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新詩鑒賞(53)?胡慶軍?夢桐疏影?蓉兒?徐志摩?劉半農
漢語新詩鑒賞之五十三
胡慶軍/夢桐疏影/蓉兒/徐志摩/劉半農
胡慶軍(1969-),河北黃驊人。,著有詩集《走向成熟》、《遠去的風景》、《站在時光的邊緣》等。
父親說鹽是大海的圖騰 父親說,鹽是大海的圖騰 雖然父親一生沒見過海 但父親常說 人要有鹽的品質海的胸懷 父親是個純粹的老農 一生用樸素的思想 與土地默默交流 父親把鹽看作生活本質 父親說做人要像鹽 正直純潔表裡如一精誠團結 父親說,生活再苦 有鹽的調劑就會有滋味 勞作的父親常常汗流滿面 父親說汗水是鹹的 生活就是鹽的演繹 老牛與犁耙 鋤頭與草帽 汗水和鹽 是父親最親密的伴侶 父親渴了 幾口涼水就能滿足 父親累了 一支劣質煙就能解乏 父親餓了 一口饅頭蘸一口鹽水就很幸福 父親一生沒有驚人的壯舉 父親對鹽的理解如同理解自己的人生 只是用汗水把土地 澆灌得肥沃流油 然後換來五穀豐登的笑紋 父親老了 歲月的鹽水把他銹成一把鐮刀 讓他勤勤懇懇地 收割自己的一生
(選自:胡慶軍詩集)
[賞析] 詩中「父親」這一形象,就是讓詩歌與現實聯繫得更緊。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詩的現實性吧!由此實現了自我的敞開,擴展了「自我」的邊界。由「我」到「父親」,既是一種敞開與延伸,又與後者構成了某種對接關係,詩人的感興、想像與寄託正是經由這種對接,連起了自我內心與現實,使詩歌維持住了必要而又必然的平衡。「父親一生沒有驚人的壯舉/父親對鹽的理解如同理解自己的人生/只是用汗水把土地/澆灌得肥沃流油/然後換來五穀豐登的笑紋//父親老了/歲月的鹽水把他銹成一把鐮刀/讓他勤勤懇懇地//收割自己的一生//」。也正因為如此,胡慶軍的詩歌所呈現的世界與內心之間的感應,純粹、深情,具有一種精心細緻的品質,讓無形的思緒於有形中滲透,很好地挖掘一種從心底噴發而出的真實的情感意象。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詩人善於發現生活,用詩歌來證實詩人對現實的關注程度。首先要忠於生活、熱愛生活,熟悉生活,腳踏實地、純正地走過生活,然後體會生活、豐富生活,對生活的細節敏銳感受,這種表達,真摯,直抵人心,是詩人心靈的出口 (覓雪嫦晴/文)
夢桐疏影,本名張鑒。重慶璧山人。70後女詩人。詩集《北緯29度的芳華》(三人合集)出版中。
吞噬
她蹲在樹下,數著地上的枯葉
時值三月,花開滿枝
她走在風雨中,舔舐著齒頰留香的年月
慾望沉澱,清澈如水
沒了慌亂,沒了恐懼
她開始沉默。寫著疼痛和死亡
星光撕裂,她擋不住爬上額頭的草木瘋長
她懷抱暮雲、落紅、玉的碎片和四散的菊香
夜的鳥鳴,分開時間和河水。孤獨
浸泡著夜的白。風生水起
她來去呼嘯自如
在觀念的颶風中心,鮮衣怒馬
頂著紅色的長髮,普拉斯一樣
從灰燼中飄然升起
像呼吸空氣般吞噬神靈和自己
(選自:夢桐疏影新浪博客)
[賞析]
夢桐疏影的這首詩以春為底色,描寫了遠去的愛情與人生感傷,在春暖花開時進行反向感悟與思考,這點尤為奇特可貴。作者在精短的文字中,展現了意象的繁複與環境的無限重疊,達到了變化氣質之巨大美感。
該詩起句奇崛,陽春三月的美好時節,一個女子無心賞花,卻蹲在地上細數落葉。當然,那或許不是落葉,而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哀怨,或者是飄然遠逝的歲月。接著作者寫她行走於風雨之中,舔舐著,回味著曾經齒頰留香的美好歲月,不過這個時候的她,慾望沉澱,內心澄澈如水,已能從容嫻靜,不慌不懼。「她開始沉默。寫著疼痛和死亡」。熱烈的青春,飽含著激情、夢想,也飽含著憂傷、疼痛、思念等,只是曾經的美麗已遠去,當額頭瘋長出縷縷皺紋,我們只能懷抱著昨天的點點落紅殘香入眠。其實這就是我們無比真實的生活寫照。
歲月已深,「孤獨/浸泡著夜的白」,在寂靜的夜色中,留在她的耳畔的只有和悅的鳥鳴,這裡隱匿有一些釋懷與落寞的放鬆情結。無情的時光浸泡著我們孤獨的歲月,觀看人世間風生水起,在呼嘯狂亂的紅塵中我們的腳步依然來去自如,隱藏在這裡的原因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她因為自己的心底藏有一個久違的魂靈,它總是讓人們永遠為此而揮之不去,也許詩人的某種內涵就是要在孤獨之中去享受自己的一生。
作者還想告訴我們:雖然美國著名女詩人希爾維亞·普拉斯的夢境一生都是破碎了的,但是,她卻在從天堂到地獄的痛苦旅程之中,最終遁化形成了從廢墟之上站立起來的一位光芒耀眼的詩壇巨人。
夢桐疏影喜歡在語言之中進行一番極為冷靜又平和自如的閑散敘述與自我心態的傾情表達,讀她的詩,在你的心中就會有一種積極向上且逐級升華的美感,一如她在引領我們攀沿著一級級上升的石階,她就以這樣的心景在春光中聆聽著陣陣鳥鳴。
此首詩作的成功之處還在於描寫春天,卻能用一片枯葉將我們的目光牽引到了無限漫長的時間、無限廣闊的空間,乃至人生哲學的象之中。大師瓦雷里說:「詩歌沒有真實的意義。」而女詩人夢桐疏影卻從她那沒有真實的意義的詩中表達出了她心中內部所隱藏著的真實與體驗人生的深切感受。 (巴曼/文,巴曼推薦)
蓉兒,本名張笑蓉。浙江浦江人。60年後女詩人。著有詩集《紫藤花輕輕地開》。
鄱陽湖戀情
千里波浪
借用鳥兒的翅膀 反覆練習
月光的指法
(選自:台灣《葡萄園》詩刊)
[賞析]
如何在三行裡布下千里(年)道場,單靠語言本身的獨立行走很難抵達夢想的核心,這已是千百年來的苦行僧們爭執不下又不得不四處化緣以存生息的無奈之舉:借米下鍋或者借鍋煮飯。在幾經碰撞終於相通的東西交徑的走廊中,詩歌因接納了繪畫的布施,從而在衣衫百結中學會了另一種美(琵琶半遮面以及欲說還羞)的表現;詩歌因接納了建築和雕塑的布施,從而在貧寒、羸弱中豐滿了腰身,凸顯出了線條的豐腴姿態和飛逸之美;詩歌因接納了舞蹈的布施,從而在虛靈的韻轉中學會了飛猱般的承接和驚鴻般的轉身;詩歌因接納了音樂的布施,從而在節奏的振蕩中學會了聆聽天籟之音,並從天籟之中撫摩到了靈魂的交響,從而融會於天人合一的大河之中。
此詩則多蒙恩於音樂的布施,並在千里波浪之上,借用鳥兒的翅膀和月光的指法,風吹笛,浪擊鼓,雲帆挑撥絲竹,演奏了一場西皮流水、民族風情的絕戀舞劇! (亞夫/文)
徐志摩(1896-1931),筆名雲中鶴、南湖等,浙江海寧人。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遊》等。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樹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選自《猛虎集》,新月書店1931年版)
[賞析]
「康橋」即英國劍橋大學所在地,詩人於1920年10月~1922年8月曾在此讀書生活,對這裡存有特殊的情感眷戀。此期是詩人一生中重要的轉折點,「康橋」開啟了他的詩情詩興。正如詩人後來所言:「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文化》)1928年詩人舊地重遊,往日的生活場景一幕幕在他心裡閃現,詩人由此吟誦出對康橋的深切情感。這首詩語言清新秀麗,節奏柔婉輕盈,情感細膩真摯,如一曲悠揚徐緩的輕音樂扣人心弦。
詩的第一節抒寫了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的依依留戀情形。歲月輕輕流逝,詩人別後重歸,面對令他景仰的康橋,腳步不由自主地調慢放輕。詩人用三個「輕輕的」渲染了康橋的寂靜氛圍與自己內心的寧謐心境。「西天的雲彩」可人純真,洋溢著溫存通達的人情之味,「我」懷著淡淡的惜別之哀「輕輕的」向它告別。詩人在康河裡泛舟漫遊,尋找昔日的夢。那河畔的柳樹在他的心裡是有生命有靈性的「夕陽中的新娘」,她那婀娜綽約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水裡,也蕩漾在詩人柔情似水的心裡。河堤的軟泥上,遊絲般溫潤柔軟的「青荇」舞動著「臂膀」在水裡招搖,似乎洋溢著對詩人的熱情歡迎之情。漸漸地,詩人沉醉在康橋溫婉柔美的景色中,陷入物我兩忘的境地。他甘心做一絲水草,隱匿在康河那溫和柔滑的水波里,享受令人愜意留連的愛撫。樹蔭下的一潭清泉,詩人疑作是天上的絢麗彩虹,凌亂自由的水藻將它揉碎,閃爍著星星點點的光亮,如彩虹的夢一般夢幻迷離。想像自己如一位隱士,詩人撐一支長篙向草色深處漫遊,沐浴在清爽的晚風與明麗的星輝里,此情此景挑起了他放歌的熱情。然而詩人「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既然要離開,又何必招搖過市地去打擾康橋原本靜謐的氣息,褻瀆她悠遠深邃的美。倒不如瀟洒地來,悄悄地去,輕輕地作別,「不帶走一片雲彩」。詩的最後一節三個「悄悄的」連用,與首節迴環呼應,使詩歌情感豐滿完整,體現出詩作一氣呵成的連貫感。
全詩共七節,四行一節,每行字數基本一致,於參差變幻中見齊整。節節押韻,逐節換韻,每行兩頓或三頓,法度嚴謹又不僵硬做作,使詩句抑揚頓挫,朗朗上口,蕩漾著音樂的優美節奏與靈動旋律。詩行排列兩兩對應,錯落有致,與詩人情感的潮汐契合。詩人將對往昔的回憶與離別的哀怨雜糅在康橋的美景中,景中見情,情景交融,構成一幅靜謐婉約、濃郁雋永的圖景。聞一多曾提出的「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的詩學主張得到徐志摩的尊崇,這首詩可謂「三美」具備,體現出詩人熟稔凝練的詩歌技能。 (齊浩/文)
劉半農(1989-1934),江蘇省陰縣人。著有詩集《揚鞭集》、《瓦釜集》。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飄著些微雲,
地上吹著些微風。
啊!
微風吹動了我頭髮,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戀愛著海洋,
海洋戀愛著月光。
啊!
這般蜜也似的銀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魚兒慢慢游。
啊!
燕子你說些什麼話?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樹在冷風裡搖,
野火在暮色中燒。
啊!
西天還有些殘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選自:1923年9月16日《晨報副刊》)
[賞析]
這首詩是 「她」字之父劉半農在1920年旅居倫敦時創作的。詩的中心意象是「她」,全詩共四節,每一節都在低吟著思念「她」的綿綿情意。無論「她」代表的是遊子遠方的祖國,還是思戀者心中的戀人,都不影響詩中真情喚起讀者心靈深處的思念。1926年,經趙元任譜曲後,《教我如何不想她》更是傳唱一時,成為中國早期藝術歌曲的經典。
詩歌的四節是四個時空變化的場景,它們都是從廣闊的悠久而流動的人生世相中攝取的一個瞬間,一個片段。 「天上飄著些微雲,地上吹著些微風。」,在天與地構築的巨大空間,詩人捕捉的是「微雲」「微風」這種飄渺淡雅的事物,微微雲與風即能引相思,突出了一個懷有思念的人內心纖細而善感的特質,他的心就像輕柔的髮絲,微風拂過就可以「吹動」它,有了這種對景對人的細微刻畫,一句「教我如何不想她」就顯得合情合理;詩人表現白天的思念透露著一絲俏皮,夜晚的思念則充滿了浪漫的氣息,詩歌第二節的用移情的寫作方法描繪了月光與海洋繾綣纏綿的感情,「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月光。」詩人把月光和海洋契合無間、依傍難分的情景比作「蜜也似的銀夜」,在情致上甚至高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的哀怨,如「蜜」的「銀夜」給相思這種令人難眠的情愫抹上一縷明亮的色彩,讀者彷彿可以看到一個望月懷遠的人再次低吟「教我如何不想她」時含淚的微笑。
一日的相思不足道,一年的相思便可嘆了。詩歌的第一、二節寫白天與月夜,暗示一天的時間變化,第三節和第四節則跨越春、秋兩季,來表達更長久的相思之情。「水面落花慢慢流」化用古典詩詞中「花自飄零水自流的。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意境,把憐惜時光流轉的哀愁鋪於紙上,青春易逝的現實使第三節「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感嘆顯得凄清而寂寥,詩人對燕子的疑問「燕子你說些什麼話?」表達了「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困惑與無奈,「水底的魚兒慢慢游」看似隨意的一筆,卻暗含「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相思之味。「枯樹」「冷風」「野火」「暮色」「西天」「殘霞」描繪了深秋蕭瑟的傍晚,詩歌第四節把「相思」置於荒涼冷寂的環境中,「教我如何不想她」所表達的意蘊變得更為豐富,既飽含熱切的渴望之情,又充滿悲涼的失落之感。
全詩把日思、夜想、春傷、秋悲的反覆思念以起興之筆娓娓道來,每一小節以時空的轉移相互呼應,表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深切思念。抒情句「教我如何不想她」在詩中每一小節的出現,彰顯了這首詩具有西方抒情詩的特點——反覆吟唱,這種迴旋往複的抒情方式將詩人所要表達的思念之情推向縱深。《教我如何不想她》有著西方象徵派詩歌的影子,更浸潤了詩人的中國古典詩詞情韻,此詩不僅在每一節都展現了優美典雅的詩歌意境,而且二、三、四小節的起興句分別押江陽韻、油求韻、遙條韻,讀之婉轉悠揚,中國傳統詩歌的畫面美與音樂美的藝術魅力在《教我如何不想她》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郭海軍/文)
推薦閱讀:
※【古文鑒賞】《厚 德 載 物》
※語文備考 | 詩詞鑒賞知識點匯總,詩詞體裁、表達方式你知多少?
※專題二十二 古詩文鑒賞之答題模式
※寫景詩鑒賞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