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台灣穆斯林[轉]

台灣穆斯林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於嘉明 (馬崇瑋攝) 時間:2012年7月22日

當您經過台灣某個街頭,是否曾瞥見別具異國風情的清真寺?是否曾踏入哪間清真餐廳飽餐一頓?聽到伊斯蘭教或穆斯林,也許直覺聯想到遙遠的阿拉伯,但其實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就住著一群穆斯林!

伊斯蘭教亦傳到了台灣,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時期,部分穆斯林軍旅百姓隨鄭成功自福建等地來到台灣,大多落腳於今天的鹿港與台西一帶,以郭姓與丁姓人家居多,並於鹿港建造了清真寺。然而距離的阻隔,來台的穆斯林未能與原鄉保持聯繫,加上日本統治台灣半世紀,最終使得當地穆斯林逐漸漢化,與伊斯蘭的信仰與社群氛圍慢慢疏遠,甚至以斷絕收場。因此當時那批最早遷徙至台灣的穆斯林,如今只能以史料及其留下來的遺迹加以緬懷了。

時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南京的中國回教協會(注二)為發展台灣地區教務,始聘請專人前來台北籌辦相關業務,並集資於台北市麗水街興建了首座清真寺。(注三)國民政府遷台,超過萬餘人的穆斯林隨之來到台灣,他們多以軍、公、教職為主,分散於全台各地。雖然因為時空環境的影響,穆斯林無法像過去般建立自己的社群,但是最基本做禮拜的清真寺必須建起來,加上原有的清真寺已不敷使用,因此在各地穆斯林的努力,以及當時阿拉伯世界友邦的援助下,從北到南共六座清真寺陸續完工。(注四)其中台北清真寺於民國四十九年(1960年)落成,之後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費瑟、伊朗國王巴勒維、約旦國王胡笙等重要貴賓均曾蒞臨,數十年來扮演著北區穆斯林的信仰中心,該寺並於民國八十八年(1999年)被列為台北市市定古迹。

(圖說:台北清真寺。)

(圖說:龍崗清真寺。)

除了隨國民政府來台的穆斯林及其後代之外,現於台灣居住著許多來自泰國、緬甸的雲南籍穆斯林。該群體中部分為泰北與滇緬游擊隊的軍旅及其眷屬們,此外多數則是為求更好發展,而於民國七十年代前後遷台的泰緬雲南籍華僑,他們在當今中壢忠貞一帶,以及新北市中永和地區自成聚落,生活中仍保存其族群與宗教文化,且在台灣穆斯林社群中漸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影響力,以宗教、籍貫等為凝聚的認同力量,造就了他們的社群型式與族群意識,成為台灣穆斯林中較為呈現聚落型態的群體。(注五)

台灣穆斯林的組成雖以上述兩個群體為大宗,然而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的人因為與穆斯林婚配或是對伊斯蘭教產生興趣與認同,進而改信伊斯蘭教。儘管不像傳統穆斯林從小在家庭生活中接觸宗教,但是這些皈依穆斯林們卻更加認真學習宗教知識,落實宗教規範,並積极參与各類宗教活動。

而在今日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人們因求學或工作而旅居他國是司空見慣的事,在台灣亦經常可見來自阿拉伯國家、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外籍穆斯林,他們之中許多已在此地成家立業,或是取得我國國籍,在漸漸融入台灣生活的同時,自然也成為台灣穆斯林社群中的一份子。當然我們也不能忽略目前在台灣工作的東南亞籍工作者,其中印度尼西亞籍人士就佔了十五萬。平心而論,外籍穆斯林確實使伊斯蘭教在台灣的發展更加多元,體現伊斯蘭文化兼容並蓄的風貌。

穆斯林的生老病死、食衣住行,幾乎都與伊斯蘭教息息相關,為了生活所需,穆斯林於台灣各地奔走,陸續開設合乎伊斯蘭飲食規範的清真餐廳,讓穆斯林吃得方便又安心;(注六)此外向政府尋求協助,於北中南三地開闢「回教公墓」,使穆斯林的身後事無後顧之憂。(注七)另於各地清真寺興辦宗教教育,舉辦青少年文教活動,將伊斯蘭信仰與文化傳承下去。由於穆斯林在台灣是少數族群,日常生活無時無刻受到大環境影響,因此必須從身旁的細節著手,對於信仰若沒有堅持,很容易就將被環境所同化,這是台灣穆斯林必須正視,並妥善處理的課題。

(圖說:高雄清真寺。)

民國六十年代的石油危機,讓全世界經濟受到嚴重影響,但中華民國卻因為在地穆斯林與阿拉伯世界的邦誼,並未受到明顯波及。五十多年來,台灣的穆斯林在社會上扮演著一定的角色,當初來台的第一代,至今已繁衍至第三,甚至第四代了,雖然先輩們逐漸凋零,但是後繼有人,更多新血的加入,使得台灣穆斯林社群變得更具生命力,也為台灣多元文化注入更豐富的元素。

下次您若經過清真寺,別急著走過,不妨停下腳步,認識這個早已融入你我身邊,具有悠久歷史,卻似乎又新奇陌生的伊斯蘭文化與穆斯林人群。

(注一)所謂的「回族」正式被官方賦予民族身份,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所發生,中國大陸當局以其對於民族的界定,將回族識別出來。而現今中國大陸共有十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分別是: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除了回族散居於各地外,其他民族多聚居於中國大陸西北地區。

(注二)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中國回民救國協會於武漢成立,後更名為中國回教協會。其成立宗旨除宣揚伊斯蘭教義,辦理國內穆斯林相關事務外,更有配合政府政策,達到興教救國之功能。民國四十年該會於台北復會,是為綜理台灣伊斯蘭教各項事務的領導單位,辦理業務包括教義宣傳、文化推展、人才培訓、國際交流等。

(注三)雖然於前述提到穆斯林早年於鹿港建有清真寺,但經歷兩百多年後已不復見,當地穆斯林社群亦已消散,故以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當時全台無清真寺的情況而言,將麗水街清真寺稱為首座清真寺即有其合理之處。

(注四)台灣現今的六座清真寺,其中在台北市有兩座,分別為台北清真寺與文化清真寺,另座落於中壢的名為龍岡清真寺,其餘分別為台中清真寺、台南清真寺與高雄清真寺。

(注五)在台泰緬雲南籍穆斯林以中壢龍岡、忠貞一帶為主要聚落,以龍岡清真寺為宗教生活之重心,據統計該地區約有近三百戶穆斯林家庭居住。至於在大台北地區,據悉亦有一百五十戶左右的穆斯林,以中和南勢角與永和為主要分布區塊。

(注六)伊斯蘭教對飲食的規範,主要源自《古蘭經》第2章第173節:「他只禁戒你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誦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動物」。穆斯林在生活中就得符合宗教所定下之規範,當然穆斯林經營的清真餐廳也同樣如此。

(注七)伊斯蘭教對喪葬講求速葬、土葬與薄葬,穆斯林亡故後經過一定的儀式與程序,即於三日內下葬。由於教義對於土葬的規定,並禁止火葬,因此對穆斯林而言,勢必得有土地以作為安葬之用。而早年在穆斯林的努力爭取以及政府的協助下,於北中南三地各畫定一區設置專門的回教公墓,以利穆斯林使用。

感謝瀏覽伊斯蘭之光(norislam.com)資訊,歡迎轉載並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穆斯林民族對於春節釋放了哪些不同的聲音?
一個幾乎沒有穆斯林的國度
用對話的方式回答非穆斯林對穆斯林的提問
王宇潔:美國什葉派穆斯林社團初探
做一名兩世吉慶的穆斯林

TAG:台灣 | 穆斯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