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腦卒中的分類及治療方案

缺血性腦卒中的分類及治療方案

分類: 腦卒中,中醫名為腦中風。常見的腦中風可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和出血性腦中風。 出血性腦中風包括:腦出血(腦溢血)、蛛網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腦中風包括:血栓性腦梗塞、栓塞性腦梗塞、腔隙性腦梗塞、多發性腦梗塞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通常表現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梗塞。通常表現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常見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偏癱等症,易發腦梗塞的多為中老年人。缺血性腦中風和出血性腦中風在急性發作時臨床癥狀非常相似,但治療方法卻截然相反,所以出現上述癥狀時,應撥打120去醫院進行診斷急救,先確定是出血性還是缺血性,還進行合理的針對性藥物治療。 1、血栓性腦梗塞(腦血栓) 又名腦血栓形成,屬於腦血栓的一種是由於腦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內腔逐漸狹窄乃至完全閉塞所引起的疾病。由於腦血管內有血栓形成,使局部腦組織供血不足,進一步軟化、壞死。根據腦內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癥狀亦不同。 腦血栓是中風發病率最高的,佔全部中風病例的半數以上,多發生在55—65歲的中老年人身上,男性多於女性。多在安靜狀態下發病。初期可有肢體麻木、無力、頭暈、頭痛等表現,2—3日內可出現半側肢體失靈、失語、意識障礙、昏迷等情況,嚴重者造成死亡。 腦血栓與腦出血的臨床癥狀有許多相似之處,極易混淆,但治療方案截然相反,前者需溶血,後者需凝血。腦血栓預後比腦出血要好,但一部分病人也會留有偏癱等後遺症。 2、栓塞性腦梗塞 又稱腦栓塞。它與腦血栓差異很大。它的原發病不在腦內,而是身體其他部分(多為心臟與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進入血管後,流入腦動脈血管,堵塞了管腔,從而發生腦栓塞,使腦組織局部發生缺血、軟化,引起與腦血栓形成的相同後果。什麼是「栓子」呢?有血凝塊、脂肪、空氣、心臟瓣膜上的贅生物等。 腦栓塞發病率也很高,發病年齡以20—40歲的中青年為多。它起病急,多無先兆,癥狀和腦血栓形成相似,有頭痛、嘔吐、意識不清、偏癱等癥狀。病人如有風濕性心臟病、心房纖顫、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等疾病史,患腦栓塞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多。 3、腔隙性腦梗塞 腔隙性腦梗塞是中風的新成員,在CT問世之前很難確診,其主要特點是病變多而小。其病理基礎是在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基礎上,腦深部的微小動脈發生閉塞,引起腦組織發生缺血性病變。腔隙性腦梗塞的臨床表現為單純運動障礙、感覺障礙,感覺運動型腔隙綜合征或共濟失調性輕偏癱。癥狀輕微為其又一特點,一般人僅有注意力不集中和記憶力下降表現。 腔隙性腦梗塞的患者常伴發糖尿病。如果明確中風類型為腔隙性梗死,可通過對危險因素的正確干預而減少中風複發的風險。對於伴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的患者還需加用降脂類藥物調節血脂水平。 4、多發性腦梗塞 多發性腦梗塞是指腦內有多個缺血性軟化梗塞灶而言,又稱為多發性腦軟化。除常見的癱瘓、感覺與語言障礙外,還可能出現痴呆。醫生們就將這種痴呆稱為多梗塞性痴呆(即動脈硬化性痴呆)。多發性腦梗塞好發於5O~60歲的男性,高血壓以及動脈硬化是主要病因。本病的病灶越多,痴呆的發生率越高,雙側梗塞較單側容易發生痴呆。所以,應該積極預防腦梗塞的複發。 常見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偏癱等症。所以說腦梗塞是屬於腦卒中的一種。 5、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 TIA的病理基礎也是在腦血管動脈硬化的基礎上發生的,只不過病變程度輕一些,腦組織缺血時間短暫而已。它多發生在有動脈硬化或高血壓病史的老年人身上,小中風的表現與中風先兆癥狀沒什麼兩樣,主要表現是手中物品突然落地、單癱、偏癱、單眼視力障礙、頭痛、眩暈、耳鳴及吞咽困難、說話不利索等。 小中風與中風先兆的區別在於:癥狀很快消失,持續數分鐘至1小時,最長不超過24小時,小中風一般在2小時內恢復正常。如果檢查小中風病人的腦組織,會發現沒有腦細胞死亡。小中風過去後,病人的腦細胞應該完全正常。如果超過了2小時,病人就會出現腦細胞死亡,這時就應該叫腦梗塞了。 治療: 西藥治療腦梗塞及其後遺症具有起效快、具有治療針對性的優點,但作用靶點單一很難做到一些大復方現代中藥能夠從血液及血管同時治療的目的,而且多數西藥會產生耐藥性,而絕大多數西藥的副作用明顯;而多數中藥起效慢,但大復方道地取材的現代中藥具有長效性強,作用靶點多,服用安全等優點,所以對於腦梗塞病人,只有可靠的中西藥合理並用,才能夠達到增效減毒,標本兼治的治療目的,達到有效改善癥狀,縮短病程,防止複發的多重治療效果。 中藥: 天欣泰血栓心脈寧片 純中藥大復方天欣泰血栓心脈寧片對於已發生的腦梗死,能從改善血液、血管病變兩方面治療。通過川芎嗪、丹參酮、水蛭素等成分降低血漿粘度、降低血漿脂質過氧化物,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素與凝血酶,消栓溶栓,並使血栓不易在心腦血管內形成,防止半身不遂癥狀進展複發,給患者恢復創造一個良好的體內環境;同時改善血管的內皮細胞,保護紅細胞膜,消除心腦血管病發生的始動環節,並具有鈣通道阻滯作用,能輕微擴張腦血管、保證腦組織供血供氧量,恢復腦組織神經系統,使由此控制的神經系統癥狀及體徵得以全面改善。天欣泰片具有多靶點、多角度的防治特點和溶栓化瘀、降脂抗凝、抗動脈硬化多重治療作用,能更徹底全面地治療腦梗死及其後遺症並防止其複發。 天欣泰血栓心脈寧片是我國首個著眼二級預防進行二次研發的心腦血管中藥品種,由麝香(國家一類新葯)、川芎、體外培育牛黃(國家一類新葯)、丹參、水蛭等十味道地藥材組成,其植物類,動物類,香類藥材利用其相互間的協同或拮抗作用,組合起來能有效提高藥物療效,並且降低毒性與副作用;天欣泰片利用現代獨家專利工藝,成功克服了中藥傳統工藝有效成分損失大、療效不穩定等缺點,成為集高效,安全於一身的現代中藥。利用活血化瘀,芳香開竅雙效優勢,天欣泰片有效改善腦梗死如半身不遂,失語,等癥狀,有效防止腦梗死複發,成為腦梗死患者的理想用藥。 西藥: 拜阿司匹林 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從而起到防止血液凝固,進而預防腦梗死的作用。與活血化瘀芳香開竅降脂抗凝中藥結合治療,療效更加顯著。 自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全世界已經有超過30萬人參與的300多個臨床試驗,證實每天100(75--150)毫克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預防所有的血栓性疾病,包括腦梗死、心肌梗死、心絞痛等的發病和死亡危險。比如去年發表的女性健康研究,美國近4萬名女性醫務工作者親自參加試驗,每日口服阿司匹林長達10年,最終結果顯示阿司匹林使首次腦梗塞發生率下降24%。因此,阿司匹林是目前腦梗死防治中的最基本用藥之一。 復方腦蛋白水解物片(腦活素片) 能通過血腦屏障,促進腦神經元的蛋白質合成和加強腦神經的呼吸作用,並增強腦組織內葡萄糖氧的利用,提高腦組織對缺氧的耐受性,起到保護腦細胞,促進受損腦組織功能恢復的作用。

什麼是基底節腦梗塞?

基底節腦梗塞,即腦基底節區動脈血管出現梗塞病灶,多為腔隙性腦梗塞好發部位,可單發,亦可能是多發的。常表現為純運動性卒中,表現為面、舌、肢體不同程度癱瘓,而元感覺障礙、視野缺失、失語等症。基底節腦梗塞治療方法同腦梗塞其它症型,臨床常用有效藥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類西藥和活血化瘀芳香開竅,降脂抗凝雙效類道地中藥的合理並用,以達到增效減毒,針對病因進行多靶點防治的目的。 基底節又叫基底核,是埋藏在兩側大腦半球深部的一些灰質團塊,是組成錐體舛系的主要結構。它主要包括尾狀核、豆狀核(殼核和蒼白球)以及屏狀核。 豆狀核:是由殼核和蒼白球組合而成的,因其外形近似板栗板,礦稱豆狀核。蒼白球在豆狀核的內側部,借外髓板與豆狀核外側的殼核分開,而其自身又被內髓板分為外側與內側部。其寬闊的底凸向外側,尖指向內側。豆狀核的外側借薄薄的一層外囊纖維與屏狀核相隔。豆狀的內側鄰接內囊,其尖部構成內囊膝部的外界。內囊後肢分隔著豆狀核與丘腦,內囊前肢介於殼核與尾狀核頭部之間。故豆狀核的前緣、上緣和後緣都與放射冠(進出大腦皮質的重要傳導束所在處)相鄰。內囊由傳入大腦和由大腦向外傳出的神經纖維組成,是人體運動、感覺神經傳導束最為集中的部位。 尾狀核:外形側面觀略呈豆點狀,頭部膨大,突人側腦室前角內,構成側腦室前角的下外側壁。全長與側腦室的前角、中央部和后角伴行,分為頭、體和尾3部分。在前穿質的上方,尾狀核與殼核融合。尾狀頭借內囊膝部與後方的丘腦前端相隔;自頭端向後逐漸變細稱為體;沿丘腦背側緣並與丘腦背側之間以終紋為界,至丘腦後端轉向腹側形成尾部。尾部深入顳葉構成側腦室下角的上壁,並向前終於尾狀核頭的下外側、杏仁核的後方。進人中腦的大腦腳的內囊纖維,把尾狀核與丘腦分割開;內囊的豆狀核下部和外囊把尾狀核與豆狀核分開。 屏狀核:是一薄層的灰質板,位於殼核與島葉皮質之間。屏狀核與殼核之間為外囊纖維。屏狀核的功能目前尚不明確。此外,與錐體外系功能有關丘腦底核、黑質和紅核,也可視為基底節的組成部分,它們為更靠下部的神經核團。丘腦底核:即Luys核,為一梭狀結構,位於間腦的基部和中腦腳的移行處,中腦大腦腳的背面,正好是內囊轉人大腦腳的轉折處。目前認為它可能為黑質的延續。在人類中此核較大。紅核:左右各一,位於中腦中線的兩側,黑質之背內側。橫斷面呈微紅色的圓形核團,接受小腦的神經纖維,並發出紅核脊髓束。紅核及其聯繫神經受損時,可引起小腦性動作性震顫或小腦性共濟失調。 黑質:位於中腦大腦腳的背側面,是中腦最大的細胞核團。斷面上為一半月形的黑色團塊,它貫穿於中腦的全長並向上延伸到間腦的尾側部。黑質細胞的變性、減少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學基礎。  上述諸神經核團,實質上是神經細胞體集中的區域。核團與大腦皮質、核團與核團以及核團與脊髓之間有著廣泛的神經聯繫,並組成神經束。在高等動物和人類,這些神經結構與大腦皮層和小腦共同起到控制和調節運動的功能。基底核被稱為一組皮層下的運動中樞。
什麼是腦實質腦梗塞?

腦實質腦梗塞,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腦實質內血管堵塞,致使腦血管功能障礙,引起相關癥狀。由於腦實質內血管嚴重狹窄或閉塞,導致腦血流阻斷而使腦組織發生缺血壞死和軟化。引起腦實質腦梗塞的原因較多,主要的是腦血管阻塞及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即腦血管和血液共同作用的結果。 腦梗塞是一種危害人民健康,威脅生命,影響勞動力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高、死亡率高及併發症多的特點。通常表現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常見頭暈頭痛、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偏癱等症,易發腦梗塞的多為中老年人。常見的腦梗塞包括:血栓性腦梗塞、栓塞性腦梗塞、腔隙性腦梗塞和多發性腦梗塞。 1、血栓性腦梗塞 又名腦血栓形成,是由於腦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內腔逐漸狹窄乃至完全閉塞所引起的疾病。由於腦血管內有血栓形成,使局部腦組織供血不足,進一步軟化、壞死。根據腦內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癥狀亦不同。 腦血栓是中風發病率最高的,佔全部中風病例的半數以上,多發生在55—65歲的中老年人身上,男性多於女性。多在安靜狀態下發病。初期可有肢體麻木、無力、頭暈、頭痛等表現,2—3日內可出現半側肢體失靈、失語、意識障礙、昏迷等情況,嚴重者造成死亡。 腦血栓與腦出血的臨床癥狀有許多相似之處,極易混淆,但治療方案截然相反,前者需溶血,後者需凝血。腦血栓預後比腦出血要好,但一部分病人也會留有偏癱等後遺症。 2、栓塞性腦梗塞 又稱腦栓塞。它與腦血栓差異很大。它的原發病不在腦內,而是身體其他部分(多為心臟與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進入血管後,流入腦動脈血管,堵塞了管腔,從而發生腦栓塞,使腦組織局部發生缺血、軟化,引起與腦血栓形成的相同後果。什麼是「栓子」呢?有血凝塊、脂肪、空氣、心臟瓣膜上的贅生物等。 腦栓塞發病率也很高,發病年齡以20—40歲的中青年為多。它起病急,多無先兆,癥狀和腦血栓形成相似,有頭痛、嘔吐、意識不清、偏癱等癥狀。病人如有風濕性心臟病、心房纖顫、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等疾病史,患腦栓塞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多。 3、腔隙性腦梗塞 腔隙性腦梗塞是中風的新成員,在CT問世之前很難確診,其主要特點是病變多而小。其病理基礎是在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基礎上,腦深部的微小動脈發生閉塞,引起腦組織發生缺血性病變。腔隙性腦梗塞的臨床表現為單純運動障礙、感覺障礙,感覺運動型腔隙綜合征或共濟失調性輕偏癱。癥狀輕微為其又一特點,一般人僅有注意力不集中和記憶力下降表現。 腔隙性腦梗塞的患者常伴發糖尿病。如果明確中風類型為腔隙性梗死,可通過對危險因素的正確干預而減少中風複發的風險。對於伴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的患者還需加用降脂類藥物調節血脂水平。 4、多發性腦梗塞 多發性腦梗塞是指腦內有多個缺血性軟化梗塞灶而言,又稱為多發性腦軟化。除常見的癱瘓、感覺與語言障礙外,還可能出現痴呆。醫生們就將這種痴呆稱為多梗塞性痴呆(即動脈硬化性痴呆)。多發性腦梗塞好發於5O~60歲的男性,高血壓以及動脈硬化是主要病因。本病的病灶越多,痴呆的發生率越高,雙側梗塞較單側容易發生痴呆。所以,應該積極預防腦梗塞的複發。
腦血栓患者的年齡特徵

1、腦血栓的年齡特徵 所有研究均表明:腦血栓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以我國城鄉調查資料為例:75歲以上年齡組發病率為65~74歲組的1.6倍,為55~64歲組的4倍,為45~54歲組的8~9倍,為35~44歲組的30~50倍。 從世界各國的資料表明,腦血栓的發病、死亡均為男性高於女性,西方國家男女之比為1.35:1。1985年我國全國普查結果表明,男女腦血栓發病率之比為1.27:1。而且經濟收入較高的人群較收入低的人群腦血栓發病率低,戶外重體力勞動者發病率較高。 2、地區分布 腦血栓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相差懸殊,據世界衛生組織對17個國家和地區在1971~1974年的調查資料表明,腦血栓的發病率波動在15~287/10萬之間,其中以日本的秋田縣和丹麥的哥本哈根最高,非洲的奈及利亞和伊巴丹最低。腦血栓死亡率以保加利亞最高(182/10萬),其次為日本(174/10萬),泰國最低為6.4/10萬。我國腦血栓發病率平均約130/10萬, 高於歐美,與日本相近,死亡率在城市為114.47~120.07/10萬,農村為98.75~102.55/10萬(1986~1988年資料)。發病率較高地區為黑龍江、吉林、遼寧和河北等北方省份,腦血栓發病率呈現由北向南、從高到低的梯度遞降,且城市高於農村。上海市虹口區居民腦血栓死亡率為114.6/10萬,郊區農民為80.8/10萬。 3、時間趨勢 從世界各國社區人群調查材料看,70年代以前腦血栓平均發病率約為200/10萬人口,以後逐漸降低為140/10萬。美國自1950年開始加強了人群防治,在1972~1985年間腦血栓死亡率下降了35%。1985年我國腦血栓死亡率是美國的3.7倍。日本在1950~1970年間,腦血管病為第一位,重視了預防工作後,1985年降到第三位,死亡率由最高時的170/10萬下降到了100/10萬。此外,西歐、北歐、北美和大洋洲的多數國家在1970~1985年的15年中,腦血栓的標化死亡率下降,而原東德、匈牙利和波蘭等國的腦血栓死亡率仍明顯上升。我國6城市和21個農村地區調查腦血栓年發病率分別為219/10萬及185/10萬,與國外相比,高於西方而與日本相近。

推薦閱讀:

舞動的朱雀的文件夾【血性】
王擁軍:2014年中國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級預防指南解讀
讓尚武精神喚起民族血性
缺血性卒中的基因組學研究進展
做人要素----德性、悟性、韌性、血性、記性

TAG:分類 | 卒中 | 治療 | 方案 | 血性 |