三教一貫》云:"學道步步離不得未生以前,離了未生以前,則先天真陽不能得。"又云:"必求之於未生以前,方是先天,方是雙修。此入門者要緊第一著也。總之,不離身外虛空一著。能在身外下手,則玄牝之門通而雙修之旨得矣。" 劉處玄云:"一竅虛空玄牝門,調停節候要常溫。仙人鼎內無他葯,雜礦銷成百鍊金。"趙緣督云:"虛無一竅正當中,無生無滅自無窮。昭昭靈靈相非相,杳杳冥冥空不空。"葛仙翁云:"乾坤合處乃正中,中在虛無甚空闊。簇將龍虎竅中藏,造化機樞歸掌握。"羅公遠云:"一竅虛無天地中,纏綿秘密不通風。恍惚杳冥無色像,真人現在寶珠中。"司馬子微云:"虛無一竅號玄關,正在人身天地中。八萬四千分上下,九三六五列循環。大包法界混無跡,細入塵埃不見顏。這個名為祖炁穴,黍珠一粒正中懸。"以上諸詩,皆直指"虛空"為玄關,意甚明顯。司馬子微謂:"大包法界,細入塵埃"二語,尤為描寫"虛空"之能手也。 天來子云:"玄牝之門鎮日開,中間一竅混靈台。無關無鎖無人守,日月東西自往來。"朝元子云:"中嶽嵯峨日月齊,乾坤枝葉在靈溪。龜蛇往複雲雙段,風雨淋灕水一畦。爐里君臣名子午,鼎中夫婦號東西。此中幸有留年葯,何得身心一向迷。"張洪濛云:"天地之根始玄牝,呼日吸月持把柄。隱顯俱空空不空,尋之不見呼之應。"王處一云:"穀神從此立天根,上聖張名玄牝門。點破世人生死穴,真仙於此定乾坤。"丁野鶴云:"三教一元這個圓,生在無為象帝先。悟得此中真妙理,始知大道祖根源。"馬丹陽云:"老子金丹釋氏珠,圓明無欠亦無餘。死戶生門宗此竅,此竅猶能納太虛。"劉海蟾云:"函谷關當天地中,往來日月自西東。試將寸管窺玄竅,虎踞龍盤氣象雄。"肖了真云:"老子明開眾妙門,一闔一辟應乾坤。果於罔象無形處,有個長生不死根。"又云:"劈開玄牝露雙關,鍛煉工夫不等閑。學者要知端的處,直須北斗面南看。"又云:"小小壺中別有天,鐵牛耕地種金蓮。這般景象家家有,因甚時人不學仙。"又云:"雖然小小一壺中,上下乾坤法象同。若也知時能運用,金烏玉兔自西東。"河上公曰:"杳杳冥冥開眾妙,恍恍惚惚葆真竅。斂之潛藏一粒中,放之瀰漫六合表。"高象先云:"真一之道何所云,莫若先敲戊己門。戊己門中有真水,真水便是黃芽根。"劉海蟾云:"無底曰橐,有孔曰籥。中間一竅,無人摸著。"石杏林云:"一孔玄關竅,三關要路頭。忽然輕運動,神水自然流。"薛道光云:"玄真玄,牝真牝,玄牝都來共一竅,不在口鼻並心腎。"呂真人云:"子午長餐日月精,玄關門戶啟還扃。常如此,過平生,且抱陰陽仔細烹。"陸西星云:"休將玄牝等閑論,要識生門與死戶。若解盜機兼逆運,頓超生死道常存。"尹真人云:"空洞無涯是玄竅,知而不守是工夫。" 以上諸尊宿詩頌,發明玄關義理,可謂囗強矣,而以尹真人二句最為直截了當。初句標體,明示身外虛空一著,既曰"空洞無涯",則凡色身之內、上下三田,屬有涯者,皆非玄關的處矣。次句揭用,謂凝神於虛,知息之出人,順其自然,略予照覺便休,斯即"知而不守"之真工夫也。自然心息和融,凡息由短而長,復由長而短,漸微漸定,以至屹然自住。則如一葉扁舟,截卻纜索,容與中流,是謂入定,為真息。一切丹法,均以此為基。《莊子》所謂:"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薛道光詩曰:"井底泥蛇舞柘枝,窗前明月照梅李。夜來混沌攧落地,萬象森羅總不知。"陳冲素云:"當此之時,身心混然,與虛空等,不知身之為我,我之為身,亦不知神之為炁,炁之為神。似此造化,非存想,非作為,自然而然,亦不知其所以然也。"予謂:此乃最初下手、煉己築基之要著也。 心息相依,乃玄宗不二法門,由此以達到身心一如,寤寐一如之境焉。以神放在外面,隨息自在,我只用觀照,微微照著,即是玄宗之觀自在。以神放在外面,隨息出入,一往一來,自然合體,即是玄宗之如來藏。依久,心息二忘,翛然入定,定久湛寂,即是玄宗之寂滅海。攝耳諦聞自息之出入,旋聞合息,旋息歸無,乃是玄宗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之工夫。 入真定者,息自無出入。若有微息存在,非真定也。入真定者,念自無起滅。若有絲毫起滅,非真定也。心息相依在虛空中,寂而非無,動而非有,斯即真如妙用。又,心息相依在虛空中,寂照不離,恬智交養,斯即定慧等學。 心息相依,是一卷無字真經,一個極妙話頭。心息相依,是水月道場,是偶諧三昧,是幻住解脫。心息相依,是一座無縫塔,一所空王殿,一株無根樹。心息相依,是玄宗的柱杖子,是玄宗的金剛王寶劍。 韓清夫詩曰:"靜抱沒弦琴,細吹無孔笛。一彈天地清,一吹天地闊。一吹復一彈,儘是神仙曲。"此示"心息相依"之象也。 三豐翁詩曰:"乾坤浩蕩琴三弄,氣息調和笛一枝。欲向陰陽修出世,須從陰陽外修之。"此四句中,初二句示"心息相依",次二句示"身外虛空"一著。 凝神於虛而獲定,是謂"打坐神室之內",玄宗坐禪之妙旨也。又,凝神於虛,不著色身,即是玄宗不壞世相之出家。 丹家以"心息妙合"為爐鼎。其妙合之處,即外面虛空一著,謂之"玄竅"。《性命圭旨》云:"空洞無涯是玄竅,知而不守是工夫。"可以證焉。周子《太極圖說》:"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妙合,即丹道也。"妙合而凝"者,李道純所謂:"心息相依結聖胎"也。 由心息妙合而凝,內外氣機悉平,斯即壺子"衡氣機"之妙旨也。以此入大定,即莊子"休乎大均"之工夫。《楞嚴》揭"地水風火空識"之六大,周遍含容。玄宗修證,心合於息,是以"識大"會"風大"也。息合於虛,是以"風大"歸"空大"也。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識化為智,證無生忍。 白玉蟾云:"一言半語便通玄,何用丹書千萬篇。"鍾祖云:"片言半語無多字,萬卷丹經一語通。"又云:"一訣便知天外事,掃盡旁門不見蹤。"皆指心息相依之口訣也。紫陽真人云:"故知大丹之法,至簡至易,雖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則立超聖地。"潛虛翁云:"古仙丹法,無下千帙,讀之則愈煩愈難,悟之則惟簡惟易。"三豐翁云:"還丹工夫,至簡至易。"陳翠虛云:"都緣簡易妙天機,散在丹書不肯泄。"所謂簡易,即是反聞自息,心息相依。上智下愚,都有此心,皆有此息,皆可反聞,皆能取證。故孔子曰:"夫婦之愚可以與知,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最為普遍易修之法門。 予昔以因緣,得遇汪師,指示此心息相依法門,方知玄宗確有真傳。今此玄談,直揭相傳口訣,公開四千年來不傳之秘,蓋不忍斯道之湮沒無聞,願與好道之士,同修同證,得身心安樂之益,延年蓋壽之效焉!

第二節 識天地人三才之道 在入世修持中,又必須要了解道與自然。自然是指宇宙間萬事萬物,各自都有自己的氣運規律。在人道有人道的規律,在天道有天道的規律。在地道有地道的規律。我們作為修道者應該明白修鍊的目的和過程,必需要了解自然,使自己在認識自然中不盲從,更好的學習有關方面知識來「明理見性」。在《道德經》道經二十五章中講了這個問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下面講天道,地道,人道的規律:

1、天道 道家所說的」道」是經過高度概括的概念,通俗不好講清,故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我們只能以從天道來理解,以「無名,為天地之始」來理解。當你修鍊到一定層次再理解』道』就好理解了.在中國古典哲學史上有兩個對天體認識的學派,即是:「蓋天」學說和「混元」學說,我們道家和南宗丹道所秉成的是「混元學說」,這不光是老子在《道德經》里已闡述。在老子以前已有闡述。後人整理的《黃帝內經》中就可以看到。再則,已出土的地下文物,也可以證到。 在道教我們認識宇宙是: 「太極未判,天地人三才函於其中,謂之混沌雲者,言天地人渾然而未分也」在道教是將宇宙釋為一個混沌之體。道教將地球,與所有星球都納於其中。宇宙即是「道」。是一個大的混沌體。 道教文化,站在地球這個點上對宇宙的認識是:「太極既判,輕清者為天,重濁者為地,清濁混者為人。清者為氣也,重濁者形也,形氣合者,人也。故凡氣之發見於天者,皆太極中自然之理,運而為日月,分而為五星,列而為二十八舍,會而為斗極。不皆有常理與人道相應,可以理而知也?今略舉其梗概列之於下: 天體圓,地體方。圓者動,方者靜。天包地,地依天。「天體」周圍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徑一百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三靜。天包地,地依天。「天體」周圍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徑一百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三。凡一度為百分四分度之一,即百分中二十五分也,四分度之三,即百分中七十五分也。天左旋東出地上,西入地下,動而不息,一晝一夜行三百六十六度四分度之一(緣日東行一度,故天左旋三百六十六度,然後日復出於東方)」。 以上我們可以認識到:宇宙即「道」即顯象為一太極。「清」氣秉行為天,「濁」氣秉行為地。清濁「混」者為人。我們要認識到清者是一個「氣化」活耀的規律,是個常動態之氣。而濁者,是一個凝聚靜態之氣體。故重濁,結氣為形。而人界於天地之間。清濁混合,結形者為人體。因此:「天體圓」,我們體會到它是圓的。「地體方」,我們體會到地是方的。「天」又喻為宇宙,它包裹著地球這個星體。故而地依天。 在《內經圖翼》中將天道以氣數來論: 節氣而論: 「氣者天地之氣候,數者天地之定數。天地之道,一陰一陽而盡之,升降有期而氣候行,陰陽有數而次第立。次第既立,則先後因之而定;氣候既行,則節序由之而成。節序之所以分者,由寒暑之再更;寒暑之所以更者,由日行之度異。每歲之氣,陽生於子而極於午,陰生於午而極於子,陽之進者陰之退,陽之退者陰之生,一往一來,以成一歲。朱子曰:冬至前四十五日屬今年,後十五日用明年。子時前四刻屬今日,後四刻屬明日。邵子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是俱言一歲之氣,終始皆在於子半,而冬至之日,正當斗柄建於子中,是為一歲之首尾也。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者,以周天之度,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天之行速,故於一晝一夜,行盡一周而過日一度。日行稍遲,每日少天一度,凡行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少天一周,復至舊處而與天會,是為一歲。故歲之日數,由天之度數而定;天之度數,實由於日之行數而見也。歲有十二月者,以月之行天,又遲於日,每日少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又曰:百分度之三十七。積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與日合朔而為一月。歲有十二會,故為十二月。斗有十二建,故為十二辰。斗之所建地上辰,辰之所會天上次,斗與辰合而月建昭然矣。」 以卦氣應月氣論: 「故十一月建在子,一陽卦復;十二月建在丑,二陽卦臨;正月建在寅,三陽卦泰;二月建在卯,四陽卦大壯;三月建在辰,五陽卦夬;四月建在巳,六陽卦乾;五月建在午,一陰卦姤;六月建在未,二陰卦遁;七月建在申,三陰卦否;八月建在酉,四陰卦觀;九月建交戊,五陰卦剝;十月建在亥,六陰卦坤,是為一歲之氣而統言其月日也。月日既定,時序乃分,四而分之,是為四季,曰春、曰夏、曰秋、曰冬。春為陽始,陽始則溫,故曰少陽,少陽數七,陰中陽也,其氣木,自東而西,其令生,自下而上,春者蠢也,言萬物之蠢動也。夏為陽極,陽極則熱,故曰老陽,老陽數九,陽中陽也,其氣火,自南而北,其令長,自長而茂,夏者大也,言萬物之盛大也。秋為陰始,陰始則涼,故曰少陰,少陰數八,陽中陰也,其氣金,自西而東,其令收,自上而下,秋者收也, 季節論: 「言萬物之收斂也。冬為陰極,陰極則寒,故日老陰,老陰數六,陰中陰也,其氣水,自北而南,其令藏,自下而閉,冬者終也,言萬物之盡藏也。土為充氣,其位象君,故不主時,分王四季,各一十八日。以五分而分四季,每分各得七十二日,以成一歲之數。然而一歲之氣始於子,四季之春始於寅者何也?蓋以建子之月,陽氣雖始於黃鐘,然猶潛伏地下,未見發生之功,及其歷丑轉寅,三陽姑備,於是和風至而萬物生,萌芽動而蟄藏振,遍滿寰區,無非生意,故陽雖始於子,而春必起於寅。是以寅卯辰為春,巳午未為夏,申酉戊為秋,亥子丑為冬,而各分其孟仲季焉。由四季而分為八節,別春秋有立而有分,夏各有立而有至。四季何以言立?立者建也,謂一季之氣,建立於此也。春秋何以言分?分者半也,謂陰陽氣數,中分於此也。故以刻數之多寡言,則此時晝夜各得五十刻,是為晝夜百刻之中分。以陰陽之寒暄言,則春分前寒而後熱,秋分前熱而後寒,是為陰陽寒熱之中分。 以天道論: 「以日行之度數言,則春分後,日就赤道之北,赤道者,天之平線,居兩極之中,各夫九十一度三分度之一,橫格天腹,以紀經緯之度數也。日行之路,謂之黃道。月行之路,謂之白道。秋分後,日就赤道之南,是為日行南北之中分。故春分曰陽中,秋分曰陰中也。夏冬何以言至?至者極也,言陰陽氣數,消長之極也。故以刻數之多寡言,則夏至晝長五十九刻,夜長四十一刻,冬至晝長四十一刻,夜長五十九刻,是為晝夜長短之至極。以陰陽之寒喧言,則冬至陰極而陽生,夏至陽極而陰生,是為陰陽寒熱之至極。以日行之度數言,則冬至日南極而北返,夏至日北極而南返,是為日行南北之至極。故冬至曰陽始,夏至日陰始也。 氣候論: 至真要大論曰,氣分謂之分,氣至謂之至,至則氣同,分則氣異者是也。由四季而分為二十四氣,則每季各得六氣。如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為春之六氣,而四季各六也。由二十四氣而分為七十二候,則每氣各得三候,如禮記。月令及呂氏春秋雲,立春節,初五日東風解凍為初候,次五日蟄蟲始振為二候,後五日魚陟負冰為三候也。候之所以五日者,天數五以競五行之氣也。六節藏象論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也。然而一歲之中,復又有大六氣以統之者,曰風熱暑濕燥寒,分司天在泉,左右間氣,以行客主之令。斯天地之氣,如環無端,周而復始,而億萬斯年,運行不息矣。 氣數論: 「然而既有其氣,亦必有其數,數非氣不行,氣非數不立,故易傳曰,天地之數,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者。然太極未動,氣未見也,數何有焉?及自動而生陽,便有一數,自動而靜,便是二數,靜極復動,便是三數,動極復靜,便是四數。 朱子曰:兩儀者,始為一畫以分陰陽;四象者,次為二畫以分太少也。是數之所起,亦惟陰陽而已。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夫一者太極也,二者陰陽也,三者陰陽之交也,陰陽交而萬物生矣。陽數奇而屬天,陰數偶而屬地。天圓徑一而圍三,三各一奇,故曰參天,三三而九,陽數從此而流行;地方徑一而圍四,四為二偶,故曰兩地,二四合六,陰數從此而凝定。三二相合,是為五數,故圖書之數,皆以五居中也。河圖以天一生水,一得五而六,故地以六成之而居北;地二生火,二得五而七,故天以七成之而居南;天三生木,三得五而八,故地以八成之而居東;地四生金,四得五而九,故天以九成之而居西;天以五生土,五得五為十,故地以十成之而居中。生數為主而居內,成數為配而居外,此則河圖之定數也。若以陰陽之次第老少參之,則老陽位一而數九,少陰位二而數八,少陽位三而數七,老陰位四而數六。陽主進,故由少陽之七,逾八至九而其進已極,故曰老陽;陰主退,故由少陰之八,逾七至六而其退已極,故曰老陰。陽數長,故少陽之七長於六,老陽之九長於八;陰數消,故少陰之八消於九,老陰之六消於七。此陰陽老少,消長進退之理也。故河圖以老陽之位一而配老陰之數六,少陰之位二而配少陽之數七,少陽之位三而配少陰之數八,老陰之位四而配老陽之數九,是又河圖陰陽互藏之妙也。故伏羲則之以畫八卦,孔子推之而為大衍,而三百八十四爻,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策,而乾坤萬物之數備矣。洛書之數,則陽為君而陰為臣,君居正而臣居側。故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於中,而縱橫之數皆十五。 一居正北,得中為六,而合南方之九為十五;三思正東,得中為八,而合西方之七為十五;二居西南,得中為七,而合東北之八為十五;四居東南,得中為九,而合西北之六為十五。故大禹則之以敘九: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曰五紀,五曰皇極,六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征,九曰福德。皇極居中,而八者環列於外。河圖之數,分生成而言其全,以生數為主而以成數合之,故河圖之位十,而數凡五十五;洛書之數,分奇偶而言其變,以四正之陽而統四隅之陰,故洛書之位九,而數凡四十五。合河洛二數,共成一百,乃為天地自然之全數。然二數雖有異同,而理則相為迭用,是以天地之數,始於一而全於十。天數五,一三五七九是也,地數五,二四六八十是也。天數二十五,五其五也;地數三十,六其五也。小衍為十,兩其五也;大衍五十,十其五也。故又曰五為數祖。邵子曰:天地之本起於中。夫數之中者,五與六也。五居一三七九之中,故曰五居天中,為生數之主;六居二四八十之中,故曰六居地中,為成數之主。天元紀大論曰: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是以萬候之數,總不離於五與六也。而五六之用,其變見於昭著者,尤有顯證。如初春之桃五其瓣,天之所生也;深冬之雪六其出,地之所成也。造化之妙,夫豈偶然?故以五而言,則天有五星,地有五嶽,人有五常,以至五色、五味、五穀、五畜之類,無非五也。而十根於一,百根於十,小之而厘毫塵秒,大之而億兆無量,總屬五之所化,而皆統於天之五中也。以六而言,則天有六合,歲有六氣,卦有六爻,以至六律、六呂、六甲、六藝之類,無非六也。而老陽之數三十六,老陰之數二十四,合之而為六十;少陽之數二十八,少陰之數三十二,合之亦為六十。總屬六之所化,而皆統於地之六中也。總之五為陽也,而五實統乎陰之六;六為陰也,而六實節於陽之五。天元紀大論曰:所以欲知天地之陰陽者,應天之氣,動而不息,故五歲而右遷;應地之氣,靜而守位,故六朞而環會。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得非天地之氣,總皆五六之所生成者歟? 干支論: 試舉一歲之氣及干支之數而言,從天用干,則五日一候,五陰五陽而天之所以有十干,甲戊以陽變,己癸以陰變,五之變也;從地用支,則六日一變,六剛六柔而地之所以有十二支,子巳以陽變,午亥以陰變,六之變也。十干以應日,十二支以應月。故一年之月兩其六,一月之日六其五,一年之氣四其六,一氣之候三其五。總計一年之數,三十六甲而周以天之五,三十子而周以地之六。故為十二月、(以二應六,得此。)二十四氣、(以十五日,歸三百六十,得此。)七十二候、(以五日,歸三百六十,得此。)三百六十日、(以三十日,因十二月,得此。)四千三百二十辰、(以十二辰,因三百六十日,得此。)十二萬九千六百分,以三百六十日,因三百六十分,得此。)何非五六之所化?一歲之數如此,而元會運世之數亦如此。如一歲之統十二月,一月之統三十日,一日之統十二時,一時之統三十分;故一元之統十二會,一會之統三十運,一運之統十二世,一世之統三十年,而天地氣運之道,概乎此矣。惟是數之為學,圓通萬變,大則彌論宇宙,小則纖悉秋毫。若夫拆一為二,拆二為四,拆四為八,拆八而十六,拆之到底,何有窮已。譬之因根而干,因干而枝,愈多則愈細,愈細則愈繁,固茫然莫可測其徼,而實則各得其一耳。 綜論: 故凡象之在天下,形之在地上,鬼神居幽冥之間,無不麗乎數。而先王所以察河洛之圖書,垂奇偶之名目,數天以度,數地以里,數神鬼見陰陽,數氣候以律呂,輕重者數以權衡,方圓者數以規矩,長短者數之以度,淺深者數之以量,歸除可以數消,因乘可以數長。然則仰而觀,俯而察,上而蒼天,下而黃泉,大含元氣,細入無論,亦有能逃於數之外者否乎?故以天地而觀人,則人實太倉之一粟;以數而觀天地,則天地特數中之一物耳。數之為學,豈易言哉!苟能通之,則幽顯高下,無不會通,而天地之大,象數之多,可因一而推矣。明乎此者,自列聖而下,惟康節先生一人哉。 因此天道是一個圓體,在這個圓體內的中心就是北斗,在這圓球體平面圓上圓周的點,相對它的對面的點就是天道所產生的作用,天道的作用是向內壓縮和向外擴張的起共振作用,就象東方下雨,西方打雷一樣,是自然的平衡規律,是不受任何影響的,道教對天道的認識是仰觀天文,天道左轉,俯察地理,就是右旋。用天道的運行規律首先就產生了第一個卦氣圖,就是先天的八卦圖《河圖》,河圖是天道的展現,他的規律是以對應感,是以自然平衡為主的一個相生相剋論,這是天道無門無方位的對應和有宮的認識學說,同時建立了古天文學,繪出恆天二十八宿星的星圖。道家傳下來的古天文圖已被現代天文學驗證。我們現在沿用的農曆就是由她而來。 先天圖,是一個無限氣化,分離聚合的規律理論。道教文化,因此認為:大道品物流形。無形,無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聚而為形,散而為氣。 2、地道 地體,徑二十四度,其厚半之勢,傾東南其西北之高不過一度。邵雍謂:水火土石合而為地,今所謂徑二十四度者,乃土石之體爾;土石之外,水接於天皆為地體。地之徑,亦得一百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三也。兩極南北,上下樞是也。北高而南下。自地上觀之,「北極」出地上三十五度有餘,「南極」入地下亦三十五度有餘;兩極之中,皆去九十一度三分度之一,謂之「赤道」。橫絡天腹,以紀二十八宿相距之度。大抵兩極正居南北之中,是為天心,中氣存焉。其動有常,不疾不徐,晝夜循環,干旋天運,自東而西,分為四時寒暑。所以立陰陽,所以和此後天之太極也。先天之太極,造天地於無形,後天之太極,運天地於有形,三才妙用,盡在是矣」。 關於我們對地道的認識:地是有方位的,以磁場而引起的極,產生南北二極,不定中間。遵循太陽和月亮的東與西在地球上極的走向確定坐標系,東生西落,南北兩極就是地的方位學說,由地來感應天道對地的影響,形成了九宮,十二宮即是月建。地道的方位影響在地球應天道的氣流產生風、寒、濕、暑、燥、熱、溫、火的八風之說。它是地道與天道的氣運相交感而產生的影響,又即有春、夏、秋、冬的四季之說。又由於天對地產生影響後,形成了自然學說的中醫理論體系和五行體系等,但有一條天道和地道的規律即有同步共震性,也有相互排斥性,不同宮門就錯。所以說天道以十為主,地道以十二為主,有個錯位,天道與地道的和,有個時差,地對天的感應有個時差,有五個差位,在那裡呢?在東往上偏五個差位,在西往下偏五個差位,這就是空亡。每到一個周期就要調差,自然要調時差,天道和地道有相爭之氣,待就出現閏月之分,差要歸中宮來,兩差歸中宮,東偏上有個五,西偏上有個五,中宮有個五,三五,天地不斷有相調之時,也就是天和地的作用。 3、人道 作為人道的規律最複雜。首先,人道有「七情六慾」,有「生、老、病、死、苦」。還要稟受天道與地道共發的寒、熱、暑、濕、燥。天道的陰陽氣機運行是左轉,地道的運行氣機是右旋。因此,自然界的規律是千變萬化的。作為修道者是要求內在的道心,內斂自化,順應自然的。調整體內陰陽之氣,平衡體內陰陽之氣。通過外感內應,自然而化。 在道教修持中,特彆強調玄關竅。啟動玄關竅,就是將溝通人體對天道的感應點,開通激活。將自然中光氣的能量與體內的能量互為轉化。人體能接受自然界的能量,有三個感應激活點:一是百會穴,二是兩眉間,(即是祖竅)。三是膻中穴(又稱旋璣)。在道教中,啟動玄關竅是採用、祭煉、存想(含有朝拜),還有度師的給於幫助來激活的。道教的方式叫內外補充的能量接引,即是道教丹經中所闡述得:「一柱真香秉自然,黃庭爐內起祥煙」。又是祖師所言:「道之妙,性之明。寂然不動之謂也。神之化,法之靈,感而邃通之謂也」使大家在修鍊上有外竅啟動,啟動玄關竅開的目的就是讓大家在修道的路途中能夠自己把握好自我,識別自然界中的一切氣機的來由。那麼,玄關竅開,也激活了每個人的本命元辰,即是本命的元神。它是主宰個體的精神一切向上的高思維能力。主宰識神的鑒別體外的一切感應。它是日後在修鍊中,再生的我與天地同途的主導。日後的出陰神,出陽神是修鍊中的一個過程。故此,要將修鍊中的元精,元氣,元神區別開來。,出陰神和出陽神是我們在修鍊當中煉的這個丹,丹道的丹.也就是我們修鍊中太極的本源之氣,他將後天的我與本源的我即元神,但是要強調這一切是需在「寂然不動,感而邃通中體悟」。 當先後天之氣在進行融會後,進入一個烹煉溫養之中,內與外溝通的修鍊方式叫出陰神和出陽神.故元辰的元神與修鍊中的「元精,元氣,元神」不是一個概念要搞清楚。元神和元辰也就是各位你們本來的我,本源的我.他被後天識神的我佔據主導地位後,他被潛藏起來.在道教中闡述:人有三個我,一是外在的我,既是形體,二是內在的我,即是識神,三是頭上三尺的我既是元神。(也是元辰)。在人道中,人的識神,俗稱「本性」佔了人思維理事的主導地位,原本我的本性,即「先天元神」,他處在副宰的地位,潛藏在人體的命門之中,其象在頭上「三尺」。我們修鍊者就是將他激活.通常元辰的我都有一個俗性代碼詞,這個俗性代碼詞就是直稟天道之宮位.。每一個人在天道裡面都有歸宮之位,這個在道教裡面用六十甲子來進行劃分定位。在道教有派生而來的五百個靈官之說,是又一次分類。在佛里叫五百羅漢,佛教也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實際上是在六十甲子上,大衍之數範圍派生出來的一個自然的宿命論,也叫宿緣論或宿根論,宿源論是以六十甲子的納音為主,是對元神或元辰的進一步理解, 明白後在修鍊中啟迪你們的元神,打開玄關是非常的關鍵。比喻:甲子乙丑海中金,金就是本命元辰(元神)。六十甲子納音在北宋以後的命理說法里通常稱為命的屬性,比如說我五三年出生,屬於長流水就是水命,這個歸位是歸到天道的五行,就是歸宮,這就是本命的元神。本命元神要起動,開合起來在那裡找對應點呢?就在北斗星中。北斗七星中有三顆星是每日對應地在查他裡面有金、木、水、火、土,就是人對應點。還有道教里講人的命格(命數)能夠上升到在北斗七星和二十八宿星的歸位點上來的,也就是說本命星的悟星點直接能夠感應到二十八宿星的點,那此人命格就相當不錯了,能夠在二十八宿星上的人,通常說在預測學來說至少有三公之命,宰相之格,俗緣的本命的慧根是非常非常的好,只是人的命與運,我們很多人的命與運不通根而已,根就是天盤的星,我所講的就是在天道、人道,也即預測學和命運學的機竅之處。在我們講課的學員中,我看了有很多人非常聰明,他為什麼自感不行呢?他命與運不通根而已。怎麼辦?一需要修鍊,二需要返還,三需要啟迪,四需要積功累德。我們每人的本命元神是不同的,幾百人甚至成千上萬人都歸一個宮中,都在六十甲子宮中,但是命和運,根不通。人的命好運好找不著機會,為什麼?不通根!我們要科學的講不能盲目的講,修道的沒一步都不是盲目的。元神或元辰都是代碼詞,通根就是你歸根的本元,你命運通根,就啟動了本命的元神和玄關之竅。修道的根本目的就是改變我們的本性,你不改本性就通不了根,不改本性就是隨人道的生老病死苦自然而去。人心的本性歸到天道上來,人心私也,天道公也。貧窮這個概念看你怎麼認識?沈萬三具有富貴也在修道,貧富不在於你現在的財富的擁有,貧道是走老莊的思想道路,「以窮理盡性,乃至於命」為喻。故修道與做人看你走那條路了,天仙道修鍊必然有出世和入世的階段,是元神啟動。人的個體的本性就是一個私字,天道的本性就是一個公字。如果認識到我們的本性就是道性,佛性,也稱:如來本來面目,就應該返到公性上來。從哲學上研究,「人之初,性本善」,所有的哲學家就提出一個問題,人之初究竟是善還是惡呢?如果是惡,你的佛性和道性就會被掩蓋起來,我的觀點不管你人之處初是善的、惡的,我們要通過自我的修持,將人的本性的元神,啟迪出來,他是化一切惡性的,崇尚善性的。道性與佛性也就是善的一面啟動出來,抵達真我之面。元神與陰神和陽神,都是在這個基礎上修鍊上來的,那是往上走,元神和元辰的修鍊方式通常就是說的性修。在道教里在祭煉法當中有一整套的方法,持戒的戒是對元神來講的,自律是識神對元神來講的,就是識神向元神的啟迪,及識神向元神的呼喚!對人的本性進行完善修飾啟迪出來就是元神。那你就回到道上來了,甚至可以說你已是真正的弟子了。這時候你還會管他後天的事情,還會管它今天我去計較賺一百塊錢,明天我去賺兩百塊錢的嬴利相爭呢?如果走到這一步來的話,你們的自我就是在完善。這是從認識論上說讓元神改變識神的本性,也就轉到性修的層面上來拉,元神在神學來說他是體,在往高深上說他還是有為的,在有神論和無神論中,認識論的辯識論上講,元神(元辰)在上升角度講他還是本體命的,那麼往上走的根那就是回本家之路,回本家就是通根,這就是元神。人的本性返到道性上來以後,第二步啟動玄關,元神再現,最後修的「真我」就是元辰,叫「元嬰」也行,後面的再修鍊就是他了,其他的採藥也好,什麼也好,都是供養元辰的資糧,只有元精、元氣、元神的聚合化和,平常說的元精、元氣、元神是後天的氣中聚化出來的元精、元氣、元神。道的元精、元氣、元神是人體最精華的部分,他是供養元辰的。 「順其自然」一詞,當我們沒明白自然時,當我們沒有返到先天的本元上來的時候,很難達到順應天性,順其自然。隨口稱「順其自然」是茫然的用語,用語不準確,為什麼?首先天地之道同宮不同門,同宮總歸金、木、水、火、土五行,無方位屬性。天道是旋轉的,他的規律是陰中起陽左旋,陽中起陰右轉,他是一種內在的規律在宮中,同宮是在金、木、水、火、土的感應點上,自然的感應開合。天道是在對應點上的感應,如:東方下雨,西方必然打雷,這種感應是陰陽自然的平衡論,天道是一個圓,所有在這個圓上的中心就是北斗。道教注重北斗,稱之為河車。圓上的圓周率點他的對面的點就是天道所產生的作用,天道的作用是向內向性的外向性的同時的產生共振作用,東方下雨,西方打雷是自然的平衡規律,是不受任何影響的。道教對天道的認識用了一個模糊的規律,對天道的認識仰觀天文,用天道的運行規律首先就產生了第一個卦氣就是先天的八卦圖河圖,河圖是天道的展現,他的規律是以對應感,是以自然平衡為主的一個相生相剋論,這是天道無門無方位,對應點,有宮,天道這個說法在中國哲學史上有兩個學派對天體的認識學派既「蓋天說和混元說」,我們修南宗丹道和道家所秉成的是「混元說」,這不光是老子,老子以前的理論已有,這個混元說在道德經里有了。地是有方位的,是以磁場而引起來的,首先地是因極而起,南北為極,是不定中間的,遵循太陽和月亮的東和西的,在地球上極的走向而定的坐標系,東生西落,南北兩極就是地的方位學說,由地來感應天道對地的影響,形成了九宮,十二宮與地的方位學說產生了對地的影響的風、寒、濕、暑、燥、熱、溫、火,後來叫八風之說,及與地產生影響的春、夏、秋、冬的四季之說,又由於天對地產生影響後,形成了自然學說的中醫理論體系和五行體系等,但有一條天道和地道的規律即有同步共震性,也有相互排斥性,不同宮門就錯,所以說天道以十為主,地道以十二為主,有個錯位,天道與地道的和有個時差,感應有個時差,有五個差位,在那裡呢?在東往上偏五個差位,在西往下偏五個差位,這就是空亡,每到一個周期就要調差,自然要調時差,天道和地道要有相爭之氣,就出現有閏月之分,差要歸中宮來,兩差歸中宮,東偏上有個五,西偏上有個五,中宮有個五,三五,天地不斷有相調之時,在談人道,人道是位於天地中的又形成個規律,人道如果沒有私心的話,天下絕對太平。即是《陰符經》所言:「天之道損其有餘以補不足,人之道損其不足以補有餘」。 因此,人活在世上所秉行的自然規律太多太複雜,自然就是不受人為控制的運行規律,都是道。修道是要研討這些規律,你要修哪個道,秉行那個規律,你走那個道就秉行那個自然。我們修道修的是黃道的規律,天道有黃道和黑道,相對的陽道和陰道,我們只有得到黃道的規律天、地、人才能共震。走的是純陽之道,一語道破隨著南斗和北斗的走向進行自我的調整和平衡,這就是黃道。十二宮建、除、滿、平、定、制、破、危、成、收、開、閉;在中醫理論有任脈、督脈;十四經;八脈;他們都在時時刻刻的感應天的規律。但是由於人有私心有七情六慾,在自然的順應的過程中發生錯亂,人的七情六慾產生本質上的運行規律,就是個性就是識神的本性,每個人的個性對應自然作用的規律不同導致出根本上壽元的規律,能把每人的壽元定死的人,他必然是精通天道,熟查地理的人,他才能知道,我們修道是在有限的壽元中來抓住我們返還天道的同步共震的修鍊的方法論,延續壽元我們就可以走人元,可以活120歲,300歲,這是人仙法,如果修道之人不知延壽的話,就不需要修了。與天地自然是求化,求共振,是求大同存小異,不然你走不到天仙大道上。 因此元辰與元神是你的真我,只有啟迪了這個真我才能找回你的本元之性,他是你通大道的通根,所以我們要明白如何順應自然,如何去體悟自然的規律,將人心返天心直秉中黃之道。

第三節 生門死戶 大道品物流行。就先天道統來說有:天門與地戶之說,作為修道者來說不得不明!天門地戶即是戊己之門戶。《五行大論>>中講:「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戊即是天門。故《五行大論》闡述道:夫奎壁臨乾,(奎壁即二十八宿之星)當戊土之位;角軫臨巽,當己土之位。故《遁甲經》曰:六戊為天門,六己為地戶。」既然講門定戶,其中必有道理。明,張介賓闡述的很清楚:「予嘗考周天七政躔度,則春分二月中,日躔壁初,以次而南,三月入奎婁,四月入胄昴畢,五月入觜參,六月入井鬼,七月入柳星張;秋分八月中,日躔翼末,以交於軫,循次而北,九月入角亢,十月月入氐房心,十一月入尾箕,十二月入鬥牛,正月入女虛危,至二月復交於春分而入奎壁矣」;由之較明確的論證了「天門與地戶」的天道品物流行。在丹道學中,人喻一小宇宙,古人提出的天人感應學說就是證明如此。在人身體中,天門在百會穴,地戶在會陰穴。《老子》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倘若我們連自然的氣運流行規律,一點不知,在修鍊中是很難達到舉一返三的作用的。 張介賓在此作了精闢的結論:是日之長也,時之暖也,萬物之發生也,皆從奎壁始;(也是余在「還丹決」中的闡述的「乾宮開天門也;)日之短也,時之寒也,萬物之收藏也,皆從角軫始。(也是余在「還丹訣」中的「巽宮摧山嶽」矣。)故曰春分司啟,秋分司閉。夫既司啟閉,要非門戶而何?然自奎壁而南,日就陽道,故曰:天門:角軫而北,日就陰道,故曰:地戶。 生死之門戶,作為修持者必需明白的。鍾離權闡述到:「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惺惺幾個悟,夜來鐵漢思子時,長生不死由人做」。我以講過:在人體以先天為體後天為用的是任督二脈這個圈。百會與會陰是生死之門戶。以後天為體先天為用的是藏腑,沖脈,骨道這個圈。 生門是臍,死門是命門。它門又受一個總的氣極點控制即是神與氣。又受元神與識神的支配。修持者以慧根見道性。一得永得。長生久視,我命在我不由天。

第四節 橐籥理解 橐鑰,是春秋戰國間冶煉所使用的一種鼓風設備。因為鼓風的大皮囊形式像橐,就稱之為「橐」。而煉爐的鼓風管的裝置形式像一種稱謂「鑰」的管樂器,也就稱之為「鑰」,《老子》書中曾把宇宙整個空間比作這種鼓風設備,所謂「天地之間,其猶橐鑰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說明這種鼓風設備很富有彈性,在空虛的時候是鼓起來的,愈是鼓動之,空氣也就愈吹出來,確是「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的。這種鼓風設備曾沿用相當長的時間,後世又稱之為「排橐」或「冶橐」等。 這個詞現代叫風箱。修鍊就是心息相依,調息把吸氣和呼氣做調整,用呼吸來起到和內在臟俯運行的共震開和作用,把它比喻叫橐龠。它有幾個層次,在丹道上古人寓意很深,真橐龠就是當人練到胎息以後,百會穴打開,自己內在的原我,往外出的往來之象就叫真橐龠,是與天地的溝通,往外走還是在意識控制之中的,我們叫紫液還丹,他是北斗星駕馭著走的,如果不是他駕馭走元神就飛了,回不來。回過來講將肺呼吸的調整,隨著心液的下降,腹部肚臍眼的開和,也叫橐龠,煉丹不允許腹部過深的一收一放的,這是煉丹最忌諱的呼吸方式,容易練起大肚子。我們練的是體式呼吸,腹部不動,呼吸用意念領進去,吸氣引到關元穴,呼氣到黃庭,黃庭是鼎口,在臍上一寸三分,這種在關元黃庭的升降叫調息法,為後面的胎息打基礎,調息忌諱快慢不均。

第五節 元神與識神感知 元神就是我們的靈魂,是人的本性主宰。元神里涵有陰神及陽神,修鍊的目的是凈化元神,稱之超凡脫俗。然而在元神的依附外有識神裹著。在人道中是識神主事,故元神潛位。元神的居住點常遊離在上中下三丹田中,其象在頭上一尺三寸。這個神,當然是氣,是透明的,她的顯象是光,與宇宙的能量相接對應。它的開合是有序的,逢庚、甲、戊日時開。故應天道。常人是體會不道的。我已闡述過它屬人的三個我之最高一層的我。識神是內在的我,是心靈,也指意識在大腦中宮居住。大腦有九宮,其它八宮是負意識,不會遊離,識神佔了元神的主位支配著外在形體的我一切活動,修鍊就是修元神的我。在道教,元辰即是元神。 論元辰: 元辰即是人的「本元」,每人都有,這在每一個修道法的人都應該明白,否則他不通「章表」之法,也無法進行祭煉。故祖師有雲: 拜章先要認元辰,認得元辰便是真 僕射是身端的事,勾騎是神是蓬瀛 元辰只捧一函書,萬道靈光透紫虛 僕射勾騎人認得,脫離屍解上雲衝 在我手頭的密本《九靈飛步章表心授咒語》(羅田,汪潤先珍藏)書中已解的非常清楚,這是修道與修法的必知之口訣。「元辰」即是人的年上的干支納音。假若甲子生人(指出生的這一年是甲子年,他納音是金,金就是他的元辰),例喻本人是53年出生,出生年是癸巳,長流水即是我的元辰。 葛洪流下語句是對章表的精鍊口訣,對凡是行正法者都須必知,今再披出: 章書拜進莫糊為,引領全凴在度師 前空三行頒勅命,後留七字寫臣基 五千道德經天緯,七寸神簽排職奇 香纂靈文補缺漏,一元真性上天梯 解釋:這上句口訣中,已將元精、元氣、元神闡述的很清楚。若不識陰陽之玄機,何能返還? 現將六十甲子納音摘錄如下: 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爐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劍鋒金 甲戌乙亥山頭火 丙子丁丑澗下水 戊寅己卯城頭土 庚辰辛巳白蠟金 壬午癸未楊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靂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長流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覆燈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驛土 庚戌辛亥釵釧金 壬子癸丑桑枯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戌癸亥大海水 以上六十納音五行是人的總代碼,也是與天地五行之感應的母音,即元辰。也是音樂的起源。故:宮、商、角、徴、羽,五音與氣化相感應也。一音十二律,五音共六十律;固商為金,徴為火,角為木,羽為水,宮為土。 理解了元神與元辰的關係後,就產生在修持中的利用元辰的激活,通玄關。人之元辰,是指人的屬性代碼,在道教中將此在祭煉封號中歸宮。元辰是天之氣的靈性點與人之感應點,屬性是相同的。套進去,就是合宮。在《道藏》中龍首經也由此說。但要注意龍首經是對地盤而言的,有方位性。地盤與天盤有錯位,只有逢中不錯。這是混天學說,蓋天說就非此論,道教術數多是用混天學說。道教是研究內五行,現在的預測、四柱等是外五行。都是研究規律性的,不能亂套。若用心可以尋到返還點上來。 關於元辰之說,還有一個轉折點,是宋以後將元辰定在日的干支上了,時空起了變化,是以人為本體的探索與研究。唐以前是以宇宙時空為本體的,學者要明之。體用關係不能錯,主客辯證不能錯。我上所述的是:直稟漢時的黃老思想,其《易》為伏氏易,也是京房易。《參同契》源於它,又與漢時的劉向《淮南子》是一脈相承的,不深入研究是不明白的。 每個修法者,在靜時,必須修持,即是凝神聚氣。祖師闡明:「道之妙,性之明」,故稱「寂然不動」;「神之化,法之靈」即是「感而逐通」!心息相隨,凝神聚氣。在此再破啟動元辰口訣:「我心中之神,護我命門,鎮我元神,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心中之神,指識神;元辰指元神,是體內陰神的調用)。當然要配訣,這就是「內斂自化」過程。這是我的得訣之一,當然還有「沖舉」之口訣。有時侯徒弟問我說,師父你藏了很多。我回答,一步做不到,要後面無用。那只是一種炫耀!會害己害人!我的口訣可在我得的《九靈飛步章表心授咒語>》中找到合證。故披露出來,經曰:「丹田意神,元命真人,自兩腎中間起月龍吟。金鼎真人出虎嘯,黃庭假意行。」哩出神咒:「元辰,元辰!出我身形,速登雲路,上達帝庭,急急如律令!」就後一句無度師指引害了多少人,以為速成,只衝百會,陰神外顯,元氣大傷,直墜陰道。須不知,我身乃一大宇宙,是修一同步共振之法。故後一句即是走背後骨道雲「天梯」!故無度師指引何修,人體周身百脈開合都受時空感應,開錯門.必受外邪所侵。首先是肺受侵,後直逼肝氣,識神混亂,元神受擾。己就不是己,隨邪氣而變化,輕者不明,重者狂魔胡說!能不慎修呼? 故理解「元辰」,是修持認識自我的一個內斂自化目標及方向。我前面講了元辰即是元神。元辰是人生存在世界中的一個符號。是個性的符號,又是唯一與天地相互感應的節點靈氣。它是「無為」的,是稟受天地自然的影響。它無高低、貴賤之分,無貧富之別。萬物因它而生,因它而亡。古人將它以時空法歸類為六十個,三十對。以象而喻之,不管是六十甲子尊神稱也好,以長流水而喻也好。它總歸是象。對人而言,他是宇宙時空派生出的,落為後天。故其氣隱藏,是人的原始之氣,稱它為「太乙」,又定之為元神。現代人,用現代的名詞可套上生命的能量元。宗教學強調了它是「萬能」的作用。 最後再談元神的內涵。我前面闡述到元辰即元神。而以元神來講,他含有:識神與副神(只有人類才有副神),識神左右於軀體。打個不恰當的比喻,識神為君,副神為臣。當副神得令之時,他的功能往往感知的事物比識神超前幾十倍,甚至百倍、千倍。人類宗教觀的起源來之於它的感受。我常常對徒弟們說:人有三個我,外在形體的我、內在的我、頭上三尺的我。作為一個修持者不明白這個道理,很難真正弄清「我從哪裡來,將要到哪裡去。」而這是人類最終要追求的目的。是分解好,投胎好,屍解好,飛升好,轉世好。它只是一種說教,沒有一個最終的定案。 在此小提示:按道教說法,三十年出一小仙,六十年出一大仙。愚認為應是一契機也,道教遵從的是神與氣合,待機沖舉。在此,先聲明:此性,不是男女之性,是人的本性。古人以「德」而論,他應有先天與後天之分。道教修鍊,既察先天,又審後天。對於它們的審辯,即是:識神與副神的相互作用關係。以人本而言,識神與副神皆落後天。但識神為陽,陽中還有陰陽;副神為陰,陰中也有陰陽。這就是道教所闡述的內五行。道德經,即是以道為體,以德為用。其目的是闡述 及引發人的本性。

第六節 指掌與訣的作用 在道教修鍊中為什麼要掐訣?掐訣就是調整人身體內的陰陽平衡!邵子曾說過:天有四時,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指節可以觀天,掌紋可以察地;天地之理具於掌矣。邵子還認為:手仰本呼天親上,足方俯呼地親下。手可翻覆,足不可者,陽能兼陰,陰不可兼陽也。掌之後高前下,象地之西北多山,東南多水也。聚為川澤,掌中之紋如川象也。手之自掌腕肘至肩,足至趾脛肢至胯,各三節,三四應十二次也。在道教神霄法派中又有兩手應南北斗之訣,其從左手掌勞宮穴為一星,肘為二星,肩井為三星,頭百會穴為第四星,右肩井穴為第五星,右肘為第六星,右掌勞宮穴為第七星,還有藏兩顆星,一是膻中穴,一是頭上三尺(也有指在祖竅),共九顆星。右手起反之同理。若踏罡步斗,藏的兩顆即移到足下湧泉穴。故祖師又闡述:四肢應天四時,應地四方。一手各三節應十二辰,兩手合之應二十四氣。拇指惟兩節,兩節為陰陽,隱者為太極。 掌,大物也,合之為三十二,應天卦。並手足為六十四兼地卦。地體極於十六,一手有十六而顯十五數。一者太極,隱於大物之間(蕭釋:此即一者勞宮穴,對應北斗罡氣); 人之四肢各有脈,應四時氣也;脈有三部,應一時三月也,一部三候,應一月三旬乾策也。故在《素問》中:「以十二節氣出於天氣,而應人之十二經脈」,闡述手足各有三陰三陽也。《陰陽家》言:以十二支分於指之周圈十二節,謂之十二支掌。又以洛書數分於食中,(蕭鑫鑄破「食」字密:食即指中之紋,其氣的感應點是指紋的外側,若在掐訣中掐錯位是無感應的,白白費了古人之心機)名:三指各宮;謂之九宮掌。以八卦分於食中名三指,去中宮不用(蕭鑫鑄又破:非不用,其我之元神鎮守其位,散不的。)乾起名指根西北方,以次而終。兌於正西,謂之八方掌。

第七節 金光訣與咒 金光咒與訣,在道教,科儀、齋醮、施法中,無不運用。在起壇中可威懾鬼神!熟讀之中,心靈神會,必達通靈,辨析正邪。有制鬼卻邪,制敵懲惡之功效。現將訣咒的配用詳解如下: 天地玄宗 用大母指掐四指的根部橫紋節內側 子時 萬氣本根 用大母指掐中指的根部橫紋節內側 丑時 廣修億劫 用大母指掐食指的根部橫紋節內側 寅時 證我神通 用大母指掐食指的中節橫紋節內側 卯時 三界內外 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中節橫紋節內側 中宮也稱玉清訣 唯道獨尊 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上節橫紋節內側 體有金光 用大母指掐中指的指尖 上七句組成:北斗

覆映吾身 回位再用大母指掐四指的根部橫紋節內側 子時 視之不見 再用大母指掐五指的根部橫紋節內側 亥時 聽之不聞 再用大母指掐五指的二節橫紋節內側 戌時 包羅天地 再用大母指掐四指的二節橫紋節內側 養育眾生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中節橫紋節內側 又是中宮 頌持萬遍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上節橫紋節內側 身有光明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指尖 此七句組成南斗

三界侍衛 再回到用大母指掐四指的根部橫紋節內側 子時 五帝伺迎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根部橫紋節內側 丑時 萬神朝禮 再用大母指掐食指的根部橫紋節內側 寅時 馭使雷霆 再用大母指掐食指的中節橫紋節內側 卯時 鬼妖喪膽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中節橫紋節內側 驚怪忘形 再用大母指掐四指的中節橫紋節內側 內有霹靂 再用大母指掐五指的中節橫紋節內側 雷神隱名 再用大母指掐五指的上節橫紋節內側 洞慧交徹 再用大母指掐四指的上節橫紋節內側 五氣騰騰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上節橫紋節內側 金光速現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指尖 覆護真人 外製結金光決定形,內調回中宮。(更深運用需師指引) 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闡述:在佛道教施法的過程中都用訣咒,不同的特性是:道教內涵性較強,固定性少,變幻中結訣多。施法者需明人體內在與外在感應互通,以達到激活關竅,靜則迴風混合,動則雷霆風雲。(當然我對佛教法不精通,不敢冒然評說) 反思: 1、陽光三見,是否由此內煉外證,是否是內丹外法的實修處,祖師們是否隱了很多不傳,免遭天遣?心與氣合,氣與神合,是否虛幻? 2、先天道,為無為法。他是否是有為化無為,陰陽相生為之道? 說實話:現代人很幸運。學得較多,看的書多,而我的時代,師傳最多講三遍,就是親父也是如此,且不許作筆記。 上傳完畢,我處雷霆交加,火雷也。

第八節 還丹訣 在南宗神霄法派中有一個密而不傳的修鍊功法:還丹訣。又稱「勾魂索魄」訣: 乾宮開天門,兌宮統雄兵,艮宮封鬼門, 離宮駕火輪,坎宮湧波濤,坤宮留人門, 震宮霹靂聲,巽宮摧山嶽,我在中宮立。 吾行道教祖,萬神護我身。

還丹訣與人體相對應的關係(圖): 宮位   乾   兌   艮   離   坎   坤   震   巽   中宮 序數   六   七   八   九   一   二   三   四   五 臟腑   大腸   肺   小腸   心   腎   膀胱   肝   膽   脾胃 天干   庚   辛   丙   丁   癸   壬   乙   甲   己戊 五行   金   金   火   火   水   水   木   木   土土 陰陽   陽   陰   陽   陰   陰   陽   陰   陽   陰陽

解說:上位後天八卦,排在左手四指中,用大母指掐,每念一句掐一訣;又對應人體臟腑,進行存想調用。存想: 第一步,乾--大腸之氣(注氣起,氣入跟卦走); 第二步,兌---肺(調肺氣); 第三步,艮--小腸(調小腸氣); 第四步,離--心(調心氣); 第五步,坎---腎(調腎氣); 第六步,坤--膀胱(調膀胱氣); 第七步,震--肝; 第八步,巽---膽; 第九步,入中宮主脾胃。 此訣坐著可煉,站著可煉,睡著可煉,道門內稱「門門死門變生門」,不知是否對社會有益,就此時奉獻! 附記:86年期間余曾將此法部分內容發表在《氣功》雜誌,湖南一位癌症病人煉它一個月內就達到死裡逃生,且絕無付作用。此即是師傳之補虛、培元、固本之法。有此也得真傳者,余願繼續往此訣深處研究。 又解:還丹訣即是玄空學中的量天尺,展開為81步,步步與天地之氣相感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需它作為載體!

還丹訣圖: 宮位   巽   離   坤 序數   四   九   二 天干   甲   丁   壬 宮位   震   戊   兌 序數   三   五   七 天干   乙   己   辛 宮位   艮   坎   乾 序數   八   一   六 天干   丙   癸   庚 附:明●張介賓《納甲歌》: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 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藏; 三焦陽府須歸丙,包絡從陰丁火旁。 此處還丹訣之「訣」字,應為口訣理解。內面的「訣」,有靜態煉法,有調用煉法。靜態煉法為守「竅」,動態煉法為「返還」,一陰一陽為之道。陽極陰生,陰極陽生。「九還七返」即「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師傳就是要傳內竅,即是方法。 第五章:雜論

第一節 道教祭煉之法闡微 「祭煉」之法的因由,張天師宇初祖師在認識祭煉法時,明確的闡述,《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天地之大,萬匯之眾。凡囿於形氣,窒於道器者莫非陰陽二氣流形而有焉;故原始返終,生死之說,幽明之故.....吾道之謂死魂受煉,生身受度者,豈誣世者哉。蓋以陽煉陰,即以流行之氣煉不昧之神也.則以散之氣必聚,以昧之神必覺。 又著名的道學大師鄭所南也論述到:「天地之間一至誠之道而已,中庸曰: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知化育。故一切事無大小悉以至而為主,一念不誠則偽,一事不誠則敗,況於鬼神之際乎?鬼神之德,洋洋乎如在其上,在其左右;苟心不在焉,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吾何以動天地,吾何以感鬼神?一念至專,太一在上,眾魂在前,一念之密運與至化以潛通者,其變化之妙皆不出於吾心。孟子曰:操則存,舍則亡, 故此,萬物之變化,皆隨一陰一陽之變化而變化。若秉其誠,則陰陽之機,鬼神之用得矣。其水火之秘,符籙之奧,內煉升度之神,必以天之陰陽合吾體之陰陽。以三五體用之妙,固能造乎五行陰陽復歸太極。因此盡性至命,拘魂制魄之道,其齋法之軌跡,全在明理及至誠,既是祭煉之不二法門。 」 1、   狀奏 狀奏是道教科儀齋醮不可缺少的一種形式。但有內奏及外奏兩種:內奏,是存思的一種方式,默朝之意,外奏是以函表形式。也稱章奏。俗語既是寫「告子」就象打官司要寫「申訴」理由一樣,要將「事由」闡訴清楚,表達清楚。在道教的科儀齋醮中,狀奏的章表書寫格式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每段話最長只能寫十七個字,這就是我國道教的經文書寫格式。故《道藏》的書是經,也是十七字。在道教也稱叫「奏申關牒」。在道教,不管是正一派,還是全真派(我將分為兩大類既:出世法與入世法),其章表格式是統一的,但章表格式的書寫中藏了技竅,不拜師一時也難學會。正一派,立了有專們書寫章表者的職位,近代的叫法也叫「書記」。在《靈寶玉鑒》有專門的一段記録如下: 2、《奏申關牒文字論》 齋法之設,必有奏申關帖。悉如陽世之官府者,以事人之道,事天地神祗也。所以寓誠也。是假我之有,以感通寂然不動之無也。然後見其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以明其不敢以上下神祗為無也。所以盡世人之道,以事天地神祗也;故闡事之先,必請命於天之主宰,與夫三界分治之真靈:曰府,曰司,曰宮,曰院。凡有關世人死生罪褔之所,必勝誠以聞:或奏,或申,或關牒,又當隨其尊卑等第為之,或者謂天地積氣之蒼蒼耳。安得有所謂宮庭官府列職分司與人世之多應之?曰:子徒知積氣蒼蒼中之不有宮庭官府之如人間世者而樂言之。試觀日月星辰之分布,晝夜寒暑之推遷。非各有主宰之神乎?經曰:三華,離便,大有妙庭,金闕玉房,森羅凈弘者皆是也。三華者,日月星也;離便者,離便宮庭之謂也;森羅者,森布羅列也;凈弘者言金闕玉房之清虛洞徹也。且先聖泰壇以祭天者,有所謂敢昭告於皇皇后帝者,果謂積氣蒼蒼所無知乎?況禮之於月令,必曰其帝,某其神,某是非各有主宰者乎?經中之有宮府司院之者,名由漢武帝元封中受經於西王母,母以漢制官府職名譯經之。所云以授於帝。故爾,此奏申官牒文字之所以立也。 由上《奏申關牒文字論》文中,我們可以看到:所謂天上神仙宮殿的由來。以及天上的神職之分,假借人間宮庭的等級制,「以事人之道,事天地神祗也」這是其一;又以「觀天之道,喻擬人格化無不提倡的是,遵循及把握天道的自然規律,以達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為目的。但必需強調在「至誠」,「寓誠」方可達到,這是其二;道教的科儀,齋醮的儀規始於漢武帝,是由當時帝王所賜封的。 書寫章表,要求蠅頭小楷,工筆書寫。是用硃砂在黃表紙上書寫。書寫之時必需齋戒沐浴,按章法書寫,否則,奏達不到。余經過體悟,用罡氣心存表函用劍訣在黃表上書寫,同樣可達書寫之功效,但這只是我個人的心得,以表至誠之心意。這就是內奏之法。內奏之法,是在完全熟悉章表之之儀規後,是結合「存神」之法的一個綜合運用之心法,來源於神霄法中。其運用於即時設壇,施法度人,是一種直接運用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之法。在道教「祭煉」方面較好的經典是《太極祭煉內法》,它是葛洪所集大成而完善的一部經典。是靈寶之法中的靈魂。當然《靈寶玉鑒》不得不學習。在道教「祭煉」之法的經典是較完備的。在《道藏》中收藏眾多,是學習祭煉之法的豐富寶藏。在「祭煉」之法中的「內存法」,余認為較好較實用的是神霄法中的內存法,因神霄法派的內存法已結合了內丹道。可由繁化簡,關鍵是要得心法。在此引用葛洪的判定詩: 章書拜進莫糊為,引領全憑在度師。 前空三行頒敕命,後留七字寫臣基。 五千道德經天緯,七寸神簽排職奇。 香篆靈文補缺漏,一元真性上天梯。

第二節 元辰、孤虛、司命 1、什麼是元辰 元辰即是人的「本元:,凡修內丹外法之人都應須明了,在道教祭煉,存思,修持中處處可見。元辰既是」本命「,本命即是認得出生年上的干支納音。在道教的祭煉,存神,修持中處處皆可見。是人與天地相互感應的載體。故祖師有云: 拜章先要認元辰,認得元辰便是真 僕射是身端的事,勾騎是神是蓬瀛 元辰只捧一函書,萬道靈光透紫虛 僕射勾騎人認得,脫離屍解上雲衝 假若甲子生人(指出生的這一年是甲子年他納音是金,金就是他的元辰) 。比如本人是53年出生,出生年是癸巳,長流水既是我的元辰,即本命為水。 葛洪流下語句是對章表的精鍊口訣對凡是行正法者都必知的,今披出: 章書拜進莫糊為,引領全憑在度師 前空三行頒勅命,後留七字寫臣基 五千道德經天緯,七寸神簽排職奇 香纂靈文補缺漏,一元真性上天梯 解釋:這上句口訣中,以將元精、元氣、元神闡述的很清楚。若不識陰陽之玄機,何能返還。現將六十甲子納音摘錄如下: 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爐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劍鋒金 甲戌乙亥山頭火 丙子丁丑澗下水 戊寅己卯城頭土 庚辰辛巳白蠟金 壬午癸未楊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靂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長流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覆燈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驛土 庚戌辛亥釵釧金 壬子癸丑桑枯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戌癸亥大海水 以上六十納音五行是人的總代碼,也是與天地五行之感應的母音即元辰,也是音樂的起源,故:宮、商、角、徴、羽,五音與氣化相感應也,一音十二律,五音共六十律;固商為金、徴為火、角為木、羽為水、宮為土。 2、「元辰」的調用 每個修法者,都必須入靜室上罡,內涵存思行持,存思即是凝神聚氣。祖師闡明:「道之妙,性之明」,故稱「寂然不動」;神之化,法之靈「即是感而逐通!心息相隨,凝神聚氣,在此再破啟動」。元辰口訣:我心中之神,護我命門,鎮我元神,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心中之神指識神,元辰指元神,是體內陰神的調用)當然要配訣,這就是「內斂自化」過程這是我的得訣之一,當然還有「沖舉」之口訣 。 經曰:「丹田意神,元命真人,自兩腎中間起月龍吟。金鼎真人出虎嘯,黃庭假意行。哩出神咒:元辰,元辰!出我身形,速登雲路,上達帝庭,急急如律令!」就後一句無度師指引害了多少人,以為速成,只衝百會,陰神外顯。元氣大傷,直墜陰道,須不知,我身乃一大宇宙,是修一同步功振之法。故後一句即是走背後骨道雲「天梯」!故無度師指引何修,人體周身百脈開合,都受時空感應,開錯門,必受外邪所侵,首先是肺受侵,後直逼肝氣,識神混亂,元神受擾,己就不是己,隨邪氣而變化,輕者不明,重者狂魔糊說!能不慎修呼? 3、關於「孤虛」之淺說 「孤虛」一詞,在術數中經常用到。「孤」為極,不得平橫之意。「虛」為消,為藏。在方位學中,是夾角。盲點。有其象,無其數。然而,在運籌學中,它確實是關鍵之處。比喻:某種事物他的發展,或某種人他的行為,已到極限。「孤」就以形成了。旺極,衰必來。虛是孤的反向。消亡點。運籌學中,找到事物的,將要極變的轉折點。「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再強大的事物,其人,也會被攻垮!這就是道教所運用的「法奇門」。凡是善於思辨的人。運用謀略的人,他的最聰慧點就在此。在社交中,外事中,公共關係學中。他是以「柔克剛」,明其機,知其得失的「最高思想境界」。 孤,即是極,必有二,故稱:陽極,陰極。虛,即是亡點。也有二,陽虛,陰虛。這就是事物的潛在規律!是道教文化所闡述的法寶!「陽者,陰之根。陰者,陽之根。」陰陽互化。孤虛就是其機!修道,既是明察三維空間理論。不識陰陽,何以返大道?「返」即是「來回」之意。與「還」是同義,同公用。但其機竅不同也。在道教文化中。「選詞」藏義。就是他的內涵。 它就是事物的陰陽消長之機。他闡明了空間中的任何點位。是運動的,是有軌跡的。這就是道的實用哲學。它不是空洞的哲學。「處處是生門,局局有死地」。「生我之門,死我戶」,不是空談之說。亂猜,瞎指,首先是害己,其次是害人,這也就是「禍福」論,德的機就是它,丹道中的周天火候「喻指」是它,饒你再聰明,不靜觀反思,求其機,那麼,修的全是假象,幻丹!最後也只是鬼仙告終。 那麼孤虛,有幾種呢?他有三種: 一曰天道之「孤虛」,二曰地道之孤虛,三曰人道之孤虛。 天道的孤虛:天道,喻指大宇宙。總體論。它以六十甲子循環論為其立據。分為六段。皆以「甲」為開頭。以甲為代表的名干,以子為代表開頭的代表支。乾的大象為陽。但裡面確含有陰陽。支的大象為陰,裡面也含有陰陽!干有十個,支有十二。倆倆相配。剩二。所剩的二。既是孤!代表陽性的為「陽孤」,代表陰性的為陰孤!以人為喻:余癸巳年出生,我是男性,必知陽孤!然而,癸巳年出生的也有女的呀,必知陰孤!否則,在運用學中,其結果是天遠地隔也! 第一段: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戌,亥既是空亡。 它無位,但其有象,其象為隱。其數為藏,其氣為靜!那麼前面十個代碼,又在同一個大象之中。可喻指同位,同相。那他們的共同點在哪?「戌」及「亥」即是他們的共同點。戌亥在西北,西北為乾。故此隱象與顯像是同宮的,第一段即是以卦論必為「乾」。戌亥既是他們的陽孤,與陰孤。那麼它們的「虛」在哪?對宮也。既是對沖之地。「戌為孤「,其辰既是「虛」,「亥是孤」,其巳必是「虛「!留一句話,給與反思「君子不刑定不發,小人遇刑受鞭韃!」這裡面就含有契機暗指! 在第一段的十個代碼中。甲子,為頭,我們成為「符頭」符既是氣,它就是氣的開始。是前端。故又稱為「儀」,子是這十個代碼的「儀」虛亥是他們的空亡,陰影。又是孤,知其孤,必明其虛也。由第一段的實論。得出如下 甲子: 孤:戌,亥;虛:辰 巳。 甲戌: 孤:申,酉;虛:寅 卯。 甲申: 孤:午,未;虛:子 丑。 甲午: 孤:辰,巳;虛:戌 亥。 甲辰: 孤:寅,卯;虛:申 酉。 甲寅: 故:子,丑;虛:午 未。 地道孤虛:(也稱「晝夜孤虛」) 日出時,孤在子丑,虛在午未;(日出既是:早上5--7點) 正午時,孤在寅卯,虛在申酉;(正午即是:中午11--1點) 黃昏時,孤在申酉,虛在寅卯;(黃昏既是:將黑5--7點) 夜半時,孤在戌亥,虛在辰巳;(夜半既是:夜深11--1點) 人道孤虛: 子日,亥為孤,巳為虛; 丑日,子為孤,午為虛; 寅日,丑為孤,未為虛; 卯日,寅為孤,申為虛; 辰日,卯為孤,酉為虛; 巳日,辰為孤,戌為虛; 午日,巳為孤,亥為虛; 未日,午為孤,子為虛; 申日,未為孤,丑為虛; 酉日,申為孤,寅為虛; 戌日,酉為孤,卯為虛; 亥日,戌為孤,辰為虛; 固此,後面的地道孤虛,人道孤虛,其理相同,其論有別。 由之,孤虛之法,及道教所闡述的「虛無」理論。即稱「玄」學。玄光,圓光,金光。合為大象紫光!這就是道教的玄門學科的由來,孤虛就是道中之玄妙!

第三節 關於三屍的解說 三屍是道教術語.也稱「三蟲」,「三彭」。 道教認為人體中有三條蟲,也稱「三屍神」。據《太上三屍中經》曰:「上屍名彭倨,在人頭中;中屍名彭質;在人腹中;下屍彭矯,在人足中」。又《玉櫃經法》、《酉陽雜趄》中則謂:上屍名青姑,中屍名白姑,下屍名血姑。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道家言有三屍,或謂之為三彭,以為人身上有三蟲,能記人過失,至庚申日,乘人睡去而讒之上帝,故學道者庚申日不睡,為之守庚申」

第四節 雷法與卦氣論淺探

我曾經在一九八六年期間,在易經學術研討會上,闡述過道教的卦氣論。今日在雷法的天人合一,與天人感應的實用方法理論中進行闡述:

1、易經的象、數、義、理 易經,大家都知它是一部占卜術。這是將易的運用方法。在道教中運用仰觀成象,俯察地成形,近觀其氣動,默查其數顯。無不是運用其象,數,義,理之說。舉例在道教的原始占卜,除了用拭草外,還有用竹根,及牛角來卜占的。這都是先觀其象,再查其氣,再觀其數,義,理。發展成為現在的六爻,等數理占斷之術。在道教有觀燈之法,即可斷人來意。再就是運用感應之法,來查其來意。明其所問之事的究竟。這也是在寂然不動,感而邃通之下。所進行的。它分陽道與陰道之分。我們稱陽道為陽壇,陰道為陰壇。陽道用陰制,起運用鎮煞,陰道用陽制也起調整作用。還有陽日陰用,陰日陽用之手段。 例如:前日起陰壇,丑時布壇。設九宮五行局,布燈五盞。用招魂法,將其所問之人魂調入其中。我就感應所問之人的形象,高低胖瘦,男女等所述一番。回答正確後。將其鎮壇。我運用的理論方法,也是外感內應,及內感外應。因需求,在變化運用中。金光咒訣,勾魂索魄訣都在其中變化。有幸運的徒弟在旁時,我一邊施法,一邊闡明其理與方法。強調,自身神氣不相抱,何能感應。何能招馭鬼神?心不正,神不清何能駕馭雷霆。 我喜歡研究雷法。因雷法首先要求先煉己,才能度人。我幫人施法消災解厄,一條原則,不問我過程,你可看。但我要的是結果。我要的是道教文化的實用哲理的真實所在。當然在對施法者的對象中,我也有要求。不誠,不孝,貪,顛,狂,妄者不接納。 2、卦氣論的真實性 天人感應,天人合一,是道教文化的真實哲理所在。白玉蟬蟾祖師,對其作了精闢的闡述: 首先是將卦與象配,再將天人感應,天人合一之理,貫入其中。下面是我將白玉蟾祖師的論證之理,作了統一的歸類闡述: 乾:(圓),象純陽。表示:動;義理:起風,雲。雷,電,晴。審治病卻邪,一切運動之事用;又為混沌之象,大道之體。大無不包,細無不納。純陽之體,元亨利貞。德純故動;用之則馭使萬神,斂之則含容三界;凡祈禱治伐皆用此;以道言之輕清之氣,故浮上圓為天。以理明之,為君為父,為男為玄龍。以卦象論為純乾。以爻斷,為老陽。陽變陰生,又變化存焉。 坤:(方),象純純陰,表示:靜;義理:止風,雨,雷,電,晴,霧及治竊。並三水安土,一切安鎮之事用;又:為混沌之象,大道之體。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無形無象,與天長存。乃至陰之質也。含弘光大德純,故靜。出則指顧雷雨,入則頤養群生。所謂坤後載物;凡:禱雨治病,安鎮山嶽,運導泉源,招龍負水,皆可加此。以道言之,乃重濁之氣凝結。處下方為地,以理推之,為母,為女,為牝馬。以卦象論,為坤。以爻斷,為老陰。陰極陽生,有變化存焉。 坎:(外方內圓),表示:靜極復動;義理:祈雨急用;又:陰極生陽,故老陰中少陽生焉。可以祈雪雨,興雲霧,再限可用。以道言之,陰濁之極水大濫焉,故減銖兩以止之,所以陰中生一陽也。以理明之,月中有兔也。以卦象論則為坎,坎中滿。以爻斷之,則陰極生陽之體,陽生不已,有變化焉。 離:(外圓內方),表示:動極復靜;義理:祈晴急用;又陽極陰生,故老陽中少陰生焉。祈晴可用。以道言之,陽明之極火大燥焉,故抽退符候以制之,所以陽中生一陰也。以理明之日中有烏也。以卦象論則為離,離中虛也。以爻斷之,則陽極生陰之體也。陰生不已,有變化焉。 泰:(外圓,內上方下圓)陽氣中分少陽少陰之氣,少陰居上,少陽居下祈晴再限可用。以道言之,木液旺在卯,故陽極而中分。當息火候以沐浴。以理明之,即春分節。又如夫婦也。以卦象論即地天泰。以爻斷,老陽內上少陰下少陽,二氣中停,天地交泰,交媾之極,有變化存焉。 否:(外方,內上圓下方)陰氣中分少陽少陰二氣,少陽居上,少陰居下,祈雨再限可用。以道言之,金精旺在酉,故陰極而中分。當抽水銖而沐浴。以理明之,即秋分節。又如子母焉。以卦象論即否卦。以爻斷,老陰內,上少陽,下少陰,二氣中分,陰陽不交,故有變化焉。 媾:(外圓,內上圓下方)陽氣中生少陰少陽二氣,上少陽下少陰,祈晴雨再限可用。以道言之,火旺在午,故陽極而陰生。以理明之,即是夏至節,男歸女室。以卦象論之,即是媾卦也。以爻斷,老陽中生少陰少陽二氣,陽氣既盛,亦有變化焉。 復:(外方,上方下圓)陰氣中生少陰少陽二氣,少陰居上,少陽居下,禱雨再限用之。以道言之,水盛於子,故陰極而陽生。以理言之即冬至節,女歸男家焉。以卦象則復卦,以爻斷,老陰中生少陽少陰二氣,陰氣在上,陽氣在下,陰氣盛亦有變化焉。 艮:(外圓內方,方內又圓)老陽老陰交媾之極,而生少陽也。祈雨再限用之。以道言之,性中生神,神中生氣。以理明之,男女媾精而少陽生焉。以卦象即艮卦,故為少男,以爻論斷,陽居外,陰居內,亦有變化焉。 (兩圓互環),表示:一動一靜,互為其根; (外圓中套兩個方中心再套圓),表示:動靜相摩,雷霆呑唑。 白玉蟾祖師運用了邵子的話:一動一靜之間,天地人之妙者歟.學者尤當究竟。 今揭示其道法與卦氣象理。說明道教修持。理法必許並舉。更要有探究的真誠之心。我始終的研討態度是:看不見的事物,與看的見的事物,都要持以明理見性的實修態度。雖進入修道之中,若無敢於面對實修中:進是魔,退也是魔的心理準備。是難走完天人合一的這個道。就施法而言,內氣與神氣相抱,運用在一瞬間。若無正氣正念,左顧右盼很難達到白玉蟾所述的「順手拈來,我就是神仙」的出神入化景界。天人感應,天人合一,此景此象只有鍊師自己明白,這就是內斂自化的感悟。

第六章:丹經匯錄

一、《碧虛子親傳直指》 宋?碧虛子陳景元 著

仆自幼學道,弱冠棄家,遍歷江湖,求參道德。誦祖師張紫陽以來諸先生丹經、詞曲、傳記,熟研精思,尋文求意。又遍參道契高士,窮歷大道之要。後游諸名山大川、洞府福地,禱求石壁碑記。晚遇海瓊先生,授以大道之要,又遇安然居士於朱陵洞天,作諸章以相貽,始得海瓊之妙旨也。乃知少年之學,所求、所聞、所見,俱為屋下架屋,枝上接枝。殊不知屋便是屋,枝便是枝,此事只在眼前,何必遠求。今授於子,子可因文解意,猛省用功,不必狐疑,道在其中矣。 夫至道不可以名言,至神不可以想得,可名非道,可想非神。夫神稟乎道,合乎性,根於陽,虛靈而無跡,變現而無方,超乎天地之外,天地不可得而囿;出乎古今之數,古今不可得而窮,可謂真而至真,玄之又玄。凡男子四大一身皆屬陰,惟先天一氣是陽。此氣非呼吸吹噓之氣,亦無形影可見,古雲「見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見」。此氣未受形之先,在父母胎中,先受此氣,後生兩腎兩目,由此生心、肝、脾、肺、九竅、四肢,次第而成,人象具足。此氣正在空虛之間,名玄牝之門,先師《玄牝歌》自可詳見。今世人宰豬羊,見兩腎之間、腰膂去處,有一空膜,之中有氣,呼吸彭亨,直至肉冷方息者是也。此氣生則氣血全盛,魂魄相為,內含五彩,暖氣如湯。如人死氣血一散,而此竅餒矣。此氣便是金丹大葯。故師云:以心、肝、脾、肺、腎、腸、膽、精、津、涕、唾、氣、血、液為非道,可以精神魂魄意似是而實非者也。人之一身,左足太陽,右足太陰,兩足底為湧泉,發水火二氣,自雙足入尾閭,上合於二腎,左為腎堂,右為精府,一水一火,一龜一蛇,互相囊龠。兩腎之間,空虛一竅,名曰玄牝,二腎之氣,貫通玄牝。氣之由此發黃赤二道,上夾脊雙關,貫二十四椎,中通心腹,入膏肓,會乎風府,上朝泥丸,由泥丸而下明堂,散灌五宮,下入重樓,複流入於本宮。日夜循環,周流不息。皆是自然而然,不是動手足做來底然。而今人皆流入旁門者,不知虛無自然、默默運用之理,卻妄行屈伸、呵噓、擦摩、引導、存思、注想,遂生妄想妄作,及致成疾,如白蓮道人,個個黃瘦,運氣道人,人人蠱疾,此皆驗也。夫氣在人身,人人一般,而無多少,有涵養底作得成,無涵養底作不成。其流行、往來、出入自有定數,如潮候弦朔必應天上斗杓,子午自移;又如女子月經、人病□疾,應時而至,確然無差。此氣遇陽時為陽火,遇陰時為陰水,火即木液,水即金精。左腎為坎,坎中有戊,右腎為離,離中有己,戊己二土,合成曰圭,又名水中金,金者曰刀,故號刀圭也。火即木,水即金,為金木無間,水火同鄉。其金木水火即是一土,而一土總其五行。師云:五臟無氣,六腑無精,正為此耳。此氣時時轉運自然,不假人為。凡言轆轤、三車、黃河、曹溪者,取象如此,非以人力能為。常以子時而至為陽火,午時而至為陰符,以卯時而至為木液,以酉時而至為金精。卯中有甲,酉中有庚,故須採取用甲庚;子中有戊,午中有己,故取真土用子午,其實一物,取采則用甲庚,行火則不拘子午。非自然洞曉乾坤升降、陰陽盛衰、藥材老嫩、水火潛飛之理者,不足以語此。然而師傅言之甚詳,而後人自惑;言之甚簡,而後人自疑。何也?皆緣泥於虛無則不知下手用功,是胎息不成而歸於頑空;忽於自然則泥於妄想強作,是以心神枉費而反以致疾。夫虛無者,言其不可見聞;自然者,言其可以迎取。今以採取火候等法,逐節緊切相傳,但謹守奉行自驗。 訣曰:凡人未入定以前,且理會安排採取藥材。每日每夜且習打坐,一定自然骨節開、關脈通。自膀胱至夾脊,便如車輪動,先天一氣自然由三關朝泥丸、下重樓、入降宮。然其來有時,采亦有時。須得卯酉一旺時,默默端坐,不須用力摩動,須臾覺頂熱,喉中有甘露時時滴下,便以目內視,以意內送,直納之降宮而止。凡一日之內,以甲應上弦,自子至卯為上弦,得汞半斤;自午至酉為下弦,得鉛半斤。采甲汞庚鉛各半斤,自然定數。所謂「鉛見癸生須急采」者,甲庚二時木汞金鉛方生,須是此時採取也,如此謂之採取。然於採取之時,不記年月,久久積之,方成爐鼎。 夫人一身,爐也。今人以脾為黃庭,頂中泥丸為鼎也。爐鼎既成,然後種葯。夫藥物一生,且采且煉。采而種之為葯,煉而成之為火。采之則一日有一銖之得,煉之則一日有一斤之數。採藥之時,須揀甲庚旺氣;行火之法,則忌沐浴,有此不同。采之法如安爐鼎,不過因自然而來,而迎之以意,送之以目,故丹經雲「黃婆青衣」,黃婆者意也,青衣者目也。以意逢迎,謂之黃婆媒合;以目送之,謂之青衣女傳言。人身之炁,隨意而動,意行即行,意止即止,不復不流,謂之種葯。 即入鼎中,然後有火候。古人云「聖人傳葯不傳火」,非不傳也,以火與葯同歸而殊途,同情而異功。故子為一陽,至巳為六陽,言自子至巳,火歸六數而六成乾,當自子至巳,以意送之,謂之進火,又謂之曰添。午為陰,至亥為六陰,自午至亥,水歸六數而六成坤,當自午至亥,不必迎之,謂之退火,又謂之曰抽。而言火不言水者,蓋添進則為火,抽退則為水,自然而然,不假人為,故不言之水也。丹經言《河圖》《洛書》之數者,言其火候自然與此卦生成之數合耳,非必用力以此數;言朝屯暮蒙、晝姤夜復者,一言與此卦默合,非以用力求合於卦也。運用之說,則言此氣運行流灌五臟百脈,如亥子旺腎、寅卯旺肝、巳午旺心、申酉旺肺、辰戌丑未旺脾,自然而此氣運行,由旺宮而出,初不必妄想此時此臟有此氣出入流運。然採取造鼎之初,則無禁忌,時為即為,即了即休。至如入藥行火,則須擇日入室,一毫俗事不可妄干,使耳目口鼻四象忘,晝夜如一,毫髮無間,胸中廓然,虛室生白,一有所著,便是卦圖不牢,藥物走漏。既在室中,不可求睡,當始終不寐,蓋不寐為陽合,寐為陰並,每要惺惺然常提著;捐去喜怒,蓋怒則陽散,喜則陰乘。若有毫髮之陰,而陽神間錙銖之陰,而皆鬼也。食須半飢半飽,勿茹葷肥,五味但和淡,溫熱者為佳,必須率性依時。合氣當以玄虛為城,恬淡為域,太和為室,寂然為日月。去其妄心,見其真心。見葯即采,遇火即行。一年之內,止除卯酉二月不可行火候,以卯木旺則火炎,金旺則水盛故耳。故除此兩月不須行火候,行則反傷。一年十二月,去其卯酉為沐浴,止存十個月,故曰胎。成則純陽俱備,不須行火候,行則傷丹。當移入泥丸,謂之撫鼎。此時胎仙已成,如人已生,但須乳哺也。工夫至此,只須溫養,不必再行火候、沐浴。如此三年九載,則天門自開,嬰兒出入往來無礙,位登天矣,故撫鼎者即乳哺也。此首尾用之說,皆是自然而然者,不假人力強為妄想,不過及時以意逢迎而已。須是積日累月,造鼎安爐,一年十月,結胎行火。而師雲「一粒金丹赫日紅」何也?言一時半日之功夫,可奪一年半紀之造化也。當其葯生火到之時,不過頃刻逢迎,故謂頃刻而成。然金丹即非終日終夜勞神苦志、強為妄想可成者。夫藥物、爐鼎、火候、沐浴、胎息、嬰兒、運用、抽添、賓主、刑德、浮沉、升降、鉛汞、水火、真土、刀圭、金精、木液,一應名號,都是改名換字,其物即一也。鉤鎖連環經自可熟讀,言之非難,行之為難,守之最難。大抵旁門小法,俱無報應,唯有金丹一件,便有應驗。凡人採藥,少年須行半年功夫,中年須行一年功夫,老年須行三年功夫。絕欲忘念,靜坐默然,採取之後,時節至來,耳目聰明,手足清健,百病俱無。自然兩腎氣來,夾脊如車輪,泥丸如湯注,口常有甘露滴滴而來,神若不寐,百念俱絕。不過兩月余,日月生神光,此心明了,不可便為至道,否則狂念妄生,遂成痴風。至於三月,行火之餘,時時刻刻工夫不差,則七竅光明,所有金輪,內外洞明,遠接鬼神。當此之時,嬰兒遂生形像,不可便縱其運動,出入需要著緊,守護牢固,否則火漏丹敗。十月火滿,受氣足備,自然如此瓜熟蒂懸而出。然後出入往來,可以離身丈尺,亦不可遠去,一出便須收回,否則一去而迷,遂至投胎奪舍,不復回顧。直須三年九載,日子滿足,骨骼老,如人數歲方知人事輕重淺深,方可縱其自然出入往來,至此時則飛升變化,真仙之位矣。然猶有魔障。當其入室坐忘之時,神異自出,凡天下萬品奇怪之事,俱集於前,真如慧眼初見,猶如神明依附,到此勿喜勿驚,此皆魔障所至,不可便以為道,要在把捉攝機,靜念凝一守持,所謂太玄之一,守其真形,切不可以妄為真,縱情為性。如此守一,其魔自消,方能道成。今人多到此時無定力定見,故為外邪所攝,則不能來,反有風狂痴顛非橫之禍,遂使後人反以神仙之道虛無渺盪,惜哉。 若十月胎成,移爐溫養之後,又當求向上一著,此事在《悟真篇》為下卷。求精進,法自然,有稀有之遇,此不待傳授之訣。若飛升屍解,乃是丹成之後,又下功夫,立大功德,隨修行深淺之果證,即非傳授口訣。凡欲修此丹法,必須次第而行,倘或不依次第,妄作僭行,則身中無胎,嬰兒不生,妄參禪學,如水之無源,木之無根,竟成頑空,到老無成,終歸輪迴之趣。入室六十日之後,便見驗也,須是依訣行之,切不可間斷。子轉斗移,氣澄境靜,攝機作用,綿綿不絕。或倦則上池回溉,一任消息往來,雲霧遍興,無迷無妄,靈光發現,勿喜勿驚,但兩手卷珠簾而已。須要專戒萬緣,喜怒、思憂、饑渴、寒燠、寢寐無入昏沉,心王常明。渴則少飲四君子湯、白朮湯。才睡氣便化血,不能上騰,不寐惺惺,則陽氣上騰矣。凡世人兩目系肝來養者,蓋心司神也,所以神仙眼碧色奪目也。凡人修道者,不可熟睡,睡則陰氣盛,化血入肝,不能上滋兩目,自然通靈。 仆痛念世人談道者,一二幾欲付人,奈針芥不相投,未容分付。今偶與子會,意味稍合,若非前生有些種子,豈能知其一二。仆今盡其所授,逐節切緊,一一錄付,子可熟玩靜思,尋文求意,候其時來,用工下手,斷斷成就。仆與子四紀復有會期之所,未可輕泄了,宜勉之。仆口囑之言,在心勿失,筆錄之語,常可熟誦。每開卷時,如見諸師君在上,不可忽之。如身未行,且當澄心靜念,守其機緣下手。切不可妄授非徒,倘可言者,粗發明其一二無妨,得人則不可秘。違此則戾禍大焉。

二、《玉谿子丹經指要》 混元仙派之圖 混元教主萬代宗師太上老君 東華木公上相青童帝君 西靈金真萬氣祖母元君 華陽真人 正陽真人 王鼎真人 成都真人 純陽真人 王老真人 耳珠真人 陳朴真人 王鼎真人傳: 皇甫真人 白真人 胡謝二郎 耳珠真人傳: 萬真人 三朵花 仙井真人 陳朴真人(淮南叟)傳: 曹國舅 陳七子 劉海蟾 景知常 姚道真 趙仙姑 陳朴真人(淮南叟)又傳: 李練 藍養素 張仲范 馬自然 張平叔 張虛靖 陳撲真人又傳:麻衣道者(麻衣道者傳陳希夷)郭上竃 何倡乙 (傳譚景升) 老木仙翁 李鐵拐 (傳劉烈,陳仲虛) 施肩吾 張侍朗 徐神翁 劉高上 (傳小鄭真人 柴先生 )浪然子 沈東老 張和尚 王重陽 浴室和尚 川張迪功 掛須 玉溪子 王重陽傳:馬丹陽 譚長真 劉長生 丘長春 王玉陽 郝太古 清靜散人 劉仙姑 陳通叟 劉視 藍養素傳:李潮議 李生 李八百 邵中 馬自然傳:陳景先 歲寒君 趙青州 仇魯 劉奉真 張平叔傳:石得之 石淳一 馬自然 石得之傳薛道光 薛道光傳陳楠 陳楠傳:白玉蟾(傳彭鶴林)鞠九思 沙道彰 黃天谷 張虛靖傳:林房州 周教授 濟陽子 陳希夷傳:鴻蒙君 張乘崖 付林 李挺 張四郎 黃甫 塗定祥 王袞 种放 (傳賈得升)陳景仙 丘長春傳:訾存真 (傳申仙姑 趙古蟾)

第一章:《悟真篇指要》 第一節:交會圖

依他坤位生成體, 種向乾家交感宮。 一夫一婦成天地, 三男三女共始終。 葯在西南是本鄉, 蟾光終日照西川 第二節:三五一都圖

三五一都三個字, 古今明者實在稀。 東三南二共成五, 北一西方四共之。 戊己自居生數五, 三家相見結嬰兒。 嬰兒是一含真氣, 十月胎園入聖基。

意馬歸神室, 颯颯成三性。 心猿守洞房, 精神會五行。 精神魂魄意, 此中分四象。 化作紫金霜, 攢簇結胎嬰。

第三節:一曰九還七返 還返者顛倒之義也,乃金火之秉數耳。紫陽曰:七返硃砂返本,九還金液還真,休將寅子數坤申,但看五行成准謂,金數四以土秉之,即九還矣;火數二以土秉之,即七返矣。《參同契》所謂「秘在鉛火」者,即金丹也。金丹即坤水華池也。《古文龍虎上經》曰:丹術著明莫大乎金火。又曰:神室,煉其精,火金相連,推雄陽翠,玄水雌陰。《赫黃金契》雲;搗治併合之持入赤色門。秘旨在其中矣。紫陽曰:白虎首經至寶,華池神水真金,今直指而明之庶幾開悟。金者真鉛也,火者神汞也,真鉛是先天之氣,自腎中生。故丹經雲∶卓哉真鉛天地之先。神汞是性中之真,從心中出,腎中之氣藏真水,性中之真畜真火。石真人云∶葯取先天氣,火尋太陽精。能知葯取火,定里作丹成。不得真土,則不備矣。是以金火還返為內丹之至要。當於一身中求之,舍此之外,非道也。 一曰鼎器 鼎器者陽爐陰鼎也,玉爐金鼎也,一曰神室、一名上下釜、一名黃房、一名偃月爐、又曰坎離匡廓、又曰玄關一竅,異名眾多不可枚舉。此乃還丹之樞紐,神氣歸藏之府,其寶有二矣。一曰內鼎神爐;一曰外鼎法象。一身上下之正中,前對臍後對腎。鉛汞相投一點落於此中.紫陽曰:要得穀神長不死,須隱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黃金室,一顆明珠永不移。所謂立基,一百日是也。外鼎法象者,取法陰陽上水下火,明弦望晦朔。按八卦四時攢簇五行和合四象,烹煉龍虎拘制魂魄。內外相符,顛倒升降,以天地為父母,以坎離為夫妻,分三百八十四爻,循行火候連五星二十八宿,環列鼎中。固濟堤防晷刻不忒。紫陽云:先把乾坤為鼎器,次搏烏兔葯來烹。既驅二物歸黃道,爭得金丹不解成 (一雲生)。契雲經營養都鄂,凝神以成軀。又曰: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乃玄關一竅耳。此內外鼎爐法象顯露亦巳分明,若更於外,覓及關情慾邪,妄有形處做造,則懸隔千萬里矣。 一曰真鉛 真鉛者坎男也;嬰兒也;月魄也;陰虎也;金公也;鉛中銀也;黑中有白也;陰中有陽也,巽名眾多。名曰:真鉛寶。先天一氣耳,采之於太易之先。紫陽曰:但將地魄擒朱汞,是遇真汞而成丹,得真土而相制也。 一曰真汞 真汞者離女也;日魂也;奼女也;陽龍也;砂中汞也;雄裹雌也;陽中有陰也,巽名眾多。名曰:真汞寶。木液而已。紫陽曰:自有天制魂水金,是遇真鉛而成丹,得真土而相制也。 一曰真土 真土者戊已也;中宮也;坤宮也;即非脾也,當鉛投汞之時,非真土不能融結,提劍偃戈以鎮四方。《古文龍虎上經》曰:四海輻輳以置太平,並由中宮土德黃帝之功。契云:三物一家,皆歸戊已。紫陽曰:送歸土釜牢封閉是也。為金木水火之關鍵,則五行功全矣。 一曰刀圭 紫陽曰:離坎若還,無戊已雖函四象不成丹。蓋綠彼此懷真土,遂使金丹有返還。寧真人曰:大葯不離真戊已。仙家故曰:一刀圭。刀者金之喻,圭者二土之喻,飲刀圭者流戊就已也。石真人曰:要知鉛汞合,便可飲刀圭。復命曰:龍虎一交相類戀,坎離纏媾便成胎。溶溶一掬乾坤髓,著意求他掇取來,即當時,自飲刀圭也。 一曰媒人 媒者媒合之喻也。投鉛合汞非媒不可,黃婆是也。亦非脾也。紫陽曰:若要真鉛留汞,親中不離家臣,木金間隔會,無因須假媒人勾引。亦流戊就巳之義也。 一曰採取 采者以不採之采,取者以不取之取,是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無心得。邵先生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末生時。皆從這裡起,便是作用處。易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所以男子十六而真精滿,而應乎乾。女子二七而天癸降,而應乎坤。乾納甲壬,坤納乙癸,造化有自來矣。紫陽曰:鉛見癸時須急采,是坤之末復之初,太易未見氣之前候,一陽動而急采之也。金逢望遠不堪嘗者,謂莫使嬌紅取次零也。復命禪師曰:採取須教密誠心,辯丑妍事。難尋意脈容易失寒泉。紫陽曰:敲竹喚龜吞玉芝,鼓琴招鳳飲刀圭。是采鉛入鼎之樞機。即非金華御女之術也。 第四節:一曰融結 古歌曰:「日為離兮,月為坎。日月精魂相吞啖,」紫陽曰:「二物總因兒產母,五行全要入中宮。」即五星聯珠日月合璧也。近代馬丹陽有云:「水中火發休心景,雪裡花開滅意春」。是融結之時景象也。學道者宜熟味之。 第五節:一曰烹煉 參同契曰:下有太陽氣,伏蒸須臾間。又曰升熬於甑山兮,炎火張設下,又曰;嗷嗷聲甚悲兮,如嬰兒之慕母,又曰:熒惑守西,太白經天殺氣所臨,何有不傾。狸犬守鼠,鳥雀畏鸇。復命曰:奪得烏兔精與髓,急須收拾鼎中燒。古歌曰:神火夜烹鉛氣盡,老龜吞盡祝融魂。乃自然烹煉之旨。不知造化者,未可與之輕議。 第六節:一曰金木交並 金者鉛之情,木者汞之性,杳冥恍惚不可名狀。金之在體,剛捷純粹,暢於四肢,是金之本情也,非情慾之情也。木之處內柔順側隱,如聞蛙鳴而汗下,為木之本性也。乃仁之端是也。金之情因鉛而育育,木之性因汞而凝凝。鉛汞相投之時,凝凝育育,而情性自相戀也。真一子所謂:雄情雌性相須含,吐類聚生成變化,真精以為神葯。紫陽曰:木性愛金順義,金情戀木慈仁。相吞相啖卻相親,始覺男兒有孕。契云: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又曰:金伐木榮若非媒人和合,則有間隔之患矣。 第七節:一曰:水源清濁 水源者,心源性海之喻也。若龍蟠虎踞,雲散霧收。可謂慾海波澄,愛河浪息。靜處乾坤大,閑中日月長。曰濁,曰清,當時自見矣。 第八節:一曰:溫養 除情去欲,收視返聽。墮肢體,黜聰明,終日如愚不可須臾離也。如龍養珠,無令間斷,如雞抱卵,暖氣不絕。老子曰:守氣致柔,能嬰兒乎。又曰:治大國若烹小鮮。訣曰: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真人守規中,氣如春在花,節氣既周,脫胎神化。 第九節:一曰:火候 火者神火也。候者符候也。法天地為鼎爐,以陽為炭,以陰為水,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中君申令,細意調變,蓋靈藥無形,而能潛隨化機,顛倒升降。曹真人曰:百刻達離氣丹砂。從此出有抽添進退沐浴之節,若毫髮差殊立致悔吝。紫陽曰:縱識硃砂及黑鉛,不知火候也如閑。大都全藉維持力,毫髮差殊不作丹。事屬天機,不容輕議。大意已見於義皇作用中,明哲之士日加九思,自然而悟。古有太上老君金丹火候秘訣一十二句謹錄於後。 訣曰: 日月本是乾坤精,卦象周回甚箸明 (終坤始達夜如循環)。 前三五兮後三五 (前弦後弦也 )。五六三十復還生(一月節氣 )。 生兮滅兮周十二 (一年節氣也)。 十二中分二十四 (二十四氣周一歲之火候也 )。 二十四氣互推進(周復而始)。萬象爻銖都在此, 水銀一味分為二。變化陰陽成既未。 既未卻合為夫妻。始覺壺中有天地。 歌訣乃太上金口所宣,露盡藥物火候。細微之旨。詔諸後來學道者,宜加敬重。如或輕慢,殃罰立見,在在處處,有神明焉。不可不慎。純陽真人跋云:大哉十二句契合五千言。 第十節:一曰沐浴 參同契曰:二月榆死,八月麥生。刑德臨門,慮防危險。紫陽曰:兔雞之月及其時,刑德臨門宗象之到此,金砂宜沐浴,若還加火必傾危。故卯酉二時宜沐浴。以平之。不進火候。 第十一節:一曰脫胎 漸漸大,漸漸靈,漸漸成。紫陽曰:果生枝上終期熟,子在胞中豈有殊。雲房曰:孩兒幼小未成人,須籍爹娘養育恩,九載三年人事盡,縱橫天地不由親,回視舊骸一堆糞土。功圓果滿上朝元君。可謂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也。太乙真人破迷歌曰:道傍逢一魚,猶能掉紅尾,子若欲救之,速須送水底。當路逢一人,性命將輪委,子若欲救之,速須與道理,傍門並小法,千條有萬緒,真道事不多,不出於一己,為省迷中人,略舉其一二,行氣不是道,呼吸亂榮衛。咽津不是道,津液非神水。存想不是道,書餅豈為餌。采陰不是道,精竭命隨逝。斷鹽不是道,飲食無滋味。辟穀不是道,飢餒傷易胃。休妻不是道,陰陽失宗位。如何卻是道,太乙含真氣,氣交而不交,升降效天地。二物相配合,起自於元始。奼女與嬰兒,匹配成既濟。本是真陰陽,夫妻同一義。所以不須休,孤陽豈成事。出示為神仙,金丹豈容易。志士不說真,大洞隱深誼。五行不順行,虎向水中生。五行顛倒術,龍從火里出,斯言真妙言,便是太一力。紫陽曰:休妻謾遣陰陽隔,絕粒徒教腸胃空。蓋引太一真人,破迷歌之語。辟穀故非至道,然休妻之說,其理深遠,今世地獄之輩見。紫陽言;此即將金華三峰御女之術,妄為箋注,迷惑後來。陷士大夫於地獄,殊不知,太一真人與紫陽真人之旨趣。乃是身中真陰真陽交合之義也。故參同契曰:雄不獨處,雌不孤居。又雲;物無陰陽違天背元,牡雞自卵其雞不全。雲房曰:莫謂此身俱是道,獨修一物是孤陰。白玉蟾曰:自家身里有夫妻。說向時人須笑煞。蓋為此也。紫陽曰:能將日用顛倒,求大地沙塵,盡成寶。又云:若能轉此生殺機,反掌中間災變福。又曰:勸君臨陣休輕敵,恐喪吾家無價珍。又云:若會殺機明反覆,如知害里卻生恩。後又戒曰:未煉還丹須急煉,煉了還須知止足。若也持盈未己心,不免一朝遭殆辱。此論防危慮險,蓋轉反覆之機。若色心未除,慾火下熾。則大寶傾喪。命基頹圯到。此之時,悔之何及。仆所以再此以警世之學道者。但願俱趨正道,同證仙階,提攜後來。毋復一盲引一盲也。葛仙翁流珠歌曰:流珠流珠投我區區,雲遊四海歷涉萬書,茫茫汲汲忘寢失哺,參遍知友燒竭汞朱,三十年內日日長吁,吾今六十猶赴三塗,賴師傳授元氣虛無,先定金鼎後定玉爐,離火激發坎水規模。玉液灌溉洞房流酥,真人度我要大丈夫,念茲在茲寄吾記吾。以此顯見,前真學道勤苦,未有不遇至人點化也。修鍊內丹之道,藥物不過鉛汞二物而已。然當先修人道,以忠孝為本,濟物為先。寶此一身,內功外行,除嗜欲。定心氣。節飲食。省眠睡。身中至葯精與氣,神精不妄漏。則元氣混融,元氣混融,則元神安逸。三者既固,則鼎器漸完。鼎器既完,方可言修鍊也。或問如何是順則生人逆為丹。毋答曰:順者人倫之大端,分清氣以成人。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有身則有患,煩惱從此起也;逆者,顛倒五行和合四象,采混元未判之氣,奪龍虎始媾之精,入於黃房產與至寶。可謂無質生質身外有身,既乎功滿德就,而證上仙焉。

第二章:《長生久視之書》 引言: 黃帝陰符經曰: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國安民之法,下有強兵戰勝之術。義演三篇總數百字。其文隱奧其道淵微。注釋雖多所見各異。昔華陽真人傳道於楊真人,谷秘為三條。大抵皆修真內煉之玄旨也。玉溪子探其端倪,指其章義而為長生久視之書。原夫一身之設一國之象也,心為主宰,精氣為民,人能虛心棲神所以養性也。惜精愛氣,所以養命也。精氣既固,神不妄馳,自然血氣通流,榮衛調暢。五臟六腑四肢三關千二百靈,萬二千神周匝一身,潛為備御主宰究陰符之義,行清靜之教。屏耳目之好,去口腹之慾,建五常以綜綱紀,布七政以察萬神,主居中宮靡敢縱逸。取用於已務本於身,芸鋤草藥培植善地,於是紫芝生丹田,黃芽長玄圃,靈台神室金,體玉英閬苑,蓬壺交梨火棗三光,合度四時如春物,阜民安一,如華胥氏之國焉。有真人丹元者,羽衣蹁躚,謁於主宰。主宰延之上座,致恭而謂之曰:真人從遠方來,何以教我。丹元曰:吾居規中咫尺不遠。主宰曰:何謂規中?丹元曰:契雲,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乃寶珠之中耳,自太易之先與子俱生,在太極之後與子俱立。動靜語默悉與子俱,令子所行乃陰符中下二篇之法術耳。二者以之治國,足以致隆平。以之修身,止可延壽算。若能行神仙抱一之道,升入玉虛位為真人。功滿德就臣事三境矣。主宰曰:我留神此道巳久,雖遍參問未契於心,真人之來天助我也。乃再拜而請其道。丹元曰:神仙抱一之道者,是內丹金液鍊形之道也。吾非生而知之,夫琢和氏之璧,穿隋侯之珠者。良工也。況大道還丹乎,不遇師傳,終無自悟之理。子性理粗明,於命未了,夫命須煉內丹,內丹既成,則性命之道畢矣。主宰固請:願聞其要。丹元曰:內丹之道先以乾坤為鼎器。次以坎離為藥物。餘六十卦為炎候,有採取烹煉之節,有溫養沐浴之宜,奪造化之神功,體天地之作用。仙聖口傳心授,科禁至嚴。非細事也。在有道者,當自敬之。主宰曰:敢問內丹如何以乾坤為鼎器,坎離為藥物?丹元曰:易雲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鼎器藥物具在於斯。古歌曰:鼎鼎非金鼎,爐爐非月爐。離從坎下起,兌向鼎中居。又,魏仙翁曰:偃月法爐鼎,白虎為熬樞,汞日為流珠,青龍與之俱。此乃取法陰鼎陽爐上水下火。列二十八宿按八卦四時。攢簇五行和合四象,烹煉龍虎拘制魄魂。內外相符顛倒升降,權以造化孕育玄珠,大哉乎鼎器也。主宰曰:丹經只言鉛汞,不知鉛汞是何物也。丹元曰:此即藥物也。分而言之曰:龍虎,曰:烏兔。曰:水火。曰:金木。曰:夫婦。曰:嬰兒。曰:奼女。異名眾多不可枚舉。吾直指與子庶幾開悟。且夫天一生水,水中有金。外陰而內陽,象月中有兔。月為鉛中銀,黑中白金精也。真鉛是也。地二生火,火生於木。外陽而內陰。象日中有烏,為砂中汞。雄里雌木液也。真汞是也。真汞出自離宮,曰:龍從火里出。真鉛生於坎位,曰:虎向水中生。即非世間凡砂水銀硫黃黑錫五金八石之類。只是身中真陰真陽而已。亦非精津氣血液之屬,但以滋養精氣而葯日生矣。修鍊者取坎位之陽鉛,合離宮之陰汞。火候無差丹必成矣。紫陽真人曰:取將坎位中心寶,點化離宮腹中陰。從此變成乾健體,潛藏飛曜盡由心是也。主宰曰:何謂采有日取有時。丹元曰:參同契云:晦至朔旦震來受符,復卦建始萌長子繼父體,皆從這裡起便是作用處。易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主宰曰:何謂交合。丹元曰:日為離兮月為坎,日月精魂相吞咽是也。主宰曰:何謂烹煉?丹元曰:丹經云:升熬於嶒山兮。炎火張設下。又曰:「朱雀炎空,紫華曜日,黃金銷不飛,灼土煙雲起」。雲房真人曰:「白虎凶頑不可當,青龍猖獗更難防。只消閃入華池鼎,真火掀天煅一場」,悉其旨也。主宰曰:何謂溫養?丹元曰:如龍養珠,如雞抱卵。朝屯暮蒙日用兩卦。主宰曰:何謂沐浴。丹元曰:觀與大壯陰陽。始分刑德在門,慮防危險。主宰曰:敢問真土何物?刀圭何似?丹元曰:所謂不離真戊已,仙家乃曰一刀圭,契曰,坎戊月精,離已日光。日月為易,剛柔相當,刀圭真圭悉在其中。主宰曰:何謂媒人?丹元曰:媒,何之謂。投鉛合汞,非媒不可。主宰再拜曰:內丹作用已粗知之,火候細微願祈真教。丹元曰:此事端屬天機不容妄泄。今既相遇,又不可不為言之。且人之性猶水也。水能生木,木主仁,所以性至善。木能生火,火主心,心凝而為神,則為神火矣以。此神火煅煉鉛中之銀。是以參同契至秘在鉛火二字。則神火之功不小矣。然此火非凡火。此紫陽有「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猛火煮空鐺」之喻。若無葯而行火候,適所以自焚其軀。故陰符經曰: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紫陽曰:火生於木本藏鋒,不會鑽研莫強攻,禍發只因斯害已,要須制伏覓金公,金公則真金公是也。其候也,三日震動,八日充行,三五德就,乾體乃成。巽繼其統,固濟操持,艮主進止,不得踰時,六五坤承,結括終始,溫養子珠。世為類毋。既乎陰盡陽純。則脫超神化,是為無質生質。身外有身。浩劫長存。胎凡入聖是道也。掃三千六百旁門,太極以此而生三才父母,以此而育我體。我當以此而成,我真孕於洪蒙,生於坤癸,杳冥恍惚,悟者自得言訖。丹元:即從座起,入於規中,忽失所在。主宰:汗下有如朝露之襲體,又如書夢之初覺。訪玉溪子具述所過,丹元之事因喟然。嘆曰:道在通,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丹元之言,自太易之先與我俱生,在太極之後與我俱立,入規中而杳默,覺靈台之添,真得。非我中之我乎認以為,是則又有子為敢問子與我孰若。玉溪子曰:丹元之於主宰主宰之於玉溪,由月之在水,大而江海,小而盤盂。分之則眾月皆見,聚之則還歸於一。豈不聞靈寶經云:元始懸一寶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十方無極至真大神,無秧數眾俱入寶珠之中。則是珠也。大則包三千大千世界,小則入於秋毫之末。勃勃而投珠口,乃是萬而歸一,況止三乎。主宰曰:寶珠之喻,於人如何。玉溪子曰:即丹元所謂金液內丹煉神之道也。黃帝赤水求玄珠,非罔象,無由得之為此珠也。不問貴賤人人具足,但不離一身之中。前輩有詩云:無價夜光人不識,凡夫虛度幾千生。蓋憫其斷喪也。寶珠奧義寶,靈寶經之秘旨也。非下士所得聞,縱有修行徒多讀誦,朝聞夕死未見一人。今泄天機明以告子。元始即始青之祖。所為天地之根萬物之母。即黑中白,鉛中銀,真鉛是也。大浮黎土喻坤癸之宮,初則神風靜,嘿山海藏,雲氣升空,玄空,玄者天玄也。生於坤宮,長為黃芽。則地黃也。天玄乃木汞之氣,地黃乃金鉛之色,契云:雄陽播玄,施雌陰化,黃包混沌相交接權,輿豎根基,經營養鄞鄂,凝神以成軀。眾夫蹈以出,蠕動莫不由,明玄黃之氣相感而孕,至珍是為無質生質,號曰還丹。又曰:麗珠玄珠寶珠得遇而煉之者祿福也。主宰曰:然則子之寶珠何在。玉溪子指:坤之上,乾之下,果有一物如黍米大,光明瑩徹,洞照內外。玉溪子曰:此一日之丹也。以我之真,奪造化而生之,從微至著。三年成功。能入此則不在五行之數矣。玉溪子登,主宰隨之而入,既入珠口恍然而悟。 第一節:辯惑論 修真之旨金丹而已,金丹即鉛火也。即金木也,金木即情性也。靜者為性,動者為情,參同契曰: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明情復乎性,性歸太易也。性歸太易則命全矣。若止明此一性,不修乎命,則曰孤修。如望後之月,日減一日不見其明及其晦也。則由人之遂逝,人之遂逝,性則依然,但命斷物壞,性不能駐,而自遷耳。東坡詩引禪宗喻云:由如寒月墮清,心地上徵理,晝空有孤光,留故躔假饒,得明白亦只是守一個頑空,若能切底無瑕,可在直超佛地,心經所謂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生不滅。還你本來面目,或滲漏末盡,則又再出頭來,不失人身幸矣。緣為命上不了故也。昔劉海蟾有歌曰:真箇佛法便是道,一個孩兒兩個抱。紫陽真人曰:釋氏教人修極樂,亦緣極樂是金方,豈知夫所謂金方哉。參同契曰: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五,金之主北方河車。又曰:金為水母,母隱子胎。水者金子,子藏母胞。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明真鉛生於北方,坤癸之位是元氣之祖。其采之也。在太易未見氣之先則可用矣,以此鉛中之銀,合砂中之汞。無中生有故號還丹。上合雞鳴,下合潮水人。居三才之一,在天地之間,元氣八百一十丈。大運隨年,小運隨日。呼吸橐龠。應乾坤之開闔,故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一呼一吸緊於命蒂。黃庭內景經云:兩腎水王對生門,出入日月呼吸存。是一身上下之正中樞轄經緯。前向臍後對腎,有如混沌心腎合為一脈。其白如線其連如環,廣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元氣。繁之於此,修真之士采鉛投汞,一點落於此中。所謂立基一百日是也。此基既成。方包玄牝。玄牝者即非口鼻諸竅。亦無形象可求。老子曰: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莊子曰:真人之息以踵。亦非足也。寓此意也。扁鵲靈樞經曰:上玄下牝隨,子母相親,則玄牝為陰陽之源。神氣之宅。玄牝既立,則由胎之在母腹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故云;子母相親。所以常人不可得而猜度,內丹將成,則元氣幾然自住於此。又豈問乎寒暑饑渴,而與年壽哉。達磨禪師面壁九年,而無毫髮走失者,是息自住,別無他術。蓋得此道也。欲立玄牝,先固本根本。根之本元精是也。元精即元氣所化也。故精氣一也。以元神居之則三者聚於一矣。石真人云:以神居氣內,丹道自然成。若精虛則氣竭,氣竭即神逝。易曰;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此即性命之輪迴也。真仙所修者亦只從此歸於本根。而復乎性命,性命之葯無過神與氣精,神即遊魂,物即精氣。易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以元精未化之元氣,而點化至神。則神有光明,而變化莫測矣。名曰神仙。則是從本身而修,非用外物也。今世之學道者。不肯於性命上究竟,竟於傍門雜術,及服餌金石草木,以僥倖可謂之忘本矣。況又有一等地獄種子,妄引仙聖歌訣。以偽掩真。欺誑士大夫,相挽入鬼錄。如引紫陽真人詩云;休妻謾遣陰陽隔,卻注為三豐御女采戰之術,證污前真甚可畏也。仆歷江湖數年,親見此輩如牽羊入屠肆,續續而死者不可枚數,誠可哀哉。又豈知夫紫陽之深旨乎。乃身中自有真陰陽也。前賢有雲自家身里有夫妻,說向世人須笑煞,為內之坎離,流戊就已也。及其立基已兆,則更不可言採藥矣。紫陽曰:未煉還丹須急煉,煉了還須知止足。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是不獲已而。法天地父母,奪造化於自己,出乎而而反而乎。如渡河筏子,上天梯到彼,悉皆遣棄。若得玄珠成象,太一歸真。當究真空與道混一。其地獄種子豈可與同日而語哉。或問玉溪子曰:子之辯惑論所言玄牝 還如是否。答曰:似是而非,不可執為有焉。不可泥為無相。紫陽真人曰:要得穀神長不死,須憑玄牝立根基。真金既還黃金屋,一顆明珠永不移。此乃聊指造化之基耳。除卻自身,安頓著何處去,然其中體用權假,本自不殊。如以乾坤,法天地坎離,體日月是也。老子曰: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谷者至虛之義,神者喻我實一性而已。是立鄞鄂以為室宅,則神氣有所收藏,不致亂。迴光返照,但歸來造次,弗離常在此人之。則玄珠自結,聖胎自成。古文龍虎上經云:神室含洞,虛玄白生。金公又云:神室有所象。雞子為形容。契云: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鼎器歌曰:來去游不出門,漸成大性情,純探玄跡奧之士,當直於義皇,心地上立命,混沌秉面,安身則到個中矣。如何是義皇心地上立命,未畫卦之前將畫卦之始,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如何是混沌裡面安身,噫!昨夜七星潭底見分明,神劍化為龍,更待形,出個模樣與諸人看,這水銀實滿葫蘆里,固塞其口,置深水,水銀即我葫蘆意,沉浮任他水猶氣,此處有妙理,達者得真趣。石真人云:意馬歸神室,心猿守洞房。精神魂魄意聚作,紫金霜可謂。一孔玄關湛然,神室不內不外分明指出。 第二節:丹房法語 心凝曰神凝,神歸氣,以煉丹。情復乎性,復性歸根以養命。還丹之本鉛汞而已。元精為命之祖寶,元精而真鉛自生。元神乃性之宗嗇,元神而真汞自產。是故:「固精以養氣,固氣以養神」。鉛汞有時而相投,注息綿綿而為火候,神氣無刻不相聚,忘念久久而成金丹。若真鉛走而真汞枯,元精散而元神泣,欲求還返,不亦難乎。劉海蟾真人授馬自然真人金丹訣曰:「曾遇真人親口訣,剖腹開腸為君說,劈破道花未拆心,湧出赤龍身上血,奔流直達太一宮,鼎見壺中真日月,陰陽交結烏兔合,一顆明珠光皎潔,沖開兩路透天門,熟耕三田種紫雪,崑崙頂上刮天明,撼海門中如地裂。三十輻輳法界輪,上下兩弦接偃月,進火工夫但寂然,日月循環無暫歇,煉世朱橘如彈丸,跨鶴乘鸞朝帝關。玉溪子曰:「言簡而要,真遇者方知命基之妙盡於其矣。非語言文字可造也。」 義皇作用 道藏金液曰:上古之人皆服金華龍胎大丹,而後能羽化飛騰升入無形。且此未有鼎器薪火,又無五金八石顯是內丹明矣。義皇至聖,發天機而畫卦,體造化而啟易。(易自始畫卦也) 易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搏,水火不相射,九還七返體之而作用也。原夫乾坤坎離,牝牡橐龠本一。本一而已設象,顛倒以明鼎器藥物,當夜氣之初動啟一陽之始萌,海波沸騰黑龜,噴宜金水相符,如蟾吐輪,采之以片響,結之以頃刻。中黃施令,國無害道,兵寢刑措,天清地寧,日月東西經,水火南北政,龍蟠虎踞,金伐木榮,當乙癸之運,始應乎朔旦之復,亨魂生震庚,而兌受丁是為上弦,而金八兩三五圓望,極於甲壬魄長,巽辛而艮納丙是為下弦,而水半斤六五歸晦,東北喪朋,循環無端,進退符火居停,主人潛心內煉。收視返聽。晏然自如。包括萬象以全至神。二至二分,溫涼寒暑,晝夜晷刻則,而勿忒卯酉刑德,沐浴蕩滌,一日之中變態萬狀,血氣和暢百脈拂拂,淫若春澤,液液象解冰,從頭流達足。究竟復上升,笙簫虛鳴,秋蟬抑揚,真氣游泳,溢心則懣臍腹陰疼,隱忍躑躅.,當此之時,調息綿綿,注意規中陰疼,非疼隱忍,血作柔情淑意,海棠春睡。覺兩腎如湯煎,次膀胱如火熱,乃神室精氣為物,自已遊魂為變耳。於是引一氣以運轉,激靈泉而沂流,瓊酥飛花,參差四墜化為玉液,又如甘露頂門欲裂,三陽並聚,神氣滿室,莫之能留守之者昌,失之者亡。三五至精,天地至靈,沖逸純粹,其神不疲,乃知乾健之正體,復還為嬰兒。靜坐則虛室生白,雪月輝映,流珠金葯驚電。朱橘恍然在外,或見舊宅分分朗朗。凡魂土質,不以為喜,不以為異。一心按定,倏欻合體間,有丹蛇來纏於心,又見怪物露形象美女,狂魄悲戀求憐,或報未來事,或稱天使者。去而復至,動於惑想,凝然勿顧,任生任死。心既不受。久之自泯。(皆是身中神及外魔試,若恐怕則禁亂失所守矣。)惟絕交而屏人事,宜先休有德有力者棲焉。一歲三百六十日計四千三百二十時,除卻沐浴共七百二十止,有三千六百時,則是歲。三千六百之正氣應乾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以為六十卦之作用。牝牡四卦不在其中。牝牡四卦乾坤坎離也。合百八十四銖,應一斤之,則三百八十四爻,按三之教關在其中矣。二篇之策,合三百六十,每一時准,二十四銖,為一兩之火。一月除卯酉合七千二百銖。一年合八萬六千四百銖,准二百二十五斤之,火在則包之十而乘之,則奪八十六萬四千之正氣,計二千二百五十斤,火換盡父母之軀,已成純陽之體。真為無質生質身外有身。始則一步,兩步,次則百步,一里。三年九載,縱橫天地。蹈水火透金石,雖堯洪湯旱之診,陽九陰六之滅。俱無患矣。道成德就,潛伏俟時,太乙乃召移居中州,功滿上升膺錄受圖。尤當擇人而授,以繼將來,則臣事上清為無愧焉。

第三章:詩詞賦解 1,張紫陽贈白龍洞劉道人歌: (詩) 兔走烏飛兩曜忙,始聞花發又秋霜, 徒誇鑯壽千餘歲,也似雲中一電光。 一電光,何太急,百年三萬六千日, 其間寒暑互煎熬,不覺紅顏暗中失, 從有兒孫滿目前,都成恩愛轉牽纏, 及乎精絕身枯朽,誰解教君暫駐延。 暫駐延,既無計,不免將身隨逝水。 但看古今聖賢人,幾個解留身住世? 身住世,也有方,只為時人誤度量, 竟向山中尋草木,伏鉛制汞點丹陽。 點丹陽,事回別,須向坎宮求赤血, 取歸離位制陰精, (釋)坎坤體,離乾體,乾以陽交坤而成坎,所謂流戊也。坤以陰交乾而生離,所謂就已也。萬物妊娠於子。乾坤壬癸會於北方。故曰:坎宮,坎宮即坤宮也。西南是本鄉,非未申之位也,元氣從此而生,赤血者即是身中,一點陽精。又曰;陰鉛寶先天一氣耳。經曰:卓哉真鉛天地之先,是為真鉛也。離位者,即乾宮是也。知時採取此陽鉛以制離位之陰精,陰精即陰汞也。木液也。二物交結而成內丹。即非世間硃砂水銀五金八石草木有形之物。 2,又詩一首 (詩)匹配調和有時節 (釋)藥味平平金水各半,黃婆媒合婚冠相求,貴在知其時節也。 (詩)時節正用媒人。 (釋)參同契曰:晦至朔旦震來受符,是一陽初動時也。當斯之時,牝龍吟虎嘯得媒人,即自交合,媒人即黃婆也。古歌曰:三四同居共一室,一二夫妻為偶匹,要假良媒方得親。遂使交遊情意密。紫陽曰:本因戊已為媒聘,遂使夫妻鎮合歡。又曰:須假媒人勾引。石真人云:何誰知運用大意要黃婆,然則黃婆為真土,真土即黃婆。當雄雌交會之時,剛柔相結而不可解,非黃婆不能也。實為還丹之樞紐。金水之提防,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黃婆真土已見其大葯矣。 (詩)金公奼女結親姻 (釋)金公奼女見下文釋,結親姻即是投鉛合汞。 (詩)金公偏愛騎白虎 (釋)金公鉛也,抱天一之質,本從月生,而寄位於西方庚辛。金而出於坎位。曰:虎向水中生,即鉛中銀,黑中白。水中金也。參同契曰:金為水母,母隱子胎,水者金子,子藏母胞。又曰:被褐懷玉外,為狂夫乃真鉛也。實先天之一氣耳。 (詩)奼女常駕赤龍身。 (釋)奼女汞也。汞負正陽之氣,本從日生,而寄質於東方甲乙木。而出於離宮。故曰:龍從火中出,即砂中汞,雄中雌,太陽流珠也。參同契曰:汞日為流珠,青龍與之俱。又經曰:赤髓流為汞,奼女弄明璫,乃真汞也。木液是矣。 (詩)虎來靜坐秋江中 龍向碧潭奮身起。 (釋)秋江既是西江碧潭,既是東海真龍見真虎則一起一伏。兩相飲食俱相含。 (詩)兩獸相逢戰一場,波奔騰如鼎沸。 (釋)古歌曰:青龍逐虎,虎尋龍赤,禽交會聲呃呃,是龍爭虎戰,水激火發,鼎沸暴涌,顛倒受制時,有嬰兒之聲。 (詩)黃婆丁老助威靈 (釋)石真人云:黃婆雙乳美,丁老片心慈。龍虎相交戰,東君總不知,黃婆見前釋,丁老乃文火也。陰真君曰:我為世上道無窮。不知只伏嬰兒心,真漏泄天機也。 (詩)撼動乾坤走神鬼 (釋)古歌曰:聖人奪得造化意,手搏日月安爐里,微微騰倒天地精,攢簇陰陽走神鬼神。鬼即天魂地魄。 (詩)須臾戰罷雲氣收 (釋)雲收兩散萬籟凈,返掌中間災變福。 (詩)種個玄珠在泥底 (釋)復命篇曰:夜來混沌掂落地,萬象森羅總不知,乃一點落黃庭也。黃庭即中宮黃房也。玄關也。喻如泥底也。紫陽曰:一時辰內管丹成,為一日之丹就也。日日添一黍米大。漸漸成玄珠也。黃帝赤水求玄珠。非罔象。無由得之是此珠也。罔象無思無慮也。 (詩)從此根芽漸長成,時時灌溉抱真精。 (釋)三穀子曰:立基一百日,溫養以周星,但當保精嗇神,水自滋火自養待其氣足。 (詩)十月脫胎吞入腹,忽覺凡軀已有靈。 (釋)紫陽又曰:一粒靈丹吞入腹,又曰脫胎。又曰:通神聖。參同契曰:金砂入五內,霧散若風雨,既是內丹如何。又曰:入腹入口入五內,後人疑此便為外丹,殊不知無質生質乃謂還丹。真一子所謂:首采天地真一混沌之氣而為根基。繼取乾坤精粹潛運之縱,而為法象,循坎離否泰之數而為刑德,盜陰陽變化之機而成冬夏。陰生午後,陽發子初,故以乾坤為鼎器,以坎離為藥物,餘六十卦為火候,烹煉溫養潛奪化工。如果生枝上,子在胞中,十月火候氣足,則倏而蛻神入真胎與天相畢矣。故云;入口入腹入五內。參契曰:類如雞子,白黑相符,縱廣一寸以為始,初四肢五臟筋骨乃俱彌,歷十月脫出其胞,可謂無質生質,身外有身。戀故軀則困在昏衢,出泥丸則縱橫天地。名題仙籍,位號真人: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時也。 (詩)此個事,世間稀,不是等閑人得知。夙世若無仙骨分,容易如何得遇之,得遇之,宜速煉。都緣光景急如箭,愛取魚兒須結曾,莫使臨淵空欽羨,聞君知葯已多年,何不收心鍊汞鉛,莫教燭被風吹滅,六道輪迴難怨天。 (釋)此語警劉仙且教其收心鍊汞鉛以此見。內丹須自巳內煉非假外葯分曉。 (詩) 近來世人多詭詐,竸著布衣稱道者,問他金木是何般。噤口無言似害啞, (釋)金木見指要中,金木交並。釋云:修丹不知此不可與語還丹矣。 (詩)卻雲服氣與休糧,別有門庭道理長,君不見破迷歌里說,太一含真法最強, (釋)旁門小法千條萬緒,於金液還返內丹之道了無干涉。所謂如何卻是道,太一含真氣,五星運珠日月合璧也。內丹從此而結,法身從此而出,別無第二門也。 (詩)莫怪言詞甚差劣,只為世人無鑒別,惟君心與我心同,方敢傾懷為君說。

第四章《規中圖十二字訣》 三千六百法,養命數十家,率皆旁門,無非曲徑,且如服氣,鼓虛腹,肘後飛金晶,吸搐運河車,閉息為火候,納清吐濁,接境溯流,引龜轉轆轤,鑒形希超脫,存頂息守眉心,儘是頭上安頭,無事起事,顛倒失序,乖於至真。遂使百脈彿騰,三田潰亂。本期永壽反爾傷生。良由逆天地之和不合自然之旨。故簡易閱歷參同謹三十載,頗得其奧,伸諸丹經以其緒。餘作《規中圖十二字訣》用,傳學道君子。以正心誠意,為主為中心柱子。處中以制外,以八字為輔,調御四時,由外以應中。上合天心,中稽人事。默符造化,順軌陰陽。外法五行,內理五藏。以為日用循環無端也。不施為也。不存想也。晏然大定,以總元機。但要絕嗜欲,定心氣,省思慮,節飲食,調鼻息,警昏睡,慳視聽,養天和於四威儀中。昭合自然,別無繁難也。已立鄞鄂者,以是契符火養聖胎。未立鄞鄂者,以是益元氣養精神,為立鄞鄂之漸。至於虛耗,損失,病疾交攻,則以是驅疾固元為補益。延年養命之術。可謂簡易之門矣。(序畢) (正文)規中者,如居一規之中,不在中間不在內外,也不泥象也。不著物也。在身中之中,意中之中,如大圓鏡中之一我。但正心誠意。為中心柱子,當萬慮俱泯之時,真人出現。如魚居深淵,游泳自在,而不離方寸,即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矣。喜怒哀樂未發當此之時,可以居規中。滔泳而潛御四時以正造化四威儀中不可失節焉。物來則應,過復居於中。切不可動著中心柱子,於中常令空虛,一塵不立,久之不縱不拘,自得受用,其要妙也。六陰歸坤,萬物還元,復卦始萌,長子繼父,體一陽潛。動處萬物未生時,皆從這中起便是作用處。當斯時也,跏趺大坐凝神內照,調息綿綿默而守之,則一氣從虛無中來,杳杳冥冥,無色無形,兆於玄冥。坤癸之地生於腎中,以育元精,補續元氣。續續不耗,日益日強。始之去痾,次以返嬰,積為內丹之基本矣。袁真人云:所謂是元氣補元氣,豈是凡砂。此補益之上法也。朝屯者,體君子經綸之始,是萬物萌芽之初,仁之端也。子時其始生之氣在腎。是不召而自來。宜寶而養之,調息無令耳聞,但聽其悠悠綿綿。合乎自然與天地橐龠相應。久之,則腎氣合心氣,二氣交感以降甘露,而產玄珠焉。暮蒙者,蒙以養正聖功也。不失赤子之心也。午時其始生之氣在心,無思無慮寂然不動,宜心內照以合之。是宜靜坐以歆之,久之則心氣自合腎氣,而成既濟之功焉。人居三才之一,一身與天地等,故與天地之氣相應,真一之精相符。人之元氣八百一十丈,橐龠相似。所以元氣大運隨天,小運隨日,但人不能體法天地,以致斷喪傷敗,精神迷亂自與之達豈天地達之也哉。若能順其理,挫其機。則可以符化工,而為修丹內煉長生久視之道也。除人之外,總皆稟濁混淆,而在元氣中均為化物耳。又安能御元氣者哉。參同契云:春夏據內體,從子到辰巳。秋冬當外用,自午訖戌亥。又云:賞罰應春秋,昏明順寒暑。爻辭有仁義,隨時發喜怒。如是應四時,五行得其理。故以子丑寅為春,卯辰巳為夏,午未申為秋,酉戊亥為冬。子丑寅應春木用事。木主仁,萬物發生之時,故熙和二字養之。熙熙然如春登台和者美也。黃中通理,正位居體,暢於四肢發於事業美之至也。如嬰兒之未孩號,而不嗄和之至也,未知牝牡之合,而血作精之至也。卯辰巳應夏火用事。火主禮萬物,茂齊之時,故以中和二字養成之既和矣。無大過無不及是謂之中,始得情性憂游,而無盪失也。午未申應秋金用事,金主義,草本黃落,萬物收成故以歆靜二字畜之,以遂萬物之情。水酉亥應冬水用事。水主智萬物歸根元氣。始肅故以欽肅二字,以藏之應天地之氣。參同契云: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真人者即我之一真。凝則為神,用則為心。靜則為性,非動非靜,虛則靈通,亦名真心。游泳於規中,在方圓規矩之中,為造化之主。運移不失,中應四時,有信育之而為真土,發號施令,亭育元氣,制養元精,化生純粹,綜五行而不忒,以通天地之和。故正心誠意乃能無私 ,始得乾坤泰而坎離交,陰陽和而萬物得。三光合度以致太平,然後國富民安而百骸俱理矣。 《解純陽真人沁園春》 純陽妙道真人沁園春一詞,訣盡還丹至理。天下播傳注釋雖多,不免迂闊,豈知些子,神仙法不在三千六百門,如是則當以心會心,以意會意。倘到個中之趣,方信出於自然,可謂要道不繁,工夫容易。離諸疑網入眾妙門。某取成七言四句,通寧真人詩一絕共一十六首,按二十斤之數,直下註腳,用發玄機。覽者幸詳味之,舉一隅則頭頭俱是。 咸淳丙寅修楔 宜春晚學玉溪子序 《沁園春》(拈起話頭便是道心事)咦, 通寧真人詩:好天良夜潰明候,赤子嬰兒混沌時。 自得無弦琴中趣,宮商不許外人知。 七返還丹(金歸性初便是七返,得土成功號曰九還。) 情歸性海稱交並,爐冶金華號返還。 混養全資真土力,煉成靈質出塵環。 在人(大道只在己身,內丹須是百鍊。) 太一分三人得一,大葯只於身內尋。 可憐萬萬與千千,盡把將來為樂逸。 先須煉己待時(煉己先應降心,採藥自有時節。) 拔轉機關與俗乖,怡心寂澹似嬰孩。 細看造物本無物,春到江南花自開。 正一陽初動(坤變成復,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靜坐蒲團絕所思,神廬出入漸遲遲。 氤氳暖氣回天谷,知是一陽來複時。 中宵漏永(中宵便是午夜,漏里始覺更長) 灝氣騰騰萬籟清,身中冬至恰三更。 可人風味孰能會,時聽銅壺滴漏聲。 溫溫鉛鼎(鼎鼎非金鼎,爐爐非月爐,離從坎下起,兌在鼎中居。) 玉兔湯煎涌沸馳,金爐火熾轉光熹。 杳冥誰識無中有,內蘊金華是聖基。 光透簾幛(元神陽生神光閃爍,冥心內照一歸沖漢。) 始青一氣色非色,出彼龍樓歸風關。 琉璃箔下燭交輝,帶東江頭兩初歇。 造化爭馳(夫婦歸室月到陽宮,號花浪中號虎相還。) 紅黑相投世莫猜,金憑戊已作良媒。 溶溶一掬乾坤髓,著意求他啜取來。 進火工夫牛斗危。(水中火發里中花開,一意陽機著方便。) 鴻蒙宮中氣氤氳,紅杏枝頭二月春。 但把金關牢銷閉,轉機總是屋中珍。 曲江上看月華瑩靜有個烏飛, 牛女綠情道本龜蛇,類稟天然陽烏過朔。 合嬋娟二氣相資運轉,此是鉛汞相投,莫認是小腸九曲。 寧真人詩云:曲江之上鵲橋橫,(牛女情緣道本是也)大葯金丹自此生, 不信但敲甲乙戶,雙童自解教君行(甲乙戶即如戊己門)。此內理至深遠, 筆舌難宣但只是一身中事。咦! 要知山下路但問去來人, 當時自飲刀圭(二土便是戊己金刀即是鉛汞)。 龍盤虎踞鎮中央,離坎交並日月光。 飲罷醍醐歸洞府,華池鬱郁藕花香。 又誰信無中養就兒。(身里陰陽,壺中日月,切仙聖元來無別,個中人,教我如何說。) 精養靈根氣養神,化滋鉛汞孕真身。 恍然透出泥丸頂,始信神仙不誤人。 辨水源清濁,木金間隔,不因師指此難知。(金沉銀浮,清在上,濁在下,淆為金華,濁為鉛質,以金華合木液用鉛之妙訣也。二物會則情性混融,黍珠成則金木間隔。不因師指此事難知)。 清濁沉浮共一源,取清拾濁更玄玄。 混融間隔須分判,妙在師真一語傳。 道要玄微天機深遠,下行速修猶太遲。 學到知羞處,方知藝不精。白雲先生所謂:毀之者如持巨掃,以掃崑崙味之者,類鴻鵠之飲滄海,井蛙籬鴳之見,豈知海闊天高耶。勤而不遇終須遇,遇之不煉更愚凝。當惜分陰莫教虛度,直須猛省急急修持。寶珠入手幾時明,庵子壞了如何造。 黍米珠中世界寬,仙真勃勃入其間。 幾多未遇徒瞻仰,空嘆天高不攀。 長春真人詩云:日月忽忽頂上飛,光陰忽忽眼前移, 回頭返顧即成老, 下手速修猶太遲。 紹興間宜春城南,魏安撫家多陰隙,一日有異人直入書齋中呼安撫,可求就語時,魏書寢左右不敢以白,乃題一詞於璧而去。名《蘇幕遮》。魏起見而悔甚,使人尋覓,竟不可得。詞曰;「水中金沖牛斗,玉鎖金關護法,靈童守赤水,丹台龍虎走,萬象森羅,勃勃投珠口,飲靈源,明火候,太一爐開,丹熟神光透。浮名浮利終不久。下手速修,窮取無中有。 遠蓬萊路仗三千得滿獨步雲歸,虛皇經云:凡欲修道,建功為先。是以諸天上帝天帝高尊諸天真人,諸天神仙咸以功勤,超聖真位,諸天記功世間學人,修真志恪功滿德就,凡蛻為仙,仙化為真,真人無疑洞合自然。消則為氣,息則為人,神通自在變化無形,飛行三界出幽入冥。修鍊之士,始則惜精愛氣,棲心凝神,自立基溫養後,乃入室。三千功不可少虧,以至分胎純熟,超脫朝元。尤資外行以符天道。是以功不厭多,行不厭廣。是以功滿三千,大羅為仙。行滿三千大羅為客。鍾離祖師云:有功無行,如無足有行,無功足不前,功行兩全足自備。誰云:無分作神仙,且修真得道。先居蓬萊方丈瀛洲,得為散仙太一元君乃召,受圖名題仙籍。以次階升之躋聖位。上朝玉帝位號真人。更須接引後來溥行,開化至無修證處,乃曰:自然高真。詩云;十月分胎火候,指內功時計已三千。更資處行符天道,超脫朝元證上仙全真號。張真人道成之日,作解佩令詞曰:修行之士,功勤不小,識五行逆順顛倒妙理,玄玄玉爐中,龍蟠虎踞金鼎,內煉成至寶,陽神離體。杳杳冥。剎那間游遍三島。出入純熟,按捺住別尋玄妙,合真空太虛是了。 《密語詩五首》: 其一 噓呵三尺覓無終,放去收來疾似風。 十萬人里提一二,的將此道付於公。 其二 伸如驚電圓如月,不是男兒莫近前。 證佛成真須用此,這些微妙要師傳。 其三 斬釘截鐵剖昏迷,妙用縱橫得自師。 適意歸來盈袖裡,摩娑思養作孫兒。 其四 光芒焰焰逼人身,骨悚毛寒作么生。 果是男兒應不怕,一揮當下見真情。 其五 十萬人中一二人,一揮要合聖賢心。 赤童顯出英靈瑞,枯木開花鐵變金。

《贊純陽仙像》 至德難名,元功不宰。偈誦何勞稱讚,皇天無私,惟德是輔,聖師因不遠焉。仙姿鳳質命世之真,儒月相虯髯,大唐之宦裔,只因驚覺黃糧夢,截斷輪迴生死關,丹成只要度人,位重每來援,溺下南州,則金鉛木汞,游汴京則玉液蘇迦,流一派為全真,則億兆蒼生賴其休垂。三劍為箴規,則百千弟子蒙其愛有時,白蘋紅棗有時,紫府清都,放下般般見太虛,依舊立侍,通明殿率土想其丰度,環區昭著靈蹤郭上龜久欲歸來(先生自謂也)彭道人尚希點化(即彭沖陽也)。老謬累劫習氣纏綿,有識以來殊不量力,無所不好獨於仙佛之道,未服問津前輩長沙宦裔岳君素蟾,與吾同好遂為忘年交。素知其與,彭沖陽胡古蟾三人法友,同受玉溪先生金丹口訣。一日因話邊扣及,即慨然立談,平日訪友尋師不惜身命。後遇玉溪老師,吾與子平日無非談好雜術,學道自有時節,因緣子既及此,則唯其時矣,少俟,吉日傳授,遂於甲子辰中密指數語謾試為之。未及一月丹道即驗,所謂金光遍體,瓊樓絳閣。龍虎嬰奼,須曳恍惚。分明呈現。岳君聞之,因捫淚嘆曰:吾聞道以來,身品肉病不能收足,故於進火工夫尚未下手,子鳳有仙骨,非細事也,吾不敢為汝師,且指彼中一人象俏玉溪先生者曰;但加衣冠以寫先生小像師事之,而盡以,先生手擇及今十書嚴加付囑。既而又聞薄識束總管云:先生嘗棲跡吾家,吾父安撫任滿同載歸淮,先生宿食於廚船中,而以鐵索帶於坐船之後,將及真州忽焉,風濤大作鐵索截斷,人船什物盡入洪波,而沒越二日則先生手挾小衣包詣,揚子橋艤舟之。次與吾父面別而去,如知先生得入水不溺之道。舉家嘆息不已,吾自受授迄今五十五載。今及九旬勉貌仙像。於十書序尾並壽諸梓,用廣其傳。 至正十四年月日中陽王珪君璋焚香敬書。

三、《紫清指玄集 》 白玉蟾

玄關顯秘論 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書千萬篇。人若不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羅天。若要鍊形煉神,須識歸根復命。所以道:「歸根自有歸根竅,復命還尋復命關」。且如這個關竅,若人知得真實處,則歸根復命何難也。故曰:「虛無生自然,自然生大道,大道生一氣,一氣分陰陽,陰陽為天地,天地生萬物,則是造化之根也」。此乃真一之氣,萬象之先。太虛太無,太空太玄。杳杳冥冥,非尺寸之可量。浩浩蕩蕩,非涯岸之可測。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大包天地,小入毫芒。上無複色,下無復淵。一物圓成,千古顯露。不可得而名者,聖人以心契之,不獲已而名之曰「道」。以是知心即是道也,故無心則與道合,有心則與道違。惟此「無」之一字,包諸有而無餘,生萬物而不竭。天地雖大,能役有形,不能役無形。陰陽雖妙,能役有氣,不能役無氣。五行至精,能役有數,不能役無數。百念紛起, 能役有識,不能役無識。今修此理者,不若先鍊形。鍊形之妙,在乎凝神,神凝則氣聚,氣聚則丹成,丹成則形固,形固則神全。故潭真人云: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只此「忘」之一宇,則是無物也。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其斯之謂乎?如能味此理,就於「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以入大道之淵微,奪自然之妙用,立丹基於頃刻,運造化於一身也。然此道視之寂寥而無所睹,聽之杳冥而無所聞,惟以心視之則有象,以心聽之則有聲。若學道之士,冥心凝神,致虛守靜,則虛室生白,信乎自然也。惟太上度人,教人修鍊,以乾坤為鼎器,以烏兔為藥物,以日魂之升沉應氣血之升降,以月魄之盈虧應精神之衰旺,以四李之節候應一日之時刻,以周天之星數應一爐之造化。是故采精神以為葯,取靜定以為火,以靜定之火,而煉精神之葯,則成金液大還丹。蓋真陰真陽之交會,一水一火之配合,要在先辨浮沉,次明主客,審抽添之運用,察反覆之安危。如高象先云:采有時,取有日。劉海蟾云:開闔乾坤造化權,煅煉一爐真日月。能悟之者,效日月之運用,與天地以同功。夫豈知天養無象,地養無體,故天長地久,日光月明,其一長存,虛空不朽也。吾今則而象之,無事子心,無心於事,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知心無心,知形無形,知物無物,超出萬幻,確然一靈。古經云:生我於虛,置我於無。是宜歸性根之太始,反未生之已前,藏心於心而不見,藏神於神而不出。故能三際圓通,萬緣澄寂,六根清凈,方寸虛明,不滯於空,不滯於無,空諸所空,無諸所無,至於空無所空,無無所無,凈裸裸,赤洒洒,則靈然而獨存者也。道非欲虛,虛自歸之,人能虛心,道自歸之。道本無名,近不可取,遠不可舍,非方非圓,非內非外,惟聖人知之。三毒無根,六欲無種,頓悟此理,歸於虛無。老君曰:天地之間,其猶槖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若能於靜定之中,抱沖和之氣,守其一之精,則是封爐固濟以行火候也。火本南方離卦,屬心,心者神也,神則火也,氣則葯也,以火煉藥而成丹者,即是以神御氣而成道也。人能手摶日月,心握鴻蒙,自然見槖籥之開闔,河車之升降,水濟命宮,火溉丹台,金木交並,水土融和,姥女乘龍,金翁跨虎,逆透三關,上升內院,化為玉汞,下入重樓,中有一穴,名曰丹台,鉛汞相投,水火相合,才若意到,即如印圈契約也。自然而然,不約而合,有動之動,出於不動,有為之為,出於無為。當是時也,白雪漫天,黃芽滿地,龍吟虎嘯,夫唱婦隨,玉鼎湯煎,金爐火熾,雷轟電掣,撼動乾坤,百脈聳然,三關透徹,玄珠成象,太乙歸真,泥丸風生,絳宮月明,丹田煙暖,谷海波澄,煉成還丹,易如反掌,七返九還,方成大葯,日煉時烹,以至九轉,天關地軸,在吾手中。經云:人能常清凈,天地悉皆歸。則是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可以入眾妙門,玄之又玄也。更能晝運靈旗,夜孕火芝,溫養聖胎,產成赤子,至於脫胎神化,回陽換骨,則是玉符保神,金液鍊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者也。張平叔云:郡來片餉工夫,永保無窮快樂。誠就是言!蓋道之基,德之本,龍虎之宗,鉛汞之祖,三火所聚,八水所歸,萬神朝會之門,金丹妙用之源,乃歸根復命之關竅也。既能知此,則欲不必遣而心自靜,心不必澄而神自清,一念不生,萬幻俱寢,身馭扶搖,神遊恢漠,方知道風清月白,皆顯揚鉛汞之機,水綠山青,盡發露龍虎之旨。海南白玉贍,幼從事先師陳泥丸學丹法。每到日中冬至之時,則開乾閉巽,留坤塞艮,據天罡,持斗杓,謁軒轅,過扶桑,入廣寒,面鶉尾,舉黃鐘,泛海搓,登崑崙,佩唐符,撼天雷,游巫山,呼黃童,召朱兒,取青龍肝、白虎髓、赤風血、黑龜精,入士簽,啟熒惑,命閼伯,化成丹砂,開華池,吸神水,飲刀圭,從無入有,無質生質,抽鉛添汞,結成聖胎。十月既滿,氣足形圓,身外有身,謂之胎仙。其訣曰:用志不分,乃可凝神,灰心冥冥,金丹內成。此余之所得也如此。施肩吾之詩曰:氣是添年葯,心為使氣神,若知行氣主,便是得仙人。惟此詩簡明,通玄造妙,故佩而誦之,自然到秋瞻麗天,虛空消殞之地,非枯木寒泉之士,不能知此。余既得之,不敢自默。《太上玄科》曰:遇人不傳失天道,傳非其人失天寶。天涯海角,尋遍無人,不容輕傳,恐受天譴。深慮夫大道無傳,丹法湮泯,故作《玄關顯秘論》。蓋將曉斯世而詔後學,以壽金丹一線之脈也。復恐世人猶昧此理,乃復為之言曰:以眼視眼,以耳聽耳,以鼻調鼻,以口緘口,潛藏飛躍,本乎一心。先當習定凝神,懲忿窒欲;懲忿窒欲,則水火既濟;水火既濟,則金木交並;金木交並,則真土歸位;真土歸位,則金丹自然大如黍米。日復一粒,神歸氣復,充塞天地。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者,此也。肝氣全則仁,肺氣全則義,心氣全則禮,腎氣全則智,脾氣全則信。若受氣不足,則不仁、不義、不禮、不智、不信,豈人也哉!人能凝虛養浩,心廣體胖,氣母既成。結丹甚易,可不厚其所養,以保我之元歟?學者思之!敬書以投留紫元雲。

修仙辯惑論 海南白玉編,自動事陳泥丸,忽已九年,偶一日,在乎岩阿松陰之下,風清月明,夜靜姻寒,因思生死事大,無常迅速,遂稽首再拜而問曰:玉蟾事師未久,自揣福薄緣淺,敢問今生有分可仙乎?陳泥丸云:人人皆可,況於汝乎?玉蟾曰:不避尊嚴之責,輒伸僭易之問,修仙有幾門?煉丹有幾法?愚見如玉石之未分,願與一言點化。陳泥丸云:爾來,吾語汝。修仙有三等,煉丹有三成。夫天仙之道,能變化飛升也,上士可以學之,以身為鉛,以心為汞,以定為水,以慧為火,在片餉之間,可以凝結,十月成胎,此乃上品煉丹之法,本無卦爻,亦無斤兩,其法簡易,故以心傳之,甚易成也;夫水仙之道,能出入隱顯者也,中士可以學之,以氣為鉛,以神為汞,以午為火,以子為水,在百日之間,可以混合,三年成象,此乃中品煉丹之法,雖有卦爻,卻無斤兩,其法要妙,故以口傳之,必可成也;夫地仙之道,能留形住世也,庶士可以學之,以精為鉛,以血為汞,以腎為水,以心為火,在一年之間,可以融結,九年成功,此乃下品煉丹之法,既有卦爻,又有斤兩,其法繁難,故以文字傳之,恐難成也。上品丹法,以精神魂魄意為藥材,以行住處卧為火候,以清靜自然為運用;中品丹法,以心肝脾肺腎為藥材,以年月日時為火侯,以抱元守一為運用;下品丹法,以精血髓氣液為藥材,以閉咽搐摩為火候,以存思升降為運用。大抵妙處不在乎按圖索駿也,若泥象執文之士,空自傲慢,至老無成矣。玉瞻曰:讀丹經許多年,如在荊棘中行,今日塵凈鑒明,雲開月皎,總萬法而歸一,包萬幻以歸真,但未知正在於何處下手用功也。陳泥丸云:善哉問也!夫煉丹之要,以身為壇爐鼎灶,以心為神室,以端坐習定為採取,以操持照顧為行火,以作止為進退,以斷續不專為堤防,以運用為抽添,以真氣熏蒸為沐浴,以息念為養火,以制伏身心為野戰,以凝神聚氣為守城,以忘機絕慮為生殺,以念頭動處為玄牝,以打成一塊為交結,以歸根復命為丹成,以移神為換鼎,以身外有身為脫胎,以返本還源為真空,以打破虛空為了當,故能聚則成形,散則成氣,去來無礙,逍遙自然矣。玉蟾曰:勤而不遇,必遇至人;遇而不勤,終為下鬼。若此修丹之法,有何證驗?陳泥九云:初修丹時,神清氣爽,身心和暢,宿疾普消,更無夢昧,百日不食,飲酒不醉,到此地位,赤血換為白血,陰氣煉成陽氣,身如火熱,行步如飛,口中可以干汞,吹氣可以炙內,對境無心,如如不動,役使鬼神,呼召雷雨,耳聞九天,目視萬里,遍體純陽,金筋玉骨,陽神觀形,出入自然,此乃長生不死之道畢矣。但恐世人執著藥物、火候之說,以為有形有為,而不能頓悟也。夫豈知混沌未分以前,焉有年月日時?父母未生以前,烏有精血氣掖?道本無形,喻之為龍虎;道本無名,比之為鉛汞。若是學天仙之人,須是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可也,豈可被陰陽束縛在五行之中,要當跳出天地之外,方可名為得道之士矣。或者疑曰:此法與禪學稍同。殊不知終日談演問答,乃是干慧,長年枯兀昏沉,乃是幻空,然天仙之學,如水晶盤中之珠,轉漉漉地,活潑潑地,自然圓陀陀、光爍爍。所謂天仙者,此乃金仙也。夫此不可言傳之妙也,人誰知之?人誰行之?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何況人人具足,個個圓成。正所謂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門閫透長安,但取其捷徑云爾。玉蟾曰:天下學仙者紛紛,然良由學而不遇,遇而不行,行而不勒,乃至老來甘心赴死於九泉之下,豈石悲哉!今將師傳口訣,鋟木以傳於世。惟此泄露天機甚矣,得無譴乎?泥九云:吾將點化天下神仙,苟獲罪者,天其不天乎!經雲我命在我不在天,何譴之有?玉蟾曰:師祖張平叔,三傳非人,三遭禍患,何也?泥九云:彼一時自無眼力,又況運心不普乎!噫!師在天涯,弟子在海角,何況塵勞中識人甚難,今但刊此散行天下,使修仙之士,可以尋文揣義,妙理昭然,是乃天授矣,何必乎筆舌以傳之哉!但能凝然靜定,念中無念,工夫純粹,打成—片,終日默默,如雞抱卵,則神歸氣復,自然見玄關一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則是採取先天一氣,以為金丹之母。勤而行之,指日可以與鍾、呂並駕矣!此乃己試之效驗,學仙者無所指南,謹集問答之要,名之曰《修仙辯惑論》雲。

性命日月論   性命之在人,如日月之在天也。日與月合則常明,性與命合則長生。命者因形而有,性則寓乎有形之後。五臟之神為命,七情之所系也,莫不有害吾之公道。稟受於天為性,公道之所系焉。故性與天同道,命與人同欲。命合於性,則交感而成丹,丹化為神則不死。日者,擅乾德之光以著乎外;月體坤而用乾,承乎陽爾。晦朔相合,日就月魄,月承日魂,陰陽交育而神明生。故老子謂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言每月月三,日出而明生,生至於十五日也;每月月十六,日入而明死,死至於二十八日也。日月於卦為坎離。坎卦外陰而內陽,乾之用九歸乎中;離卦外陽而內陰,坤之用六歸乎中。乾坤之二用,既歸於坎離,故坎離二卦,得以代行乾坤之道。一月之內,變見六卦,垂象於天。三日一陽生於下而震卦出,八日二陽生於下而兌卦出,十五日三陽全而乾始出,此蓋乾索於坤而陽道進也;十六日一陰生於下而巽卦出,二十三日二陰生於下而艮卦出,三十日三陰全而坤始出,此蓋坤索於乾而陰道進也。天地以坎離運行陰陽之道,周而復易,故魏伯陽謂日月為易,陸德明亦取此義,訓詁「周易」之字。余竊謂在天為明,明者日月之橫合;在世為易,易者日月之縱合;在人為丹,丹者日月之重合。人之日月系乎心腎,心腎氣交,水火升降,運轉無窮,始見吾身與天地等,同司造化,而不入於造化矣。

穀神不死論   谷者,天谷也。神者,一身之元神也。天之谷,含造化,容虛空;地之谷,容萬物,載山川。人與天地同所稟也,亦有谷焉。其谷藏真一,宅元神,是以頭有九宮,上應九天,中間一官,謂之泥丸,亦曰黃庭,又名崑崙,又名天谷,其名頗多,乃元神所住之宮,其空如谷,而神居之,故謂之穀神。神存則生,神去則死。日則接於物,夜則接於夢,神不能安其居也。黃梁未熟,南柯未寤,一生之榮辱富貴,百歲之悲憂悅樂,備嘗於一夢之間,使其去而不還,游而不遠,則生死路隔,幽明之途絕矣。由是觀之,人不能自生而神生之,人不能自死而神死之。若神居其谷而不死,人安得而死乎?然穀神所以不死者,由玄牝也。玄者,陽也,天也;牝者,陰也,地也。然則玄牝二氣,各有深旨,非遇至人,授以口訣,不可得而知也。《黃帝內經》云:天谷元神,守之自真。言人身中上有天谷泥丸,藏神之府也;中有應谷絳官,藏氣之府也;下有靈谷關元,藏精之府也。天谷,玄宮也,乃元神之室,靈性之所存,是神之要也。聖人則天地之要,知變化之源,神守於玄宮,氣騰於牝府,神氣交感,自然成其,與道為一,而人於不死不生,故曰穀神不死,是謂玄牝也。聖人運用於玄牝之內,造化於恍惚之中,當其玄牝之氣,入乎其根,閉極則失於急,任之則失於盪,欲其綿綿續續,勿令間斷耳。若存者,順其自然而存之,神久自寧,息久自定,性入自然,無為妙用,未嘗至於勤勞迫切,故曰用之不勤。即此而現,則玄牝為上下二源,氣母升降之正道明矣。世人不窮其根,不究其源,便以鼻為玄,以口為牝。若以鼻口為玄牝,則玄牝之門又將何以名之?此皆不能造其妙,非大聖人安能究是理哉!

陰陽升降論   夫以乾道輕清而在上,地以坤道重濁而在下,元氣則運行乎中而不息。在上者以陽為用,故冬至後一陽之氣自地而升,積一百八十日而至天,陽極而陰生;在下者以陰為用,積一百八十日而至地,陰極而陽生。一升一降,往來無窮。人受沖和之氣,以生於天地之間,與天地初無二體,天地之氣,一年一周,人身之氣,一日一周。自子至巳,陽升之時,故以子時為日中之冬至,在易為復;自午至亥,陰降之時,故以午時為日中之夏至,在易為姤。陰極陽生,陽極陰生,晝夜往來,亦猶天地之升降。人能效天地橐籥之用,沖虛湛寂,一氣周流於百骸,開則氣出,闔則氣入,氣出則如地氣之上升,氣入則如天氣之下降,自可與天地齊其長久。若也奔驟乎紛華之域,馳騁乎是非之場,則真氣耗散,而不為吾之有矣,不若虛靜守中以養也。中者,天地玄牝之氣會聚之處也。人能一意守之而不散,則真精自朝,元氣自聚,穀神自棲,三屍自去,九蟲自滅,此乃長生久視之道也。以是知真息元氣,乃人身性命之根。深根固蒂,乃長生久視之道。人之有生,稟大道一元之氣,在母胞胎,與母同呼吸,及乎降誕之後,剪去臍蒂,一點元陽,棲于丹田之中,其息出入,通於天門,與天相接,上入泥九,長於元神,下入丹田,通於元氣。莊子云:眾人之氣為喉,聖人之息為踵。踵也者,深根固蒂之道。人能屏去諸念,真息自定,身入無形,與道為一,在世長年。由是觀之,道之在身,豈不尊乎?豈不貴乎? 鶴林問道篇   海南白玉蟾過三山,次紫虛真官之居,鶴林彭耜過之,問以道法之要。曰:愚嘗究金丹大葯之旨,所謂日月、龍虎、鉛汞、坎離、火候、周天、卦象之類,與夫偃月爐、硃砂鼎等語,名既不一,事亦多端,末審一物而分眾名耶?其或眾名而各一物耶?在內求之則無形,在外求之則有象,或妙在作為,或妙在靜定,古者嘗言有所作為,即非道也,又曰溺於靜,是枯坐也。懵然不知其所以入之蹊徑、到之堂奧,願聞其說。答曰:先聖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創為丹訣,以長生不死之意,以淑人心,其實—理也。其始入也,在乎陰陽五行,其終到也,歸乎混沌無極,如丹法所言,盡有所據,第互立一說,各執一見,所以眾楚不可以一齊,耍在吾所遇所傳所得如何耳。在天則為日月星辰,在地則為禽獸草木,在人則為夫婦男女。以易道言之,則乾坤坎離也;以五運言之,則金木水火也;以藥物言之,則鉛銀砂汞也;以丹道言之,則龍虎烏免也。用之則有壇爐鼎灶之名,行之則有升降交合之象,體之則有浮沉清濁之變,則之則有陰陽寒暑之候。聖人故曰:采以藥物,煉以火候,結而成丹,超凡人聖。所以取之於內,而不泥於內象,取之於外,而不求其外物,是所謂無物無象者也。謂之先天一氣,混元至精,則是大而不可知之之謂神之意也。其體或聚或散,如輕煙薄霧然也;其象或有或無,如夢幻泡影然也。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體,往古來今,本無成壞,第以生死流轉,情識起滅,如浮雲之點太清,如黑風之翳明月。聖人憫世澆漓,詔人修鍊,使從無入有謂之成,以有歸無為之了。其運用之耍,有動之動,出於不動,有為之為,出於無為,不過煉精成氣,鍊氣成神,煉神合道而已。若有作用,實無作用,似乎靜定,即非靜定,如龍養珠,如雞抱卵,可以無心會,不可以用心作,可以用心守,不可以勞心為。此乃修丹之要,入道之玄。   又問曰:古者入道,以調心為要,以精思為妙,精思則是存念也,調心則是把捉也,存念既久,則其念或差,把捉稍緊,則心轉難調,或者調存念不宜久,把捉不宜緊,愚竊謂曰,存念不久,則其念必不真,把捉不緊,則此心何可調 ? 答曰:存者有也,亡者無也,存音存我之神,想者想我之身,閉目見自己之目,收心見自己之心,有物則可以存,謂之真想,無物而強存之,謂之妄想,此乃精思存念之妙。操者存也,舍者亡也,操者操真一之氣,存者存太玄之精,凝一神則萬神俱凝,聚一氣則萬氣俱聚,順我之物,可以無心藏之,逆我之物,可以無心順之,至如真妄本空,逆順懼寂,則三際圓通,一靈晃耀,此乃把捉調心之要也。蓋緣一念起動則萬念起,一竅開則九竅開,此無他,乃是以神馭氣之意。我自無始以來,無名煩惱,業識茫茫,不可消釋於頃刻,而寢息於目前也。故古人有心息相依,息調心靜之語,此非調心乎?又如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等語,此非精思乎?先聖有曰: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所以譚真人云: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只此「忘形」二宇,則是制心之旨。雖然,與其忘形而心游萬物,曾未忘之不如,何耶?吾所以忘者,非惟忘形,亦乃忘心,心境俱忘,湛然常寂。   又問曰:今而有人,迷而不學,學而不遇,遇而不行,行而不成,抑時節末至,而因緣末熟耶?抑賦分良薄,而骨不可仙耶?答曰:古人目擊道存,未語先會,蓋在我已純金璞玉,惟求巧倕之定價,若泛泛無統,茫無所據,朝參師黃,暮參師李,今乍學道,明年學法,今日勒,明日懈,若如是以求尋直,是所謂自假不除,更求他真也。但以「信」之一字,為人道之階;以「勤」之—字,為行道之本;以「無」之一字應物;以「有」之一字凝神。久久行之,天其使聖師為子發蹤指示矣。學道之士思之。   又問曰:古之系易者,惟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固嘗究之矣,夫性與命,其一理耶?二理耶?答曰:先聖不云乎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實一理也。   又問曰:所謂金液還丹者,先則安爐立鼎,次則知汞識鉛,然後以年月日時采之,以水火符候煉之,故匹配以斤兩,法象以夫婦,結丹頭,飲刀圭,懷聖胎,產嬰兒,則可以身外有身,此修仙者之學也,愚亦嘗入其閫奧,而終有龍虎之疑、烏兔之惑,不知先生能出標月之指乎?答曰:壇爐鼎灶,本自虛無,鉛銀砂汞,本自恍惚,水火符候,本自杳冥,年月日時,本自妄幻,然而視之若無,而實有也。在乎斤兩調勾,造化交合,使水火既濟,金土相融,苟或不爾,則黃婆縱丁公以朝奔,奼女抱嬰兒而夜哭,故先輩盡削去導引吐納、搬運吞咽、呼吸存想、動作等事,恐人執著於涕唾精津氣血之小,而不知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之旨也。嗚呼!妙哉!結之以片餉,養之以十月,是所謂無中養就嬰兒者也。大要則曰: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里施功。又曰:憂惚里相逢,杳冥中有變。然雖如是,要須親吃雲門餅,莫只垂涎說□□(左飠右華,左飠右羅)。   又問曰:老氏所謂金丹,與大道相去幾何?道無形,安得有所謂龍虎?道無名,安得有所謂鉛汞?如金丹者,術耶?道耶?答曰:魏伯陽《參同契》雲,金來陽性初,乃得稱還丹。夫金丹者,金則性之義,丹者心之義,其體調之大道,其用謂之大丹,丹即道也,道即丹也。又能專氣致柔,含光默默,養正持盈,守雌抱一,一心不動,萬緣俱寂,丹經萬卷,不如守一,守得其—,萬法歸—。是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日月得一以明,萬象得一以生,聖人得一而天下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者一之體,—者道之用,人抱道以生,與天地同其根,與萬物同其體。夫道一而己矣,得其一,則後天而死,失其一,與物俱腐。子守之以一以為基,采之以一以為葯,煉之以一以為火,結之以一以為丹,養之以一以為聖胎,運之以一以為抽添,持之以—以為固濟,澄之以一以為沐浴。由一而一,一至於極,謂之脫胎;極其無極,一無所—,與道合真,與天長存,謂之真一。聖人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道非欲虛,虛自歸之,人能虛心,道自歸之。子欲得衣,—與之裳;子欲得食,一與之糧;子欲得飲,一與之漿;子欺得居,一與之堂;子欲得寒,一與之霜;子欲得熱,一與之湯。虛其心,忘其形,守其一,抱其靈,故能固其精,寶其氣,全其神,三田精滿,五臟氣盈,然後謂之丹成,一一於一,可以長生。先聖有云:後共身而身先,忘其身而身存。此誠有以也。   又問曰:愚夙昔夤幸,天假其逢,極荷大慈,剖示玄旨,如所問道,則示之以心,如所問金丹大葯,則又示之以心,愚深知一切惟心矣,恍然若有所得,雖欲喻之而無物可喻,雖欲言之而無語可言,但天機深遠,道要玄微,雖知藥物如此分明,而於火候則猶有疑焉。答曰:二十四氣,七十二候,二十八宿,六十四卦,十二分野,此乃天地推移,陰陽度運如是也,夫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三十日,一日有十二時,總計百刻,其間六陽六陰,無非一氣升降,在乎人身,則何以異於天地哉!此煉丹之法,所以攢簇五行,會合八卦,法天象地,准日測月,分徘卦數,布位星辰,以時易日,內修外應,上水下火,—文一武,故有進退之符,抽添之候,固濟之門,沐浴之時,卦象之變,造化之妙,謂之火候,一如月魄之盈專,潮候之消長,此卻簡易,不容輕傳,以其奪天地之造化,盜日月之魂魄故也。夜三更,吾將盟天以告子矣。先聖有云:雖知藥物,而不知神室,則不可結胎;雖知神室,而不知火候,則不可成丹。非子其孰能與於此?鶴林彭耜稽首再拜而言曰:耜雖不敏,願受教焉。

丹房法語與胡胎仙 呂先生鶴頸龜腮,適有鍾離之會;石居士鹿鼻鼠耳,偶逢平叔之來。嘆夤緣時節之難,豈名利是非之比。金丹大葯,古人以萬劫一傳;玉笥靈篇,學者之十迷九昧。月里烏,日里兔,顛倒坎離;水中虎,火中龍,運用復垢。采先天一氣,作鉛中之髓;奪星象萬化,為汞里之精。惟弦前弦後之時,乃望缺望圓之際。知之者,癸生須急采;昧之音,望遠不堪嘗。精半斤,氣半斤,總在西南之位;火一兩,葯一兩,實居東北之鄉。收金精木液,歸於黃庭;煉白雪黃芽,結成紫扮。《悟真篇》所謂華池神水,《知命論》又言地魄天魂。采之煉之,結矣成矣。如夫婦最初一點,十月成胎;似君臣共會萬機,百官列職。遇日中冬至,則野戰;退時中夏至,則守城。都來片餉工夫,要在一日證驗。九三二八,算來只在奼女金翁;七六十三,窮得無過黃婆丁老。更不用看丹經萬卷,也只消得口訣一言。子之來意甚勤,知汝積年求慕。非夙生有此豐骨,豈一旦用是身心!自來葯以至結胎,從行火而及脫體。包括抽添之妙,形容沐浴之機。無金木間隔之憂,有水土同鄉之慶。但須溫養,都沒艱辛。十二時中只一時,三百日內在半日。丹田有物,行性坐卧以無憂;紫府書名,生死輪迴而不累。瞭然快樂,自此消閑。這工夫,向鬧里也堪行;論玄妙,只頃中都交結。聚而不散,煉之尤堅。硃砂鼎、偃月爐,何難尋之有?守一壇、中央釜,惟自己而求,宜識陰陽,要知玄牝。龍精滿鼎,遣金童下十二重樓;鳳髓盈壺,令玉女報三千世界。此時丹熟,更須慈母借嬰兒;不日雲飛,方見真人朝上帝。

金液還丹賦   身木欲槁,心灰已寒。願飛升於玉闕,必修鍊於金丹。乾馬坤牛,衛丁公於神室,離烏兔,媒奼女於真壇。絳閣散郎,清期閑士。使扶桑育龍,奮超出火;而華岳白虎、飛牙入水,天爐地鼎,三關造化之樞機;日魄月魂,一掬陰陽之精髓。鉛里藏土,汞中產金。龜乃子爻,蛇乃午象,免為卯畜,雞為酉禽。四象五行,不離乎戊;三元八卦,宅資厥壬,朝既屯,暮既蒙,六爻有象;夜必復,晝必姤,萬物無心。由是三性會合,攢簇元宮,二氣升降,盤旋黃道;惟水銀一味,才變黑玉;故七返朱矽,乃成紅寶。朱橘瓊榴,交梨火棗。普天白雪,翩翻紫府之清飆;滿院黃花,隱映丹田之瑞草。吾知夫抽添何物、採取何地;生殺有戶、缺圓有時。以浮沉為清濁之本,以間隔明動靜之機。並正以抱—,持盈而守雌。舉世無人,能達此者;終日枯坐,不知所之。恩生害,害生恩,房躔見昂;主中賓,賓中主,斗度回箕。嘗謂大道無言,內丹非術。玄珠垂象,而陰里抱陽德;嬰兒結胎,而雄中含雌質。君臣之間,先後悔吝;夫婦之外,存亡凶吉。丁位之 jLl ,癸位之張,甲宮之女,庚宮之畢。刑德生旺,雖有否泰;沐浴潛藏,初無固必。藥材斤兩,東西南北以歸中;火候城池,二八九三而為一。如是則鵲橋河車,百刻上運;華池神水,四時逆流。榮衛寒溫,而鶉火鬼井;精神衰旺,而玄枵鬥牛。子母函蓋,身化心化;兄第塤簇,福修慧修。六畫動爻,見晦朔弦望之變;二至改度,有蝗蟲水旱之憂。真人寧宙妙縱橫,萬里溪山歸掌握。左軍右軍,自古仁義;大隱小隱,從今官角。風悄悄,月娟娟,片雲孤鶴,而長嘯一聲,編書遺後學。

必竟恁地歌   我生不信有神仙,亦不知有大羅天。那堪見人說蓬萊,掩面卻笑渠風顛。七返還丹多不實,往往將謂人虛傳。世傳神仙能飛升,又道不死延萬年。肉既無翅必墜地,入無百歲安可延?滿眼且見生死懼,死生生死相循旋。翠虛真人與我言,他所見識大不然。恐人緣淺賦分薄,自無壽命歸黃泉。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與氣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氣即非呼吸氣,乃知卻是太素煙;其神即非思慮神,可與元始相比肩。我聞共言我亦怖,且怖且疑且擎拳。但知即日動止間,一物相處常團圓。此物根蒂乃精氣,精氣恐是身中填。豈知此精此神氣,根於父母末生前。三者未嘗相反離,結為一塊大無邊。人之生死空自爾,此物湛寂何傷焉。吾將矍然以自思,老者必不虛其官。是我將有可受業,渠必以此示言詮。開禧元年中秋夜,焚香跪地口相傳。偶爾行持三兩日,天地舊月軟如綿。忽然嚼得虛空破,始知鍾呂皆參玄。吾之少年早留心,必不至此猶塵緣。且念八百與三千,雲鶴相將來翩翩。

煉丹不成作 八兩日月精,半斤雲霧屑。輕似一鴻毛,重如千秤鐵。白如天上雪,紅如猩猩血。收入玉葫蘆,秘之不敢泄。夜半忽風雷,煙氣滿寥泬。這般情與味,啞子咬破舌。捧腹付一笑,無使心煩熱。要整釣魚竿,再所秋筠節。

述翠虛真人安樂法   收斂神光少默然,頂門一路聚雲煙。且昇陽火烹金鼎,卻降靈泉灌玉田。交結只於牛渚外,分明正在鵲橋邊。工夫九九數六六,此是人間安樂仙。

呈萬庵 歸山   生死輪迴第幾番,塵塵劫劫不曾閑。—潭湛綠是非海,千尺粉青人我山。性地靈苗思水國,心天明月掩雲關。衣中珠子無尋處,今且隨緣煉大還。 採藥   五蘊山頭多白雲,白雲深處葯苗芬。威音王佛隨時種,元始天尊下手耘。石女騎龍攀雨術,木人駕虎摘霜芸。不論貧富家家有,採得歸來各一斤。 爐鼎   須信先天事事無,陰陽陶鑄此形模。真空平等硃砂鼎,虛徹靈通偃月爐。九竅可風壇撣暖,二時失火藥材枯。只此一點無名焰,煉出人間大丈夫。 火候   無位真人煉大丹,倚天長劍逼人寒。玉爐火燃天尊膽,金鼎湯煎佛祖肝。百刻寒溫忙裡准,六爻文武靜中看。有人要問真爐鼎,豈離而今赤肉團。 沐浴   葯爐丹鼎火炎炎,六賊三屍伯令嚴。無去無來無進退,不增不減不抽添。愛河浪靜浮朱雀,覺海波深浸白蟾。一自浴丹歸密室,太陽門下夜明簾。 溫養   金翁奼女結親姻,洞口桃花日日春。拾得一輪天上月,煉成萬劫屋中珍。黃婆即是母之母,赤子乃其身外身。龍漢元年消息斷,威音前面更何人? 脫胎   青天白日一聲雷,撒手懸崖了聖胎。有眼如盲光爍爍,無繩似縛笑哈哈。黃金殿下千株柳,碧玉堂前萬樹梅。辜負鴛幃人寂寞,秦樓宴罷盍歸來? 金丹   佛與眾生共—家,一毫頭上現河沙。九還七返魚游網,四諦三空兔入罾。混沌何年曾結子,虛宅昨夜復生花。阿誰鼎內尋丹藥,枯木岩前月影斜。 沖舉   自從踏著涅槃門,一枕清風幾萬年。弱水蓬萊雖有路,釋迦彌勒正參禪,誰將枯木岩前地,放出落花啼鳥天。兩個泥牛斗入海,至今消息尚茫然。 參同   道人家在海之南,來訪廬山老萬庵。露柱燈籠同請舉,憎堂佛殿總和南。山河大地自群動,蠢動含靈共一龕。齏里魚淹未死,此香炷向活瞿曇。

水調歌頭四首 一   金液還丹訣,無中養就兒。別無他術,只要神水入華池。採取天真鉛汞,片餉自然交媾,一點紫金脂。十月周天火,玉鼎產瓊芝。   你休痴,今說破,莫生疑。乾坤運用,大都不過坎和離。石里緣何懷玉,因甚珠藏蚌腹,藉此顯天機。何況妙中妙,未易與君知。 二   不用尋神水,也莫問華池。黃芽白雪,算來總是假名之。只這坤牛乾馬,便是離龍坎虎,不必更猜疑。藥物無斤兩,火候不用時。   偃月爐,硃砂鼎,總皆非真鉛真汞。遇之不煉要何為?自己金公奼女,漸漸打成一塊,胎息象嬰兒。不信張平叔,你更問他誰? 三   要做神仙去,工夫譬似閑。一陽初動,玉爐起火煉還丹。捉住天魂地魄,不與龍騰虎躍,滿鼎汞花干。一任河車運,徑路入泥丸。   飛金精,采玉液,過二關。金木間隔,如何上得玉京山?尋得曹溪路脈,便把華池神水,結就紫金圓。免得饑寒了,天上即人間。 四   土釜溫溫火,橐籥動春雷。三田升降,—條徑路屬靈台。自有真龍真虎,和合天然鉛汞,赤子結真胎。水裡捉明月,心地覺花開。   —轉功,三十日,九旬來。抽添氣候,煉成白血換枯骸。四象五行聚會,只在一方凝結,方寸絕纖埃。人在泥丸上,歸路入蓬萊。

四、呂祖鼎器歌 鼎器本是乾坤體,大葯原來精氣神。若會攢來歸一處,須用同心三個人。 三個人,無他說,只要真師真口訣,指破陰陽三品丹,方可存心待明月。 待明月,也莫遲,收拾身心且築基。劈開塵心拋孽網,驅除五漏斬三屍。 斬三屍,見鑄劍,煉己通靈知應驗。剛柔變化任施為,萬里驅妖如掣電。 如掣電,劍方靈,掛向南方護水晶。若遇北方陰鬼起,一刀兩斷不容情。 不容情,常清靜,心中皎潔如明鏡。鏡心寂滅若虛空,始得臨爐無弊病。 無弊病,可安爐,調和鼎器莫心粗。言語不通非眷屬,龍興虎旺始堪圖。 始堪圖,觀復作,鑿開混沌鴻濛竅。靜觀虎嘯與龍吟,自然華池神水到。 神水到,辨浮沉,莫教時過枉勞心。鉛遇癸生須急采,金逄望遠不堪親。 不堪親,休亂取,地裂山崩難作主。不知止足必傾危,盛夏嚴霜冬大暑。 冬大暑,不遭逢,三寶牢關密守中。太極自然生造化,趁時搬取入黃宮。 入黃宮,須愛護,十月澆淋休失誤。子行陽火虎龍交,午退陰符自保固。 自保固,暫相離,端坐忘言更待時,輻輳循環終則始,三百六十莫違期。 莫違期,為則例,悟明真理須當契。若還執著爻象行,只恐勞神形蠹弊。 形蠹弊,往來堅,只恐心機未得閑。思慮慕真毫髮錯,鉛消汞散不成丹。 不成丹,思煉己,皆因失卻玄中理。水干火燥要調停,刑德臨門知進退。 知進退,勿憂凶,煉就爐中一點紅。產個嬰兒兌氣足,三年溫養似痴聾。 似痴聾,真快樂,靜里調神離軀殼。東西南北任遨遊,出入往來乘白鶴。 乘白鶴,脫塵埃,三島神仙集會來。一任桑田變滄海,我身無事掛靈台。 積功累德超凡世,依然現化度群迷,那時方遂男兒志。

五、《百字碑》 養氣忘守言,降心為不為。 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 陰陽生返復,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 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後記 我想了好久才開這個講座,我感覺十個人會出來,會到我身邊來,所以我在等。從82年來我已有了100多名徒弟或學生,全國各地都有,從沒有這次能把講義和錄音都傳給你們,是從沒有過的。包括在氣功高潮時也沒如此詳細的講解,這是緣份,是機會。當然我們現在傳的是南宗築基修持方法。丹道修鍊不難,難的就是不明入手之處。大家也看到了最近論壇上花酒、舍脂、居然、同塵等一些學者,與我探討丹道理論,你們也看到了,我奇怪的是:第一,他們說有師傳,但不願持戒去修,甚至於自律修都不願,很奇怪這道怎麼去修,到現在我都很小心的去修,這是很難的。不持戒修,最終是到不了頭的。還不如去練健身,練操1、2、3、5……,香港也有,何必煉丹道。丹道靜,看上去容易,煉起來快,但會內火燒。 我們是煉精化氣以後,煉精化氣,也可以血液循環的血質之氣,血質之氣煉化,將血質之氣返回骨道,這叫金液還丹。所以男子這血尊貴。 這兒有女性,當然還有女友妻室的,促進女性修。女性修鍊與男性不同在女性的鼎在二乳中間(膻中),女性的爐為胞宮(子宮)。為什麼,因為女性以化乳汁之氣為主,女性的元精起用在二乳中間,由沖脈上行,化二乳之氣,由二肋上去帶動,再返下來生血,但關鍵是女性靜不了,女性直接與血打交道,男性要有一個過渡。男性修到大定之時,男性的乳房有女象,也在顯要出來,也要下墜,富貴象透出來。女性要相照,在南宗,不管是女性還是男性,女性不提倡斬斷赤龍,是女性修得非常好了,完善了才允許斬掉,與北宗不同,要完善後天后返先天,女性要化她乳汁之氣煉血,血化氣走骨道,也要破地獄,煉血破獄,再是金液還丹全走骨道,背脊骨髓,與男子一樣。己走中宮,這就是曹溪路,走骨道。這就是走金液還丹,金液還丹稱為七返。前面的講過的是玉液還丹叫九還,我教的這一切,包括三田返復,經脈通臟腑等也叫九轉,古法破給你們聽九轉七還,玉液還丹就是九轉,走九宮,是後天返上來,返臟腑,是有形的,九轉七還,意為後天返先天,光談九轉不談七還不行,光談七還不談九轉就會變成空中樓閣,呂祖講的很清楚了,只有金丹最的端,是把玉液還丹丟了,但有呂祖的書里有,藏在百字碑里了,這多年談的丹道就是九轉是玉液還丹,七轉是金液還丹。九轉是起手,為腎宮為一,是臟腑走經絡,經絡走臟腑,後天還先天,先天培補足再抽坎填離,九八交相填,是在玉液還丹中,現有個還丹訣,在大丹直指里丘祖機也寫過,這就是我們說的九轉是房子,先把先天的房子培好,是煉精化氣,鍊氣化形的整個過程,九是走臟腑,七是走骨道。所以沒有先天之質,骨髓是生血的,只有返到與骨髓相同之質才能返走骨道,骨髓多了才能返腦髓,這就是還精補腦的精字,是精華,精微物質,不是男子之精子,如果是男性精子那就大錯特錯。是升華之精氣之精,只有血質之氣才能返到骨髓與骨髓相通,所以男子的血精貴,也就是精氣要化為血氣,血氣要進行收藏,為什麼要把肝臟脾臟要進行互為烹煉,就是這個道理。但一定明白,只有在臍內一寸三分,才能徹底聚化的地方,他可以走往來之相,形成太乙之氣後,可以激化命門的元神,啟動命門的元精,元氣,元神,因為命門才能與大腦相呼應,還有膀胱在提煉烹煉有大的作為,因此說這個過程我們這也就是一個修道的後天返先天的存想加意識流加借用天機的同步共振過程,加以返還,首先將人的身體身理器官,套在後天的八卦之中。在我們寫八卦里習慣,上面為南為離卦為九為心為丁火,下面為北為坎卦為一為腎為癸水,這是南北立相,這個口訣也就是戴九履一,正左邊東方為震卦為三(三是排列數)為肝為乙木,右邊為西為兌卦為七為肺為辛金,其下面為西北方為乾卦為六為大腸為庚金,左邊為東北為艮卦為八為小腸為丙火,再上面西南方為坤卦為二為膀胱為腹為壬水,再左面東南方為巽卦序列數為四為膽為甲木,這套上的為道教行話為內五行,艮卦為艮仰盂,一橫在內,道家易經是由外往內,從外向內看,這是內斂自化,以守中宮為主,為脾胃為五,中間為戊己土。與儒家不同是向外,道家當一定時候走先天卦時也是向外擴張。 口訣 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二四為肩, 六八為

還丹訣圖

巽 離 坤 明:張介賓 納甲歌 四 九 二 甲 丁 壬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 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藏; 震 戊 兌 三焦陽府須歸丙,包絡從陰丁火旁. 三 五 七 乙 己 辛

艮 坎 乾 八 一 六 丙 癸 庚

我此處還丹訣,應為口訣理解。但內面的「訣」,有靜態煉法,有調用煉法。靜態煉法為守「竅」,動態煉法為「返還」,一陰一陽為之道。陽極陰生,陰極陽生。「九還七返」既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師傳就是要傳內竅,既是方法。 在外界看修鍊是很靜的,其實在內在都在動,內五行的調運。 練時最好是一個人,如果與別人在一起就易有別人的氣的感覺,坐著練,調整臟腑,有舒服的感覺就行,不要刻意,調動的能量最後守中宮回到臍內。迴風混合。鼎口在小腸與脾胃交接這處,在中脘處也就是水汾穴與闌門穴處。中宮也就是黃庭,由鼎口回到鼎中來。 大腦有八個瓣,手指的末稍神經,都是剌激點,也起到內部的同步共振,求太乙之氣,培元固本,後天返先天。這就是玉液還丹。是五臟六腑的調整,九轉七還穿在其中,以後築基完成了,培元固本後,採藥也用他。 先靜後動,先動後靜與個人不同,在於每個人的體悟與感覺不同,最後都要回到鼎中來,從復掐至少一個小時。左手掐左手右手平托,放在腹部。先入靜,返照臍內,再掐就是動。反之也一樣,根據自身情況而定,意到氣到就是一個化字,存想不想也行,對應點知道,意識流知道,這就是一個化字,有化血化精化五臟之氣,不要執著意到即可,放鬆心靜後就自然有感覺,也就是寂然不動感而遂能,恬淡虛無,真氣從之。

再講第二個訣 金光咒與訣 金光咒訣是配合你們存想北斗用,一、可以護體。二、調節肺部皮毛的開合,抵禦外邪。三、引動大家玄關竅開,心裡的智存如何。內藏有南北二斗,斗綱隨我轉,我們守中宮。 金光咒與訣,在道教,科儀,齋醮,施法中,無不運用。在起壇中可威懾鬼神!熟讀之中,心靈神會,必達通靈。辨析正邪。有制鬼卻邪,制敵懲惡之功效。現將訣咒的配用詳解如下: 天地玄宗 指掐四指的根部橫紋節內側 子時 萬氣本根 用大母指掐中指的根部橫紋節內側 丑時 廣修億劫 用大母指掐食指的根部橫紋節內側 寅時 證我神通 用大母指掐食指的中節橫紋節內側 卯時 三界內外 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中節橫紋節內側 中宮也稱玉清訣 唯道獨尊 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上節橫紋節內側 體有金光 用大母指掐中指的指尖 上七句組成:北斗

覆映吾身 回位再用大母指掐四指的根部橫紋節內側 子時 視之不見 再用大母指掐五指的根部橫紋節內側 亥時 聽之不聞 再用大母指掐五指的二節橫紋節內側 戌時 包羅天地 再用大母指掐四指的二節橫紋節內側 養育眾生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中節橫紋節內側 又是中宮 頌持萬遍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上節橫紋節內側 身有光明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指尖 此七句組成南斗

三界侍衛 再回到用大母指掐四指的根部橫紋節內側 子時 五帝伺迎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根部橫紋節內側 丑時 萬神朝禮 再用大母指掐食指的根部橫紋節內側 寅時 馭使雷霆 再用大母指掐食指的中節橫紋節內側 卯時 鬼妖喪膽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中節橫紋節內側 驚怪忘形 再用大母指掐四指的中節橫紋節內側 內有霹靂 再用大母指掐五指的中節橫紋節內側 雷神隱名 再用大母指掐五指的上節橫紋節內側 洞慧交徹 再用大母指掐四指的上節橫紋節內側 五氣騰騰 再用大母指掐中指的上節橫紋節內側 金光速現 再用大母指掐指尖 覆護真人 外製結金光決定形,內調回中宮。更深運用需師指引 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

闡述:在佛道教施法的過程中,都用訣咒,不同的特性是道教內涵性交強。固定性少。變幻中結訣多。其要求必明與人體內在與外在感應互通。以達到激活關竅。靜則迴風混合,動則雷霆風雲。(當然我對佛教法不精通,不敢冒然評說) 反思: 1、陽光三見,是否由此內煉外證。是否是內丹外法的實修處,祖師們是否隱了很多不 傳,免遭天遣?心與氣合,氣與神合。是不是虛幻的。 2、先天道,為無為法。他是否是有為化無為。陰陽相生為之道。 說實話:現代人很幸運。學得較多,看的書多,而我的時代,師傳最多講三遍,就是親父也是如此。不許作筆記。 上傳完畢,我處雷霆交加,火雷也。

經過七天,我們的修鍊是混元派,與北宗鍾呂金丹派是一個法脈,實際上鍾呂法脈所有爐鼎就從這個起來,可以找丹經書,不然我們配的訣就盲然不一樣了,我們這個方法,在家練,也可以自己練。南宗混元派法脈我會慢慢闡述,注意安爐設鼎由他起,如果安爐設鼎一錯就門門錯,後面就不一樣了,不然訣配上去就也沒用,正午配上去也沒用了。凝神入氣穴,二眼內視,我反覆講你們反覆煉,再加上玉液還丹,就是讓大家在化方面逐漸下手,這樣就慢慢的內斂自化,也就是內斂自化的根本的作用,南北宗運內五行是一樣的,如果入靜舒服,可以不要動訣。

推薦閱讀:

婚紗照用黑白的是否得當?
道家的思維方式與認識目的論
屬兔的人2017年沖太歲,如何化解?
古琴道家
儒家是水,道家是雲,佛家是空氣

TAG:教材 | 道家 | 丹道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