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北京西山還有一座明代皇帝陵?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一種世界聞名的工藝品景泰藍,這種工藝品因何而得名呢?原來,是因為這種特種工藝發明於明代的景泰年間。但是,既然有景泰年號,為什麼在北京的明十三陵中沒有景泰陵呢?
原來,景泰陵就在北京西郊玉泉山北麓的金山口,通往香山的公路邊,深藏在一片蒼鬱的密林中。現在,在它外側的一片樓房是部隊的干休所,穿過干休所樓群,一座皇陵赫然聳立,這便是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朱祁鎮之弟朱祁珏的陵寢--景泰陵。
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秋,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蒙古瓦剌,土木堡一役大敗被俘。其弟朱祁鈺即位,年號「景泰」,尊英宗為太上皇。兵部尚書于謙率領軍民打退了瓦剌軍的進攻,保住了北京城。大敗而歸的瓦剌軍見明朝已立新君,人質英宗已失去作用,於是便將其送回。景泰元年八月(1450年)回到北京的英宗雖為太上皇,但有名無實,被軟禁於東苑崇質殿。
景泰帝下令緊鎖大門嚴加看守,斷絕英宗與外界的一切聯繫。昔日輝煌的御園成了禁錮英宗的牢籠,多年得不到修繕的宮殿已顯破落。景泰三年(1452年),景泰帝趁興建大隆福寺(在今隆福大廈所在地)之機,借口需要木料,砍伐了崇質殿宮院的樹木,以防有人爬樹翻牆,與英宗聯絡。常在樹下乘涼的英宗雖大為不滿,卻也無可奈何。明英宗被幽禁於此八載。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病重不起。十六日夜,希望建立奇功,領受重賞的石亨、徐有貞等大臣帶兵闖入東苑,撞開宮門,拉起英宗登車直奔東華門。守門士兵閉門不開,英宗上前說道:「朕乃太上皇帝也。」士兵見此只好打開東華門。黎明時分,文武眾臣在午門外等候上朝。一陣鐘鼓齊鳴,宮門開啟,只見英宗端坐於龍椅之上,徐有貞高喊:「太上皇帝複位。」幾天後,英宗派人勒死了重病中的弟弟景泰帝。此次政變史稱「奪門之變」。
英宗復辟後,朱祁珏被廢,不久死去,英宗不承認他的皇帝身份,以親王禮葬於京西金山口,而這裡本是明代親王和妃儐的墓園,先後葬王、公主、妃、嬪等一百多人。英宗朱祁鎮死後,憲宗朱見琛即位,為于謙平了反,追復了景泰年號,並將原誠王墓擴建為皇陵。建有享殿、神庫、神櫥、宰牲廳、內宮房等。明嘉靖時,又改建了陵體,並將綠琉璃瓦換成黃色,使之符合帝陵的規制,只是整個陵寢的規模要小得多了。
現今,陵前有黃瓦歇山頂碑亭,亭內有碑,為乾隆己丑年(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立。碑南面刻乾隆皇帝題《明景帝陵文》,北面刻「大明恭儉康定景皇帝之陵」。碑亭後面建有黃瓦硬山頂陵恩殿三間,其後為寶城。清季,這座皇陵已殘破不堪。(原載《掌故北京》一書,常林、白鶴群著,旅遊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推薦閱讀:
※北京哪裡能吃到正宗的鍋包肉?
※實拍:醉美櫻花怒放10萬遊客擠爆北京玉淵潭公園(圖)
※怎麼在大城市活出家的感覺?
※帝都魔都土地名,背後都有大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