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課堂---教師課堂問題設計的 「十二性
課堂是學堂,是師生增長知識、健全人格、拓展思維、提升創造力的樂園,是師生同生共長的家園。課堂有一項重要的使命是培養「會思考、有思想」的「現代人」。「疑為思之始」,問題是思維的起點,設計課堂問題的前提是「疑」。從「疑」入手,能夠給學生營造一個適於探究的學習氛圍,通過新材料、新情境、新視角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在寬鬆的思維時空中思索、討論、辨析,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實現認知的重組和思維的創新;從「疑」入手,還能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質疑、生疑、釋疑的過程中,激發起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創造的探究動力。教師要注重課堂問題的科學設計,要理性思考設計問題的價值與意義,要通過創造性的問題設計、問題解決實現教學目標,助力師生的健康、持續、智慧成長。
設計課堂問題要注重「十二性」
1、目標性。以課標中的三維目標、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為出發點,整合教材,將問題設計成基於掌握學科知識的問題、基於理解學科知識的問題,基於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生活聯繫的問題,利於探究的問題,引導體驗感悟的問題。問題設計的目標性越強,課堂教學的效果才會越好。
2、情景性。教師要善於創設問題情境、並儘可能地使這些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需要聯繫在一起。首先,教師提出的問題情境要有針對性,即創設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情景,同時,創設懸念型問題情境;其次,問題情境要有探索性和開放性,即創設啟發學生思維的問題情景,創設實驗性問題情景,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再次,在問題情境的設計中還應注意鼓勵學生「敢問」和「善問」。讓學生在情景中學會讀取信息、提煉信息、歸納信息、總結提升。創設問題情境,歸根結底是為了調動學生主動、合作、探索學習的積極性,真正使教學過程實現師生互動,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3、趣味性。好奇心人皆有之,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強學生對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發思維,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學生的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與自然界、社會發生聯繫。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背後都隱藏著使學生心存疑惑、充滿好奇的學科問題。問題設計的趣味性,有利於促進學生精力的集中、精神的興奮、探究的慾望,增強課堂的吸引力,促進學生主動愉快成長。
4、環節性。教師的問題設計貫穿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既要有主問題的設計,又要有解決問題時的追問,並且提問要有層次和梯度,既有預設的問題,也有課堂臨時生成的問題。在感知階段,宜設計引發性問題,目的是指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把握學習重點;在局部分析階段,宜設計疏導性問題,激發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攻破學習難點;在整體綜合階段,宜設計概括性問題,讓學生學會歸納總結,獲得理性認識;在複習、練習階段,宜設計檢查性問題,以查漏補缺,鞏固提高。問題設計的環節性越突出,課堂的結構就越清晰,解決問題的路線圖就越明晰,課堂教學的效果可能就會越好。
5、針對性。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必須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任務來進行,教師在授課前要精心設計提問的內容與形式,所提的問題既要有典型性,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又要調研學生的基礎、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提出的問題問在知識的關鍵處、難點處、盲點處、交叉處、拐點處。如果對課堂教學提問的設計過於隨意,偏離課堂教學的中心,針對性不強,使課堂教學目的不明確,就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課堂問題的設計要加強針對性思考,一是要思考如何針對教學目標的要求,二是要思考如何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兩個針對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趣味設計、科學設計,才能凸顯問題的功能,以問題帶動發展,有效提升課堂質量。
6、應用性。設計課堂問題,要注重關心來自學生身邊的問題。這些問題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貼近社會和學生生活,有利於拉近學生對學科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於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設計的問題,如果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就會在情感上難以產生認同,就容易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 課堂問題的設計要注意理論聯繫實際,增加知識的應用性,強化學以致用,提升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科學性。問題設計是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課堂上要講究節奏,強弱、快慢、張弛都要有「度」,一節課分為多少個組塊,用什麼樣的教學結構,哪些部分是鋪墊、引入,哪些部分是核心,哪些部分是引伸或深化,都要在設計時用心考究。「結構決定功能」如果層次不清,講練都亂了套,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問題設計時,其一要重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但也不可忽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其二,可以吧「文」與「道」合二為一,亦可分別設計,可以單就課文內容設計,也可聯繫生活實際設問。問題設計的科學性,既要注重問題本身設計的科學性,又始終關注課程育人,要把發展學生創新能力與提升道德素質科學有機結合起來。
8、創造性。設計課堂問題,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課堂問題設計應有一定的探究性和開放性。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多角度、多途徑、立體式、合作式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在學生解答完提出的問題後,教師還應留下具有生活化、探究性的空間,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進一步去探究、去思索、去創造。設計創造性的問題,有利於激勵學生的鬥志,激發探究的慾望,激活思維的靈性,激起思想的火花,提升創新素養,為培養創造性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9、挑戰性。課堂問題的設計,必須考慮到是學生的真問題,不是假問題。要形成問題鏈條,呈螺旋式上升的問題,而不是平鋪直敘的問題,問題要有高潮,要有挑戰性效果。課堂問題設計要有一定的難度: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攀登精神,不能以簡單的一問一答,或是引導學生按教材順序的簡單問題回答課本。問題要有梯度:以層層遞進的問題引領不同層面的學生共同發展。問題要有密度:一節課問題的多少量要適中,全課無問和滿堂皆問都是不科學的。此外還要注意問題的跨度、深度等。設計的問題有挑戰性,就能激發出對問題的不懈追求,培育勇敢的精神、不畏困難的精神、團結合作的精神,就能激發潛能、爆發力量、釋放出更大的能量,促進學生在挑戰中成長壯大!
10、啟發性。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教師不僅要教,而且要導。」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要側重思考型、啟髮型和開放型的問題,好的提問應該富有啟發性,應該是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過程上,而不應該急於走向結果。啟發性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老師的問題能引發學生提出新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知問題,讓學生獲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例如,在物理教學中,由於物理學科中有較多複雜的物理情景過程,所以我們要把複雜的學習任務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學生能自行構建知識體系和物理思維來達到教學目的。通常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採取有效的提問,起到搭橋引領探究知識結論的方向,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新教材中已經非常注重「探究」這個獲取知識的過程,而探究性提問能啟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11、生成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問題、提出問題固然重要,但更要關注來自學生的問題,使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不僅要「解惑」,還要教會學生「生惑」,教會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懷疑問題,這樣才能不斷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讓學生有問,能無中生有,生成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讓學生敢問,有問題敢於提出來,勇於和老師、同學分享。這就要求教師要善於營造一種自由的氛圍;善問、問問題也有技巧,要培養學生透過現象、觸及本質的本領。在學生提問中,對有獨到創見的學生,予於鼓勵;對發問積極、討論踴躍的學生,予於肯定;對不善於發問和不積极參与的學生,提出希望,要有意識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勇氣和興趣。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的問題,不斷鼓勵質疑,不斷生成新問題,不斷培養質疑生問的習慣,促進其思維的縱深延展、立體開發、智慧提升、創造力發展。
12 自主性。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課堂教學要努力促進學生自然發展、自己發展、自由發展、自主發展。課堂問題的設計,要有利於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要讓問題之球不斷在學生中傳遞,形成提出問題、爭論問題、解決問題的高潮。高質量的教師提問能激發學生的疑問、追問、深問。美國的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巧妙的提問一定能啟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產生問題、發現問題。老師的問是為了讓學生問,幾個學生問是為了讓全體學生都能問,互動性提問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思考和探究學習的能力,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的主動發展。教師要善於通過情景設置、問題驅動、友誼比賽、合作進取、智慧撞擊,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助推每一位學生的自主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真正成為自己成長的主人。
課堂問題設計是一門藝術,每個教師都必須精心設計、科學探究、有效評價,使每個學生具有積極的參與意識,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能緊密配合,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使課堂氣氛活躍,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課堂上,使每個學生在有疑、質疑、生疑、釋疑、解疑中迸射出創造的火花。
推薦閱讀:
※當少女不來「大姨媽」 是哪裡出了問題?
※小個子怎麼穿顯高?這個問題真的不難啊!
※如何應對孩子的問題——寫給所有家長朋友
※施文忠|你的名字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