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設計地球「防護盾」

《 人民日報 》( 2012年02月01日 22 版)

  小行星撞地球本是好萊塢大片虛構的情節,近日,歐洲航天局宣布斥資400萬歐元,啟動了名為「近地物體防護盾」計劃,給出了它在真實世界中出現的可能性。

  在近地軌道上存在著至少1.9萬顆直徑在100米至1公里大小的小行星、彗星或流星體,此外還有1000顆直徑大於1公里的近地物體。科學家普遍認為,6500萬年前發生的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造成恐龍滅絕、地球上3/4的物種消失,那次撞擊留下的印痕如今深埋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附近的海底。如果地球再次遭到類似的衝撞,其威力相當於地球上每個人都受到一顆廣島原子彈的轟炸。1908年,一顆直徑為50米的小行星飛經西伯利亞地區上空,雖在半空中燒毀,但其釋放的能量仍將40平方公里的森林夷為平地。科學家斯蒂芬·霍金推測,小行星或彗星撞擊行星,導致行星上的生命毀滅,可能是銀河系智能生命稀缺的原因。

  歐洲「近地物體防護盾」項目計劃用3年時間描繪出小行星撞地球的應對方案,最早可於2020年正式實施。

  建造防護盾的第一步是確認有可能危及地球的近地物體。目前,美國航天局已經確認了90%直徑在1公里以上的近地物體,並計劃在2028年前確認90%直徑在140米以上的近地物體。科學家將測得的數據輸入電腦,便可預測這些近地物體是否以及何時會進入地球大氣層。

  確認近地物體後,下一步是尋找降低危害的辦法。科學家稱,一旦有行星撞擊地球,中國、日本和美國遭受的損失將最為嚴重。印度、義大利、英國等國也處在重災區。對此,科學家設想的方案是通過摧毀小行星,或改變其軌道,使地球避開撞擊。

  具體的實施方案有三種:一種是直接撞擊法,其原理與2005年美國航天局發射的「深度撞擊」探測器,及歐洲航天局正在策劃中的「唐吉訶德」計劃相同,即利用飛行器撞擊近地物體,使其抵達地球運行軌道的時間發生偏離,同地球「擦肩而過」;第二種是重力牽引法,即發射一顆人造衛星,並將其精確定位到近地物體附近,利用重力的牽引使近地物體改變軌道,假以時日便可避免同地球相撞;最後一種方案是通過在近地物體表面安裝原子彈並引爆使其解體。

  這些方案的實施都將面臨挑戰。撞擊法會形成無數小行星碎片,而任何直徑大於35米的碎片都可能衝破大氣層,它們不僅更難追蹤,而且對地球以及人造衛星造成的危害將更大。重力牽引法耗日長久,很難保證飛行器能穩定發揮作用。使用核武器則需要全世界達成共識。

  小行星撞擊地球並造成重大破壞雖然只是小概率事件,但加強對近地物體的研究將幫助人類防患於未然。


推薦閱讀:

如果氧氣突然暴增,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如果海洋是平均分布的,世界會有哪些重大不同?
這可能是地球上最強壯的刀匠了
是不是所有的陸地以前都含鹽(氯化鈉),是後來才被淡化的?
地球軌道變更引起冰河時代,冰河期已來臨!

TAG:設計 | 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