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兵漫談:坦克殲擊車
坦克殲擊車也被稱為是驅逐坦克、殲擊坦克,是一種以反坦克為主要作戰任務的裝甲裝備,通俗地說,它是將反坦克火炮或者是反坦克導彈裝載於履帶式或輪式車輛之上的一種戰鬥車輛。它可以算作是自行反坦克炮的一種,但又與一般意義的自行反坦克炮有所區別。正如二者的名字有所區別一樣,自行反坦克炮側重強調「炮」(火力),而坦克殲擊車更傾向於「車」(機動)。
德國「斐迪南」(象式)坦克殲擊車
1939年,德國人為了彌補自身坦克數量的不足,將從捷克得到的性能較好的47毫米反坦克炮安裝在自己基本淘汰的的1型坦克車體,這就製成了世界第一種自行反坦克炮。
而最早的坦克殲擊車也是出自德國人之手。1941年,在蘇德戰場上,蘇聯的T-34中型坦克、KV-1重型坦克已經開始大量投入戰場,這兩種坦克在火力、機動力以及防護力上等綜合作戰能力上都達到了與德軍裝甲裝備不相上下、各有所長的地步,但是,德國坦克的生產速度卻遠遠落在蘇聯之後。為此,德軍高層提出將大口徑反坦克火炮安裝在坦克底盤上,取消了塔,並在重要部位加裝裝甲以提高其防護能力,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無炮塔的簡化版坦克」的武器,它的火力能夠滿足與蘇聯主要坦克對抗,機動力也不太遜色,只是側面裝甲防護力有所不足。於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之下,以坦克底盤與88mm火炮的相結合的「斐迪南」坦克殲擊車(又被稱為象式坦克殲擊車)和裝有128mm火炮的德國「獵虎」坦克殲擊車被陸續研製、生產、裝備德國裝甲兵,並投入前線作戰。
德國「追獵者」坦克殲擊車
其中,「斐迪南」坦克殲擊車首次使用於庫爾斯克戰役。此役,德軍裝備了第653、第654兩個「斐迪南」式坦克殲擊車營,每個營下裝備該殲擊車45輛。儘管因使用中戰術選擇不當(主要體現在將其作為突擊炮加以使用)導致它缺失近半,但還是在作戰中摧毀了蘇軍大量的坦克、自行火炮,並在進攻階段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蘇聯SU-100坦克殲擊車
這裡說的突擊炮,其實也是自行火炮的一種,不過,它主要任務並不是用來反坦克,而是主要用來支援步兵作戰。它早在一戰時期就出現了,最早的應該算是法國的聖沙蒙突擊坦克。與坦克相比,突擊炮的結構更加簡單,但火炮的威力更大,更適合用於陣地進攻。而坦克則更傾向於與對方的裝甲力量機動作戰,擔負突擊的任務。與坦克殲擊車相比,突擊炮一般裝備短管榴彈炮,而坦克殲擊車則裝備長身管的加農炮。
德國三號突擊炮g型
不過,我們很很難把自行反坦克炮、突擊炮、坦克殲擊車三者理得很清楚,其主要原因,那時各國對其叫法也不盡相同,並且有的國家自己本身叫法也很混亂。比如前蘇聯,它曾研製裝備了SU76、SU85和SU100、SU122和SU152突擊炮,雖然名稱上都叫突擊炮,在編號上也同屬一個系列,但事實上卻是不同類型的武器。SU122和SU152的主炮都是榴彈炮,而SU76則是標準的坦克炮,至於SU85和SU100則是地道的坦克殲擊車。
我軍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二戰後,由於坦克綜合性能的不斷發展,加之反坦克導彈的大量裝備,自行反坦克炮與坦克殲擊車除了少數國家少數型號仍在服役之外,其餘大都漸漸遠離人們的視線。發展較好的就是突擊炮,不過它的名字也逐漸被自行火炮所取代。
我軍新式反坦克導彈發射車
直到八十年代後,自行反坦克炮又有死灰復燃之勢,其口徑與主戰坦克相吻合(120、125毫米)且大都採用輕型底盤及全向炮塔。與此同時,以導彈為攻擊手段的坦克殲擊車(反坦克導彈車)也呈現出輪式化、多用途化(兼具對地、對空攻擊能力)的特點。
推薦閱讀:
※解放戰爭時期國軍有潘興嗎?
※如何評價中國正在研製第四代主戰坦克?
※中國反坦克地雷威力有多大?能炸毀美國M1A2主戰坦克嗎?
※北方不落的三皇冠——瑞典裝甲發展史(上)
※請問一下,這是什麼坦克還是火炮?
TAG:坦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