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閱讀教學要「六多六少」(甘其勛)

近日在南京的一個中小學語文名師研修班上,聽了來自9個省市的24位老師說課,高興地看到年輕老師正在迅速成長。他們大都專心敬業,對語文教育充滿熱情,對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樂於接受,敢於實踐;學歷較高,基本功好,製作和使用多媒體課件相當熟練;確定課文的教學目標時,有的能考慮其在全冊和單元中的位置,能從三個維度分解,有知識、有能力、有方法;教學思路清晰,教學流程大都完整流暢;有的還注意學生年齡特點,在調查學情的基礎上設計教案學案;板書設計簡潔直觀,有助於學生解讀課文;大都能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拓展學習視野;有的還注意語文美育,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少數老師在課標的指導下,還試圖展示個人的教學追求與個性。總之,生氣勃勃,令人鼓舞。

但和幾位擔任評委的中年教師和教研員交換意見時,一致認為這一批活躍在第一線的優秀青年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發展專業能力。為此,我代表評委會提出了閱讀教學的六點希望:

一、關注語文運用多一點,「挖掘」思想意義少一點。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規定: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在教學建議的關於閱讀教學部分,反覆告誡要注意「六要六防」:

1.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防止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

2.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

3.要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

4.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

5.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

6.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定義。

況且,中小學教科書中的課文,有的是文學作品,主題一般較含蓄;更多的是非虛構的「寫實作品」,或稱「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旨意一般比較顯豁,如《背影》,是記事寫人的寫實散文,表達對父親的理解和歉疚的意思可以說是一目了然,無須去「挖掘」,教學時重在學習作者怎樣用準確得體的文字來表達這種感情。

我們看到,在說課過程中,仍然有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有模式化的解讀,有過深分析的痕迹,有的還較明顯。

二、適當目標多一點,超高設計少一點。

《語文課程標準》閱讀教學總的目標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誌,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課標對7~9年級閱讀教學目標和內容的主要要求是:

7.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8.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繫,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閱讀新聞和說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獲取主要信息。閱讀科技作品,還應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閱讀由多種材料組合、較為複雜的非連續性文本,能領會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應該說這些要求比較適當,但說課時有的老師過分拔高教學要求。如學習張志和的《漁歌子》後,要求學生探究「漁翁文化」,學習《孤獨之旅》後,要求學生體驗「孤獨之美」,都超越了學生的認知水平,而像是文學碩士的研究課題了。

三、教給方法多一點,無關活動少一點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各學段關於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慣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

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豐富積累、增強體驗,培養語感。

我個人認為,有朗讀、誦讀必有聽讀。聽讀也是中小學生必須學會的閱讀方法。

不同的文本適用於不同的閱讀方法,各種方法自有特點:

朗讀——以聲傳情,要教給學生重音、停頓、節奏、聲調等知識;

默讀——見形知義,默讀速度小學5~6年級學生要達到每分鐘300字,中學7~9年級學生要達到每分鐘500字;

精讀——細研深思,教科書每單元前三課是精讀課文,教師應給學生作精讀示範;

略讀——提綱挈領,要教會學生只讀一遍課文就能粗知大意,抓住主要內容,教科書每單元後兩課一般是略讀課文,應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作適當點撥;

誦讀——熟讀成誦,通過反覆大聲朗讀,加強記憶,增進理解,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誦讀可以說是精讀的一種方法,單獨列出,是為了突出它在古詩文學習中的特殊作用;

瀏覽即快速閱讀,也可簡稱為快讀,快讀——一目十行,是眼腦直映的視讀方法,多用於在海量文字中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

聽讀——聞聲解義,聽老師或同學的朗讀,就能領會課文的主要觀點;專註地聽讀,能聽出別人或自己朗讀時的錯誤或重複、遺漏。

這些都是中小學生必須學會的最基本的閱讀方法。教學時可以組合使用,比如用朗讀、誦讀的方法學習精讀,用默讀的方法訓練略讀,用快讀提高瀏覽搜索的速度等。

然而在說課時,老師們對這些看似普通的閱讀方法,並未給學生有效的指導,也沒有一位老師說明一節課要給多長時間讓學生自己讀書。

四、語言示範多一點,聲畫視頻少一點

語文課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課,只能用語文的方法來教,而不能用政治課、思想品德課、周會活動課或者音樂、美術課的方法來教。聲畫視頻只能作為輔助手段,而不能喧賓奪主。課文是學生學習的典範語言,老師的課堂用語是榜樣語言,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是夥伴語言,各有作用。教師的課堂用語要規範、準確、簡明、連貫、得體,最好還能有魅力。如說朱自清的父親寫信向他「求和」,就不如用「示好」恰切。

五、實際效果多一點,無效勞動少一點

說課老師的教學設計,或多或少有形式大於內容的傾向,一節課教完,究竟讓學生學到了什麼,還值得反思。我們主張形式主義的無效勞動少一點,而講求實效的具體教學措施要多一點。課前要做學情調查,了解哪些是學生已知的,可以一略而過;哪些是合作學習就能基本學會的,可以稍加點撥;哪些是合作學習也不能解決的,教師該講就要講;哪些是即將學到的,可以留待以後再學。反之,學生已知已會的,大講特講,學生不知不會的,偏偏不講不學,就勞而無功了。

六、自我感悟多一點,文字搬運少一點

我們認為,語文教師的基本功,除了普通話、粉筆字、做課件等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對課文的解讀。要用自己的眼睛讀課文,讀出自己的發現;用自己的頭腦思考課文,讀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語言教課文,教出自己的特色。而說課時,有許多似曾相識的語言、畫面、音樂。因此,希望老師們多花功夫自己讀課文,少照搬照抄教參,或從網上下載現成的教學設計。

比如這次說課中有三篇小說:《狼》是文言短篇小說,重在講屠夫如何運用智慧戰勝兩狼,屬情節小說;《楊修之死》是長篇小說節選,通過楊修與曹操的糾葛刻畫了兩個人物形象,屬人物小說,再仔細研究,楊修在整部小說中是次要人物,性格比較單一,是「扁平人物」,而曹操是主要人物之一,性格複雜多變,是「圓形人物」;而《孤獨之旅》寫少年放鴨子的經歷和心情,屬當代心靈小說。如果都套用情節、人物、環境的「小說三要素」,就有可能教成一個模式,味同嚼蠟。

總之,《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頒發已三年,而第一線老師重視、學習還不夠,希望學習新課標,領會新精神,並用於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推薦閱讀: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策略
《星盤奇門》實戰教學案例大集錦——人生氣運類
國標舞教學 交誼舞 教學 倫巴 5、可變化的基本步 6、阿...
【芭蕾舞視頻】【舞蹈教學】表演專業形體訓練 古典芭蕾基本功
如何在教學的每個階段中,正確使用節拍器?

TAG:閱讀 | 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